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运作机制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7:0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运作机制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运作机制的研究》。

第一篇: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运作机制的研究

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运作机制的研究

共青团长宁区委员会

内容提要 通过对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基本状况和实践的分析,在开展社区与青少年基本状况、社区青少年需求、社区青少年道德实践水平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存在问题和不足,对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实践方向进行理性思考,从基层实践出发,初次提出了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范畴、运行机制和工作项目。

关键词 社区 社区事务 青少年工作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始终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重要群体,在各项青少年工作的发展进程中,青少年事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整个青少年事业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共青团组织职能拓展的重点领域。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五四”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好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积极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少年事务。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和城区管理体制的下移,社区成为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载体。在此背景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自然得形成了青少年事务中着重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跨入了新世纪后,面对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面对青少年工作发展面临的新要求,面对广大社区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我们针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工作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并在新华、华阳社区分别开展了社区青少年需求和社区青少年道德水平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拓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现有的工作模式

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过程中,社区与青少年之间的依存度和紧密度正在不断的提高。据统计,有54%的青少年对界定自己身份的第一反应是“我是某社区的一员”,当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时,有80.1%的青少年会主动向社区管理部门反映,要求解决。由此可见,社区已越来越来成为青少年除学校、单位之外一个重要的场所,而随之产生的社区青少年事务也正成为社区党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青少年工作者和各级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在全市形成了多种社区青少年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典型的模式是长宁区华阳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的运作模式。1999年底,团区委在华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指导街道团工委在巩固和发展社区团建的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立了华阳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机关各职能科室和社区单位、团体共同参与,团工委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对社区内各类青少年,特别是弱势青少年群体开展的组织管理、教育服务、社会救助工作。通过实践,实施了闲散青少年“一人一档”管理,扶贫助学基金扶助特困青少年,罪错青少年结对帮教,华阳青年联络站等一系列工作项目,在主动参与和协助政府在承担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2000年初,华阳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被团市委授予“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团市委也在2000年12月在华阳举行了现场交流研讨会,向全市推广了华阳的试点工作经验,2001年7月,团中央权益部长胡增印等领导也专程视察了华阳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在此基础上,团区委加大了对试点工作的推广力度,今年又建立了新华、新泾、周桥等三个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从全市层面来看,除我区的华阳街道外,还涌现出了浦东青少年事务署、闸北区天目西街道和泰花园小区青少年发展中心等各类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先后在社区内设立了一些对青少年的服务机构,培育了一些服务青少年的工作项目,为社区内各类青少年群体提供教育、管理和服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为对社区青少年事务增加新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夯实了基础。

二、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们的试点工作过程中,虽然对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而社会形态转轨的速度却相当迅速,对比之下,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还明显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和深度都较欠缺。就目前我们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探索而言,虽然通过一些工作项目的实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对于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格局、发展趋势和工作方向还缺少必要的理性分析和定位。即使是已经进行的创新和探索,对于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总体要求仍然是零星和有限的,特别在全区各街道(镇)社区青少年事务的试点和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未形成较全面和完善的整体推进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理论基础。对试点的典型模式也缺少长期跟踪调研的机制,没有形成持续的研究、培育、推广的理论支撑。

二是探索实践和实际操作的力度不够。目前,全区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还停留在试点的层面上,尚未形成全面推进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态势;同时,在开展试点的街道(镇),探索的成效尚未能全面且根本地解决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探索的力度;同时,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工作保障机制尚不完善,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委托共青团承担的认定机制,在工作开展中缺乏权威性和合法性,有时,又与政府部门在工作职能上形成了交叉和资源浪费。

三是社区内可提供的阵地资源明显不足。目前,在我区各街道(镇),一方面,社区内可供青少年活动和为开展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所提供的阵地较少,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40%左右的学校能完全或部分向社区开放;已有的活动阵地的设施不匹配或已老化,不能适应青少年需要;不少社区单位的活动场所建造规格过高,局限了社区青少年广泛开展活动的可能性;调配青少年活动阵地的社工和青少年工作者配置不足,缺少组织、机制保障;有的新建的小区应有的公用设施不配套,缺乏青少年活动阵地。据统计,青少年在闲暇时间,经常去社区内各类活动场所的只有20%左右,认为社区内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能满足需要的只有46.9%。另一方面,各社区在整合青少年教育、文化活动的社会资源方面功能还很有限,已有的社区各类青少年活动资源的开放率不足、使原来就不充足的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使用率不高;有关青少年事务工作的各类组织和各级职能部门尚未完全形成社区资源共享的协调运作方式,工作的合力还不强,在机构、项目的设置、工作运行尚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四是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健全。目前,社区内从事青少年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过少,在街道(镇)中一般只有1名团干部,且大多兼任其他工作,从人员配备上不能满足青少年事务工作的需要;且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专门负责社区内的青少年事务管理,只能由团组织和青保部门兼顾这块工作;从社区内各部门的工作只能来看,对青少年事务管理都有所涉及,但都有不是主要工作,从而在相互协调、合理调配尚存在着问题,不能形成合力,与青少年对社区的需求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青少年需要社区团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服务最多的是:技能培训、提供学习机会和开展文体活动。

五是工作项目的拓展明显不足。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开展的实效性不足,直接表现在社区中的青少年工作项目的匮乏和运作能力不足。现在,涉及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开展的工作项目,大都只是对弱势青少年群体进行社会救助的帮困维权类项目,停留在基础保障性服务的水平,覆盖面不够广,救助能力不足。同时,针对社区内一般青少年群体和优势青少年群体的服务项目更明显偏少。究其原因,有的是由于工作项目设计上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贴近社区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而有的工作项目设计的创意很好,但却不能实现或不能体现实效。或者是由于在目前情况下不能得到政府、社会有效支撑的原因,或是由于在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的局限性和工作岗位变动等诸多问题,也对青少年事务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有74.8%的青少年认为社区缺乏有影响力的工作项目,有48.1%的青少年认为实施工作项目的方式和方法较单一,有33.2%的青少年认为工作项目没有针对性。

三、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理性思考

社区作为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构成一个一个的小社会,具体、直观地影射出社会生活的形式和规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是近年来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新领域,从工作的对象、工作的手段、工作项目的设定、工作开展的方法等角度来看,既与原有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有相同之处,也有等待进一步拓展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就目前的社区和青少年工作发展趋势来分析,做好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

