第一篇:浅淡班级的民主化管理模式
浅淡班级的民主化管理模式
内容摘要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明确指出“新时期的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学校领导者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这较以前班主任涵义有很大的区别,然而在新时期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改革重点放在教学上而忽视班级管理的改革,导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严重的“班主任一手操办”的现象。为了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严重缺失的现象,笔者认识班级管理应民主化,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民主化管理的概念及班级实施民主化管理的意义,并从营造民主宽松的气氛,给民主化管理创造条件,创建班级民主化管理模式,建立民主的评价制度入手具体分析,探讨民主化管理模式的班级建设。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民主化 评价制度 模式
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经深入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从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来看,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更多的是在教学方面实施新课改理念的教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新形势下的班级建设,轻视了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角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面对新课改的形势,必须不断探索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尤其是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就要以自身的特点为着眼点,根据“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在课程改革这个大环境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从而为整个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中小学教育中的班级建设实践与师生的生命成长有着多维的关系。而当前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存在着教育性的缺失,研究性、创造性的缺失,发展性的缺失等诸多内在问题。这一状态是班主任的观念偏差、行为实践失当和外部支持系统缺乏的综合产物。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内外条件的转变,为班主任的生命成长和工作实践的专业品性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当代班主任可以努力提升班级建设改革的价值意识,凸现班级建设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价值;提升班级建设改革的主动意识;提升班级建设改革的研究意识,在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研究工作的前提下开展改革;提升班级建设改革的发展意识,成班级建设之事,成师生发展之人。笔者结合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形成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什么是民主化管理模式
“民主”最初源于希腊字母“demos”,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这是从政治层面理解的民主概念。在教育界,我们也提倡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由此它从政治概念延伸为教育理念。具体落实在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无非是种教育方式,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没有那么“虚无缥缈”。
所谓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班主任和有关任课教师要有明确的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意识,并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贯彻的方式;二是充分发挥班委的核心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一套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
二、班级民主化管理模式重要意义
动,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受到教育,并且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就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才会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具有主体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有义务感和责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就得相信学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并且树立了信心,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班级的主人,从而更好的发挥主人翁精神。教师激发、诱导、肯定学生,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和主体价值,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主观能动性,产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希望成为好学生,渴望得到关注,这是每个学生的愿望。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爱护和鼓励这种上进心和自我意识。教师要重视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具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开展适合不同个性学生的具有多样性特点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脱颖而出,体会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时刻感到集体的存在,集体在关注他们,他们的热情和活力就会大大地迸发出来。这样不仅积极分子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后进同学也会迅速赶上集体的步伐,并在对自身个性的认知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发展的方向。
四、建设班级民主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能否健康、和谐地发展。一个良好的班级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地成长。实践证明,学生的民主作用发挥得越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也会发挥得越好,所以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该以民主管理模式为目标,不断使其形成民主化、新型化的班级。使班级管理民主化我认为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合理的班级目标
班级的目标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目的等为基础的,是教育理念与学生需求的统一体,是实现民主管理的一项制度化措施。严格的班级目标、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个班级能成为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保障。这个目标纪律体系要在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参与下制定,这样才具有导向与凝聚作用。在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时,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每一项制度举手表决,奖惩尺度、评分标准等通过集体讨论来决定。在成为全体同学的意愿之后,写成文字,张榜公布,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条例,班主任也不能例外。这样就使学生感觉到,他们遵守的是自己制定的规章,能够更好的维护和遵守它,使得队员们心中有了参与集体事务、集体大事民主决策的意识。
