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精加略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16:3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精加略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精加略教学设计》。

第一篇:《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精加略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精加略教学设计

21团中学

何茵 教材简析: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毛主席在花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这两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诞生、瞻仰”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1)出示生词进行检测。重点指导“诞”、“瞻”。

(2)课文按典礼前、典礼中、典礼后的顺序来写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典礼前,哪几个自然段写典礼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典礼后?哪部分写得详细?

2、说说典礼的过程作者又抓住了哪几个场面来写?

三、学习第一部分

1、典礼前作者写了哪些内容?你体会到什么?

2、画一画会场的布置。

在这次大典中,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作为领袖,他得到人民的拥戴,为什么他的呼声会这么高?我们再来读读《毛主席在花山》。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通过句子,自学生字。读完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检测生字。

五、拓展阅读

《阅读材料》2—3篇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典礼的部分,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想一想典礼进行中,哪些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讨论交流:哪个部分深深打动了你,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二、品读赏读,品悟写法

1.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对比句)(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们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2)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2.通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表明——,表明——!

3.小组合作给“阅兵式”、“群众游行”配上解说词。

4.总结写法

作者是怎样进行场面描写的?

四、学习典礼后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他来到群众中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五、学习《毛主席在花山》

1、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做批注。进行交流。

2、从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毛主席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三件事哪件写得详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六、拓展阅读

《阅读材料》2—3篇文章。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主题、写作,明确两篇课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通过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让学生感悟场面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主题、写作,明确两篇课文的相同之处。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让学生感悟场面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教学过程:

一、梳理结合点

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总结

1、主题:这两篇文章都描写到毛泽东。

2、写作顺序:《开国大典》按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重点进行场面描写。《毛主席在花山》写了毛主席的三件事,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二、拓展阅读

《阅读材料》中2——3篇文章。

三、写话练习: 出示几张图片,学生元旦搞活动的场景,拔河、跳绳比赛等,打开学生思路。

这是咱们参加的一些活动,同学们把咱们学到的关于场面描写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评。板书:

第二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上传: 刘春兰

更新时间:2013-1-7 21:19:04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毛主席在花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情,表现出了毛主席关心、体贴、爱护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的表现了毛主席既是伟人,又是一位普通群众。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关心群众的高贵品质,感受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品质。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单元整体目标,以及略读课文教学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本堂课教学做到有扶又放,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氛围,采用合作、比赛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基础和学法指导,重感悟与朗读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歌曲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歌曲连唱》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歌曲知道我们老百姓都在歌唱谁吗?

2、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课外的一些了解,毛主席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

3、毛主席令我们敬佩,令我们怀念。这节课我们继续去了解毛主席,一同走近河北省阜平县的一个小村子——花山,走近毛主席的生活小事,去感受毛主席的情怀。出示《毛主席在花山》学生深情读题。

设计想法:用歌曲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并从单元整体入手,回顾自己所了解的毛主席,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和兴趣。

二、自主提出阅读要求、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同学们,这是一篇?这篇课文没有略读提示,那你们会给自己提哪些学习要求呢?我们首先要?然后呢?最后还要?相机板书:正确流利(读)、主要内容(思)文章写法(悟)

设计想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运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来明确学习本课的目标。

三、检查预习效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我来考考大家!谁勇敢地来当小老师领读一下?

2、我们来猜一猜,只是什么?(生:石碾)这就是用来装东西的?(生:簸箕)出示实物:石碾、簸箕

设计想法:注重课前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抓预习效果的课堂检测来培养并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3、谁能把它读通顺?出示句子。

四、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请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三件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板书:请、送、帮、群众

2、我们发现三件事都和群众碾米有关,那这三件事在文中能换顺序吗?为什么?所以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毛主席请群众碾米的起因是什么呢?(生:毛主席发现没有碾米声后,知道是警卫员请村长把乡亲们请到别处碾米。)

设计想法:以有效提问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理清课文的条理。

五、情感的铺垫、指导学习第一件事领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1、简单介绍背景:师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隐瞒身份来到花山,只住了九天,当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是前往西柏坡开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正在筹划全国的战略决战。

2、所以毛主席来到花山(生齐读)出示:“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此时,你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两张,学生读下面的句子。

设计想法:合理利用课文背景,抓住关键词语铺垫,引导学生产生毛主席工作夜以继日,十分辛苦的感悟。

3、看到毛主席夜以继日的工作,警卫员请村长把群众请到别处碾米去了。

4、那我们的毛主席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2——9自然段,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可以写写你的体会。反馈后出示句子:“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 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他为什么皱眉?为什么连烟也不抽了?(生:因为他知道警卫员把群众叫到别的地方碾米去了就皱眉不高兴啦,着急得连烟也不抽了。)请读出不高兴吧!此刻他在想什么呢?严肃地说是怎样地说?(严肃地说严厉地说)读出认真读出严肃吧!一起来。这件事中还有哪个句子让你感动呢?

5、小结:同学们,毛主席夜以继日地工作,同时不忘关心群众令我们感动,是因为什么描写方法用得好?

