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2016版)与(2018版)区别

时间:2019-05-14 17:0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详细解读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2016版)与(2018版)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详细解读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2016版)与(2018版)区别》。

第一篇:详细解读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2016版)与(2018版)区别

详细解读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2016版)与(2018版)区别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

(2018年版)

(征求意见稿)

第九条 项目监管部门应根据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规定的监督检查频率、内容和本办法,制定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事项清单和动态监管事项清单,有计划地把日常监督工作融入动态监管工作中。除每两季度开展一次(2016版为一季度一次)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行为动态监管记分外,遇下列情况之一的,还应进行动态监管记分:

(一)按监督工作标准规定对项目进行日常监督抽查抽测时,应同时按照本办法相应条款开展监管记分的;

(二)上级监管部门开展督(巡)查时责令项目监管部门予以监管记分的;

(三)依据项目监管部门文件开展的差异化监管、专项整治等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三条 在建工程项目责任人在任职期间记分值达到下列分值的,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分批组织项目经理及施工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项目监理部总监和总监代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集中教育培训后不减记责任人周期记分值。对因故(个人原因或设区市没有举办)没有参加设区市集中教育培训的人员,项目监管部门应通知其参加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项目部人员集中教育培训。

(一)单个季度内记分累计值达50分的;

(二)记分累计值达100分的。(2016版80分)

第二十四条 责任单位年度周期记分值达40分及其以上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批组织责任单位分管质量、安全的领导及其质量安全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教育培训,集中教育培训后不减记责任单位周期记分值。(2016版30分)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监管部门应按下列分值给责任单位记分,该记分值记分周期与其所对应的工程项目相同。

(一)所属工程项目历任责任人周期记分值累计达150分及以上的,记5分。(2016版120分)

(二)责任单位无故不接受约谈的,每次记1分。(2016版5分)

(三)被监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或停工(包括全面停工或局部停工改正)的工程,未经项目监管部门复查同意,擅自恢复使用或复工的,每次给予施工单位记3分;监理单位没有制止或施工单位强行复工也未向监管部门书面报告的,每次给监理单位记2分。(2016版5分)

(四)逾期或拒绝按项目监管部门发出的责令改正通知单进行改正而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或虽未进入下一道工序但安全隐患在限定期限内未予以排除的,每次给予施工单位记3分;监理单位没有督促整改或施工单位拒绝改正也不向监管部门书面报告的,每次给监理单位记2分。(2016版5分)

(五)施工企业谎报、瞒报质量安全事故的或施工企业在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后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未开展应急救援的,每发现一起记5分;施工企业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的,每发现一份记1分。(2016版5分)

(六)项目经理超越执业范围或未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担任项目经理的或项目经理执业注册资格证书或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过期仍担任项目经理的,每人记1分。(2016版5分)

(七)施工单位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未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签字就开始施工的,每发现一起记1分;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并通过论证就开始施工的,每发现一起记1分。(2018版新增内容)

注:

1、几处扣分点相比较2016版本有所减少,放宽了一些。

2、增加危险性较大的施工签字及论证签字扣分点。

3、原先的1季度检查一次改为2季度检查一次。

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记分项目汇总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新增内容:

1.1管理人员到位

1.1.3 在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经理无故不在施工现场的,每次记3分;项目部在岗人员少于备案人数中应在岗人数2/3的的,记(3)分。(无故不在现场,有事先或临时通知检查未在现场,没有请假资料。)

1.2日常管理检查

1.2.2 施工企业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未在“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上填报的,每发现一起记5分。(增加监管系统填报)

1.2.7项目经理未按规定在验收文件或隐患整改报告上签字,或由他人代签的,每发现一份记3分。(代签字问题)

1.2.8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未组织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机构每月对工程项目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或自评弄虚作假的,记8分。(千万不可逾期或弄虚作假)

2.1地基、桩基工程

2.1.3......;因桩位偏差造成设计对桩基或基础进行处理(如进行补桩、改变承台或基础梁尺寸等处理)的,每影响到一个承台(一根基础梁)记1分,每个单位(子单位)工程最高记3分(施工企业能够提供非施工原因造成的除外)。(相较之下比2016版更加细化)

2.2结构工程

2.2.4砼试块留置。砼标养或同条件试块留置频率不符合要求的,每少一组记1分。(相较之下比2016版更加细化)

2.2.17现浇混凝土质量缺陷。经检测机构检测(鉴定),主要受力构件内部存在疏松、孔洞、离析等质量缺陷的,每出现一处记3(3)分。(注意所出具的检测报告)