2、组建班级民主管理的核心队伍
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把班级还给学生。班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就是班委会。要采取民主集中的方式任用班干部。全班成员公开竞争选举,班主任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加以引导。如:先进行有关民主知识的介绍,在选举前印发“班级学生情况表”。介绍情况时,应突出每位同学的优点、专长。同时鼓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全班同学再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做出选择。培养学生民主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除
了班委会之外,科代表、组长等也是班级的重要骨干。在班级骨干分子选定之后,班主任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培训。通过讨论协商,对他们进行明确的分工,理清协作关系,让他们了解各自的权限和职责,掌握各项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在一段时期内对他们的具体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这样就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逐步交给班干部自主处理,做到班干部的“有为”。班干部任职要打破过去的长期制和固定模式,实行常任班干部任期制和班干部日轮换制。制定每天的值日干部轮换制,专门负责班级全面日常事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主任根据每位学生的长处和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岗位轮换,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职,为学生的进步创造有利条件。这种班级岗位制的建立,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增强。
3、形成班级民主化管理的运行模式
班级民主化管理运作机制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班级全体会议是班级最高权力机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委会进行运作,组织召开班级全体会议,制定班级运作的一系列计划和常规,负责讨论解决班级重大事务。全体同学通过会议参与班级重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让每位同学都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职责;理解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与班级之间、班级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班集体观念。
首先,开展各项评比活动,树立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根据行为规范和学生共同制订出的班级公约,订出评比制度。通过学生自主组织学习、纪律、劳动、卫生评比,每周班级最佳的评比,个人之最评比,激励学生发挥个人的各方面潜力,人人都可争当先进。形成人人力争“我是班级的骄傲”,“我要使班级能让我感到骄傲”的积极向上气氛。开展 “每周一星“,“争夺小明星”等评比活动。对各项活动及时评比及时小结,并对班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共同交流解决办法,增强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学生有了行为准则,就会争先创优,在思想上认识到:我是集体的一员,我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的荣誉,我要为集体争荣誉,添光彩。
其次,建立竞争机制,形成奋进、激励的班集体氛围。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给学生创设竞争的平台。
4、建立民主的评价制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是对班级建设的各个环节及有关工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分析、评估。评估分为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在班集体的阶段性目标和个体性目标的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客观而全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勇于迈向成功之路。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评价活动,抓住每一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要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感到“我能行”。
总之,营造一个宽松、融洽、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以民主,竞争,合作为核心,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搭建平台,形成学生个性充分张扬,师生间民主平等,班级整体和谐发展的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而且有利于充分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聪明才智。播撒民主的和谐阳光,让学生在民主的天空下自主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2]、陈震:《班主任新思维》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 [3]、辜伟节主编《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4]、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6 [5]、班华 陈家麟主编《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主体教育论》魏所康著,1998年,河南大学出版社 [7]、《德育新论》詹万生著,1996年,首都师大出版社 [8]、《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檀传宝著,200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9]、《德育原理纲要》,1983年6月,王逢贤,东北师大教育系编 [10]、陈桂生:《“班级民主化管理”的意见提纲 》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11]、李学农 陈震主编《初中班主任》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生也俊主编《班主任的人格、情感、魅力》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篇:班级管理民主化
班级管理民主化
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感慨良多,其中对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印象颇为深刻。
魏老师的班级管理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这样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使身兼两个班班主任魏书生竟发出轻松无事可做的感慨!很令人羡慕,这是一个人人向往中的理想班主任。
关于班级管理民主化,有三点印象深刻:一树立学生服务思想,提供不同层次服务,老师要和学生相互和谐。二建立互助关系,老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帮助老师学会教书,学会管理班级,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你得力助手,你也是学生助手。三发展学生人性和个性,人都有向善、向美、向真一面,人格上尊重,情感上感化,生活上关心,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抉择过程要民主。
我们作为教师,尤其作为班主任,应时刻提醒为学生服务,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充分展示学生各方面天赋,把学生当成真正小主人,让他们从小事做起,充分发展自主、自立能力。
第三篇:如何使班级管理民主化
如何使班级管理民主化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角色班级自主班级民主
摘要:班级的民主化改革是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过程。班级民主化离不开自
由,民主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不仅要学
