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免收农业水费有关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6:5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免收农业水费有关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免收农业水费有关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免收农业水费有关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农业水费的思考

王大全 楼豫红

(四川省农田水利局 成都610015)

摘要: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灌溉水费收取越来越引起外界的关注,请求政府减免农业水费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根据四川省农业灌溉水费计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灌区的灌溉水价、农民对水费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合理制定农业灌溉水价,坚持在农民承受能力基础上计收农业灌溉水费的同时,政府补贴水费缺口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灌区的良性运行。关键词:农业;水费;收缴;思考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涉农收费更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相关各方对农业水费的讨论越来越多,请求政府减免农业水费的呼声越来越高。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都会涉及此议题。但农业水费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免了之”。应该在合理确定水价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农民的承受能力收取,缺口部分由各级财政足额补贴,以实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1 四川农业水费情况

1.1 农业水费收取情况

我省目前农业水费计收方式主要为灌溉受益田(土)按亩计收,部份灌区按用水量计收。收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委托县、乡(镇)财政代收;二是灌区采取自收;三是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灌区,通过协会进行收取。近几年,我省水利工程每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大约150多亿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约3700多万亩。按照现行收费标准,2008年全省农业水费应收32660.22万元,实收28576.17万元,实收率87.5%。2009年全省农业水费应收32179.65万元,实收28811.07万元,实收率89.5%。2010年全省应收农业水费31748.63万元,实收26224.36亿元,实收率82.6%。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实际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水费优先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 用于工程维修养护的投入相对较少,仅能维持工程低水平运行。1.2 免交农业水费情况

2005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后,四川省财政状况较好的一些市、县已经开始探索农民免交农业水费, 即农业水费由财政转移支付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经有乐山市各县(市、区)、成都市温江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郫县等县(市、区)农民农业灌溉用水不再缴纳水费,水费由当地财政转移支付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2 免征农业水费带来的影响分析

免征农业水费,此举有其积极作用,一是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得到灌区受益群众的欢迎;二是减少了水管单位的工作量,使其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工程管理工作。但从长远来分析,对节约用水、工程维护、尾部灌区用水等带来负面影响,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2.1 与相关法规政策要求抵触

《水法》指出,“使用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免征农业水费与《水法》及国家大力推行的计量用水、节约用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相违背。2000多年来,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之所以能持续焕发青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灌区人民继承和发扬了缴纳农业水费的优良传统,给千年古堰良性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如果农民不交水费了, 会使世代努力培育的水资源有偿使用理念、“水商品意识”等价值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甚至丧失殆尽。

2.2 不利于节约用水

目前我省大水漫灌的现象十分普遍,2009年我省总用水量223.4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23.64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占用水总量的55.3%,农业节水的潜力非常 大。水价杠杆和水费收取机制可以有效促进节约用水,我省实行计量用水的武引灌区亩均农业灌溉用水最高限价42元,亩均用水200立方米左右,实行非计量用水的都江堰平坝灌区亩均农业灌溉用水水价28元,亩均用水500立方米左右。如果对农民农业水费实行免征,农民没有节水动力了,上游敞开用,下游等水用,最终将会助长农业用水浪费,同时可能导致更多的用水矛盾和水事纠纷。免收灌溉水费短期看减轻了灌区农民支出, 但从长远分析, 却助长了用水浪费现象, 形成“不收水费-用水浪费-水资源短缺”的恶性循环。

2.3 引起新的社会不公

我省目前还有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就实际情况而言,水利工程灌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好于非灌区。对用水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灌区农业水费实行免征,而缺乏对非灌区的对等扶持、补偿政策,没有体现出财政对公共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公平性、普惠性,必然引起农村新的社会不公,不利于农村稳定。

2.4 不利于工程的良性运行

长期以来, 农业水费一直是灌区管理单位的主要经费 来源, 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灌区工程良性运行和水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费保障。农业水费免征后,灌区管理单位的良性运行将受到影响, 如果没有稳定的经费保障, 灌区管理单位将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连最基本的运行都难以维持, 更谈不上及时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养护。3 农业水价及农民水费承受能力分析 3.1 四川农业水价执行情况