2.2.18 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框架柱、剪力墙上下错位达20mm及以上的,每出现1处记3(3)分;框架柱、剪力墙或楼板(梯板)截面尺寸负偏差达10mm及以上的,每发现1个构件记3(3)分。(相较之下比2016版更加细化)

2.3主要使用功能

2.3.1防渗漏节点做法。外墙梁下顶砌、外窗节点、卫生间管根、屋面伸缩缝、屋面管根等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每发现一处记3(3)分。(做法按标准图集)

2.3.5外窗。外窗的品种、类型、规格、开启方向或永久性标识,或外窗采用的玻璃品种、规格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的,每发现1批次记5(5)分。(相较之下比2016版更加细化)

3.1基坑支护工程

3.1.3 基坑监测。基坑监测项目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记5(5)分。(施工时需按设计或规范要求)

3.1.4 上下通道。基坑人员上下无专用通道,扣3(3)分。(增加员工通道扣分项)

3.2建筑边坡

3.2.3施工排水。未按设计或专项方案要求设置截、排水措施的,记3分。3.2.4 边坡监测。边坡监测项目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记5(5)分。(施工时需按设计或规范要求)

3.3模板及支撑体系

3.3.6验收。未按规定进行验收或无验收资料的,每发现一个检验批记3(3)分。(需要在内业资料体现)

3.4外脚手架

3.4.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鉴定或验收的合格证书。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产品无住建部组织鉴定或验收的合格证书的,记8(8)分。3.4.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装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未采用防坠落、防倾覆和同步升降控制装置的,每少一个记5(5)分。

3.4.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构造。架体高度大于5倍楼层高的,记5(5)分;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大于2m或大于跨度的1/2,记5(5)分;架体的悬臂高度大于架体高度2/5或大于6m,记5(5)分;架体全高与支撑跨度的乘积大于110m2的,记5(5)分。

3.4.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未按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个楼层设置一道附墙支座的,记3(3)分;使用工况未将竖向主框架与附墙支座固定的,记3(3)分。

3.4.12 拆除审批。外脚手架拆除前未报项目经理审批的,记3分。

注:外脚手架增加较多,关系质量安全的外脚手架2016版内容就多,2018版继续增加,扣分点多,所以在外架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

3.5塔式起重机

3.5.2标准节使用。使用非原制造厂制造的标准节,或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规格标准节混装使用的,记5(5分);标准节杆件出现焊缝开裂等严重质量问题的,记5(5)分。

3.5.13起升机构钢丝绳。使用达到报废标准钢丝绳的,记5(5)分。(以上内容按要求做即可)

3.6施工升降机

3.6.2标准节使用。使用非原制造厂制造的标准节,或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规格标准节混装使用的,记5(5分);标准节杆件出现焊缝开裂等严重质量问题的,记5(5)分。

3.6.13 安全防护门。楼层安全门未紧闭或门锁装在建筑物内侧的,每发现1处记1分。

3.6.14 配重钢丝绳。使用达到报废标准钢丝绳的,记5(5)分。(以上内容按要求做即可)

3.9三宝四口及临边防护

3.9.2 高处作业。通道口未按规定搭设安全防护棚的或最小边长超过500mm的预留洞口、电梯井口、楼梯口未进行安全防护的,每发现1处记1分。3.9.3 临边防护。基坑边、楼梯段、楼层边未做防护的,每少1处记1分。3.9.4现场作业人员未按规定配备安全帽或安全带就上岗作业的,每发现1人记1分。

(以上内容按要求做即可)

第二篇:关于启用“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的通知

关于启用“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的通知

各申报单位:

根据《关于启用“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动态信息系统”的通知》(省建设厅闽建建[2009]49号)和《关于试用“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的通知》(闽建质安监总[2009]38号)文的要求,自2010年1月1日起,应在“建设单位质量安全监督申报系统”(http:///)进行如下操作:

1、监督申报手续办理前,建设单位先注册后登录该系统,根据提示填报相关信息,然后持相关材料到监督机构办理手续。2010年1月1日之前已办理监督申报的且未能达到预验收条件的工程,建设单位在一个月内(2月1日之前)进行补录。

2、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注册进入该系统填报重大危险源信息。未补录者,我站按照省厅规定不予受理开工备案、结构验收、竣工验收监督申请。

特此通知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2010-1-1

[2010/1/27 15:49:27

第三篇:建设工程质量保修期与缺陷责任期区别

建设工程质量保修期与缺陷责任期区别

两者的具体区别如下:

1、保修期:指承包单位对所完成工程的保修期限,超过这个保修期限则无义务实施保修;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 第七条 在正常使用下,房屋建筑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㈠ 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㈡ 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㈢ 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㈣ 电气系统、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为2年;

