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课程 2018年7月最新版92分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课程的考试92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是?
A.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B.坚持“内为辅”和“外为主”相结合 C.坚持“重农业”和“轻工业”相结合 D.坚持“重耕地”和“轻林地”相结合 2.下列不属于农业自主创新要通过的创新的有?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引进创新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3.中央提出的保证耕地的红线是多少?
A.十五亿亩 B.十六亿亩 C.十七亿亩 D.十八亿亩
4.下列关于我国农田建设保护措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 B.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C.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 D.提高建设用地质量
5.下列不属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节约型农业 B.循环农业 C.生态农业 D.高速农业
6.发展现代农业的十个字的要求指的是?
A.高产、优质、高效、环境、安全 B.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多能 C.高产、无毒、高效、生态、安全 D.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7.下列不属于我国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的是?
A.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B.工作要求,明确落实粮食发展目标 C.基本思路,调动两个积极性 D.抓紧水利建设工程
8.下列不属于扶持农产品的加工的措施的是?
A.支持发展油料生产 B.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
C.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 D.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
9.下列不属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亮点的是?
A.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B.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C.扩大省域发展自主权
D.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10.下列不属于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要实现的三个化的是?
A.制度化 B.规范化 C.程序化 D.民主化
二、多选(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确保粮食安全中调动两个积极性指的是?
A.调动主产区的积极性 B.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C.调动失地农民的积极性 D.调动郊区农民的积极性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三个不得”指的是?
A.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B.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C.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D.不得减少耕地量
3.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在安全机制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A.建立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 B.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 C.建立外资超国民待遇机制
D.建立外商经营手工加工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 4.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有哪些?
A.统筹城乡规划 B.产业布局
C.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 D.劳动就业
5.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指的是?
A.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B.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C.家庭经营要向农场经营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
D.统一经营要向分散经营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
三、判断(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确保201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是我国水利建设的目标之一。
正确 错误
2.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要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
正确 错误
3.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
正确 错误
4.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要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
正确 错误
5.我国农业基础薄弱,首先薄弱在经济投入方面。
正确 错误
6.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要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
正确 错误 7.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加强产粮大县建设,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
正确 错误
8.粮食是百姓温饱之源,物价平稳之基,经济发展之要,社会稳定之本。
正确 错误
9.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需要实行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选举实践。
正确 错误
10.增强地方经济实力需要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
正确 错误
第二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
陈世贵
各位领导:
根据大会安排,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曲靖市近年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一个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目前农民就业的主要产业,虽然农业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未改变,也不会改变。基于这样的认识,曲靖市各级党委、政府多年来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推进工业强市和城镇化战略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全市农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在“三农”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发展和培育农业产业是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发展和培育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
— 1 — 化经营,就是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安全水平和整体市场竞争力。因此,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二)培育一个支撑。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特色产业。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推进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合理化,并按规划布局加强各产业基地建设,为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曲靖市根据全市传统农业现状和地理、气候等条件,于2003年提出在全市除巩固烤烟产业外,着力培育种子粮油、畜牧、薯类、蔬菜花卉水产、蚕桑、林果六大主导产业,并相应推进“双六工程”和十二个科技示范园(场)建设。“双六工程”:至2007年底,建成六个种养规模达100万(亩或头、只)以上,六个种养规模达50万(亩或头、只)以上的大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至2006年底,“双六工程”建设和十二个科技示范园(场)建设已基本建成,下步工作主要是巩固和提升。
(三)推进一个进程。在“双六工程”和十二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场)基本建成的同时,积极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评活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至2006年底,全市固定资产达5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共144户,资产总额44.52 亿元,其中— 2 — 省级认定重点龙头企业12户,市级认定重点龙头企业64户。龙头企业共实现年销售额34.2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1%。带动全市70%以上的农户,全市农产品营销经济组织达1114个,成员总数19万人。建成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8个,其中年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4个。珠江源农网被评为全国百强农网之一,2006年实现网上交易额达5.7亿元。全市组织制定了大宗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49项,国家立项的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全市现已有172个农业及加工农产品品牌,其中省级著名商标5个,原产地或保护产品1个。获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46个,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81个,4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1个有机食品获日本AFAS认证证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推动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加速了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
