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渔农村建设下的海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16:5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渔农村建设下的海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渔农村建设下的海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第一篇:新渔农村建设下的海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新渔农村建设下的海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浙江省舟山市新渔农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经济的发展,征地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文章以桃花岛为例,对海岛地区的征地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多模式补偿模式

桃花岛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为舟山群岛第七大岛,全岛面积41.7平方公里,由于风景旅游资源丰富,1993年被浙江省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近些年来,随着该区风景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岛上很多农民土地被征用,由于岛上土地资源有限,失去土地不仅意味着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还意味着未来的一系列权利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同时由于岛上交通不便,大部分中老年人信息闭塞,思想保守,缺乏就业技能,失去土地以后他们的生活将何去何从,笔者走访了桃花岛的塔湾社区、射雕城及桃花镇,对当地的失地农民进行了访问。

一、桃花岛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和当地农民的交谈,总结出该区失地农民存在以下问题:

(一)补偿安置机制方面

1.补偿方式单一。该区目前仅是采取单一的货币补偿方式,虽然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颁发了《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指导意见》,并且近些年来浙江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也是在全国实施最好的省份,可是时至今日,桃花岛居民还没有享受到该项政策。由于补偿方式让农民不满意,农民对征地通常持反抗心态,同时又加上地区差异性比较大,比如沈家门失地农民拥有养老保险,而该区只有很少的货币补偿,使得该区居民的被剥夺感相对较强,这种反抗情绪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容易激化干群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2.补偿标准比较低。据调查,该区的补偿标准普遍较低。塔湾社区目前的补 偿标准为23100/亩,而射雕城目前为32000/亩,这样的补偿标准在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补偿标准算是很低了,加上岛上物价比较贵,补偿款只能维持几年的基本生活,这不利于失地农民长久发展。

3.征用监督程序不健全,存在土地浪费现象。据射雕城附近的村民介绍,他们有一部分土地曾于前几年以7000/亩的价格承包给宁波开发商用于开发旅游业,本来协商建好以后,未来所得旅游费用每年给予失地农民分红,但是截止目前,该片土地一直闲置,同时随着近几年土地价格的飞涨,之前的补偿价格太低,农民心有怨言,对这块土地争议不断。

(二)失地农民自身方面

1.文化程度低,缺乏就业技能。调查发现该区居民一般都是初中以下学历,并且缺乏就业技能,只能从事低技能的体力劳动,由于该区的企业有限,很难吸纳剩余劳动力,据当地大部分失地农民反映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失去土地,大部分年轻人前往沈家门、定海打工,并且大部分在打工的地方定居,造成岛上居民以老年人为主,缺乏活力,也不利于该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由于该区是岛中岛,交通不便,网络普及率不高,据调查,塔湾社区网络普及率并不高,只有居委会办公的地方上网比较方便,村里唯一能获得外界信息的地方就是通过村里设置的广播,但是广播一般设置在路边,并且播放声音比较小,很难起到信息宣传的效果。加上当地居民文化水平不高,信息接收有限,大部分人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据射雕城的居民反映,射雕城建成以后,在城里做生意的都是开发公司从宁波派过来的,这主要是由于当地居民不愿冒风险,不愿经商,因此,旅游费用大部分被外地人赚走,这也限制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解决该区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多模式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

根据当地居民需求,改变单一的货币补偿模式,建立“货币补偿+社会保险+就业培训”的补偿安置模式。其中,货币补偿的补偿标准要与土地的征收用途相联系,最低标准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险方面,最先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解决大龄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向沈家门、定海区看齐,提升他们的公平感。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针对青年人、中年人实施就业培训计划,该计划既要结合当地居民自身的需求,又要和当地的就业结构相协调,合理实施就业培训。这种补偿模式的优点,主要有:第一,发挥了政府、企业、失地农民三方的积极性,各自的责任进一步明确。满足失地农民的多种利益诉求,使得企业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符合社会公平的要求。第二,充分考虑了失地农民短期和长期利益。在短期,补偿费用可以解决失地农民的暂时生活问题,长期来看,通过社会保险使得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又有了新的长期保障,并且通过就业培训计划,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三,执行的难易问题。货币补偿容易执行,土地入股、留业安置执行比较困难,这样的结合先难后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

