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停车位建设及处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材料1 深圳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停车位建设及
处分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明确房地产开发项目停车位的权属,规范停车位的转让行为,保障停车位的合理使用,维护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实施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房地产开发项目停车位的建设、权属界定和转让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实施前已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但尚未销售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停车位的建设、权属界定和转让进行补充约定。
保障性住房项目及其他非房地产开发项目停车位的权属界定和转让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定义和分类】本办法所称停车位,是指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机动车的车位、车库。停车位分为配建停车位和增设停车位。配建停车位是指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建设的停车位。
增设停车位是指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配建停车位以外利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物地下空间建设的停车位。
配建停车位和增设停车位的位置、数量及编号等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中予以确定。
第四条【产权归属】停车位的分类、权属、数量及处分等应当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进行约定。
配建停车位应约定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体业主共有。增设停车位可约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有。
第五条【地价计收】配建停车位不计收地价。增设停车位计收地价的面积按标准停车位的占用面积计算。地价标准按照房地产开发项目主体建筑功能基准地价的20%收取。
第六条【设置及标示】配建停车位和增设停车位应当分别集中设置,并设立明确的标示及编号予以区分。
未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停车位的数量、位置、区域和使用功能不得改变。
第七条【停车位特别规定】停车位的设置等应当符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和《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等相关规范的要求。《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及相关城市规划对停车位的配置有控制性要求的区域,停车位的设置应当符合前述规定。
依法利用民用建筑的防空地下室设置的停车位,应当纳入配建停车位范围。
第八条【使用和处分原则】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停车位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配建停车位不得转让。增设停车位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转让。
第九条【使用和收益】停车位的使用和收费应当符合《深圳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机动车停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停车位的具体使用规则由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在管理规约中进行约定。
第十条【销售和预售】增设停车位按个销售,其销售行为应当纳入商品房销售管理。申请预售增设停车位应随项目的商品房一并办理预售许可。
停车位预售许可证应注明批准预售增设停车位的面积和数量,同时应在预售许可证附表(图)上明确标示停车位的位置及编号。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销售现场公示房地产开发项目所有停车位(包括配建停车位和增设停车位)的数量、编号及 位置。
第十一条【转让合同】当事人转让增设停车位应当签订书面的停车位转让合同,增设停车位转让合同应当采用房地产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文本。
增设停车位转让合同应就停车位的四至范围、楼层分布、车位编号、面积、价款等事项进行约定,并附停车位测绘平面图。
增设停车位转让合同应注明购房人已经购买该项目房屋的具体房号及房地产证号或者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证明编号。当事人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时,与其相关联的增设停车位转让合同应当一并解除。
第十二条【转让限制】增设停车位不得转让给该项目购房人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建停车位个数不超过房屋总套数的,购房人每购买一套房屋只能购买一个增设停车位。
第十三条【产权登记】配建停车位经房地产初始登记后,权利人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全体业主,不核发房地产证。
增设停车位的登记按照《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登记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一并处分原则】业主转让房屋时,与该房屋相关联的增设停车位应当一并处分。
第十五条【使用规定】停车位的使用不应占用消防车道 和消防车操作场地,不得妨碍公用设施的正常使用。
设置在防空地下室的配建停车位,平时由停车位权利人使用,由使用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统一进行维护和管理。战时或其他紧急状态出现时,应保证按规定移交有关部门和单位。
第十六条【违规处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违规转让停车位的,由主管部门依据《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查处。
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变停车位的设置及使用功能的,由主管部门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公共停车场的权属】房地产开发项目根据规划要求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其权属应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进行约定。公共停车场的权属可约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有,按规定缴纳地价后办理产权登记。公共停车场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规定,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分割销售或出租,符合转让条件的限整体转让。
第十八条【操作规程】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第十九条【效力规定】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营子区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我区房地产开发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河北省建筑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实施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房地产开发建筑市场应遵循统一管理的原则,实行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禁止分割、封锁、垄断建筑市场等不正当行为。
第二章 项目开发审批流程
第四条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房地产开发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根据批准后的房地产开发规划,会同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本行政区域的房地产开发计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
第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自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领取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
第六条 审批流程:国土局提供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环保局提供环境评价文件、地震局提供地震安全评价文件、规划部门提供刚性规划条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需要拆迁的,如属于棚户区改造项目,由政府进行拆迁,净地出让,公开挂牌竞拍)----到规划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规划、市政、绿化、城管、人防、消防、环保、地震、气象局、安监、技术监督、水务等部门联合审图---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工程招投标----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工程竣工后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进行竣工验收----由建设、规划、城管、绿化等部门进行联合验收、认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第七条 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文件:
