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

时间:2019-05-14 16: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

第一篇: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

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

近年来,牡丹江市在社会管理中创新体制,由“政府包办”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多元共治转变,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百姓反映强烈的利益诉求。

牡丹江市把保障食品安全做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实事。为叫响“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品牌,他们提出从种养、生产到流通服务各个环节都要从“田间负责到餐桌”,坚决杜绝违规生产和销售,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确保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对检测呈阳性的蔬菜进行严厉查处。全市各市场、商场、超市还全面建立和实施食品准入管理制度,堵住黑加工点及不达标生产企业产品的进入。

根据百姓对公平问题的诉求,牡丹江市积极营造司法公平、机会公平、征收公平的社会环境。穆棱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群众工作局和法律援助中心,率先开展了基层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使群众合理诉求在基层得到妥善处理。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入名校难、入好园难等问题,牡丹江市加快推进学区制改革,在市直属中学设立三个学区,消除大班额、择校热等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同时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加快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按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底,全市拟投资2.4亿元,新建、改建、扩建83所公办幼儿园,并制定落实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减免政策。

牡丹江市还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目前,全市已搭建了覆盖全市十个县(市、区)的社区服务“四级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广覆盖、群众性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社区专业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相融合。按照规划,到2015年,城市社区将全部建成和谐社区。2009年12月,他们投资建设了全国第三家、全省首家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将全市1.7万个社区服务网点组成联动系统,服务项目几乎涵盖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社区服务“十五分钟”便民圈。

牡丹江在社会管理中还突出社会关爱,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各类特殊群体。今年以来,他们加快推进3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试点,重点解决失地农民、城市无业居民等特殊群体的保障诉求,大幅度提升社会保障的均等化、公平度和可及性。通过在全省首创“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全市始终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为解决全市低保家庭中的特殊贫困家庭的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全市成立了爱心帮扶协会,从而把过去单纯的救济变为救急和日常救助相结合,使这部分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保障。为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东安区在全省率先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建立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教育、公益劳动、过渡性安置等三个基地,从而形成了监管、教育、服务“三管齐下”的新模式。

第二篇:广州城市建设将由政府包办转向企业承办

广州城市建设将由政府包办转向企业承办

广州市政府将培育交通、水务、地铁、燃气、垃圾处理、城建、亚运城七大投融资集团

广州城市建设将实现体制性创新与突破。昨日召开的广州市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和《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其中,《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将从根本上改变广州城建由政府财政的现状,企业将成为建设主体。

根据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广州将在交通、水务、地铁、燃气、垃圾处理、城建、亚运城等重要领域培育七大专业投融资集团,使其成为承担城市建设任务的主体,切实培养壮大投资主体、盘活存量资产、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建设效率,改变目前政府部门承担建设任务较重的现状,使其更好地履行政府在规划制定、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市长张广宁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有了显著改善。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单一,投资效益不高,运作机制不灵活等矛盾日益突出。出台投融资改革方案是为了避免城市建设走入“排队等财政拨款”的死胡同。张广宁要求,各有关部门一是要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建立“政府指导、企业为主”的投融资体制,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企业产权清晰”的原则,推进投资主体的组建工作,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他还透露,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广州市政府已经专门成立了工作协调小组,让各部门都参与进来。各部门一定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解决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昨日的常委会议还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张广宁表示,白云新城的功能定位为“广州北部片区的商业服务中心、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广州一定要将白云新城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城区。

据悉,此前广州市规划局组织了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并遴选出6套设计方案向市民公开展示。张广宁透露,此次批准的白云新城规划综合了各参赛设计方案的优点,起点较高。他还表示,白云新城地区、琶洲—员村地区、白鹅潭周边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是广州今年重点规划建设的四大功能区,这次白云新城城市设计科学规划,重点围绕功能布局、生态系统重构、交通组织、城市风貌景观控制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他功能区也要借鉴这种方式,做好规划,尽快制订出台细化方案。

第三篇:“发展卫生事业管治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回顾

(一)卫生计划指标基本实现期间,是我区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大跨越,综合反映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指标有了显著提升。防病工作进一步加强,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快速有效处置甲型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疫情。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时期,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加大了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初步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进展顺利,推行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和病人选择医生;积极探索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困难群体实行“五免、五减半、三优惠”。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2、各项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

(2)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明显。期间,全面加强了急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的防治,在娱乐场所实施行为干预项目工作,基本建成了艾滋病监测网络。在全区实施了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加强了血防、寄防和碘缺乏病防治等工作,继续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均达到或超过市卫生局下达的指标,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走在全市的前列。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通过开展省等级妇幼保健所创建,较好地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