(四)夯实一个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水利化程度决定着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农田水利化程度已近40%。多年来,全市坚持不懈大干农田水利建设,每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达7亿元左右,并在加紧进行水源工程、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积极探索农业用水管理新模式。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从2005年起用3至5年时间建设300万亩基本烟(农)田,确保“十一
— 3 — 五”末全市建成400万亩高稳产农田。至2006年底,全市已完成基本烟(农)田建设投资5.8亿元,建成基本烟(农)田80万亩。至此,全市已建成高稳产农田280万亩左右(含80万亩基本烟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为农业产业的培育、建设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提供一个支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需要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不折不扣的落实中央农业税减免政策和中央“四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宏观环境。其次,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建设纲要》、《“双六”工程建设和优势农产品开发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落实“万元增收计划”的通知》、《关于加快培育农村劳务产业的意见》等政策,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现在每年市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扶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4500万元,扶持畜牧、林业产业的资金2000万元左右。从2005年起,全市 1601个村委会畜牧兽医人员每人每月补助提高到100元至150元。同时,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产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乡镇干部给予提拔重用。中央政策的落实,地方政策— 4 — 的支持,为全市农业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六)搞好一个服务。搞好科技、人才、市场、信息、规划等方面的服务,也是产业培育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积极稳妥推进农口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科技承包,推进科技进村入户,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解决农民群众的科技需求。全市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90%,玉米制种、马铃薯良种繁育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农业机械总值达10.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亿瓦特。畜禽良种改良步伐加快,饲草饲料推广、兽医防疫工作力度加大,畜牧规模经营发展步伐加快,发展养殖小区157个,科学养殖水平提高。林业生产由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向兼顾林业经济效益转变,生态旅游、特色经济林发展开始起步。主要森林病害防治、华山松木蠹象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ABT生根粉在工程造林中的示范与推广取得重大进展,市林业局与会泽、沾益开展了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已投入使用,林业生产与管理中的科技水平提高。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8.5%。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引进市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特别是要引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认真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大宗农产品产地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培育和扶持发展各种农业合作组织或中介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努力扩大珠江源农网的覆盖面,尽量覆盖到所有乡镇和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规范信息的制定与发布,既宣传曲靖,又减少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严格执行市政府出台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 5 — 实施意见,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按照《曲靖市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建设纲要》的要求,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并使产业布局向最适宜区集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延伸加工产业链,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速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认真落实向村委会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要求,做好下派工作。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0亿元,农业六个主导产业产值133.9亿元(不含烤烟产值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96元,比上年增10%以上,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粮油种子产业:全市粮食播种756.9万亩,总产20.65亿公斤;油料播种63.5万亩,产量9638万公斤。粮油种子产业产值26.6亿元。
——马铃薯、魔芋产业:播种马铃薯213.4万亩,产量28亿公斤;魔芋10.9万亩,产量2亿公斤;马铃薯、魔芋产业产值14亿元。
——蔬菜、水产、花卉产业:蔬菜88.2万亩,产量18.9亿公斤,产值12.2亿元;渔业产量3.2万吨,产值3.2亿元;花卉10.5万亩,产值1.1亿元,其中万寿菊10万亩,产值8000万元,鲜切花0.5万亩,产值3000万元;中药材、雪莲果有新的发展,产值2000万元。蔬菜、水产、花卉、药材产业产值16.7亿元。
— 6 — ——茧丝绸产业:桑园18.5万亩,产茧1006.4万公斤,农业产值2.28亿元。
——畜牧产业:肉猪出栏630万头,肉牛出栏26万头,肉羊出栏74万只,肉禽出栏959万只,肉类总产74万吨,畜牧业现价总产值66亿元。
——林果产业:水果、干果、竹木、林副产品产值8.3亿元,其中水果31.6万亩,产值1.75亿元。
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双六工程”基地和十二个科技示范园(场)基本建成。
(二)区域布局、产业特色更加明显
围绕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双六工程”基地建设的实施,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各县(市)区农业产业的区域、特色更趋明显,生产布局更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以麒麟、沾益、陆良为主的优质稻米生产区;以宣威、会泽、沾益、富源为重点的专用玉米生产区;以罗平、师宗、陆良为重点的优质油菜生产区;以陆良、师宗、麒麟、沾益为主的蚕桑生产区;以宣威、会泽为主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区;以麒麟、陆良、师宗为重点的商品蔬菜生产区;以会泽、宣威、富源为主的腌肉型肉猪生产区;以师宗、罗平、富源、宣威、会泽、马龙为重点的优质黑山羊生产区。此外,还有富源魔芋、马龙的食用菌、沾益的万寿菊、罗平、师宗的生姜等特色非常鲜明。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 7 — 全市固定资产达5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44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4户。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1%,如加上烤烟产值20亿元,产业化经营约带动80%以上的农户。随着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市场观念进一步增强,一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趋势,循环农业开始出现,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各种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架起了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加速发展,加速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近年来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农民种植(养殖)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抵销了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效应。
二是农民收入低,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就学难、就医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民隐形负担不可忽视。
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畜牧业生产量大面宽,疫病传播渠道多,危害性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基地与龙头脱节,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优势、特色不够明显;市场信息不灵,驾驭市场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不大不强,深加工能— 8 — 力低,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短,带动面不宽。