首先,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离不开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得提高包括青少年素质的提高,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关键要切实按照时代的要求和青少年的自身特点,不断改进现有的青少年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特别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切实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社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是如何贴近社区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提供对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等事务的切实有效的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发动社区青少年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体现社区对社区青少年的凝聚力,实现“以德治国”思想在社区中的表现形式,巩固社区党组织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其次,发展社区青少年事务是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适应“十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形成了以公共利益、公共事务为基础的社会资源的多样化配置。政府行政资源、市场经济资源的结构性分化以及重新确立各自的资源配置原则,必然会剥离原先政府和企业组织所承担的许多不应承担的社会功能,“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形成。青少年文化、教育、体育和日常社会活动中大量的青少年社会事务正回归社会,需要由共青团和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来承担。社区作为社会中新发育和基础性的结构性因素,将在承担起政府行政组织难以有效提供,市场赢利组织不愿提供的许多社会功能等方面,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青少年事务将是社会发展,尤其是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次,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也是满足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需求的举措。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出现了四个多样化的情况,在社区青少年中也突出放映在此背景下的四个多元化,表现为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活动方式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青少年在社区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对社区的归属和依赖越来越强,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服务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青少年希望社区所承担的公共事务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多元化,也就是说,青少年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希望在社区中能就近、便利的参与各类社区青少年活动,接受各类社区青少年工作项目的服务。同时,青少年对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也越来越来高,据统计,有63.6%的青少年曾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有82.1%的青少年愿意参加社区活动,青少年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越来越强,这也为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第四,发展社区青少年事务是适应青少年成长,满足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要求。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全面的、终身的教育,不光是学校需要承担青少年教育的责任,社区也是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舞台。现在在校青少年每年在社区中有将近180天的休息日,如何在这180天的时间里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如何通过社区这一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实践基地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这也是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区,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层次的提高,其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随之下降,这也说明了现有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已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因此,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教育作用主要应体现在满足青少年走向社会化的协调功能。社区是青少年作为个体和社会之间发生交互作用的最初始、最基本的场所。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为社区中的青少年提供了经常而广泛地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从而,使青少年有了一个学习和传承社会文化、群体价值和行为模式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使青少年有了一个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学校”。

第五,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也是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社区内集聚着特困、闲散等各种弱势青少年群体,也汇集了青少年大量的闲暇时间,据统计,在职青年每天在社区中的生活时间为5.73小时(不包括睡觉),每周拥有的闲暇时间为23.87小时,而在闲暇时间内经常去社区场所活动的只有20.7%。如果我们对他们缺少关心和引导,无法提供实实在在的社区扶助、救助服务和丰富的社区青少年活动,他们将无所依从,无所寄托,甚至会对现有的社会道德、人生价值等思想产生怀疑,严重的将形成理想信念真空,构成自己的利益群体,游离在社会组织构架外,甚至可能为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思想所诱惑,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最后,建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体制也是进一步拓展团组织自身工作职能的需要。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组织的性质赋予了他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和国家的重要社会支柱,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三大职能。从共青团组织自身的定位而言,协助政府承担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承担起这个职责,也有利于改变共青团的工作方式,实现共青团工作由活动方式的不稳定循环向项目式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挥出社区团建的综合载体、综合依托、综合推进作用,真正做到活动与建设并举,强化团组织的职能建设。另外,在社会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团组织不协助政府来承担,其他社会组织也会逐渐承担,从而导致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组织凝聚力的弱化。所以,承担社区青少年事务对团组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共青团组织要把握机遇,适应改革需要,主动承担起这一工作,拓宽团组织在新世纪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四、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范畴

在探索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其应所包涵的工作范畴有多少,目前,在团组织的系统,甚至理论界都尚无明确的界定,从开展试点的工作实践来看,对政府职能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其他青少年组织从事或参与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工作范畴,我们主要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社区青少年信息调查、反馈工作。

要在社区中通过选择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样本,确立一批固定的重点调查对象,定期了解他们的各类信息,从中分析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动态,为开展青少年工作提供依据。

2、社区青少年权益维护。

社区青少年事务是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渠道,维护法律赋予青少年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少年利益的代表,更要注重对社区内各类青少年群体,特别弱势青少年群体(如特困、罪错、闲散、待下岗失业、外来务工青年等)的权益维护。

3、青少年社区教育指导工作。

主要应针对社区中青少年的特点和分布,结合社区的特色,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教育、凝聚青少年,增强青少年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舞台。

4、社区青少年的发展型服务。

主要针对社区中的青年,特别白领青年的发展型需要,为其提供发展性的青少年服务项目,包括联谊类、创业扶持类、信息咨询类、中介类等适合社区提供的服务,满足这部分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辅助他们的事业发展。

5、社区青少年组织、活动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管理。

社区中活跃着各类青少年组织(包括社区各类青少年社团、青少年自发组织),拥有各类青少年活动资源(包括社区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青少年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包括社区内各类青少年工作者的队伍资源),而且,在社区发展进程中,这些组织和资源也在不断的发展,但也始终处在相对匮乏的状态。社区青少年事务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职责是作好已有的各种青少年工作资源的调配、整合和利用,使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要借助各种机会,开发更多、更好的青少年工作、活动资源。

6、青少年社区成长环境的优化、监督。

对社区周边娱乐、书刊、音响、影视等文化市场和其他明显影响到青少年成长的社区人文环境进行社会监督,积极参与和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净化青少年的社区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人大、政协等部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五、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是否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时社区青少年事务是否能得以发展,真正成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关键环节,也是“事务”相对于“团务”的主要区别。发展社区青少年事务要求共青团组织和其他青少年组织在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有关团体、组织的支持下,尽早建立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管理组织,形成统筹协调、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1、调研、预警机制

要建立青少年信息调查反馈网络,通过定期开展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调研和经常性开展青少年热点问题的调研,掌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整体情况,从中发现青少年中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为开展青少年工作进行提前的研究,提供对策性的意见,并通过有关渠道将青少年中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领导、协调机制

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必须有行政支持、社会参与的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在建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方向、重要举措进行规划和协调。其中,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中要明确定位,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从事青少年工作的有关部门(如综治、青保等)的相互协作,形成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分工、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团的协调职能,要形成青少年事务协调处理的机制,明确各级团组织承担相应的事务处理机构。

3、工作项目的认定、委托机制

在整体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建立的基础上,社区青少年事务要通过各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对工作项目、工作目标的加以认定。并在具体工作项目的操作中,通过共青团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发文、与委托单位签订协议和接受政府部门的工作项目委托等形式,承接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具体工作项目。

4、工作项目的组织落实机制

要在不同层面成立各级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机构,构建广泛的工作网络,在社区中,以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项目建设为纽带,形成工作项目的承办责任制,强化具体工作项目的推进、落实过程的管理。而且,要注重扩大基层社区(街道、乡镇)中的青少年事务的工作覆盖面,加强项目具体操作中的组织落实能力,提高实效性。

5、工作实施中的支撑、保障机制

主要强化三类支撑,第一,加强开展工作的物质保障,依靠政府项目经费、社会捐助、慈善基金、青年工作经费等多种渠道,组成的工作经费相对稳定的来源。第二,不断扩充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形成队伍支撑,着重培育青少年志愿者、社区内青少年工作者、青少年专业工作者三支队伍。第三,用好社区内各类为青少年活动所用的阵地资源,努力形成青少年事务的阵地支撑。

6、工作成效的反馈评估机制

逐步建立青少年事务处理的跟踪调查、评估制度,提高青少年事务处理的实效,对于成功的探索经验及时加以提炼、推广;通过人大、政协等多种渠道,及时就青少年法规制订、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民主监督,向有关政府部门反馈或提出建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媒体上经常性发布有关青少年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促进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社区青少年事务的项目化运作