我省的农业供水价格是按不同灌区制定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省物价、水利部门制定大型灌区的农业水价,市(县)物价、水利部门制定中(小)型灌区的农业水价。我省多数灌区2000年农业水价在1985年的基础上第一次上调6%;2001年第二次上调10.85%;2003年第三次上调19.15%。2003年以后全省农业水价没有调整,目前仍执行2003年制定的农业水价计收标准。目前全省农业供水价格总水平每亩约为9元,其中,大型灌区每亩平均32元左右;中型灌区每亩平均12元左右;小型灌区每亩平均4元左右(其中部分小型灌区不收水费)。3.2 水价标准远低于供水成本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发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供水 生产成本、根据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用水户的承受能力”的原则核定。由于我省丘陵、山区面积占90%左右,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偏高,新增一亩有效灌溉面积投资达5000元以上,致使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普遍偏高,全省水利工程现行农业供水成本每亩高达80元以上。

我省经济欠发达,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成本逐年逐年增高,农产品价格偏低,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用水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农业水价计收标准普遍低于实际供水成本,现行农业水价计收标准平均仅达2001年测算供水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我省都江堰龙泉山灌区2001年测算农业供水成本为每亩105.04元,而现行农业供水收费标准为每亩40.37(含伤残补助费等5.37元),仅占供水成本的38.4%;绵阳市武引灌区2001年测算农业供水成本为每亩150.62元,而现行农业供水收费标准为每亩42元,仅占供水成本的27.9%;乐山市沐江堰灌区农业供水成本为58.5元/亩,实际收费价格为20元/亩,占成本的34.2%。广安区的全民水库灌区、岳池县的响水滩水库灌区农业供水成本为58元/亩和56.25元/亩,实际收费价格为自流灌溉19.2元/亩,分别占成本的33.1%和34.1%。3.3 农民目前灌溉水费承受能力 通过我省典型灌区受益群众问卷分析表明,农业水费在农民人均年收入2%到5%左右,大部分灌区群众可以接受。国内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对水费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为:农业水费占到年收入的4%到6%,占农业投入的10%到12%。2010年我省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19元,农业水费占到年收入的1-2%,农业水费占整个农业生产性支出的比例占8.4%。可以说目前我省现行农业水价和水费仍然处在农民可承受的范围内。但是,要按照《水价办法》提高灌溉水价到补偿灌溉供水全成本水平,灌溉水价还要成倍增长。据测算灌溉水价上涨10%,相当于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0.5%,如果按照灌溉供水全成本的灌溉水价政策目标,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将下降4-5%,这个数正好与近年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率接近。也就说,全成本灌溉水价政策将会阻止农民收入增长的步伐,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水价和水费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当前要按供水全成本向农民计收灌溉水费是不现实的。4 政策建议

4.1 加大对农业水费征收力度

农业水费是供水生产单位的经营性收费,是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水管单位正常运转的主要经费来源。对于保证灌区水利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及水资源的合理配臵和利用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的水管单位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收取的农业水费一般80%左右用于供养人员,其余用于工程维修。

2001年财政部、国家计委以财综[2001]94号规定,水利工程水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农民使用了水利工程提供的农业灌溉用水后缴纳的农业水费,是和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农资产品一样的生产资料,使用水利工程供应的水,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是必需的生产性支出。

农业用水收费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都江堰等许多古老的灌区由于有比较严密的岁修和水费征收制度,历经千年而不衰。灌溉水费的收取无论从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的角度, 还是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都是必要的。因此,应加强宣传,加大征收力度,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4.2 科学核定成本水价

应定期开展供水成本测算和审核工作, 在准确核定供水成本和合理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 环境状况的改变, 确定不同时期的供水成本, 分步、分类、及时调整水价,才能实现灌区良性运行。4.3 建立农业水费政府补贴机制 在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基础上计收水费的同时,政府进行一定的水费补贴是非常必要的。水价制定应采用“成本水价=用户承受能力+政府适量补贴”的模式,实施农业水费计收与政府补贴结合。建立农业灌溉水费补贴机制:农民仍按现行农业水价标准及时足额缴纳水费,现行水价与灌区成本价格的差额由财政足额补贴。4.4 加快末级渠系建设

应创新机制,加大对水利建设特别是末级渠系建设投入,切实解决好渠道“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增强群众对灌溉用水的满意度,引导农民自觉缴纳灌溉用水水费。同时,要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步伐,切实减轻农民水费支出。

作者简介:

王大全(1968——),男,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楼豫红(1964——),女,四川省农田水利局灌区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博士研究生。

第二篇:农业水费问题解答

问题一:所在村庄每人征收10元的黄河水使用费用,询问有无政策依据,费用用在了那方面?