(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
(二)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三)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施工场地已基本具备施工条件,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五)已经确定施工企业,并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按照规定应该招标的工程没有招标,应该公开招标的工程没有公开招标,或者肢解发包工程,以及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所确定的施工企业无效;
(六)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施工图设计文件已报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了审查;
(七)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施工企业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制定的相应质量、安全技术措施,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编制了专项质量、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办理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八)按照规定应该委托监理的工程已委托监理;
(九)建设资金已经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筹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专项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交付施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书,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交付施工。
第三章 发包、承包和招标、投标管理
第九条 建筑工程活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行招标发包。建设单位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单位,不得对潜在投标单位实行歧视待遇,不得对潜在投标单位提出与招标工程实际要求不符合的过高的资质等级要求和其它要求。
第十条 建筑工程实行公开招标的,发包单位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发布招标公告,提供载有招标工程的主要技术要求、主要的合同条款、评标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开标、评标、定标程序等内容的招标文件。
第十一条 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必须在规定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发包单位将招标发包的建筑工程发包给指定的承包单位。
第十四条 按照合同约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由工程承包单位采购,建设单位不得指定承包单位购入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第十五条 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第十六条 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第十七条 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不分包工程或使用自有劳务的建筑企业须向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劳动监察部门提交书面承诺进行备案。
第十八条 从事发包、承包、建设监理等建筑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各项资质、营业执照、建造师、特种作业人员证书、项目部成立文件、企业内部经济承包合同等原件,核查无误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 一名建造师只能在一个工程内担任项目经理,不能同时在两个以上的工程担任项目经理。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组成,必须由施工单位以文件形式进行确定。建造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证书原件必须交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留存,凭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材料退回。且上述人员不得擅自变更。如因健康、外出等原因确需更换的必须经建设单位书面批准并报区建设局备案。
第二十条 省外或市外单位来本区从事承包、发包业务的,应当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否则不允许进入本区投标或承揽工程。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向区劳动监察部门缴纳工程总造价5%的工资保障金,作为发生拖欠工资时的应急保障。工程竣工后,必须由劳动监察部门出具未拖欠工资证明,方可进行竣工验收和备案。
第二十二条 建筑业企业必须把劳务作业分包给有资质的劳务企业,从是劳务作业的企业必须将资质证书和劳动合同报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劳动监察部门备案。使用农民工必须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合同中必须明确工资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工资发放表必须经农民工、项目部负责人、总包单位、分包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在施工现场公示并存档备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中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由于监督不力导致对分包队伍失控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律由总承包企业垫付。
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对引发农民工集体上访事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外地企业一律清除我区建筑市场,本地企业暂停其在本区项目的投标资格。由于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致使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农民工集访事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其已竣工项目暂停办理备案手续、在建项目暂停施工、新建项目一律暂停各项建设手续。
第四章 建筑工程合同与造价管理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在招标标底或者投标报价、工程结算审核和工程造价鉴定等工程造价计价活动中,有意抬高或压低价格。实行招标的工程,工程开标前最高限价和工程量清单,应当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其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招标代理机构或造价咨询机构编制,并将最高限价编制文件报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最高限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审核和工程造价鉴定文件必须由造价工程师签字,并加盖造价工程师执业专用章,方可生效。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合同造价因人工、材料、机械及其他费用发生变化,根据合同约定可以调整但合同中未约定调整方 式的,应当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规定和计价标准变更合同价款。
第二十五条 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定期或者按照工程进度分段进行工程款结算。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竣工结算:(一)承包方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的约定期限内提交竣工结算文件。
(二)发包方应当在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的约定期限内予以答复,逾期未答复的,竣工结算文件视为已被认可。
(三)发包方对竣工结算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答复期内向承包方提出,并可以在提出之日起的约定期限内与承包方协商。
(四)发包方在协商期内未与承包方协商或者经协商未能与承包方达成协议的,应当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竣工结算审核。
(五)发包方应当在协商期满后的约定期限内向承包方提供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出具的竣工结算审核意见。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双方在合同中对上述事项的期限没有明确约定的,可认为其约定期限均为28日。
