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草稿01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信息素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秦党民。来自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小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计算机技术、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心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的融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面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学校必须在教育部《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出“启动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感召下做出积极的回应,重点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一制约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形式的发展逼迫我们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具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这既是提高教师运用新技能的要求,也是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老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改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我们平时教学之中,首要任务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下面就结合我们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为依托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沿革
今天我作为一名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学校代表在这里交流发言,着实很惭愧,也很惶恐,因为在信息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我校属于新手上路,经验谈不上,只能说一说在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方面的感想,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建校史,迄今为止,我们咸阳渭城区文林路小学建校的历史只有24年,还很年轻,没有多少办学经验,也谈不上什么业绩。学校的前身是中铁二十局子弟学校,学校创建于1990年。隶属中铁二十局机关管理,学生全部为二十局咸阳片的职工子女。建校初期,全
校教职工十余名,学生一百多人,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师大部分是二十局集团公司职工的家属,从各地学校调来。学校各项工作都是在学习和探索中进行。随着职工家属和子女户口的迁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到1998年学校学生人数达到700多人,学校教职工人数达到40多人。这期间学校招收来了一批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对他们的培养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当时我们的冯校长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养年轻的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这八年是内部强化教职工队伍的八年。从师资力量到生源都逐年扩大,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钻研业务的好时机。学校内部也开始尝试进行了一些校内小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快乐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特别是当时的电脑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鲜东西,但二十局机关给我们学校援助了两台旧电脑,让我们开始尝试使用DOS操作系统电脑办公,1996年暑假学校装备了50台的计算机教室,WIN95的操作系统,科利华的辅助教学软件,苏亚星的广播教学系统,在当时的咸阳市可是屈指可数的,孩子们上上了电脑课,老师们对计算机也充满了好奇,都积极的学习打字,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各种功能,学校师生对信息化有了很肤浅的一点认识。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中铁二十局进行企业改制,主辅分离,将学校从企业分离出去,学校变为“企有民办”学校,学校办学经费和教职工工资都由学校自负盈亏。学生从以前只交课本费一下提高到每学期要交600多元的学费,这一举措使得学校的很多教师军心动摇,课题工作也就此搁浅。2002年二十局又提出解散学校,一番波折,因40多名教师大多是女教师,分流安置不好落实,学校又继续保留。紧接着2003年学校又和医院、幼儿园一起由二十局以固定资产入股形式转让给同景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一民营企业,2004年暑期,同景公司先是解散幼儿园,将十几名幼儿教师安置到我们学校。2004年底又召开董事会通过决议要在2005年暑假解散学校,而2005年春季一开学国务院4号文件传达,国有企业子弟学校开始移交当地政府,这样我们学校又回到二十局开始了移交之路。2000年至2004年的几年间,教职工队伍不稳定,因为随时面临学校解散,一批45岁以上老教师在二十局内退,一批有关系的教师调走,学生也四处找学校转学。可以说这时的二十局学校举步维艰。到2006底,学校正式移交地方政府,隶属咸阳渭城区教育局管辖,在经历了七、八年的折腾后,二十局子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稳定发展的日子。
二、抓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2007年开始,二十局子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了快车道,在校学生逐年增加,师资力量也逐年壮大,学校的教研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学校多渠道送教师学习、进修,请专家进校园开展各种讲座,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理论水平。校内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几年中,我们和城区许多优秀学校结对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的备课、说课、讲课和听评课活动;优秀班主任经验座谈会,请省级、市级教学能手来我校上示范课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鼓励教师撰写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2007年-2010年共有 40多 篇论文和课件在各级教学评赛中获奖。面对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师对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技能成为了我们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在2010年下半年,我校申报了渭城区区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形成与发展研究》,这一课题是我校第一个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课题,本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教导处、各教研组长、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制定研究方案以及研究方法。大家在工作中边学习、边讨论、边研究、边总结,把每一次的过程资料尽可能做到细致、完善,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兄弟学校和有关专家,参与研究的每一位老师是兴奋的,激动的,虽然累,很多时候要加班加点,但对于建校20年的二十局子校来说,他可以说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这个新生命的降临让我们等待的时间太长了。此课题历时两年,在课题组同仁的齐心协力下顺利结题,并荣获渭城区优秀课题。