1、高青县农业灌溉用水由刘春家引黄灌区和马扎子引黄灌区提供。由于灌区内存在输水距离差异,农作物用水次数不同等因素影响,农业水费无法计算到村到户,更无法按方计算。按照鲁政发[1987]61号文件规定,实行亩次计收,文件规定每亩次

3.50元-4.50元。各市地可根据本地区水资源的丰缺情况在15%以内浮动水价。我县执行的标准是每亩次4元。按照每年2.5次/亩计算,每亩收水费10元。

所收水费50%留成乡镇,剩余50%用于上交黄河部门水费、两灌区管理人员工资、河道清淤和水工建筑物维修改造。

问题二:所在村庄附近河流干涸,在于乡镇水务局和区县水务局联系时,工作人员回答:已经放水,只是水量不够,所以可能水没有流到村庄。对此回答不满意,询问:既然没有水,为何还要交水费?

2、信访所反应问题属于马扎子灌区,该灌区已于3月25日开始提闸放水,并且放水流量达到15m/s,一是由于该灌区上游乡镇搞工程建设,影响了下游部门河道供水,二是个别地块地势较高,镇办沟渠工程未得到及时清淤,造成供水困难。目前已与有关镇取得联系,积极查找存在问题,并尽快解决处理。3

第三篇:对灌区农业水费计收成本的思考

对灌区农业水费计收成本的思考

王立金 姜开伦 张西银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水务局石拉渊灌区管理处,山东 临沂 276026)

摘要:水利是农业获得丰收的根本保证,水费是保证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灌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石拉渊灌区农业水费计收的实际,通过分析石拉渊灌区农业水费计收成本越来越高的原因、提出灌区体制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水费 灌区 计收成本 体制

水利是农业获得丰收的根本保证,水费是保证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灌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石拉渊灌区农业水费计收的实际,通过分析石拉渊灌区农业水费计收成本越来越高的原因,提出灌区体制创新的建议。

石拉渊灌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东北部沭河右岸,近几年实际每年平均征收水费面积为0.28万hm2,水费收入稳定在每年120万元左右,水费征收率达到90%。为搞好水费征收,石拉渊灌区首先搞好灌溉和辖区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其次落实收费目标责任制,强化水费征收;同时注重宣传水利法规,提高用水户的缴费意识;对于拒交水费户,用好收费政策,依法诉讼收取。即使这样,在水管体制改革前,由于水价偏低,石拉渊灌区职工工资拖欠,工程无钱维修,灌区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一石拉渊灌区农业水费计收成本基本情况

由于各地供水条件不一样,征收水费的方式也不一样,即使同一县市区各乡镇村组征收方式也不相同。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水利工程供水实行计量收费。尚未实行计量收费的,应积极创造条件,实行计量收费。暂无计量设施、仪器的,由有管理权限的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合适的计价单位。大部分灌区,由于缺乏计量设施,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全,达不到按方收费的条件,而采取按亩计收的方式征收。

农业税费改革前,农业水费大多由基层乡镇政府代收,基层乡镇政府将水费任务分配到村庄,由村委会进行收缴。税费改革后,各地对水费征收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有的地方水费实行灌区自收,有的地方实行自收和代收相结合的方式。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石拉渊灌区水费实行灌区自收,大部分村庄积极配合灌区的水费征收工作,由村委会组织收取后及时与灌区结算,但也有1/4左右的村庄需要灌区组织水管人员进村入户上门征收。自收水费后,有关的费用显著增加,收费成本越来越高。其原因有三:

一、用水户‚软抗费‛。

‚软抗费‛主要表现为用水户不按水费缴纳通知书规定的时间主动缴纳。当水管人员登门上户征收时,用水户采取锁门‚溜之大吉‛的行为予以对付。为了几十元水费的征收,水管职工不得不‚软磨硬泡‛,挨家挨户的做工作。税费改革后,农业水费成为唯一向农民继续征收的费用,其收缴逐渐成为农村基层生产关系中较为突出的矛盾。农民觉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不但免除了农业税,而且还对种粮进行直接补贴以及粮种补贴、农机补贴等,那么农业水费也应该免除,因此没有主动缴费的自觉性,造成水费收缴困难⑴。

2003年,灌区在Q村计收水费时,由于村民的‚软抗费‛,灌区水管人员在

该村收费达半年之久。对个别用水户的‚软抗费‛,灌区可以采取起诉措施,对于群体性的‚软抗费‛,灌区轻易不敢采取强硬措施,怕诱发不稳定因素,水管人员只好挨家挨户的上门做工作收取。个别农民熟悉法律法规,一直拖到起诉前的最后时间才缴纳水费,增加了水管人员的工作强度,灌区处于一种十分难堪的境地。

