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读写结合在高中英语教学运用中的思考
对读写结合在高中英语教学运用中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10-01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也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英语教学都一直重视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的技能。和以往不同的是,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运用,也就意味着在高考英语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尤为重要。一直以来,阅读和写作既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许多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一、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
长期以来,受英语翻译教学法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写英语作文
只会生硬按照汉语顺序一字一句翻译成英语,拼??英语单词,组成英语句子和篇章。结果,中文式英语随处可见。哪怕成绩稍微好点的学生,也只会用简单句写作,对于学过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倒装、强调、虚拟等语法项目不能正确和熟练地使用到写作中去。单词拼写错误、词语误用、句子结构混乱等语言方面的错误,在高中英语写作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别提写作中条理不清晰,结构混乱,内容不完整,主次不分等结构和内容上的问题了。
另外一个困境便是教师对待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首先,由于观念上的误差,很多教师把时间花在讲解篇章的词汇、句子、语法和其他阅读理解上的相关内容,没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阅读篇章和写作训练相结合。对于写作的训练频率也是极少的,通常是一个礼拜布置一篇写作,让学生课后完成。而且教师在批改写作时,也只是针对词汇或语法方面的错误,未能面批面改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此外,现阶段英语写作教学和英语阅读教学是脱离的。就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设置也是每个单元阅读课和写作课分开设置,所以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很少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我们都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言的学习有些道理是共同的,英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通过阅读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增加语料,学生很难再英语写作上得到提高。
正是因为英语写作教学上存在这些问题,所以必须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如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大量阅读对学生进行词汇、句型、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语言输入,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把阅读中提炼出来的相关语言知识顺利地运用到写作中来,实现语言的输出。
二、读写结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尝试
1.借助阅读文本,积累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到无话可说,毫无头绪,主要是因为对
话题陌生,不知道从何写起。所以在尝试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前,教师应该精心筛选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且结构清晰的阅读文本,设置好读前任务,并且把读后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如:想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写一篇介绍人的作文,教师可挑选一些学生喜欢或熟悉的名人(如马云)的文章,然后读前可设置类似以下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阅读文本的内容:Question1:What is the personality of Ma Yun?Question2:Can you tell something about Ma Yun’s Childhood?Question 3:Where did Ma Yun graduate from?Question 4:Why did he create Alibaba in 1999?Question 5:In China,what is Ma Yun regarded as?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细节信息,学生会懂得可以从性格、童年、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他人评价等角度去介绍一个人物,这样学生对该话题的写作框架也在阅读完文本后随之形成了,为写作奠定了“骨架”基础。
2.依托阅读文本,积累写作词汇和句型
写作属于语言输出的一种形式,而语言的输出效率离不开通过阅读实现的词汇的输入。而词汇的学习必须要在语境(句子、篇章)中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学生英语阅读量越多,词汇和句型累计越多,写作就能更顺畅。也只有通过教师在教授阅读文本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和背记一些固定话题的语言素材,才能帮助学生慢慢树立起英语思维,摆脱以往中文式英语的尴尬。而且在引导学生整理完阅读文本中的词汇和句型后,教师还需要设置一些练习任务来进行写作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词串联句子这样的特殊练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词汇的输出,并且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句式表达的写作习惯。还是以上面提到的人物介绍作文为例,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出描写性格(attractive,energetic,optimistic,well-educated,potential);描写兴趣(an English enthusiast,have a gift for,be obsessed with);写总体评价(be considered/regarded as,be popular with)等词汇。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提供关键词,要求学生连词成句,从而进一步复习巩固文本中的词汇。句子练习后,再让学生试着用连接词或运用倒装、虚拟等语法项目把句子串联成一小段话,为最后的写作铺垫。
3.整合阅读材料,归纳观点,形成写作思路
