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6:4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最终版)》。

第一篇: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最终版)

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崩塌的定义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二、滑坡的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三、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一)差异性

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

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二)共同点和联系

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四、滑坡的相貌

斜坡产生滑动之后,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垅状前缘等特殊的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过来的贝壳。

滑坡的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也有的科学工作者将滑坡的发生划分为六个或四个阶段,对于最后两个阶段(剧烈滑坡和稳定压密),不同的划分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对蠕动变形阶段的划分。划分四个阶段的人把蠕动变形阶段分为蠕动挤压和滑动两个阶段,在蠕动挤压阶段,滑体只有蠕动变形并受到挤压,没有明显移动,而滑动阶段滑体已有明显位移,滑体上裂缝纵横交错,滑舌出水并发生坍塌。

为了正确地识别滑坡,判定斜坡上有没有滑坡的存在,首先需要知道组成滑坡的不同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位置。一个发育比较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组成。

滑坡体 斜坡边缘与山体(母体)脱离并且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石体,称为滑坡体,或简称滑体。滑坡体上的土石松动破碎,表面起伏不平,裂缝纵横,有些洼地积水成沼泽,长着喜水植物。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

滑坡周界 滑坡体与其紧挨着的周围不动土石体(母体)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显,有的周界很不明显。只要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坡的范围也就圈定了。

滑坡壁 滑坡体后部与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露出在外面的部分,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或其它形状,其高度视滑动量与滑体大小而定,从数米至数百米不等。陡度多在30°-70°间,似壁状,称滑坡壁或滑坡后壁。一般在新的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动擦痕,擦痕的方向即表示滑体滑动的方向。

滑坡台阶 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的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

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 在滑坡体移动时,它与不动体(母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并沿其下滑,这个面就叫做滑动面,简称滑面。滑动面以上揉皱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扰动地带,称为滑动带,简称滑带。滑动面以下的不动体(母体),叫做滑坡床。有些滑坡并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软塑状的滑动带。

滑坡舌 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的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

主滑线 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叫做主滑线,也叫滑坡轴。主滑线代表着一个滑坡整体滑动的方向,它位于滑坡体上推力最大、滑坡床凹槽最深的纵断面上,是滑坡体最厚的部分。主滑线或为直线,或为曲线、折线,主要取决于滑坡床顶面的形状。

滑坡裂缝 滑坡在滑动之前和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受力状况不同,滑动速度不同,会产生许许多多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拉张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上部的地面,因滑坡体向下滑动或蠕动,产生拉张作用,形成若干条长十多米到数百米的张口裂缝;多呈弧形,其方向与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位于最外面的一条拉张裂缝,即与滑坡壁重合的一条,通常称为主裂缝;二是剪切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中下部的两侧,由于滑坡体和相邻的不动土石体之间相对位移产生剪切作用,或者由于滑坡体中央部分比两侧滑动更快而产生剪切作用,因而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在这些裂缝的两则,还常常派生出羽毛状平行排列的次一线裂缝。有时,由于挤压和扰动,沿着剪切裂缝常形成细长的土堆;三是鼓张(隆张)裂缝,当滑坡体向前方滑动时,因为受到阻碍或上部滑动比下部为快,土石体就会产生隆起并开裂形成张开的裂缝,鼓张裂缝的方向与滑动方向或垂直或平行;四是扇形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尤以滑坡舌部为多,因滑坡体下部向两侧扩散而形成,它们也属于张开的裂缝。这些裂缝的方向,在滑坡体中部大致与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成锐角相交,在滑坡舌部则呈放射状,所以称为扇形张裂缝或放射状裂缝。

封闭洼地 滑坡体向前滑动后,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或陷落成洼地,从而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封闭洼地中如果因滑坡壁地下水在此出露,或地表水在此汇集,形成湿地或水塘,就称为滑坡湖。

需要指出的是,滑坡的相貌往往只有新生滑坡或产生不久的滑坡才显露得比较典型,发生时间较久的老滑坡,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的原因,它们的本来面貌常常受到破坏,以致不容易观察出来,必须通过仔细的调查,寻找出残留的特征和迹象,才能正确地加以识别。

第二篇:崩塌、滑坡的防治措施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崩塌、滑坡对工程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的数量、速度及规模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人类工程诱发的和自然的地质灾害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简要介绍崩塌、滑坡对工程的影响及防治。

关键词:崩塌、滑坡、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一、对工程的影响

1、对水利工程的危害。我国许多滑坡、崩塌发生在水电工程附近。它们毁坏水渠管道,破坏大坝、水电站、变电站以及其他设施。崩塌、滑坡体落入水库中常造成水库淤积,有时甚至激起库水翻越大坝冲向下游造成伤亡和损失。有些滑坡、崩塌还可以造成水库报废。总之,滑坡、崩塌常常破坏山区水利水电工程,使其不能正常运营,造成经济损失。

2、对铁路的危害。铁路是遭受崩塌、滑坡危害最频繁,最严重的一项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铁路沿线的大中型滑坡点有一千处,崩塌点为数更多,致使铁路部门每年花费大量资金整治它们。滑坡、崩塌对铁路的危害主要表现是:破坏线路、中断行车、危害站场、砸坏站房;毁坏铁路桥梁及其他设施,错断隧道、摧毁明洞,造成车翻人亡的行车事故。

第1页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对公路的危害。山区公路也是遭受滑坡、崩塌危害最频繁的一项工程。主要危害是:掩埋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造成行车事故、引起人身伤亡。

4、对河运及海洋工程的危害。对河运的危害主要表现是,堵江断流、中断航运交通;形成江中险滩、威胁过往船只;激起涌浪,推翻船只,引起民人身伤亡。对海洋工程的危害,最常见的是海底地基发生滑坡。引起海上钻井平台的下沉、滑移和倾倒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二、防治措施

防治崩塌滑坡,也要有的放矢。整治滑坡的方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对诱导滑坡的影响;二是改变滑坡外形、增加滑坡的抗滑力;三是改变滑带土石性质,阻滞滑坡体的滑动。在防治滑坡时,必须牢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力求根治,防治工程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一)排水工程

1、排除地表水: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与地表水的危害有密切关系。所以,设置排水系统来排除地表水,对治理各类滑坡都是适用的,对治理某些浅层滑坡,效果尤其显著。为了防止水流的下渗,在滑坡体上也应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使水流得以汇集旁引。如地表条件许可,在滑坡边缘还可修

第2页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筑明沟,直接向滑坡两侧稳定地段排水。如果滑坡体内有湿地和泉水露头,则需修筑渗沟与明沟相配合的引水工程;在地表水下渗为滑坡主要原因的地段,还可修筑不同的隔渗工程。当地表出现裂缝或滑坡体松散易于地表水下渗时,都要及时进行平整夯实,以防地表水渗入。另外,在滑坡地区进行绿化,尤其是种植阔叶树木,也是配合地表排水、促使滑坡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

2、排除地下水:地下水通常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排除有害的地下水、尤其是滑带水,成为治理滑坡的一项有效措施。滑坡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截水盲沟、支撑盲沟、盲洞、仰斜钻孔、渗管、渗井、垂直钻孔以及砂井与平孔相结合、渗井与盲洞相结合等工程设施。

(二)支挡工程

由于失支支撑而引起的滑坡,或滑床陡、滑动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档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坡迅速恢复稳定。支撑建筑物的种类很多,有抗滑垛、抗滑桩、抗滑墙、锚固等。这里仅介绍几种主要的支挡工程办法:

1、抗滑片石垛。是一种用垒砌石块的方法来阻止滑坡体下滑、达到稳定滑坡目的的工程措施。对于滑体不大,滑面位置低于坡脚不深的中、小型滑坡,又有足够的场地和廉价的石料时,第3页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就可采用这种工程措施。但是,这种措施不适宜用来治理下滑力较大的大、中型滑坡。

2、抗滑挡墙。是一种阻挡滑坡体滑动的工程措施,适用于治理因河流冲刷或因人为切割支撑部分而产生的中、小型滑坡,但不适宜治理滑床比较松软、滑面容易向下或向上发展的滑坡。由于滑坡的推力较大,抗滑挡墙比一般的挡土墙要设计得宽大些,具有胸坡缓、外形宽大的特点。挡墙背后应设置顺墙的渗沟以排除墙后的地下水,同时在墙上还应设置泄水孔,以防止墙后积水泡软基础。

3、抗滑桩。用来治理滑坡既要保证桩不被剪断、推弯或推倒,也要保证桩间土体不会从桩间滑走或因桩高不够导致土体从桩顶滑出。抗滑桩应设置在滑体中下部,滑动面接近于水平,而且也是滑动层较厚的部位。一定要保证桩身有足够的强度和锚固深度、桩高和桩间距离都要适当。抗滑桩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打入法、钻孔法和挖孔法三种。对于浅层的粘性土和黄土滑坡,可直接用重锤把木桩、钢轨桩、钢管桩、钢筋混凝土管桩等打入,简单易行;对于中厚层的大型滑坡,则多采用钻孔法和挖孔法施工。

4、锚固。利用穿过软弱结构面、深入至完整岩体内一定深度的钻孔,插入钢筋、钢棒、钢索、预应力钢筋及回填混凝土,借以提高岩体的磨擦阻力、整体性与抗剪强度,这种措施统称为锚固。

第4页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1)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简称锚喷结构或锚喷支护,即喷射混凝土与锚杆相结合的一种支护结构,也称喷锚支护。

(2)锚杆:是指钻凿岩孔,然后在岩孔中灌入水泥沙浆并插入一根钢筋,当砂浆凝结硬化后钢筋便锚固在围岩中,借助于这种锚固在围岩中钢筋能有效地控制围岩或浅部岩体变形,防止其滑动和坍塌,这种插入岩孔,锚固在围岩中从而使围岩或上部岩体起到支护作用的钢筋称为“锚杆”。

(3)预应力锚索: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杆)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称内锚头),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称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这种方法称预应力锚索,简称锚索。

5、减载

当一个滑坡处于头重脚轻的状况下,而在前方又有一个可靠的抗滑地段时,采取在滑坡体上部减重或脚部加填的办法,使滑坡的外形得以改变,重心得以降低,可以使滑坡的稳定性得到根本的改善。用减重的方法治理滑坡时,常常需要与下部的支挡措施相配合。

在对滑坡体作减重处理时,必须切实注意施工方法,尽量做到先上后下,先高后低,均匀减重,以防止挖土不均匀而造成滑坡的分解和恶化。对于减重后的坡面要进行平整,及时做好排水和

第5页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防渗。在滑坡前部的抗滑地段,采用加载措施,可以产生稳定滑坡的作用,当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地利用滑坡上方的减重土石堆于前部抗滑的地段。为了加强堆土的反压作用,可以将堆土修成抗滑土堤,堆土时要分层夯实,外露坡面应干砌片石或种植草木,土堤内侧应修渗沟,土堤和老土之间应修隔渗层。