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双方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出具的竣工结算审核意见仍有异议的,在接到该审核意见后一个月内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六条 建设工程的承发包双方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合同,并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合同中应明确约定项目部管理人员以及预付工程款、拨付进度款、工程结算的数额、时限、支付方式和变更调整方式等内容。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包括总承包合同、分包合同、劳务作业合同、监理合同、招标合同、勘察设计合同等),必须到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如合同变更和补充,应及时将变更后的合同和补充协议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二十七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九条 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第三十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为工程项目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施工单位为确保施工安全而采取安全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费用,此项费用应当在确定工程造价时,按有关规定,专项计提,实施招标的工程,安全产文明施工措施费应当作为不可竞争费用单独报价。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安全施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施工现场应按规定设置围护设施,禁止在围护栏外堆放建筑材料、机具和进行施工作业。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拆除现场围护和临时设施,清除建筑垃圾。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六章 房地产经营
第三十三条 商品房的销售价格,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或者按建筑面积计价。
商品房的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
按套(单元)计价或者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应当注明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第三十四条 计算商品房的面积,应当执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公布的《房产测量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三)按提供的预售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四)已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第三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向房屋购买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商品房预售广告应当载明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批准文号。
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所得的款项,必须按规定用于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
第三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现售商品房,应当向房屋购买人出示下列文件: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
(三)土地使用权证书;
(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五)竣工验收的备案证明。
第三十九条 销售商品房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及住宅小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和承诺事项,在项目所在地或者销售地点进行公示,并不得对商品房的质量、面积、性能和周围环境等情况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四十条
销售商品房设有样板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说明实际交付商品房的质量、设施、装修与样板房是否一致;未作说明的,实际交付的商品房应当与样板房一致。
第四十一条 销售商品房时,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使用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书面合同。
第四十二条
商品房交付使用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向购买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住宅质量保证书应当载明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单位等内容。商品房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当对住宅的结构、性能和各部位(部件)的类型、性能、标准等作出说明,并具体载明使用注意事项。
第四十三条
在商品房保修期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因对商品房进行维修,致使房屋原使用功能受到影响,给购买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商品房交付使用后,购买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经检测确认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买人有权退房,其检测费用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经检测确认主体结构质量合格的,其检测费用由购买人承担。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深圳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净空区域保护 第三章 电磁环境保护 第四章 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本市民用机场的净空保护,保障民用航空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和本市其他民用机场的净空区域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
第三条 【相关用语定义】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定义:
(一)机场管理机构,是指依法组建的或者受委托,负责民用机场安全和运营管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
(二)机场净空,是指为保障民用航空器的运行安全,根据民用航空法律、法规和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的机场障碍物限制图要求划定的空间范围和机场通信、导航台(站)的环境要求;
(三)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是指为保障航空器在机场安全起飞和降落,按照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图的要求划设的一定空间范围;
(四)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是指为保证民用机 场通信设施、设备正常工作而在其周围划定的限制电磁干扰信号和电磁障碍物体的区域;
第四条 【职责分工】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依法对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地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法定职责,依法开展民用机场净空安全的管理工作。
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机场地区有关行政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区发展改革、公安、规划国土、建设、市场监督、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气象、卫生、口岸、应急管理、无线电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机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所属机场的净空安全保护工作。第五条 【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护民用机场的净空安全,并有权向国家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举报民用机场净空安全隐患或者危害民用机场净空安全的行为。对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并落实监督检查计划,建立举报制度,受理有关民用机场净空安全的举报,并组织调查核实,依法处理;举报事项涉及民用机场净空安全重大问题的,提请市政府协调解决。
第六条 【净空宣传教育】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民用机场管理机构和市、区政府及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对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的意识。
第七条 【应急预案】民用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有关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机场所在地的区政府和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防机制,共同做好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工作。