发展社区青少年事务,建立各种形式的组织载体是开端,形成各种机制是长效运行的保证,培育起丰富多样的有形、有效、有发展潜力的工作项目是关键。工作项目的建设是社区青少年事务实施的直接表现,项目化拓展是社区青少年事务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项目化拓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循社区工作和青年工作的一般原则,还要注重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建设中应把握的几点原则。

原则一:服务先导,着重实效。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特别需要坚持实事精神,注意以青年为工作基点,设计、开发青少年社区服务项目。以服务青少年为出发点,解决社区青少年的实际问题,提高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实效。

原则二:依托资源,培育项目。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必须充分依托的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工作基金等一系列配套的社区资源,开发工作项目。在项目的成熟过程中,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能,扩大影响力,提高对其他社会资源的吸纳能力。

原则三:分析特点,分步推进。在全市的各个社区中,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条件不尽相同,这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各个社区应对自身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确定不同的重点,在调研的基础上,优先发育有资源依托的工作项目,分步骤推进自己社区中的青少年工作项目,形成自身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特色

原则四:分类研究,分层实施。根据社区中青少年群体的不同特点,将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确定为三类:即社区内弱势青少年群体、在职在校青少年群体和优势青年群体,通过建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等工作载体,设立各类工作项目,开展各种社区青少年事务,在针对性服务过程中提高实效性。

根据这四个原则,我们经调研,认为当前可以实施三大类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项目:

1、针对弱势青少年群体,可重点实施五个工作项目

帮困救济:建立社区青少年帮困基金,基金的主要来源可以有政府拨款、社会团体专项基金、个人捐助,向社区内特困青少年(特别是家庭年收入在280元以下的特困家庭青少年)定期发放助学款;同时利用社区内高校的资源,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内特困青少年结对开展“智力扶贫”,定期为特困青少年进行学习辅导。

罪错青少年帮教:为社区内罪错青少年建立“一人一档”,由社区民警、综治干部、青保教师和街道关协老同志以及社团内的团干部、优秀青年组成帮教志愿者队伍,分类分层次地开展帮教和转化工作;由街道团工委定期组织军训、社会公益活动,定期开展家访,了解其思想和生活状况;与区法院少年庭、区检察院未检科、区公安分局看守所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罪错青少年在社区中的表现及家庭情况,形成社会帮教“一条龙”的双向延伸。

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建立16—25岁社区闲散青少年个人动态档案,将闲散青少年按照行为表现划分层次,对于有违法犯罪倾向的闲散青少年要重点开展跟踪帮教。针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开展思想教育,运用社区教育资源对闲散青少年开展教育培训,特别是提供基础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并尽可能地提供就业指导,推荐上岗。待下岗青年再就业培训:摸清社区内待下岗青年的底数及基本情况,借助社区内各类资源为他们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提供社区服务及非正规就业岗位,初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积极联系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劳动力市场,推荐他们就业上岗。同时积极与社区劳动服务所等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扩大待下岗青年对管理中心再就业免费培训工作的知晓率。

外来务工青年管理:依托各街道(镇)“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点,联合有关部门对社区内的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提供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服务及法制教育,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的整体素质;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状况,组织外来务工青年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采的娱乐活动;在外来务工青年集聚的地区设立外来务工青年团员联络站,以团的组织凝聚他们,使他们能和上海青年共同成长。

2、针对社区内在职在校青少年群体可实施六个工作项目

青少年文体健身类活动:积极利用社区内各类教育文化资源、各类可供青少年活动的场所,成立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菜单式服务,联网式发展,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健身活动。

青少年社团培育:设立专项基金,培育、扶植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社团,对其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对社区内青少年社团型组织和各类青少年自发型组织进行分类管理,将社区内优秀青少年充实到青少年社团中,引导青少年社团开展活动;协调各社团之间、社团与社区之间关系,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青少年社会实践体验类活动:组织在校青少年在寒暑假、双休日参加各类社区实践类活动,如“我当一天居委干部”、“小鬼当家”等,通过活动使青少年参与社区管理,了解社区工作的内容和意义,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将社区的青少年志愿者联络站调整充实到管理中心中,组织进社区报到地团组织、团干部、团员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放《青少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卡》,对社区内青少年者志愿者进行分类登记,进行统一调配管理,推进居民区中的青少年志愿服务网的建设、完善时间储蓄机制,开发系列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青少年社区成长环境综合治理:对社区周边娱乐、书刊、音响、影视等文化市场和其他明显影响到青少年成长的社区人文环境进行社会监督,积极参与和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净化青少年的社区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人大、政协等部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咨询类服务:依托社区内资源,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尤其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室,邀请有关专家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对青少年进行成功教育、挫折教育,提高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社区内优势青年群体可以着重探索四个工作项目

社区青年联谊类服务:建立了华阳社区青年联络站、天山青年都市俱乐部等青年联谊型组织,组织社区内“两新”组织的青年开展各类联谊活动,通过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

社区青年创业扶持类服务:尝试为社区内有创业意向的青年提供创业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给予鼓励,成为社区青年创业过程中可信赖的“孵化器”之一。

社区青年中介服务:探索为社区内“两新”组织的青年提供各类租赁房屋、婚恋介绍等中介服务,特别要根据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除社区外暂时无法提供的各类中介服务。

社区参与类服务:定期向社区内的优势青年群体介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组织他们为社区发展谏言献策,同时提供参与社区管理的机会,邀请部分社区优势群体青年担任特邀社区管理人员,使他们能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为优势青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的机会,形成经常性工作项目,让他们在奉献社会中得到社区公众的认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体验社区意识。

(钟晓咏 周崴)

第二篇:丰泽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汇报

丰泽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汇报

丰泽作为泉州中心城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来支撑,还需要较高的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保障。青少年作为城市现代文明的主要倡导者,其教育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程度。针对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协调不够等问题,难以形成青少年工作合力。共青团丰泽区委联合共青团泉州市委及泉州市青年联合会青少年成长基金发起组建全省首家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站,积极探索“党政主导、部门参与、团委协调”的城市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机制,按照“构筑网络、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促进成长”的总体思路,坚持从青少年实际需求出发,遵循社会管理工作规律、运用社会化运作手段、实施个性化服务方式、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探索特色化工作模式,创新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新格局,为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领导重视,理顺关系,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

工作站的筹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团市委颜志煌书记亲临社区协调工作站筹建事宜,对工作站各项工作的开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丰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晓玲也是多次过问工作站筹建进展情况,团区委、街道更是全程指导工作站的筹建。一是树立工作站对外服务形象。为更好地凝聚青少年,集中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市、区团委领导经多方协调,社区居委会大力配合,为工作站提供社区内青少年活动最集中、频繁的篮球场周边店面作为独立办公地点,并免费提供10多台电脑为工作站建立青少年电子阅览室。市、区团委还为工作站专门配备办公电脑,开通“22312355”社区青少年服务专线,市青少年事务中心还为工作站的整体形象提供配套设计装修,使工作站对外服务形象更加贴近青少年。二是理顺工作站工作网络关系。工作站隶属丰泽团区委领导,业务上接受市青少年事务中心协调和指导。同时加强与辖区街道、社区、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的沟通联系,为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关系,逐步理顺了工作站上下左右的工作网络关系。

