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3:5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

第一篇: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课改的根本要求,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多媒体历史教学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积极性

一、观今察古,把历史教学与现实相联系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意联系现实,可以使学生获得现实的启迪,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思想解放,关心现实,如果历史教学只是“为历史而历史”,远离现实,他们就会感到无趣,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在讲述历史知识时,一定要联系现实。例如,在讲必修三《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在和平年代,青年学生如何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对比,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一些历史人物更加尊敬,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再如,在讲必修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搜集了很多80后的小孩从小吃到大的零食的图片,比如大白兔奶糖、大大泡泡糖、街头爆米花等图片展示给大家,学生们看到这些图片都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巨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恰到好处的联系现实,不能牵强附会。只有那些和教材内容存在有机联系的重大事件和现实问题,才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联系。因此,不必要求每节历史课都要联系现实。如果为追求形式而联系现实,在课堂上拉扯一些与教材内容并无密切联系的事件和现实问题,就是画蛇添足,这样做,反而把历史教学庸俗化了,也难以收到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就需要我们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设问,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的情绪悄悄被点燃。例如,在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思想和实践》一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中国发挥了与西方不一样的作用?”如果直接把问题抛出,学生们肯定不感兴趣。于是我这样设计这一问题,“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你能从鲁迅的这段话来分析一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中国发挥了与西方不一样作用的原因是什么吗?”经济的全球化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你是如何理解的?"通过这样设问,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把遥远的问题变得实际,学生们思考的空间被打开,很多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很多的探究问题在课堂上、书本中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学生们一生去寻找与探索。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在无形之中吸引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师要加强对“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理解

什么叫“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属于心理学范畴,它包含的因素是心理的、主体的,而不是非心理的、客体的。其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考察。第一个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它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这是个最普遍的提法;二个层次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因素组成,有人还加上信念。这个提法也被普遍承认;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感、自尊心、好强心、自制性、独立性等因素构成。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界定众说纷纭。燕国材教授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这是就其广义来说的。从狭义来说,我们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性格而言。”在《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燕国材又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考察,第一个层次和上文的广义概念的定义相同。第二个层次把“非智力因素”具体为五个因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个层次更具体为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顽强性、独立性等十二项因素。

接着,不少学者提出了对非智力因素的理解。主要有:非智力因素即人格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不直接参与但却制约整个智力或认识活动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诸如情感、意志、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品质,即我们所说的德行。非智力因素就是个性结构中,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是指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构成的整体……非智力因素是由三种成分构成的,它们是:①个性倾向性;②情绪和意志;③气质、性格与认识方式。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即价值性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除能力以外的个性心理因素,包括个性倾向性、性格和气质。在意向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就是非智力因素。

四、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差异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来弥补或提高,而且二者相互影响,结合在一起影响成就活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或内容。非智力因素是学校教育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对于学习心理发展的发生、维持和调节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这些因素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学业成就水平。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使一些原本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亲切、生动、直观、形象,为历史教学带来了众多好处。但是,多媒体教学毕竟是辅助性教学,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仍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应适时、适量的加以运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问题和困惑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问题和困惑

高中新课改已经实施三年了,虽然我们接受了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遇到了许多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课本编排体例不适应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和编写意图不一样,所以在编排体例上有很大变化。旧课本的编排是以通史的形式,而新课本的编排是以专题的形式。学生感觉难,教师落实难。新课本对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较浅,是“ 压缩饼干式”的课本,对学生要求高了,如何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感觉有难度。历史学科具有时序性、全面性的特点,而新课本的模块把历史事件割裂开来,如对“ 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在三个模块中都有专题,分别从不同层面进行评价,把完整的历史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面貌。这对于使学生建立一个全面的历史观不利,也容易出现重复讲解现象。历史是丰满的、有过程的,而新课本是压缩的、干巴的。新课本过于简单,因此需要对课本做一定的补充,但课时不够。

(二)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

历史课程改革存在的一股“浮躁现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习基本历史知识就过度地采用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准备学习内容等探究学习的倾向。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如果听任这种表象长期发展下去,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课改的预期目标就会泡汤。”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也就无法真正地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每一次运用历史知识都要去查资料,那么这种探究学习是“空中楼阁”,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容许。

(三)既依赖“ 教辅”,又对“ 教辅”不满意 新课程提倡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们感到平时教学任务重,备课时间紧,没有时间找资料和编题,而现有的“ 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的不多,且大多是旧课本的翻版。