二、‚困难户‛难甄别。

灌区和用水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灌区无法了解农户中哪些人是真正无能力缴费、是获得了村民同情的‚困难户‛,而哪些人是有钱不缴费,从而引起村民连锁跟进的‚钉子户‛。对于有钱不缴费的用水户,灌区采取依法收取的方式予以打击。但不能起诉真正的‚困难户‛,因为这样做会引发村民的反感,造成村民对灌区的误解。同时灌区如果起诉的是真‚困难户‛,灌区就要承担‚胜诉不胜钱‛的风险,真‚困难户‛没有执行能力,灌区还要赔上起诉需缴纳的费用。

村中特别典型的‚困难户‛不是很多,大村也就十几户。多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家庭根基薄,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贫困。二种是人不‚老实‛,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三种是家庭本来就是畸形组建起来,成立了家庭就预示着贫困,如本来男女双方就有一方有非常严重的疾病,另一方又不是很能干,凑合着安了家。因而甄别‚困难户‛是项很重要的工作,灌区往往借助村组干部进行做工作,减少‚困难户‛的数量。H村有250户,900多人,2005年灌区在该村征收水费时,村里仅有3户‚困难户‛,外出打工户3户,拒交水费户2户。2009年在该村收水费时,灌区借助村组干部进行做工作后,该村仍有6户‚困难户‛,外出打工户6户,拒交水费户4户,灌区收费难度明显加大。

三、‚钉子户‛执行难。所谓‚钉子户‛,一般指有交费能力,经屡次追讨、督促而又拒绝、拖延履行交费义务的少数农户。因为村民固有的‚攀比心理‛,‚村看村,户看户,更要看看‘钉子户’‛。今年有三户‚钉子户‛未交水费,明年绝不止是三户,可能是六户、九户、甚至更多。某些积极交款的农户有时还会因交费积极而受到村民的挖苦、讽刺。

灌区打击欠费‚钉子户‛,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有利于将水费收上来。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水费纠纷案件标的小,多为几十元、上百元不等。灌区在起诉‚钉子户‛时往往成批进行。法院受理案件后分批开庭,分批执行,执行时间拖后,对持观望态度交纳水费的用水户影响大打折扣。而执行‚钉子户‛时,‚钉子户‛往往采取出外打工,躲避执行,有时一件水费纠纷案件从开始立案到执行完毕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浪费了灌区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对灌区降低农业水费计收成本的建议

水管体制改革后,石拉渊灌区被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形式改为全额拨款,在编在岗职工的工资有了保障,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和水费收入挂钩。目前,石拉渊灌区已被列为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续工作正在逐步落实。

为搞好灌区的各项工作,灌区应积极推进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农业水费计收成本,弥补农业供水管理缺位,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第一,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水费的收取和使用提供载体。

第二,继续在灌区内部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灌区灌溉管理水平,增强

灌区职工为农民服务的意识。

第三,创新农业水费征收管理体制,搞好末级渠系水费征收。一是把农业水费征收纳入区级财政统收统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要加大对灌区渠系工程基础、供水计量设施的建设投资,逐步消除喝‚大锅水‛和按亩收费的现象,体现多用水多交费,少用水少交费的合理负担原则,使农业用水也实行计量收费。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商品意识。要通过深入宣传水法规,让群众明白农业生产灌溉用水是生产性投入,水费征收是为了维持水利工程正常运转和维修,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道理。群众的认识提高了,才能积极支持和配合水费征收工作。

第五,要加强灌区和地方政府的协作。强化地方政府在水费计收中的作用, 将水费计收纳入镇村干部考核, 落实村组干部在水费计收中的责任, 与奖惩挂钩⑵。

第六,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一要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当前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业财政投入和大中型水利工程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二要按国务院、省、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文件精神,足额安排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确保预算使用到位。三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依靠农民群众办水,自力更生改善村组的‚支、斗、农、毛‛等田间工程条件⑶。

参考文献

⑴樊中伟,胡功贺.关于农业水费征收方式改革的思考[EB/OL].信阳日报.http://www.xiexiebang.com/?uid-3798-action-viewspace-itemid-51437 3