建立健全征地补偿程序,保障土地征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首先设置一个公益事业项目认定阶段,即征地者提出申请后,由政府部门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公告,征询公众意见,其次,将公告程序提前到政府审批征用土地方案之前,最后政府在被征地区域发布征地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对维护失地农民权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要设立土地监察机构,确保申诉救济渠道。这样有利于减少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征地纠纷,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建立创业、投资咨询机制

农民在获得补偿安置费后,手中具有一定的资金,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资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做好投资管理和组织工作,政府可以利用自身对管理部门的领导权,或者结合专家、学者、企业家,建立创业、投资咨询机构,让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需要咨询者提供指导,促进失地农民的发展建立的咨询机制,要以坚持服务为原则,避免以盈利为目的。以该区为例,政府要积极引导,继续开发当地旅游产业,提升当地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当地企业由当地居民开发,这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突出桃花岛的旅游特色。

(四)完善信息流通设施,解放思想

当地政府要完善外界信息的传入渠道,改变目前的广播设置格局,将广播设置在居民区附近,保证至少五个家庭共享一个广播,广播节目可根据居民的要求来设置,增加居民感兴趣的事物和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逐渐树立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马静.失地农民的心理剥夺感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2).[2]石晓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09).[3]郑黎明(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海岛新渔农村建设的探索――对岱山县新渔农村建设的调研[J].浙江经济,2006(12).[4]赵继新,裴新岗,丁娟娟.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多模式利益补偿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04).[5]姚彬彬.弱势群体概念再界定[J].西安社会科学,2009(12).[6]江亚.寻找保护弱势群体的理论依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7]杨翠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政策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8]赵继新.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补偿模式评价及补偿方向探索[J].中国城市化,2008(08).(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研究王梦君11211163137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要研究我国的农民问题, 必须结合土地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对城乡一体化设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我国城镇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及其养老状况, 以期为推动我失地农民养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促进新时期城镇一体化健康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养老

在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在逐年下降,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础。我国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农村人口数量虽然随着农村城镇化运动而逐年减少, 但在2011年仍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58.2%, 我国依旧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要研究我国的农民问题, 必须结合土地问题进行研究。从古到今, 农民都是依附于土地的, 土地在承包到户之后就成为其最根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首先,土地具有基本的生产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 通过耕种土地, 农民既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 又能获得最直接的就业方式。其次, 土地具有养老功能和保障功能, 老年农民可以通过将土地转租来获得租金, 通过消费储蓄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再次, 土地还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增值功能, 依托于市场经济和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获得更大的土地增值收益。

一、失地农民概念的界定

(一)失地农民产生的背景及其根源

我国是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我国难以改变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基本趋势。国家制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高压线, 这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 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地方政府却在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 采用未批先用、巧立名目、擅自设立开发区和未经批准扩大开发区等多种违规手段, 违反国务院的相关规定, 大肆侵占基本农田, 迫使农民丧失土地、侵害农民权益, 使其成为失地农民。[1]

(二)失地农民概念解说

农民失地主要指农村居民丧失家庭土地经营承包权, 这种土地承包权是依据《土地承包法》取得的农民合法权利。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失地农民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和城镇化运动对农民土地的征用, 主观原因是农民为了变更户口、转换职业、保险补偿和经济补偿而主动放弃对土地的经营承包权, 不管是由于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失去土地经营承包权, 从广义上说都是失地农民。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指狭义上的失地农民, 即为了实现国家、机构或个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的管理或者生产需求, 放弃土地经营承包权以及其他衍生物的农民。[2]

二、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基本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 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征地补偿安置必须以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为原则”。2010年10月28日, 我国新的社会保险法出台, 其中规定“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 应当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 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政府努力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为失地农民获得社会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新时期做好我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工作的必要性

由于各地区对于失地农民的保险补偿和经济补偿因为诸多原因缺乏严格制度化的管理, 随意性比较强, 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近年来农民因为对保险补偿和经济补偿不满导致的上访量明显增加, 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的矛盾有逐渐激化的迹象, 在形成失地农民的过程中由于征地拆迁和补偿引发的各类恶性公共事件屡见不鲜, 甚至还产生如钉子户、自焚等流血事件和小规模的抗议事件。政府作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主体, 必须完善各项制度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日常生活。要安置好失地农民、培训好失地农民、保障好失地农民, 只有这样才能减缓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地方政府必须使其管理制度化, 把失地农民的管理纳入民政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去, 想失地农民之想, 急失地农民之急, 把安抚失地农民作为政府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才能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研究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