“写作是一种基本的语言活动形式,通过文字传达信息,陈述观点,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交际活动。”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运用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来写作,但是内容依旧空洞,在表达过程中只懂得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不懂得如何进一步论证。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阅读量不够多,观点单一陈旧,也没有对不同话题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思路。对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采用“从阅读到小组讨论再到个人写作”的模式,以阅读文本为基础,在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各自观点之后,对原有材料进行缩写或续写等拓展训练,形成一定的写作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搜集课内外同一话题的阅读材料,在对比和归纳阅读后,要求学生对本话题的词汇、句型、论证观点、写作结构进行总结,再按同话题进行仿写,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对读写结合的反思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两项基本技能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又是对阅读的促进和提升。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一种突破和创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需要授课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重新优化和整合教材资源,或者精心挑选整理阅读文本,并且设置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对阅读文本深度挖掘和合理使用,使阅读能充分为写作做准备,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无论如何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通过每个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因材施教。
第二篇: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的运用
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写作。”从这些理念(目标)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教材中安排的每单元一次的作文训练显然不能满足学生锻炼写作 的需求,认真研读教材,我发现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创设情景,每一册书的单元主题即使有所重复,也是呈螺旋式上升情 况,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每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单元主题,如果仔细推敲一下每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或结构,或表达,或遣词用句等,均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作文主题练习的线索,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看来,利用教材,在课堂上适时进行读写训练,也非常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一、批注式阅读训练
早在唐代,中国的文学史上就有了诗文的评点,后来出现了小说评点,并且创下了一门学派,留下千古妙语,珠玑灿烂,以致文坛上出现了无书不评的奇观。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都可谓批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是说,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走进文本和解读文本,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
在 预习每一篇课文时,我就把“批注”作为预习要求之一,并坚持检查评价。久而久之,“课前批注”已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这既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去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学生的批注,我的评价总是以鼓励、激励为主,使他们对这一方式一直保持着兴 趣。课堂上,进行重点语段的理解时,我也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写批注,并且注意其趣味性。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讲到“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一句时,我让学生把这当成周晔的作文,把自己当成老师,给这句话写评语。学生马上兴致勃勃地开始下笔。交 流时,我先提问基础较差的孩子,大部分都能体会到作者抓住了伯父外貌的特点,把伯父的动作写活了。就这样逐级提问,孩子们的批注也越来越丰富,到最后,居 然积累了一大段话,体会也越来越深刻,根本不需要我的讲解。我告诉他们,其实,这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的批注,他们也感受到了批注的乐趣。我总是在课堂上留足 够的时间让孩子们写批注,人的灵感有时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我教会学生用笔记录自己的思想,也使他们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发现,学生不只是在 批注文章,也是在批注自己的思维,批注自己的个性,批注自己的感受。在批注式阅读中,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使读书成为一种精神需求,使孩子们的个性得 以飞扬。
二 课堂练笔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 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有专家提出:“把写挤进课堂。”一个“挤”字也道出练笔的必要性。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恰当地
把握练笔时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练笔。语言凝练处练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出现了“饱经风霜”一词,如果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未尝不可,但我让学生在此处进行了练笔,想象一下“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学生思索后写出了各自的答案,有的写道:“车 夫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像树皮一样干枯。”有的写道:“他的眼睛没有一点光泽,布满血丝,眼眶深深地凹了下去。”经过这些同学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渐渐活跃,想象渐渐丰富,描写也渐渐细腻,到最后,一个同学补充道:“他的嘴唇苍白,毫无血色,上面裂开一个深深地口子。”我把这些描写都写在黑板上,让他们齐读了 一遍,告诉他们,这就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学生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进行了词语理解,一举两得。理解诗意后练笔