(3)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期间,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网络,重点开展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劳动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大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母婴保健监督和医疗机构监督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健康权益。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应急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指挥决策等能力。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加大了“五小行业”治理力度,制定、推行了卫生监督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顺利完成文明城市指数测评复查工作任务,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率、无卫生许可证经营单位的查处率、对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及其制品和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均达到100%。

(4)卫生队伍稳步发展。期间,紧紧围绕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人才。积极开展卫生文化活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重点加强了社区全科医生培训,从制度落实、科室管理、质量控制、设备配置、规范操作等环节对各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进行督查指导,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中医药工作有了新进展,有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

3、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

期间,根据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制定了新城卫生建设发展规划,重点抓好新城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的布点建设工作,并对现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全面做好新城卫生公共配套的建设工作。五年来,多层次的医疗体系日趋完善,在成功引进了区第一家三级甲等现代化医院南京明基医院的同时,由区政府投资近2亿元建设的公共卫生大楼。

4、区爱卫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为新城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卫生保障。开展创建卫生村工作,改善了新城区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营造良好爱国卫生工作氛围。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村)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积极开展除四害工作,提高全区人居环境质量。

5、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巩固提高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成果的基础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以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为主题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普遍实行了政务、院务公开,加大了医德医风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医疗卫生服务态度不断改变,卫生行业作风明显好转。

(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卫生改革与发展滞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机制还不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仍十分艰巨,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1、卫生管理机制和手段有待改进。医疗全行业属地化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区域内医疗机构存在部门所有、规划滞后、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业务管理各自为政,不利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和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医疗服务模式单一,总体卫生资源利用率不高,综合效益有待提高,能力与居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缓解在医院看病难的作用不明显,小病在大医院就诊的比例仍较高,导致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的局面。由于数字化标准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还比较薄弱,卫生信息化管理手段不高,无法形成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的公共卫生考核管理机制。

2、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仍明显不足。辖区内卫生监督、预防保健以及从事健康促进的人员数量不足;同时辖区内各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仍未达到现代化医院标准的比例,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队伍尚未形成。部分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3、卫生投入方式有待改进。近几年,区财政卫生拨款逐年增加,卫生事业费用的投入也不断上升,但是区域内人群的健康需求也呈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态势。目前,仍按人员、床位编制来决定卫生经费投入的做法,已不适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4、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目前医疗服务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大医院看病拥挤,服务不尽人意,而社区健康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运行机制欠完善,全科医生短缺,再加上双向转诊机制尚未健全,导致病人不能合理分流,未能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医疗模式。此外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医疗收费、医德医风及劳务工就医难问题仍然是目前居民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劳务工医疗保险覆盖率极低,这些都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劳务工的生存健康权。辖区内医疗卫生行业形象及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背景分析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目标,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坚持人人享有和公益性,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同时,促进健康、减少贫困,发展卫生事业,特别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增强,给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卫生事业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高,加之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后,健康意识滞后,生活不规律等非健康行为未被有效遏制,合理营养问题未受足够重视,致使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对居民的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恶性肿瘤、脑血管、心血管疾病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

2、传染病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传染病有回升势头。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等十种疾病占传染病总数的90%以上,对居民健康构成很大危害。有效控制了“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禽流感”的流行。艾滋病、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传染病疾病谱正在改变,原有的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这些传染病的发生除生物因素外,也与社会风气、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其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3、意外损伤和死亡逐年上升。我区暂住与流动人口比例大,城市交通与建筑发展迅猛,加上就业竞争激烈、精神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使损伤与中毒的情况较为严重,连续数年成为住院疾病谱及死因谱的前五位,已成为影响我区居民健康和致残的主要因素。

4、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淡薄,不良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危害群众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传染病也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健康教育和人群健康促进工作较薄弱,非健康行为干预力度不足,居民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公民道德意识有待提高。我区外来人口多,普通群众尚未形成健康投资、健康消费等观念,影响了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全区不但仍然面临原有传染病控制的严峻形势,而且肿瘤、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不断增高,要求加大对原有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要求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环境变化及其要求

1、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变化。过去的5年,随着我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新迁居民的大量入住,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加。今后的5年,新城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为满足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辖区居民的需求,与河西作为现代化新南京的标志区的定位相适应,更需要尽快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建设。