二、强化队伍,专兼结合,实施个性化服务方式

工作站工作人员由专职团干、专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及热心青少年事务志愿者等人员组成,工作站日常管理和来电的接听、登记及来访接待服务工作由专职社工及丰泽社区团干共同负责,青少年事务志愿者则在专职社工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还组建了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团、青少年维权服务团、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社区文化活动团、社区志愿服务团等五支服务团队,服务团成员大部份来自本社区热心青少年事务工作的各条战线优秀工作者,结合各自专业知识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三、整合资源,培育项目,运用社会化运作手段

工作站通过整合原有社区资源,协调辖区内的市青少年宫、丰泽区少儿艺术团、市第二实验小学、丰泽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社区青少年科普工作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丰泽社区工作站等集体资源为工作站提供服务,同时还将居住在社区从事政法、律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等工作的人力资源纳入工作站各服务团队。工作站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综合集中的优势,结合现有社区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及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青少年个性化服务活动,开发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社团活动和服务项目。一是盘活青少年社团。工作站前的社区篮球场是爱好运动的青年聚集所,他们因为爱好自发组成固定或自由小队进行篮球比赛,工作站社区文化活动团及时组建了“篮球协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篮球友谊赛、组织观看“NBA季赛”等活动有效凝聚更多篮球青年;工作站还利用社区青少年科普工作室成立了“社区青少年科普园”,每周四下午定期组织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开展科学小实验。二是开展实践系列活动。节假日期间组织青少年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如举办“老少共谋社区发展大计座谈会”、“小手牵大手,社区老少网上行”等活动,社区青少年一对

一、手把手地教爷爷,奶奶们学电脑,在青少年的帮助下,社区老干部和计生中心户长们也懂得上网查找资料,登陆社区网页,浏览网站,发送电子邮件等电脑网络知识,在老少同乐中既满足青少年的服务成就感,提高他们参与社区服务的主动性,又服务社区建设。三是开设培训项目。与丰泽区地震办联合举行的“丰泽社区地震应急志愿队演练”,共组织20多名社区团员青年参加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秩序意识。同时还邀请丰泽交警一中队邱指导员社区青少年讲解新交通手势信号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组织观看交通安全电教片,有效增强青少年的交通意识。四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所在单位的资源优势,开展了“情暖老干部”结对活动,为老干部提供卫生打扫、帮助户外活动和看病就医、谈心交流等日常生活服务或是提供医疗体检、修理家电、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举办了“社区青年志愿者在行动”大型现场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幼儿保健咨询、测血压、测视力以及电脑和家用电器维修、法律和计生知识咨询、家庭防火咨询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开展了“清除白色污染,共建绿色社区”活动,定期对道路、绿化带保洁,并在菜市场、社区小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分发环保宣传材料,督促沿街店面店主、菜市场摊主及家人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此外我们还组织20名青年志愿者定期为社区十户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做家务。

四、分层服务,规范管理,探索特色化工作模式 社区现有常住居民2657户,6792人,其中0-7岁有442人,7-14岁有592人,14-28岁有1062人,28-35岁的有841人。工作站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求,分成四个服务层次,采用站点帮助、上门服务、组织活动等方式开展工作,同时探索个案跟踪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工作站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社区亲子园,与红黄蓝亲子园联合开设课堂,通过新兴早教模式服务社区婴幼儿,同时为年青父母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二是举办特色活动,如首届广场文化才艺展示,设置了表演舞台、象棋、围棋挑战台和书法、绘画展示台等三个表演互动平台,是专门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才艺展示的舞台,是为各类兴趣爱好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轻松娱乐的形式广泛吸引社区青少年的参与;三是加强个案工作,重点针对思想意识极端、行为习惯不良或濒临违法犯罪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依托各方力量和资源,通过心理辅导、法制宣传或动员参加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服务,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法制意识;四是组建青年社团,通过篮球协会、自驾游戏团等青年感兴趣的社团,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扩大青年组织覆盖率。

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分层服务,完善预防犯罪体系建设

1、加强个案工作,提升服务水准

重点针对失管、行为不良或濒临违法犯罪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依托各方力量和资源,积极开展服务,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2007年共开展个案服务251例,其中网络成瘾问题22例、行为偏差问题96例、心理困扰问题30例、家庭危机问题40例、认知偏差问题44例、特殊个案19例。

2、加强沟通协作,掌握人员动态

积极与浦东新区检察院协作,认真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工作。2007年共开展6起诉前考察工作,其中5起已经顺利完成考察教育。对24名“不捕不诉”对象进行社区调查并实施帮教工作。共进行了23起“合适成年人参与”工作,其中1起为区公安局提审、19起为区检察院提审、3起为区法院庭审。

与浦东新区公安分局以及各街、镇派出所建立了互通机制,定期获取16—25周岁被“治安处罚、警告、罚款以及教育释放”的社区青少年基础信息,并逐个上门了解情况,为其提供服务、实施帮教。及时掌握由公安机关提供的有行为偏差和未被处理及无法处理的重点社区青少年的基本信息,对重点关注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并开展积极的教育引导。

加强与浦东新区社发局的联系,及时掌握从职校退学的学生名单及中考落榜生名单,并转介到街镇社工手中开展相关工作,填补失学社区青少年工作空白。

3、覆盖一般人群,提供有效帮助

一是与各街镇部门配合,为社区青少年提供综合性服务。为学历低、技能差的社区青少年提供就业、就学的信息和机会,培训他们的面试技巧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积极帮助家庭条件困难的社区青少年解决低保、社保。2007年共成功推荐就业52人次,成功推荐学历培训114人,推荐技能培训72人次,协助申请低保17人,协助复学12人,协助办理学历证书25人,协助办理劳动手册79人。二是开展社区工作,提升社区青少年综合素质。从实际出发,在寒暑假及其他特定节假日,积极配合浦东新区青保办、团工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2007年各社工点共开展社区工作601个,18993人次参与,有效地提升了社区青少年的归属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探索特色工作项目,切实提供有效服务

1、多样举措,服务来沪人群

继续深化曹路及花木社工点的来沪青少年服务工作。曹路社工点选取“四点四面”,以点带面,辐射全镇,推进工作。面上充分发挥“亲青热线”、“外青夜校”、“法制培训中心”、“村民学校”等四项功能,运用“来沪青少年快速服务通道”这一平台开展工作,为来沪青少年提供有效服务,已重点服务37人,4900多人参加了各类社区活动。花木社工点在工作中提出“一加二加三”的工作推进模式:一个“重中之重”的对象;两支队伍,即专业的社工队伍和由青保干部、治保干部、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帮教队伍;三种方法,即采取个案、小组、社区三种专业工作模式对重点对象和一般对象进行服务。