在这一课题的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摸着石头过河,通过网络资源寻求帮助,探索方法,不但课题组成员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也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参与到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学习之中,提高了老师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
三、完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硬件建设,为教科研搭建平台
走到2011年秋季的二十局子校,已有教职工60名,学生1100余名。这时的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有市、区级教学能手、先进个人多名。学校先后被中铁建总公司和咸阳市命名为“示范学校”、“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健
康教育示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示范学校、平安学校、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学校的硬件设备也逐年配套完善。学校在2005年建起了卫星接收下载资源系统(天网)的基础上,实现了计算机资源通过电视播放的班班通,2008年网络、计算机、投影、银幕实现了班班通,2011电子白板装进了每个班级。目前,学校接入40M的宽带网,接入101网校,成立了电教中心,建有学校办公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对教师的教学业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为教师提供各种操作简便实用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运用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每个阶段我们请技术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专题培训、逐人辅导。为远程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利条件,全体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队伍年轻上进、可塑性强。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和校内骨干教师引领式的培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基本的培训也让老师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了初步的掌握,在这样一个内外时机都成熟的条件下,2010年在省市两级电教馆的关心帮助下,我校申报承担了由中央电教馆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安排的国家级的研究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三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对我校来说,承担这样级别的课题研究,压力很大,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基础太薄弱,一没经验,二没能力,申请实验研究这一课题它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但更是一种动力!
四、依托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依托专家引领帮扶,发挥同伴互助效应,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展开。2011年底,由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全国各课题参与学校在大连举行了开题仪式。(会议图片)大会上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就课题的选取进行了悉心的辅导,对各课题组的课题进行了审定,安排了专家组。我们学校此次课题研究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全程跟踪辅导研究。这对我们课题研究薄弱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给我们增添了满满地信心。
在开题会议之后,我校课题负责人(分管教学校长)及时召开相关会议,传达会议精神,消除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困惑和疑虑。紧接着调整课题组人员,我们选取的研究成员年龄都比较年轻,大都在三十至四十岁左右,既有工作热情,又有工作经验,能够脚踏实地实施课题的研究。在主管教学的校长组织领
导下,课题工作开始有序有效的开展起来。
请专家组的老师帮助修订和确立课题,使之范围更小、更易操作帮助我们确定了更详尽具体的研究实施方案。
在进行多次的讨论并和辅导我校的赵健博士交流后,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确定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三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这个课题。这一课题的确立实现了我们学校大型教研课题零的突破,开创了我校高一级课题研究的新纪元,学校对本课题的实施高度重视,不仅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人力上的资源,而且为课题组成员专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在实施过程中的校本培训、资料购置、外出学习等活动,以及研究经费方面学校都给予了全力支持。学校电教中心在校园网专门开辟了阅读专栏,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经典美文及各类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动画片,(图片)供学生和老师阅读。给课题研究在信息技术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次课题研究一开始可以说起点很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2011年12月开始,一直是西北师范大学课题专家组博士级别的专家引领辅导我们开始做这个课题,开题会议结束后,与会的专家就给我们配发了教师校本教研用表,此表分前后两张,一张为教研前用表,一张为教研后用表,这两张表格内容具体,实用性很强,可以说对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格图片},在每次教研前后,课题组的老师都会认真总结,按照要求去填写表格,每一次完成的过程就是个人能力的一次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又自主设计了适合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一些表格,比如《学生阅读登记表》、《年级大阅读活动对照表》、《年级阅读量调查表》等等(图片),这些表格可以记录跟踪我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当课题研究进行到两个月时,我们把部分过程资料(包括每一次教研活动记录等等)通过网络上传给辅导我们的课题专家组,2012年4月12日,得到了专家老师的信息反馈及指导意见: 原文:
课题名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三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 申报单位:咸阳市渭城区中铁二十局子校
关于课题第一轮培训的评价及修改意见(包含第二轮培训开展的建议)经过本组专家组的研讨,首先要表扬贵校在第一轮所做出的成绩,自己学校的网站也是一大亮点,网站内部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很好的资源共享在此提出
表扬;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根据课题申报书中的研究步骤,课题应该进入第三阶段:实证研究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a、分步制订阶段研究计划,全面开展研究,上研究课,组织研讨会,建设资源库等。进行到哪一步了?在此阶段遇到的问题有哪些?b、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推进常态下的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定性分析,小结成果,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是否都按照步骤进行,并且形成了结论?