(三)其他方法

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善滑坡带土石性质。

①焙烧法:焙烧法是利用导洞焙烧滑坡脚部的滑带上,使之形成地下“挡墙”而稳定滑坡的一种措施。

②电渗排水:电渗排水是利用电场作用而把地下水排除,达到稳定滑坡的一种方法。

③爆破灌浆法:爆破灌浆法是一种用炸药爆破破坏滑动面,随之把浆液灌入滑带中以置换滑带水并固结滑带上,从而达到使滑坡稳定的一种治理方法。目前这种方法仅用于小型滑坡。

运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善滑带土石性质借以提高滑坡稳定性的治理方法,在滑坡治理中并未被广泛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排水支挡还是整治滑坡的两项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土木工程地质》(第2版)胡厚田、白志勇 主编。

第6页

第三篇: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及报告编制要点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

1、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作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作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 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

①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

②不同块径落点的能及能量及弹跳高度

5、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辅以坑槽探工作。

6、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

(1)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 GPS 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2)测图要求

①平面图:工作范围长﹥500m、宽﹥500m,全域用 1﹕1000—1﹕2000 比例尺测图;拟设被动防护工程部位用 1﹕500 比例尺测图;危岩带(危岩体)及拟设主动防护部位用 1﹕500—1﹕200比例尺测图;一个项目若有两处及两处以上危岩离得较远的,需用小比例尺图表示整个项目危岩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及威胁对象,然后再分别按要求测图。

②剖面图:表示危岩与威胁对象关系的剖面比例尺与全域平;拟设工程部位及危岩用 1﹕200 或更大面图比例尺匹配(相同)比例尺实测。

③立面图:主要针对危岩及危岩带,用 1:200 或更大比例尺测图。

(3)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对每一个危岩块体(单体)要调查清楚,包括节理裂隙、不同结构面、规模等,并要进行编号、附上相应的照片;调查落石具体位置、运动轨迹、弹跳高度,划分危岩区范围;用测图相应比例尺作底图。

⑷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适当布置工作量控制。

⑸其它勘探工作应明确相应的目的、任务。

7、相应的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

⑴平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

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

③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内容; ④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崩塌堆积体; ⑤拟布置的长短剖面及其编号;

⑥拟布置的坑槽探位置、威胁对象;

⑦已有工程设施及拟设工程位置;

⑧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谈)标志。

⑵剖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 ;号对应一致)

②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匹配;

③长剖面:应与平面图匹配,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内容及危岩与危害对象的关系;短剖面:a危岩体块,视规模大小用(单体)每块至少一条;b危岩带(岩体破碎带)多条剖面表示;c在拟设工程部位应有多条剖面表示。

⑶立面图: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区域需用立面图表示,应清楚的表示出危岩块体大小,相关位置,角点坐标或中心坐标。

8、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9、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设计书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名称一致。

目 录

前言

一、任务由来

二、工作任务

三、前人研究程度

四、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五、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第一章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第一节 位置与交通 第二节 气象、水文 第二章 勘查区工程地质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貌 第二节 地层岩性 第三节 地质构造与地震 一 地质构造 三 地 震

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 第五节 人类工程活动 第三章 危岩体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危害性 第一节 危岩体基本形态

第二节 危岩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一 危岩体特征

二 危岩体变形类型及规模 三 危岩体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四 危岩破坏后(落石)运动特征 五 危岩危害性及变形趋势性分析 第三节 崩塌堆积体特征

第四节 既有防护工程及施工条件调查 一 既有防护工程 二 施工条件

第四章 勘查工作布置及工作量 第一节 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 第二节 工作内容、方法和勘查手段 一 地形图测量 二 工程测量 三 工程地质测绘 四 勘探工程 五 室内试验 第三节 工作量

第五章 勘查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第一节 勘查工作方法 第二节 勘查技术要求 一 地质测绘技术要求 二 剖面测量技术要求 三 地形测量技术要求 四 点位测量技术要求 五 槽探技术要求 六 钻探技术要求

第六章 施工组织及进度计划 第一节 人员组织 第二节 设备组织第 三节 工期及进度计划 第七章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节 质量保证措施 第二节 安全保证措施 第八章 预期成果 第九章 经费预算 第一节 经费预算依据 第二节 经费预算 附图:

1.(项目名称)勘查工作布置平面图 2(项目名称)勘查工作布置剖面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一、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 ;除了干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危岩块体(单体)碎带(危岩带)外。一般情况下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二、对危岩块体(单体)的描述与评价:

1、编号、坐标(含顶底标高)

2、所处区域的岩层产状、岩性、斜坡倾向、斜坡结构类型、顶底宽、高、厚、体积、危岩前缘倾角、崩落方向、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及组合、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破坏方式、危岩稳定性评价、危险性预测 9、治理措施建议、照片、剖面图、立面图、赤平投影图。每一块危岩形成。一张描述评价表格(见附表)

三、各单体危岩评价完以后应用表格汇总进行综合评价

危岩单体稳定性评价结果一览表

四、注意控制危岩结构面特征的调查

1、位置、产状、延申长度、切割深度、张开度、裂隙间距、充填物及胶结状态、裂面形态及粗糙度、地下水或充水情况

以上描述的准确性与计算参数的取值密切相关。

五、注意破坏模式的确定:

需在野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破坏模式,其相应的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是不一样的。

六、危岩块体的稳定性计算可参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DB50/143—2003)及―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范》勘察技术要求‖等规范及要求执行。

七、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应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应与野外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八、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可参照滑坡稳定性评价进行。

九、治理方案与比选部分:首先提出两种以上的治理方案,然后进行比选,可把可研报告的方案比选部分内容浓缩到该节中。

十、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

十一、结论与建议:把勘查报告的主要结果简明扼要的理出几条,如危岩规模、稳定性、提供设计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推荐的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等。

㈠相应的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

1、平面图

⑴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

⑵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

⑶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内容;

⑷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崩塌堆积体;

⑸长短剖面及其编号; ⑹坑槽探位置、威胁对象;

⑺已有工程设施及拟设工程位置;

⑻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2、剖面图

⑴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 ;号对应一致)

⑵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相同;

⑶长剖面:应与平面图匹配,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内容及危岩与危害对象的关系;短剖面:a危岩体块,视规模大小用(单体)每块至少一条;b危岩带(岩体破碎带)多条剖面表示;c在拟设工程部位应有多条剖面表示。

3、立面图: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区域需用立面图表示

4、各种图件比例尺按照测图要求使用

5、钻孔柱状图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中要求的版本出图。

6、探槽及探井:探槽―两壁一底‖连接出图;探井按―四壁一底‖连接出图。

㈡附件及要求

1、应附所有的室内试验报告;

2、应附所有的原位测试报告;

3、应附有代表性的与崩塌有关的照片:包括全貌照片、危岩照片等;

4、各种计算成果。

十一、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十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本)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附表:Ⅱ-W2 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

目 录

0 前言 0.1 任务由来 0.2 工作任务 0.3 前人研究程度 0.4 勘察工作情况 0.4.1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0.4.2 勘察设计情况 0.4.3 勘察手段及方法 0.4.4 勘察完成工作量 0.5 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1.1 位置与交通 1.2 气象、水文 1.2.1 气象 1.2.2 水文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 地质构造 2.3.2 新构造运动 2.3.3 地 震 2.4 水文地质条件 2.5 人类工程活动 3 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形地貌 3.2 地层岩性 3.3 地质构造 危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4.1 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4.1.1 危岩体分布及形态特征 4.1.2 危岩破坏方式

4.2 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4.2.1 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危岩形成机制分析 5 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 5.1 危岩变形现状 5.2 定性分析评价 5.3 定量计算及评价

5.3.1 危岩整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5.3.2 危岩单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5.3.3 综合稳定性分析评价 5.4 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 5.4.1 运动形式 5.4.2 运动计算 5.5 危岩危害性评价 6 危岩防治方案及建议 6.1 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 6.2 防治方案建议 7 结 语7.1 结 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附图:

(1)危岩探槽记录表

(2)危岩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3)危岩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4)危岩工程地质立面图1:200

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滑坡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滑坡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地灾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

1、根据不同坡体的大小、规模,用纵、横勘探线控制,一般斜长 200m±、下宽(或平面宽度)200m±,原则上用三纵三横勘探线控制,主勘探线上至少 3 个钻孔辅以探井、探槽控制,其它两条勘探线至少 2 个钻孔辅以探井、探槽控制,对边界及裂缝部位辅以适当的坑槽探控制,拟设治理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工作量控制,勘探线之间可用实测剖面控制。

2、岩土水样采取:原则上滑体土 6 件、滑带(面)土 6 件、滑床(岩、土)6 件;滑坡规模较大且坡体土体结构较复杂,可适当增加岩土样,反之,滑坡规模较小且坡体土体结构较简单,可适当减少岩土样;有地下水的地方一般情况均考虑 1 组(2 件)水样。

3、其它规模的滑坡(不稳定斜坡)可参照以上勘查工作的布置,根据规模大小作相应的增减。

4、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

⑴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 GPS 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⑵测图要求:

①平面图:斜长、下宽(或平均宽)﹥500m 的全域用比例尺1﹕1000—1﹕2000 测图,拟设工程部位用 1﹕500 比例尺测图;斜长、下宽(或平均宽)﹤500m 的全域用比例尺 1﹕500 测图;平面图测图范围一般情况下原则上上下左右各延长 50m 为宜,若需要作截排水工程的项目,可用小比例尺图把与该区域有关的汇水面积表示清楚。

②剖面图:拟设工程部位用 1﹕200 比例尺实测,其它剖面比例尺原则上与平面图相匹配,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增加实测剖面图。⑶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等,用测图相应比例尺作底图。

⑷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适当布置工作量控制。

⑸对钻探工作的要求:

① 对每一个钻孔应明确孔位、孔深、工作目的及工作内容。

②土层原则上要求干钻,特别是推测的―滑带‖附近必须干 ―滑体土‖ 回次进尺宜控制在 1m 以内,钻,并应控制回次进尺,―滑带‖附近应控制在 0.5m 以内。

③钻孔深度要求:滑坡规模较小或剩余下滑推力较小及土层较薄的,原则上钻孔进入基岩 1—3m;滑坡规模较大或剩余下滑推力较大及土层较厚的,原则上钻孔进入中风化基岩 3—5m,应注意强风化基岩与中风化基岩的区分,不要把较破碎的岩心都划分成强风化带。

④孔内地下水的观测,应在终孔后提干孔内钻探循环水,至少 24 小时以后观测地下水位。

5、图件内容要求

⑴平面图

① 图名、图例、框线及框线坐标、正北标志、图签;

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 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 同; ③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

④滑坡体特征、界线、变形等;

⑤勘探剖面及其编号、钻孔及坑槽探位置等;

⑥威胁对象、已有工程设施、拟设工程位置;

⑦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⑵剖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号对应一致)

②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匹配;

③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基岩强中风化界线、岩层产状等

④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

⑤其它如钻孔、坑槽探、裂缝、威胁对象等表示与平面图一致; ⑥剖面图应有足够的长度表示所要求的内容

6、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7、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设计书编制纲要(参考)设计书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名称一致

目 录

前言 勘查设计书编制依据、勘查目的和任务

1.1 编制依据

1.2 勘查依据主要技术标准

1.3 勘查目的和任务

1.4 前人研究程度

1.5 危害对象等级

1.6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2 勘查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及交通