2、老龄保健问题。我区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期,老龄保健的任务很重。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维护群众健康为出发点,以提高群众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深化卫生改革,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卫生事务,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全区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全区居民素质的大局服务。

(二)总目标

逐步建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体制健全、监管有力”的卫生监管体系,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公平性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三)具体指标

目标一:健康指标

指标1:平均期望寿命77.4岁,并延长居民健康生活时间。

指标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4‰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

指标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

目标二:小康指标

指标4: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0%以上。

指标5:卫生服务人员资格合格率达100%。

指标6: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90%。

目标三:公共卫生指标

指标7:至2015年全区力争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

指标8: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降到220/10万以下;如期完成市下达的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

指标9:以街道为单位计划免疫“七苗”接种率达9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产前筛查达8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0%以上。

指标10: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监测合格率达85%以上。

目标四:社区卫生指标

指标11: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指标13:继续教育覆盖率达100%,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达标率达到100%。

四、卫生资源配置

按照“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区域卫生资源发展与配置策略,结合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疾病谱的变化,对我区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调整。预测人口60万人进行卫生资源规划和配置。

(一)卫生机构设置

1、疾病控制。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职责明确、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主要建设指标达到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重点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增强检验能力,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配置按辖区人口的1.5/万比例进行配置。

2、妇幼保健。按照以保健为主,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建立健全妇幼保健工作网络,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妇幼卫生资源。

3、卫生监督。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覆盖、分级管理、综合执法的原则,建成结构合理、队伍优化、精干高效,集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母婴保健、放射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化妆品卫生、饮用水卫生、采供血和医疗机构等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于一体的,覆盖全区的卫生监督网络和执法体系。

5、三级医疗机构。对第二中医院、明基医院等2所三级医院进行扩建。民营医疗机构根据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可设立一定数量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作为补充,适度引进外资。对区级医疗中心业务用房进行规划,并建成专科医院或三级医院。

6、个体诊所。适度发展个体诊所。相同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相距不得低于800米。

(二)卫生床位配置

(三)卫生人力配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职能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区卫生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对实现卫生规划多项任务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明确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将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项目予以资金保证,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筹集资金支持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

(二)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全行业管理

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实现“政事分开”,利用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两种手段发展卫生事业。科学规划卫生发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强化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的准入制度和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医疗卫生机构评估体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信息引导等手段,营造医疗服务领域有序、平等竞争的环境,逐步推行医疗机构的属地化管理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医学模式和服务模式转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形成行业自律和自我保护机制。

(三)加大医疗网络布局落实力度

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力度,督促开发商在小区开发建设中按照有关规定足额还建医疗业务用房面积;区财政要确保逐年增加卫生事业经费,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危改整合卫生资源,积极与开发商谈判,落实应配套建设的卫生设施,使医疗网络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

“科教兴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实施人才强卫战略,以人才促改革,以人才促发展。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大力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重点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骨干和卫生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培养优秀的领军型人才和后备人才。

(五)转变职能,依法管理公共卫生工作

区卫生局作为政府卫生工作主管部门,要从以“办医院”“管医院”为主,转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切实解决职能“错位”和“缺位”问题。

六、规划实施、监督与评价

(一)规划的实施

本规划报经区政府同意后,由区卫生事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二)规划的监督

加强规划实施中的监督工作,卫生局要定期督察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有关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了解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大措施力度,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规划的评价

建立区域卫生规划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府主管区长主持,发改委、卫生、财政、劳动、物价、人事、税务、工商、编办、法制等部门参加会议。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并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着力解决区域卫生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发展卫生事业管治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金融业改革创新管治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全市金融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科学稳健的发展,呈现出金融规模迅速扩大、金融效益大幅提高、金融市场活力显著增强的新态势,金融业已经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行业,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有力支撑和促进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金融业正处于产业高端化加强、国际化进程加快和金融资源流动加速的关键时期,全市金融服务业还存在薄弱环节,必须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国务院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中的定位,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发展”总体部署,通过加快发展金融业来全力增创产业高端发展的竞争优势,增创中心城市地位的功能优势,努力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走出一条符合金融业发展的新路,实现新的跨越。

(一)总体思路

把创新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把跨越发展作为目标导向。注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对经济的渗透力和支撑力;注重培育金融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金融的集聚水平和配置能力;注重推进金融功能区建设,打造良好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品牌形象;注重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切实提高金融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稳健发展的持续性。力争通过3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国内外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共同发展,要素齐备、功能完善、层次多样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形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具有多种融资平台、具备多种金融交易工具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高效开放、创新活跃、服务优质,与及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现代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立足、服务全省、依托都市圈、面向中西部,着力构建区域内投融资中心、金融运营管理中心、金融中介服务中心、金融服务外包中心和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中心,把逐步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聚合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