2、历奇辅导,体验寓教于乐

2007年5月16日,上海市青少年历奇基地正式挂牌,为青少年事务社工提供了有效的工作抓手。上海市青少年历奇基地自开营来共开展了30场历奇活动,共有1153人次参与。此外,还组织编写了一套三本的历奇辅导试用教材,用于实践指导和培训工作。

3、“彩虹中心”,体现社区活力

彩虹中心自挂牌成立以来,成功组织了数百次青少年活动项目,共吸引青少年近5000人次参与。2007年“彩虹中心”借助市民中心开设了家庭教育讲座和心理讲座,扩大了受众面,提升了工作影响力。另外,“彩虹中心”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已集聚了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活动辅导、公益服务等各方人士200多人。

青少年事务中心丰泽社区工作站主要服务本社区青少年(28周岁以下),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青少年社工根据社区青少年的实际需求,结合社区青年中心的服务优势,3、资源共享。青少年社工积极依托青年中心的资源优势,有效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一是盘活阵地资源。社区青年中心为我区青少年社工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场地支持,各街道(镇)在青年中心内开设社区青少年谈心室,开放各类活动室,为社工开展工作提供便利。二是整合社会资源。青年中心积极为社工工作开展提供智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共同实施就学就业阳光计划、建立心语工作室、承接青春健康项目,帮助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目前,我区成立的10个社区青年中心已吸收个人会员近13000名,青年社团96个,开发各类活动和服务项目近100个,成立至今已吸引40000余人次的青年参加活动。我区青少年社工依托社区青年中心有形阵地,以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项目化运作为主要形式,培育扶持各类青少年社团组织,为广大社区青少年提供各类服务。一年来,共开个案61个,小组工作17个,社区活动100个,吸引1363名青少年参与,并让1000多名社区(闲散)青少年通过社区青年中心帮助走上了就学、就业之路。

搭建服务新平台

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丰泽社区工作站由共青团泉州市委、共青团丰泽区委及泉州市青年联合会青少年成长基金联合发起组建,三是建立工作站服务对象档案。通过对社区内青少年现状及发展需求的摸底调查,确定以3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初步提供“法律服务、心理辅导、维护权益、成长引导、困难帮扶、受理捐助、就业咨询、创业辅导、应急救助、志愿行动、文化服务、团务工作”等服务项目。以“倾听你的声音、关注你的烦恼、维护你的权益、陪伴你的成长”为服务,内容摘要:本课题以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的互动为研究对象,通过青少年社工依托社区青年中心开展工作的实践,分析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互动的重要意义,总结互动的现状和不足,并结合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索社区青少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青少年社工 社区青年中心 互动

青少年社工队伍成立三年来,长宁区团委十分重视社区青少年工作与社区青年中心建设的有机结合,率先在全市各街镇建立了社区青年中心,并积极推进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互动,努力探索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方法。

一、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互动的现实基础

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都是共青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实现青年工作社会化的必然选择。合作是社会组织应对挑战、赢得发展的有效途径,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只有通过加强合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两者工作基础一致。社区是青少年社工和青年中心的工作平台,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领域。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对弱势青年群体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青少年社工的服务对象是本市户籍,16至25岁周岁,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少监管的青少年,也就是社区内的弱势青年群体,这与社区青年中心的服务目标相一致。

2、两者服务内容一致。《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社区青年中心建设的决定》指出,大力建设城乡社区青年中心是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健全青年组织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在为青少年提供服务时,青少年社工和社区青年中心都必须从社区工作实际出发,善于运用社区工作方法,设置免费学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团体康乐活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项目,形成菜单供青年选择,强化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3、两者现实实现互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存在青少年社工缺乏资源、青年中心缺少人手的困扰。实践证明,社区青年中心是一种服务型组织,青少年社工是提供服务的人。长宁社区青年中心作为以阵地为支撑的综合服务平台,可以为青少年社工提供阵地和资源。同时,青少年社工可以立足社区青年中心开展培训、团康、外展等工作,既解决了社区青年中心建设的人手问题,又有利于推进社区青年中心有效运作。

二、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互动的实践

今年,我区积极以推进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的互动为抓手,成立了包括青少年社工、社区团工委书记、社区青年中心干事等在内的项目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探索研究,总结了平台共建、项目共推、资源共享的实践形式,努力推进共青团工作与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有机结合。

1、平台共建。我区各社区青年中心逐步形成了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下设会员发展部、团体康乐部、青年事务部和志愿者联络部。社区青年中心理事会由专兼职团干部、加盟单位负责人及来自于机关、社区、“两新”组织等社会各行各业优秀青年组成。团区委统一安排青少年社工担任了社区青年中心理事和青年事务部部长,为这些刚刚进入社区的青少年社工提供使用各类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的工作平台,为社工开展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社区青年中心依托社工掌握的各类就业困难青少年信息,提供针对性服务,促进青年中心综合平台的共建共享。

2、项目共推。青少年社工根据社区青少年的实际需求,结合社区青年中心的服务优势,开发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社团活动和服务项目。一是开设培训项目,如“阳光展翅”社区青少年学历培训、华阳街道“博爱友伴”社区青少年电脑技能培训;二是开展文体活动,如新华社区青少年K歌大赛、三人篮球赛等活动,吸引广大社区青年积极参与;三是举行团康活动或小组活动,如江苏街道的“彩虹家园”家长学校、虹桥街道的“情绪直通车”等;四是帮助青年就业,新泾镇社工依托社区青年中心多次与易初莲花超市举行招聘会,已为近百名社区青少年解决就业问题;新华街道利用社区青年中心内的信息苑资源优势,先后推荐22名社区青少年参加了营业助理和网管的招聘面试,其中9名通过面试,上岗实习。这些特色服务项目,吸引了广大社区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实现了对社区青少年的有效服务。

3、资源共享。青少年社工积极依托青年中心的资源优势,有效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一是盘活阵地资源。社区青年中心为我区青少年社工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场地支持,各街道(镇)在青年中心内开设社区青少年谈心室,开放各类活动室,为社工开展工作提供便利。二是整合社会资源。青年中心积极为社工工作开展提供智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共同实施就学就业阳光计划、建立心语工作室、承接青春健康项目,帮助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目前,我区成立的10个社区青年中心已吸收个人会员近13000名,青年社团96个,开发各类活动和服务项目近100个,成立至今已吸引40000余人次的青年参加活动。我区青少年社工依托社区青年中心有形阵地,以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项目化运作为主要形式,培育扶持各类青少年社团组织,为广大社区青少年提供各类服务。一年来,共开个案61个,小组工作17个,社区活动100个,吸引1363名青少年参与,并让1000多名社区(闲散)青少年通过社区青年中心帮助走上了就学、就业之路。