2.2 地层岩性

2.3 水文地质 2.4 区域地质环境滑坡概况

3.1 滑坡发育史

3.2 基本特征

3.3 滑坡变形特征

3.4 滑坡体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3.5 滑坡稳定性分析

3.6 危害对象治理方案设想勘查工作部署

5.1 勘查范围、内容

5.2 勘查工作布臵原则勘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6.1 工程测量

6.2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剖面的测制

6.3 钻探技术要求

6.4 土、水采样与试验主要技术要求

6.5 大重度试验

6.6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6.7 滑坡稳定性预测与评价

6.8 变形区预警系统建设

6.9 资料收集 6.10 内业资料整理勘查工作的计划进度

7.1 进度计划 7.2 施工进度控制勘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8.1 人员组织及分工

8.2 设备、仪器

8.3 施工组织及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

9.1 安全目标

9.2 安全施工措施预期成果

10.1 勘查报告及附图、附件

10.2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比选方案工程概算

10.3 治理工程施工图初步设计(可研阶段)及工程预算服务承诺

附图

1、“项目名称”滑坡勘探点平面布臵图

2、“项目名称”滑坡典型剖面图

附件

“项目名称”滑坡勘查及设计费用预算书

滑坡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一、滑坡的基本要素:坡高、坡长、坡宽、坡向、坡度角、面积、体积(规模)要描述清楚

二、滑坡的变形情况及边界的确定:后缘、前缘(剪出口)、边线(界)、坡体变形(地面裂缝、建筑物变形、树木变形等)

三、滑坡体的几大要素:物质结构(组成):滑体土及物质组 成;滑带(面)土及物质组成;滑床土(岩)及物质组成。

四、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㈠C、Φ值取值

1.室内试验值:快剪:天然剪→残余剪,饱和剪→残余剪

2.反演 :反演应注意的问题:采用反演分析确定滑坡力学参数应 注意适用条件,对已滑动位移的滑坡应恢复滑前地形进行反演分析。用软件收索的最危险的面及稳定性系数取值一定要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即

3.工程类比:应注意要有可比性

4.综合取值:一定要说明取值的依据或理由

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1.软件的使用:理正软件,成都理工大学软件

2.计算模型的确定:

⑴土体滑坡:

①滑面为折线型: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用詹布法等进行校核

②滑面为平面或圆弧形:用瑞典条分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 力计算,用毕肖普法等进行校核

⑵岩质滑坡:用平面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

3、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要用表格汇总后,在报告中用专门的 章节反映出来,包括参数取值、各种工况下各条剖面的稳定性计 算结果,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宏观判断进行相应的描述与评 价,再结合保护对象取相应的安全系数进行滑坡推力计算。注意: 不要随意提高防治工程等级及安全系数取值。

4、几种不同工况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只考虑两种工况:自重 工况,自重+暴雨(地下水)工况进行稳定性和推力计算;其余工况作 为校核工况,均不采用地震+暴雨工况。

五、滑坡的发展趋势分析与评价

㈠在不同状况下的发展趋势:如人类工程活动(采矿、前缘切 坡、后缘堆载等)、雨季等,应结合不同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情 况进行分析评价;

㈡注意滑坡整体不稳定与整体稳定局部不稳定的分析评价

六、滑坡治理方案与比选:首先提出两种以上的治理方案,然后进行比选,可把可研报告的方案比选部分内容浓缩到该节中。

七、结论与建议:把勘查报告的主要结果简明扼要的理出几 条,如滑坡规模、稳定性、提供设计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推荐的 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等。

八、相应的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

㈠图件内容要求 ⑴平面图

① 图名、图例、框线及框线坐标、正北标志、图签;

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 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

③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

④滑坡体特征、界线、变形等;

⑤勘探剖面及其编号、钻孔及坑槽探位臵等;

⑥威胁对象、已有工程设施、拟设工程位臵;

⑦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 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⑵剖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 号对应一致)

②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 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 上与平面图比例尺相同;

③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基岩强中风化界线、岩层产状等

④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

⑤其它如钻孔、坑槽探、裂缝、威胁对象等表示与平面图一 致;

⑥剖面图应有足够的长度表示所要求的内容

⑶钻孔柱状图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中要求的版本出图。

⑷探槽及探井:探槽“两壁一底”连接出图;探井按“四壁 一底”连接出图。

㈡附件要求

1、应附所有的室内试验报告;

2、应附所有的原位测试报告;

3、应附有代表性的与滑坡有关的照片:包括全貌照片、变形 照片、岩心照片等;

4、各种计算成果。

九、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十、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目第一部分 前言

一、任务由来

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三、工作目的与任务

四、城镇国民经济概况

五、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六、勘查工作的依据

七、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第一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臵及交通

二、气象与水文

第二节 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 –

第三节 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

一、地质构造

二、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三、地震效应

第四节 水文地质概况

一、孔隙水

二、基岩裂隙水

第五节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一、岩土体分布及特征

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第二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危害对象

第一节 滑坡基本特征

一、滑坡区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二、滑坡体变形特征

三、滑坡物质结构特征

四、滑带土基本特征

五、滑坡土体物理力学特征

第二节 滑坡危害对象

第三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第一节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一、滑坡变形形成机制分析

二、滑坡近期发育阶段

三、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第二节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一、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二、滑坡稳定性宏观判断

第三节 极限平衡法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一、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确定

二、计算数据准备

三、滑坡滑动模式推力及稳定系数计算成果

四、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五、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六、滑坡变形发展趋势

七、岩土体力学参数建议

第四章 防治对策及防治建议

第一节 防治目标及原则

一、防治目标

二、防治标准

第二节 防治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三节 防治方案建议

一、应急防治方案建议

二、治理方案建议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评价标准与范围

一、评价标准

二、评价范围

第二节 环境影响预测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三、声环境影响分析

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第一节 社会效益

第二节 经济效益

第三节 环境效益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图:

NO.1-1 工程地质勘察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

NO.1-2 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

NO.2-1 工程地质勘察纵剖面图(1:200)

NO.2-2 工程地质勘察纵剖面图(1:1000)NO.2-3 工程地质勘察纵面图(1:200)

NO.2-4 工程地质勘察横面图(1:200)

NO.2-5 工程地质勘察横面图(1:200)

NO.3-1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3-2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3-3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3-4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3-5 工程地质勘察柱状图(1:200)

NO.4-1 探槽四壁展开图(1:20)

NO.4-2 探槽四壁展开图(1:20)

NO.4-3 探槽四壁展开图(1:20)

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泥石流的基本描述与评价:主要对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爆 发频率、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调查内容按《泥石流灾害 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执行,认真填写调查评判表。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 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 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泥石流的危害性针对保护对 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

1、泥石流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⑴气象资料(以水文手册为依据,参考地方气象站资料):查得各相应设计 频率:20 年一遇、50 年一遇、100 年一遇多年平均最大的10 分钟降雨量、1 小时降雨量、24 小时降雨量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雨力。

⑵沟域基本资料:流域面积、汇水面积、主沟及支沟的长度、坡降 等。

⑶历史上发生过的泥石流次数、危害性、发生时的降雨量、流速、流量、一次性到达沟口的最大方量及总方量、泥位、泥痕 等。

2、在拟设拦砂坝部位在坝轴线上原则上布设 1—3 个钻孔辅以坑 槽探工作控制,其它的勘查工作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 作,适当采取与工程有关的岩土样。

3、原位测试工作:(重度、颗分等)若流域面积不大,主沟 道不长(原则上指﹤5km)且环境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泥石流沟,原则上以各三组为宜,其它视沟道长短及支沟多少适当增加。

4、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

⑴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 个GPS 点(沟道较长或流域面积较大,可适当增加GPS 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 准点测放。

⑵测图要求:

①平面图:主沟道长﹤2km 全流域用1﹕2000 比例尺测图;沟 道长2km—10km 全流域用1/5000—1/10000 比例尺测图(修测); 沟道长﹥10km 全流域用1/10000—1/50000 比例尺测图(修测); 拟设工程部位用1﹕500—1﹕200 比例尺测图;局部(如物源区(主 要指动储量)、沟道内等)确实需要的可测1﹕500—1﹕2000 比例 尺的图,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剖面图:全沟道纵断面图比例尺应与全流域平面图比例尺 匹配,物源及沟道评价部分可用 1﹕500—1﹕2000 比例尺(规模 小或沟道狭窄可适当放大比例尺),拟设工程部位用 1﹕200 比例 尺或更大比例尺。沟槽横剖面兼作流量计算断面;在堆积扇上反映扇面形 态、沟槽、被保护对象的横剖面不得少于三个,在流通区、形成区、两沟汇 合处、拟设工程部位均应测绘横剖面调查泥位、糙率、坡降计算各级水位流 量并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各处崩滑体均应有纵、横剖面。

⑶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 等,物源及典型(或代表性)沟道要用实测地质剖面,在拟设拦 砂坝、谷坊坝等工程部位在坝轴线要实测地质剖面,其比例尺与平面图匹配;在两坝肩及坝轴线中心部位要实测垂直坝轴线的地 质短剖面,若坝轴线较长,原则上以20 米±或地形变化较明显处 增加相应的短剖面,剖面长度原则上至坝轴线上游坝底宽处,下 游至护坦长(或副坝)处为宜,比例尺1﹕200 为宜;在拟设排导 槽、单边防护堤、导流堤等部位,纵断面比例尺原则上与平面图 相匹配,原则上20 米±或地形变化较明显处须实测垂直沟道的横 剖面图,比例尺 1﹕200,剖面长度以沟道形态与保护对象的空间 关系表示清楚为宜。

⑷在已发生过泥石流的沟口、沟道内、支沟等部位尽可能的 作一些重度配浆试验。

⑸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 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臵、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 适当布臵工作量控制。

⑹治理工程基本思路:

①凡是有排导条件的,首先考虑排导以排为主;

②凡是考虑拦砂坝的地方,首先考虑库容量,所以拦砂坝位 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③需要消能、减速及固源的地方可考虑设臵各坊坝;

④需要设臵单边防护堤的地方,主要针对防护对象设臵:

⑤设臵停游场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首先考虑安全,即使溃 坝其下游无危害对象;二是不大量占用耕地及其它用地;三是不 会产生昂贵的征地费用。

5、图件内容要求

⑴平面图

①图名、图例、框线及框线坐标、正北标志、图签;

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

③地形地貌、沟道特征、物源特征及规模

④威胁对象、已有工程设施、拟设工程位臵

⑤勘查工作布臵,包括钻孔位臵、坑槽探位臵、拟测剖面线 位臵及编号等

⑥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 颜色(颜色要求谈)标志

⑴剖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图签、剖面编号(应与平面 图编号一致)、地质内容;

②比例尺:比例尺要求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 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

③全流域纵剖面图应标出全流域纵坡降及不同沟域分段纵坡降

④其它剖面要表达的内容应与平面图一致

6、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7、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1 前言