五是农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基本建设欠账大,部分地方新农村建设缺口较大,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入下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经费紧缺。
六是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于农村股份合作制、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发育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影响了农业科技、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行。
七是由于机构改革撤销了农村工作部,市、县都只有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且人员太少,远远适应不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需要。加之2006年市、县、乡换届,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理顺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职能部门机构设置,调整充实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充实和完善涉农部门“为农服务承诺制”,大力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村工作,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和“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主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围绕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双六工程”基地建设,继续调优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群体竞争力。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尽量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继续落实“万元增收计划”,深入开展“一乡一业,一品一村”创评活动,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培育。
(三)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高度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创建、申报和认证工作,努力创建一批体现曲靖特色、发挥曲靖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速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按照现有49个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优势特色农作物,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纳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之列。
(四)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继续巩固和提升畜牧业的支柱地位。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紧紧围绕到2010年全面实现“12112”目标的要求(即至2010年全市出栏肉猪1000万头、出栏肉羊200万只、出栏肉牛100万头,— 10 — 畜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人均畜牧业产值2000元),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加快发展禽蛋、奶类产业。加大畜禽良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实施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广生猪熟改生喂、青贮料、氨化料等畜牧业生产技术。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加强畜牧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巩固和提升畜牧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五)突出重点,加快农村劳务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为目的,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农村劳务产业的意见》,以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乡活动为载体,主抓教育培训、有序转移输出、维权服务三大任务的落实,确保全市累计半年以上转移就业总量突破100万人。
(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为目标,以贫困群体和贫困人口为着眼点,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工发、劳动力培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突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益事业建设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努力实现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
— 11 — 作力度与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与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的目标。
(七)注重生态建设,加快林产业发展步伐。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资源相结合,全面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好“五百”工程。即: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特色经济林和珍贵用材林300万亩、速生丰产林10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和封山育林100万亩,不断提高林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八)切实抓好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继续加大贷款融资力度,不断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切实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打牢水利发展基础,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突害的能力。认真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基本烟(农)田建设工作,做好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的立项建设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好“65421”工程(即用8—10年时间,新建改建60万口沼气池,建成50万个小水窖,建设400万亩有排灌条件、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新建和改建2万公里乡村公路,全力抓好1500个省级重点扶持贫困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后劲。
(九)扎实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整合各项社会资源,逐步解决和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产业培育上,不断促进地方经济发— 12 — 展和农民增收。加强已建或正在建设村的跟踪管理,落实好今年启动150个建设村的建设工作和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长效机制,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农民满意工程。落实好农业部在麒麟区茨营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
(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工作,完善农村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在开发区、师宗县农村低保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和建立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各位领导,曲靖市在建设现代化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虽然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兄弟州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差距更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及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虚心向兄弟州市学习,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抓紧抓落实,抓出成效,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1。<<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今年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2。我国城乡的经济、公民素质的差距继续拉大。
3。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6个关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号文件”。
4。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知识连接。
经济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物质文明);文化上:乡风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生态上: 村容整洁(生态文明); 政治上: 管理民主(政治文明)。
(1)生产上:生产力水平低;基础设施差;人口素质不高;城乡之间的经济、人口素质等差距大且在拉大;
(2)生活上:贫穷且贫富不均;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
(3)乡风上:赌博、封建迷信盛行等
(4)村容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卫生脏、乱、差等。
(5)民主管理上:村务不公开,农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享受等。