三、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互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青少年社工积极与社区青年中心互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两者在互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缺乏对两者互动现实意义的认识。实际工作中,很多社区团干部和青少年社工对于共青团工作和社区青少年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青少年社工甚至存在只顾做好自己手头掌握的社区闲散青少年工作就可以了的不正确认识。部分青少年社工还缺乏如何开展社会化的青年工作,特别是如何运用社区青年中心这一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还不强,获取行政体制外支持的思路有待拓展。

2、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系统的工作目标尚未建立。青少年社工工作目标还未纳入青年中心建设整体目标中,青少年社工考核中也未将参与青年中心工作情况作为主要依据之一,导致在工作推进中缺乏相互间的牵动。二是两者的沟通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大部分青少年社工与青年中心负责人或团工委书记分设办公,两者之间的联系沟通还未长效化,具体工作中还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

3、缺乏长效的工作项目。项目建设是青少年社工和社区青年中心互动的重要形式,但在实践中存在项目覆盖面小、长效性不足的问题。一是由于每个街镇的青年中心的功能和建设不一,因此所能提供的资源差距较大。有些街道青年中心的社会化运作程度相对较低,从而导致社工在培育项目中可以借助的资源相对较少。二是由于项目建设需要社工参与策划、组织和评估,但我区的青少年社工人数有限,每个街镇只有1-2名社工,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已经占用了大量工作时间,还要培育项目往往精力有限,无法将项目做深、做细。

四、进一步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互动的思考

青少年社工和社区青年中心的互动是社区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已有的探索和努力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启示,当前和下阶段要在主体工作的形成、优势资源的整合、组织配套的完善等方面求得突破。

1、统一思想,达成共同服务青年的共识。社区事务千头万绪,内容繁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社区青年群体分化加快,利益和需求多样。面对社区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共青团工作没有太多现成经验可循,没有固定模式可搬,需要团组织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和青年发展,探索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手段。社区青年中心是服务社区青年的窗口,是联系社区青年的纽带,是社区青年工作的平台。青少年社工有很多工作可以通过社区青年中心推动,一些工作项目也可以在社区青年中心落实。共青团要扮演“核心”的角色,不断增强青少年社工和社区青年工作者的意识,开展专题培训,把社区青少年工作与社区青年中心紧密结合起来,依托社区青年中心推动社区青少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衔接。

2、规范要求,完善社区青年中心青年事务部建设。充分发挥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作为青年事务部部长的作用,规范社区青年中心青少年事务部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青少年权益保护信息采集点、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本作业面。明确工作职责,确定青年事务部的工作内容以社区闲散青少年、“两新”组织青年、外来青少年等群体的权益保护工作为主,将青年事务部部长工作职责纳入社工工作考核范围。承接工作项目,青年事务部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和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承接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家长学校、志愿服务等服务项目,为青少年提供有效服务。抓好试点示范,在社区青年中心试点建立青少年维权事务受理点,由青年事务部部长负责处理辖区内青少年的权益保护诉求。

3、培育项目,深化社区青少年社团建设。要努力打造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品牌,继续深化社区青少年社团建设。一是梳理现有社团的组织形态,合并分类,集中管理,逐步提高服务成效。在每个街镇建立社团的基础上,打破地域界限,将相同类型的社团进行合并重组,鼓励社工以项目承包的方式集中管理,形成合力将社团做大做强。二是完善社团发展机制,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吸引社区青少年广泛参与。建立社团招募制度,制作《长宁区社区青少年社团》宣传单页,印发给全区社区青少年,吸引更多的社区青少年报名参与社团活动。规范社团的制度建设,制定《社区青少年社团管理手册》,定期开展活动、规范活动记录、科学评估活动。三是探索“2+X”的社团成员模式,“2”即“社工+社团的骨干成员”,“X”即“流动的社团成员”。通过各类激励手段,搭设展示舞台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社团骨干,努力实现社区青少年的自我管理。

4、整合优势,共同搭建服务青年的平台。在整合团内团外资源为社区青年中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要广泛吸纳承认社区青年中心章程的社会资源作为团体会员和理事单位参与青年中心建设,拓展社区青年中心工作空间,为青年提供切实帮助。青年中心要逐步加强对社区青少年民生问题的关注,青少年社工也要发挥为青年提供专业服务的优势,促进青少年社工与社区青年中心之间的联系,互通信息,推荐项目,促进工作队伍、社团之间的交流,把社区青年中心的网络优势转化为服务手段、服务质量的优势,从而更有效地服务青年。

我市首家青少年事务服务站在江东区成立

6月11日,宁波市首家青少年事务服务站在江东区明东社区成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网站和彩虹青少年服务热线(87154000)同时开通,全市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试点工作同时在明东社区正式启动。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蔡永波,共青团浙江省委权益部副部长劳虓虓,共青团宁波市委副书记杨勇及江东区有关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

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协调不够等问题,难以形成青少年工作的合力。江东区积极探索“党政领导、共青团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城市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机制,按照“构筑网络、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促进成长”的总体思路,坚持从青少年实际需求出发,遵循社会管理工作规律、运用社会化运作手段、实施专业化服务方式、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探索特色化工作模式,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家青少年事务服务站。此举创新了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新格局,为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该服务站的青少年事务管理以六类对象作为重点:即失业青少年(无业待业)、失管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流浪儿童)、失足青少年(罪错、归正)、学习困难青少年(家庭贫困、学习能力较差)、心理困惑青少年、行为困扰青少年(行为有偏差、有犯罪倾向)。通过前期调查摸底,社区已为六类人员建立了包括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成长经历、行为习惯、思想动态等内容的个人档案,采取红、橙、蓝等七色分类管理模式,通过结对帮扶、个案辅导、动态跟踪等手段,努力促进每一位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社区还为此建立了“彩虹使者”志愿服务总队,下设法律维权、心理辅导、舆情检测等十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人数规模达300多人。

调整工作格局 细化分层服务 提高工作成效——浦东新区深入推进社区青少

年工作

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工作以“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社区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线,调整工作格局,提供分层服务、探索特色项目,对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行重点帮教,初步形成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

一、调整机制和人员结构、构建工作新格局

1、政府主导推动,开创社团新模式

结合浦东新区政府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2007年下半年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站与自强、新航浦东工作站合并,依法登记成为独立的法人社团——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承接政府相应的服务项目。

2、转变社团机制,调整组织结构

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在部门设置上兼顾条线工作开展和专业工作拓展,在总部设置四个部门,其中项目三部对应社区青少年工作。目前,项目三部共有47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分布在全区23个社工点,其中本科24名,社会工作相关专业35名,获得上海市社工师资格12名,心理咨询师4名,社工师助理22名,助理心理咨询师5名;社工中有正式党员11名,预备党员2名,团员34名。

二、

第三篇: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上海市社团管理局批准注册,于2004年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为民办非企业社团,主管单位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中心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总干事负责制,董事长为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平,董事会成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专家学者、青少年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等组成。中心承担政府委托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事务,负责对全市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业务指导、管理和调配,支持其参加资格认证、职业培训等。中心在各区县设立社工站,负责对本区域内所属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业务指导、绩效考核和日常管理。

