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最后100天经典问题主干知识强化

时间:2019-05-14 16:5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届高考历史最后100天经典问题主干知识强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届高考历史最后100天经典问题主干知识强化》。

第一篇:2018届高考历史最后100天经典问题主干知识强化

2018届高考总复习最后100天

历史考纲主干知识集训

1、宗法制是古代中国独有的政治制度,在历史和现实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你怎样评价古代的宗法制?

2、秦朝、汉朝、唐朝、北宋、明朝、清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如何?

3、为防止地方分裂割据,秦、汉、唐、宋、元、明清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评价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3、概括明清改土归流的意义是什么?

4、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5、指出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6、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指出“精耕细作”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评价古代农业的影响和作用?

7、概括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是什么?并指出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8、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特征是什么?分析其影响是什么?

8、、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9、概述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10、概括宋明理学的特征是什么?你如何评价理学?

11、结合史实概括指出秦汉文化的特征,分析其原因。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结合史实概括中国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13、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注意,不要全面罗列唐文化的成就,而要从其中作出概括并用史实说明。

14、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宋元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15、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12分)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5分)

1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7、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学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13分)

18、人们常说,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19、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有何重要意义? 19、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20、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引发的社会思潮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的社会进程有何影响?

20、在反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4分)与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3分)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股思潮在反封建主义方面有什么不足之处?(5分)

21、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22、分析正面战场的意义.22、依据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日本侵华的特点。

23、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特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14分)

24、“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今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这是毛泽东在那次会议上指出的?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25、概括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共为追求民主政治所做的努力和斗争

26、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有何突出贡献?

26、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各有什么作用?

27、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如何从思想观念和方针政策上扫除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障碍?(4分)

28、你能从至少两个角度简单谈谈当前我国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是什么?(6分)

29、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10分)并概括指出发生的这一切与下一阶段的向社会主义过渡之间的关系。(2分)30、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政策?(10分)有何重要意义?(3分)31、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面临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31、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9分)32、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15分)33、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指出“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所学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3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意义是什么?

35、简述雅典民主制确立与完善的过程。概括雅典民主制确立与发展的特点。应该如何评价雅典民主制?

36、指出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原因。概括罗马法的特点。你如何评价罗马法?

37、依据所学概括人文主义的特征。你如何评价古希腊智者学派?

38、跟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的特征是什么?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39、指出启蒙运动的主要观点。分析这些观点是如何在资产阶级民主实践中体现的? 40、举例说明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是如何用立法权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如何评价?

41、指出巴黎公社在建设民主制度方面做了哪些尝试?(10分)

42、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4分)示例: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政治上:

经济上:

(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6分)

生产方式:

政治变革:

国际格局: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垄断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分)二战后垄断又有何新的发展?(2分)条件:

新发展:

43、19世纪中期,世界出现哪些历史进步的潮流?

44、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调整时有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50年代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试说明上述改革在历史背景、措施手段上的主要共同点。(6分)美国的改革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3分)

45、、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农业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末,苏俄(苏联)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有何经验教训?

46、、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47、除旧布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20世纪,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多进行了改革。如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几个时期在俄、美、中三个国家各自进行了什么改革?(6分)(2)中国的改革与俄、美的改革有何共同点?中国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9分)

48、二十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取得了成效,证实了材料四邓小平的谈话的精神。请你就中外历史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49、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

1、(1)有利于和睦家庭、凝聚宗族、和谐乡里,稳定社会。(4分)

(2)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和道德,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4分)(3)过分强调地域、人情,忽略社会责任感;强调尊卑、宗族,忽略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4分)

2、措施:

①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太尉掌管军政,御史大夫行使监察权,牵制丞相。①汉朝建立新的中枢决策机构“中朝”,以丞相为首的的三公九卿机构成为执行机构“外朝”。九卿有事,直接上报中朝,丞相无权过问。(2分)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分工、牵制、合作、高效。(2分)

③北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和三司分掌军政和财政,事务性分权,强化皇权。(2分)④明废丞相,设内阁,行政权分属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内阁没有决策权。(2分)

