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年轻化新常态下开展EAP项目的探索

时间:2019-05-14 17:3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员工年轻化新常态下开展EAP项目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员工年轻化新常态下开展EAP项目的探索》。

第一篇:企业员工年轻化新常态下开展EAP项目的探索

企业员工年轻化新常态下开展EAP项目的探索

【摘 要】在社会的新形势下,工作要求的提升、节奏的加快,使得员工的工作压力越发加大,当员工无法适应转变的压力时,就会出现职业枯竭,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员工身心健康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公司EAP项目的启动既是我们提升员工满意度和敬业度的有力抓手,也是我们引导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实现员工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Abstract】 In the new social situation,the promotion of work requirements and acceleration of work pace,make the work pressure of employees increased,when employees cannot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pressure,there will be problems of occupation depletion,low work efficiency to employs,and it may lead to depression,anxiety and other emotional to employs,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aff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will be damaged in different degree.The startup of the company EAP project is not only a powerfu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promotion of employee satisfaction and engagement,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guide the growth of employees and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life.【关键词】EAP;青年员工身心健康;企业和谐发展

【Keywords】EAP ;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young employees ;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96-03

引言

EAP项目是近些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从事人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工具和方法。数据显示,90%以上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都实施了富有成效的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中国石化在2013年年度工作会议上安排了专题报告,普及这方面知识。从2014年开始在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西石油、上海石化等四家单位进行了EAP前期探索,赛科石化、石勘院等单位也相继启动了EAP试点的工作。就中国石化整体而言,EAP目前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尤其在各??板块基层单位的落地模型、内部队伍的工作机制、心理管理指标体系、工作成效的量化评估等方面,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石化特色且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性应用成果。2015年上海工程公司正式启动EAP项目,召开了项目启动会,重点开展了全员心理调查、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等工作。企业重视和开展EAP的必要性

目前受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直接影响,炼油、化工投资削减,石化及煤化工市场需求降低,因此整个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产能增长继续放缓,煤化工产能利用率和效益大幅下降。未来五年,我国石油化工建设行业整体处于稳中偏弱的发展态势。对上海工程公司而言,石化及煤化工工程建设市场任务来源的持续匮乏,将使公司市场开拓、生产经营形势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青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随着信息获取的途径增多,影响青年员工思想的因素也增多,青年员工思想多元、多变趋势明显。他们对企业发展中的优劣得失有着独到的看法,他们的所思所想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了解他们的想法,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全面开展EAP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青年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青年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对构建和谐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企业员工现状分析

近年来,上海工程公司员工的年龄结构不断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新常态。目前公司有在职员工1193名,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536人,占职工总数的49%,共青团员199人,占青年员工数的37%。其中,配管工程室青年员工最多,35岁以下青年员工146人,占部门职工总数的64.6%。工作十年以下的年轻人员占全室员工比例近60%。这些“80后”、“90后”员工,他们成长在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时期,物质资源丰富、更新换代迅速、社会思潮多样化、推崇个性。他们并不会心甘情愿地跟着规定和流程走,他们希望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尝试不同的方法,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创新性以及兴趣导向性。在开展公司全员心理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公司青年员工最多的部门――配管工程室,特别作了部门员工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分析显示:

①70.1%的员工对酬劳的满意度较低,该比例高于上海工程公司总体(59.8%)比例较多,需要关注;

②工作5~10年,年龄在31~40岁的员工的个人心理状态及个人心理资源需要重点关注,该部分人群容易出现工作家庭冲突、职业发展困惑、工作活力减退等问题;

③女性群体相对其他群体有多项指标相对较差,需要重点关注。

2.2 “80后”、“90后”青年员工工作特点

首先,“80后”、“90后”员工当前都还比较年轻,他们虽然自信、聪明、有活力,但毕竟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能,社会阅历尚浅,偶尔出现工作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其次,自尊心强、蔑视权威也是“80后”、“90后”员工的典型特征,表现在工作中便是职业成熟度比较低。在他们犯错时,如果对其进行严厉批评,往往会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不仅听不进批评,还可能做出更过激的行为,他们宁可失业,也不愿容忍自己的价值被忽略。最后,跳槽辞职率高。“80后”、“90后”在家庭成员高度关注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在工作中产生了一种“你为什么不点赞”的情绪需求,当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同和好的反馈时,就做出“辞职”和“跳槽”的决定。

2.3 EAP是企业文化的新载体,也是公司事业发展的新需求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不光是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之间的较量,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及组织气氛,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员工的士气和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企业的忠诚度都是企业获胜的砝码。EAP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这与企业文化追求的境界是完全一致的;EAP可以满足员工心理健康的新需求,能帮助员工?淞⒄?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EAP试点服务的几点尝试

通过前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初步评估员工的思想精神状态,特别针对青年员工队伍实际心理需求,EAP项目设计在公司青年员工最多的配管工程室试点开展了三大主题活动:

3.1 开设心理沙龙和心理培训,优化管理形式,改变晋升观念

项目推进分两个层面,针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分别进行了心理沙龙和培训。

一方面,开设《管理从“心”开始》主题讲座,讲解、澄清相关管理技巧及情绪管理误区,帮助管理者了解“80后”、“90后”员工的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情绪的发生发展,觉察情绪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帮助团队成员处理情绪困扰,对症下药,起到助人自助的效果。使管理者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领导形象,强化领导方式的人性化与科学化,营造平等、开放的氛围,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魅力型的管理者。