首先,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工作是地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地方政府在征用农民土地之前, 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召开听证会, 严格把关, 从源头上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作为从人治到法治过渡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法制建设还很不完善, 需要查漏补缺的领域还很多, 但立法机构一定要优先审议、表决和通过保护农民基本权益的法律。地方政府只有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才无法推卸责任, 全心全意维护弱势群体, 为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证, 法律要求政府必须承担起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光荣责任, 通过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养老保障就是失地农民最为迫切需求的基本权利, 地方政府有义务有责任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障。

其次,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工作是创建区域和谐社会及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 缺乏有效沟通, 缺乏长远规划, 与民争利, 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但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权益不对等。失地农民所得价格与土地价值之间存在巨大差额, 这种差额的产生一方面揭示了征地补偿机制非常不合理, 另一方面为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纠纷埋下了伏笔。最近几年, 失地农民因衣食无着而上访的案件每年都在万件以上,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困扰各级地方政府, 影响社会的稳定, 延缓经济的发展, 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产生了不良影响。

再次,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等人性发展观的不断提出和深化, 地方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对失地农民等农村弱势群体加大支持的必要性。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正原则, 首先, 地方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法律体系。其次, 地方政府要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 重视失地农民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最后, 地方政府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正原则重新审视对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和社会补偿的审核机制, 不能仅仅从征地机构自身的利益出发, 必须首要考虑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如果不把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作为征地的前提条件, 一味要求失地农民克制, 或者仅仅采取临时性的措施追加失地农民补助, 这实际上对失地农民整体来说是不合理的, 本来是合法权益却变成了一种临时救助, 暗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政策方面的阙失。

三、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

(一)单一的收入来源使农民在面对失地是无能为力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农村采取的养老保障模式还是原始的家庭养老,由于长期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 城市和农村采用二元化的社会经济制度,城市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城镇职工失业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但大多数农村不仅经济欠发达, 而且缺乏有效的农民失业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当农民成为失地农民之后,就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仅靠微薄的补偿金无法保障正常的老年生活。农民依靠土地作为经济基础, 当失地农民无法通过务工形式为自己做养老储蓄, 就丧失了养老保障的基础,传统养老保障方式就会变得非常脆弱, 使失地农民陷入生活困难。

(二)脆弱的保障基础使失地农民养老缺乏法律保障

2010年10月28日, 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制度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但是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却缺乏明确的规定。地方政府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主要参照国家相关土地征用补偿办法, 没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依据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没法充分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困境。[4]

(三)失地养老基金无法得到有效监管

地方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不仅负责征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 同时也负责管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 这容易导致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 容易导致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挪用和非法挤占, 容易滋生政府的寻租行为, 导致地方官员的腐败。一方面,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 保值与增值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另一方面, 政府要加大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 通过及时拨付专项保障基金来补偿失地农民所得利益和土地价值的差额, 最终有效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养老保险资金匮乏使失地农民养老陷入困境

失地农民用于养老保险的征地补偿款缺乏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在政府主导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建设中, 一方面, 政府出资或者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农民征地补偿款的截留,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个人缴付比例过高, 导致39.9 %的失地农民无力缴纳养老保险;另一方面, 养老保险所需要的资金缺乏一定的强制性, 失地农民容易忽略长远的可持续生计问题, 而政府强制要求失地农民参与养老保险仅占8.3%, 导致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差。随着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家庭养老模式不断弱化社会化养老由于资金医乏产生困境, 使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可持续面临严峻的挑战。

四、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的完善

养老保险关系到我国民生大计的实现, 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但是具体实施却不尽如人意。就目前执行状况而言, 由于农民参与热情较低, 导致一些农村己经停办相关业务。笔者认为, 农民消极态度的出现原因在于缺乏对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了解, 政府应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 并将商业保险制度融合其中, 用以补充社会保险的不足。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正视失地农民现状,解决其养老问题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给予失地农民养老信心。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源自于农村土地的支持。虽然失地农民获得了政府相应的补助, 但是对于缺乏其他生存技能的农民而言, 根本无法从社会中获得足够生存资本。农民为了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牺牲, 政府应遵循公平原则, 以最优惠的条件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险。相关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农村保险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医乏,政府采取相关的资金支持能够极大增强农民投保热情, 进而保障失地农民获得基本的社会生存资源。

