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3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开课学期:第 4学年秋季学期 学 分:3学分 学 时:48学时(3周 适用专业:自动化(070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配合《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较系 统的完成电子系统设计(经过选题、方案论证、软硬件设计、软硬件实现、系统测试、总结报告等 基本过程 ,加深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DSP、PLC 等相关课程理论 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把原理分析与工程设计结合,掌握软硬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 法和一般规则,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独立完成一个课题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
3、熟悉元器件类型,掌握合理选取元器件的规则。
4、锻炼撰写小论文和设计报告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自主选题、理论设计、调试与仿真、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
1、无论什么题目,最后完成的方案必须包含 MCU 模块。除题目明确指定 MCU 之外, MCU 种类不 加限制,可在 51单片机、AVR、ARM、可编程逻辑控制器、FPGACPLD、DSP、PLC 等范围内自行选择。
2、理论设计包括方案选择、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等。硬件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设 计、单元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须选通用芯片及参数计算;软件设计包括模块化层次结
构图、程序流程图等。通过调试与仿真,进一步完善设计,达到课程设计要求,使其更接近于实际产品。
3、撰写设计报告,对理论设计内容,调试过程及性能指标的测试进行全面总结,把实践内容上 升到理论高度,通过答辩过程展现课程设计所做的工作。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
1、课程设计采用相对集中方式,以班为单位集中在实验室进行实训。
2、每组学生 1-3人,鼓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实验室配备计算机、相关软件,提供常见电子元器件、工具、设备,其他元器件应提前通知 实验室采购或自行购买。
2、实训教学课堂化,严格考勤制度,在课程设计期间累计旷课达到 10学时,取消考核资格。需要外出查找资料,购买电子元器件时,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经同意后方可外出。
3、采取自主选题 +抽签方式决定学生选题,每个题目限两组学生。
4、小组成员既要分工,又要协作,同一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协商,可以互相借鉴或参 考别人的设计方法和经验,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5、独立撰写设计报告,格式符合要求,文字(不含图形、程序不少于 3000字。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
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成绩。
2、成绩评定依据:设计质量 50%;平时成绩 20%;答辩 30%。
3、课程设计报告雷同率超过 50%者,按不及格处理。
第二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3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设计 课程设计大纲 ok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年秋季学期
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3周)
适用专业:自动化(070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配合《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较系统的完成电子系统设计(经过选题、方案论证、软硬件设计、软硬件实现、系统测试、总结报告等基本过程),加深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DSP、PLC)等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把原理分析与工程设计结合,掌握软硬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则,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独立完成一个课题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
3、熟悉元器件类型,掌握合理选取元器件的规则。
4、锻炼撰写小论文和设计报告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自主选题、理论设计、调试与仿真、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
1、无论什么题目,最后完成的方案必须包含MCU模块。除题目明确指定MCU之外,MCU种类不加限制,可在51单片机、AVR、ARM、可编程逻辑控制器、FPGACPLD、DSP、PLC等范围内自行选择。
2、理论设计包括方案选择、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等。硬件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单元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须选通用芯片)及参数计算;软件设计包括模块化层次结构图、程序流程图等。通过调试与仿真,进一步完善设计,达到课程设计要求,使其更接近于实际产品。
3、撰写设计报告,对理论设计内容,调试过程及性能指标的测试进行全面总结,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答辩过程展现课程设计所做的工作。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
1、课程设计采用相对集中方式,以班为单位集中在实验室进行实训。
2、每组学生1-3人,鼓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实验室配备计算机、相关软件,提供常见电子元器件、工具、设备,其他元器件应提前通知实验室采购或自行购买。
2、实训教学课堂化,严格考勤制度,在课程设计期间累计旷课达到10学时,取消考核资格。需要外出查找资料,购买电子元器件时,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经同意后方可外出。
3、采取自主选题+抽签方式决定学生选题,每个题目限两组学生。
4、小组成员既要分工,又要协作,同一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协商,可以互相借鉴或参考别人的设计方法和经验,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5、独立撰写设计报告,格式符合要求,文字(不含图形、程序)不少于3000字。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
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成绩。
2、成绩评定依据:设计质量50%;平时成绩20%;答辩30%。
3、课程设计报告雷同率超过50%者,按不及格处理。
第三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3 社会调查大纲(金融学)ok
社会调查大纲(金融学)
开课单位:经济与贸易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年夏季学期
学分:1学分学时:32学时(2周)