⑤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效率高,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影响:专制主义加强,导致暴政,阻碍了社会发展,阻碍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3分)

3、秦:废分封,置郡县。还注意从文字、货币、度量衡、法律的角度来巩固统一(2分)

汉:设置刺史,刺史“位卑权重,以小驭大”,代表中央监督地方;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2分)

唐: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削弱地方世家大族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强化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建立中央禁军;二府三司,事务性分权,削弱强权,强化皇权;文官知州,设通判监督,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2分)

元:设行省,即加强中央集权,又发挥地方主动性,有效管理地方,影响深远。明清:改土归流,强化中央集权。评价:

1、积极:

①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

② 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加强民族交流。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

易形成官僚作风,暴政统治、文化专制、贪污腐败,压抑地方活力。3(1)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封闭格局的局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革除陋习,推动民族地区文明开化;推动民族融合。

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思想控制、宗法观念。

5、加强君主权力;强化思想控制;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相互牵制;注重吏治(选拨、考核、任免);加强监察机制。

6、特点:小农户个体经营,耕织结合,自给自足,封闭分散;铁犁牛耕,精耕细作,领先世界;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土地兼并严重,赋役沉重,脆弱易于破产。

表现: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发展;改变农业环境(兴修水利工程,改善土壤环境,品种改良);:“重农抑商”的政策;天文历法、农学、医学、数学发达;

作用、影响:农业支撑着古代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明成就;形成重家庭、勤俭节约,安土重迁的社会心理和社会习俗。

7、特点:历史悠久;经营方式多样(官营、私营、家庭);附属于农业;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技术精湛;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转移而变化;行销海外,影响深远。

原因:农业商业发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民族间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政府重视。

8、特点:历史悠久、发展曲折;官营专卖和私商长期并存;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草市、夜市、晓市);外贸和边境贸易发达;商人群体活跃、地位低;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控制逐渐减弱。

8、经济方面:

(1)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北方;

(2)“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开辟,广州、泉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繁荣;(3)制瓷业、丝织业发达,提供了丰富的海外贸易产品;

(4)国内商业活跃。(每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得9分)科技方面:

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使用。(6分)

9、(1)春秋孔子创立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学派。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为政以德”,但在当时未被重视。

(2)战国孟子提出“仁政”“民本”。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秦朝“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推行文化专制,儒学遭受毁灭性打击。

(4)西汉董仲舒新儒学,主张“天人感性”“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化。

(5)魏晋南北朝佛教、道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6)宋代吸收佛、道教思想形成“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个人修养,人格完善,纲常伦理“天理”化。

(7)明朝王阳明将“程朱理学”发展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通过“内心自省”、“致良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8)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君主专制” 抨击理学空谈迂腐,儒学焕发新机。

(9)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猛烈抨击儒家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0、特征:吸收佛道思想;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强调个人修养和完善;哲学化思辨化。(思辨: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智慧的象征。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析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叙述,就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如果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能做到条理清析,说理明白,我们就说他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

影响:

1、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塑造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节。

2、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11、特征:(1)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儒学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但诸子百家依然存在;(2)领先世界,影响深远。造纸术领先世界,《九章算术》确立十进位值制计数法。(3)气势恢宏,昂扬进取。长城、兵马俑规模宏大,《史记》开纪传体先河; 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经济发展;民族、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继承发展先秦文化。

12、(1)鲜明的区域特征,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风格和内容迥异,北方民歌内容多反映社会动荡,风格粗犷豪迈。南方民歌多反映田园生活,风格细腻委婉。(2)思想领域异常活跃。佛教道教传播,玄学盛行。(3)科技成果突出。如圆周率和《齐民要术》。(4)艺术繁荣。如书法成就突出,绘画理论形成。

13、原因:

①政治稳定 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

②经济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出现了盛世景象。③对外开放 和朝鲜、日本、印度、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特点和历史地位:

①全面繁荣。在文学、书法、绘画、建筑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如诗歌突出、楷书鼎盛、赵州桥巧夺天工。