第四篇: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一般来讲,农业产业化是市场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资本积累相对发达的必然产物。对贫困地区而言,农业产业化既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又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但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贫困地区如果在农业产业化上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只能是坐以待毙。只有科学地把握结合点,选准增长点,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不仅有路可走,而且大有为。本文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就农业产业化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资本积累相对发达的必然产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科学地把握结合点,选准增长点,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不仅有路可走,而且大有作为。在贫困地区实施产业化扶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就生产抓生产、就农业抓农业、就扶贫抓扶贫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转变。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从总体上讲,实行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强大的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从而迅速提高主导产品产量,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通过生产基地的集中连片或成批养殖,把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生产组织成若干个产业链,进而联结成相对集中的大规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集约化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程度,增加农产品产值,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促进农民参与市场活动,按市场需要有序地进行专业化生产,进而保障农民的利益;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强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积极推进和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个农业县,又是一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其贫困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生产力水平低。**贫困地区主要以南北两大贫困片为代表,还有部分川区乡镇的山区村,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耕作技术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低,适应产业化经营有一定难度。二是市场意识、商品观念淡漠。种田为吃饭,养猪为过年,多以家有三年粮,存栏几头畜而自豪,并以聚集的实物多少论贫富,重数量、轻效益,惜售思想严重。三是资本积累差。这些地区有的刚刚脱贫,有的只是解决了温饱,有的甚至还处于温饱线以下,人均收入低,资金实力弱,发展再生产投入难度大。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由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服务机构不健全,信息不灵,产销脱节,特别是缺少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处于“什么都有”,“样样不多”,“东家看西家,大家种啥我种啥”的小农经济阶段。在当前农产品全方位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贫困地区批量少、质量低、价格高的农副产品更是难寻出路,造成了恶性循环。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为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网织了重重羁绊,起步难,发展更难。

但是贫困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也有许多有利的因素。一是资源相对丰富。**贫困地区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饲草资源和矿产资源,发展农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潜力大。只要找准路子,选好产品,就可能很快产生效益。二是自然环境比较干净。这些地区大都工业企业少,化肥施用量低,空气无污染,农作物病虫害少,只要有好品种,就可生产出大批量的绿色食品。三是农村劳动力量多价廉。贫困地区劳动力都集中在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50%,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普九”教育,青年农民中高、初中生比例大幅度提高,只要稍加培训,就会产生一大批种田的“科技明白人”。四是国家向贫困地区倾斜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资本、技术、人才向贫困地区聚集,只要政策开放,项目可行,就可以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达到借梯登高的目的。

在优劣势分析的对比中,也不难发现,在**贫困地区实观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许多现实的结合点。一是农业产业化基本适应农村经济基础的要求。以家庭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长期稳定不变。而农业产业化正是在此基础上,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它不动摇农民的家庭经营基础,不伤害农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又能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与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发生冲突。二是农业产业化便于缓解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千家万户独立经营的农户,分散封闭,规模狭小,实力脆弱,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压力,在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产业化经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户,龙头围绕市场转,农户跟着龙头干,切实把“什么能赚钱就种什么,市场需要啥就经营啥”的口号变为现实。三是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发展战略的宗旨是一致的。农业产业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要使农业由粗放型(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向集约型、贫困型向小康型转变和渐进,与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完全适应贫困地区的发展方向。四是农业产业化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实行产业化经营就生产这一头而言,基础是种养业。种植业和养殖业资金投入不大,种养的品种都为当地所适宜,对农民来讲是轻车熟路。从加工销售这一头讲,农民的产品能够及时有人收购付款,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这对吃尽“灾难”苦头的农民而言,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贫困地区不是能不能搞的问题,与发达地区相比,只是起点不同罢了。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是**贫困地区走出困境,加快经济发展的明智选择,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益出路。在新时期,国家确定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力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一体”,以劳务输出和产业化扶贫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战略,加大扶贫投资力度,这对于我县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紧抓机遇,把我县的产业化扶贫促上一个新的台阶。当然,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较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用政策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去引导,用科技的、服务的、开放的机制来促进。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能变成出路。贫困地区产业化不能上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观念上的桎梏没有被打破。目前,这一地区对农业产业化有很多模糊态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倾向有这样几种:一是一些人认为产业化只是一个“新提法”,不少干部群众把它当作一句时髦语言,频繁地喊在嘴上,却落实不到行动上,工作按部就班,生产照原样进行;二是有人认为贫困地区只要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就算大功告成,产业化离自己尚远,还未到推行阶段;三是对产业化的内涵缺乏准确理解,认识上比较笼统,多是以形而上学的方法去看待。因此,在战略上没有认真去研究,在思路上没有认真去疏理,在工作上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缺乏像抓其他工作那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看农业产业化的高度不够,产业化推进的速度更不够,局面还不活。显然,上述思想观念不打破,实现农业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要下大力教育干部群众跳出小农意识的束缚,深化对产业化的认识,真正树立起与实现产业化相适应的新思路、新观念,培育起敢冒风险、勇于创新的精神,用全新的视角发展农业产业化。要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干部群众听专家授课,到外地考察、开阔眼界,理清思路,不断强化典型示范,从认识到实践两个方面入手,促动干部群众观念转变,特别是要抓好各级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还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方法,使广大农村干部既有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生产的胆识和决心,又具有从事商品生产基本技能和驾驭经济的能力,真正把乡镇村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中坚。