(四)如何应对新课改下的新高考和评价教师心中无数。虽然新的课程改革试图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多元评价,但高考依然是悬在高中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2013年历史高考试题中材料冗长,灵活,理解难度大,主观性强,学生由于应对以上问题的能力较弱,不能挖掘出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分自然不高。教师可以不在乎高考,但学校在乎、家长在乎、社会在乎,教师也就不能不在乎。所以教师们普遍对新课改下的新高考应对不力,缺乏有效、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二、走出困惑的对策与建议

(一)让“ 指挥棒”尽早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课程改革的主力是一线教师,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评价问题。评价问题包括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这三方面的评价都与高考直接有关。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要淡化高考问题,但在目前情况下,社会、学生、家长都高度关注高考问题,学校和教师也不可能忽视这个问题。既然高考是指挥棒,我们就要认真研究这根指挥棒,让它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二)编写出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的“ 教辅”资料和质量检测题。

(三)教师要继续研究新的课程标准。

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各种教学理念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身上,所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

(四)教师要摆脱旧观念的束缚,转变教学方式,主动适应新课本。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困惑,一方面与课程改革的配套工作不完善有关,如评价和高考方案等;另一方面,与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研究不够有关,往往用旧的观念和经验来套新课本,自然是困难重重。以往高中历史章节体通史课本的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内容多而浅,尽管它是大学历史通史的压缩版,但经过多年的教学,教师们对它早已习惯和适应了。现在模块单元体专题题材的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是,由于新课本刚刚使用,许多教师对它还很不适应,加上初中历史教学大都开展得不太好,学生们的历史素养普遍偏低,因而高中历史教学有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对于新的历史课本要把握几点:1.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观念、思路,主动适应模块单元体历史专题课本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某一领域、某一类别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2.依据新课本的有关内容,探寻更高层、更严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特点。3.在教学中不能就课本讲课本,就模块讲模块,就问题讲问题,历史的发展有因果性、关联性。所以,历史研究的思维必须是战略性、整体性的。由于历史课本各模块之间并没有严密的因果时序性,因此教学顺序怎样安排和调整都是可以的。为便于教学,有些模块内的单元内容也可以重新整合。

第三篇: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之我见

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之我见

一、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功能是育人,是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作为知识内容丰富、人文气息浓厚、思辨方法突出的历史教育应该在此过程中肩负起重大的社会责任。经过本人的教学实践,把新旧课程进行深入对比,感受到高中课程新的特色:①课程目标能力化;②课程结构合理化;③学习知识广泛化;④实践活动针对化

可见,新课改更加具体、明确,有针对性,更体现了充分的开放性,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安排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弹性来把持知识的外延。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这些特征,更好地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便成为每位教师深思审度的重点。

二、新课改中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会经常思考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有效的历史教育应当给人以思想,给人以眼界,给人以胸怀,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文化‟……”[2]要做到有效的历史教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

1.教学理念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应以讲授为主,而新的课程改革让教师认识到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对话交流和分享兴趣和经验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相互促进学习的过程。所以,历史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应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应由居高临下的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对教师有了全新的要求:①知识储备要充足;②课前准备要充分;③课堂引导要有序;④讲授技巧要精准。

如岳麓版的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中《孔子与老子》的授课。传统的教学是讲授的过程中穿插提问和总结,但学习了新的教学理念后,教师便采用了创设情境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图片展示,创设了“孔子精神”的情境,指出2500多年的历史风尘使孔子的面目变得复杂神秘,请同学们查找资料,选择适当的角度和适合自己的思考及研究方法,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恢复孔子的本来面目,并总结孔子精神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这需要课前教师对学生的学情状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常言道:“功夫在诗外。”其实新的教学理念中让教师的许多功夫也应下在课外。

2.教学实践的反思

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的恰倒好处的应用,是值得深思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师要成为奔淌的河流,成为专家型教师。在备教材之外,更应该在上课前“备理念、备资源、备目标、备教法、备延伸”。由于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的增强,使课堂教学的不定因素大大增加,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必须随之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新

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①总结成功经验;②查找不足原因;③记录学生情况;④改进教学失误。

如岳麓版的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宋明理学》的授课。备课时准备了很多资料,也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但在实践中却有了不尽人意之处。就拿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解思想家主要的学术观点。但不论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哪一个不是思想博大精深?至于“三教合一”更是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朱陆之辩,原本要从世界观的不同切入,但没有学习哲学的学生根本不太明白什么是世界观,更别说什么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了。所以课后自我反思,感觉到了三维目标的确定容易,但要重在落实。这就要求必须在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让学生便于破解难题,必须在知识积累、学科素养、教学资源上拥有更丰富的积累。

