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探讨

时间:2019-05-14 16:4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探讨》。

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探讨

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基本思

路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信用社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体系的研究,从失地农民困难、金融支持必要性、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体系缺位等方面展开研究,得出结论:在政府支持失地农民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可以从小额信贷、理财新品、增加就业渠道、提供创业资金等方面来构建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从而保障失地农民的持续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失地农民;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

一、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必要性分析

失地农民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大量农用地被征用,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更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催生出失地农民这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据1996年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004万公顷,人口数为122389万人,人均占有耕地0.11公顷;XX年测算的耕地总面积为12708万公顷,人口数为12762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0.10公顷。5年间耕地面积减少296万公顷,若按照人均耕地0.10公顷 计算的话,5年间增加的失地农民为2960万人,每年就会增加592万人。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未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甚至高达80%”。按照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要征用农民土地近300万亩,这就意味着每年将新增失地农民420万以上。可以预见,在今后10年内,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人以上。光靠政府财政补贴失地农民长期生存所需资金,显然不实际,因此妥善处理失地农民长期生存发展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失地农民根据土地地段,每公顷分别予以22.5-75万的土地征用补偿金,短期内能满足生活需要,但只能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一种低成本的发展方式。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让农民握着一生中难得有的一大把钞票,除了激动,更多的是疑虑。许多农民认为补偿金再多,一旦花掉,就再也没有了,而土地则不同,有耕耘就有收获,吃饭问题是有保障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生活无靠的艰难境地。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最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水平下降较大。许多以前不必买的东西现在必须通过购买获得,加大了日常支出。水、电、煤、通讯、交通、子女教育等家庭费用开支明显上升,但据调查,某县因经济发展,使21036户76377名农民失地或部分失地,失地面积2110多公顷,有42409个劳动力失地失业。失地后 的人均纯收入为1314.3元,比失地前减少296元。特别是近期煤、电、水、粮、油、肉、蛋及副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和难以找到工作的压力,致使许多失地农民的心理、生活负担加重,60%的失地农民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的只占30%。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失业现象普遍,在向非农转移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没有专业技能,就业门路窄,而且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人力资源素质方面的飞跃,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各级政府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但收成甚微。微薄的土地补偿费连数年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创业资金更是缺乏。

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失地农民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排头兵应积极探索和增加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失地农民发展。党的十七大把农村金融问题列入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让农民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农村信用社应当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扶持力度,为失地农民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贷款额度小,贷款难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物价持续增长,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授信额度仅1000元,最高5000元,期限多为1年。贷款额度偏小,期限过短,难以满足失地农民的创业需要,失地农民对万元以上大额贷款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业务品种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缺乏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信贷扶持品种。受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失地农户信贷需求满足率偏低,不足50%,比普通农户信贷需求满足率低40多个百分点,为解决失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迫切需要研究探索新的贷款方式。

农村正规借贷难

与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农户相比,失地农户人口流动性大,地域间迁徙频繁。农村信用社对此类贷款要求苛刻,广大低收入和处于创业阶段的农民拿不出符合条件的抵押物,从而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成本过高,严重挫伤了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失地农民因贷款难,而纷纷转向民间借贷,目前农村95%的融资来源于民间借贷。造成了农村金融高利率、高风险信贷环境,若任其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农村 市场将被逐渐挤占。因此,需要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管理,为失地农民提供方便合理的信贷服务,使农村借贷逐渐正规化。同时,联合农村集体建立对失地农民的信用评价体系,净化农村信贷环境。

对“三农”贷款利率缺乏优惠政策

从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情况分析,农户贷款少有优惠利率,农村信用社自身收益最大化,其贷款利率普遍较高,上浮利率基本在基准利率的50-80%幅度,这种做法虽然暂时增加了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但影响了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户负担。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来亏损严重,效益较低,运营成本高,高利率仍难以满足农村信用社对利润的追求,优惠利率几乎成为空谈。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科学的体制改革,降低运营成本,为农户低利率贷款创造条件。

资金大量外流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风险大、周期长、收益低的特点,使得资金向农业投入的力度逐渐减弱,源源不断的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存贷差等渠道弃农而去,流入到城市或非农产业。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在农村市场大规模压缩基层经营机构,其未撤并的农村网点吸收的大量社会资金,都向城市转移。农村信用社作为重要的支农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明显不足。如厦门市XX年6月底,银 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81.39亿元,而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仅为全市贷款总额的3.6%,其中支农贷款占总贷款的83.29%,仅58.73亿元,供给总量明显不足。资金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力度。