第二章 净空区域保护
第八条 【净空障碍物限制图】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和机场总体规划,编制民用机场障碍物限制图。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结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机场总体规划的修订和科技的发展,及时修订机场障碍物限制图。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经批准的最新机场障碍物限制图报地区民航管理机构和民用机场所在地的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上传至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官方网站供查询。
第九条 【净空保护区域划定】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机场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拟定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的划定方案,经市政府和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批准后,纳入当地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市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机场管理机构拟定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的划定方案过程中,应当征求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意见。
第十条 【跨市协调机制】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图或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的划定方案涉及毗邻城市的,由市人民政府会同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协调相关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机场净空保护区域范围。
第十一条【规划及项目审批】规划国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图和机场净空保护区域范围履行职责。涉及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的规划及建设项目,规划国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书面征求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市交通主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的意见后,方可确定规划方案或作出审批决定。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市交通主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征求意见书之日起15日内作出书面答复;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和专家评审的,经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答复时间。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二条 【禁止行为】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修建超过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高度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二)修建靶场、爆炸物仓库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三)排放大量烟雾、火焰、粉尘、废气等影响飞行安全的物质;
(四)设置影响民用机场目视助航设施使用的灯光、标志或者物体,或者使用激光等强光照射航空器;
(五)种植影响飞行安全或者影响民用机场助航设施使用的植物;
(六)在机场围界外5米范围内,搭建建筑物或者从事挖掘、堆积物体等影响机场运营安全的活动;
(七)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无人机,或者进行飞艇、热气球、滑翔机、动力伞等飞行活动;
(八)从事航空模型飞行或无人机飞行;
(九)放飞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的鸟类动物和升放风筝、孔明灯等物体;
(十)储存爆炸物品,燃放烟花、爆竹、焰火等;
(十一)进行超过净空保护高度要求的爆破或者作业;
(十二)焚烧产生大量烟雾的农作物秸秆、工业废料、垃圾等物质;
(十三)设置易吸引鸟类及其他动物的露天垃圾场、屠 宰场、养殖场等场所;
(十四)其他影响民用机场净空安全的活动。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从事前款活动的,不得影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
第十三条 【净空区域内障碍灯的设置】净空保护区域内超出障碍限制面的不可改变的建筑物或设施,管理人应当设置障碍灯和障碍标志,并使其保持正常状态。
净空保护区域内超出障碍物限制面的自然障碍物,由自然障碍物所在地的区政府负责清除;不能清除的,区政府应当设置障碍灯和障碍标志。
第十四条 【净空区域外障碍灯的设置】净空保护区域以外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高大建筑或者设施,管理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飞行障碍灯和标志,并使其保持正常状态。
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自然障碍物,自然障碍物所在地的区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飞行障碍灯和标志,并使其保持正常状态。
第十五条【净空保护区域外施放气球等规范】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的,应当依法向市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的,应当在拟升放2日前持气象主管机构的批准文件向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升放申请,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拟升放1日前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 【异常情况报告】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升放的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无人机、航模失去控制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异常情形的,升放单位 或者个人应当立即向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第十七条【临时飞行空域划定】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使用飞艇、热气球、滑翔机、动力伞等航空器从事航空飞行的单位或者个人,需要划定临时飞行空域的,应当在拟使用临时飞行空域7个工作日前持有关升空物体的种类、放飞起止时间、放飞高度、活动范围等文字材料,向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受理申请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决定是否予以批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吸引鸟类晾晒场的限制】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民用机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控制、减少吸引鸟类动物的农作物或者植物的晾晒场。
第十九条 【信鸽协会会员的限制】信鸽协会、观鸟协会等社会组织应当做好会员、俱乐部等的自律管理工作,监督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在饲养、放飞信鸽和组织竞赛等活动时,不得影响民用机场净空安全。
第三章 电磁环境保护
第二十条 【电磁环境保护区域的划定】市无线电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并向社会公布。
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包括设置在民用机场总体规划区域内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和民用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
第二十一条 【电磁环境保护区域的备案】民用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将最新的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及时报市无线 电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航空无线电台设置审批】设置、使用地面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应当经地区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审核后,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领取无线电台执照。
第二十三条【非航空无线电台设置审批】在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设置、使用非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的,市无线电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征求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意见后,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批。