创设失地养老基金,规范养老基金的管理。养老保险所关注的是投保人在法定劳动年龄后,能否获得在社会生存中所需的资本。由于目前货币通膨状态严重, 保险所进行的未来受益资金能否满足投保人的生活需求未定。根据国际通行制度来看, 投保金额的基金管理者并不具备经营职能。而目前作为国家弱势群体的失地农民, 其基金管理与其他阶层投保人基金性质完全相同, 缺乏有效的运营方式, 可能会造成无法实现增值的问题。这种状况下, 应快速引入商业投资模式, 以保证获得较为稳定的增值。[5]

增强家庭养老观念, 不断丰富养老方式。我国历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 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代表, 在基本的社会公民道德规范中, 赡养直系亲属老人是公民的基本达务。相关统计表明, 目前70 岁以上人群, 除基本养老金收益外, 其生活、起居、消费大多由子女或亲属承担, 从目前状况来看,“赡养”道德己经成为了国人文化传承中基本的责任伦理, 或者可理解为, 由责任而产生的行为是公民的非选择性行为, 由个人的思想和社会理念而促成。在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时, 采取家庭式养老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中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同时, 可以不仅依靠亲属进行养老, 还可以由居民所居住社区承办类似业务, 通过志愿者与亲属的捐助, 帮助老人获得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二)完善法律保障体制,保障其政策执行

土地征用要依“法”而行。明确的法律规定能够保障农村土地的合理化征收。

因此, 需要加快制定征地用法, 以法律条文约束征地行为,这不仅是对农民的保护,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土地使用要有“章”可行。土地征收应对农民进行高额的补助, 完善的制度可以帮助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依然可以继续生存。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与政策规范, 在对农民进行资金补偿后,对其就业予以政策的帮助,以保障农民获取足够生存资源。

对于失去土地的农民而言, 失去土地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劳动能力的丧失。在这种状况下, 政府如果能够为其及解决就业问题, 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在农民获得稳定收益后, 养老保险的投保就不会存在较高的难度。基于此, 笔者认为, 在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上, 还要充分认识到失地农民生活的现状, 增强其基本社会生存技能,比如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环境, 让失地农民循序向城镇工人转变, 进而使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三)有效整合养老资源,搭建商业养老平台

引入保险精算工具, 进行定量分析。目前, 我国保险制度精算多来自于国外成型的保险系统, 因此商业保险通常具有较高的数据可靠性。但是, 针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仍旧缺乏有效的精算手段, 缺少合理化的数据支撑, 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在此状况下, 应对失地农民投保能力、政府补助金额、收益标准、汇率变化、现金购买力等信息进行严格的计算和预算, 以保障养老基金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

搭建商业养老平台, 进行新的尝试。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社会保险是在政府并不具备完全能力下, 为公民提供的福利制度, 来保障国民未来基本的生存能力。商业保险则与之不同,投保人所缴纳的资金, 由保险企业进行运营、投资、管理, 在获得有效收益后, 进行资金反馈。依据我国目前商业保险状况来看, 所要求缴纳金额为投保人年收益的20%以下, 而失地农民由于土地被政府征用所获高额赔偿, 以及所处城市工作的收入, 在经济收入上远高于一般农民, 因此, 完全有能力缴纳保险费用。

在新形势下, 如何做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工作, 让失去土地的农民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失地农民未来的生活乃至生存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状况进行适当的分析, 以期能够为我国失地农民养老提供相关借鉴。

参考文献

[1]韩俊.中国农村土地问题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2]黄建伟.失地农民的概念问题研究[J].调研世界.2009(4).[3]王顺喜.我国失地农民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9(4)

[4]潘光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5]杨思家.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探究[J].农家之友.2009(4)。

第三篇:普陀区2009年上半年新渔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明年工作思路

区渔农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区委、区政府:

现将区渔农办(区政研室)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1-6月份,我办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根据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深入实施村庄示范整治工程,切实抓好渔农民培训就业等工作,推进了全区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

(一)继续开展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一是做好2008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考核验收。去年12个新创建社区全部通过小康社区验收,其中全面2个,基本4个,初步5个,2个晋级社区经考核达到全面小康社区。二是指导2009年小康社区开展创建工作,12个新创建社区全部编制了实施方案,确定了建设项目,并启动实质性建设。