信用社经营理念滞后

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理念与农民资金需求不相适应,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仍滞留在传统的概念上,实行“扶贫式”的支农,重点仍是种子、肥料、农药等方面,而对失地农民缺乏有效支持。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信贷员对农业贷款、农民贷款存在偏见思想。一是不愿贷。贷款笔数多、余额小、经营成本大,加上失地农民流动性大,贷款管理难度大。二是不敢贷。一方面失地农民还贷来源不明确,贷款的风险较大,加上贷款责任制,使得部分农村信用社和信贷员不敢冒险发放贷款。农村信用社应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增加对失地农民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三、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失地农民的方向

完善失地农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目前,失地农民既不能适用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政策,也不能享受城镇下岗职工小额贷款的待遇,更难以得到信贷市场准入及利率优惠政策的支持。央行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金融支持失地农民指导意见》,指导金融机 构落实失地农民信贷政策。同时,金融机构应根据辖内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失地农民的信贷服务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为失地农民的创业发展提供金融政策上的保证。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完善现有信贷产品功能,扩大小额农贷经营范围,支持失地农民信贷,特别是要根据失地农民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开办失地农民小本贷款、创业贷款、低利率贷款和与财政支持联动的贴息贷款,满足不同层次、多向发展的失地农民创业需求,为其提供资金供应平台。此外,民间金融源于基层,服务基层,监管部门应适当放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管制,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和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村庄银行模式,排除农村高利贷,建立“五户联保”、“整贷零还”的贷款模式,为解决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贷款、还款难提供一个重要渠道。

积极推出失地农民理财新品

失地农民的补偿金一般都投资于购房、教育等消费,很少投资基金、债券和保险类理财品种。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推出新型的适用性强、增值率高的金融理财品种。如“重点项目集合委托贷款”,它是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新型金融理财产品,它能使每一位农民通过这种“委托理财”的方式投资港口、道路等重大市政项目以获得较高的回报。推进城镇化进程,势必新建各类路桥,收益极为可观。投资此类项 目风险由政府承担,期限一般为4年,年收益率可达4.65%、4.98%,为失地农民短期不需要使用的资金提供货币增值空间。同时,信用社可以联合保险公司开发新养老保险产品,以消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确保家庭的和谐幸福。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失地农民再就业渠道

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迁移至城郊,也带来了许多就业岗位。农村信用社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特别是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以增强企业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吸纳能力。同时,政府加大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增强技能,相信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必将得到更大的拓宽。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已有众多学者做了研究,可以包装、整合和优化现有的中小企业信贷金融产品,设计符合市场和农信社实际需要、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

提供创业资金

从国内外研究及实践经验可以看出,鼓励创业也可以成为解决实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与村委员会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组,对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失地农民的信用评价等级、创业项目可行性及市场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给项目市场前景好的、信用良好的失地农民提供“一次核定,随用随贷,总量控制”的贷款。同时农村信用社设立人员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 行监督,也可以对失地农民创业过程进行指导,发现困难并即使帮助解决。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失地农民创业上要争取政府帮助。将失地农民针对性地分层次、分创业项目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群体,组织专家、教师对其进行辅导,为创业者提供咨询和帮助。德国政府在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如对失业人员进行细化,分别使用不同的金融支持措施,以提高资金使用率。

参考文献:

1、李莹.当前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原因对策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XX(8).2、陈晓玲.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面临的六大矛盾[J].技术经济,XX(9).3、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对金融支持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金融,XX(16).4、景兆辉.应高度关注失地农民金融服务缺位问题[J].西部金融,XX(10).5、霍玉霞,张俊杰.关于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思考[J].企业家天地,XX(4).6、王永谦.论失地农民长效保障机制的构建[J].经济与管理研究,XX(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ⅩⅩ县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

---ⅩⅩ县农村信用联社

ⅩⅩ年上半年,我县联社在省联社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入,抢抓市场份额,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农民致富, 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我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

六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14.1亿元,较年初增加1.5亿元,增长11.8%,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2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2.2亿元,占各项存款的86.5%;各项贷款余额11.1亿元,较年初增加1.1亿元,增长10%,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51%,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0.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5%,在农业贷款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3.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8.8%;前六个月累计发放贷款2.12亿元,其中发放农业贷款2.07亿元,占发放总额的97.8%,发放农村企业贷款2440元,占发放总额的11.5%;上半年累计投放现金4.3亿元,回笼现金4.1亿元,净投放0.2亿元;

