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审计职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摘要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职能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重点阐述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作用 效益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目的是协助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促进有效的控制成本费用,达到服务于企业管理,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越显得重要。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同时要对企业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一是监督制度执行情况,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现代内部审计不仅仅是一般的查错防弊,更是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确定本部门、本单位的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又可以确定部门内部的各项制度、计划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质量、销售市场等,或发现的某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都是领导作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不仅要受到国家财经政策、财政制度和法令的制约,而且要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通过检查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企业改进工作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审查,对有关经营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因素,评价经营业绩,总结经营活动的规律,从中揭示未被充分利用的人财物的内部潜力,找出风险点,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极 大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是弥补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功能方面的不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也日趋规范。但在发展中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当前我国公司的股权较为集中,容易导致经营管理失控, 决策程序流于形式。外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证,导致了外部监督质量降低。内部审计的引入,可以和外部审计相辅相成,弥补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功能方面的不足。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但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主要表现在:
(1)机构不独立。有些企业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些企业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些企业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位;有些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在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显得格外无能为力。(2)经济不独立。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位、工资福利等均受企业的控制,内审人员往往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尤其当企业某些行为违背法律法规时,内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容易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从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3)工作、人员不独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内设职能部门,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内部人际关系的压力,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发现问题的处理。在审计过程中,有些内审人员秉公办事不仅受到本企业同事的误解和非议,有时还会遭到领导的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致使审计监督缺乏有效的保障。
2、内部审计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尽管有《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等,但还不够完善,效力也比较差。内部审计法规依据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现空白,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行为呈现多元化现象:如企业的并购、分设、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为了更 好的服务企业和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企业的这些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能懂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企业的各项相关业务。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多数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有些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更重要的是内审人员一般由领导指定,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从而难以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担当此重任。因此一些素质不高的内审人员,无法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如:没办法采用抽样技术,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很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不高。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审计目的仍是“差错防弊”,在工作中往往是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少;对下属单位审计多,对本级的审计少;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多,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少(或者基本没有)。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工作也只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的审计任务上,为审计而审计,很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机构人手少,任 务重,往往埋头于具体的事物,又由于多为财务岗位上转到审计工作中来的,年龄偏大,接受新鲜事物、新的理念不及时,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定势,不能举一反三,寻根探源,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加之有些企业的领导思想单一,认识不足,只重视审计的数量,不重视审计的质量,只重视审计的形式,不重视审计的效果,从而出现不少企业出现年年审老问题,老问题年年出的现象。
4、审计职能仅停留在监督上,忽视了审计为管理服务的作用
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出台了不少审计制度,以及开展了许多的审计项目工作,但仍仅停留在监督上,在预防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方面仍有待改进和完善。在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措施
(一)重新界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地位。健全、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需要。在现代的企业发展里,我们应该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地位,将财务与审计部门分离出来,而不是将两者从属在一起。只有这样,独立的审计部门才能明确自己的审计方向,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