这些都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从现实或国情看:①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教育事业落后,人口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低。
②虽然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差距大且在拉大,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已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④农村中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
总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2。从共同富裕或社会主义本质看: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②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平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
③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从党的角度看: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质的执政为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党要和人民一起共享共建。
②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
所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4.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①没有农业农村的小康,就不是和谐社会,不是全面的小康,②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充分利用农业中的可再生资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之
间的差距,使社会更加和谐,从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5。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代以来中国农业长期落后,男耕女织是大多数中国农民的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
6。从自然条件的角度看: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地区差异很大,这给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增加了难度。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
1。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就要:(经济方面)
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民的 生活水平;(具体的见热点透视49页要求(1)的5点内容)
2。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要:(文化、生态方面)
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实施科教兴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农业科技、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农村实行免费教育,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民自己也要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农民文化夜校等,享受自己的受教育权,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③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④完善农村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提倡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⑤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农村的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3。实现“管理民主”就要:(政治方面)
①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②依法治国,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保持社会的稳定。
③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1.古代重视农业生产的史实
① 春秋:孟子主张仁政,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②西汉:汉武帝减免租税,张骞通西域后,汉代的铁器、开渠、凿井技术金属工具传入西域,西域的良种马、石榴、核桃开始传入中国。
③唐朝:唐太宗认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很重视农业生产,多次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2。近代中国农业现状
④鸦片战争时候,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是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当西方进入工业文明之时,古老的中国仍然沿着农耕文明发展,东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近代中国逐渐落伍。
3。现代重农政策:
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首先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安徽、四川两省)展开,其主要内容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⑥创办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另一伟大创造,它不但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而且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完善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⑦免除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建设农村的康庄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些措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在古代:农业科技方面:
①春秋时期,牛耕、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②唐朝时期,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的发明
这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
②西汉时,造纸术的发明;
③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有效的克服了雕版印刷术的缺陷,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元代农学家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使拣字省时省力,更加方便,从此活字印刷术得以传播。它们大大促进了整个世界的文化教育的发展。
工业上:
⑤元代黄道婆向海南黎族人学的棉纺织技术(不是她创造的),传人松江(今上海),使松江成了“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同时使棉布取代了丝绸和麻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2。近代和现代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⑥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⑦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总之,这些说明或启示①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有技术、会创新的新型农民; ②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民族。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的建设。只有培养新型农民,才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这一全面目标。②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④社会主义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⑤组织实施各项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有利于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①季风气候影响显著,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长江、黄河等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灌溉条件;③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创造了许多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十分重视农业生产;⑤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力资源有很大的优势。
九。相关练习参考:
来。
①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余必须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完成,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损失,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②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缩小城乡的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
4。热点透视51页的能力自测。
6①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②要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
7生产发展:生产有序、农田丰收,农产品深加工,渔业、畜牧业兴旺;
生活宽裕:家家有宽敞的住房、小车、农闲时去旅游、人民更加重视生活质量;
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邻里和睦、读书免费,素质大为提高;
村容整洁:环境卫生好,青山绿水。
管理民主:村务公开,民主意识高,参政仪政能力强。