定任务;落实了三公布:公开包片信贷员服务区域图、农户贷款流程图和服务监督电话;完善了三个台账:农户联系台账、贷款需求台账、信贷员工作日志。二是狠抓上门调查建档。树立“不唯大中小、不唯所有制形式,只要有效益、守信誉,就是我们的客户”的市场营销理念,努力挖掘信得过的农户。重点抓了以下三类客户的调查:对种植业20亩以上的农户进行全面调查建档和评级授信;对5类养殖业农户进行全面入户调查;对本地个体工商户、公司类客户进行全面上门调查。截止6月末,辖内总农户118301户(信用社信贷系统数据),已建立农户资信档案95570户,建档面80.8%,已评级授信农户91499户,授信总额489106万元。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1439户20988万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753户20540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8.43%。

(二)开展点面结合,着力推进小额妇女贷款。选定大庄作为发放小额妇女贷款的示范点,并于4月18日召开了发放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以典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ⅩⅩ年,大庄信用社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县各乡镇信用社得以推广。一是严格按照“三有”设立了支农服务专柜,即“办理贷款有指引,服务质量有承诺,监督信贷

为广大粮农带来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大大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加大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其中磐安镇的万亩蔬菜基地 “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菜篮子工程也享誉省内外,先后带动辖区内1200多农户从事无公害瓜果、蔬菜的种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四)加大重点项目对接,启动信用回流工程。今年来,全县农信社积极发挥“2部27社”(市场部、营业部、27个基层社)职能,明确信贷营销导向和重点。一是积极开展重点项目公关。瞄准城乡个体工商大户,推行包街道、包社区措施营销;二是建立中小企业基本情况信息库,筛选确定投资项目,努力抢抓贷款需求量较大的优质项目。新增100万元以上客户6家,累计投放资金2920万元;三是瞄准规模企业,扩大黄金客户群体,重点对“六峰工业园区”进行跟踪服务,由过去“客户找我”转变为“我找客户”,为力源乳业贷款350万元,同时对 “甘肃佳利达管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贷款进行了调查,并签订了拟发放贷款300万元的合作协议。

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策性金融定位不明朗,商业银行不断调整贷款审批权限和提高准入门槛,广大百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不断加大,一方面银行有款贷不出去,另一方面,客户和企业贷不到款,许多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成了县域经济的“抽水机”,只是一味的加大组织存款的力度,少投放或不投放贷款,客观上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家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面。

(二)支农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问题有待解决

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身实力明显增强,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信用社在实际工作中筹资难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组织资金难度大。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存款还需要引起重视和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难、对公存款占比低,就拿ⅩⅩ县农村信用社而言,整个支农贷款占全县90%以上,而存款份额不到30%,6月底仅为24%,说明农村资金仍在大量外流,造成支农资金严重不足。据统计调查,ⅩⅩ县某家国有商业银行ⅩⅩ年6月存款余额近21个亿,而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只有2.5亿元;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4.1亿元,当年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依赖性强,易受灾害,经营效益差,农民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强,观念陈旧。导致涉农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使农信社在涉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严重制约了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三)支农政策与趋利矛盾有待解决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而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因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涉农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没有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补偿渠道,由此产生的风险由农村信用社自身承担,使得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

(四)中介部门收费高手续复杂。按照贷款程序,企业和贷款个人最终取得贷款仍需要经过保险、房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这些部门都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市房管部门和土地部门、林业部门、航运部门等相关登记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规定抵押物价值评估必需由其自身设置的评估机构评估,导致评估费用偏高,如一笔房产抵押贷款,在办理房屋他项权证时,需向房产和评估部门交纳总评估价3‰至5‰甚至更高的费用。如果贷款户的土地是划拨性质或集体所有的,还要

新业务品种,多层次服务“三农”。针对农民的金融需求,实行贷款、理财、咨询等综合信贷产品服务,在贷款融资等方面实行配套服务,要加强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培养一批懂政策、懂技术、善管理的客户经理,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使客户经理成为信用社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成为信用社发放农贷的营销能手,成为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专家。