自成立以来,中心坚持以职业化、专业化为导向加快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专业工作指导力度,在实践中形成并总结了一系列特色工作手法,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工作开展,并积极自主筹措运行资金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专业社工工作,相当一部分社区青少年在社工的帮助下树立了积极的生活态度,解决了面临的工作、学习实际困难,调整了人生发展的轨迹;社会工作作为全新的职业已逐渐为社会各界所了解和认可,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这一新兴而崇高的事业中来;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经验也将对上海市实施社会化管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4月27、28日,“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同志,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王胜俊同志,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中心和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工点视察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同志,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同志,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长吴志明同志、共青团中央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胡增印同志等领导也先后到中心视察,对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此外,中心还先后接待了罗马尼亚青年访华代表团、比利时青年议会访华代表团、香港工会联合会青年义工访沪代表团、香港西贡区社区中心访沪代表团等海外友人来访并开展了亲切交流。

随着全市范围内预防犯罪工作体系的推开,上海的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心将进一步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事务工作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充分依托、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青少年事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青少年事务丰泽社区工作站简介

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丰泽社区工作站简介

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丰泽社区工作站由共青团泉州市委、共青团丰泽区委及泉州市青年联合会青少年成长基金联合发起组建,行政上隶属共青团丰泽区委领导,业务上接受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的指导和监督。

目前,工作站已组建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团、青少年维权服务团、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社区文化活动团、社区志愿服务团等五支服务团队,聘请了辖区热心青少年事务工作的各条战线工作者,并由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派驻专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常驻办公,着力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心理辅导、维护权益、成长引导、困难帮扶、受理捐助、就业咨询、创业辅导、应急救助、志愿行动、文化服务、团务工作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工作站还将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社区内青少年的状况,建立社区青少年管理档案,定期汇总分析,形成典型个案,为进一步推动市、区两级青少年事务工作,促进青少年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工作站将进一步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事务工作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充分依托、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推进青少年事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本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

第五篇:社区闲散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的研究

社区闲散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研究通过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整体状况的全面普查,在对全市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形成原因、总体规模、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活动规律和群体行为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探讨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具体思路与对策,并从社区青少年、青少年父母、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等方面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主题词

社区青少年 生存发展 工作机构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今年三月以来,根据市委、市府领导关于加强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要求,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决定对全市社区青少年的整体状况进行一次普查,力求通过此项调查,对全市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形成原因、总体规模、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活动规律和群体行为特点等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调查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具体组织落实。4月中旬开始,团市委同零点调查公司合作设计调查问卷,并于6月首先在浦东、长宁和杨浦三个区开展调查。7月1日起,其他16个区县的普查工作全面开始。全市6000余名社区青少年工作者接受了调查工作的专题培训,并深入社区开展入户调查。全部问卷回收工作在8月中旬结束。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社区青少年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特征

社区青少年中,男性多于女性,他们极大部分未婚并与父母同住,主要由父母做监护人。相当一部分人居住环境恶劣,虽然约八成半的人士父母关系完整且和谐,但尚有14%处于不和谐或不完整的家庭之中。

(二)社区青少年的就业素质及其需求

1、人力资本量不足,缺乏竞争力

5.8%的人存在健康问题,其中,智障者占60%,肢残者占16%。失业或失学的时间平均为19.5月,持续一年以上者接近一半。大部分人中学毕业后没能继续就学和就业,属于被迫失业或失学。主观原因中,44.4%的社区青少年没有找到满意单位。一般而言,学历越低,失业或失学持续的时间就越长。技能匮乏,约70%人士通过学习掌握了一项及以上的技能,其余30%人士则一无所长。

2、就业愿望强烈,但没有得到满足

社区青少年有强烈的就业意愿,但是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中大多数人正在从事临时性工作、充电学习或两者兼顾。他们希望获得的最大帮助是得到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他们的就业求助于以非正式支持网络略多于向正式支持网络。前者如:父母、同学、朋友、亲戚、社区工作者,后者如:劳动力、人才市场、街道劳动职业介绍部门等。在各类求助对象中,社区青少年求助于父母和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最多(分别占28.3%和22.8%),选择工青妇组织的比例较低(0.7%),其他求助对象中同学、朋友的比例相当高(43.7%)。

(三)社区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需求

相当部分社区青少年对社会持怀疑的态度,对外界有较强不信任感。在他们眼中,外界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不友好世界。他们认为,“现在社会上都是一些道貌岸然的人”,“现代社会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善良的人吃亏”。害怕孤独是他们的心理特征之一。因为害怕孤独,他们喜欢集群;其中,16-17岁的社区青少年害怕孤独的情况最为严重。此外,学历越低者越害怕孤独。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身体状况、社会交往等充满自信。约有2/3的青少年并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适应社会竞争,不过也有一半左右的人对“我很能干”的说法不置可否,92.8%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健康的人,一半以上人认为自己讨人喜欢。

(四)社区青少年的生活与交往状况

相当一部分社区青少年的收支不平衡,接近六成的人支出超过收入。社区青少年的交往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朋友对他们有一定影响力;学历越低者,其朋友是社区青少年的比重也越高。他们在朋友家、自己家、网吧、快餐店和红茶坊集群的情况较多。其中,16-17岁人士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在自己家中和网吧聚会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电脑网络在社区青少年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学历层次越高,喜欢上网者越多。

(五)社区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及影响因素

与其他群体相比,社区青少年有前科及不良行为的频率相对较高。约有3.3%的人犯有前科,其中,斗殴伤害(45.7%)、偷窃(35.3%)、抢劫、吸毒等4种最多。16-17岁成为问题的高发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前科的比例有所下降。不同年龄社区青少年的前科重点不一。16-17岁,偷窃和抢劫的比例较高;18-21岁,斗殴伤害、吸毒的比例明显上升,犯罪类型也变得复杂。不良行为中“与不良青少年结群”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偷窃等。如果其朋友也是社区青少年,那么社区青少年本身出现不良行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他们的朋友观念越强,越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其中,年龄较小、学历较低的男性社区亲少年首先值得关注。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发挥社区青少年的主体作用

1、培养对社会、个人、前途的达观认识

应该认识到,虽然个人不可改变社会,但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完全可以改变从而逐步实现个人社会化。他们一方面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形象、身体状况、社会交往等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认识到个人实现自己目标的艰巨性。我们应该引导他们乐观、自信地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比沉湎过去更重要,不要因为暂时困境而却步,应该清醒第认识到,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才是未来可能成功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方式

应该引导社区青少年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的社会参与和角色体现,对父母、家庭尽自己的责任。在积极劳动增加收入的同时,勤俭节约以为未来生活打下经济基础。根据青少年阶段害怕孤独、喜欢集群、强调朋友观念的特点,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积极与好朋友交往、努力多交好朋友、逐渐远离坏朋友,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建立必要的、支持性的社会资源。