(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保证其独立性。内 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关键是合理界定其权利和职责,这是关乎内部审计控制和治理过程是否充分、运行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只有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益。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做到:一方面企业领导要改任人唯亲的为任才为亲;另一方面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首先,要求企业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其次,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管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要求内审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已提高应变能力和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四)内部审计范围应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向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作为 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重点强调的是过程监督与控制;在工作内容上,将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
(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失效, 那么公司的经营、财务便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人员思想行为状况;二是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健全我们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使公司的发展朝良性的方向运作。
(六)内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还没有达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的高度,有必要加大对内审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审计质量意识教育;二是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通过理论培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对审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自觉完善各种审计行为、审计工作程序、审计证据等。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企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监督者”,是时代和公司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和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非常有效地弥补企业在运营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缺失,还能帮助企业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现在企业面临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第二篇: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根河市根林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先进材料
根河市根林木业有限公司是于 2008年底从根河林业局主辅分离出来重新组建的非公经济组织。2009年森工街道党工委全面接受非公企业党群工作后,新成立根林木业党支部。现有党员30人,女党员6 人,党员专科以上学历19 人,一年来,根林木业党支部在在森工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在全体党员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紧密围绕森工街道党工委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务实创新,牢固树立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以突出党建工作实效性和创新性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狠抓了党支部班子的自身建设,狠抓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不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企业和谐、快速发展,使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均走在前列。
一、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党支部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公司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具体责任。
二是各厂队建立健全了党组织机构,完善了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保证各厂队党组织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明确了各厂队党组织成员的工作职责,形成了联动机制。
三是坚持党支部目标管理,积极开展以“理想信念强、创新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勤政务实强、廉洁自律强”为主要内容、一年一评、动态管理的“五强班子”创建活动,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了良好的班子形象。
四是进一步加大了干部培养力度,通过以会代训、岗位自培、外出学习考察、交心谈心等形式,努力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有梯度的干部培养模式。企业自2008年底彻底转制,用人机制完全市场化,优胜劣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管理体质,根林木业党支部做为基层党支部肩上的包袱是特别沉重的。首先召开了党支部扩大会议下达了这次精神,让全体党员及积极分子首先认清企业发展的形势,积极配合企业搞好这次改革,在公司党支部的正确引导与工作,这次企业转制成功,为企业的全面改革做好了铺垫。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公司更好的工作提供人才保证,是摆在党支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年来,党支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年初,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两个务必”的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全年的理论学习的重点,通过组织参加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讨论会,引导党员干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思想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创新组织形式,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一是坚持目标管理。公司党支部年初拟定了2010党建工作计划,党支部对照工作目标开展工作;各支部对本支部党员实行目标管理,做到自评与考评相结合,过程管理与年终考评相结合,促进党员的快速成长。
二是把开展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抓好经常性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让党员受教育,使群众得利益”的要求,围绕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廉洁型党员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了一把手负责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十余项制度,健全了机关及厂队党支部、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确保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先进性作用。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党员“三会一课”、电化教育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和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其它党纪党规知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二是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教育等,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名利观、作风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做人民的好公仆。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是党支部对每名党员干部经常念叨的一句话。针对社会上宴请风泛滥的现象,党支部坚持用“两个务必”及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来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做到措施得力、责任到人,在工作中能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在公司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在一年两次的民主生活会上,每一名党员都能对照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都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虚心交换意见,广开言路,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战斗力的集体,确保公司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五、大力实施惠民工程,为民服务宗旨充分体现