(二)发展目标

直接融资规模。新增证券市场筹集资金300亿元以上;新增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500亿元左右;新增股权投资基金500亿元左右。

保险业的经济补偿、社会管理和资金融通三大功能显著提高。保险业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进一步提升。全市实现保费收入400亿元左右,保险深度超过4%保险密度超过4000元。

二、进一步加快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点工作

必须强力推动和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为了努力实现上述发展目标。

(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合力。逐步扩大郊县的金融机构覆盖面。基本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对各涉农街道乡镇的覆盖,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郊县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支农领域,增加对郊县分支机构的信贷授权,切实提高对郊县的信贷投放,力争对郊县涉农贷款每年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幅。

重点推进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和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鼓励和发展适应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组织。要确保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新开业20家,筹10家;村镇银行实现零的突破;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新增1015家。全市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分别达到70家、35家和5060家。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探索拓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业务领域和资金来源,增强其服务“三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微型金融服务组织对郊县各乡镇街道全覆盖,为“三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进一步发挥保险对“三农”发展的稳定保障作用。推进农村保险试点工作,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充分运用保险机制。联办共保”基础上努力探索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途径,切实抓好农业保险基础项目的应保尽保工作,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和覆盖面,逐步提高非主要种植业品种保险在全部农业保险中的比重。鼓励保险机构积极稳妥地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地区小额人身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房屋保险等涉农险种,不断完善农村保障体系。

适当提高涉农担保业务保费补贴。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层次农村融资担保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金组建涉农担保公司。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农民林地(权)水面承包经营权、合作组织股权、农业机械等抵质押贷款方式,积极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为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提供有力支持。

(二)强化和引导金融要素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改善资金供给,积极推动信贷保持较快增长。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经济的重要作用。争取总行支持,盘活存量资金,引入异地资金,实现年均存贷款增幅、增量持续较快增长,保障经济社会对信贷资金的基本需求。

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推动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吸引和带动各类资金重点投向“4+8+8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发挥保险机构投资者作用和保险资金投融资功能,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或股权等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行业企业。

根据银行存贷比例、贷款期限结构、对重点项目资金投放力度、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比重等方面的情况,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源的配置作用。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新增贷款总量和政府重点项目、财政性存款、结算资源的联动机制。

(三)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建立拟融资企业储备库,大力推进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加强企业上市融资的培育和引导工作。对尚未完成改制的竞争力强、运作规范、效益良好的企业,建立重点联系制度,加强上市指导,形成“发行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上市融资企业梯队,力争通过直接上市或通过买壳、借壳、购并等途径,实现境内外上市的公司数量和融资额新的突破。全市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6家,融资再融资70亿元,全市新增境内外各类市场上市公司30家,融资再融资400亿元,使上市公司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增加企业债务融资规模。推动重点基础设施、技术改造项目等发行企业债券,拓展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积极运用债券融资等方式。支持优质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资产证券化、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各类债务工具融资,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鼓励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创造条件申请发行次级债等资本性债务工具和金融债。

并予以用地和资金的扶持。对企业资本市场融资中因调账增加利润等原因而增加的税费,继续完善资本市场融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对拟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企业和项目优先立项、报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地方留成部分的80%返还给原企业全体股东,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市本级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各区县、国家级开发区按同比例配套,建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补贴奖励资金,专项用于激励和奖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再融资。

(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筑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

支持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根据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着力推动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各区县、开发区也要结合实际设立本地区专项资金,合力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加快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进一步扩充市本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市本级继续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用于充实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各区县、开发区也要安排一定引导基金,鼓励本地区创业投资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加快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实施办法和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广泛聚集和引导社会资金,重点为高科技、新兴产业提供直接股权融资支持,形成股权投资资本和创新型经济融合的良好机制。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由具备实业投资经验和资本经营经验的机构或人员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面向资金实力雄厚的实业投资机构、实业企业以及保险公司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或其他法人机构募集资金,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对全市以及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进行引导性、战略性投资。力争35年内,全市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支持科技创新园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深化科技保险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全面开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快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创新核心区组建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深化科技银行试点工作,制定并实施促进科技银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力争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形成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成为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先行示范城市。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推进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股权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组建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