会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发展。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集体的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陶冶审美情趣,形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有重大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传统的一整套高度集中的班级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挑战,推进班级的管理民主化势在必行。
(一)、调整班主任的角色
教育理论认为: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班级的实际工作中,往往过分强调班主任的作用,把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变成主体作用,甚至包办作用,班主任“有为”,而学生“无为”。班主任成为全班的“家长”,学生只有“听话”、“服从”。久而久之,逐步把政治领域的专制主义引入班级管理,形成一种表面统一、严谨,却缺乏内在活力和个性的“克隆”班级。这样只能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在班级民主化的改革中,首先应强调班主任的“无为”,即:避免包办或过多地干预学生,要留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发展和调节空间。应抛弃那种“警察加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把对班级高度集中管理改为宏观调控和指导。班主任一方面要指导组织形成班级内部运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协调好班级与学校、社会的关系。在这一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策划者,而不是强制决策推行者。应该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处理、或通过班级自主运行机制可以调节处理的问题,班主任不必进行干预。确实需要班主任进行干预的问题,也要尽量以指导调节的方式,在指导中教会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育、培养一批同学,以最小的干预达到最好的效果。应克服“长官意志”强迫命令形式,不能动不动就“叫家长来”、“到办公室去”„„或以此相威胁,这样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
(二)、组建班级自主运作的核心
班主任的“无为”,需要学生的“有为”来配合。没有学生的“有为”,班主任的“无为”就成了“无所作为”。要培养学生的“有为”,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班级自主运作机制。而班级自主运作机制的核心就是班委会,要建立一个“有为”的班委会,而不是一个“听话”的班委会。首先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即班委会成员由传统的班主任“钦定”,改变为“竞选”或“民主集中”的方式。“民主”的前提是“公开性”和“透明度”。鉴于目前学生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相对欠缺的情况,班主任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加以引导。如:先进行有关“民主”知识的介绍,在选举前印发“班级学生情况表”。介绍情况时,应突出每位同学的优点、专长,回避个人隐私或其它不宜公开的情况,把握好公开度。同时鼓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全班同学再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做出选择。可采用投票方式直接选举,或经过“民主集中”确定。班委的选定宁缺勿滥,在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保留一些职位,在成熟的时候补上。班委一旦确定,要尽量保持稳定性,不可随意撤换。班干部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应以帮助、激励为主。确实必要撤换的,也要尽量采用民主协商方式来解决。
除了班委会之外,科代表、组长等也是班级的重要骨干。在班级骨干分子选定之后,班主任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培训。通过讨论协商,对他们进行明确的分工,理清协作关系,让他们了解各自的权限和职责,掌握各项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还要在一段时期内对他们的具体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这样就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逐步交给班干部自主处理,做到班干部的“有为”。
(三)、形成班级自主运作机制
在建立班级自主运作核心之后,还要通过这一核心带动全班同学,才能形成整个班级的自主运作机制。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委会进行运作,组织召开班级全体会议,制定班级运作的一系列计划和常规。包括“班干部岗位职责”、“班级日常工作”、“每周班级工作小结”、“每周个人综合得分评比”等,设置“班务公开栏”对班级情况及时评比公布。扩大学生对班级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增强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
在班级自主运作机制中,班委会作为班级的常务权力机构,工作要放在首要地位。每周五下午由班长召集并主持一次班委会,由值周班委和各位分管班委总结一周以来班级工作情况,并讨论安排下周工作。每周班会课,直接由班委会组织进行,每天的日常工作更需要班委的配合。班主任要经常参加班委会议,给予必要的工作指导,重点是培养班长的组织工作能力,随着班委会的不断成熟,逐步减少干预,实现班委会的独立运作。
班级自主运作机制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班级全体会议是班级最高权力机构,负责讨论解决班级重大事务,是全班同学“有为”的重要体现。全体同学都可以通过会议参与班级重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班级全体会议由班委会召集组织,班主任可根据情况适度指导。通过班级计划和常规的制定和落实,让每位同学都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职责;理解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同学之间、个人与班级
之间、班级与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班集体观念。通过同学之间、群体之间的相互督促、竞赛,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如通过学生自主组织的学习、纪律、劳动、卫生评比,每周班级最佳的评比,个人之最评比,激励学生发挥个人的各方面潜力,人人都可争当先进。形成人人力争“我是班级的骄傲”,“我要使班级能让我感到骄傲”的积极向上气氛。
(四)、初步实现班级工作学生自主化
班级自主运行机制的建立,为班级学生发挥主人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一方面,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一机制,积极参与班级的事务,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班主任、科任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机制,布置和落实学习、工作任务,提高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效率。
班级工作的学生自主化,首先体现为班级日常事务的学生自主组织、执行和处理。每日的晨会、早读、上课、课间操、眼保健操、班委会议、主题班会、个人综合得分及班级最佳的评定,一学期中每次的座位调整、班级图书角的建立和运转、学校安排的各项重大活动的参与、班务的公开,期初、期末及各阶段的计划和总结、三好生、优秀班干、积极分子的评选等班级日常事务,均能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班级工作的学生自主化,难点在于对班级突发性问题的处理。如学校、班级紧急事务的安排、班级学生的违纪行为的处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意见和矛盾的调解和处理等。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应强调以“班级利益”为出发点,以“平等互让”为原则,处处维护班级的利益和形象。形成“班级的事务就是我的事务”、“班荣我荣、班辱我辱”的观念。对于一些有损班级利益和形象的现象,要由学生及时自主处理,包括自我反省、相互批评帮助。尽量避免采用惩罚性措施,最好按照“补偿原则”,让违纪学生选择做一些有利于“班级利益”的事,以补偿自己的过失,学生更容易接受,班干部工作也更容易开展。这样即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目的,又挽回了“班级利益”的损失。同样也可以采用“回报原则”,通过各种形式,对做出维护“班级利益”、提高“班级形象”的好人好事,及时宣传、表扬或嘉奖,以弘扬班级正气。对于出现的意见和矛盾,本着“相互理解、尊重”、“平等互让”的原则,力争各方面的配合解决。以上问题的处理,均应坚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班级自主运作机制的作用,力争做到小组内问题本组内解决,班内初级问题由班委解决,较大问题通过班委会以至班级全体会议解决,确实重大的问题才由班主任或分管行政参与解决。当然,在学生自主解决的每一个环节中,有时还需要班主任关注、督促和指导。