3.教学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灌注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听课被动,师生缺乏主动交流。这种教学没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学生仅是“在学习”,没有“会学习”。而新课程改革使教师认识到真正的课堂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能动性,突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创设宽松和谐氛围的民主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传道、授业、解惑”。

如岳麓版的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的授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改前四课内容的合并,而且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为了使学生能很好的把握课堂内容并吸收消化,要求教师精心设置具有特色的问题并将全课内容高效整合,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要点分明。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懂得如何设计问题,更要努力让学生的思想火花迸发出来,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就该注意问题的指向,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3]

4.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培训后上岗,边学习边教学,难免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①新教材,取舍左右为难。由于历史的教材编写现采用了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历史知识专题编写体例,而学生凭借自己的初中历史学习水平难以与新课程的高中历史学习相衔接,教学跨度和课时容量明显加大。以便出现粗讲不放心,精讲没时间,取舍时左右为难的窘境。②新课时,上课举步维艰。由于高一未分文理科,历史学科每周两课时,如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进度要求,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为了完成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任务,那么每堂课的容量就会增加,不仅无法实施新课改中的新的教学方法,更增添了学生们的学业压力。③新任务,学生不堪重负。就历史学科而言,每课课后习题都有“解析探究”,但课堂之外还会给学生留有研究性学习,学生会感觉到学业负担的加重。

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和迷茫,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的改进和完善。“新生事物在刚产生时,并不都是十全十美,但总是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是要取代旧事物的。”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得更好,教师在思考中前行。

三、新课程中的教学建议

1.树立全新教学观念

“必须全面实施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适应新角色,要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新课程的参与者;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自觉获取新知识。

3.建议教学形式多样

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实践,去感悟历史,去体验历史。

4.加强知识思想整合教学过程中多借鉴历史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成败得失,帮助学生体会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真谛,激发学生了解历史的热情,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使命不仅在于课程知识与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毋庸质疑,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这是一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全新变化,是真正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大规模尝试”[5]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育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进而更好的推进新课程改革。

第四篇:求真务实、直击高中历史新课改

求真务实、直击高中历史新课改

——重庆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模块教学评价骨干教师培训

为提高一线历史教师对模块教学评价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12年5月6—7日,由市教科院组织在重庆八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高中历史模块教学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区县教研机构的学科教研员、区县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历史教研组长、市教委直属中学学科课改年级备课组长,共计11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此次培训得到重庆八中的大力支持。

一、本次培训组织严密,管理严格。

由市教科院黄开红老师、项军老师组织并主持。开课前,黄开红老师对培训的目的、纪律、听课要求及培训教师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确保本次培训的质量。

二、精心排课、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培训教师精良。

在黄老师和项老师的认真组织下,为期两天的培训内容充实,效果好。从历史学习评价、命题技术、历史必修课教学与评价、试题分析四个方面给教师们进行了认真的培训。授课教师有市教科院研究员、特级教师项军老师、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黄开红老师,有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历史教研员张纲老师,还有优秀的一线历史教师,包括巴蜀中学的张波老师、重庆一中的陈俊辉老师和求精中学的王梅老师。

三、培训授课教师准备充分,理念先进,求真务实。

黄开红老师首先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评价》的讲座。黄老师的讲座立意高,从学生历史学习评价功能的转变、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过程评价的工具及实施、终结性评价的实施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特别是他结合自己在实践中许多生动的实例说明教师应充分认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要求教师们树立全新的学习评价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和一生的幸福奠基,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目的。同时,黄老师还介绍了SOLO分类计分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强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项军老师作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命题技术》的讲座,指出一线教师 能上好一堂课,但未必能命出一套好的试题。她重点介绍了历史选择题、判断题、材料解析题中的好题,并以大量的试题为例说明老师们在命题中存在的问题,与听课教师一起互动探讨,对教师们科学命题、规范命题、命出高质量的试题进行了很好的培训。