(二)深入实施村庄示范整治工程。一是做好全省村庄整治现场会筹备工作。加强对现场会考察点及沿线村庄整治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全力提升村容村貌,为现场会召开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协同做好会议的其他筹备工作。二是加强村庄整治工作协调指导督导。对今年30个待整治村和50个污水处理村制定建设方案、实施项目和工作计划。1-6月份30个待整治村累计建设村内主干道11.4公里,配臵垃圾箱397只,垃圾集中收集房22座,垃圾清运工具16辆,修建公共厕所14所,消除露天粪坑292只,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350人,新增绿化4.14万株,新装路灯257盏,改造危房2430平方米。50个生活污水治理村全部制定治理方案,并启动建设。1-6月份累计开展污水治理2817户,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3040立方米。此外,还对大桥沿线村庄进行重点整治,提升了村容村貌。

(三)抓好市区级新渔农村综合示范点建设。抓好莲花社区(村)市级新渔农村综合示范点建设。上半年累计投入1347.9万元资金,启动36项建设项目,其中完成33项。做好干施岙、塘头、庙子湖、塔湾及里岙5个区级特色村庄建设,上半年,干施岙农家乐建设、庙子湖渔家乐建设都有明显进展。

(四)认真抓好渔农民就业培训。截至6月底全区素质培训渔农民 5865人,完成全年素质培训任务的83.42%,其中转移培训2285人,完成全年转移培训任务的76.16%;转移渔农民就业2060人,完成全年转移就业任务的68.67%。新培育渔农村就业带头人11名,还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

(五)大力发展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认真做好特色村(点)创建和经营户创星工作。着重做好庙子湖、白沙、干施岙等村庄渔农家乐特色村建设和阿德哥、海边人家和田园阳光等休闲渔(农)庄建设。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渔农家乐服务水平。截止6月底,全区渔农家乐旅游接待28.04万人次,创旅游收入3558万元。

(六)加强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渔农业龙头企业培育。1-6月新增渔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全区累计有渔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涉及种养殖、农机、农副产品加工和销 售;渔民专业合作社24家,涉及捕捞、养殖、休闲渔业。49家渔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259人,注册资金1541.7万元,带动渔农户8834户,种养面积25688亩。全区有市级以上规范化合作社14家,占全区合作社总数28.6%。全区现有各级渔农业龙头企业 31 家。

(七)做好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工作。发展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重要任务,年初我办确定了九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社)脱贫任务,并对脱贫项目进行逐项落实,现完成工作任务的80%。

(八)做好“全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落实了81户低收入渔农户脱贫任务,脱贫项目正落实中。

(九)认真做好政策调研工作。上半年起草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渔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普委[2009]3号),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渔农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普陀区菜蓝子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调研了《普陀区乡镇街道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转型创新的调研报告》,这些文件和调研报告近期将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普陀区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已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十)渔农村工作指导员再创新业绩。全区渔农村工作指导员53名(其中市派12名、区派29名),自2月16日进驻各社区以来,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平台,积极帮助社区做实事解难题,多方位多渠道助推社区各项工作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6月30日,全区指导员已落实经济发展项目33个,基础设施项目56个,争取扶持资金322.25万元,争取捐赠物资价值26.8万元。帮助社区建设各类文体活动场所 28个,为社区争取健身路径8套。共调解矛盾纠纷213起(其中市区专职指导员132起),避免(劝阻)集体上访事件28起(其中市区专职指导员18起)。

(十一)积极做好提案解答工作。根据区人大、区政协议案、提案交办会议精神,我办承接了6个提案和议案,围绕议案、提案内容积极开展调查,探讨协商,征求有关部门和议案提议人意见,落实议案、提案答复。经过努力,所有提案和协办件如期办理完毕,代表和委员都很满意。

(十二)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区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普陀区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暨“《区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的决定精神,我办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步步深入,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一是加强领导,及早部署。建立了办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落实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召开动员大会,拟定活动实施方案和具体计划,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学习,开展讨论。按计划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三是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由办主要领导带队,广泛开展“科学发展、问计于民”大调研行动,建立办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活动蹲点及调研制度,三位班子成员分别蹲点调研一个乡镇(街道)、联系一个渔农村社区、一个渔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抓好加 快推进渔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研究,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已开展调研20余人次,完成了二个调研课题,其他课题调研正按计划开展。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加大新渔农村建设力度。一是继续做好2009小康社区创建工作。结合市小康社区考核验收标准办法和各创建社区实际,指导2009年创建的12个小康社区做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休制创新等工作,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继续做好30个待整治村和50个污水处理村的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在财力上、政策上支持村庄整治工作。继续与对接大桥沿线村庄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万里绿色通道”工程、“乡镇康庄”工程、“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等项目结合起来,加大整治村建设。三是积极推进渔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促进中心村发展。组建渔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机构,制定《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渔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实施意见》,编制渔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2009—2012年)和2009实施计划,并上报上级部门。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引导渔农民建房和居住向中心村集聚。