(二)做好小额贷款的推广,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额信贷是解决千家万户贷款难的有效载体。进村入户,逐户抓实建档、评级、授信等基础工作,进一步通过实施电子化动态管理,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多年来,农民向农村信用社贷款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购买一些必需的农用生产资料。但是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三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资金需求也出现多元化特点,已开始向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养殖以及助学、购车等消费性贷款转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和方式应适时而变,跟上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需求,转变观念、1

(四)抓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信用社为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应承担的责任。应当按照创建信用户为基础、创建信用村组为重点、创建信用镇乡为目标,采取“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政社互动、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综合考核、奖惩兑现”的有力措施,打造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通过实行“不同信用等级、不同优惠利率”的差别利率政策,让利给广大守信好的农户,进而强化“信用是金,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价值理念。对原来已开展的“信用工程”进一步深化,对于已经授信的农户和村组,每一年应扎扎实实地进行一次年检,该升级的升级,该提高授信额度的提高授信额度。对少数确实不守信、逃废债的坚决取消授信和停止信贷支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育“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提高农户的信用度。根据省联社意见,即:“原则上,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15万元,欠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万—5万元,其它地区在此范围内视情况而定。”同时,还对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也作了可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的要求,最长时间可延长至

裁措施和办法,强化金融债权的审理和执行力度,为金融业提高资产质量,加强风险防范打开方便之门。

(六)规范信贷中介服务,降低贷款成本。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只是金融机构的义务,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房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要简化贷款抵押登记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收费标准,清理“三乱”,杜绝向企业乱收费行为,对土地、厂房等不动产实行一次性评估收费,降低贷户贷款成本,为金融机构办贷提供快速、方便、有效的融资担保。

(七)增强企业诚信理念,提高企业诚信意识。一是增强诚信意识。企业应牢固树立“诚信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积极主动按时还本付息,杜绝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二是增强金融意识。企业要主动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业务知识,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提高自身信誉等级,充分合理运用金融理财工具。三是增强管理意识。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学习,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各项管理制度,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四是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不断推出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轮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重任,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前些年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撤并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逐步减少。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管理后,贷款权上收,对基层信贷资金投入减少,弱化了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相反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壮大,在县域金融服务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真正成为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一、农村信用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网点遍布广。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其网点遍布各个乡镇及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为提供便捷的农村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以山西灵石农村商业银行(前身为灵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山西灵石农村商业银行现辖19个一级支行,1个营业部,10个二级支行共30个营业网点,100%的乡镇设有农商行的营业网点,为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2.资金实力强

农村信用社经过体制改革,不断的发展壮大,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信贷资金的来源,存款余额稳步增长,存款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为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以山西灵石农村商业银行为例,随着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商行改制和全省银联借记卡——信合通卡的发行,山西灵石农村商业银行在电子信息化和内部管理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办了代发工资、代理保险、代收电话费等代办业务,并先后开通了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为县域经济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拓宽了信贷资金来源,至2011年12月底,各项存款余额49.5亿元,比年初增加8.6亿元,在全县 6家金融机构存款市场占有量的 35%,占存款增量的 51%,存款余额在全县金融机构中排列第一。

3.贷款投放量大,支农力度强

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于农村,服务于“三农”,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的撤并及贷款权的上收削弱了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而农商行抓住时机,寻找优质客户,加大贷款营销,贷款投放规模不断扩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持。灵石农商行立足实际、积极行动,狠抓目标任务的落实,不断加大放贷力度,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至2011年12月底各项贷款余额28.6亿元,比年初增

加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的69%,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4.82亿元,农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86.78%,占全县农业贷款余额的92%,2011年累放贷款31亿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27亿元,占累放贷款的87%,为以煤炭资源、核桃、旅游等优势产业为主的灵石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制约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村信用社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努力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历史包袱沉资金实力与贷款需求相对短缺、农村信用环境相对较差,以及经营管理缺乏灵活性等因素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1、不良贷款比例偏高,历史包袱沉重

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以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为主,从事农业方面的条件非常差,农业产业发展落后,属于弱势产业。由于其受环境和科技水平的影响很大,抗风险能力很低。在没有相应风险补偿机制情况下,信用社每年投放给农村的贷款,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然环境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制约束,不良贷款比例相对较高,历史包袱沉重。

2、县域资金外流导致农村信用社资金相对紧张

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上收,县域商业银行成了上级行的吸储器,再加上邮政储蓄吸取存款,导致县域资金大量外流,县域资金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形成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民间金融趋向活跃,利率偏高,阻碍了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3、农村信用环境差