一是深入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公司党支部始终把关爱贫困党员、贫困教职工放在实施惠民工程首位。今年春节前夕,党支部领导专程看望了2名贫困党员,为他们送去慰问金1000余元;走访慰问57户困难职工,为他们送去米、面、油和二百元钱。
二是扎实推进贫困高中生上大学工程,去年暑假,筹集资金32000余元,对上大学的职工子女给予一定的资助,确保考上大学的同学不因贫困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六、改善职工物质和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一、在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职工购置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福利;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了春节联欢晚会、端午节举办 等;
根林木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在森工路党工委的领导下,团结全体员工,齐心合力,继续狠抓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拼搏,为企业保驾护航,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篇: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为计划生育工作保驾护航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为计划生育工作保驾护航
2010来,****纪委监察审计局认真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严肃党纪、政纪,全方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保驾护航,确保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
一、加强党员干部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教育。2010年制定的全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计划中,除了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规外,还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教育纳入各级党员干部党纪政纪教育、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内容,做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教育与党纪政纪教育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
二、发挥职能作用规范计生管理相关部门的行为。一是监察计生部门在审批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失职渎职行为;二是监察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医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工作上的便利,为计划外生育提供虚假证明或与他人串通共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正因为监察到位,目前无一例上述行为发生。
三、加大“4+4”大会战、“两节”计生工作等专项活动的督查力度。密切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开展“4+4”大会战、“两节”计生工作等专项活动,认真开展活动督查,对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将连续排位靠后的单位列为计划生育重点管理单位。我部门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一名副书记带队,抽调3名工作人员深入部门定点帮扶的**村,帮助开展计划生育专项行动。
四、严厉打击破坏计划生育的行为。一是严厉查处党员干部涉嫌“两非”案件。抽调工作人员参加市整治“两非”专案组,常年专抓“两非”案件查处。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采取强硬办案手段,对党员干部(含村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涉嫌“两非”的,做到问题不交待清楚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二是严厉查处党员干部破坏计划生育行为。对抗拒、阻挠、妨碍人口计划生育执法的党员干部,坚持予以调查处理,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其履行计划生育义务。三是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抽调专门人员,配合、参与计生部门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计划外生育案件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全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关情况,认真受理群众举报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和事。对移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违纪案件,及时查处,并根据管理权限给予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五、严禁党员干部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说情。要求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但自己要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还要负责协助做好亲戚、朋友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严禁党员干部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说情,对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说情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发现一例通报一例,造成后果的要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杜绝说情风。
六、加强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每年组织对全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
检查。二是党员、干部及其子女违反计划生育,不按规定时间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将给予适当的党纪、政纪处理。三是党员、干部对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和事知情不报、自行收取或不及时上交社会抚养费、私自降低标准收取社会抚养费,对执法活动不负责任或不履行职责的,将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七、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一是凡违反规定超生者,均不得担任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不得担任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也不得担任村(居)两委成员。二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党纪处分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执行,政纪处分按照或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执行。三是计划生育不达标单位不能参与任何形式的评优评先活动。
***纪委监审局
2011年元月11日
第四篇:法院努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法院努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我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公正与效率”主题,进一步落实“司法为民”宗旨,在全面完成审判业务工作的同时,在文明共建的基础上,积极为重点企业提供高效的司法服务,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有力的提升了企业发展潜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后劲,受到了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的一致称赞,塑造了县法院的良好形象。