(五)、向班级民主化目标迈进班级工作的“学生自主化”的初步实现,为班级民主化提供了初步基础。而班级民主化的推行,是班级工作学生自主化的重要保障。没有民主化,学生自主机制也仅仅只能成为执行上级命令的有效工具。
班级的民主化,首先体现在班务决策的民主化。在不与学校规章制度相抵触的条件下,通过班级自主运作机制,制定一些适合班级学生个性发展的规章、计划,开展班级民主生活,进一步实现学生的“有为”。
班级民主化的核心是班级自主运作机制的民主化,即自主机制本身的自主调整和完善。包括班委会成员的调整变动,班级各项工作关系和工作机制的调整变动等,均由班委会自身运作或班级全体会议来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班主任的干预因素。班级民主化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班务的决策、调整等一系列与全体同学密切相关事务,一定要公开。如:通过“班务分开栏”公布班级的规章制度,重大活动安排、总结,班级的好人好事,违纪现象及处理意见,班干部的变动,三好生、优秀班干、积极分子的评定等。通过公开,让全班同学都能享受到“班级主人”应有的权利。
班级工作的“学生自主化”的初步实现,为班级民主化提供了初步基础。而班级民主化的推行,是班级工作学生自主化的重要保障。没有民主化,学生自主机制也仅仅只能成为执行上级命令的有效工具。
班级的民主化,首先体现在班务决策的民主化。在不与学校规章制度相抵触的条件下,通过班级自主运作机制,制定一些适合班级学生个性发展的规章、计划,开展班级民主生活,进一步实现学生的“有为”。
班级民主化的核心是班级自主运作机制的民主化,即自主机制本身的自主调整和完善。包括班委会成员的调整变动,班级各项工作关系和工作机制的调整变动等,均由班委会自身运作或班级全体会议来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班主任的干预因素。班级民主化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班务的决策、调整等一系列与全体同学密切相关事务,一定要公开。如:通过“班务分开栏”公布班级的规章制度,重大活动安排、总结,班级的好人好事,违纪现象及处理意见,班干部的变动,三好生、优秀班干、积极分子的评定等。通过公开,让全班同学都能享受到“班级主人”应有的权利。
班级民主化离不开自由,民主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发展。要发展就要有个性,而个性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和自由来保障。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组织一些有益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当然还必须强调,自由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方面班级的民主化改革,其自由必然要受到学校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通过自由民主程序决定的事,任何人都必须执行,个人的小自由必须服从公众的大自由。
总之,班级的民主化改革是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一些改革措施可能触及学校现行管理体制,而得不到认可和支持,甚至受到来自学校各方面的干预,而不得不放弃。改革有时还可能要反复,如学生长期习惯于被“统治”,样样事情都要等待班主任来“发号施令”,一时“解放”,却很难“自主”,可能出现无所适从或片面理解“民主”,滥用“自
由”;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不够,一些重大问题不断需要班主任干预,甚至需要用强制手段来执行等。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恢复到传统体制的危险。同时,改革的效果并不是马上可以立竿见影的,可能一时看不到改革的成效,而动摇继续改革的决心。但是,只要我们坚信改革方向的正确性,用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当前改革中出现的困难,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工作方法,班级民主化的改革,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要发展就要有个性,而个性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和自由来保障。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组织一些有益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当然还必须强调,自由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方面班级的民主化改革,其自由必然要受到学校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通过自由民主程序决定的事,任何人都必须执行,个人的小自由必须服从公众的大自由。
总之,班级的民主化改革是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一些改革措施可能触及学校现行管理体制,而得不到认可和支持,甚至受到来自学校各方面的干预,而不得不放弃。改革有时还可能要反复,如学生长期习惯于被“统治”,样样事情都要等待班主任来“发号施令”,一时“解放”,却很难“自主”,可能出现无所适从或片面理解“民主”,滥用“自由”;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不够,一些重大问题不断需要班主任干预,甚至需要用强制手段来执行等。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恢复到传统体制的危险。同时,改革的效果并不是马上可以立竿见影的,可能一时看不到改革的成效,而动摇继续改革的决心。但是,只要我们坚信改革方向的正确性,用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当前改革中出现的困难,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工作方法,班级民主化的改革,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文献《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导》
2、文献《中小学班主任 工作策略》
3、文献《教育学》、《心理学》
4、文献《班主任工作艺术》
第四篇: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模式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就大 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 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 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 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师范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 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 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例如,根据中师 生培养规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树立教育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 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育理想为最高境界。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 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 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对学生 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要使班级管理成为 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为什么要称之为“理论——操作”模型呢?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 刻的理论背景。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下 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 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 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 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 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担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 :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 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 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管理者的地位。