②兼收并蓄。儒道佛三教合一。

③世界领先。《唐本草》第一部官方药典,僧一行实测子午线。④影响深远。“汉文化圈”范围扩大。

14、特征:(1)科技领先,影响深远。活板印刷、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传到西欧,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2)平民化世俗化特征明显。如风俗画、话本。

(3)文学成就突出,高度繁荣。如宋词、元曲、元杂剧。(4)思想领域高度思辨化。如理学形成。

原因:民族大融合;中外、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15、文学艺术表现:

(1)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

(2)戏曲丰富多采,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3)文人画风格鲜明。文学艺术特征: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科学技术表现:

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科学技术特征: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社会原因:

(1)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2)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

(3)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16、(1)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2)中国的革命性质发生变化,开始了民主革命。(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列强和中华民族矛盾)(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反帝反封)(5)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近代民族工业产生)(6)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产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出现了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18、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政府的“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9、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作用日益加强;推动近代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推动工业化;促进民主、科学思想传播;冲击和改变了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

19、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 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救亡图存,但失败告终。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20、社会思潮:实业救国、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影响:推动中国工业近代化;为思想解放,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0、(1)不同点:

①维新思想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用生物进化论批判封建旧制度;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思想为武器

②维新思潮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革命思想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③维新思想主张逐步改革;民主革命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

(2)进步: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2分)

(3)不足

维新思想没有把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5分)

21、辛亥革命;民国创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1、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

21、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企图;牵制了大量的日军,支援了敌后战场的开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提高国际地位;振奋人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争取国际援助。

22、蓄谋已久,有计划、有步骤(2分)制造事端,寻找借口(2分)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3分)极端野蛮残暴(3分)

23、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长期战争消耗,外援更显重要(4分)。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英美援华物资通道被切断(6分)。中美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国希望中国牵制日军(4分)。

24、①抗战时期,中共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②1945年,中共七大发表《论联合政府》,号召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2分)

③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动员广大人民参与基层民主选举(2分)

④解放战争时期,组建有各阶层爱国人士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领导国统区反对国民政府独裁、专制的人民民主运动(2分)⑤为争取和平民主建国,中共积极参与“重庆谈判”“1946年重庆政协”“1949年北平谈判”(2分)

⑥1949年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筹建新中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分)

⑦1954年人大,颁布《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民主区域自治。(2分)

24、背最: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1945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工作重心转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总任务: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意义:新形势下,党达到了高度的团结统一;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描绘了新中国的政治蓝图;

25、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作出了贡献;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

26、(1)1954年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了权力属于人民。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保证了祖国统一,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

27、、“文革”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2分)

28、、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每点3分)、(1)政治领域: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2分)全国大陆解放和统一(2分),开展镇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2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得6分)

经济领域:土地改革胜利完成(2分)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2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2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得4分)(2)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政治条件。(2分)30、方针政策:

(1)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3分)

(2)经济方面,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分)(3)政治方面,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外交政策成熟;1956年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分)

(4)科学文化方面,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编制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3分)意义: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3分))

31、中心问题: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措施:

• 1、1954年召开人大,颁布宪法,确立人代会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新中国政治蓝图的框架。• 2、1955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完成。

• 4、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情和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 5、1956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协方针。• 6、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作用...• 7、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提出“向科学进军”。

• 8、1956年《论十大关系》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1957年提出两类矛盾的学说。

3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2、20世纪—二十年代,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2分)

20世纪40年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2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4分)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3分)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2分)

33、原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因素:两极格局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民间交流的推动;中日两国政府的努力。

34、背景: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开始“一化三改”,大规模经济建设展开;“一边倒”政策的局限和帝国主义封锁孤立。

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基础。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③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35、过程:梭伦奠定基础:颁布“解负令”缓和贵族和平民矛盾;推行“财产等级制”,削弱贵族特权;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克里斯提尼基本确立:行政选区代替血缘部落,削弱贵族影响;建立“五百人会议”;制定“陶片放逐法”。伯利克里民主鼎盛: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完善机构运行机制;发放津贴。

特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范围不断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创新;