提高认识,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我县作为欠发达县区,经济基础薄弱,企业发展滞后。为了摆脱贫困面貌,跟上经济发展大潮,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县委县府提出了“夯实2005、突破2006、赶超2007”工作思路。作为审判机关,我院进一步强化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观念。全力将干警的思想统一到为企业发展服务上来。坚持审判不忘发展。结合实际,我院出台了惠法字[2005]38号文件《关于强化执行力,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搞好司法服务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全体干警正确的司法理念,在促进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健全和完善了《惠民县人民法院支持企业发展的规定》、《惠民县人民法院制止企业三乱的具体措施》。依法坚决支持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做法,坚决保护投资兴业者的一切合法权益,坚决制止一切阻碍发展的行为。依法从重从快打击针对投资者、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伤害、绑架、敲诈勒索、(请登陆政法秘书网)盗窃、哄抢等犯罪活动,确保其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对涉及侵害招商引资的企业和民营企业案件,坚持快立、快审、快执,坚持特事特办,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法治环境。
加强领导,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我院成立了文明共建领导小组,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军任组长,副院长司荣强任副组长,执行局、民一庭、民二庭、刑庭、6处基层法庭负责人任成员,建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我院已与华润公司、农兴种业、孙武酒厂、商业总公司、供销总社等5家县重点企业取得联系,为其长期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现已为他们完善经济合同30余份。与鲁洁棉业公司签定了《文明共建协议书》,实行法官联系企业制度,每名法官联系一家重点企业,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完善合同,减少商业风险。
强化措施,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重点向企业提供企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服务。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交流会,学习《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让企业负责人互相交流,增强法律知识;对典型案例进行点评,避免同类案件发生。民二庭法官到企业进行法制讲座,并赠送了有关法律书籍200余份,为了给企业提供方便,设立了法律咨询服务台,对企业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耐心解答。为了增强服务效力,我院在电视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和县法院宣传栏向社会公开了服务承诺,为企业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大局思想,牢固服务观念,加强与各企业的联系,使文明之花常开。
第五篇:围绕中心 发挥职能 为“三大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司法局)
围绕中心 发挥职能 为推进“三大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巴中市巴州区司法局 肖 斌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绿色经济强市,民营经济富市,旅游经济新市”的发展战略,巴州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践行“三个代表”,积极推进“六个集中”,为实现“三个转变”和“三大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收到了成效,围绕中心 发挥职能 为“三大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司法局)。因此,局领导班子被区委命名为“四好班子”,区司法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两次被省司法厅荣记集体三等功。
一、立足本职,为“三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巴州区是一个农业山区,只有大力发展民营、绿色和旅游经济,开发本地资源,才能使经济发展跃上一个台阶。迄今为止,全区民营企业达331家,个体工商户39525户,共培育种、养、加、运各类重点专业大家29000多户,行业涉及食品、纺织服装、药品开发、生猪养殖、水果土特产等,作为司法行政部门,只有为他们搞好法律服务,提供法律帮助,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法制环境,才能推动其向前发展。
1、抓依法治理,为“三大经济”发展扫清障碍。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为招商引资、发展本地经济提供优良的软环境。巴州区司法局坚持抓依法治理,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出谋划策。一是在全区推广“五合一”运作机制,使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等合署办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在各地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由党委一把手任组长,将这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来抓;三是大力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制,配合人大在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公示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行为,清理各部门规范性文件23个,杜绝向企业、个体工商户乱伸手、乱摊派;四是举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近年来,共举办《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大型培训班5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派出司法行政干部为各地、各单位培训人员达2500余人次。通过抓依法治理,干部执法责任心增强,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高,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行政执法投诉明显下降。
2、抓法制宣传,为“三大经济”发展鸣锣开道。经济要发展,法律为保障。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法律这块“护身符”。区司法局从抓法制宣传入手,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开展了“两深入”活动:一是组织干警、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广泛开展“我为民营经济作贡献”活动,向群众讲解发展民营经济的作用以及国家积极发展、扶持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大力宣传《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共印发关于发展“三大经济”方面的法制宣传资料10余万份,办板报、专栏210处,利用逢场天搭设咨询台接待群众咨询6万人次。如去年底,组织恩阳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在恩阳场镇搭设宣传台,向居民、群众讲解古镇开发与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和现实意义,配合有关政协委员发放防火宣传资料,讲解《消防法》。通过宣传,在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深入企业,开展专题法制讲座,组织专门法律培训。2002年以来,我局共为150余家大小企业的3000余人进行了法律培训;培训各类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300场次。一方面让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知法、守法,同时提高其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不是遇事找政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某食品加工站工人因下岗经济补偿问题,经法律工作人员对其宣讲法律知识,果断地采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而不是上访,让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也为政府分了忧。