㈤ 装修工程为2年。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约定。

第八条 房屋建筑工程保修期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 房屋建筑工程在保修期限内出现质量缺陷,建设单位或者房屋建筑所有人应当向施工单位发出保修通知。”

可见保修期指的是承包人对工程承担保修责任的一个期限。该期限虽然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但不能违背以上第七条的规定,有一定的法律强制性。

2、缺陷责任期:指承包单位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发生质量缺陷后的修补预留的金额;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05]7号,“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保修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用以保证承包人在缺陷责任期内对建设工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维修的资金。”

缺陷是指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以及承包合同的约定。

缺陷责任期一般为六个月、十二个月或二十四个月,国际最长十二个月,即

一年,具体可由发、承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05]7号, “第五条 缺陷责任期从工程通过竣(交)工验收之日起计。由于承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规定期限进行竣(交)工验收的,缺陷责任期从实际通过竣(交)工验收之日起计。由于发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规定期限进行竣(交)工验收的,在承包人提交竣(交)工验收报告90天后,工程自动进入缺陷责任期。”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05]7号, “第八条 缺陷责任期内,由承包人原因造成的缺陷,承包人应负责维修,并承担鉴定及维修费用。如承包人不维修也不承担费用,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承包人维修并承担相应费用后,不免除对工程的一般损失赔偿责任。”

保修金的退还时间,则为缺陷责任期满后的14天内承包单位申请退还剩余的保修金(难免有发生缺陷修补支付的可能)。

保修期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令80号)第六章建设工程质量保修第四十条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缺陷责任期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05]7号,最新的《标准文件》(九部委令56号)的合同通用条件内有。

缺陷责任期从工程通过竣(交)工验收之日起计。

由于承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规定期限进行竣(交)工验收的,缺陷责任期从实际通过竣(交)工验收之日起计。

由于发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规定期限进行竣(交)工验收的,在承包人提交竣(交)工验收报告90天后,工程自动进入缺陷责任期。

由此可见,质量保修期跟缺陷责任期完全不是一回事。通常来讲保修期是长于缺陷责任期的,特别是对于大型工程。

质量保修期是安照法律法规及工程合同条款规定对工程在保修期间出现质量的问题进行保修,这个期限根据法规强制标准和合同要求而定(例如房屋建筑及基础设施一般是70年,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是5年等)。

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是指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以及承包合同的约定,而需要对工程项目承担责任的期限(缺陷责任期实质

上就是指预留质保金或者保函的一个期限,一般为六个月、十二个月,国际上最长为十二个月,即一年)。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缺陷责任与工程保修原则:在工程移交发包人后,因承包人原因产生的质量缺陷,承包人应承担质量缺陷责任和保修义务。缺陷责任期届满,承包人仍应按合同约定的工程各部位保修年限承担保修义务”。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篇:餐饮服务许可与监管两办法解读

餐饮服务许可与监管两办法解读

2010年03月22日 发布

社会广泛关注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3月4日发布,将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举措。为准确理解、科学把握两个办法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两个办法进行了解读。

一、制定两个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2009年7月8日国务院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确立了餐饮服务许可、餐饮服务行为基本准则、餐饮服务单位内部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库存食品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安全事故处臵等相关制度,构建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基本框架。

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活动,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履行监管新职责后,及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次征求各方意见,起草了《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下称《许可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监管办法》)。《许可办法》共8章42条,《监管办法》共6章53条。两个办法的发布实施,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

二、两个办法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两个办法主要体现了以下四项原则:一是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原则。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确定的制度框架,两个办法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制度进行了细化,增强了各项制度的操作性。如《食品安全法》第29条规定了餐饮服务许可制度,《许可办法》规定了许可机关、许可条件、许可程序、许可时限、许可证书等内容,使许可工作更加明确、具体,便于执行。二是科学继承、系统整合 的原则。两个办法注重保持了餐饮服务监管工作的连续性,在落实法律新要求的同时,对过去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尽可能吸收和承续。如《监管办法》吸收了《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内容,并进行了整合,使其更加系统化。三是结合实际、注重创新的原则。结合当前餐饮服务监管实际情况,两个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有关要求。如考虑到不同业态和规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其食品安全风险程度不同,办法借鉴了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理念,并将其扩展到许可证发放审查阶段,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制定不同的审查规范。四是细化义务、强化责任的原则。两个办法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各项义务进行了细化,如《食品安全法》第39条第1款规定,食品经营者(含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食品”时应当查验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根据专家和基层人员的建议,《监管办法》将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采购查验义务由“食品”延伸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有利于规范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确保可追溯。