①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履行社会责任,立志成材,报效祖国;
③积极宣传国家的法律,提农民的素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素质的各种活动。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特别提示: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加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更是将农民增收问题列为头等大事,故对此专题应格外关注。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6.(12分)材料:2008年2月25日的义乌全市“解放思想 创业创新”大讨论动员大会上,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在义乌未来发展关键的“十问义乌”中提出“义乌新农村如何实现再突破?”的命题,某校对此问题开展了社会调查,得到了如下数据:
(1)表
一、表二各说明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6分)
(2)针对问题(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义乌新农村建设应该如何实现再突破?(6分)
第四篇: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加入WTO后,许许多多的投资者看好农业,全国各地涌现出都市农业、城郊型农业、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各具地方区域特色的集农贸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得以蓬勃发展,而现代农业要得以持续地发展,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究,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相应的重视。
关键词:现代农业 改革 发展 农村 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新情况,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特别是1999年我国开始全面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后,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技的普及,人才的培养以及劳动者掌握科技的程度,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农业法》规定“国家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
一、现代农业需要农村职业教育的紧迫性
(一)、现代农业需要农村职业教育
1、现代农业的概念。就是指在现代,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2、现代农业需要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现代科技正迅速地向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渗透,科技进步将逐步替代对传统资源投入的单纯依赖,并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农民是农村各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现代机械设备的操作者和农村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农民经营素质的高低是农村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农民不仅应具备健壮的体魄,而且应具备现代科学知识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还应具有现代经营思想观念,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要求,农村职校培养的正是未来的农民。
只有使未来生产劳动者掌握知识,才能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即由单纯的注重数量和速度增长,转到主要依靠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才能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才能改变单纯注重增加物质、资金投入实现农业增长向提高物质和资金利用率来实现农业增长。据报道,近年来,浙江省已有4000多家工商企业投资到效益农业中,投资规模大,一般每个项目都在百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总投资已超过100多亿元,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开化县以开化龙顶为主的名茶产业,产值达1.5亿元。并依靠全国第一个名茶系列省级地方标准——《开化龙顶系列标准》,在全国率先通过欧盟委员会茶叶农残检测新标准,批量进入欧盟市场。在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企业的带动下,通过实行工厂化种植和经营,涉及的开发领域广、科技含量高、经营方式新。因此,现代农业高度的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都要求生产劳动者有较高的素质来适应。而这大规模、大批量的一线生产人才培养,只能由农村职业学校来承担。
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自1999年,我国开始全面着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以来,推动着各地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各地纷纷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自己的地方特色经济,并且组织行业协会,制定产品的一系列标准。如浙江省已组织行业协会有500多家,由同类农产品中的加工、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联合组建,形成了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以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为重点,对会员企业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较好地解决了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低和品牌农产品规模小的问题。促进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而这些充满现代生产、经营理念的经营方式,需要不断地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知识素质,而要加快这些知识面的普及,也只有通过农村职业学校来培训。只有尽快地培养出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才能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学校为企业解决人才培养问题,为企业解决发展后劲问题,就形成了行业协会+学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完整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二)、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竞争白热化已被广大经营者所认同,2002年,全国有2700多个绿色食品产品,500多亿元的销售。近几年全国绿色食品消费每年以20%至25%速度增长,出口贸易额保持在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浙江省提出建设“绿色浙江”,丽水提出打造“生态绿谷”明确将绿色食品作为今后农业主攻的方向。虽然,经济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经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但生产壁垒、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受到限制,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日益提高,许多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通过制定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和检验方式,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对农业产品的食用安全重视不够,加之生产者素质不高,生产无标准体系,农产品无检测体系,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居高不下,在大量的农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时,遭遇到国外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造成很大的损失。企业为与国际接轨,纷纷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认证体系。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行用标准组织生产、评价质量和规范流通。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浙江慈溪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着眼于整个产业链,采取多种措 施调整农产品生产经营结构,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打响农产品的“绿色品牌”攻破了国外市场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成功地将农产品销往国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说明,我国的农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不仅要提高现在的生产者,还要从根本上提高我们下一代人的劳动素质,培养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农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解决。
(三)、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经济日报》报道,浙江省农村的形势一直都很好,由全国31个省市区的农民收入状况统计显示,浙江保持全国之最已连续八年,在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比去年增1.5%的情况下,浙江省1—9月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为3550元,比上年同期增15%,„„是1997年以来最高点,„„在全国农民收入连年徘徊不前,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浙江出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结果,也是深化农村改革,依靠科技进步的结果,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代人的教育培养问题,而是一个永不间断的持续的永久性工程,为此,我国提出:“到‘十五’期末,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年招生规模要从目前的254万人达到350万人,农村劳动人的培训规模从现在每年8700万人次扩大到1.5亿人次。”这说明,农村职业学校所承担的任务很急也很艰巨,只有有序的对广大生产劳动者综合素质,综合技能不断的培训和提高,才能使现代农业得以持续的发展。