3、抓法律顾问,为“三大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做好法律顾问工作,使企业在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规范经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是为经济发展搞好法律服务的重点。巴州区司法局通过“明思路,定任务,做表率,深挖掘”等措施,为民营企业出点子,想法子,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参谋作用。一是将顾问工作作为为“三大经济”服务的重头戏,写进了全局的工作要点。要求律师、法律工作者要面向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向招商与引资、商贸洽谈、城建开发等领域拓展,积极为当地经济服务。二是在年初目标任务中,要求每一位律师、法律工作者每年必须担任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法律顾问2家以上。迄今为止,共为2125个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担任法律顾问,为他们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建议。三是区司法局派出两位律师为区政府分管民营经济的领导担任法律顾问,激励了广大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如某药业公司因与别人的欠款纠纷导致其周转困难,生意陷入两难境地,其顾问刘律师为其提供了意见书,并通过发律师函和亲自前往协商处理此事,终于收回了一笔欠款,使其摆脱了经营困境,同时,该公司也深深意识到了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将法律顾问作为公司正式员工对待,凡遇经营上的事情,均要向法律顾问咨询。通过抓顾问工作,2002年以来,全区共规范企业、民办学校章程58个,建立了安全生产、依法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1080个,草拟、审查经济合同近2000份,涉及金额达3000余万元,工作汇报《围绕中心 发挥职能 为“三大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司法局)》。
4、抓人民调解,为“三大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经济发展的“保护神”。无论是在土地流转、工程建设还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层出不穷,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纠纷,如劳资、企业员工之间产生的纠纷,导致“家不和,则事不兴”的局面。人民调解既能有效化解纠纷,又能减少行政成本,因此被誉为“东方一枝花”而被外国所借鉴。巴州区司法局把调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协助20余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调解组织,合理搭配人员,充分履行职能。二是将调解组织网络延伸到村、组、居委会、楼、院,这些组织负责对自己辖区内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如恩阳老场居委会自设立调解组织以来,每年调处纠纷几十件,为恩阳古镇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人和”这一条件,对外树立了团结和睦、勤劳礼貌的形象,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作出了不少贡献。二是开展调解人员培训,让调解人员及时了解新形势下调解工作的新特点,掌握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熟悉调处矛盾纠纷所需的法律、政策和技能,有效防止企业、个体工商户之间矛盾激化。三是直接调处企业重大疑难纠纷8件,及时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经济循序的稳定。
5、抓公证质量,为“三大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代表国家对公证事项行使监督权,它能有效避免许多法律风险的发生。在经济发展中,公证发挥了许多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抓办证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为“三大经济”服务。我们建立了“三项制度”,推出了“六项措施”:一是建立执业公示制度,在办公场地醒目处公示《公证服务收费标准》、《公证人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执业公证员和辅助人员名单、投诉电话等便于社会监督;二是建立公证监督员制度,在人大、检察、法院、各群团组织、人民群众中聘请行风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证执业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三是建立公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每年举办一次公证质量评析会。同时,特别是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及当地经济建设上,区公证处还特别推出六项“便民措施”,更快捷、更优质地提供公证服务。每年,共办理涉及土地流转、商贸合同等公证100余件。同时,区公证处还在12个片区中心镇设立公证协办室,以方便当地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公证事项。如茶坝法律服务所在引导当地黄姜生产中,为全片区上千农户办理合同公证,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和经营风险。
二、拓展思路,积极推动“三大经济”向前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巴州区司法局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六个集中”,发展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
1、搭建劳务中介平台,为务工人员撑起“法律保护伞”。巴州区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区,每年输出劳务30万人,在外出民工学到技术、挣到钱的同时,一些民工的合法权益却屡屡受到侵害。为切实保护外出民工的合法权益,2002年,我们依托全区7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法律服务所成立了劳务协会分会,在广元、广东两地设立了劳务协会联络站。经过近两年的运作,各法律服务所在为外出民工维权索赔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仅今年1—6月,全区法律工作人员为外出民工维权索赔81次,索赔金额达798余万元。今年2月,柳岗兼职司法所长杨正成功为一在外因工死亡的民工家属索赔16万元,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影响;5月,梁永法律服务所主任李松为在西安市铁二局务工而受五级伤残的巴州籍民工程某索赔42.3万元,让上有老下有小的程家解决了后顾之忧……,在索赔过程中,法律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智慧,为巴州民工争取着每一分的利益,受到当事人一致好评,他们称这些人为“务工人员的保护神”。实践证明,建立协会,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推动了“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此种做法被司法部简报推介后,全国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来电来函取经。
2、积极引资立项,为活跃当地经济建功立业。在工作中,我们引导全系统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发挥聪明才智,不仅要把工作往外做,还要把外面的引进来。南阳法律工作者喻卫东一次在外县出差,获知一个老板想投资天麻生产,他迅速出击,力邀他到巴州区投资。经考察论证,投资方决定聘请喻卫东担任法律顾问,通过出售种籽、技术指导和回收品种的方式与当地农户签订了种、养、收协议,还请法律服务所办了见证。经过正确引导,当地农民积极参加到天麻的种植中来,去年已发展到6个乡镇的成片种植,取得了良好收益。武胜县胡某曾有意在茶坝开办页岩砖厂,茶坝法律工作者袁某知道后,主动上门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帮助进行可行性论证,提供当地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胡某经再三考虑后,终于在当地投资,并聘请了袁某担任法律顾问。该厂投资后,收益可观,也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通过引资,实现了土地逐渐向有经济项目的业主集中。
三、总结经验,为“三大经济”发展再谋策略理论指导实践,又来源于实践。经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在推动巴州区的“三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启示:
1、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只有更新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增添发展措施,加强产业导向,突出发展重点(城区抓企业,乡镇抓集镇经济,农村抓大户),奋力实施“民营创业工程”,巴州区的经济才能更上一层楼。而作为政府部门,只有围绕全区“一盘棋”来开展自己的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把工作做得最好。
2、要找准切入点,使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接轨。只有认真研究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中心,让本职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有所作为。如陈思隆书记在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发展劳务产业,建设劳务强区”,我们结合自身职能,搞好为劳务人员的法律服务工作,就找准了切入点;在政府的城建拆迁、招商引资,通过法律建议,使政府有效避免法律风险,降低行政成本,这样,既做好了本职工作,又为中心工作服好了务。
3、要振奋精神,尽职尽责。我们不因自己的职能软就工作无干劲,相反,我们积极探索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为经济工作服务,才做到了有为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