三、两个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两个办法规范的是各类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及其监督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规定,餐饮服务是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性活动。一般说来,餐饮服务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服务性,即餐饮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提供食品以及消费场所及设施;二是即时性,餐饮服务提供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目前,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食堂等向消费者提供餐饮服务活动,均须遵守两个办法。

按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的规定,《许可办法》不适用于食品摊贩和为餐饮服务单位提供食品半成品的单位和个人。主要理由是:《食品安全法》第29条已明确规定,食品摊贩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规定;为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食品半成品属于食品生产和流通行为,在分段监管体制下,该行为不属于餐饮服务环节监管范畴。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可办法》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纳入餐饮服2 务许可范围。从严格意义上讲,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配送行为,不具有餐饮服务的基本特征,不应纳入餐饮服务监管范畴。但从全局出发,集体用餐配送行为与生产加工、餐饮服务两段密切相联,经与有关部门协商,本着积极担当、确保安全的精神,办法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纳入餐饮服务许可管理的范围。

四、餐饮服务许可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29条规定,国家对餐饮服务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工作。

餐饮服务许可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依法许可原则。《许可办法》第5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餐饮服务许可,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权限、范围、条件与程序。二是分类许可原则。《许可办法》第4条规定,餐饮服务许可按照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业态和规模实施分类管理。三是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原则。公开,要求将餐饮服务许可的机关、范围、条件、程序、时限等向社会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许可办法》第6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餐饮服务许可信息和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公告取得或者注销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名录;公平,要求对同一类申请人给予均等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公正,要求许可过程与许可结果符合客观、正义的要求;便民,要求行政许可方式、程序等应当方便申请人申请。

五、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许可办法》规定的餐饮服务许可制度主要包括:一是许可机关。《餐饮服务许可证》受理和审批的许可机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二是许可条件。《许可办法》第9条规定了申请人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餐饮服务许可申请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也就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准予许可的基本条件。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起草了餐饮服务分类许可审查规范,将于近期下发。三是许可资料。《许可办法》第10条规定了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应当提交的材料。《许可办法》第11条特别强调,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完整,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四是许可程序。具体包括申请人申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理、审核申请资料、进行现场核查、做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 3 可的决定、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五是许可效力。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许可证规定的内容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此外,《许可办法》第4章还对《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变更、延续、补发和注销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六、《许可办法》对餐饮服务许可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按照提高效率、便民服务的基本要求,《许可办法》第15条和16条对餐饮服务许可时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行政许可决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许可期限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餐饮服务许可的期限自申请之日起为30天。特殊情况下为40天,此时许可监管须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七、国家对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有何具体要求?

《餐饮服务许可证》是餐饮服务提供者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的依据。国家对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的具体要求:一是载明事项。《餐饮服务许可证》载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类别、备注、许可证号、发证机关(加盖公章)、发证日期、有效期限等内容。二是有效期限。《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临时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三是分别许可。同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在不同地点或者场所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的,应当分别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四是悬挂摆放。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消费者明显可见处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服务经营地点或者场所改变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五是违禁行为。餐饮服务提供者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不得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

八、《许可办法》是如何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的?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对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除要求许可机关依照法定条件、程序和时限等进行许可外,还规定了以下内容,强化对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一是申请人知情权的保障。《许可办法》第5条、第6条规定,餐饮服务许可遵循公开原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餐饮服务许可信息和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公告取得或者注销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名录。第14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不符合规定4 条件的,在做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时,应当告知书面说明理由。第15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许可期限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二是违法行为举报权的保障。《许可办法》第8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餐饮服务许可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三是不予许可救济权利的保障。《许可办法》第14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在做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的同时,应当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四是监督权的保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餐饮服务许可职责,应当自觉接受餐饮服务提供者以及社会的监督。

九、申请人骗取许可证应如何处理?

《许可办法》第11条规定,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完整,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为严肃查处申请人骗取许可证的行为,《许可办法》第36条规定,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后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给予警告;该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餐饮服务许可。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撤销;该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餐饮服务许可。

十、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承担哪些法律义务?

《监管办法》总则第4条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主要法律义务为:一是按规定申请并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臵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二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对从业人员依法进行管理;三是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 5 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四是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五是禁止采购、使用和经营《监管办法》第14条规定的食品;六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采购、保存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将食品添加剂存放于专用橱柜等设施中,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妥善保管,并建立使用台账;七是严格遵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八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抽样检验时,被抽样检验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抽样检验工作,如实提供被抽检样品的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相关票证等信息;九是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臵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十是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依法进行处臵。

十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对从业人员应当如何管理?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34条规定,依法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如出现从业人员患有法律规定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应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十二、监管部门对餐饮单位主要监督检查哪些事项?