接下来,巴蜀中学张波、重庆一中陈俊辉、求精中学王梅三位来自一线的优秀历史教师分别对历史必修一、二、三的教学与评价做了很好的专题讲座。三位教师的讲座既有共同之处,如都注重对模块总体目标的阐释与分解、围绕模块目标分析本模块教学的重点、为解决本模块教学的难点提出建议、介绍自己在本模块教学中进行过程与终结性评价的实践及反思等。同时,三位老师的讲座又各有特色。巴蜀中学的张波老师在教学中善思善导,立足学生,关爱学生,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前、课中、课后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对必修一的精辟分析让民主与法治的观念深入人心;市一中的陈俊辉老师聪明、睿智,深钻教材,宏观驾驭教材,对必修二的每一个专题均以核心词高度概括,解读课标,梳理教材重点、难点,思路清晰,分析透彻,以鲜活的课改地区高考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为例加以说明,可操作性强,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指导性强,指出学好必修二应树立国际意识、现代意识,在教学中不仅关注知识的落实,更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的启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求精中学的王梅老师以“还原真、善、美的历史”为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对必修三的教学与评价与教师们进行交流,王老师旁征博引,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浓浓的书卷味征服着在场的教师,她强调学好必修三必须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让学生理解重大思想文化成果的时代背景,教师要多读书,提高个人文素养,树立大历史观,立足必修三,放眼高中历史所有模块。

最后,沙坪坝区历史教研员张纲老师对重庆市2013级学业水平考试(2012年1月卷)和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试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强调试题的导向性,并从试题切入研究一标多本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课标意识,强调史料教学和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的重要性,他的讲座给正处在迷茫中的教师们以正确的导向。

四、参培教师听课认真,收获巨大。

两天的听课,学员们没有迟到、早退,认真笔记,认真听课,心随老师一起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在学习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方法,也收获了友谊。

五、承办学校大力支持,班务人员尽心尽责。

这次活动由重庆八中具体承办。学校领导委派干部专门负责培训的相关工作,为培训提供培训场所、设施设备,落实专人负责培训的电教设施、餐饮等服务,为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由项军、黄开红、蒋世平三位老师组成的班务管理小组,从开始报到到课时安排,一直到最后发放继续教育证明,每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环环相扣,使学员们在培训期间过得充实、愉快、安全,深受学员们的好评。培训期间,蒋世平老师因病无法起床,还让自已的爱人代他为学员们服务,完成自已的工作,让学员们深为感动。

培训结束后,许多学员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培训内容丰富而精彩,培训教师求真务实,严谨科学,博学多才,让我们享受了一场思想和知识的盛宴,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和专业上的提升,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和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这次培训还让我们体验到了市教科院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和务实作风,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与感悟。我们不仅会将这次培训所获认真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还会回去认真做好二级培训工作,让更多更多的教师受益。

培训学员、南川教科所 王颜欣

供稿

二0一二年五月八日

重庆市教科院研究员、特级教师项军老师作报告

重庆市教科院历史教研院黄开红老师作报告

巴蜀中学张波老师作报告

重庆一中陈俊辉老师作报告

求精中学王梅老师作报告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张纲老师作报告

入神倾听

认真笔记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

道真中学历史组:陈玉

2010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已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的内容之一就是改编教材,新教材的编排是按专题的形式呈现,这样的编排好处固然多,比如说它更接近大学教材,这样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更容易接受,另外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更加容易。但缺陷也非常明显。

知识分散,结构不紧凑。整套教材都一样,它将高中三年的教材分为必修

一、必修

二、必修三,分别讲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把一个知识点分割开来讲述,必修一的内容,在必修二里有,在必修三里也有,往往在课文后面都写到,本课内容参考必修二或是必修三第几课,这样一个知识就散落在三本教材里,教师教学不方便、学生学习也不方便。

该有的知识没有,该回避的内容没有回避。同样以历史教材为例,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新教材里面根本找不到踪影,如安史之乱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不详或是根本就没有,而考试的时候却又会出现按时间排序的题目;还有一些数字不应该以大字的形式出现,甚至不应该把它写出来,如解放战争时期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数字,国民党的军队那也是人啊,更是中国人啊。

内容不完整。

下载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1 时光飞梭,47天的兵二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已经结束,在学习的日子里,天天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体而言,我的体会有以......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正在以强大的力度向各省份全面推进。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我区......

    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的要求 摘 要:自2008年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历史情境教学一......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摘 要:历史课改的目的就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始终落......

    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工作点滴体会1

    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工作点滴体会 张丹丹 河北省的新课标展开的相对较晚,但是,这不是我们各项工作可以拖延的理由,我们反而应该后发先至,积极做好课改各项工作,在此,根据新课改的精......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与推进,对课堂教学改革更加关注。扭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让教师教得高效、让学生兴趣浓、动力强、参......

    高中历史新课改培训的体会心得

    高中历史新课改培训的体会心得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大潮正在甘肃全面铺开,新教材同旧教材相比,从编写体例到内容设置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此每一名历史教师,又都站在了崭新......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2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陆 荣 恒 宜州市高级中学 从教十几年,常常听到身边的同事抱怨:今天的学生怎么这么难教,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确实,我有时候也深有同感,在十几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