二、农村职业学校窘迫的原因
社会进步了,农业发展了,而我们的农村职业教育却在滑坡,特别是农学类专业更是濒临绝迹,在2002年招生中,有的学校没有农学类专业,即使有的,也只有5个、10个人报名,最后学校不得不将农学类专业给撤了,将学生转入机电或计算机专业。全省的农村职业学校的农业类专业基本没有,这与社会上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很不协调。
农业类专业的境地如此的窘迫与学校外现代农业的红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传统的社会意识,农不及工、农不及商、学农回农村,被认为是一种耻辱;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管理及劳作,使其经济效益低下;传统农业在很大程度是靠天吃饭,生产技术作用并不大,并且规模不大只能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从而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使家长们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再与农为伍;在社会转型期,学校沿袭陈旧的教育理念,陈旧的教材,教学方法及实验实习基地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就业;以及学校为了生存,过分讲求经济效益,没有学生就换专业的思想理念,造成了现代农业的人才培养出现了断层脱节的现象。
以上诸多的原因,充分反映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农字类专业生存危机。为此,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农业教育的同时,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现代农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生产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措施
(一)、政府重视,政策倾斜
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已被社会和政府所认识,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施行、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更明确了今后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并提出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它是我国新世纪职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他还强调:“现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发展,但总体说来,还刚刚开始做,各地各部门要狠狠抓它10年、20年,才会大见成效”。
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只有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而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没有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积极参与,没有家庭和学生的认同,不可能取得良好成效。我们要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职业教育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和表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使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要使农村职业教育有发展,还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决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中央财政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补助农村和西部地区„„骨干和示范职业学校建设”。中央和国务院已非常重视农村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只要我们地方各级政府遵照中央的指示,高度重视,抑制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困难也就迎刃而解。
针对社会普高热的现象,《决定》又指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来扶持并发展职业教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职业学校的生源。那么,当地政府也可结合教育券制度对农字类专业给予大力支持,从而相应地用政策手段来保证农字类专业的生源。
(二)、深化职校的办学体制的改革
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有必要对农村职校的办学体制进行改革,《决定》指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办学格局。”政府除办好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外,可以根据当地农业区域经济的特色,组织、指导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联合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农村职业学校,并加快对部分非骨干公办职校体制的转制步伐,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办学,要立足优势互补,着眼产教双赢,积极鼓励农村职校与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由相关企业、农村职校、行业协会、农户相结合,发挥产业优势,资源 互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行业企业联合,一方面为解决农村职校的发展资金、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适应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因为企业不仅需要拔尖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无数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可以减少员工素质的差异性,提高劳动者的可塑性,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紧贴市场,灵活设置专业,办出特色专业
农村职校应撇弃人云亦云设置专业的办法,面向现代农业的贸、工、农产业链,充分调查市场,与当地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建立密切联系,依据当地经济特色和行业发展来设置专业,如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园林花卉、无公害绿色食品农业等融合贸工农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专业。只有在专业设置上打破原来的单一设置框框,才能走出狭隘专业的设置理念,专业设置才能有自己的特色。
(四)、改革教材,教学内容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注意与行业发展、专业设置相结合。按培养目标提出教学要求,按实际需要,编纂教材,在教材上不必讲求类似普高式的体系,要着重于现代农业知识的内容,如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要编写出注重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艺术和新方法并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同时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开发现代农业的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将当前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管理方式,典型案例零距离的展现给学生,根据与行业、企业的“订单”,对本专业的有关内容进行增减,真正的使学生所学的内容贴近现实,贴近生产,让学生有一种上岗前培训的真实感。让学生体会学习,激发其兴趣,使其对现代农业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投身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去。
(五)、改革教师队伍,抓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要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作为农村职业学校,在专业课方面,应摒弃普高式的教师来源,应当让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让新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去学习,去锻炼。要树立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农业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兼职兼课,或将高水平的专家、技术人员的授课过程录制下来,利用光盘、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授课,从而真正避免教室里办工厂,黑板上开机器的纸上谈兵的现象,真正的使教师所教的内容贴近生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学农爱农的兴趣。
(六)、抓好实训,注重实践性教学
现代农业不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更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而这些劳动者是实用型人才,农村职业教育更应重视学生实际技能的训练,为突出其实用性的特色,除应从课程计划安排,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及编写,实践实验基地及设施的建设,以及与企业联办的实习基地等方面入手外,更应让学生到诸如农业高新技术区(如福建省厦门市农业高新技术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如北京顺义),现代农业示范区,尤其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特色的农业示范区,或到当地集科研、生产、开发、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努力使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让学生从狭隘的传统农业思想的框框中跳出来,从思想观念上接受现代农业,进而献身现代农业。
(七)、一专多能,加强学生的考证工作