评价:(1)促进雅典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创造了雅典文明

(2)为人类提供了一整套民主的运做方式。其基本政治原则影响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如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3)是建立在小国寡民基础上的原始的直接民主,与现代民主不同,有其局限性;民主范围有限,非公民无权利。

36、原因:共和国到帝国,领土扩张,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社会矛盾凸显。

特点: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体现自然法思想,内容侧重于私法。

评价:(1)维系了帝国统治,促进罗马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创造了罗马文明

(2)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3)对近代资本主义法制和政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37、特征: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物质享受,现实幸福;推崇理性和科学。评价:弘扬人文主义;提高公民参政素质;认为法律、道德是相对的,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社会道德滑坡。

38、特征:文艺复兴借助文学艺术的形式,宗教改革借助宗教的形式;文艺复兴局限在上层,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而宗教改革更多表现为政治运动和和社会运动。

意义: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族主义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使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39、观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民主共和

体现:1776年《独立宣言》以天赋人权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要求民族独立。

美国1787年宪法,依“三权分立”思想,构建民主共和制,并体现“社会契约论”思想。

1789年《人权宣言》宣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法国1875年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和“民主共和”思想。

40、(1)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议会主权,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3分)

(2)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宣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确立总统制共和制政体。(3分)(3)法国1789《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

评价: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推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41、普选产生最高权利机关——公社委员会(2分)

反对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公社是自治组织,主张地方自治。(2分)所有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接受监督,随时可撤换(2分)立法保护劳动者的利益(2分)

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2分)

42、政治上: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上:

手工工场(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发展或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生产方式:

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或农业社会 到工业社会)的过渡

政治变革: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如具体列出1848年欧洲革命,1861年改革,德意志统一,美国内战,明治维新中2项以上也可给2分 国际格局:

开展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

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新发展:

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也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3、(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到来,生产力快速发展。(2)资本主义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民主法治化进程加快。(3)国际工人运动发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4)思想活跃:民族主义、现实主义、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出现。

44、历史背景:经济严重受损。美国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亟待恢复。(3分)

措施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3分)影响: 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3分)

45、探索: ①将没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②实行余粮收集制;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④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

经验: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农业政策;(4分)教训: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落后。

46、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7、(1)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8分)

(2)共同点: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4分)

影响:1978年以后,中国对内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经济,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5分)

48、东方:中国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并于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取得了巨大成就。

西方:英、法、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如制定经济计划、利用税收等杠杆调节社会生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进入“黄金时期”。

二十九、结果:⑴第一次,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中国民主革命最后取得了胜利。(2分)

⑵第二次,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分)

相同点: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逐步摆脱俄国(苏联)革命和建设的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

基本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分)

49、①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俄国的农奴制度,德意志政治分裂的局面仍然是严重的障碍。因此,导致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度、德意志统一,这些事件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表明,那时历史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身。恩格斯的结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

②恩格斯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和分析了历史的演进。

③恩格斯修改原先的结论说明:A.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B.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

第二篇:2012年高考最后100天如何

2012年高考最后100天如何“绝杀”高考

高考倒计时的时钟走到了倒数100天。与此同时,高三已开始第二轮复习,如果二轮复习方法恰当,规划合理,高考成绩大幅提高不是难事。那么,考生们该如何利进行冲刺,给自己一个惊喜甚至创造一个奇迹?

复习方法:四种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恰当的复习方法可以在这最后的复习阶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外西外外国语学校校长林敏建议学生们可以综合运用下列几种复习方法:

1.及时复习。如果课堂上老师留下了几分钟让学生自由支配,那就要把这几分钟用于消化复习当堂知识,“趁热打铁”。每天的自习除了完成当天作业和试卷外,应保证当天功课的及时复习,当天功课当天清,一周功课一周清。及时复习花费的时间少,但效果好。2.分散复习。从心理学角度看,集中复习容易引起疲劳,而且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复习效果;分散复习由于时间短,不易引起疲劳和干扰,复习效率自然就高。在各科都进入复习的考前冲刺阶段,要根据分散复习的原则,把各科穿插起来复习。穿插的原则是:文理科交替,前后两科之间的干扰要尽可能的小,有可能互相干扰的科目,一定要叉开复习。3.多次复习。有的学生老是说学了以后记不住,怪自己脑子笨,其实是反复的次数不够。阶段性的多次复习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