由于农村信用社集体贷款数额较大,而有部分是政府干预贷款,借款人集体逃废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信用社对长期拖欠贷款本息、多次摧收未果的贷款户诸法律,通过一审二审,官司胜了还要申请执行,而真正能得到执行的却少之又少,常常是赢了官司不赢钱。以上情况导致很多信用社很多客户纷纷效仿,从而导致农村信用环境恶化,信用社债权得不到申张。

4、管理缺乏灵活性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从传统种植业向高附加值、发展潜力大的新型农业产业转变,与传统农业相比,新型农业产业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而目前农村信用社所投放的贷款原则上不超过一年,这与新型农业需求期限相去甚远,难以完全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促进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支持的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解除历史包袱

近年来,国家通过央行票据置换、减免税收等优惠条件,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农村信用社历史遗留问题多,形成原因复杂,现在完全靠扩大存贷款利差增加信用社盈利来消化尚需时日,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还需要国家采取以资金支持、保值贴息、减税让利、双呆核销、剥离不良资产等优惠政策,逐步消化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以使其轻装上阵,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

2、增强综合实力,支持信用社的发展

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改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国家应尽快拿出邮政储蓄资金投向的具体方案,提高农村吸收来的储蓄资金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以扩充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资金能力。此外,县域地方政府部门不应成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绊脚石,要主动为信用社排忧解难,对信用社的筹资工作给予支持,帮助其壮大资金实力,进一步调动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积极性。

3、整顿农村信用环境,增强社会信用

一是建立健全信用村、信用户的建设,对信用村、信用户引入退出机制,使信用村、信用户名副其实,对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二是

加大宣传力度,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重合同、守信用”的共识;三是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强金融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信用社债权的安全与完整,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加大贷款的违约成本;四是县域行政部门应起到模范带着作用,积极配合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而不应成为逃废信用社债务的典范。

4、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农村信用社就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调整信贷工作思路,选准信贷切入点,根据信贷资金实际用途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以满足农业产业调整的需要。并放宽支农再贷款的合用范围,使得支农再贷款真正发挥其支农的作用。

总之,农村信用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农村信用环境恶化、农村信用社资金相对短缺、经营管理上的缺陷限制了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我们应通过整顿农村信用,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消化历史包袱,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力和建立农村信用社灵活的经营管理方式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综合实力,为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其宗旨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职能被定位在“三农”服务上,肩负的责任和任务比较重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支农服务工作,是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一项重要课题。一是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服务力度。根据乡、村、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使服务“三农”真正落到实处。对农村骨干企业的大额资金需求,可根据信用社资金情况,组织社会团体资金,积极给予支持。对农户小额资金需求,要简化手续,保证落实。同时信用社要关注了解市场信息,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动态,及时为借款户提供信息咨询,引导他们安排生产,促进销售,搞活流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在实行对贷款分片、分户、分项目包干的管理责任制基础上,要做好深入调查,确认放贷可行性,要背包下乡,送款到户,做到上门服务,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对小额贷款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并且可执行村担保、户使用、几户联保或互保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实行单项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全程责任制。就是说,信贷员对每次贷款不仅要负责发放,还要负责其使用过程中的指导服务。只有贷款效益达到最佳效果,信用社才能收本结息提高经营效益,才能把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相互得益,共同发展。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增强服务实力。信用社和农民是一对利益共同体,只有让农民全面富裕起来,把农信社办成农民自已的银行,及时了解农户、企业的困难,帮助农村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快捷、安全清算服务,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才能获得发展壮大,才能为农村经济和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主力军作用。广泛利用报纸、电视、标语、传单等新闻媒体、工具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农家银行形象,让“农民银行”优质服务形象深入广大农户心中,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充分的、全面的了解信用社,信任信用社,选择信用社,支持信用社,为实现农社“双赢”、共同富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家园起到有力地支持作用。

第五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人民银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2-09

发布部门: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晋市政办[2004]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实现“2316”项目和社会发展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予转发,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大力支持金融部门的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是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内容,也是金融机构优化自身资产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中心支行根据人民银行总、分行会议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市人民银行2004年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晋城经济金融的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4年,是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年,是全市结构调整五年明显见效的关键年,也是晋城市争先发展,建设经济强市、园林城市、一流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的全面攻坚年。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全市各级金融机构都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发挥好金融支持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要在认真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目标和规划,积极向上级行反映情况,取得上级行的信贷规模支持,同时,要早定计划,早要规模,切实改进信贷管理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在全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加大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信贷力度,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和信贷投入氛围。