(二)继续加大渔农民就业培训工作。一是针对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及时输送各种用工信息,指导、鼓励乡镇(街道)努力挖掘劳动力资源,认真做好渔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返乡民工的就业与培训工作。二是认真做好平蛟社区、平阳社区、塔湾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特别要指导好塔湾社区创建市就业培训示范点的工作。三是继续培育渔农村就业带头人。四是大力开展渔农民就业援助行动,充分发挥就业援助组织、暖促指导员、社区干部的作用,努力促进渔农村富余劳动 力、求职困难人员的培训就业工作。五是继续跟踪企业工种、岗位的变动情况,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努力推进订单式培训。六是不断深化“

二、三产业就业培训”及“成人双证制”培训工作。

(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渔农民合作经济。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拓发展村(社)集体经济的新途径,积极鼓励村(社)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项目,实施村庄整理项目,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物业经济,依托产业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服务经济。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社)的扶持,鼓励和引导更多渔农民群众,增强渔农民的合作意识,激发渔农民的合作动机,积极创办合作社,或志愿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中来。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开展区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评选工作,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的生产、财务、市场营销、民主理财等制度,发挥会员(社员)大会的民主管理作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做好低收入渔农户脱贫。进一步深化“低收入渔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加大帮扶力度及资金投入。特别是完成全区除低保、五保外的81户其他低收入户的脱贫任务。

(五)努力发展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继续做好特色村(点)、精品村(点)、星级户创建、创星工作,做好省、市特色村(点)星级户评定申报工作。做好特色村(点)、经营户资金扶持工作。

(六)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主要向省、市各级争取小康社区、村庄示范整治工程、就业培训、渔农家乐、渔农民专业合作社补助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

(七)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好整改落实阶段规定的各项工作。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三个环节。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做好对学习实践活动满意度测评和总结工作。

普陀区委区政府渔农村工作办公室

二○○九年七月十五日

第四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之研究[推荐]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之研究

李丽 2220091357 摘要: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的分析,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对失地农民养老问题提出区别对待,分层养老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完全靠土地产出生活失地农民,靠固定资产投资生活的失地农民,靠外出务工失地农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无收入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民养老保险。

一、当下我国的失地农民现状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城市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尽快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能否换回失地农民的保障就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而事实是,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城市公民的待遇,不但没有生活,缩小城乡差异,而且加大了社会的不公平,由此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有些地方因此与地方政府发生冲突,尤其是在县级以下,各级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但做好的只是少数,如华西村。我国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城郊以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这些地方的农民的土地较少,一旦失地就可能意味着完全的失地。这些人一旦失地后,既不同于一般的农民,也不同于城镇人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由于现实的很多原因农民得到的土地补偿特别的少,失地农民把有限的补偿金花光后,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就业困难,许多失地农民成了无地无业无保障的“无产阶级”。

不仅如此,失地农民很多都是养育一个孩子,“养儿防老”也成为一种不可能。就业没技能,就算勉强就业也只是一些没有编制,没有“五险一金”的体力活,临时工,工资低,待到老年时也不可能了,攒够足够的养老资金。很明显他们的老年生活将会很困难。

二、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养老问题的分析。

在2009年,我国开始了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并且2010年在城镇也开始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在这两个制度中,目前一些农民被纳入了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下,包括了一部分的失地农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吸收了一部分的农民工群体。虽然这两个制度在试点的初期,但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得生命力。现行的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水平较低,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如农民的基础养老金每月55元,最低档次缴费的农民每年缴100元,政府补贴30元。缴费满十五年之后,到达年龄也只能每月领取69.03元。完全不可能保障其生活。另外没有有效地激励机制激励年轻的农民多缴纳保险费用。十五年满之后,再继续缴费的欲望不大。同时政府没有建立最低待遇承诺机制和补偿机制。农民没有对政府的绝对信任。也没有得到最稳健的保障。城镇居民的养老保 1 险目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失地农民如果要纳入这两个体制中,这两个体制还有待完善。