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者是具备 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可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这种模式对班主任能否起到“ 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学生容易处在自由状态。其关键是班主任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 的个别特征,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3.交叉模式 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学习、活动和生活 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等多方面的管理。这种模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 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 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还 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这样在结 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参与每 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接了当地反馈到班主任这里。其特点是:模式结构 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这种管理比较细致,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 动态,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 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教师的权威性。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 理。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主要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种模式就能达到 既定的管理目标。除了这种构建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风格、管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 析,这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 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 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中师教育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三、建立优化模式的“质性材料”
在每个不同的班级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因素。一些具有确定性的或量化的影响材料且不 去关注它。这里之所以把另一些因素称为“质性材料”,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材 料”有一个开发、利用、组合的过程。正如有了砖头,还需要泥浆来粘合一样,有了一定的管理关系还需要情 感作为“融合剂”。在这些材料中有“显性材料”,有“隐性材料”;有“刚性材料”,也有“弹性材料”。作为“质性材料”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立管理关系、赋予基本型态。班级中的基本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如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 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管理与接受管理的关系、被管 理者之间的关系、成员与环境的关系、运作过程中的主从关系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班级的 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角色结构、管理关系,班级的基本形态才能形成,管理模式才能具备操作的内在机制。2.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 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 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 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 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3.创造班级文化特征。这是一种与班级管理有着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在中师还应包括宿舍文化。它是指 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气氛、审美情趣等。它又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体现出来的,例如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宿舍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 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中师毕业 生。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既具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具有个人的 风格特征;既具备中师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又能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一个班级中应该有校园级的“歌手、演说家、艺术家、教育家、生物学家、诗人”等各具特色的人才。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班主任进行有系统的、有指导性的管理。
第五篇: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魏书生简介】:魏书生,男,1950年生,中共党员,特级教师,现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当代教育家,河北省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师德标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
作为师范生,我们必将在毕业后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也将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在熊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这门课中,我深入学习、了解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对魏老师班级管理思想的学习使我对班主任这一职务的认识大大加深,也为我今后在班主任岗位上进行班级管理实践提供了方法和思路。魏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对很多案例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魏老师班级管理的某些思想谈谈我的感受。
(一)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功能是: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2.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4.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
魏书生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主张民主化和科学化。民主化主要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民主化包括:
1、班主任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2、班主任应改变师生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