1.1 任务来源和目的任务

1.1.1 任务来源

1.1.2 目的任务

1.2 位臵交通与社会经济概况

1.2.1 位臵与交通

1.2.2 社会经济概况

1.3 以往工作程度 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4.1 地质构造

2.4.1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5 水文地质概况

2.6 工程地质概况

2.7 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影响

目3 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

3.1 泥石流形成条件

3.1.1 地形地貌条件

3.1.2 物源条件

3.1.3 水源条件

3.2 泥石流基本特征

3.2.1 各区段的冲淤特征

3.2.2 堆积物特征

3.2.3 频率和规模

3.2.4 泥石流发展趋势

3.3 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及主要诱发因素

3.4 泥石流的危险性及危害

3.5 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想勘查设计

4.1 勘查工作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4.1.1 指导思想

4.1.2 设计原则

4.1.3 设计依据

4.2 工作方法和手段

4.3 工作部署

4.3.1 资料收集工作

4.3.2 形成区勘查工作总体部署

4.3.3 流通区勘查工作总体部署

4.3.4 堆积区勘查工作总体部署

4.4 勘查工作具体布臵

4.4.1 资料收集工作

4.4.2 泥石流野外调查与测绘

4.4.3 勘探与试验

4.4.4 泥石流计算 4.4.5 堆积区及流通区下段地形测量

4.5 设计工作量

4.6 勘查工作技术要求

4.6.1 泥石流形成背景条件调查

4.6.2 泥石流活动特征调查

4.6.3 泥石流性质与运动特征调查

4.6.4 泥石流堆积特征调查

4.6.5 危险区自然、社会和危害状况调查

4.6.6 勘探和试验

4.6.7 工程测量技术要求施工组织及保障措施

5.1 人员设备安排

5.1.1 人员组织

5.1.2 设备安排

5.2 工作进度安排

5.3 质量保证措施

5.4 安全保证措施预期提交成果经费预算

7.1 工作区基本条件

7.1.1 自然地理概况

7.1.2 地质概况

7.1.3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7.1.4 主要设计工作量

7.2 预算编制依据

7.3 预算编制过程

7.4 预算结果

附图:

1、四川省地震灾区„„泥石流应急勘查工作平面布臵图

2、四川省地震灾区„„泥石流应急勘查纵剖面图

3、四川省地震灾区„„泥石流应急勘查剖面图

泥石流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一、与泥石流有关的全流域沟道的描述与评价,包括流域面 积、主沟道长、支沟分布、全沟域纵坡平均坡降及不同沟段纵坡 降级及不同沟段纵坡降等基本情况的描述与评价。

二、气象资料的分析与评价。特别注意与泥石流沟流域面积有关的20 年一遇、50 年一遇、100 年一遇的10 分钟降雨量、1 小 时强降雨量、24 小时降雨量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三、全流域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与评价。包括全流域 地表水的分布情况,特别应关注堰塞湖的分析与评价,高寒地区 还应注意冰雪融化的分析与评价,注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关 系的分析与评价,还应对泥石流沟进入下一级水系(主河道)的 过流能力、冲砂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四、历史上已发生过泥石流的系列数据的分析与评价,如发 生时间、一次性冲出量、危害性、降雨强度、流速、流量、重度 等。

五、泥石流沟区域的划分,清水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 区,除了清水区以外,其它三个区域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是 互有联系的,但每个区域的主要功能还是可以分出来的。

六、物源:

㈠松散固体物源总量。主要包括:崩塌堆积固体物源,沟道 堆积固体物源,坡面侵蚀固体物源三种。

㈡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是我们比较关心,也是比 较复杂的,物源总量与动储量之间的转换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与评价:

1、固体物源本身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2、坡体的坡度角与坡体物质结构及沟道的纵坡降分析与评价

3、暴雨强度与洪水冲刷(或携带)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篇: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程序及基本方法

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程序及基本方法

为减少崩塌滑坡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灾害的防治已十分必要,但防治工作必须由以往那种附属的被动应急式的救灾工作转为专门的、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防灾减灾工作,为此,宜遵循以下程序和采取合适的方法。

一、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程序

(一)先勘查确定危险性

危害性及防治必要性和可行性

崩塌滑坡灾害的防治工程不同于一般建筑工程,崩塌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致灾地质作用的调整和崩塌滑坡变形体的改造工程。因此,地质的分析研究必须贯穿于其始终。勘查工作必须准确查明崩塌滑坡的险情状况,包括致灾作用的性质、成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活动状况、稳定状况及危险程度;参与计算评价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水文地质条件;成灾危害情况,包括可能遭受危害的人、物、设施的位置、规模、价值及可迁移程度;影响治理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地形、水源、天然建材等)及社会条件(交通、能源供应、劳工等),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诸方面进行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从而确定下步工作的如何进行。

(二)作好防治工程设计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活动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危险程度及防治目标加以制订,对崩塌滑坡总体及其不同块段应作有区别的综合考虑。

1、根据崩塌滑坡作用的成因确定主要治理途径

若崩塌滑坡失稳主要是外因造成,则消除、减少导致崩滑活动的破坏动力来源是首要的防治途径。若主要是内因造成,则防治途径应是设计增强其自身稳定性。

消除、减少破坏动力来源,应视动力性质(类型)及作用特征,选用合理措施。如防治降雨型滑坡,最有效方法是搞好地表及地下水排水。防治冲蚀型滑坡的措施是改变冲蚀水流的流向、流势,减缓冲蚀强度,或修筑抗冲蚀(护坡)工程。防治堆积加载型滑坡的措施是制止堆积物填加或清方减载。防治挖掘型崩滑的措施是改善挖掘工艺方法,减少对山(坡)体的破坏扰动或停止挖掘。

增强变形体自身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是减小变形作用力,增强阻抗力。针对崩滑作用机制及运动模式,采取有效的抗衡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工程结构类型及其实施位置与方向。治理滑坡的具体工程措施,有降低坡高、坡角;在主滑段削方减载;在有效部位施加拦挡工程及排水、防水工程等。

2、根据崩塌滑坡的危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防治工程的结构强度和工程量的确定,应以能达到防治目标的要求为准。这也与工程位置的选定有关,比较简便可行的办法是绘制不同安全等级(K值)的滑坡下滑力曲线图。在图上采取最有利位置使滑坡总体下滑减少为零,其所需的力即为防治工程应有的出力,可据之确定工程的结构强度及工程量。

3、进行施工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工程的合理施工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因为欲加防治的崩滑体,自身稳定性都很差,经不起大的工程扰动,而防治工程施工又难以完全避免有扰动,必须将这种扰动限制在变形体能承受得了范围之内,不然反而会加剧崩滑变形,甚至失控成灾,落得事与愿违的后果。在滑坡区设挡土墙一般都忌通槽开挖,如1967年渡口市弄坪火车站滑坡防治中,为设挡墙而通槽开挖基抗,导致原本处于缓变阶段的滑坡急剧下滑,推走5栋楼房进入金少江,就是一个惨痛教训。挖孔桩排,也不宜连续成排同时开挖,而应跳隔施工。这在四川万县豆芽棚滑坡的防治中,也有过正反面的经验。锚索(杆)施工的孔洞钻掘强度(洞群密度及爆破力),也不能对加固岩土体有大的扰动破坏,至于施工锚固力(预应力)也不宜过大,以防将开裂岩体折断,或使土体产生连续性拉张变形带。对土体的锚固,锚头深度必须超过斜坡土体的天然剪切破裂弧面以外。

二、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

大夫治病,要对症下药,防治崩塌滑坡,也要有的放矢。整治滑坡的方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对诱导滑坡的影响;二是改变滑坡外形、增加滑坡的抗滑力;三是改变滑带土石性质,阻滞滑坡体的滑动。所有这些措施,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使用,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好效果。例如,对于由地下水作用引起的滑坡,在事先弄清地下水补给来源、方式、方向、位置和数量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截水盲沟、盲洞、仰斜钻孔等工程加以排除;对于因江河冲刷引起的滑坡,应着重修筑河岸防护工程;对于因挖方修建铁路、公路,破坏了山体平衡,采用抗滑挡墙、抗滑桩等支撑措施来恢复平衡,效果比较显著,对于因地表渗水或自然沟水补给而引起的滑坡体滑动,则宜采取地面铺砌防渗、地表排水及沟床铺砌等措施;对于因滑动带土质不良而引起的滑动,可考虑采用灌浆、焙烧等改良土质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疏干工程来减少水的作用;对于大滑坡或滑坡体连续分布的区段,如果处理起来在技术上还不过关,经济上不合算,可以考虑使工程建筑设施避开滑坡的影响范围;对于中小型滑坡,工程建筑要避工它们正在活动的前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将小型滑坡全部清除。

各地防治滑坡的实践表明,凡是采用排除地下水措施的,都收到了效果,凡是采用支挡工程措施的,只要设计无误,而且支挡工程埋基于滑床之下的足够深度,一般也取得了迅速稳定滑坡的效果;凡是单纯采用减重措施的,都不能最终稳定滑坡,减重措施必须与支挡或排水措施相结合才能见到成效。总之,在防治滑坡时,必须牢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防治工程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一)排水工程

1、排除地表水: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与地表水的危害有密切关系。所以,设置排水系统来排除地表水,对治理各类滑坡都是适用的,对治理某些浅层滑坡,效果尤其显著。常用的地表排水方法,是在滑坡可能发展的边界5米以外,设置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用以拦截普遍引自斜坡上部流向斜坡的水流。通常,沟深和沟底宽度都不小于0.6米。为了防止水流的下渗,在滑坡体上也应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使水流得以汇集旁引。如地表条件许可,在滑坡边缘还可修筑明沟,直接向滑坡两侧稳定地段排水。如果滑坡体内有湿地和泉水露头,则需修筑渗沟与明沟相配合的引水工程;地在表水下渗为滑坡主要原因的地段,还可修筑不同的隔渗工程。当地表出现裂缝或滑坡体松散易于地表水下渗时,都要及时进行平整夯实,以防地表水渗入。另外,在滑坡地区进行绿化,尤其是种植阔叶树木,也是配合地表排水、促使滑坡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

2、排除地下水:地下水通常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排除有害的地下水、尤其是滑带水,成为治理滑坡的一项有效措施。滑坡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截水盲沟、支撑盲沟、盲洞、仰斜钻孔、渗管、渗井、垂直钻孔以及砂井与平孔相结合、渗井与盲洞相结合等工程设施。其中的深盲沟和盲洞,由于造价较高、施工困难,效果又不太稳定,一般很少采用。

截水盲沟设置于滑坡可能发展范围5米以外的稳定地段,与地下水流向垂直,一般作环状或折线形布置,目的在于拦截和普旁引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这种盲沟由集水和排水两部分组成,断面尺寸由施工条件决定,沟底宽度一般不小于1米。盲沟的基底要埋入补给滑带水的最低一层含水层之下的不透水层内。为了维修和清淤的方便,在截水盲沟的转折点和直线地段每隔30-50米,都要设置检查井。