搭建中小企业融资网络服务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集合银行、担保、融资租赁、风险投资、产权交易、小额贷款等多层次的融资服务机构,建立多方合作、服务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

(五)提升地方金融产业的综合实力深化金融改革。

为企业成长提供全过程金融服务。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探索金融综合经营。将紫金控股打造成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担保、再担保、创投、租赁等多位一体的能够有效发挥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协同优势,功能齐全,具有完整金融产业链,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的区域性金融投资控股集团。

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证券拓展业务,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银行、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通过实施跨区域联合重组、设立分支机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推动银行实现全国性现代商业银行的战略布局。并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力争早日实现上市;继续加大南证期货营业网点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创新业务模式,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期货公司;紫金农商行要以组建改制为契机,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跨区域经营,争取在条件成熟时上市。

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引进或组建法人保险公司、住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私募基金、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积极建立和发展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中介组织,创新发展各类金融业态。加快发展各类新型现代金融组织。积极开发金融高端中介业务。

(六)不断提升金融发展能级着力推进金融要素集聚。

进一步提升金融集聚区的层次,大力推进金融功能区建设。根据组团式发展的分布格局和现有基础条件。丰富金融功能区的内涵。形成金融功能区机构聚集、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功能完备的重点功能区布局。

形成100万平米以上金融城,加快推进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通过高标准规划、高强度建设和高质量管理。继续加强与台湾以及欧美、日韩等地区的金融交流与合作,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和在金融机构入驻金融城,使金融集聚区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和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

支持科技园建立共享型金融外包服务平台和载体,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我市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商务成本、人才储备、金融和信息产业方面的复合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金融软件外包企业进驻,使在新一轮国际金融服务外包转移过程中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服务和软件外包的首选城市。

搭建金融人才服务平台,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的激励机制。研究吸引金融人才并促进其在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加大对金融高端人才、金融急需人才的吸引聚集力度,为金融人才在聚集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培训、生活等全方位服务。

努力成为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试点城市。推进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区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力争成为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对新办银行保险机构缴纳的营业税省返还50%奖励资金,市全额拨给所在区。全市每年统筹安排6000万元,设立河西金融集聚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入驻河西金融集聚区。

(七)探索金融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建立政府间、监管机构间的沟通机制,构建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推动金融企业在人员交流、信息共享、产品开发、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合作。

构建跨区域电子货币支付系统和即时外汇兑付系统。探索建立区域性票据交易市场、区域性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积极推进区域金融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内支付体系一体化。促进区域内各地市资金交易便利化。

探索建立跨区域的企业资信统一评级标准,推动诚信系统一体化。建立跨区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查询机制。以及跨地区的相互信用担保认定体系,建立跨区域失信惩戒机制,金融生态建设中形成地区合作。

抢占保险产业的制高点,积极打造区域性保险中心。继续推进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扩大保险市场辐射面,使成为区域范围内保险机构聚集中心、保险技术和管理引进创新中心、保险产品研发中心、保险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保险资金运用中心。

抓住市场需求,加快构建金融要素市场。积极探索构建跨区域、多功能、综合性交易市场。制定政策,鼓励其在交易市场进行股权登记、办理股权质押融资、开展产权转让等业务。

(八)努力打造和谐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管理和服务。

力争在35年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引导作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推进社会信用标准化建设,加快整合和进一步开放信用信息,健全信用数据技术支撑体系。倡导信用产品的使用,积极培育信用市场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加强金融监管工作。督促地方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完善对融资性担保、小额贷款等地方性准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强化市场准入和市场行为监管,规范地方性准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活动。

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诈骗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非法金融活动,严肃查处各类金融案件。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构筑健康、规范、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

确保金融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推动和支持在各金融机构在网点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双语标识、银行卡服务、货币兑换服务、保险理赔服务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九)加强和改进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

编制和完善金融业发展规划,加强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服务。市金融发展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创造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力推动金融业改革、创新和发展,确保各项金融工作落到实处,开创全市金融工作的新局面。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区县要完善金融工作组织体系,通过单设或合署等形式设立本地区的金融办;形成市区(县)两级发展金融的合力。

使更多的经济部门、企业领导干部了解金融、研究金融、关注金融发展,不断提高运用金融的工作能力。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各级党政和企业领导干部开展金融知识、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调研等工作。提高运用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的能力,努力形成协调有力、服务高效的工作机制。

切实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便利和高效率的服务。建立市金融业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市政府与人民银行分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外汇管理局的金融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金融办与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建立市金融办与各类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金融信息与工作动态互通、合作交流机制。