《决定》对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随着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加上政府建立相应的严格的准入制度,学校要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农业企业中去就业,鼓励学生在各个专业方面积极的参加资格证书考试,也只有取得证书,在一定程度上才说明其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能力,在这方面要鼓励学生将一专多能具体表现为一人多证,做一个“复合型”的人才,这样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会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重点,只有改革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抓好农村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人才的素质,使农业劳动力在区域性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现实冲击中受到启蒙、锻炼和提升,使数亿农村劳动力一部分一部分地进入国家人力资源层面,才能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得以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2001年—2010年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2002年7月。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农业部新闻发布会资料 2003年1月。
5、张璋著《石元春院士的现代农业观》科学时报 2002年9月。
6、严华、韩孟著《保护资源、启动教育、注入科技》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2年10月。
第五篇:积极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建设和发展
积极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建设和发展——首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纪实
作者:
来源:早期教育2007年12月(2007-12-23)阅读数:459 网友评论:0 条
2007年9月22—24日,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幼儿教育杂志社、早期教育编辑部、上海托幼编辑部承办的首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位幼教工作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建设和发展”。开幕式上,由浙江大学幼儿教育发展中心友情出演的情景剧《教育,让生命灵动和绽放》彰显了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和发展的生机活力。围绕主题,本次论坛特邀国内(包括内地及香港、台湾地区)五位专家作了五场主题报告,并设立四个工作坊开展分主题研讨。与会代表围绕幼儿园课程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园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国际视野中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发展、上海市学前教育第二期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及其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
一、主题报告
(一)填补幼儿园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沟壑(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家雄)
朱家雄教授在论坛开幕式后作了题为“填补幼儿园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沟壑”的主题报告。朱教授反思了我国二十余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从课程编制的模式和课程实施的取向两方面分析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改革脱节的现象。例如,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园本课程”和“园本教研”等,或多或少借用了课程编制实践模式的一些基本思路。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能会对解决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起作用,但是其适用性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我国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下更不可能普遍适用。课程实施也远非“应该怎样做,就要这样做”的事情,因为课程实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朱教授认为,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教育理念、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改革严重脱节的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选择课程编制模式和课程实施取向的依据并非是孰优孰劣、孰是孰非,而是其适合性。权衡课程实施生态环境中各种影响课程实施的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是选择课程编制模式和课程实施取向的基本出发点。以这样的方式去思维和行动,才有可能缩短幼儿园课程的理念、决策与教育实践改革之间的距离。
(二)国际视野中的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和发展及台湾经验(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副教授林丽卿)
来自台湾的林丽卿副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全球教育背景下园本课程的兴起和发展。“园本课程”的概念源自“校本课程”。所谓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通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力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教学人员权责,由学校教学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与评鉴。校本课程自20世纪60年代起逐渐兴盛,它的发展使学校得以彰显专业的教育者角色,承担在课程发展中应承担的任务与责任。林丽卿指出,校本课程强调合作与参与,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校本课程的理念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失去其真正的精神与意义。
林丽卿进而提出,园本课程目标的建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考虑中央的教育政策、学校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幼儿园本身对园本课程建设的愿景。而现今外来的课程模式、现成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林丽卿指出了幼儿园构建园本课程过程中面临的几大问题:1.在构建园本课程时,无论是园长、教师、家长,或是教育专家、教育顾问、出版社,甚至学校董事会、股东,都不应该是完整课程的唯一决策者。2.幼儿园缺乏时间去做详细的计划、反思以及发展课程,缺乏足够的发展课程的智能和经验,缺乏经费支持。3.参与课程发展的人员不易形成共识。4.幼儿园若缺乏一种鼓励沟通、协作、讨论的文化氛围,园本课程建设将会非常困难。
(三)回归十年来香港幼稚园课程发展历程及案例分析(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李辉)
李辉博士是香港回归十年教育改革的亲历者,他从自身的经历和思考出发,为我们介绍了香港幼教课程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1997年至2007年是香港幼教课程改革的黄金十年。在1997年至2003年,香港着力引进、移植外来的课程模式,如方案教学、高瞻课程和瑞吉欧教学法。这些外来的课程模式在推行不久之后即告失败。事实证明,西方的幼教课程模式并不适合香港的现实需要,香港幼教必须寻找自己本土的课程模式。因此,自2003年起,香港的幼教课程改革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2003年,故事综合活动教学法(SAIL)在香港诞生。这是首套“港产教学法”和本土化的幼教课程模式。故事综合活动教学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以故事为主要手段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它与主题综合课程最大的区别就是利用有趣的故事作主干和线索,串连不同范畴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建构完整的、有意义的整合课程,以全面启发儿童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现实都证明,舶来的西方课程会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矛盾与冲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生搬硬套西方的课程模式注定是要失败的。
(四)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理念及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虞永平)
八十年前陈鹤琴和张宗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的学前课程研究是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园本课程研究的起点。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建设应有园本意识,课程建设的园本化是一个合理的方向。我们不能因为园本课程建设的艰巨性和非普适性而否认园本课程存在的价值,否认课程园本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园本化的本质是适宜性,这种适宜性意味着课程要适合幼儿园,适合教师,适合幼儿园所在区域的文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其中,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最重要、最本质的要求。园本课程的起点是适宜性,而我们最终的追求不是“园本”,而是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虞教授在报告中分析道,当前幼儿园对“园本课程”存在以下误解:1.把园本课程等同于特色课程。2.认为园本课程建设是短期的任务。3.把构建园本课程当作赶时髦。4.认为建设园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5.把建设园本课程当作不受约束的随意行动。6.随意给“园本课程”起名字、贴标签。幼儿园在建设园本课程时也存在如下偏差:1.缺乏理论支持。2.误解理论及他人的经验。3.机械地贯彻理论。4.关注文本而不是关注过程。5.急于展示甚至推广自己的课程。虞教授进而指出,课程的园本建设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整体的课程建设,第二层次是局部的课程调整,第三层次是教学方法、策略的改进。幼儿园应在《纲要》的指导下,从自己的条件、基础、状况出发构建园本课程,切不可好高骛远。