设计想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感动,学会抓住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感受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六、一学一得,自主学习后面两件事

给群众送茶帮群众碾米这两件事情中,主席的哪些细节描写还引发了你深深的感动?请浏览课文10——13自然段。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待会我们来交流。

设计想法:倡导自主学习,运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二、第三件事。

1、把你最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点评。

“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看出主席平日里也要经常干这活。(评:从毛主席的语言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深入群众没有官架子、和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当普通群众)“从你们俩歇会儿吧”看出主席十分的关心那对母女。(预设学生点评:通过毛主席的语言感受到了)

“从舀了两碗茶水”看出主席一点都没摆架子。(预设学生点评:抓住细小的动作体会到了)

设计想法:把课堂还给学生,生生互评,在感受文本的同时学会学习。

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

(1)这两个问号是?改一改。

(2)是的,我们的毛主席就是这样想的,出示生齐读:“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

他也是这样做的,(生齐读:“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指名:他在工作的时候送茶给群众喝,他来到了群众当中帮群众碾米。出示插图。设计想法:结合学生的反馈顺势抓住此重点段感悟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和热爱群众的一言一行。

七、课程拓展

1、他曾经?毛主席和井冈山人民在一起;还曾经?毛主席来到造船厂;

2、还曾经?学生补充说。

3、毛主席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毛主席都留下了感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理解主席来到群众当中。

八、小练笔:

1、周围的群众看着推碾子的主席,也许心中有很多的话想说,他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

2、指生读一读。设计想法:读写结合,实践运用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也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感动,突破难点。九:升华

难怪其中的一位老人细细端详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指生读)老人看到了谁的影子?

十、结束

仅仅九天,他就留下了这样一段千古传诵的故事。(板书画圈)让我们深深记住:(毛主席在花山)

播放歌曲:因为他爱百姓,所以他也得到了千千万万百姓的爱。就像歌中唱到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毛主席就是太阳,(板书画太阳的光芒、板书温暖)温暖了全中国人民的心。

设计想法:体现板书的点睛作用,不仅要突出内容重点还要体现文本的灵魂。

十、家庭作业出示:

1、小练笔;

2、课外继续阅读毛主席的故事。学生齐读一遍 设计想法: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十一、板书:毛主席在花山 请

送 帮 温暖 群众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尊重学生情感和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又重有略、并十分注重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注重倡导学生预习、自主感悟、自主学习后面两件事等这些自主学习,扮好教师的引导角色。为突破教学重难点,采取了借助了背景资料,抓重点词句的感悟,采用图片、分享小故事、小练笔等手段。为解决“学习、感悟并运用抓人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文章写法这个重难点,我在教学中把文章的写法的学习建立在文本的感悟之中。这堂课我觉得学生对本堂课的重难点掌握较好。本堂课体现略读课文教学,做到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法学习,有扶又放,学生的朗读也是做到关键一两个句子指导。在学完第一件事时,我的引导语:“毛主席关心群众令我们感动,课文是怎么写得这么感人呢?”问题设计:“那毛主席的哪些细节描写又引发了你深深的感动呢?”体现了表达效果的学习。

第三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的同时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要在榜样的熏陶下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之健康成长。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既要教学又要做人”所以本课的教学就紧紧围绕学习人物品质、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开始,在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学习方法,达到双重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图片、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幅插图有什么联系?这样很容易把伟人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样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主动、直观、而有新颖,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

激发想象,发展为本。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释题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步骤,通过解析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制定学习目标。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的目标自己。

⑴ 提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⑵ 指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⑶ 公布学习小结,目标:

①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②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有的放矢。)

③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④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让学生自主研讨,共同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

3、学习方法指导:

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4、学习成果交流:

⑴ 指名说,小结并板书:

请群众来碾米

给群众泡茶水

帮群众推碾子

(在学生自学时应指明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简明。)

⑵ 按顺序说说主要内容(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⑶ 重点: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含义,重点朗读。

⑷ 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延伸拓展

1、出示要求:

朗读: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情感体验。)

想象:课文中老人说完那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观点。)

动手:一位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就请你用笔在书中的插图上写写你的感想吧。

(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手脑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考:

⑴ 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

⑵ “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有机延伸,提高能力。)

⑶ 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能力拓展,强化挖掘文章内涵的作用。)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3、交流: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激情升华

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 关心人民群众。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听听这首动人的赞歌吧,如果你会唱,你就跟着一起唱吧!(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第四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关心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自学指导

独立学习

(3分钟)

1借助课文注音学会生字。2读通课文,能朗读课文。

3想想课文中的毛主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合作学习

(8分钟)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那几层意思? 3 你们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齐读 3出是自学指导 4学生自学,巡视

5读生字朗读喜欢的句子 6学生合作学习,巡视 7讨论探究

A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B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C毛主席怎样处理“碾米”事件?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的碾米声,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D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E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的位置上。

F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G你们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毛泽东是一个关心、热爱人民群众,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平易近人的的人

8、总结全文,体味写法

(1)这三件事让我们认识了 毛泽东主席(学生齐答)。

(2)学完全文后,你发现了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吗(引导说出)A以典型事例写人

B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人

C明确三件事间的关系(感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9总结:仅仅九天,他就在花山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仅仅九天,他就留下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故事。让我们深深记住:(毛主席在花山)10 作业

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叙述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认真合作讨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毛主席的什么品质。学生认真地读书并讨论交流,就得出了答案。我再引导学生理解一些重点句子,通过理解这些句子,学生对毛主席的高贵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五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边说边板书:毛主席在花山)。

⑴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⑵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三)、细读感受。

1、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⑴请群众回来碾米。

A、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说明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它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B、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

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⑵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⑶帮群众推碾子。

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总结全文: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下载《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精加略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精加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 周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学会通过重点句段的理解来体会文章蕴含的深意,培养学生合作......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设计(合集)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激发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3.初步领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性格......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

    28.毛主席在花山____教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3.有感情......

    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教育教学资料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8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阅读课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定稿)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之三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2.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3.有感情地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