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14:1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著名的才女——谢道韫,《咏雪》记载了她的非凡的才思,有趣的是在文章结尾处作者特别介绍了谢道韫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很值得回味,作者为什么特别交待谢道韫的身份呢?它很给人启示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自由。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管宁淡泊名利。

你知道吗?这两个小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也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咏雪》

二、走进编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三、朗诵课文,读懂文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1)给黑体字注音

雪骤 何所似 差可拟

柳絮

无奕女 王凝之(2)读准节奏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圈画出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①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谢太傅即谢安是东晋名士,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胡儿即谢朗,谢安的哥哥谢弈的儿子。

兄女即谢道韫,谢安哥哥的女儿,王凝之的妻子 王凝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可见这不是普通人家。

谢家还有几个后辈,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如大小谢,谢脁以及他的叔叔谢灵运,谢灵运开创山水诗,山水诗一派就是他们家所开创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所写,很有名!后面的“景仄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是谢脁写的,清华大学的名字就从这来的。“水木湛清华”描绘的是傍晚时候,鸟飞到树林中唱歌,水很清,湛蓝湛蓝的,旁边的树木的倒影映到水中。“一生低首谢宣城”“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李白非常推崇谢家祖先及谢灵运、谢脁两位诗人的。我们再看一些文章,写谢安的,作为旁证,来了解下谢安这个人物。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悦),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归。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世说•雅量》)

可以知道这个人气量大,很镇静!你看他在下围棋听到前方捷报的时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相局。客问淮上利害。大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雅量》)

②主要人物是谁?他们谈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 谢太傅、谢朗、谢道韫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①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内集”“欣然” “未若”“大笑”这是一个和睦、民主、自由的家庭。有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②你从字里行间能否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谢太傅平易近人,豁达开朗,谢朗、谢道韫机智聪明,有才华。

③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④古人有许多咏雪的诗句,你帮助分析一下,看看他们写得好不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实一千个作者也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时间不同,个人的性情、心情不同,即使面对同一种事物,感受也会有所不同。⑤.课文背诵:

五.归纳主题,盘点收获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学了这篇短文,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六、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练笔:根据图片自拟题目,运用一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图片内容。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题

二、检查预习、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

语》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方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期行》

一、导入

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3.

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4.

复述课文

可由四人小组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三.疏通课文

1.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2.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点拨。

五.练习与探究

1.“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怎么样的人?如果说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元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你是如何评价元方的。

第二课时

一.诵读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得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二.疏通课文

1.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

2.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点拨 3.

复述课文(1)学生表演性复述(2)教师复述 三.探究性学习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前后各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2.《乘船》与《期行》都涉及到守信这一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守信”的? 3.练习背诵,当堂检查 四.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世说新语

25、《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不俗之才。

7.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机智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能让梨的„..孔融,还有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年仅七岁的陈元方,他是课文P129《陈太丘与友期》里的主要人物

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2、解题: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陈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称来作为对人的称呼,相同的还有苏东坡,期是约定,综上所述,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有约定.二.整体把握

(一)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强调不----通“否”

2.学生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3.齐读课文

(二).理清字句

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走近学生。指名2个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

其实文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字词,还有需要理解并积累的字词教师板书字词意思。

①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乃:才)②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

委:丢下,舍去)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顾:回头看)

④区分尊君(尊称)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有个学生在质疑时,提出了“相”,在文中意为“我”.3.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同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比如: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 “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 “不至”是谁不至,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 相同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指名翻译,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

(三)整体把握和合作探究

1.通过刚才对字句的学习, 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出来了,现在我们回到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①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小结: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

补充板书: 信 礼

2.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直接指名学生回答,补充板书:聪明 机智 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道歉,他仍然入门不顾,是否礼貌?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同桌或者4人小组之间交流看法

小组讨论并回答

三.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

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五.布置作业:完成新学案

熟读并背诵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讲述七岁少年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做人要守信用,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意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文意,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读通读懂,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的情感;合作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她有什么特点?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怎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学习里面的一则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1)关注下列词语的读音

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非人哉

友人惭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2)读准节奏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1)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与友期行: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 相委而去:委,丢弃;去,离开。下车引之:拉。入门不顾:回头看。去后乃至:才。之: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2)通假字:尊君在不(3)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古:约定 今:日期 太丘舍去 古:离开 今:前去,前往

下车引之 古:拉 今:引用 元方入门不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

3、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5、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集体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各抒己见

1、思考问题: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

预设:客人:“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急躁易怒、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元方:“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说明元方明事理,懂礼仪。聪明孝顺,落落大方

2、明礼诚信 文化内涵 两千多年前,至圣先贤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明礼诚信早已被古人所重视、所推崇。今天,在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中,明礼诚信又被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足见其意义深远。道德传承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些都是中国自古讲究礼仪、礼貌的代表言论。

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而诚信则是人的内心状态。“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诚于内而礼于外,是对明礼诚信的最佳诠释,明礼,只有表现了人内心的诚信本质,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诚信,只有通过明礼的外在形式,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来。、中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诚实守信是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

四、质疑问难 合作探究。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从“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出,他是个特别守时的人,恪守诚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说明他是知错就改的人,人品并不坏,只是脾气急躁、心直口快。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生气时这样做,恰恰符合孩子的单纯,幼稚的性格。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所以不能因为元方的“入门不顾”就认为他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4、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大家对人物有不同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论语》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关键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五、背诵课文 盘点收获

1、背诵课文

2、请学生谈谈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1、阅读《王戎识李》,谈谈收到的启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 3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假如陈太丘与“客”第二天相遇了,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下文。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1.5《书愤》教案(新人教选修)

    书愤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 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

    七年级语文 世说新语教案

    安徽省芜湖市第三十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2》教案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之咏雪[定稿]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五篇模版)

    《咏雪》课后练习题 1、本文选自南朝宋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 ... 俄而 雪骤欣然何所似 .......差可拟未若 柳絮因风起 ..... 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世说新语学生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1.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雪骤,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兄女曰:“......

    七年级上语文《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咏雪》教案 教学目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了解古人生活,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刘义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5则范文

    8.《世说新语》两则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古代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