第二十四条【禁止行为】禁止在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从事下列影响民用机场电磁环境的活动:
(一)修建高压输电线、架空金属线、电气化铁路、公路、无线电发射设备试验发射场所等;
(二)存放金属堆积物;
(三)种植高大植物;
(四)从事掘土、采砂、采石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
(五)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影响民用机场电磁环境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无线电使用基本要求】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无线电台(站)和其他仪器、装置,不得对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的正常使用产生干扰。
第四章 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净空保护状况核查】机场管理机构和地区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民用机场净空状况的核查。发现影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的情况,应当立即制止;无法制止的,应当即时向机场公安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先行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排除飞行安全隐患。机场公安部门先行处置后,对于不属于其管辖的事项,应当及时移送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部门进一步处理。
第二十七条【电磁环境状况核查】机场管理机构和地区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民用机场电磁环境状况的核查。发现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受到干扰时,机场管理机构和地区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排查措施,及时消除;无法消除的,应当通报市无线电行政管理部门。市无线电行政管理部门接到通报后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依法查处。
第二十八条【应急管理机构】本市设立机场应急管理机构。
机场应急管理机构由机场管理机构、机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地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组成。
机场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以下各项工作:
(一)研究确定机场安全应急预案;
(二)研究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案件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处置方案;
(三)协调毗邻城市相关部门提供执法协助或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二十九条【查处违反净空保护行为的主体】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由违法行为地的区公安、建设、城市管理、气象、经贸等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条【净空保护区内障碍物管理违法行为处罚】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建筑物或者设施管理人未按要求设置障碍灯和障碍标志,或者未保证障碍灯和障碍标志正常使用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通知改正,并及时报告区城市管理部门。区城市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罚款。任何单位和个人影响障碍灯和障碍标志的正常使用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通知改正,并及时报告区城市管理部门。区城市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处1000元罚款,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处1万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申诉机制】当事人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二条 【机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违法处分】机场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市政府可以对机场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三十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罚】国家工作人员不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或者行政处罚,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区、新区】本办法所称的区,含光明、坪山、龙华、大鹏新区等管理区。
本办法规定由区政府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职责,市政府授予前海管理局或其他机构的,由前海管理局或相关机构承担。
第三十五条【实施日期】本办法自201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深圳市危房拆除重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危房拆除重建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我市危房拆除重建行为,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危房拆除重建行为。
本办法所称危房,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经鉴定为危房且处理意见是整体拆除的房屋。
第三条【不适用范围】以下情形之一的危房,不适用本办法:
(一)已纳入土地整备范围的危房;
(二)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已确定为整体拆迁范围内的危房;
(三)已纳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拆迁范围内的危房;
(四)按照已批准规划,危房所在用地的规划用地性质为城市道路、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的,由规划国土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五)属原村民私宅的危房。如危房在按照本办法实施拆除重建过程中被纳入土地整备范围或城市更新单元计划拆迁范围,尚未取得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危房拆除批准文件的,不再批准危房拆除重建;已取得危房拆除批准文件的,可按本办法规定进行危房拆除重建或按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相关政策办理。
第四条【申报条件】申请危房拆除重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房屋取得合法产权证明且不存在抵押、查封、异议登记的情形;
(二)申请房屋经市建设主管部门确定为危房,其处理意见为整体拆除。
第五条【拆建原则】危房拆除重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依法办理拆建审批手续;
(二)应符合建筑设计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三)危房拆除重建不涉及原产权关系的变更;
(四)原则上按原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房地产证登记的用地面积、建设规模和性质进行恢复性重建;
(五)危房拆除重建后土地使用年限应按原土地合同的约定,不得重新计算和延期;
(六)危房拆除重建由原产权单位自行出资建设。第六条【申报主体】危房拆除重建的申请人为房屋产权人或其法定监护人、权利继承人,也可由房屋产权人授权业主委员会或其他相关单位、个人提出申请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部门职责】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负责危房拆除和重建的规划审批;市、区、街道规划土地监察部门负责对违法拆建行为的巡查、制止和查处;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危房的安全鉴定管理,区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危房安全鉴定管理、备案工作,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分别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及现行法律法规对危房拆除和重建的施工安全和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市消防、民防、质检等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依法在各自职能范围内提供服务并实施管理。
第二章 危房鉴定
第八条【鉴定机构】申请人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并经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鉴定机构进行房屋的安全鉴定工作。鉴定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及技术标准进行检测鉴定,并对检测鉴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九条 【处理意见】经鉴定为危房的,鉴定报告应当明确危房的成因,并提出处理建议。处理建议为整体拆除的,申请人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适修性评估,适修性评估结果符合整体拆除条件的,市建设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对鉴定报告和适修性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和安全状态出具处理意见。处理意见是整体拆除的,方可申请拆除重建。