三、探索的失地农民养老模式。分层养老,区别对待。

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大家面临的问题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农民可分为完全靠土地产出生活的农民(远离城市中心,又没有出去务工的)、靠固定资产投资生活的农民(靠近城市又有固定资产的),靠外出务工生活的农民。这三种可区别对待。

(一)、完全靠土地产出生活的农民。这类型的农民如果失地,面临的问题是最大的,需要重点关注。这类农民没有务工经验,没有可投资的财产,生活和养老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建议设立无收入农民的特殊养老保险制度,可下属于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但相对于一般的农民补偿机制要有所不同。补偿比例要提高,保险金替代率也必须提高。才能保障他们的老年生活。当然为了防止“保险依赖群体”的出现,同时要明确他们自己的职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要“以工作换保险”。对于劳动者来说,知识技能的缺乏是最大的风险。所以要通过培训来增强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可以顺利就业。“由国家对就业教育、义工和环保工作场所提供补贴,吧下层阶级的成员纳入劳务市场,这是帮助下层阶级的唯一途径。”这种观念给我们以启发,国家要对农民工所从事的这些“下层”劳动给予补贴,使他们可以进入正常的市场经济中,有正常的工龄。这是他们享受较高养老保险的前提。

(二)、靠外出务工生活的失地农民。

这部分失地农民,土地对于年轻时的他们来说并不是十分重要,只是务工不顺利时的保障和老年后的生活保障。所以失去土地最这些人来说并不是当下的生活问题,而是长远的养老问题。所以这部分人纳入我国的城镇居民保险之列就可以了,随着养老保险的逐步完善。长远来说可以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但这部分人最重要的是解决当前失地,又已经年老不能出去务工的部分,这部分直接纳入无收入农民保险范围之列可以解决问题了。

(三)、靠固定资产投资生活的失地农民。

这部分农民虽然不是太多,但也已经可以代表一部分群体了。据了解,这部分农民生活于城市周围或中心地带,由于农村的特殊情况,大多都有自己的宅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他们的宅基地成为他们生活资金的主要来源,靠投资建房,出租或自己做小生意赚钱。土地本生就不是很多,并且很多人已经使土地抛荒,所以,失去土地,也不会太多影响他们的当下生活,只是让他们觉得作为农民没有了最后的保障。认为自己被忽略,没有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又没有享受到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力。所以他们更多的是需要认可,这部分人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城市人口。2 现在的制度下他们纳入的是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这目前还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如果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话,他们的养老保险转制问题。政府需要制定出规范的程序和转制保险待遇具体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待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不可以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分层管理,并且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潘锦堂

社会保障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3 【2】 蒋天文

成本转嫁与养老保险的脆弱性/中国行政管理 /2011年第10期 【3】 曹信邦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责任机制的探讨/行政管理/2011年第10期 【4】 刘志英、刘超 农民工代际差异及其养老保险探析/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5】 史云贵、赵海燕 统筹城乡进程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论析/四川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6】 文军、黄锐 超越结构与行动:论农民城市化的困境及其出路/吉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7】 肖巍、钱箭星 “发展型福利”与社会保障体制的效率问题/复旦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8】 拉里·奥特、丹·特金森

不安全时代 【9】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

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第五篇: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大量土地被征用,必然导致大规模失地农民以及相应问题的产生,因此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大规模征用农民的土地,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或即将失去土地。如果征用土地与农民市民化同步发展,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能及时被纳入城镇体系,享有市民的各种权利,失地农民就不会形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却成为一个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特殊群体--“三无”人员(上班无岗、种田无地、低保无份)。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进程化进程中令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研究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项紧迫任务。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1.安置方式单一,征地补偿偏低,政府“低征高卖”,农民享受不到土地增值带来的好处。土地巨额差价刺激政府官员寻租,滋生腐败。我国实行征地补偿办法,补偿费虽然在每个地区存在一些差异,但从整体看,现金形式的补偿标准仅在每亩1.5-3万元之间。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土地补偿费,按每亩土地前3年农业的平均产值的6-10倍来计算;二是青苗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成本或市价补偿;三是对劳动力安置补偿费,按每亩土地前3年农业的平均产值的4-6倍来计算。在实践中,按法定标准算出来的补偿标准太低,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畸形政绩观驱使下,利用现行征地制度的不足和其掌管征地的主导权,把土地当作第二财政,以地生财,出现了低征高卖现象,而农村的土地所有者并没有分享到土地出让后的增值。