古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涵盖广泛,语言精炼。情感丰富,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练笔,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在学完《诗经 采 薇》后,学生写出作者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之间经历了什么。大部分男孩子写的是诗人戎马倥偬,血战沙场,历尽艰辛,不堪回首,而大部分女孩子写的是诗人泪 别亲人,思乡心切,这也体现了每个孩子不同的情感体验,经过这样的练笔,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更加深刻,朗读起来也入情入境。情感升华处练笔
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17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想象海鸥会鸣叫什么,因为有了前文对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做铺垫,有了后文海鸥送老人令人震撼的场面,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了起来,纷纷写下了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呼唤。有的说:“爸爸,你不要走,你照顾了我们十几个冬天,你怎么舍得离开我们呢?”有的说:“爸爸,再用您的双手摸一摸我的羽
毛吧,再用您深情的话语呼唤我一次吧!”有的孩子竟读不下去了,无语凝噎起来,其他孩子无不动容,无不感慨。这样的练笔在孩子们的情感最高涨的时候适时出现,既是对文本的补白,更是让孩子们移情体验,感受海鸥对老人的至情的重要手段。通过这样的情境补白,老人、海鸥的形象在学生脑中更加清晰、丰满起来。每个孩子的描绘都会成为文本不可或缺的鲜活的课程资源,不断推动与丰厚文本情境。
三、续写训练
续写课文是阅 读与写作教学的水乳交融和有机结合。它既可以紧密结合教科书,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对课文特点的掌握,加宽语言知识的运用,加快读写能力的形成,又可以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求异思维,让思维呈球状立体展开,在广袤无际的原野辟出蹊径,在学习完《穷人》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学生大多能围绕渔 夫一家善良美好的本性展开描写,情节生动,语言真挚,并且模仿原文进行了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完成并延伸了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锻炼能力的同时丰富了 自己的情感体验。
此外,我还经常在学完课文后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训练,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脑,动笔,写作质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文本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巩固再现,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走入文本,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读 写结合,随文练笔,在读的基础上写,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体会文中用词列句的精妙之处,同时也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和模仿的对象,让学生在理解了 读的意义以后再动笔,才能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人的成长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有了一定积淀以后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创造力,写出优美、富有创造性的语 句。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 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
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读写结合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结合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语文课程最重要是要将课堂所学到的语言文字进行综合实践运用。而中小学语文教育将读写进行有机结合,这也表明语文的阅读与写作存在一定的关联。本文试图通过读写结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上如何让写作更加生动精彩,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阅读;教学
一、引言
读写结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上,重点在于将读和写进行教学上的整合,阅读教学重点就是要积累写作的语言与素材,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进行情感的自由表达与抒发。并且运用写作的拓展,来表达阅读的情感,通过阅读来进行材料的积累。要通过读与写的相互配合,为语文教学提供重要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读写结合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通过对语文阅读教材的理解,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之外,也会对学生理解课文知识点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强化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进一步掌握阅读的语音技巧和吸收知识。
写作与阅读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差异,在步入中学之后,在进行阅读教学上直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因为在语文教学上,阅读与写作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写作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反过来阅读是学生写作重要的基础素材来源。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提高学生读写结合应用能力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加强阅读,只有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了之后,才能根据相应内容运用写作技巧来显示写作的特点。
一般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上,教师要求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段,并简单概述段落的内容与涵义。在写作上,教师鼓励学生对文章罗列提纲,确保写作文章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1]。
三、读写结合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实践
(一)灵活进行仿写
读写结合不单单是学生为了写作进行所谓的“原创”。通过对学生在阅读上进行引导,将情感表达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作表达的技巧与方法,通过阅读导入和促进写作,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写作技巧和教师指导的全过程。