第三章 危房拆除
第十条【拆除申请】鉴定为整体拆除的危房,申请人应及时办理申请拆除手续,经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
第十一条【征求意见】申请人须征得本栋建筑全体业主同意,并制定拆除方案,确保周围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及拆除工作的安全。危房拆除方案中应明确有关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 【拆除机构】危房的拆除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机构实施,房屋拆除机构应根据拆除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房屋安全拆除。
第十三条 【申请材料】申请人向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申请危房拆除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危房鉴定报告、市建设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等房屋安全鉴定资料;
(二)危房拆除方案、征求意见结果;
(三)危房拆除机构的资质等级证明;
(四)房地产权证明文件;
(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其他规划审批文件;
(六)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没有现状建筑施工图存档资料的,还应提供测绘部门对现状建筑的测绘资料。
(七)房屋重建的建筑设计方案;
(八)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材料。
第十四条 【批准拆除】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在危房所在地公示拆除方案和重建的建筑设计方案,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或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出具危房拆除批准文件,并将批准文件抄送各区规划土地监察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危房拆除】危房的拆除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实施。
第十六条 【注销登记】房屋拆除后,申请人应在事实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及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房屋灭失前设立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业主可持房屋所有权注销证明等材料,按照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有关管理规定,到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章 危房重建
第十八条【重建原则】不同类型的危房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重建: 住宅类危房应在原址上按原占地面积、原建筑规模、原建筑高度和原风格进行恢复性重建。
工业厂房类危房在不突破原批准规模情况下,允许结合周边用地条件,在不影响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使用功能进行合理整合、适当优化建筑设计。
办公、商业服务设施类危房拆除重建,经批准允许适当增加停车位等配套设施。
公共配套设施在满足规划和行业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可适当放宽建设规模。涉及规模增加的,应按相关程序报批。
上述调整涉及建筑设计变更的,应按相关规定重新申报建筑设计文件。
第十九条 【重建规划审批】危房重建应严格进行规划审批。申请人持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同意拆除的批准文件、注销房屋所有权的证明文件等资料向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二十条 【重建规划审批】原建筑已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可以按原批准的施工图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原建筑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没有施工图设计文件存档资料、以及按第十八条规定需重新申报建筑设计文件的,申请人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图设计机构编制施工图文件,不符合建筑设计相关技术规范的,应通过优化设计达到规范要求。施工图文件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报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审核。
第二十一条 【重建规划审批】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核发危房重建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施工许可】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申请人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建设要求】危房重建过程中不得占用道路、绿地等公共用地,不得危及相邻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不得侵害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 【相邻房屋安全防护】申请人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相邻房屋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对受到施工影响的相邻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可以要求进行房屋安全鉴定,也可自行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安全鉴定。所有人或使用人要求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申请人应当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安全鉴定。因施工造成相邻房屋损坏的,申请人应当按照鉴定意见给予治理修复,并承担相关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办理程序】施工完成后,须按规定进行竣工测绘、规划核实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向房地产登记部门申请办理房屋初始登记。
第二十六条 【房屋初始登记】重建房屋应按照《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登记条例》的规定申请房地产初始登记。如涉及补交地价的,还应提交补交地价的证明文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危房重建应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和建筑面积建设,对擅自改变用途和违法超建行为,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不予通过规划核实,不予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
第二十八条 超建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且不超过规定建筑面积的3%,视为合理误差范围,按相应房屋用途的市场评估地价标准补交地价。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部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二十九条 未经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房屋的,由规划土地监察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条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未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及技术标准进行检测鉴定或出具虚假报告,将非危险房屋或非整体拆除类危房鉴定为整体拆除危房,由市建设主管部门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鉴定机构应承担相关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市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应加强危房拆除重建审批后的监督管理。发现未按审批内容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予以制止并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移送规划土地监察部门查处。
第三十二条 市、区和街道规划土地监察部门应加强对违法拆建行为的巡查、制止和查处工作。对未经批准擅自拆建和未按审批内容建设的,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十三条 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危房拆除和重建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并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实施时间和解释】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拆除尚未重建的房屋,符合危房拆除重建申报条件的,可按照本办法程序完善申报手续。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拆除且已建成的房屋,符合危房拆除重建申报条件、按照原建设规模和性质进行恢复性重建的,可按照本办法程序完善手续。重建房屋存在加建、改建和扩建等违法行为的,按规定进行查处后,按照本办法程序完善手续。