支撑盲沟。是一种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的工程设施。地于滑动面埋藏不深,滑坡体有大量积水,或地下水分布层次较多、难于在上部截除的滑坡,可考虑采用修建盲沟的办法来进行治理。支撑盲沟布置在平行于滑坡滑动方向有地下水露头处,从滑坡脚部向上修筑。有时在上部分岔成支沟,支沟方向与滑动方向成30°-45°交角。支撑盲沟的宽度根据抗滑需要、沟深和便于施工的原则来确定。一般采用2-4米。盲沟基底应砌筑在滑动面以下0.5米的稳定地层中,修成2-4%的排水纵坡。如果滑坡推力较大,可考虑采用支撑盲沟与抗滑挡墙结合的结构形式,这种联合形式的防治效果更好。

仰斜孔群。是一种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从而达到疏干滑坡体、使滑坡稳定的措施。仰斜排水孔的位置,可按滑体地下水分布情况,布置在汇水面积较大的滑面凹部。孔的仰斜角度应按滑动面倾角以及稳定的地下水面位置而定,一般采用10°-15°。孔径的大小由施工机具和孔壁加固材料决定,可以从几十毫米到一百毫米以上。如果仰斜排水孔作为长期的排水通道使用,那么孔壁就需要用镀锌铜滤管、塑料滤管或竹管加固,也可用风压吹砂填塞钻孔。当含水土层(如黄土)渗透性差时,可采用砂井——仰斜排水孔联合排水措施,以砂井聚集滑坡体内的地下水,用斜孔穿连砂井并把水排出。在这种排水措施中,原则上斜孔应打在滑动面以下。砂井的井底以及砂井与斜孔的交接点,也要低于滑动面。砂井中的充填料应保证孔隙水可以自由流入砂井,而砂井又不会被细粒砂土所淤积。

垂直孔群。是一种用钻孔群穿透滑动面,把滑坡体内储藏的地下水转移到下伏强透水层,从而将水排泄走的一种工程措施。每一种工程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垂直孔群的适用条件是:滑坡体土石的裂隙度高、透水能力强、在滑动面下部存在的排泄能力强的透水层。垂直孔群一般是在地下水集中地区和供水部位,采用成排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每排孔群的方向应垂直于地下水的流向。排与排的间距约为孔与孔间距的1.5至5倍。排水钻孔的孔径,要求每孔的设计最大出水量应大于钻孔实际涌水量。为了达到钻孔排水的目的,每个钻孔都必须打入滑动面以下的强透水层中,并且要求在每孔钻进终了时,都要安设过滤管,在过滤管外天充填砂砾过滤层。对于不设过滤管的钻也,应该全部充填砂砾。在孔口应设置略高于地面的防水层。

防止水对坡脚的冲刷。在自然界中,由于斜坡的前缘受到河流冲刷而诱发滑坡的情况,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应努力防止水对坡脚前缘的冲刷、淘蚀。一般说为,治理的办法是在滑坡上游严重受冲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前缘用抛石、铺设石笼、钢筋混凝土块及片石护坡,使滑坡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从而达到稳定滑坡的作用。如果滑坡位于河曲处,河道又有改变的条件,也可采用改河方案,以使滑坡前缘免受河水冲刷。一些沟谷由于水流的冲刷,使沟床不断加深与展宽,沟坡的岩土失去稳定而产生滑坡,对这种滑坡的治理,可在它的下游地段修筑堤坝,以防继续下蚀,并利用淤积的固体物质稳定滑坡的坡脚。水库岸边的滑坡也常因坡舌部分遭受冲刷而促使滑坡不断发展,其治理办法是:蓄水前可在滑坡前缘的上游地段修筑丁坝,使库水夹带的泥沙能够淤积于滑坡前缘,起支撑滑坡的作用;水库蓄水之后,在主导风向作用下,波浪对岸边的冲刷有将岸边泥沙带至水库的作用,当滑坡处于这样的地段时,应在滑坡脚部填以平缓的斜坡,在斜坡上修一个有足够厚度的反滤层,再在滤层上砌石护坡,以取得稳定滑坡的作用。

(二)支挡工程

由于失支支撑而引起的滑坡,或滑床陡、滑动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档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坡迅速恢复稳定。支撑建筑物的种类很多,有抗滑垛、抗滑桩、抗滑墙、锚固等。这里仅介绍几种主要的支挡工程办法:

1、抗滑片石垛。是一种用垒砌石块的方法来阻止滑坡体下滑、达到稳定滑坡目的的工程措施。对于滑体不大,滑面位置低于坡脚不深的中、小型滑坡,又有足够的场地和廉价的石料时,就可采用这种工程措施。但是,这种措施不适宜用来治理下滑力较大的大、中型滑坡。对于强地震区的滑坡,由于片石垛本身结构松散,这种措施也同样不宜采用。对于适宜采用抗滑垛的中、小型滑坡,片石垛的基础必须埋置于可能形成的滑面以下0.5-1.0米处,一般都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做成厚约0.5米的整体基础。抗滑片石垛的顶宽一般不小于1米,垛的高度应高出可能向上产生滑动面的位置,垛的外侧坡度通常为1:0.75-1:1.25。码砌石块时,必须平行于基底分层砌筑,石块间尽可能相互咬紧,为了保证片石垛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在垛后需要置放砂砾滤层。

2、抗滑挡墙。是一种阻挡滑坡体滑动的工程措施,适用于治理因河流冲刷或因人为切割支撑部分而产生的中、小型滑坡,但不适宜治理滑床比较松软、滑面容易向下或向上发展的滑坡。由于滑坡的推力较大,抗滑挡墙比一般的挡土墙要设计得宽大些,具有胸坡缓、外形宽大的特点。为了增加抗滑挡墙的稳定性,在墙后应设一、二米宽的衡重台或卸荷平台,挡墙的胸坡越缓越好,一般用1:0.3-1:0.5,也有1:0.75-1:1者。抗滑挡墙,一般多设置于滑坡的前缘,基础埋入完整稳定的岩层或土层的一定深度。挡墙背后应设置顺墙的渗沟以排除墙后的地下水,同时在墙上还应设置泄水孔,以防止墙后积水泡软基础。

3、抗滑桩。用来治理滑坡既要保证桩不被剪断、推弯或推倒,也要保证桩间土体不会从桩间滑走或因桩高不够导致土体从桩顶滑出。抗滑桩应设置在滑体中下部,滑动面接近于水平,而且也是滑动层较厚的部位。一定要保证桩身有足够的强度和锚固深度、桩高和桩间距离都要适当。抗滑桩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打入法、钻孔法和挖孔法三种。对于浅层的粘性土和黄土滑坡,可直接用重锤把木桩、钢轨桩、钢管桩、钢筋混凝土管桩等打入,简单易行;对于中厚层的大型滑坡,则多采用钻孔法和挖孔法施工。

4、锚固。利用穿过软弱结构面、深入至完整岩体内一定深度的钻孔,插入钢筋、钢棒、钢索、预应力钢筋及回填混凝土,借以提高岩体的磨擦阻力、整体性与抗剪强度,这种措施统称为锚固。

(1)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简称锚喷结构或锚喷支护,即喷射混凝土与锚杆相结合的一种支护结构,也称喷锚支护。

(2)锚杆:是指钻凿岩孔,然后在岩孔中灌入水泥沙浆并插入一根钢筋,当砂浆凝结硬化后钢筋便锚固在围岩中,借助于这种锚固在围岩中钢筋能有效地控制围岩或浅部岩体变形,防止其滑动和坍塌,这种插入岩孔,锚固在围岩中从而使围岩或上部岩体起到支护作用的钢筋称为“锚杆”。

锚杆类型很多,有楔缝式锚杆、倒楔式锚杆、普通式砂浆锚杆(并称插筋),钢丝绳砂浆锚杆,树脂锚杆及预应力锚索等,锚杆的作用是锚杆与岩体锚固后的作用,有四种形式,即悬吊作用,组合作用,加固作用,锚杆的自承拱作用。

(3)预应力锚索: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杆)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称内锚头),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称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这种方法称预应力锚索,简称锚索,国内应用较多,如长江南岸链子崖危岩体治理和会同县中心街滑坡治理中都采用了此种锚索。

锚索结构一般由幅度锚头、锚索体和外锚头三部分共同组成。内锚头又称锚固段或锚根,是锚索锚固在岩体内提供预应力的根基,按其结构形式分为机械式和胶结式两大类,胶结式又分为砂浆胶结和树脂胶结两类,砂浆式又分二次灌浆和一次灌浆式。外锚头又称外锚固段,是锚索借以提供张拉吨位和锁定的部位,其种类有锚塞式、螺纹式、钢筋混凝土圆柱体锚墩式、墩头锚式和钢构架式等;锚索体,是连结内外锚头的构件,也是张拉力的承受者,通过对锚索体的张拉来提供预应力,锚索体由高强度钢筋、钢纹线或螺纹钢筋构成。

预应力锚索是一种较复杂的锚固工程,需要专门知识与经验,施工监理人员,应具有更丰富理论和经验。

5、减载

当一个滑坡处于头重脚轻的状况下,而在前方又有一个可靠的抗滑地段时,采取在滑坡体上部减重或脚部加填的办法,使滑坡的外形得以改变,重心得以降低,可以使滑坡的稳定性得到根本的改善。曾经有人计算过,如果将滑动土体积的4%从坡顶转移到坡脚,那么滑坡的稳定性就可增大10%。如果滑坡没有一个可靠的抗滑地段,则减重只能减小滑坡的下滑力,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目的。因此,用减重的方法治理滑坡时,常常需要与下部的支挡措施相配合。

应当说明的是,用减重的方法治理滑坡并不是对所有滑坡都适用。比方说,对于牵引式滑坡或滑土带具有卸载膨胀性的滑坡,就不宜使用。减重常用于滑面不深、具有上陡下缓、滑坡后壁及两侧有岩层外露或土体稳定不可能继续向上发展的滑坡。对于可以采用减重方法治理的滑坡,应该认真决定减重范围,要根据各段滑坡的稳定程度、稳定滑坡和其它建筑物的要求,进综合考虑。对于一些不向上或向两侧牵引发展的小型滑坡,也可考虑将滑坡体全部清除。

在对滑坡体作减重处理时,必须切实注意施工方法,尽量做到先上后下,先高后低,均匀减重,以防止挖土不均匀而造成滑坡的分解和恶化。对于减重后的坡面要进行平整,及时做好排水和防渗。在滑坡前部的抗滑地段,采用加载措施,可以产生稳定滑坡的作用,当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地利用滑坡上方的减重土石堆于前部抗滑的地段。为了加强堆土的反压作用,可以将堆土修成抗滑土堤,堆土时要分层夯实,外露坡面应干砌片石或种植草木,土堤内侧应修渗沟,土堤和老土之间应修隔渗层。

6、固化

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善滑坡带土石性质。

①焙烧法:焙烧法是利用导洞焙烧滑坡脚部的滑带上,使之形成地下“挡墙”而稳定滑坡的一种措施。利用焙烧法可以治理一些土质滑坡。用煤焙烧砂粘土时,当烧土达到一定温度后,砂粘土会变成象砖块一样,具有相同高的抗剪强度和防水性,同时地下水也可从被烧的土裂缝中流入坑道而排出。