4.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复习。单一的复习方法,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如果采用交谈复习法、讨论复习法、自我检查复习法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就会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合理分配各科时间跟准老师节奏

高考还有100天,学生们要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每天都要分配复习时间给各科。相对好一点的科目或“优势环节”,分配时间适当少一点,而弱势学科或“薄弱环节”分配时间适当多一点。林敏表示,在总复习中一定要保证学科复习的完整性,所谓完整性是说考生的每一天的复习、每一个时段的复习都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按计划复习完一个学科再进行另外一个学科的复习,这样,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学科知识网络清晰,复习效率就高,复习效果就好。

在冲刺阶段,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绝不放过每一道做错的题目,在考试之外,大多数时间要依据课标、考试说明回到课本上来,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否则,丢了基础,考试也达不到目的。此外,学生在复习时要坚持同步性原则,所谓同步性原则就是学生们的复习计划一定要和老师的复习安排同步进行,万万不可另起炉灶,学生们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但这个计划是在学校老师复习安排下的细化和调整。跟牢老师复习脚步之后,最关键的就是“链接宏观知识点”,学生们自己必须要主动积极的复习。

[复习指南]

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

在目前阶段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完善知识系统,增强“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的意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切实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出错,是知识的漏洞,还是能力的欠缺。对于二轮复习,最忌讳的就是对自己要求不严,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而不能做到准确深入细致的探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而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收效,因此,考生必须要精做训练,形成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会做”、“做透”,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偏科生要注意强化训练

有不少学生数理化、英语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短板”科目。针对这部分学生,考卷上半部分题得分的高低至关重要。调查表明,有相当多语文能力并不很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选择题部分往往取得高分,这表明,与考卷下半部分的语言表述题、作文题相比,偏科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拿到基础知识的分数相对容易些,这部分学生与其把更宝贵的时间花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如把力量放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来得明智,收益会来得更大。

良好心理是高考制胜的法宝

不良心理是高考的大敌。比如骄傲自满心理、消极厌学心理、依赖老师的懒惰心理等。其中,最为致命的不良心理,就是有些学生整天想着万一高考考不上怎么办?这样的学生白白“预支”也许不存在的担忧。考好考不好是100天以后的事,现在担忧有什么作用呢?作用就是浪费你现在宝贵的复习时间。所以学生们就应该把握住现阶段的时间进行查漏补缺,而不是担心未来的事情。冲刺阶段能不能挑战极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信心。克服不良心理的过程,其实就是树立必胜信心的过程。

第三篇:历史《火线100天》知识网络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历史《火线100天》知识网络

*找不到再翻到21页的《备考精要详细目录》找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P 1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2)原始的农耕生活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大汶口人 3)华夏之祖 A.华夏族的由来 B.人文初祖 C.禅让制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夏、商、西周的兴亡 A.夏朝

a.世袭制 B.商朝 C.西周

a.分封制

2)青铜文明

3)春秋战国的纷争 A.历史分期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4)大变革的时代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都江堰 C.商鞅变法

a.封建制度的确立

5)中华文化 A.文字、天文、历法、医学、屈原、钟鼓之乐、孔子、老子、百家争鸣分类解答

HUO XIAN 100 TIAN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1)隋的统一

2)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A.贞观之治 B.武则天的统治 C.开元盛世 3)科举制的创立

4)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 A.民族关系 B.对外交流

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民族政权并立 A.辽宋关系

a.辽的建立 b.北宋的建立 c.澶渊之盟 B.宋夏关系

a.西夏的建立 b.宋夏和战 C.南宋与金的关系

a.金的建立 b.南宋抗金

i)南宋建立 ii)岳飞抗金 iii)宋金对峙

2)经济重心南移 A.南方经济发展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B.经济重心南移 3)宋代社会生活 A.衣 B.食 C.住 D.行 E.城市生活