二、因地制宜,制定战略。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商品农业为前提,以独立的农户经营为特征,产、加、销仅以外部的供求关系相依存,这是产业化的雏形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合同契约形式相联系,以互助互利为特征的分散经营,可以称为产业化的初级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中介组织为纽带,以农户为主体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经营阶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成熟阶段。贫困地区的特征各有区别,差异较大,发展农业产业化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遵循产业化发展演进的客观经济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区分不同情况,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在发展战略选择上,应针对目前贫困地区产品分散、自给自足、小而全,既体现不出资源(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优势,又体现不出商品优势的经济格局,分析论证贫困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和区位优势,构建本地主导产业、经济结构和生产规模。在项目选择上,要体现资源和市场的有机对接,着眼于资源支撑面大、群众参与面多、受益面宽的项目,合理布局,正确引导,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格局。在产业选择上,突出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与之相关的加工业,形成种养加工的“龙型”经济。在产品选择上,要紧盯国际、国内需求取向,注重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把战略上的坚定性,战术上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多管齐下,培植龙头。

“龙头”是产业化扶贫的支撑,具有开拓市场,掌握供求信息,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只有通过各类“龙头”组织的带动,促进产、加、销相互衔接,才能真正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格局。“龙头”企业或组织的带动作用,有利于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缺乏龙头企业是致命的原因。因此,要把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实现产业化的重头戏来抓。结合**实际,一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专业大户壮大实力,搞好内外对接,提高专业化程度,尽快成长为“龙头”。二是要引进和吸纳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创办基地,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产业链、生物链的形成。三是要在集镇和公路沿线开辟各类发展小区,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类人才向小区集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联结点。四是要本着普遍培育、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头企业要大力引进;对市场潜力大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对具有贫困地区特色的“龙头”企业应尽量照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效益和延伸效益。五是要鼓励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资本、技术、人力、物力、信息的联合,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和销售流通组织。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

四、择优汰劣,建好基地。

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和依托,只有规模化的基地,才能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产业化的循环节才能正常运转起来。贫困地区经济薄弱,自然条件差,建立基地必须结合确立主导产业、立足特色资源,扬长避短,扶优限劣,重点突破。一是要从地域内的自然、经济、区位、人文等众因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突出一些适合当地种植、养殖的优质高效产品,舍弃那些劣质低效品种,集中拳头,壮大“龙身”,率先实现产业化。二是主导产业确定后,应当组织科技人员对生产基地的开发进行科学规划,界定建设的区域范围,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整产业结构、生产布局和生产规模,严格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确定的品种、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三是要充分调动农户这个基地细胞的积极性、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和专业化生产,要用合同契约的形式规范基地组织与农户的行为。四是要积极做好种苗提供、生资供应、技术培训、产品收购等各环节的衔接协调工作,及时调处各种矛盾,保证基地一投入运行就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建立体系,搞好服务。

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信息服务和产后的加工、销售环节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真正的“龙头”和“助推器”。**贫困地区在这个环节上比较薄弱,应当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抓紧抓好两大体系的建立。要把完善农副产品初级市场、专业市场作为工作的重点,围绕确立的主导产业、产品种类、区位特点等,宜小则小,宜大则大,宜专则专,宜全则全,因势利导,兴建各类交易市场。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跻身流通领域,兴办流通企业,参与商品流通,从事农副产品和农资购销活动,提高农副产品商品率,真正发挥市场这个产业化终极点的作用,实现产品价值,引导商品生产,增强吸附和辐射能力,促进基地的生产、企业的加工和整个产业链的运转。要狠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目前**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最好是依托现有的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设立相应的服务组织,成立农副产品购销中介组织,建立样板农户,形成一个纵向贯通、横向交叉、专群互补,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疏通产业化经营脉络,推动产业化经营有序进行。