用焙烧法治理滑坡,导洞须埋入坡脚滑动面以下0.5-1.0米处。为了使焙烧的土体成拱形,导洞的平面最好按曲线或折线布置。导洞焙烧的温度,一般土为500-800℃。通常用煤和木柴作燃料,也可以用气体或液体作燃料。焙烧程度应以塑性消失和在水的作用下不致膨胀和泡软为准。

②电渗排水:电渗排水是利用电场作用而把地下水排除,达到稳定滑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适用于粒径0.05-0.005毫米的粉质土的排水,因为粉土中所含的粘土颗粒在脱水情况下就会变硬。施工的过程是:首先将阴极和阳极的金属桩成行地交错打入滑坡体中,然后通电和抽水。一般以铁或铜桩为负极,铝桩为正极。通电后水即发生电渗作用,水分从正极移向由一花管组成的负极,待水分集中到负极花管之后,就用水泵把水抽走。

③爆破灌浆法:爆破灌浆法是一种用炸药爆破破坏滑动面,随之把浆液灌入滑带中以置换滑带水并固结滑带上,从而达到使滑坡稳定的一种治理方法。目前这种方法仅用于小型滑坡。施工步骤是:首先用钻孔打穿滑动带,在钻孔中爆破。使滑坡床岩层松动;再将带孔灌浆管打入滑带下0.15米,在一定的压力下将浆液压入,使其在滑动带中将裂缝充满,形成一个稳定土层,借以增大滑带土的抗滑能力。在我国黄土区的一些滑坡,曾用石灰、水泥和粘土浆液压注裂缝的方法来加固滑带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需要说明的是,运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善滑带土石性质借以提高滑坡稳定性的治理方法,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在滑坡治理中并未被广泛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排水支挡还是整治滑坡的两项主要措施。

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程序及基本方法

为减少崩塌滑坡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灾害的防治已十分必要,但防治工作必须由以往那种附属的被动应急式的救灾工作转为专门的、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防灾减灾工作,为此,宜遵循以下程序和采取合适的方法。

一、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程序

(一)先勘查确定危险性

危害性及防治必要性和可行性

崩塌滑坡灾害的防治工程不同于一般建筑工程,崩塌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致灾地质作用的调整和崩塌滑坡变形体的改造工程。因此,地质的分析研究必须贯穿于其始终。勘查工作必须准确查明崩塌滑坡的险情状况,包括致灾作用的性质、成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活动状况、稳定状况及危险程度;参与计算评价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水文地质条件;成灾危害情况,包括可能遭受危害的人、物、设施的位置、规模、价值及可迁移程度;影响治理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地形、水源、天然建材等)及社会条件(交通、能源供应、劳工等),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诸方面进行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从而确定下步工作的如何进行。

(二)作好防治工程设计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活动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危险程度及防治目标加以制订,对崩塌滑坡总体及其不同块段应作有区别的综合考虑。

1、根据崩塌滑坡作用的成因确定主要治理途径

若崩塌滑坡失稳主要是外因造成,则消除、减少导致崩滑活动的破坏动力来源是首要的防治途径。若主要是内因造成,则防治途径应是设计增强其自身稳定性。

消除、减少破坏动力来源,应视动力性质(类型)及作用特征,选用合理措施。如防治降雨型滑坡,最有效方法是搞好地表及地下水排水。防治冲蚀型滑坡的措施是改变冲蚀水流的流向、流势,减缓冲蚀强度,或修筑抗冲蚀(护坡)工程。防治堆积加载型滑坡的措施是制止堆积物填加或清方减载。防治挖掘型崩滑的措施是改善挖掘工艺方法,减少对山(坡)体的破坏扰动或停止挖掘。

增强变形体自身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是减小变形作用力,增强阻抗力。针对崩滑作用机制及运动模式,采取有效的抗衡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工程结构类型及其实施位置与方向。治理滑坡的具体工程措施,有降低坡高、坡角;在主滑段削方减载;在有效部位施加拦挡工程及排水、防水工程等。

2、根据崩塌滑坡的危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防治工程的结构强度和工程量的确定,应以能达到防治目标的要求为准。这也与工程位置的选定有关,比较简便可行的办法是绘制不同安全等级(K值)的滑坡下滑力曲线图。在图上采取最有利位置使滑坡总体下滑减少为零,其所需的力即为防治工程应有的出力,可据之确定工程的结构强度及工程量。

3、进行施工

崩塌滑坡灾害防治工程的合理施工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因为欲加防治的崩滑体,自身稳定性都很差,经不起大的工程扰动,而防治工程施工又难以完全避免有扰动,必须将这种扰动限制在变形体能承受得了范围之内,不然反而会加剧崩滑变形,甚至失控成灾,落得事与愿违的后果。在滑坡区设挡土墙一般都忌通槽开挖,如1967年渡口市弄坪火车站滑坡防治中,为设挡墙而通槽开挖基抗,导致原本处于缓变阶段的滑坡急剧下滑,推走5栋楼房进入金少江,就是一个惨痛教训。挖孔桩排,也不宜连续成排同时开挖,而应跳隔施工。这在四川万县豆芽棚滑坡的防治中,也有过正反面的经验。锚索(杆)施工的孔洞钻掘强度(洞群密度及爆破力),也不能对加固岩土体有大的扰动破坏,至于施工锚固力(预应力)也不宜过大,以防将开裂岩体折断,或使土体产生连续性拉张变形带。对土体的锚固,锚头深度必须超过斜坡土体的天然剪切破裂弧面以外。

二、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

大夫治病,要对症下药,防治崩塌滑坡,也要有的放矢。整治滑坡的方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对诱导滑坡的影响;二是改变滑坡外形、增加滑坡的抗滑力;三是改变滑带土石性质,阻滞滑坡体的滑动。所有这些措施,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使用,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好效果。例如,对于由地下水作用引起的滑坡,在事先弄清地下水补给来源、方式、方向、位置和数量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截水盲沟、盲洞、仰斜钻孔等工程加以排除;对于因江河冲刷引起的滑坡,应着重修筑河岸防护工程;对于因挖方修建铁路、公路,破坏了山体平衡,采用抗滑挡墙、抗滑桩等支撑措施来恢复平衡,效果比较显著,对于因地表渗水或自然沟水补给而引起的滑坡体滑动,则宜采取地面铺砌防渗、地表排水及沟床铺砌等措施;对于因滑动带土质不良而引起的滑动,可考虑采用灌浆、焙烧等改良土质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疏干工程来减少水的作用;对于大滑坡或滑坡体连续分布的区段,如果处理起来在技术上还不过关,经济上不合算,可以考虑使工程建筑设施避开滑坡的影响范围;对于中小型滑坡,工程建筑要避工它们正在活动的前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将小型滑坡全部清除。

各地防治滑坡的实践表明,凡是采用排除地下水措施的,都收到了效果,凡是采用支挡工程措施的,只要设计无误,而且支挡工程埋基于滑床之下的足够深度,一般也取得了迅速稳定滑坡的效果;凡是单纯采用减重措施的,都不能最终稳定滑坡,减重措施必须与支挡或排水措施相结合才能见到成效。总之,在防治滑坡时,必须牢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防治工程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一)排水工程

1、排除地表水: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与地表水的危害有密切关系。所以,设置排水系统来排除地表水,对治理各类滑坡都是适用的,对治理某些浅层滑坡,效果尤其显著。常用的地表排水方法,是在滑坡可能发展的边界5米以外,设置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用以拦截普遍引自斜坡上部流向斜坡的水流。通常,沟深和沟底宽度都不小于0.6米。为了防止水流的下渗,在滑坡体上也应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使水流得以汇集旁引。如地表条件许可,在滑坡边缘还可修筑明沟,直接向滑坡两侧稳定地段排水。如果滑坡体内有湿地和泉水露头,则需修筑渗沟与明沟相配合的引水工程;地在表水下渗为滑坡主要原因的地段,还可修筑不同的隔渗工程。当地表出现裂缝或滑坡体松散易于地表水下渗时,都要及时进行平整夯实,以防地表水渗入。另外,在滑坡地区进行绿化,尤其是种植阔叶树木,也是配合地表排水、促使滑坡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

2、排除地下水:地下水通常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排除有害的地下水、尤其是滑带水,成为治理滑坡的一项有效措施。滑坡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截水盲沟、支撑盲沟、盲洞、仰斜钻孔、渗管、渗井、垂直钻孔以及砂井与平孔相结合、渗井与盲洞相结合等工程设施。其中的深盲沟和盲洞,由于造价较高、施工困难,效果又不太稳定,一般很少采用。

截水盲沟设置于滑坡可能发展范围5米以外的稳定地段,与地下水流向垂直,一般作环状或折线形布置,目的在于拦截和普旁引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这种盲沟由集水和排水两部分组成,断面尺寸由施工条件决定,沟底宽度一般不小于1米。盲沟的基底要埋入补给滑带水的最低一层含水层之下的不透水层内。为了维修和清淤的方便,在截水盲沟的转折点和直线地段每隔30-50米,都要设置检查井。

支撑盲沟。是一种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的工程设施。地于滑动面埋藏不深,滑坡体有大量积水,或地下水分布层次较多、难于在上部截除的滑坡,可考虑采用修建盲沟的办法来进行治理。支撑盲沟布置在平行于滑坡滑动方向有地下水露头处,从滑坡脚部向上修筑。有时在上部分岔成支沟,支沟方向与滑动方向成30°-45°交角。支撑盲沟的宽度根据抗滑需要、沟深和便于施工的原则来确定。一般采用2-4米。盲沟基底应砌筑在滑动面以下0.5米的稳定地层中,修成2-4%的排水纵坡。如果滑坡推力较大,可考虑采用支撑盲沟与抗滑挡墙结合的结构形式,这种联合形式的防治效果更好。

仰斜孔群。是一种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从而达到疏干滑坡体、使滑坡稳定的措施。仰斜排水孔的位置,可按滑体地下水分布情况,布置在汇水面积较大的滑面凹部。孔的仰斜角度应按滑动面倾角以及稳定的地下水面位置而定,一般采用10°-15°。孔径的大小由施工机具和孔壁加固材料决定,可以从几十毫米到一百毫米以上。如果仰斜排水孔作为长期的排水通道使用,那么孔壁就需要用镀锌铜滤管、塑料滤管或竹管加固,也可用风压吹砂填塞钻孔。当含水土层(如黄土)渗透性差时,可采用砂井——仰斜排水孔联合排水措施,以砂井聚集滑坡体内的地下水,用斜孔穿连砂井并把水排出。在这种排水措施中,原则上斜孔应打在滑动面以下。砂井的井底以及砂井与斜孔的交接点,也要低于滑动面。砂井中的充填料应保证孔隙水可以自由流入砂井,而砂井又不会被细粒砂土所淤积。