在所提供的教研记录和学生阅读登记表中,内容比较详细,可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有什么分析内容么? 就以上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1.进行测试要有一个明确的框架和目的,要形成研究结论,过程性资料说明什么问题一定要详细说明,这样才能推动研究的继续进行。
2.第一轮测试已经完成,在即将开始第二轮测试中,建议可以进行学生阅读能力测试,例如,好词好句的阅读或出题让学生解答,看学生的阅读速度是否有所提高,出错率是否降低等等,这些都是证明测试有无成果,学生学习效果是否有所提高的体现。
3.在接下来的第二轮测试中可以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个案叙事等来继续推进研究的进行。
4.研究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提供过程性资料,并且要提交教学反思,采用了什么方法策略,教学有没有效果或者有什么收获都要进行记录,这样才能得到进步,课题研究才有意义和价值。
稍后我们会在moodle平台上开发一门课程(网络教研社区),主要就是能够让大家可以进行资料的共享,也会将优秀学校的研究成果发布上去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老师对照以上问题尽快完善自己不足的地方!
看到这样详实并很有实用性的反馈意见,课题组的老师真的从内心感到兴奋,专家的指导意见给我们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该怎样去做?而我们也认真组织老师学习研讨专家提出的意见。我们经过反复学习研讨,4月17日给专家进行了回复:
回复稿:
中铁二十局子校修改意见书
3月11日,第四课题专家组对我校课题第一轮培训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学校及时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反馈意见进行了学习讨论,认为专家组成员的意见提出的非常具体到位,并极具操作性,对我们后期的研究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就专家组提出的教研记录和学生阅读登记表的内容记录详细要说明什么问题?我们想做一解释说明:教研记录是记录每一次教研活动后每位教师的前后的思索和收获。从教研记录中可以看到课题组每位老师的成长以及参加课题研究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登记表有好几种,给专家组传过去的是班级的阅读记录,还有中期统一填写的年级阅读量调查表、后期填写的年级大阅读活动对照表,这里面有对照班级,里面有不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阅读量的数据。因为我们的课题是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肯定要记录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量的多少体现了学生在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阅读的容量。最后我们要和对照班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班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阅读量的增加和对照班级平时自己的阅读积累进行对比。要得出的结论是实验班级阅读量远远大于对照班级,然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横向对比、作文能力进行纵向对比,希望在试验阶段实验班级的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大的提高。作文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这和专家组老师对我们提出的下一步指导意见第二条的精神是相吻合的。
另外我们按照申报书的的研究步骤已经在三年级三个班实行了典型课例的研究,并进行了课堂实录。老师们精心准备材料,备课上课,效果良好。课后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教学反思和经验交流。已初步形成阶段性的成果。
下一步工作我们将采纳专家组老师的意见,抽取实验班和对比班级的学生进行能力测试,验证我们前期的实验效果,得出结论。并且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针对个案进行总结分析,推动研究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感谢专家组老师对我校教研工作的肯定和指导,我们会继续努力,力争把研究工作做细致、做扎实,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所获,老师的教研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中铁二十局子校课题组 2012、4、17 这个修改意见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课题组全体教师能力上一个大的提升。因为这是对前期研究工作的反思和后期工作怎样开展的设想。
2012年5月课题研究中期,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的步骤,开始了上研究课,推进常态下的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定性分析,小结成果,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每周课题组老师都要组织研讨会,商定本周工作计划。尤其是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上典型课、研究课,分析本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效果,和实验班进行分析对比,然后进行反思,得出结论。这期间,课题组的每位老师每月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工作小结,尤其是从学生的作业或课堂发言中,发现在实施课题研究后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留下了宝贵的过程性资料。
以下是2012年6月我们给专家组上传的阶段性总结,这些过程资料内容详实、真实,得到了课题专家组的肯定和好评。被评为英特尔未来教育应用优秀奖。
“实践孕育创新”项目阶段性总结
————陕西咸阳中铁二十局子校
(一)前期实施过程:
1、申报书:(附件1)
2、研究内容分析:(附件2)
3、教学设计:(附件3)
4、研究工具:(附件4)
5、课堂实施情况(附件5)
6、课后总结(附件6)
(二)初步发现
根据附件2的教师教研前后用表对比,发现老师通过培训、学习,对因特尔未来教育从不了解到接触,并逐渐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循序渐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学校网站为课题组专门开辟了阅读专栏,每天下午课前,课题实验班的学生都会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阅读各类读物,有散文、诗歌、成语故事等。加上老师平时布置的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强了,据统计三年级阅读量已达12万字左右,四年级阅读量已达23字万左右,几个月来,课题组的成员边学习、边讨论、边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的教研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拓宽了知识面,相应的在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习作水平上都有了大
幅度的提高。根据附件4的学生课堂观察量表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发现,学生因为阅读量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增多,上课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探究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同时对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每一位老师更加积极主动的备好每一节课,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
(三)经验总结