一篇课文除了丰富的内容和相应的主题外,文笔和写作方法也值得学生引起重视。因此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从课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来发现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在本年段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写作方法的学习,并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来仿写词组、一段话、文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仿写词组的形式,进行造句训练;在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上,可以对部分精彩段落进行仿写,也可以对整篇课文进行仿写。
(二)认识生活,丰富写作
学生写作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上不足,这就导致学生没有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进行写作的立意,也导致学生在写作思维上没有头绪。在阅读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人物、景观、故事等细节,来对日常生活的人生哲理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从生活中体会人生的历程。因此通过阅读来认识生活、认识社会,通过多种角度来观察生活的美好,让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较高的立意?斫?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习《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上,要引导学生对人际交往中的礼貌与谦虚是写作的一种素材,让学生根据生活对不同类型的人物写出自己的感想;再例如教学《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叙事角度,来写作自己童年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趣事,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领悟。在教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上,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景观现象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来发现和理解其中的道理。这样可以使把普通的自然现象也能作为写作的重要素材。这些素材,除了作为写作的依据之外,也能让学生对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这些平常的生活经历是独特的写作素材。
(三)通过阅读的激情,带动心灵情感
写作是感情的表现。由于中小学生由于知识和年龄的关系,对写作方面的思考无法采用理性的思考之上来进行,学生更多需要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才能产生对所写事物的兴趣,能自然表达写作的内容。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上,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教学中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绪,能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进行写作。当然情感的熏陶要进行把握,重点除了在教师深入分析理解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语境与情感,并深入的感触写作情境。学生对情感的熏陶上一定要建立在教师对课文情感的熏陶上。要注意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使学生对情感的熏陶有一定的准备,只有这些生活积累,才有正确表达的方向,让写作内容具有丰富的感情流露。
在学习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课文当中,引导学生对祖国抒发真挚的情感,虽然国家的发展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作为国民的我们仍然要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们处在富强的中国,你们有什么想法?如果你们处在苦难的中国,你们有什么想法?写出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学生在受到启发后,激情文字得到抒发,用生动的语言情感动人[3]。
(四)通过阅读的理解,认识反思写作
写作作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反思。写作的内容必须要有写作的对象,写作的来源主要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事物以及让人引起深思的热点话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上,根据课文的主干来抓住课文的延伸点,进行续写、扩写,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当然,针对不同的课文,续写和扩写的延伸点也有区别。对景观介绍类课文略写内容的文章,可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写;在写记事类文章略写的部分让学生进行适当情节合理的补充或者续写;对于议论类的文章,让学生结合作者的观点,来进行文章的补充写作。
例如在教学《穷人》之后,让学生根据西蒙的孩子来到渔夫的家之后,按照对文章内容和特点进行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续写,写出自己的想法[4]。
(五)通过与生活对照,写出共鸣
写作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一种反思,学生通过写作来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分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上,教师应该将课文内容同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这样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上,将自己的生活与课文联系起来,利用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写作自己的生活经历。
例如学习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之后,将自己在春节的所见所闻进行相应的写作,能引起学生的共鸣[4]。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的写作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上有显著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结合能力,通过训练让写作一气呵成。读写结合的方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上,作为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火苟.中小学语文教学读写关系认识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11-14.[2]张金娟.浅析读写结合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13.[3]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93-94.[4]杨再萍.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1).