垂直孔群。是一种用钻孔群穿透滑动面,把滑坡体内储藏的地下水转移到下伏强透水层,从而将水排泄走的一种工程措施。每一种工程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垂直孔群的适用条件是:滑坡体土石的裂隙度高、透水能力强、在滑动面下部存在的排泄能力强的透水层。垂直孔群一般是在地下水集中地区和供水部位,采用成排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每排孔群的方向应垂直于地下水的流向。排与排的间距约为孔与孔间距的1.5至5倍。排水钻孔的孔径,要求每孔的设计最大出水量应大于钻孔实际涌水量。为了达到钻孔排水的目的,每个钻孔都必须打入滑动面以下的强透水层中,并且要求在每孔钻进终了时,都要安设过滤管,在过滤管外天充填砂砾过滤层。对于不设过滤管的钻也,应该全部充填砂砾。在孔口应设置略高于地面的防水层。

防止水对坡脚的冲刷。在自然界中,由于斜坡的前缘受到河流冲刷而诱发滑坡的情况,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应努力防止水对坡脚前缘的冲刷、淘蚀。一般说为,治理的办法是在滑坡上游严重受冲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前缘用抛石、铺设石笼、钢筋混凝土块及片石护坡,使滑坡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从而达到稳定滑坡的作用。如果滑坡位于河曲处,河道又有改变的条件,也可采用改河方案,以使滑坡前缘免受河水冲刷。一些沟谷由于水流的冲刷,使沟床不断加深与展宽,沟坡的岩土失去稳定而产生滑坡,对这种滑坡的治理,可在它的下游地段修筑堤坝,以防继续下蚀,并利用淤积的固体物质稳定滑坡的坡脚。水库岸边的滑坡也常因坡舌部分遭受冲刷而促使滑坡不断发展,其治理办法是:蓄水前可在滑坡前缘的上游地段修筑丁坝,使库水夹带的泥沙能够淤积于滑坡前缘,起支撑滑坡的作用;水库蓄水之后,在主导风向作用下,波浪对岸边的冲刷有将岸边泥沙带至水库的作用,当滑坡处于这样的地段时,应在滑坡脚部填以平缓的斜坡,在斜坡上修一个有足够厚度的反滤层,再在滤层上砌石护坡,以取得稳定滑坡的作用。

(二)支挡工程

由于失支支撑而引起的滑坡,或滑床陡、滑动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档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坡迅速恢复稳定。支撑建筑物的种类很多,有抗滑垛、抗滑桩、抗滑墙、锚固等。这里仅介绍几种主要的支挡工程办法:

1、抗滑片石垛。是一种用垒砌石块的方法来阻止滑坡体下滑、达到稳定滑坡目的的工程措施。对于滑体不大,滑面位置低于坡脚不深的中、小型滑坡,又有足够的场地和廉价的石料时,就可采用这种工程措施。但是,这种措施不适宜用来治理下滑力较大的大、中型滑坡。对于强地震区的滑坡,由于片石垛本身结构松散,这种措施也同样不宜采用。对于适宜采用抗滑垛的中、小型滑坡,片石垛的基础必须埋置于可能形成的滑面以下0.5-1.0米处,一般都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做成厚约0.5米的整体基础。抗滑片石垛的顶宽一般不小于1米,垛的高度应高出可能向上产生滑动面的位置,垛的外侧坡度通常为1:0.75-1:1.25。码砌石块时,必须平行于基底分层砌筑,石块间尽可能相互咬紧,为了保证片石垛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在垛后需要置放砂砾滤层。

2、抗滑挡墙。是一种阻挡滑坡体滑动的工程措施,适用于治理因河流冲刷或因人为切割支撑部分而产生的中、小型滑坡,但不适宜治理滑床比较松软、滑面容易向下或向上发展的滑坡。由于滑坡的推力较大,抗滑挡墙比一般的挡土墙要设计得宽大些,具有胸坡缓、外形宽大的特点。为了增加抗滑挡墙的稳定性,在墙后应设一、二米宽的衡重台或卸荷平台,挡墙的胸坡越缓越好,一般用1:0.3-1:0.5,也有1:0.75-1:1者。抗滑挡墙,一般多设置于滑坡的前缘,基础埋入完整稳定的岩层或土层的一定深度。挡墙背后应设置顺墙的渗沟以排除墙后的地下水,同时在墙上还应设置泄水孔,以防止墙后积水泡软基础。

3、抗滑桩。用来治理滑坡既要保证桩不被剪断、推弯或推倒,也要保证桩间土体不会从桩间滑走或因桩高不够导致土体从桩顶滑出。抗滑桩应设置在滑体中下部,滑动面接近于水平,而且也是滑动层较厚的部位。一定要保证桩身有足够的强度和锚固深度、桩高和桩间距离都要适当。抗滑桩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打入法、钻孔法和挖孔法三种。对于浅层的粘性土和黄土滑坡,可直接用重锤把木桩、钢轨桩、钢管桩、钢筋混凝土管桩等打入,简单易行;对于中厚层的大型滑坡,则多采用钻孔法和挖孔法施工。

4、锚固。利用穿过软弱结构面、深入至完整岩体内一定深度的钻孔,插入钢筋、钢棒、钢索、预应力钢筋及回填混凝土,借以提高岩体的磨擦阻力、整体性与抗剪强度,这种措施统称为锚固。

(1)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简称锚喷结构或锚喷支护,即喷射混凝土与锚杆相结合的一种支护结构,也称喷锚支护。

(2)锚杆:是指钻凿岩孔,然后在岩孔中灌入水泥沙浆并插入一根钢筋,当砂浆凝结硬化后钢筋便锚固在围岩中,借助于这种锚固在围岩中钢筋能有效地控制围岩或浅部岩体变形,防止其滑动和坍塌,这种插入岩孔,锚固在围岩中从而使围岩或上部岩体起到支护作用的钢筋称为“锚杆”。

锚杆类型很多,有楔缝式锚杆、倒楔式锚杆、普通式砂浆锚杆(并称插筋),钢丝绳砂浆锚杆,树脂锚杆及预应力锚索等,锚杆的作用是锚杆与岩体锚固后的作用,有四种形式,即悬吊作用,组合作用,加固作用,锚杆的自承拱作用。

(3)预应力锚索: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杆)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称内锚头),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称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这种方法称预应力锚索,简称锚索,国内应用较多,如长江南岸链子崖危岩体治理和会同县中心街滑坡治理中都采用了此种锚索。

锚索结构一般由幅度锚头、锚索体和外锚头三部分共同组成。内锚头又称锚固段或锚根,是锚索锚固在岩体内提供预应力的根基,按其结构形式分为机械式和胶结式两大类,胶结式又分为砂浆胶结和树脂胶结两类,砂浆式又分二次灌浆和一次灌浆式。外锚头又称外锚固段,是锚索借以提供张拉吨位和锁定的部位,其种类有锚塞式、螺纹式、钢筋混凝土圆柱体锚墩式、墩头锚式和钢构架式等;锚索体,是连结内外锚头的构件,也是张拉力的承受者,通过对锚索体的张拉来提供预应力,锚索体由高强度钢筋、钢纹线或螺纹钢筋构成。

预应力锚索是一种较复杂的锚固工程,需要专门知识与经验,施工监理人员,应具有更丰富理论和经验。

5、减载

当一个滑坡处于头重脚轻的状况下,而在前方又有一个可靠的抗滑地段时,采取在滑坡体上部减重或脚部加填的办法,使滑坡的外形得以改变,重心得以降低,可以使滑坡的稳定性得到根本的改善。曾经有人计算过,如果将滑动土体积的4%从坡顶转移到坡脚,那么滑坡的稳定性就可增大10%。如果滑坡没有一个可靠的抗滑地段,则减重只能减小滑坡的下滑力,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目的。因此,用减重的方法治理滑坡时,常常需要与下部的支挡措施相配合。

应当说明的是,用减重的方法治理滑坡并不是对所有滑坡都适用。比方说,对于牵引式滑坡或滑土带具有卸载膨胀性的滑坡,就不宜使用。减重常用于滑面不深、具有上陡下缓、滑坡后壁及两侧有岩层外露或土体稳定不可能继续向上发展的滑坡。对于可以采用减重方法治理的滑坡,应该认真决定减重范围,要根据各段滑坡的稳定程度、稳定滑坡和其它建筑物的要求,进综合考虑。对于一些不向上或向两侧牵引发展的小型滑坡,也可考虑将滑坡体全部清除。

在对滑坡体作减重处理时,必须切实注意施工方法,尽量做到先上后下,先高后低,均匀减重,以防止挖土不均匀而造成滑坡的分解和恶化。对于减重后的坡面要进行平整,及时做好排水和防渗。在滑坡前部的抗滑地段,采用加载措施,可以产生稳定滑坡的作用,当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地利用滑坡上方的减重土石堆于前部抗滑的地段。为了加强堆土的反压作用,可以将堆土修成抗滑土堤,堆土时要分层夯实,外露坡面应干砌片石或种植草木,土堤内侧应修渗沟,土堤和老土之间应修隔渗层。

6、固化

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善滑坡带土石性质。

①焙烧法:焙烧法是利用导洞焙烧滑坡脚部的滑带上,使之形成地下“挡墙”而稳定滑坡的一种措施。利用焙烧法可以治理一些土质滑坡。用煤焙烧砂粘土时,当烧土达到一定温度后,砂粘土会变成象砖块一样,具有相同高的抗剪强度和防水性,同时地下水也可从被烧的土裂缝中流入坑道而排出。

用焙烧法治理滑坡,导洞须埋入坡脚滑动面以下0.5-1.0米处。为了使焙烧的土体成拱形,导洞的平面最好按曲线或折线布置。导洞焙烧的温度,一般土为500-800℃。通常用煤和木柴作燃料,也可以用气体或液体作燃料。焙烧程度应以塑性消失和在水的作用下不致膨胀和泡软为准。

②电渗排水:电渗排水是利用电场作用而把地下水排除,达到稳定滑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适用于粒径0.05-0.005毫米的粉质土的排水,因为粉土中所含的粘土颗粒在脱水情况下就会变硬。施工的过程是:首先将阴极和阳极的金属桩成行地交错打入滑坡体中,然后通电和抽水。一般以铁或铜桩为负极,铝桩为正极。通电后水即发生电渗作用,水分从正极移向由一花管组成的负极,待水分集中到负极花管之后,就用水泵把水抽走。

③爆破灌浆法:爆破灌浆法是一种用炸药爆破破坏滑动面,随之把浆液灌入滑带中以置换滑带水并固结滑带上,从而达到使滑坡稳定的一种治理方法。目前这种方法仅用于小型滑坡。施工步骤是:首先用钻孔打穿滑动带,在钻孔中爆破。使滑坡床岩层松动;再将带孔灌浆管打入滑带下0.15米,在一定的压力下将浆液压入,使其在滑动带中将裂缝充满,形成一个稳定土层,借以增大滑带土的抗滑能力。在我国黄土区的一些滑坡,曾用石灰、水泥和粘土浆液压注裂缝的方法来加固滑带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需要说明的是,运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善滑带土石性质借以提高滑坡稳定性的治理方法,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在滑坡治理中并未被广泛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排水支挡还是整治滑坡的两项主要措施。

第五篇:校准与检定的定义与区别

“检定”和“校准”的含义及其区别

姜作涛(烟台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仲维杰(烟台华侨中学)