虞教授认为,构建园本课程要从儿童出发、从社区出发、从教师出发、从课程文化出发。其中儿童是最核心的出发点。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儿童,关注儿童的想法,关注儿童的性别、气质、兴趣、学习方式、生活经验等要素对课程建设提出的特殊需求。
(五)世界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华)
张华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要让幼儿走得更快,还是走得更远?许多经验表明,在知识、技能学习方面,中国的幼儿与其他国家相比是走得最快的。这不仅不是幼儿和整个民族的福祉,反而是个体和社会的悲剧,因为“走得更快”很可能以阻碍幼儿“走得更远”为代价。张教授为与会代表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外国小学生学习、游戏的照片,借此说明幼小衔接的本质不是使幼儿园“小学化”,而是让儿童拥有流畅、自然、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生活。学习是幼儿精神自由的自然体现,幼儿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只能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环境或条件。教育者的使命是保障幼儿意志的自由和探究、创造权利的实现。为此,教育者必须在幼儿园和社会中确立“幼儿的标准”,即确立幼儿这一独特人生阶段的内在价值标准,其中既包括“幼儿文化的标准”,也包括“幼儿个性的标准”。张教授最后在报告中指出,重建幼儿学习的有效方法是走向“探究学习”,这是发挥幼儿学习主体作用、保障幼儿精神自由、实现幼儿探究创造权利的根本途径。
二、研讨工作坊
分主题一:幼儿园课程的历史传承和发展
课程问题是幼儿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全国各地幼儿园都在不懈探索,努力创建符合自身需求,凸显自身特色的课程。江苏南京实验幼儿园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体系,他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合理选择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科学组织教育过程,促进儿童的发展。许多幼儿园注重挖掘传统教育资源,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教育思想。浙江上虞鹤琴幼儿园秉承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发展了五指活动课程,提倡课程内容要源于幼儿的生活,课程目标要根植于幼儿的发展,“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由张雪门担任首任园长的浙江宁波第一幼儿园丰富和完善了张雪门的行为课程体系,进一步凸显了行为课程的最大特色,即“生活化”“行为化”“本土化”。上海宝山区山海幼儿园地处陶行知先生的第二故乡,他们秉承陶先生倡导的对儿童开展科学教育的理念,确立了以环保教育为切入点的科学教育办园特色。浙江慈溪实验幼儿园则注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他们认为,区域活动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与集体教学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丰富课程资源,浙江杭州大关苑实验幼儿园还深入挖掘节日教育资源的价值,进行一系列节日主题活动的研究。通过交流和研讨,大家认识到,“课程不是一种固定的框架,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流程”。幼儿园应权衡课程实施的生态环境,不断实践、反思,创建符合自身需要的课程。
分主题二:园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园本课程的建设与推进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目前很多幼儿园都立足本园实际构建园本课程。浙江湖州实验幼儿园在汲取多年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促进了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历经50年,形成了独特的园所文化,仓U建了特色鲜明的情感课程。它以终身教育观、情感理论等为理论依据,旨在培养健康活泼、自主自信、乐于探究、合作创造的适应21世纪生活的儿童。浙江杭州新华实验幼托园从2001年开始探索托幼一体化课程,以情绪健康和身体健康为重,确立“开心、开口、开步、开窍”的婴幼儿发展目标。江苏南京太平巷幼儿园和上海崇明县西门第二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道路上分别摸索出适合各自幼儿园的田野课程和绿色教育。田野课程具有理念包容、目标整合、内容开放、形式多样、资源丰富、过程动态、评价多元的特点;绿色教育则与环境创设密不可分。它们都从生态角度出发,强调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培养幼儿初步的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幼儿关注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上海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创建了以艺术教育为主的园本课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收获了音乐、语言、美术“三朵金花”齐开放的艺术教育成果后,他们又提出了“整合与自主”的艺术教育思想与操作方式。围绕园本课程管理,浙江大学幼教中心周熔老师指出,课程的园本化是在追寻一种新的对学习的含义和价值的理解,重构教师与幼儿在交往情境中的意义和关系,寻找最适宜的园本管理。总之,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持续、动态、逐步完善的过程,各幼儿园需要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园的课程。
分主题三:国际视野中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发展
来自长三角各省市的六位园长就全球一体化趋势中如何以国际视野审视、吸收、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并结合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来建设和发展幼儿园的课程介绍了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探索。浙江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通过多年的探索,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吸取了方案教学“以儿童为本”的精髓,在开放性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深入探究。浙江上虞爱弥儿幼儿园位于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的家乡,他们不仅认真研究、秉承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理念,还认真解读和吸收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自然教育课程”的实践和探索。上海静安区威海路幼儿园介绍了他们在实践蒙台梭利课程园本化过程中的思考。他们提出,应特别注意处理好蒙氏课程与上海二期课程及本园特色之间的关系,使蒙氏课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相结合。江苏南京第一幼儿园从国际视野下“培养目标的定位——现代人与世界人”“课程研究的取向——本土化与国际化”“课程文化的选择——一元化与多元化”“课程交流的方式——走出去与引进来”四方面介绍了他们建设和发展幼儿园课程的经验,开拓了与会教师的思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李辉博士、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林丽卿副教授主持并积极参与了代表们的交流。李辉博土说,吸收、借鉴他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和课程模式必须与中国的国情、地方的地情和幼儿园的园情结合起来,不应盲目跟随。他认为,如果只是照搬国外的某种课程模式,那不叫借鉴,更不是创新。
分主题四:上海市学前教育第二期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及其发展
上海市学前教育第二期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讨吸引了许多代表的参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周洪飞老师首先就“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形成”作了专题报告。她指出,教师在整体把握幼儿在园活动时间与内容方面及课程整体安排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和课程实施的质量。之后,周洪飞老师就幼儿园如何设计科学而有特色的课程方案提出了若干基本要点。接着,上海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王海蕾、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龚敏、南汇区宣桥镇中心幼儿园夏美红分别从实践层面作了“课程的园本建设与发展”“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平衡:课程变革的边界”等专题发言。
工作坊是载体,研讨是手段,研讨工作坊还给与会代表和专家提供了充分的互动时间。与会代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什么是弹性的作息制度”“‘低结构’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什么活动适合分组教学”,等等,专家们积极回应,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会议的学术性质。
本次论坛还组织与会代表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浙江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杭州新华实验幼托园及浙江省军区机关汪庄幼儿园观摩教学活动。与会代表就展示的教学活动与点评、互动专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为期三天的论坛为与会代表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与会者不仅加深了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和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而且就各自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首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经三家承办单位协商,第二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将在上海举行,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