我校多年来在课题研究方面是弱项。这次承担的课题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上级专家的指导下,全体课题组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在教学任务繁忙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研讨课题项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的开展起来。大家一起认真备课,互相听实验课,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商量解决。对教学中的跟课题相关的阅读部分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尽可能有大的收获。并对阅读量大和阅读量小的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那就是小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期课题实施,课题组成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改进策略
1、前期发现的问题:
(1)研究初期,因为对课题研究流程不熟悉,所以研究方案不具体,前期的设计的一些量表不太合理。
(2)资料收集也不完整,没有教学反思及集体备课的资料。(3)对比实验班的资料不完整。
(五)改进措施: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后期的教研工作进一步得到完善。在进行课堂实录前,每一位老师都精心备课,互相探讨。课后认真总结,并写出反思,每月都进行课题工作小结。几个月下来,从每一位课题组教师的工作小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现在我校课题组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都在及时跟进,为后期形成研究性报告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中铁二十局子校课题组2012、6、6 课题研究进行到中期时,课题组全体教师对课题的研究可以说已进入了角
色,老师们知道该怎样做?做什么?收集信息、收集资料、研究讨论时已有血有肉。与此同时,专家组的老师趁热打铁,2012年6月29日,我校课题组与第四专家组赵健博士及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了视频交流会议(图片)。此次视频会议是向专家老师学习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会议上专家对我们课题后期的实施进行了有效的指导,这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良好的互动,是一次积极的、有效的交流,它促进了我们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让我们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下去。这次会议通过专家和我们一对一的答疑解惑,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与会教师受益匪浅。可以说,我们课题研究的每一次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专家的引领。2012年暑期,课题组全体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总结反思自己参加课题研究中的体会和收获。(王美荣老师----大量的课外阅读带给我的惊喜;佘满利老师--------信息技术环境教学下教师、学生的改变;张秦钟老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幻灯片))等等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后期在渭城区论文大赛中获奖(获奖证书)。所以课题研究带来的多效性由此体现:不仅仅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理论水平也相应大幅度提高。而且参与研究班级的学生的作文能力大大提高,多篇作文获奖(荣誉证书图片)
至此,2012年9月后,我校的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在2012年10月后,课题组成员根据大量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及《中铁二十局子校小学生信息素养情况调查与反思》,对我校的课题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和总结。2012年12月-2013年2月,课题组成员整理资料,着手撰写结题报告,总结归纳。可以说前后历时一年半的时间,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在专家教授的扶持、引领下顺利的完成了教研课题,此次国家级别课题的完成,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本课题结集汇编,每一位参与的教师以及学生享受的是突破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我们的研究成果被中央电教馆和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有限公司评为优秀成果奖。(获奖奖牌图片)
五、对依托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收获与启示
2013年三月我校课题组负责人带领部分老师参加了中央电教馆在兰州举办的结题会议,并在会上做了结题汇报,接受了专家询问和点评。通过此次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我们深感专家引领的重要性,这样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希望今后专家多走进校园指导我们,指导和帮扶我们的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教育生活之中。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借助网络等教育资源获取教学资源将获得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变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就像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要会写教案、写粉笔字、钢笔字等基本功一样,是一件非学习和提高不可的事情。而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助推剂
1、目标导向作用明显
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千方百计为了课题个阶段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去学习和探索。
2、任务驱动作用
一个课题的实验研究,从方案确定、前期准备、阶段小结、中期总结、最后结题总结,课题组各成员目标任务很明确,要完成各自的任务目标,必须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这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3、专家引领效果明显。从前面我的汇报可以看出,没有课题专家组的引领帮助,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疑惑和问题难以解决,困难重重。有了专家组的及时帮助,我们就会目标明确,少走许多弯路。
4、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相互协作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1)随着信息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教师由于课程压力大、时间紧,让他们去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对于教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可能是比较困难,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一个课题组(或者教研组、年级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建议老师们实行分工学习、协作学习,共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如:课题阶段的小结,组内老师可以分工协作,A教师重点解决图片资料。他就会去学习掌握图象处理方法。B老师重点解决视频资料。他就会去学习掌握视频技术方面图像、声音处理方法。C教师重点解决理论性的资料。他就会去学习掌握资料搜索下载编辑等问题„„这样,课题工作完成了。在平时教学中要做课件,需要相关素材处理,即可找A或B老师帮忙,慢慢大家就都掌握了。