2.征地补偿金分配被层层截留,村级留用管理不规范。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收益为土地的所有权及使用收益权,因此这部分收益应该在失去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的产权主体之间进行分配。但有些县乡政府也参与补偿收益的分配,使得

农民获得的补偿收益减少。留村的补偿费用份额较大,但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

制,使一些村干部任意霍霍,不当的使用和管理使得农民的所得进一步减少。据

国家有关资料统计,被征土地征用费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25%-30%,农民仅占5%-10%。

3.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比较突出。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许多农民因征地从农业转产后,只要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低的体力劳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逐

步转变,低素质的失地农民就业难度大。同时,由于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

制度的短缺,导致不少农民失业失地。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得

不到妥善解决,生存风险极大。

4.部分失地农民丧失了基本的“国民”待遇。大量农民失地失业,使其成为

典型的弱势群体,丧失了基本的“国民”待遇。一是他们失去了土地,不再是原

来意义上的农民,没了土地这个基本的生活保障;二是失地农民并未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因为他们失地后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畴,尤其是我国二元体制的存在,不能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二、构建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有利于减少征地矛盾和纠纷,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近年来,由征地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很多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进而导致失地农民

与政府、开发商之间矛盾加深,纠纷不断,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建立失

地农民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征地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减少矛盾就封的产生,促进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

2.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突破口。长期以

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现实状况,农民一直未被纳入社会保险制之中,客

观上造成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不均衡。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

体化的总体要求,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不同的制度安排,将失地农民逐步平稳的吸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城乡人员两种身份制度的差

别,使失地农民拥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促

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必然要求。在“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成为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缩小城

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三、针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走向城镇化是必然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决不能牺

牲农民的利益,必须给他们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其也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和

利益。因此,针对失地农民社保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个解决对策。

1.改进补偿方式,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征地补偿必须在确认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利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以

市场的价值为基础,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补偿。社会保障基金是建立社会保障制

度的关键和核心,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所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可由政府、集体和

个人三番反共同出资来承担该基金的筹集。同时,由国家劳动部门设立专门的社

会保障基金账户。

2.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按照现行的土地征用

制度,农用土地再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前必须先征为国有,具有强制性和垄断性。

政府通常以很低的土地补偿费将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在以市场价格将土地转

让出去,从中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而失地农民却不能享受到利益分配,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坏。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维护农民在土地征

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应该坚持征地收益分配向农民倾斜的原则,让失地农民拿

大头,政府的中头,集体拿小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征地产生的矛盾,保

护农民的利益,而且可以和谐干群关系,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增强其养老保障能力。重新就业是改善失地农民家

庭经济状况的根本途径。然而,在以技术知识为重的今天,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

平低,缺乏在城市谋生的技能,且他们市场意识浅薄,缺乏资金积累。在促进失

地农民在就业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应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机会,一个有

效的措施就是建立再就业培训基金。

4.分层次、分重点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失地农民的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可以先从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险

制度建设入手,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其他内容,为失地农民提供适度的社会保障替代模式,充

分发挥社会保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的“稳定器”、“安全网”作用,对解

决失地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一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浙江的证据[J].改革,2005,(5).[2]王敏,杨宇霞.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06

[3]鲍海君,吴次方.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4]蒋和胜,涂文明.解决城市进程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新思路[J].农村经济,2005,(02).[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下载新渔农村建设下的海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渔农村建设下的海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周林树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占用了农民的大量土地,导致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

    79名民警村官点起新渔农村建设“三把火”

    79名民警村官点起新渔农村建设“三把火” 4月上旬,舟山市边防辖区121个行政村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79名社区民警全部进入新届村两委班子担任村官。自边防支队推行警......

    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基于边缘化的理论

    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基于边缘化的理论作者:黄笛 廖文龙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目前全国约有失地农民4000万,并以每年约200万人的速度递增。专家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对策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对策研究摘要:“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扩展......

    城市化背景下西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

    城市化背景下西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 ——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村为例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的一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 的根本出路之......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摘要: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问题 事关失地农民切身利益,是构建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但 目前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应该本着灵活性、可持续性等原则,构建......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实证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实证研究 《 人民论坛 》(2013年第17期) 刘梦岩 马长海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人数逐步增加,失地农民的社会......

    在全区新渔农村建设暨暖促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最终稿)

    在全区新渔农村建设暨暖促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7月6日) 夏仁康 同志们: 今年是检验三年暖促工程成果的重要一年,也是建设新渔农村、创建小康社区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