4)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A.蒙古国 B.元的建立 C.元的统治 D.民族融合

a.回族

分类解读

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出现的几个盛世局面

HUO XIAN 100 TIAN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李时珍《本草纲目》 4)农学 A.贾思劦《齐民要术》 5)地理学 A.郦道元《水经注》 6)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宋应星《天工开物》 7)工程与建筑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E.故宫 8)四大发明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文字 2)百家争鸣 A.儒家《论语》 B.墨家“兼爱”“非攻” C.道家《道德经》 D.发家 韩非子 E.兵家《孙子兵法》 3)宗教 A.佛教 B.道教 4)文学 5)史学 A.《史记》 B.《资治通鉴》 6)艺术 A.音乐 B.雕塑 C.书法 D.绘画 E.石窟

分类解读

 “青铜文明”的内涵  我国四大名著

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对后世的影响

HUO XIAN 100 TIAN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 四次探索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 洋务运动  维新运动  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

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三步走

第八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P 34 一、五四运动

二、中共的诞生

三、北化战争

1)黄埔军校 2)北伐战争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四、星火燎原

1)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 3)井冈山会师

五、长征

1)遵义会议 2)胜利会师 分类解读

 “国共合作”并非两党合并 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比较

 武装起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之间的关系 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的比较

第九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P 39

一、局部侵华与局部抗战

1)九一八事变 2)局部抗战

二、国共合作抗日

1)九一八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日本全面侵华

1)卢沟桥事变 2)南京大屠杀

四、全民族抗战

1)平型关大捷 2)台儿庄战役 3)百团大战 4)中共七大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HUO XIAN 100 TIAN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史

第十二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P 5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开国大典

二、西藏和平解放

三、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抗美援朝

2)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分类解读

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十三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 58

一、过渡时期

1)一五计划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三大改造

二、探索时期

1)中共八大 2)失误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3)成就与模范人物 分类解读

 三大改造的所有制形式

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 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的区别

 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失误、后果和教训  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后果

第十四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 63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

3)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二、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2)对外开放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HUO XIAN 100 TIAN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1)衣食住行 2)就业制度 3)社会保障 分类解读  两弹一星

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 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不同侧重点  粮票和布票等票证在历史上的作用

世界古代史

第十七单元 史前、上古、中古的人类文明 P 77

一、史前时期的人类

1)人类的起源 2)三大人种 3)氏族社会

二、上古人类文明

1)大河流域文明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2)海洋文明 A.古希腊

a.爱琴文明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最著名的城邦 B.古罗马

a.共和国 b.帝国

三、中古亚欧文明

1)日本大化改新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A.穆罕默德 B.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中古亚欧文明 A.查理·马特改革 B.教会的统治 4)拜占延帝国的灭亡 分类解读

 人、动物的本质区别

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比较

HUO XIAN 100 TIAN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1)但丁 2)达·芬奇 3)莎士比亚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迪亚士 2)哥伦布 3)达·伽马 4)麦哲伦船队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权利法案》 2)君主立宪制

四、美国独立战争

1)《独立宣言》

五、法国大革命

1)法国大革命 A.《人权宣言》 2)拿破仑帝国 A.《法典》

分类解读

 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 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  英、美、法三国法律文件的比较

 英国《权利法案》  美国《独立宣言》  法国《人权宣言》

第二十单元 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与国际工人运动 P 92

一、工业革命

1)蒸汽机 2)珍妮机 3)汽船 4)火车

二、殖民扩张

1)三角贸易

2)英国对印度的掠夺

三、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印度民族起义 2)拉美独立运动

四、国际工人运动

1)宪章运动 A.《人民宪章》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共产党宣言》

HUO XIAN 100 TIAN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C.孟德斯鸠 3)文艺 A.文学 B.美术 C.贝多芬

分类解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 启蒙思想、文艺复兴倡导的思想在内容和影响上的不同  思想解放与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十三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P 107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工业化 4)农业集体化 5)斯大林模式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A.《凡尔赛和约》 2)华盛顿会议 A.《九国公约》