3、帮助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我们发现,在932名有过工作经历的社区青少年中,有相当大部分人因为不正确的就业观念而离开岗位。有些人嫌自己的原有岗位收入太少、工作太累、路远、工作不稳定而放弃工作,有些人则因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放弃就业。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在自身人力资本不足、竞争力不强、劳动市场整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家应该爱惜就业机会,吃苦耐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实力。

4、引导注重自身技能培训

社区青少年中大部分人中学毕业,30%以上的人身无所长,其余人士的技术功力也不高。他们比较适合于传统行业中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而这些行业在我国加入WTO过程中受冲击最大,目前的劳动力也大量过剩。因此,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在职和专职培训,巩固老知识、学习新本领,扩大自己的专长领域,强化自身的综合实力。

5、帮助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就业服务

要引导社区青少年通过开发与吸收与原交往类型相似的人士、恢复与某些人士的联系等形式,推动他们扩大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人数。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培训班等手段建立新网络和获得新朋友;其中,开发或增加与就业机构人员、相关专家的交往尤其重要。社区青少年要正视就业服务的重要性,到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所、街道居委会、人才市场等各种政府或市场化就业服务机构获得强化心理、岗位中介、技能培训等多类服务,努力获得尽可能全面的服务。

(二)明确社区青少年父母的职责

父母是社区青少年的监护人、老师和模仿对象,家庭是社区青少年的港湾。调查发现,社区青少年问题首先是家庭问题。父母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家庭的完整程度和人际关系都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巨大影响,并可能影响其观念与行为。一要通过家长学校、影视媒体、社会评比、经验交流等手段,帮助父母宏扬正确的观念和行为,纠正进而预防其不当方面,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二要通过多种方法,帮助父母拥有和提升教导青少年、规范孩子行为、激励孩子、保护孩子自己、指导孩子交友、就业和就读的正确技巧。三要激励父母学习从而提升自己实力,是帮助父母尽好自己职责的不二法门。如此,一方面,父母有能力和实力为子女作出表率,另一方面,社区青少年也拥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利于增加社区青少年的积极和正当的认知和行为,预防、治疗和减少他们的不良乃至偏差行为。

(三)完善社区工作机构的运作及职能

1、设立专门的社区工作机构和专业青少年工作者

建议设立三个层次的机构。一是社区青少年工作领导与协调机构;成员包括街道干部、学校老师、家长代表、社区青少年代表、职能部门人士、企事业单位代表、专业化的青年社会工作者等;具体工作包括指定工作方向,设计工作计划,审批办公室和工作小组的行动计划等。二是社区青少年工作办公室,由经过专业课程培训的专业青少年工作者担任主任。办公室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工作计划,根据工作需要指定行动方案,统筹工作小组的行动,进行内部管理等。三是办公室下设若干任务中心的工作小组,分管及执行与社区青少年的相关工作,组长担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2、设立专门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场所

一是社区青少年工作应该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在可行情况下开设社区青少年的专用活动场地。二是鉴于网吧、快餐店、茶坊等是社区青少年目前的主要集群场所,我们开展工作时可以借用上述资源。三是要利用传统的教育基地如学校、企业、部队等机构的场地和设施,单独或与这些机构共同展开社区青少年工作。

3、针对社区青少年需要加强综合培训

培训的最终目标在于利于社区青少年成功就业或读书,具体目标在于教导生活态度、交友技能、专业技能、社会规范,优化其心理素质,激励其增强知识、增强找工和学习动机和行为。培训内容可分为讲授、训练和帮助发展互助小组三部分。讲授部分可包括正确生活态度、交友原则、专业技能、社会规范,心理调适当技术,找工技巧等。培训部分可包括交友角色模拟、社会规范体验、碰壁和障碍训练、社会支持演练等。课程结束前,教师帮助参与者组织成立各类互助小组,并协助决定本班同学日后联络和活动方式、确定重点帮助个案等。为此,社区青少年工作机构应该建立信息中心,帮助提供有关信息,机构最好能建立专家咨询部,以对有特殊需要者进行某些类型的特殊服务。

4、优化社区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一要协助建立和维持各种有益健康的社区青少年小组,利用多种形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动力,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行为和努力。二要组织家长学校,传授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交流为人父母的成功经验,学习社会规范和政策法规,介绍强化青少年能力的技巧和方法。三要发挥社区青少年工作机构沟通上下、整合需要的作用,把握上级政府“从上而下”的计划和社区青少年“从下往上”的需要,与相关社区机构、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为解决社区青少年的问题和满足社区青少年的需要努力。

(四)强化政府的角色作用

一要成立帮助社区青少年的专门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帮助社区青少年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的宏观环境。二要组织多层面的专职工作者队伍,并配套相应的制度。三要加强提供各方面信息,拨出专款、在资金与信息流通机制方面多下工夫,积极帮助社区青少年。四要对青少年进行培训以提升其综合实力。五要增强社会保障的积极功能,提高社区青少年就业成功率、就业速度和就业质量。六要对特殊社区青少年采用特殊社会政策。如智障、肢残者要保证必要的基本生活费用,尽可能帮助就业;有前科的社区青少年要得到更多帮助。七要组织针对性劳动力市场、开通劳动投诉渠道、保证成功再就业者的基本利益。八要扩大经济环境对劳动力需求、缩小劳动力供给总量。九要通过增加学习来减少社区青少年的规模。如延长学习期限,实现12年制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和扩大职业教育等规模,强化劳动预备制度,转岗资格制度。十要倡导有利于社区青少年就业的社会环境,形成利于社区青少年调适身心、开展找工行为的良好社会气氛。

下载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运作机制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运作机制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第一版2006年11月)2006-11-24 09:58:50 作者: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标)为了推进上海市阳光社区......

    社区青少年学校建设研究

    社区青少年学校建设研究当前,社区青少年面临的是就业能力低、社会保障欠缺、合法权益易受侵害等突出问题,同时,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自身素质提高以及对社会环境改善的......

    《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读后感

    心理分析 ——《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读后感“为了明天工程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丛书”首次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国际视野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社区青......

    青少年事务中心学习制度

    青少年事务中心学习制度为加强事务中心全体社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提高青少年社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特定本学习制度。 一......

    中国搏击赛事的产业运作机制研究

    中国搏击赛事的产业运作机制研究——以FKI赛事为例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 选题依据近年来,中国武术搏击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本土小型化赛事与中国原创世界级赛事品牌齐头......

    检察室日常运作机制

    海南创新检察体机制 设乡镇检察室成效显著 2011-05-05 新华网海南频道5月5日电(许玉民 周青)2008年以来,海南省检察机关创新检察体制机制,探索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全力服务农村改......

    丰泽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站暑期活动方案

    丰泽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站暑期活动方案主办单位:共青团泉州市委员会 共青团丰泽区委员会 丰泽社区 承办单位: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丰泽社区工作站 华侨大学第十期人才学校 时......

    37.建立有效运作机制__扎实推进社区教育

    建立有效运作机制扎实推进社区教育 ——周市镇社区教育中心有效运作机制的实践和探索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社区教育中心胡小林 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