关键词:术语;检定;校准

摘要:“检定”和“校准”在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有些管理者实 际理解和掌握得并不全面。本文主要阐述了计量标准术语“检定”和“枝准”的含义,并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予以简要描述

近些年来,随着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无论是检测还是校准实验室,对相关设备的运行管理都十分重视。但从掌握的多家实验室情况看,不少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检定”和“校准”这两个术语的准确含义,对其应用范围以及两者的关系和区别比较模糊。所以,有必要在澄清概念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检定”和“校准”对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的重要作用。

一、检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法制计量的范围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国家更注重强化检定的法制性,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实施检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采用校准、比对、测试等方式达到统一量值、溯源的目的。

通过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满足法规中所规定的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及有关行政要求。检定的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我国《计量法》第十条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的国际建议(R)、国际文件(D)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如ISO、IEC等)发布的国际标准,是我国编写计量检定规程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也符合WTO/TBT协定的原则。从事检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1.标准定义

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引自JJFlOOl一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定义中指出检定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其中检查在本规范中指的是“为确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该器具有关法定要求所进行的操作。”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为三类: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体操作是对其进行计量检查,确定计量器具的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稳定性、重复性和漂移;读数装置分辨力、分度值、电磁干扰敏感度等。技术检查: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具备的结构、安装要求,读数的可见性以及是否存在欺骗的可能等。行政检查:包括标识、铭牌、型式批准、检定标记、许可证标记、有关证书及有效期、密封,锁定和其他计量安全装置的完整性、检定、修理和维护记录等。上述三方面的检查也可称为检定的三分量。通过检定必须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加标记和出证书。合格的发给检定证书,它是“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并获得满意结果的文件”;不合格的发给不合格通知书,它是“声明计量器具不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文件”。

2.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

强制检定

(1)定义:由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所实行的强制性定点定期检定。

(2)强制检定的特点: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管,指定的法定或授权技术机构具体执行,固定检定关系,定点送检;检定周期由执行强检的技术机构按照计量检定规定,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3)强制检定的范围: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③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

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工作计量器具。

非强制检定

(1)定义:是指由使用单位自已或委托具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强检以外的其他测量仪器依法进行的一种定期检定。

(2)非强制检定的特点:是使用单位依法自主管理,自由送检,自求溯源,自行确定检定周期。

3.检定的分类

检定原则上分两类: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

(1)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

首次检定的目的是确定新生产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批准时型式的规定的要求;对先前未经检定的任何计量器具按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直观检验,符合要求的出具检定证书和(或)加标记,也即赋予该器具法制特性。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首次检定一般由法定计量机构作出规定和要求,由器具的制造者、进口者、卖主或使用者提出申请。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可在器具出厂前、销售前、安装时或使用之前进行首次检定。首次检定的地点可根据情况和法规,能够在工厂、用户现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实验室或授权的独立实验室内进行。对于进口的器具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首次检定的地点。在检定过程中,首次检定也可分为两步或几步来完成。例如,首次检定的一部分内容在器具安装之前可在法定计量机构进行,而另外的内容可在器具安装完毕后,在使用地点进行。

(2)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

检定,包括强制性周期检定;修理后检定;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它是由用户提出申请,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行的检定。后续检定的目的在于检查器具是否仍保持其法制特性,并为重新确认或撤消,或者为恢复法制特性所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后续检定包括有效期内检定、周期检定以及修理后的检定。

后续检定比首次检定要强调器具在经过使用后的整体性能(误差),着重于随时间发生变化或超差的计量性能。因为种种原因如元件的老化、磨损、尘埃、污染、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场等影响可导致器具的性能下降。由于目的不同,两者检定的项目可能不同,但其要求应该是一致的。如果不能满足,就应采取重新调整、修理等措施。当重新安装及修理后如对器具的计量性能有重大影响时,原则上还应按首次检定的要求进行。除个别原因外,后续检定一般由法定计量机构负责安排与使用者在规定的有效期内提交器具相结合。当使用者对器具的性能发生怀疑或觉察到功能失常时,或是当顾客对器具性能不满意时可随时提出,特别是修理后及封印失效后必须检定。检定间隔一般在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与具体情况和法规的规定有关,可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实验室和授权的独立实验室内进行,也可设在用户所在地。

二、校准

1.标准定义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的主要含义是:(1)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2)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2.校准的目的(1)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

(2)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

(3)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

(4)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3.校准的依据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校准结果。

三、校准与检定的主要区别

(1)校准不具有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的行为,而检定则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2)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而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

(3)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计量检定规程,不能自行制定。

(4)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5)校准结果通常是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

从国际上多数国家看,检定是属于法制计量范畴,其对象主要是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而大量的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为确保其准确可靠,为使其测量结果具有溯源性,一般通过校准进行管理。因而,校准是实现量值统一和准确可靠的重要途径。实际上,校准一直起着这个作用,只是在我国没有明确地确定它在量值传递及量值溯源中的地位,而一直由政府统一管理,实施单一的量值传递体系,仅仅采用检定作为惟一合法的方式,这一状况已不适应目前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此外,根据校准的定义,它可以直观地理解为是确定示值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的一组操作,所以在实施检定的计量性能检查中就包含着校准。因此,充分了解检定与校准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1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国计量,2002(7)

校准与检定的主要区别

在认证审核过程中,一些审核员经常向受审核方提出偏离标准的要求。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能将校准和检定的概念加以区分。例如,根据实际需要及我国法制计量管理的规定,组织的测量装置通过校准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审核员却开出了“没有检定”的不合格报告,强制要求组织按检定实施控制,并强制要求组织到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检定,给组织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

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 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4 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

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惰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现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做如下讨论。

一、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O.2mm,可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O.2mm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去大出O.2mm的修正值,则为实物测量的实测值。只要能达到量值溯源目的,明确了解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即达到了校准的目的。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二、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人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因此,检定的对象主要是三个大类的计量器具。这就是:

1.计量基准(包括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准

ISO 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作出的定义是:

国际[计量]基准:“经国际协议承认,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所有其他计量基准定值依据的计量基准。”

国家[计量]基准:“经国家官方决定承认,在国内作为对有关量的所有其他计量标准定值依据的计量基准

2.[计量]标准

ISO 1OO12—1标准将「计量]标准定义为;„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计量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例:a.1kg质量标准中;b.标准量块;c.1O0Ω标准电阻;d.韦斯顿标准电池)。”

3.我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规定,“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在这个明细目录中,已明确规定59种计量器具列人强制检定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明细目录》第二款明确强调,“本目录内项目,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这就是要求列人59种强检目录中的计量器具,只有用于贸易结算等四类领域的计量器具,属于强制检定的范围。对于虽列入59种计量器具目录,但实际使用不是用于贸医 易结算等四类领域的计量器具,可不属于强医 制检定的范围。

以上三大类之外的测量装置则属于非强制检定,即为校准的范围。

三、性质不同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这是一种技术活动,可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为计量器具或标准物质定值的过程。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规定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自行规定校准周期、校准标识和记录等。

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其中的检定规程协定周期等全部按法定要求进行。

四、依据不同

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或参照《检定规程》的要求。在《校准规范》中,组织自行规定校准程序、方法、校准周期、校准记录及标识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校准规范》属于组织实施校准的指导性文件。

检定的主要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这是计量设备检定必须遵守的法定技术文件。其中,通常对计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周期、计量特性、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及检定结果等作出规定。计量检定规程可以分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三种。这些规程属于计量法规性文件,组织无权制定,必须由经批准的授权计量部门制定

五、方式不同

校准的方式可以采用组织自校、外校,或自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自校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从而节省较大费用。组织进行自行校准应注意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对计量器具的管理放松要求。例如,必须编制校准规范或程序,规定校准周期,具备必要的校准环境和具备一定素质的计量人员,至少具备高出一个等级的标准计量器具,从而使校准的误差尽可能缩小。在多数测量领域,标准器的测量误差应不超过被确认设备在使用时误差的1/3至1/10为好。此外,对校准记录和标识也应作出规定。通过以上规定,确保量值准确。

检定必须到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单位进行。根据我国现状,多数生产和服务组

织都不具备检定资格,只有少数大型组织或专业计量检定部门才具备这种资格。

六、周期不同

校准周期由组织根据使用计量器具的需要自行确定。可以进行定期校准,也可以不定期校准,或在使用前校准。校准周期的确定原则应是在尽可能减少测量设备在使用中的风险的同时,维持最小的校准费用。可以根据计量器具使用的频次或风险程度确定校准的周期。

检定的周期必须按《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组织不能自行确定。检定周期属于强制性约束的内容。

七、内容不同

校准的内容和项目,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以确保量值准确检定的内容则是对测量装置的全面评定,要求更全面、除了包括校准的全部内容之外,还需要检定有关项目。

例如,某种计量器具的检定内容应包括计量器具的技十条件\检定条件、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检定周期及检定结果的处置等内容。

校准的内容可由组织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检定可以取代核准,而校准不能取代检定。

八、结论不同

校准的结论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量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不要求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校准的结果可以给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检定则必须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测量装置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超出《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为不合格,在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之内则为合格。检定的结果是给出《检定合格证书》。

九、法律效力不同

校准的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给出的《校准证书》只是标明量值误差,属于一种技术文件。检定的结论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计量器具或测量装置检定的法定依据检定合格证书」属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下载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部分名词解释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部分名词解释 1.软弱夹层:一般,软弱夹层的厚度比相邻岩层的小,力学强度和变形模量也较低,饱和仅为干抗压强度的二分之一或更低。有些遇水崩......

    函数与数列极限的定义区别

    导读:极限是研究函数最基本的方法,它描述的是当自变量变化时函数的变化趋势.要由数列极限的定义自然地过渡到函数极限的定义,关键在于搞清楚 数列也是函数这一点.数列可看作一......

    简要精拔与精轧管的区别定义

    精拔(冷拔)与精轧(冷轧)管的区别 1、精拔 冷拔,就是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对金属管材用冷拔机拔长,优点是不用在高温下进行,缺点是残余应力较大,且不能拔得太长冷拔可提高韧性和抗拉强度......

    1.比较市场营销广义定义与一般定义的联系与区别。[本站推荐]

    1.比较市场营销广义定义与一般定义的联系与区别。 答:市场营销的定义有好多种,目前最为流行的定义是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

    发电变电送电供电定义区别

    发电 发电是指利用发电动力装置将水能、石化燃料(煤、油、天然气)的热能、核能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转换为电能的生产过程称为发电。 变电 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将......

    一级学科 和二级学科的定义以及区别

    这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的学科分类,所有学科被分为几大学科门类,如文学、理学等,学科门类下设很多一级学科,比如管理学、地理学等,一级学科下设许多二级学科,如管理学下设公共管......

    定义 定理 公理 定律的区别

    1 / 2 定义、定理、定律和定则表面上看定义、定理和定律都是由一些文字性的叙述加上数学表达式所组成,形式上确实差别不大,而老师上课往往会注重了它们在应用方面的讲授,忽略了......

    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分销商定义及区别

    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分销商定义及区别 首先,都是渠道的中间商,可以这样理解 厂家——X——消费者(X代表上面9种形式) 一、定义 1、经销商:拥有产品实际所有权,通过自己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