二、积极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对辖区货币信贷供给的调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

人民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行业性的信贷投向的监测力度,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钢铁、房地产、水泥、纺织等行业的信贷风险,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和结构,强化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防止过度投资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同时认真贯彻货币政策,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加强对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提高经济增长的后劲。各级金融部门要切实掌握辖区经济金融业运行的实情,准确把握货币投放的松紧度,找准金融支持经济的有效着力点,做到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当前,要切实抓好国家关于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及房地产等过度投资行业信贷管理政策措施的落实,严格对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行业的信贷限制和信贷退出,逐步把信贷投入的重点转移到能源、电力、高新技术产业及市场前景好的企业上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人民银行要充分运用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机构要围绕市委、政府经济工作总体规划,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程。

三、集中资金,加强管理,确保市定“2316”工程及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足额及时到位

“2316”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思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的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规划,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工作中心任务,特别是市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对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全市各级金融机构在信贷工作中,要把精力和重点放在支持重点建设项目上,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保证信贷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进度及完成情况的监测督查制度,定期通报各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情况及进度,各金融机构要建立重点项目信贷工作领导责任制,由分管信贷工作的行长(主任)任组长,切实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信贷支持的领导,同时,要确定专门的人员和部门负责此项工作,从人员、时间及精力等各个方面做好信贷支持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信贷工作小组要积极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向上反映项目建设情况,争取信贷支持和倾斜,加快信贷资金到位和投入速度。在信贷管理上,根据各金融机构年初确定的信贷投入计划,工商银行要确保新增6亿元的信贷计划,落实晋煤集团赵庄项目 3亿元,亚美大宁煤矿建设项目2亿元,1830大化肥项目1亿元的信贷投放。农业银行要确保新增4亿元的信贷计划,确保晋城煤电铝项目、恒光热电项目和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的资金需求,以及单井年产在3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年产量60万吨洗煤企业、年产40万吨的焦炭企业。中国银行要确保新增3.9亿元的信贷计划,重点落实对我市巴公电厂1亿元,沁和煤业5000万元,高平泫氏铸业3000万元的信贷投放。建设银行要确保新增2.24亿元的信贷计划,重点落实晋美大宁铁路专线营运有限公司7000万元,沁和能源有限公司5460万元,山西晋城汉通机械有限公司3500万元,高平兴华物资有限公司1400万元,晋城市煤运公司5000万元,同时还要重点支持晋煤集团寺河二期项目和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的建设项目,为其分别申报5.4亿元和0.4亿元的信贷计划。交通银行及城乡信用社也要结合自己的客户特点,确保新增信贷计划的落实。

四、大力支持我市煤、铁等传统产业全面改造和升级

煤、铁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瓶颈”,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也就成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为此,各级金融部门都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四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大力支持我市“清洁煤、电力、化肥、铸造”四大基地建设,促进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我市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具体来说,要坚决贯彻“关小、改中、建大”的方针,支持5000万吨清洁煤基础建设,对煤炭行业的信贷投向要从原煤开采企业中尽快退出,转向推广长壁、综采工艺和洗精煤企业发展。要加快我市800万千瓦电力基地建设,大力支持阳电二期2X 60万千瓦、鲁能集团4X 60万千瓦项目建设。在化肥基地建设上,要继续支持晋城煤化工有限公司1830项目和天脊集团晋城化工公司1830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兰花集团阳城化肥厂1830项目、山西晋丰煤化工公司3052项目一期等项目的信贷评估和上报,加快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进度,做到早立项、早审批、早放款。要严格信贷政策,调整信贷投向,支持我市铸造业加快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冶炼、铸造集团企业,逐步淘汰和关闭中小冶炼、铸造企业,促进我市冶炼、铸造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和支持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升我市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水平。