适用专业:金融学(0204)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社会调查是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认识实际、学习实际,进一步加深和理解所学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通过社会调查,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际,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金融学所涉及的专业问题进行直观的认识。
二、社会调查对象与内容
金融学专业的社会调查必须具有专业特色,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作为调查对象。
1、调查了解主要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业务流程及特点,金融行业的组织机构及管理状况和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
三、社会调查的方式
个案调查、问卷调查、访问法、文献法等。
四、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
1、学生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社会调查实践,掌握必要的调查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
2、要求学生了解相关金融工作的基本流程,基本特点和基本要求。
3、撰写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并将结论反馈给所调查的企事业单位。
五、社会调查成绩评定
1、按合格、不合格二级评定成绩,指导教师应写出书面评语。
2、社会调查报告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第四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3 社会调查大纲(市场营销)ok
社会调查大纲(市场营销)
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开课学期:第2学年夏季学期
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2周)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0801)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社会调查是市场营销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是一门利用市场营销理论进行社会实践的课程。学生有意识的、系统性的,有目的性的,根据自己选定的方向,进行专业的社会调查。
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良好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加深学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社会调查的程序和方法,熟悉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与语言、内容的规范化要求。
二、社会调查对象与内容
1、调查对象为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的营销部门及部门员工。
2、社会调查主题:从人们呼声中选题;从材料中选题;从争议中选题;从疑惑中选题。
三、社会调查的方式
1、社会问题调查。
2、市场调查。
3、顶岗实践调查。
四、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同本专业的关系。
2、在确定社会调查选题的基础上,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形式。
3、理解和掌握社会调查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明确社会调查的标题形式和拟定标题的原则,说明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5、社会调查期间,每位学生必须每天撰写工作日志,实录每天自己所完成的事情或心得体会。
6、社会调查结束后,学生要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提纲及调查报告,并将结论反馈给所调查的单位。
7、社会调查中涉及的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用SPSS和Excel进行。
五、社会调查成绩的评定
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成绩,指导教师应写出书面评语。
2、社会调查报告和工作日志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第五篇: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3 毕业论文大纲(应用物理学)ok
毕业论文大纲(应用物理学)
开课单位:光电信息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年春季学期
学分:12学分学时:192学时(12周)
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1601)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完成了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后进行的,毕业论文是本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通过毕业论文达到以下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包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调查研究及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工程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二、毕业论文的内容
毕业论文内容主要由毕业论文课题决定。根据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可以采用实验研究性课题、理论研究类课题、软件类课题。
毕业论文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分析和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的检索、阅读与消化;设计方案或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理论计算、设计、应用程序编制;实验研究,设计或实验研究结果综合整理和分析;绘图等。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在毕业论文期间,严格考勤制度,无故缺席者按旷课处理。
2、每位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规定的全部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刻苦钻研精神,既要勇于创新,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抄袭他人的成果。毕业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内容、数据必须真实、可信。
3、要求完成开题报告;要求阅读与选题相关的文献,并写出文献综述;要求阅读一定量的外文文献,并完成外文文献翻译。
4、在毕业论文的检查中,若发现学生纪律涣散,进度差距大,经指导教师批评教育后仍无改进,已不能按时完成规定任务者,指导教师经请示批准,可中止其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总成绩以“不及格”记载。
四、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
1、参照《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2、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教师分别给出评语和评分,最后给出总成绩。成绩评定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
3、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按0.35:0.2:0.45的权重得出总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