(2)建立一个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论坛(QQ群、博客群、微信等)群组,课题组老师有什么问题或什么解决好的、实用的办法就可在群里面留言,相互探讨,还可以随时向专家组老师请教。这样,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便可由定期化(定期举行)向日常化转换,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也由主要依赖培训向教师自学转换。协作学习还对那些要求较高层次培训的教师创造了条件。在协作学习中,人人都是教师,人人都是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交流、取长补短,遇到问题商议解决。
下面我把我们结题时的汇报材料给大家做一简要地展示,进一步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
各位老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要敢于坚持,只要虚心好学,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优势,有专家的引领指导,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教育发展永无止境,教育科研永远在路上。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方面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谢谢大家!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程序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程序(供参考)
教育科研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为了保证教育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按照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逐项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
课题研究工作的全程包括这样几个阶段:
1.选题阶段
所选课题应参考《中央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南》(见附件1),对县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申报课题阶段
填写研究课题申请书,主要填写内容:(1)课题组基本情况表;(2)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3)课题立项论证(即课题设计论证);(4)课题预期研究成果;(5)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其中重要内容是课题立项论证。
课题立项论证是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课题论证一般包括五部分:(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3.开题论证阶段(制订研究方案)
收到课题开题通知及课题申请·评审书后,课题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开题。开题论证是一个重要步骤,由课题组写出反映课题研究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开题论证报告,请专家评审组来进行评审、指导。根据情况必要时请专家评审组通过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将开题论证报告进一步完善,然后才能正式开始课题的实际研究。
4.研究阶段(实施研究计划)
开题论证后,尽快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通过单位管理部门及时报送上级管理部门,之后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这中间要有中期总结与检查。
5.总结阶段(撰写报告或论文阶段)
课题完成各项既定研究工作后,在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课题承担人和所在单位要认真填写《课题结题申请书》,撰写课题研究成果主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收集整理精选的附件(经验总结、论文、课件、资源库、校本教材等),提交课题档案副本、研究成果、成果的鉴定报告。具体包括:
(1)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2)课题研究方案及文献综述;
(3)课题分学实施计划和执行情况小结;
(4)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5)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及成果鉴定书。
(6)课题经费的预算和决算;
(7)其它材料,如研究工具(问卷、测试题等)、研究个案、原始数据、数据统计方法、实验观察记录、电脑软件、有关的学术研讨活动记录,教师讲课、说课、评课情况的录音、录像等。
6.鉴定(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
(1)课题完成以后,其研究成果,先由学校组织力量,进行初步验收。验收的内容不仅包括论文和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还应包括研究计划以及研究过程所积累的主要档案材料,必要时,还需进行现场调查。对初步验收的成果,由学校提出初步验收和评价意见。
(2)经初步验收的研究成果,由学校报上级主管部门再组织课题鉴定组进行综合评议,并写出鉴定意见。
(3)结题方式可采用“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
(4)参考上级鉴定小组的意见,对课题研究成果评奖。其中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可由主管单位向有关部门推荐并组织宣传推广。
(5)对于未按时完成的课题,允许课题负责人提出不超过一年的延期申请,逾期仍未完成者,则撤消该研究课题。
7.应用和推广阶段
(1)课题通过鉴定后,课题科研成果应通过撰写并印发科研报告,召开适当规模的报告会、现场会、展览会等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交流。确有推广价值的成果,由主管部门审定后,通过行政领导部门组织推广。
(2)对积极推广和应用科研成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颁发科研成果推广奖。
附件:
1、中央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南
2、参考立项课题列表
附件1
中央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南
A、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实验研究
A1.教育技术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 A2.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
A3.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研究;
A4.应用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研究;
A5.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B、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的研究
B1.适合于各学科教学的多媒体教育软件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B2.适合于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的多媒体教育软件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B3.中小学教育软件资源库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B4.基于城域网环境下的区域教学软件资源库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B5.教育软件资源编目、著录、检索的标准化、自动化的管理研究;