3、班主任应努力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4、决策过程要民主,多商量。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一、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魏书生老师认为民主化首先班主任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这样就要求班主任要去了解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了。魏老师说:“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教师治的是心病。而要治好心病,第一步当然是认识心,知道心,即育人先知人。”所以了解学生,方能分析学生,教好学生,方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加以疏导,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位、有的放矢的教育。了解学生就需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在心里对自己的学生有大致的认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观察、谈话、书面材料、调查访问等。
在开展工作时,班主任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之中,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和朋友,为学生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个班级中必然有好生,也有差生,班主任要做到“有教无类”。对学习好的学生要制定合适的目标,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对于差生,要适当下降目标,鼓励为主、以人为本,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在努力中逐渐进步。总之,班主任要做到了解学生、深入学生、服务学生。
二、改变师生角色,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
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典范表率,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争做一个民主型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应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大力发展学生干部,做到权力分解、下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只有教师转变角色,将原本属于学生的主导地位,交还给学生,他们才会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将班集体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另外,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处理事情要做到公平公正。教师有时候做事情需要学生帮忙,而学生也要教师的指导。因此,师生间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班主任应“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学生的助手”,教会学生承担责任,管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应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班的工作,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做事的能力,这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让多数的学生参与班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为班集体服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班集体荣誉感,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努力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自然的人性。所谓人性,就是那些真诚、善良、勤劳、尊重人、关怀人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的利益做出自我牺牲的品质。教师的职责在于顺乎这一趋势发展学生的人性,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使所有学生的心灵自觉向真向善向美。面对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老师要做到扬长避短。对于优点,老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帮助学生找优点、发展优点,使学生提高自信心并不断进步。对于缺点,老师不应死抓不放,而应通过耐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干劲,增强自信心,促使其逐步改正,做到只进不退。总之,学生的人性越是得到发展,班集体的民主气氛就越浓。
四、决策过程要民主,多商量。
各学科该怎么教,课怎么上,班规怎么定,怎么执行?全应由大家商量,民主决策,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通过的决策产生认同感,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决策一旦制定,就做到“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对决策进行深入落实。
(三)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科学化,主要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使学生学习制度化、自动化。科学化就包括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
一、建立科学化的计划立规系统。
通过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规则,明确班集体及个人的任务,做到时时有事做,人人有事做。通过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规则,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班级里的一些活动和规则变得常态化。通过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规则,使学生在面对一些偶发事件或临时活动时能有条不紊的自觉应对,做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
制定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规则应做到:1.要把整个学习生活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的高度统筹兼顾,制定出可行的计划。2.制定的计划要将速度、效率和可行性。3.制定的计划要具体详细,还要考虑偶发因素。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监督检查系统,简单的说要有五道关口。第一自检,即自己检查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第二互检,即同学之间相互检查,发现问题相互提醒改正;第三责任人的检查,即每件事都有人负责,实行责任承包制,发现问题负责人提醒改正。第四关是集体舆论关,即通过大家提醒和帮助改正问题。最后一个才是老师抽样检查,帮助同学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困难问题。
要想推行监督检查机制应做到:1.检查过程要民主,做到标准的一致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2.监督检查结果的评定和表彰应公开化,使广大同学信服,提高被表彰同学的信心,形成班级中创先争优的风气。
三、建立总结反馈系统。
主要有个别讨论反馈、班干部反馈、集体反馈、家长反馈。反馈又分为前期反馈、即时反馈和反馈控制三个阶段。教师日常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各种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进行得如何,要靠反馈来实现,反馈是师生双方围绕课程和方法而表现出来的,班主任应要有意识地观察掌握并记录,见微而知著,及时的针对反馈的信息来调整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总结
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思想是在长期在教学的第一线做具体细致的工作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仅凭几节课的学习,我也领会不深。我今后要认真学习班主任工作艺术这门课,认真的体会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真谛,认真学习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求实、求细、求新的精神。我要多参加教学实践,踏踏实实地研究今后在班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想出具体可行的方法去解决、改进它,从而使我们的班级管理更科学、更合理,班级更和谐,学生更能全面、健康地发展。
韩伟 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