第四篇: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为其奠定语文素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重视学生们对文字的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每个人的语文素养高低,决定了其在阅读中收获的多少是大相径庭的。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综合实践的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其中,读写能力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读写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在其中提高思辨能力,需要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实践。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阅读;语文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小学语文,尤其是对五六年级的小学语文而言,读书是促进学习的快速途经,而通过书写,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在读书后养成思考、输出、锻炼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阅读名家名著时,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阅读的美好感受。而在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的时候,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产生思考,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的读写结合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写作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读者整理自己的思路,获取新的思想。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相得益彰,为语文教学开辟一条实用有效的新路。
一、在阅读中批注,随时思考随时记录
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读写意识,读写结合不只是要求动辄写出成篇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在小学生刚刚接触语文时帮助他们养成这种读写结合的思维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习做批注就是一种养成读写结合意识的好方法。当学生在独立的阅读过程中,包括对文章重点句段的精读时,会产生瞬时的零散感悟,此时,让学生用文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读文后的一种倾吐和反馈,也就是读后的“写”。
二、读中明理,写在独特认识处
小学生作文的难点在于其认识生活的能力。小学生对生活阅历有限,比较单纯的生活形态使得他们无法站在更宏观的角度认识问题,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刻意利用文章中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帮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以及明白生活琐事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认识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提升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生活,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和角度。
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记录自己阅读学习和生活中不一样的感受;在教学冯骥才的《花脸》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记事角度,写一下自己在各种节日的收获和感受。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引导学生看到世界各地的奇迹景观,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甚至作为写作的良好素材。这样,在阅读中不断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对生活和自然界的认识,同时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三、读中知事,写在内容延伸处
小学生的作文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语文阅读中的作品,都是来源于作者的经历,和印象深刻的事件以及发人深思的话题。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课文讲述的故事的延伸点,进行扩写、续写,引导学生对原本的故事做成延展性的思考,也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一个极好途径。
其中,应该注重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适当做出不同的延展点。对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丰富作者在文章中省略简写的部分;对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对事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产生想象和描述;对议论类的文章,引导学生在作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并进行充分论证。
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中,适时引导学生为什么作者会说“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找不到春天的,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春天的景色,除了找到春天,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有没有类似的道理等等一系列延展性的问题。
四、对照生活,写在经历共同处
小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对真实生活的记录或反思,写作的基础是其对自己生活体验的认识和感受。所以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应注意将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助于塑造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冯骥才的《海伦凯勒》一课时,学生虽然没有海伦?凯勒的经历,但是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和困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困难对照海伦凯勒的一生,面对上天的考验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感受到面对生活挫折时候的勇气。这样很容易产生共鸣,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语文是一项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生活的学科。提高语文素养,不仅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利,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也十分有帮助,可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学习能力。而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法则莫过于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不断打磨自己的思想能力。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方面意?R,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可谓“授之以渔”,是受益匪浅的。
第五篇:LBL与PBL教学模式的结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LBL与PBL教学模式的结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利用PBL与LBL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中,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使学生今后工作中能运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进行跨文化交际,从事学术交流及其相关活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只是能够掌握基础英语词汇及语法知识,不能达到现代社会中独立综合运用的要求。
二、LBL与PBL教学法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此法目前仍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综上,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互补性。LBL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而PBL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减少死记硬背,旨在调动学生主动、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明性,训练学生科学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过分强调PBL教学法的运用,就会忽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所以应综合运用两种教学法发挥其所长,克服各自弊端,取得更好的教学目标。
三、LBL与PBL结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PBL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准备――课堂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1.教师设问,应有充分的准备。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准备讨论提纲。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与方式来进行课堂设计。
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同学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后,课下分组进行讨论,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课堂分组讨论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scaffolding)与教练(coach)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facilitator)、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3.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讨论中出现的共同性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课文的文化知识、长难句,同时点评各组的发言,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法。总体以表扬为主,切忌在学生发言时,纠正某个发音或语法错误,这样会打断学生思路,更可能挫伤其发言的积极性,建议用延迟批评法,将错误记录,待讨论后提出。其次,不必每错必纠,纠错应集中在那些有碍交际和具有长远影响的错误上。
4.课堂教学评估 要正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合适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困难,指导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并给他们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总之。PBL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这样才能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选择出适当的设计问题,此为做好PBL教学的基本前提。另外,教师要学习和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
同时,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结合提纲、问题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需要学生们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因此,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二)PBL对学生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所以在面对基础薄弱的院校学生,教师还应综合LBL教学法来弥补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
因此,采用LBL与PBL为4:1的学时比例是比较科学的分配方法,LBL教学法所占的学时主要应用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分配给PBL教学法的学时则用于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
四、结论
PBL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而LBL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培养。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互相取长补短,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将会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作者简介:范松嵩(1983.05-),女,重庆人,本科,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