本办法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郑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管理办法
郑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明确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郑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建成区国有土地范围内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交付使用管理。
房地产开发项目是指房地产企业开发销售的住宅、非住宅和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住房。
第三条 【管理服务部门】 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市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城市管理、园林绿化、消防、人防、环境保护、水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电力、自来水、热力、燃气、邮政、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交付使用条件】 房地产开发项目按设计要求达到下列条件后,方可交付使用:
(一)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经城乡规划部门核实符合规划要求,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核实证明文件;
(二)主体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备案材料,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凭证;
(三)配套绿化按规划设计要求建成并取得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四)用水水源采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庭院供水支线管网及分户计量水表前(含水表)供水设施设备应取得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文件;用水水源采用井水的,应取得取水许可批准文件;
(五)排水设施符合《郑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取得城市管理部门出具的室外排水设施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六)用电纳入城市供电网络,并正式供电,电力配套设施工程取得电力企业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七)供热系统符合供热配建标准,保证供热正常使用;使用城市集中供热的,供热系统的设计与安装须经城市集中供热企业审核验收,出具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后纳入城市集中供热,并与供热企业签订集中供热并网协议;
(八)完成室内燃气管道的敷设和室外燃气管道的衔接,取得燃气企业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九)电话通信线及有线电视线敷设到户,有线电视线纳入区域性有线电视网;
(十)住宅项目信报箱安装数量达到一户一箱的标准,技术规格符合《住宅信报箱》(GB/T24295-2009)的相关要求,取得邮政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十一)庭院的道路、照明等配套设施建设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竣工验收合格,出具验收报
告;因分期开发建设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时交付使用的,应当完成临时通行道路、临时照明等设施的建设;
(十二)庭院做到院内清洁、场地平整;分期交付使用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与施工工地隔离;
(十三)已选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办理物业承接查验手续;(十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简装修工程部分,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十五)住宅工程应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十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因特殊原因不能与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时交付使用的配套设施,应当提供临时设施,并出具相关部门批准文件。
第五条【专业经营单位职责】 电力、自来水、热力、燃气、邮政、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积极配合开发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专项配套设施建设;专项工程竣工后,根据开发企业申请及时进行交付使用验收,保证物业买受人使用需要;验收合格后5日内向开发企业出具相关证明文件。
第六条【行政部门职责】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开发企业申请后5日内,就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备案验收情况出具相关证明文件。
第七条【交付使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时,开发企业应
当在项目所在地公示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相关证明文件。
交付使用双方对房屋符合合同约定及达到交付使用条件的意见达成一致的,可以自行交付使用。
交付使用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委托评审或申请诉讼、仲裁的方式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达到交付使用条件。不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八条【专家评审】 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评审工作实行专家评审制。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委托房地产行业协会组织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评审专家库”。入选的专家应当具备房地产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评审费用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评审费用由委托方垫付,经评审不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开发企业支付,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由委托方支付。
鼓励开发企业将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专家评审后交付使用。
第九条【评审程序】 房地产行业协会接到评审委托后,应在2日内在专家库随机抽取5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项目的交付使用条件进行评审。
评审委员会应当对评审的项目提供客观公正的评审结论,对评审结论的真实性负责。
评审委员会应当对评审材料的真实性以及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进行核验,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评审结论,出具专家评审意见书。
评审过程中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业主代表参加。
第十条 【评审结果】 房地产行业协会应当将专家评审意见书报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对评审结论有异议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诉讼。
第十一条 【配合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及时向评审委员会提交项目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文件材料。
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评审委员会了解情况或查看相关材料时,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推诿。
第十二条【企业违规责任】 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强行交房或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作为不良经营行为记录在开发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部门违规责任】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专业经营单位进行专项工程验收时,对符合标准但拒绝出具、拖延出具相关手续的,或对不符合标准但出具虚假手续的,对主管领导按行政问责制的有关规定予以问责;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参照执行】 县(市)、上街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交付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适用时限】 本办法自二0一一年 月 日施行。二0一一年 月 日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项目,不适用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