四、经济大危机

1)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

五、俄、意、日的法西斯化

1)轴心集团 分类解读

 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 苏联工业化道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的不同  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HUO XIAN 100 TIAN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

五、现代文化

1)文学 2)美术 3)音乐 4)电影 分类解读

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变动  美国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

专题复习一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P 128  封建性质的改革

 上演彼岸啊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日本大化改新 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中国的戊戌变法  日本的明治维新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美国罗斯福新政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 中国的改革  匈牙利改革  赫鲁晓夫改革 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专题复习二 国际关系的演变与和谐世界的建立 P 131 新航路的开辟

 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冷战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影响  和谐世界、和谐中国  世界不和谐因素

专题复习三 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 P 134  解放战争时期  建国初期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HUO XIAN 100 TIAN

初三2班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 二十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

 孙中山  毛泽东  邓小平 列宁、斯大林  科学理论奠基人

 牛顿  达尔文  爱因斯坦

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伏尔泰  孔子  马克思  恩格斯  伟大的发明家

 瓦特  爱迪生  蔡伦

 接触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拿破仑  复杂的探险家和殖民强盗

 哥伦布  克莱武

 反抗外来侵略的杰出代表

 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 邓世昌

 黄继光、邱少云  著名的艺术家

 达·芬奇  贝多芬

专题复习八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战争 P 154

 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 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1946年6月—1949年9月  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 两次世界大战  冷战

 抗美援朝战争  中东战争  科索沃战争

HUO XIAN 100 TIAN

920-

第四篇: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主干知识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主干知识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主干知识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

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每个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在主干知识上狠下工夫。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做到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是:

1.力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2.电学: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分配;电功、电功率;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安培力,左手定则;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电磁感应现象;

3.光学:光的反射和平面镜;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的题量较少,所以突出学科内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着特点,因此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如:

1.牛顿第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是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中出现。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一是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

第五篇:天津市高考物理主干知识整理顺口溜

折射率公式大比小,与计算有关它出现; 半衰期只与核有关,不随物理化学环境变。教师寄语:物理世界虽复杂,简化它为七力天津市高考物理主干知识(顺口溜)

干涉衍射是波动,光电效应粒子性;

1、平衡、牛顿定律选择

牛顿定律很重要,运动和力它是桥;

重力弹力摩擦力,千万别忘电磁场; 色光频率都不同,三棱镜色散上面红; 红色色光折射率小,f小E小易波动; V大λ大ΔX也大,间距宽来衍射也明。七运动。牛顿定律两定理,系统再加两守恒。贝克勒尔放射性,原子核也不是最小的; 希望同学多努力,爱拼之人才会赢!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原来原子是可分;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物理学史 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核力使它们在一起。牛顿(英):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静止匀速是平衡,正交分解合力零; 偏振证明是横波,实际应用能记清; 质量亏损放核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的色散,光的微粒说 匀变直线和惯性,牛

一、牛二准能行; 麦克(斯韦)预言电磁说,赫兹实验来证明; 定。卡文迪许(英):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测万有牛顿运动第三定律,分析物体间相互作用。引力恒量 电磁波连续考两年,看它成光变简单。

8、电学试验

2、圆周、万有引力定律选择 库仑(法):库仑定律,利用库仑扭秤测定静

5、交流电选择 电流表大内与小外,分压限流指滑变。电力常量 圆周运动有三种,杆球绳球与环球;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时正弦电; 大内小外看电阻,分压限流看条件。奥斯特(丹麦):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竖直轨道最高点,临界极值各不同; 最大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 先唯一定压后定流,正进负出画圈圈。安培(法):磁体的分子电流假说,电流间的绳球重力是向心;gR是最小; 求电量使用平均值,有效值应用最普遍;

9、力学综合计算 相互作用 杆球速度可为零,环球当成解杆球。法拉第(英):研究电磁感应(磁生电)现象,变压器三变四不变,压正流反是关键,审题一般有规律,对象、状态、能、过程;