五、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资金投入,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新形势下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头等大事,也是我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各级金融部门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都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探索工作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实现农村金融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大对“公司加农户”、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的支持,切实使支农 再贷款成为支农增收的一项好政策,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同时,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将支农再贷款用于其他非农行业的“农转非”现象,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支农的主力军,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经营思想,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树立正确的经营方针,切实将信贷资金投放的“三农”之中,确保全年信贷投放中投向“三农”的资金占比在75%以上,严禁各种转移和向外拆借信贷资金行为。要继续深化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进一步加快农户小额信贷发放的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深入基层,深入农民群众,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拓宽支农空间,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利率政策,不准随意上浮或变相加收利息,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也要在各自的经营计划内,积极采取措施,优先支持与农业及农村相关的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六、大力发展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为繁荣我市第三产业、有效缓解再就业压力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各级金融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宣传,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市消费市场繁荣,促进社会再就业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国银行要深入到大专院校中去,早动手,早摸底,尽快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起来,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中,一定要简化贷款手续,进一步降低国家助学贷款的门槛,努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贫困生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其他金融机构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办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展工作。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的发放工作上,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进一步协调关系,加快贷款发放进度,为有效地解决我市再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提供金融保证。

七、稳步推进辖区票据市场的发展,促进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各级金融机构要从巩固和扩大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入手,带动我市各项票据业务的整体发展。人民银行要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票据业务经办行的范围,对资信状况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的城乡信用社,要指导和帮助其加强人员培训,尽快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各级金融机构要在大力推广和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的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市定重点项目和企业运用票据手段融通资金,同时,支持资信情况良好、产供销关系比较稳定的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等业务,并开办相应的票据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减少费用支出,降低筹资成本,从而丰富市场票据种类,实现企业间信用关系的票据化。要发挥王商银行票据营业部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试办银行之间、企业之间的票据转贴现业务,促进区域票据市场的形成。

八、创新手段,深化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工作水平,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各级金融部门要在不断改进现有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金融服务的内涵,拓展服务领域,为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在信贷服务上,要将服务触角向企业的生产经营延伸,特别是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要主动了解其产品前景、收益预期、市场风险,当好参谋,出好点子,指导和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合理摆布资金运作,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在结算服务上,要大力推进金融电子化建设,利用全国电子联行和区域性的清算网络,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快捷的清算服务,加速企业资金周转。要大力推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扩大其使用范围。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银行本票业务签发行,扩大本票业务在我市的推广和运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区域银行卡业务联网和相互代理的可行方法和途径,尽快实现各商业银行现有银行卡业务的使用、代理、结算一体化,扩大银行卡业务的使用范围,促进商品流通,扩大居民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要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对我市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或对外融资,银行要利用其信息和技术优势给予全程“包装”,将其推向市场,增强其直接融资能力。

九、加强与政府及有关经济部门的联系,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提高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效果

金融部门要积极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从组织机构、制约机制、社会舆论等多方入手,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人民银行要加快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咨询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将企业的信贷活动及时完整地纳入进来,使之成为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一个数据库,解决长期以来信用信息透明度低、收集困难的状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快地方性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以及个人资信机构的建设,建立公正、有序的信用披露制度。对企业的注册年检、纳税情况、诉讼记录、资产抵押、法人道德及修养等信用信息以及居民个人资信状况实行统一管理,并为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要切实加大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各级政府以及工商、财政、政法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的债权保护工作,坚决遏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下载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支持巴中

    8月28日,省政府召开金融支持巴中加快发展座谈会。副省长黄小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希望各省级银行与巴中加强合作,增加投放,大力创新,用足政策,不断优化环境,加快巴中发展。省政......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展望在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文化生活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已经变得越发重要,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产业......

    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范文

    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陈蓝萍 李育峰 我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增值能力......

    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情况分析

    ×××县农村信用联社支持中小企业情况分析报告×××县农村信用联社自2000年以来累共计向13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万元。农村信用社在加大力度扶持“三农”发展的同时,充......

    农村信用社做为支持(推荐阅读)

    农村信用社做为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金融纽带,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大力组织资金是信用社上下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一定要牢固树立“存款立社”的观念,努力拓展农村存款市场是......

    农村信用社金融基础

    1、对临时存款帐户使用的最长有效期限为三年。(×)两年2、活期存款的结息日为每年的6月30日。(√)存、贷等按年计息的,每年12月20日为结息日;按季计息的,每个季末的20日为结息日;活......

    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

    简述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 纵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过程,道路可谓是艰难曲折、几经变迁。从创办之初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的农村合作金融,继而转交给农业银行管理,实际成为农业银行......

    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宏观政策相对宽松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经济与金融双促进、双发展,是当前保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