我国餐饮行业发展迅猛,业态多样,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规模、基础设备设施、管理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等存在着很大差别。根据突出重点和控制关键点的原则,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对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重点检查下列内容:一是餐饮服务许可情况;二是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建立档案情况;三是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用工具及设备、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设施、工艺流程情况;四是餐饮加工制作、销售、服务过程的食品安全情况;五是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制度及执行情况;6 六是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食品添加剂等的感官性状、产品标签、说明书及储存条件;七是餐具、饮具、食品用工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的清洗、消毒和保洁情况;八是用水的卫生情况;九是其他需要重点检查的情况。

十三、监管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如何处理?

广大消费者对餐饮服务提供者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进行投诉举报,是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按照属地原则进行,消费者发现餐饮服务提供者有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后,应当迅速向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首先确定是否属于本辖区管辖,不属于本辖区管辖的,将移送有管辖权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受移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被移送案件的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移送案件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属于本辖区管辖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认真受理,并及时进行核实。对投诉举报属实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根据餐饮服务提供者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性质,确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依法做出相应的处罚。消费者投诉举报时,要特别注意保留证据,并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供。

十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执行主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时,根据《食品安全法》第77条的规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入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场所(与食品加工制作和销售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场所,包括食品加工处理和就餐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是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制作加工和销售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三是查阅、复制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四是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五是查封违法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的场所。

十五、对无证经营餐饮服务的应当如何处理?

未经许可经营餐饮服务的,属于违法行为。《监管办法》第37条对无证经营餐饮服务的处罚做了明确规定,即按照《食品安全发》第84条的规 7 定进行处罚,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收行为人的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除了直接判明的无证经营行为外,下列情形按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查处:擅自改变餐饮服务经营地址、许可类别、备注项目的;《餐饮服务许可证》超过有效期限仍从事餐饮服务的;使用经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或者使用以其他形式非法取得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的。

十六、餐饮服务提供者违反采购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采购进货索证索票制度,是实施原料采购控制要求的基本要求。采购进货索证索票制度的重要作用,在于其能保证餐饮服务提供者按规定要求采购、贮存、销售和清理库存食品;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或可能导致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有根据地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样时,餐饮服务提供者能够如实提供被抽检样品的货源、数量、存货量、销售量和相关票证等信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处臵时,可以进行快速、准确、高效追溯,减少损害、降低风险。

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采购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主要指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餐饮服务提供者内部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记录、票据的保8 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违反采购进货索证索票规定的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对其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十七、餐饮服务监管两个办法对社会监督做了哪些规定?

餐饮消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密切,是日常生活中的刚性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刚性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迅猛,但总体上仍处于多、小、散、低的状况。截至去年12月,我国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约210万家,其中大多数为小餐饮服务单位。目前,有些餐饮服务提供者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还比较淡薄,执行制度不严格,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餐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餐具清洗消毒等操作规范执行不到位,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从现实国情出发,全面提高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总体水平,除了相关监管部门强化监管、行业协会严格自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开展社会监督。

两个办法对保障社会监督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措施有:一是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增强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二是餐饮服务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餐饮服务提供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三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有权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进行社会监督,举报餐饮服务提供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了解有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住宅质量保修期与建设工程质量保修期的区别分析

住宅质量保修期与

建设工程质量保修期的区别

住宅质量保修期与建设工程质量保修期的区别如下:

一、负责保修的单位不同

住宅质量保修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住宅用户负责,保修期限从开发企业将竣工验收的住宅交付用户使用之日起计算;建设工程质量保修由建设工程承包单位对建设单位负责,保修期自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二、遵守的法律规定不同

住宅质量保修期遵守《商品住宅实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规定》,建设工程质量保修期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三、保修期的长短不同

根据《商品住宅实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规定》,正常使用情况下房屋各部位、部件保修内容及保修期如下:

(1)屋面防水3年;

(2)墙面、厨房和卫生间地面、地下室、管道渗漏1年;

(3)墙面、顶棚抹灰层脱落1年;

(4)地面空鼓开裂、大面积起砂1年;

(5)门窗翘裂、五金件损坏1年;

(6)管道堵塞2个月;

(7)供热、供冷系统和设备1个采暖期或供冷期;

(8)卫生洁具1年;

(9)灯具、电器开关6个月;

(10)其他部位、部件的保修期限,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与用户自行约定。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章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1)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2)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3)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4)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下载详细解读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2016版)与(2018版)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详细解读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2016版)与(2018版)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