引力定律大发现,解天体问题是关键;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输入输出谁定谁,并同串反电表变; 单体运动必定考,匀变直线牛二律; 楞次(俄):楞次定律 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不计自转是条件; 高压输电远距离,节能减耗谁还怨。涉及空间先动能定,涉及时间动量定理。麦克斯韦(英):电磁场理论,光的电磁说预向心等于万有引(力),运动理想匀速圆;

6、振动和波选择 爆炸、打击与碰撞,系统问题动量守恒。言光是电磁波 导出公式一大串,简化记来很划算: 振动和波是一家,常用图像描述它; 表述过程要规范,各物理量字母交代清。赫兹(德):发现电磁波 r大速度(v、ω、a)小,只有周期跟着跑。惠更斯(荷兰):光的波动说 纵横两轴略不同,先看横轴它是啥;

10、电磁场综合计算 托马斯·扬(英):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大M只管中心体,外面谁转不用理; t是振动知周期,x是波求λ; 匀强电场类平抛,运动分解方法妙; 爱因斯坦(德、美):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要想求出万有引(力),没有小m对不起。振幅都是正最大,a总指向横轴它; 速度位移两分解,至少四式写来瞧。现象,质能方程

3、电场选择 振动判v向顺时法,波动判v向逆波法; 请别忘记俩夹角,三角函数要用好。汤姆生(英):发现电子证明原子可分 电场选择不头疼,抓住线面不放松; 卢瑟福(英):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波的多解很重要,常用v的公式解决它。匀强磁场做圆周,VBq是向心;

线面越密场越强,场强力强a也强; 结构模型,发现质子预言中子存在

7、原子物理选择 先找圆心定半径,周期公式后面跟; 玻尔(丹麦):关于原子模型的三个假设,氢力的方向看正负,正同负反要记清 光电效应四结论,频率越大易发生; 速度垂线、弦垂线,两线交点定一心。光谱理论 场强计算三公式,条件记清用对路; 强度决定光电子数,光强、数多、大电流;

11、电磁感应知识 贝克勒尔(法):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证明原电势高低看走向,沿线越走势越低; 子核可分 电子绕着正核转,轨道能量均不变; 感应电流有条件,闭合回路磁通变;

电势差计算几公式,正负一定要带入; 皮埃尔·居里(法)和玛丽·居里(法):发现电子上跳又下蹿,吸放能量有条件; 楞次定律判方向,来拒去留不情愿。

电势能变化看做功,正减负增一根筋。放射性元素钋、镭 四种方程要分清,衰、裂、聚变、人工转变: 磁通变化有快慢,电动势大小由它断。查德威克(英):发现中子

4、光学选择 衰变只有原料一,u裂H聚最常见; 图像问题常考查,先方向后大小解决它。约里奥·居里(法)和伊丽芙·居里(法):发光学知识两条线,折射、波粒最简单; 转变要用射线引,一般使用氦核源。安培力做功生电能,动能定理准能行。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2018届高考历史最后100天经典问题主干知识强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届高考历史最后100天经典问题主干知识强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高考《政治生活》主干知识(五篇模版)

    2014年高考《政治生活》主干知识 专题一 1、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国家本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018年高考政治四本新教科书主干知识

    2018年高考政治四本新教科书主干知识 一、经济生活(36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1、价格(物价、CPI、PPI、房价)(价格一线:价......

    2014高考历史周年问题

    2014年高考周年大事记及范例一、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问世200周年(1814年)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瓦特对传统的蒸汽机进行了重大改进,将人类社会带人了“蒸汽时代”。同时,......

    历史把握历史主干知识,注重学科能力的应用

    历史:把握历史主干知识,注重学科能力的应用 金陵中学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张铭 2008年江苏历史科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

    2017-2018届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推荐阅读)

    聪源教育周测试卷(基础卷)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

    文史常识:高考历史文史知识

    【春节·春联】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

    高考最后二十天历史学科该怎么复习

    高考最后二十天历史学科该怎么复习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简洁实际有效的规划最后二十天的高考复习工作,我校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书本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为此,......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