金融业改革创新管治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纪检监察教育宣传管治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

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按照中央、省、市纪委的要求,联系实际,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的主题教育。精心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中央纪委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科学内涵,领会精神实质,并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贯彻到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中去。

不断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创新开展党组织负责人上廉政党课视频竞赛活动。制定并落实《廉文导读》制度,每月编发一期《廉文导读》期刊,向广大党员推荐即时的、有深度的反腐倡廉资料。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推行按职务分层展开、按时机分段组织、按岗位分类实施的教育方法,采取理论辅导、正反典型教育、廉政谈话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多种手段,力求使反腐倡廉教育贴近实际、入脑入心。

继续深化《廉政准则》教育。上半年,在配合市纪委做好党纪条规知识竞赛的同时,组织开展区党员干部“学党章、学条例、学准则”知识竞赛活动,并择优组队参加全市党纪条规电视竞赛。各单位可结合本部门实际,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活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掌握其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二、拓宽领域,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深化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以创建第三批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和第二批市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为契机,继续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上半年,集中做好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同时,对我区廉政文化资源开展普查,挖掘历史资源、红色资源、特色文化资源。下半年,对已命名的省、市、区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开展“回头看”检查,强化长效管理,巩固、提高创建成果。继续推进区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以此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发挥廉政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作用。

大力开展廉政文化系列活动。制定《区关于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强化廉政文化建设长效管理。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家庭、工地“六进”活动。通过举办党员和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播廉洁理念,弘扬清风正气。

三、围绕建党90周年和“五大工程”建设,积极开展

反腐倡廉宣传

建立反腐倡廉宣传报道队伍,各纪(工)委、纪检组、监察室明确一名专(兼)职宣传报道通讯员,形成以区纪委宣教室为骨干,各部门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宣传报道队伍,力争做到经常性报道“不断线”,重要活动不漏报,重点报道有突破,使全区各个层面反腐倡廉建设的最新成果和创新实践得到较好展示。

继续抓好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围绕建党90周年,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形势和成果宣传。主动贴近全区“五大工程”建设,强化对外宣传的组织策划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联系,使我区纪检监察工作在服务保障全区重点工作中的最新动态和创新做法得到充分展示。区纪委将各单位关于反腐倡廉新闻稿件录用情况作为年终绩效评价的依据,纳入到全区的绩效考核管理。

切实做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建立健全网络宣传组织领导,充实和扩大网络评论员队伍,完善网上舆情跟踪分析机制。各单位要按照“守土有责、分级监管”的原则,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并上报所辖区域、所管领域涉及反腐倡廉建设和事关和谐稳定的网络舆情信息。纪委宣教室每月将向各位网评员下发网评需求信息,积极组织网评员围绕中央、省、市纪委所确定的主题适时撰写并定期上报相关评论。

四、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质

完成中央、省、市纪委选训、调训任务。积极组织参加市纪委举办的街道纪工委书记培训班、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和委托中央纪委举办4-5期监察业务培训。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特别是抓好新任的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另外,区纪委宣教室扎实做好委局机关干部的反腐倡廉理论和业务学习,制定学习制度,拟定学习计划,突出学习重点,创新学习形式,切实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纪检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纪检监察教育宣传管治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下载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规范商品房明码标价管治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企业和中介服务机销售商品住房,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制度。二、本通知所称商品住房销售包括商品住房现售和商品住房预售。商品住房现售是指开发企业将验收......

    “一核多元共治共享”方案(征求意见稿)

    皇姑区在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中 建立社区党建“一核多元、共治共享” 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沈阳市委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沈阳......

    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社会共治,已成为创新社会治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标准。 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域如何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推动和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要靠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要靠社会共治 第四届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暨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邀约了国内很多知名企业就食品安全进行探讨,近年来,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调查,7次......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管治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责任分类(一)各街道办事处应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1、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2、对于本辖区内需要综合监管的安全生产事项,要主动与相......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管治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加强《纲要》实施工作宣传1、充分认识公民科学素质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把握党中央、省政府对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

    “筹集人防建设经费管治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人防建设经费筹集范围和对象(一)人防建设经费筹集的范围人防建设经费筹集的区域范围是指区所辖开发区、科学园等开发园区和各街道规划区。(二)人防建设经费筹集的对象1各类......

    食品安全需社会协同共治

    食品安全需社会协同共治 2013-4-17 5:51:56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7日 02 版)光明日报北京4月16日电(记者杨君)在今天“食品安全 诚信守望”新闻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