六、科技先行,提高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农业产业化不断上水平、上台阶的首要因素。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农业的潜力在科技,农业产业化的出路更在科技。要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结合扶贫开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强化科技意识,加速水平提高,使农户家家都有“科技明白人”,增强生产的科学性。要积极引导农民狠抓科学管理、科学耕作、科学经营,改变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的传统陋习,精打细算投入产出账,用科学管理挖掘各项增产增收因素扩大产业,提高效益,增强对买方市场的适应能力。要紧紧围绕基地和龙头,大力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产品,要在大范围推广的地膜覆盖、温棚种植、暖棚养殖、节水灌溉、良种繁育、中低产田改造等实用技术上下功夫的同时,还要加快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胆上一些起点高、产品新、处于领先水平的科技示范项目,大幅度提高单位产量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落实科技投入保障措施,确保科技投入稳步增长,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持续强大的科技动力。

七、政策扶持,增加投入。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各方面能力还比较脆弱,需要有一套有效的扶持政策和足够的资金投入。一是要多渠道增加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重点向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倾斜。财政、信贷以及农资部门应适当补贴,优先放贷,优先提供生产资料,支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应尽量向建立一体化生产基地倾斜。对龙头企业在原料、能源方面优先供应,在贷款方面给予贴息或低息照顾。同时,还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的投入力度,不断强化农业基础,为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二是给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实体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产业化经营实体都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充分享受人、财、物的配置使用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坚持龙头企业谁建基地谁所有的原则,避免由于市场波动出现抢购和拒收、拒购、拒售现象的发生。龙头企业可以通过预付定金、提供贷款信息、赊购种苗和饲料等方式,扶持农户发展生产。三是在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政策的同时,以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为出发点,在农副产品的加工立项、技术、信贷、产品销售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上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鼓励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一体化专业集团公司。

第五篇:关于灌区农业水费水费征收的问题正文

关于灌区农业水费、水费征收的问题正文

关于灌区农业水费、水费征收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多种税费被取消,农民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此背景下,农业水费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甚至一跃成为农村最大的费用,引发了农民的关注。

一、目前灌区农业水费、水费征收存在的问题

【1】农民交水费的观念逐渐淡漠,水费收取率逐年下降 2006 年, 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税, 农业、林业、农机等涉农部门逐步取消了涉农收费项目, 发放了粮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购买大型农机具补助资金。随着我国粮食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税的取消,增加种粮补贴等背景下,农业用水收费受到诸多质疑,“无偿用水”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提起,对刚刚培养起来的“水资源有价”观念形成极大的挑战。农民上交水费的意识也逐渐淡漠, 水费收缴难度随之增大, 水费收取率也逐年下降。

【2】农业水费的收费环节多,缺乏监督

农业水费的收费环节多,农业水费通常由乡村干部代收,基层村社管水组织征收水费缺乏监督, 存在相当程度的随意性, 水费征收过程中的乱加价、乱收费现象严重 基层干部不够重视, 征收工作力度差不少村把水费征收任务下达到组, 以组为单位征收, 许多组干部不宣传水费征收政策, 群众认识不够, 缴纳水费的积极性差,许多农民群众认为, 水库水利工程是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修建的,水是天上掉下来的, 用水不需要交水费。不向广大群众讲明水费征收的标准, 使许多群众包括一些干部, 认为水费征收不符合国家政策, 增加了农民负担。【3】基础设施差,末级渠系不配套。

基础设施差,末级渠系不配套。由于末级渠系的维护费用不同于干渠, 一般是由农民投工投劳。农村“两工”取消后, 组织农民维护渠道十分困难,造成末级渠系损毁率上升,工程状况日益下降。渠道损坏,水损大,渠系不配套造成的供水保证率下降使农民用水的权力和缴费的义务严重不对称。灌溉、用水、收费更难。【4】缺乏科学、合理、简易、经济有效的计量手段和量、测水设施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简易、经济而有效的计量手段和量、测水设施。计量目前还难以实现,导致目前仍是通过按耕地面积收取农业水费。农民反映,按亩计收水费,用水多少一个样,用和不用一个样,既然没有得到供水服务,交水费就不合理。另外,农业水费通常实行按亩征收的计收方式。水费与用水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导致农民没有节水积极性, 助长了水资源的浪费。位于灌区上游的农户采用大水漫灌,尽可能泡透、灌满,甚至还轮灌,灌区下游农户则往往无水可用,由此导致水事纠纷不断。引起