B6.数字化技术条件下,高质量的录像、投影教材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B7.适合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软件开发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B8.各类中小学教育资源的评价研究。
C、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C1.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C2.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C3.各种网络环境下(教师网、校园网、互联网等)的教学模式研究(讲授模式、个别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
D、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研究
D1.网络环境下学校办公自动化研究;
D2.学校标准化考试和无纸化考试研究;
D3.学校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E、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E1.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E2.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传输网络和技术的实验研究;
E3.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
E4.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与评价标准研究;
E5.网络环境对学生品质培养的影响研究。
F、教育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F1.新时期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研究;
F2.发展教育技术,实现西部开发教育先行的策略研究;
F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基础薄弱校建设,整体性提高区域教育发展水平; F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
G、其它
G1.21世纪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及培训方法的研究;
G2.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研究;
G3.教育技术专业人员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材研究;
G4.多种教育媒体手段的综合应用及效果的研究;
G5.全球最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G6.缩小数字鸿沟影响的研究。
附件2
参考立项课题列表
序号课题名称
1.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
4.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6.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7.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
9.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10.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学生学习模式实验研究
11.网络教室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研究
12.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13.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14.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15.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构建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16.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17.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研究
18.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
19.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研究
20.网络条件下的个别化学习与个性培养研究
21.多媒体网络开放式教与学研究
22.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23.运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
24.多媒体教室、局域网环境下初中教学模式探讨
25.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总结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全校以及全市教师队伍中的骨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电教实验公开课、多媒体观摩课。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例获苏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丁凤秀老师获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
2.初步构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学生、教育资料”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教学理念不同,三者的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初步构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条件;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知识发生过程的作用;再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落脚点,要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衡量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
3.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新、方法灵活、信息量丰富、密度容量大等特点和优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问卷调查表明,“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一栏,原来有85%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现在有95%的学生认为“很感兴趣,很有必要学”;“艺术课上你最希望教师使用哪种电教手段”一栏,有92%的学生希望使用多媒体网络。在随堂观摩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有时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郁,双边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以语文、艺术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改实验,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七、认识和思考