群众的强烈不满,产生了拒交水费的现象,激化了用水农户和水管单位的矛盾。

【5】水费征收难、收取率下降、水费收入锐减是管理单位最大问题 水费征收难、收取率下降、水费收入锐减是当前基层管理单位工作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水费收入锐减造成了两大问题。一是基层单位难以生存和发展。由于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职工生活和水利工程维护完全依靠收取的水费来维持。随着水费收取率不断降低。许多水管单位职工然仍执行着几年前的工资标准,还拖欠职工工资。没有参加养老保险,造成职工队伍不稳。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民群众的意见也很大。基层水管单位陷入了重收费轻管理的被动局面的同时。也造成农民不愿交水费的恶性循环。二是管养经费严重不足。水利工程状况日趋不善。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水费优先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用于工程维修养护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灌区工程基本无人看护,老化失修,人为损毁严重,许多闸门、启闭机被盗被毁。影响灌区正常运行。

二、几点建议

1农业水费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建立新型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

税费改革以后,一些财力较好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水管单位的方式,对农业水费实行减免。农民用水不交水费,农业水费由财政转移支付给水管单位的做法在农村产生的影响和引起的振动是很大的。一是减轻了农民负担。二是减少了水管单位征收水费的工作量,使其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工程管理,提高供水服务质量。可以避免因部门利益而争水,浪费水资源。三是资金保障能力有所提高。使末级渠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整治,可以借鉴。2逐步改善用水计量设施, 实施合同供水。

明白增强农户的节约用水意识, 供用水双方共同协商签订供水合同, 在供水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用水量、用水时段, 按合同规定按时按量供水, 用水户则依据合同按时缴纳水费。严格实行定额用水管理, 并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确定合理的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 农户在定额内用水合同水费, 对超过定额的用水量征收计划外用水水费, 甚至征收较高的水费。超用水量越多, 水费越高。既能保障水管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供水服务, 又能促进用水者及时缴纳水费和节约用水, 用水量明显减少,让农民用上“明白水”,“交费”。3建立产权激励机制, 促进农民节约用水。

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 不断完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明晰农业用水权, 积极推行农业水权转换, 来提高用水效率, 减少水资源浪费。把水像土地一样分配到户, 激励农户自觉节水, 以便减少购买

水权水量或将节省的水权出售获利, 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将过去农业供水管理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用水户参与和自主管理的模式。让农民“全程参与”和“自主管理”供水收费事务。有利于免除基层水利组织收缴水费的工作负担。提高供水保证率和供水服务质量让农民在需要的时候“浇上水”,增强了农民的节水意识, 而且通过供用水双方直接见面, 减少了水费收取的中间环节, 减轻了农民因搭车乱收费造成的不合理负担, 水费实收率也得到提高。4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征收水费的认识

加强水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宣传, 提高干部群众对征收水费的认识 , 广泛深入地开展水资源有偿使用、节约用水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建立“水商品意识”、“节约用水意识”、“水危机意识”, 增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和水商品意识。

赵祥周2010.08.18

下载对免收农业水费有关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免收农业水费有关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过去的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一体......

    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调查时间:2010年2月 调查地点: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小石庄村 调查单位: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信息Ⅰ类091 调查人员:陈占峰 学号:6100209005 关键......

    对房县农业品牌战略的思考

    对房县农业品牌战略的思考农业是主权产业,又是弱质产业;山区农业地位特殊,特中更弱,怎样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笔者认为,应面向两大市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实施农业品......

    农业灌溉水费收取制度5篇范文

    农业灌溉水费收取制度探析 摘要:农业水费是维系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经济来源。表面上看,农业水费收入减少直接的体现......

    新中国对农业问题的调整

    国家对农业问题的调整。 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把......

    对南海问题的思考

    对南海问题的思考 敬爱的党组织: 我一直在关注近几年来在我国南海发生的领海争端问题,作为由我国最早发现和命名,并最早持续对其行使主权管辖的南沙群岛,却在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周......

    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

    尊敬的党组织: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瓶颈。环境污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存环境、人类生命健康、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会造成直接的破坏与影响,环境污染的后......

    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 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 摘要:贪腐现象在当今社会极为普遍,危害深远,不治不行。本文从社会现状入手,对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