通过回顾和自评,我们也发现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1.教师实验意识还须进一步加强。有些教师把实验课与公开课、观摩课等同起来,认为只有对外公开课才是实验课。因此,一些教师一学期只开1-2节实验课,远远跟不上课题研究的需要。其实,更多的实验课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既能增加实验课的数量,又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一些无关变量,提高实验的质量。
2.网络资源建设还有待完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如网上现成课件不多,要整合资源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开发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网站的技术水平与人力跟不上,使得教学环境难以实现虚拟化,师生交流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希望各专家和同行本着资源共享、协作发展的原则,努力开发和充实我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将优秀经验和实用价值高的课件上传到资源库,为我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3.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须进一步普及、推广。信息技术在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中使用已日趋广泛和多样,这是课题研究的必然。但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点带面,以实验促实践,以科研促发展。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同样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制度
贾宋小学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制度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潮流。为此学校立足实际,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及科研工作力度,治理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生发展,围绕实验研究课题,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参与实验研究的领导及教师要更新观念,切实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推进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诸多方面的作用,致力运用、实践,努力开拓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新局面。
二、课题实验研究成员要善于学习有关理论,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素质教育技术、儿童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每周学习内容不得少于1500字,心得体会不得少于1000字。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在研究过程中,参与的领导与教师要按方案进行,每个阶段所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总结等要有的放矢,观察要全面,记录要翔实,检测要到位,总结要客观,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运用中的成败得失,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四、实验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四要”,即要精心备课、要精心准备课件、要注重检测反馈、要及时记录研究内容、成-1-
功个案、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等。
五、参与课题研究的领导定期组织研究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说客、讲课活动,每次活动目的性要强,切入点要准,为实验教师提供横向、纵向交流平台。
六、研究资料,实验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对于全面反映实验过程、最终形成实验研究成果十分重要。因此,实验教师要注重收集、管理好个人实验研究资料,定期整理个人实验材料并交课题组档案管理处。
七、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实验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好的研究成果及时研讨、总结。
八、各级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学校予以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评优、晋级。
第五篇: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案例
随着我们研究小组关于《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深有感触,现在就谈一下我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个别案例的一点认识。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创设数学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一课时,利用远教资源中的一个flash课件,里面包括快乐岛、练习区等内容。先让学生在快乐学堂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然后在练习区中练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在生活应用中应用有关的统计知识、最后在快乐岛中畅游。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
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探索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
宽与这个圆柱的关系时,学生比较难,因此,可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动画展现,加深学生的理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十分有限,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不理解什么是相对而行,什么是相遇问题。于是,就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一段路程,表示两地的距离,随后在路的两段走出两个小同学。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甲、乙两同学是怎样汇合的?让我们来点按鼠标吧!屏幕上的两个同学就以不同的速度面对面的行走起来,经过4分钟,两人在同一地点相遇。通过画面的动态演示,学生理解了“相向”、“相遇”,感悟到了求路程的一般方法,即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路程。探究情境,获得成功,学生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求路程还有其它的方法吗?”用“速度和”来乘相遇时间得到路程,学生很难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让它为我们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使远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今后,我也将继续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案例
伊通满族小学
李艳辉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案例
伊通镇满族中心小学
那静岩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初步形成的主要研究观点
伊通镇满族中心小学
那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