另一方面,开设《从看情商魅力》主题讲座,讲解、分析,帮助普通员工认识情商,了解情商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成功的情商秘诀,感受情商魅力,对情商在职场中的应用有更深体会;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创造积极情绪以应对各种挑战,学会自我欣赏与欣赏他人,充满对人生的希望。

3.2 通过沙龙、驻场咨询等方式提升员工心理资本

开设《婚姻密码――亲密关系中的智慧沟通》课程。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情景练习等形式,帮助学员了解关系是一面镜子,通过关系可以提升亲密关系中的自我认知;了解男女差异,增加对伴侣的认知与理解,找到用有效的应对方式;学习家庭矛盾冲突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技巧,提升婚姻质量;改善婚姻中的沟通技巧,增进与改善家庭关系,提升家庭幸福。开设《走进孩子的心》课程。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视频等形式,帮助家长对孩子心理发展基本规律的理解;启发家长对孩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亲子沟通技巧,走出教育误区和认知偏差。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咨询主题涉及婚恋情感、子女教育等,员工通过与咨询师面对面的沟通,舒缓负面情绪,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同时也让员工能够对心理咨询有更直观的认识,在今后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使用心理咨询服务。

3.3 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

从部门随机抽取班组组织开展班组座谈会,具体了解班组情况,并作为案例分析。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员工学习掌握减压的技巧。相关项目人员及咨询师利用员工中午休息间隙开展心理咨询Q&A活动,以员工主动到相关活动台了解询问为主,帮助员工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提高员工的项目参与率,同时以活动的形式邀请员工参与心理体验活动,活动现场通过房树人、OH卡牌等心理游戏形式吸引员工参与到活动现场。公司EAP工作初步成效及下一步计划

4.1 掌握员工心理健康状态

通过对员工个人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查,从快乐指数、压力指数、工作活力指数、抑郁指数、心理资本五个方面评估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员工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初步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建立关注人、关心人、尊重人的组织文化,推动内在修身,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为管理优化与EAP项目后续细节设计提供针对性建议与决策支持。积极倡导“四个一”(即: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个目标)的企业追求,强化队伍进取心与幸福感,建立了共同思想基础和目标价值追求,努力营造“家”的氛围。推动“人本、诚信、进取、和谐,无愧于业主,无愧于员工,无愧于社会”的上海工程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以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与精神发展为出发点,通过科学专业的心理辅导新形式,有的放矢地帮助员工发现、解决深层次问题,学会系统减压与改善情绪,体现对干部职工的心灵关爱、精神支持和人文关怀,营造积极快乐的工作氛围,打造人文关怀特色工程。

4.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的十八大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EAP通过引入第三方参与,关注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减轻思想负担和工作困扰,更集中精力服务工作大局,有效提升思想精神教育水平和内涵层次,为建设一支“讲诚信、负责任”的精品工程创造者队伍构筑重要保障。EAP作为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载体,与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任务、对象上具有一致性,受到员工的欢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科学化,需要用新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提升和改进。EAP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成为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1]。

4.3 下一步计划

一是加强内部EAP志愿者队伍的培养。结合EAP开展案例,分享EAP专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和方法技巧,明确专员职责,如何开展项目,初步的自我认识。探索自我和他人的交往模式;了解并体验有效人际沟通的三要素,帮助专员更好的组织活动、开展日常工作。学习助人理念与方式;培养观察、聆听和同感回应的能力,升华EAP专员的角色意识和同理心,掌握常用心理咨询技巧和工具。二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基于积极心理学、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打造上海工程公司特色的人文关爱模式,为员工提供系统、长期的心理援助和精神福利,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组织氛围的改善、管理风格的优化和团队绩效的提升,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智强.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河南油田员工帮助计划(EAP)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51.

第二篇:浅谈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浅谈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引:总书记在全国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好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严肃查处侵吞资产、利益输送等问题。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

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企业党建的重要内容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企业处于深化改革、现代企业转型现代公司制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这无疑对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就新常态下如何做好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企业的基层单位,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与机关单位相比,具有生产经营任务重、业务分工和流程繁杂、生产经营所涉及的外部市场领域广、职工人数多、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使基层单位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难度加大。“深化‘三转’,聚焦主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央纪委对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提出的工作要求。如何直面基层单位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扎实做好“三转”,是值得企业纪检监察干部思考的课题。

一、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是针对企业党组织设立的专门监督机构,职能主要涵盖三点,即:督促企业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检查企业领导决策是否正确;督促正确地制定和有效地组织实施企业生产经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健康、和谐、高效、快速、有序地发展和各项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首先,企业需要在一个有序而稳定的环境中发展。腐败无疑会导致职工情绪的不稳定,进而引发矛盾,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稳定。只有坚决惩治腐败行为,职工群众的情绪才能理顺,才能尽可能减少和降低各方面的矛盾;只有及时清除腐败“毒瘤”,扫除腐败“土壤”才能保证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秩序不会从根本上遭到破坏,才能稳固构建企业的根基,才能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其次,企业的发展需要纪检监察的监督、制约,二者息息相关。企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除自身主要业务外,大部分还承担职工的后勤服务、人事管理、物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为了尽量避免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认真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三转工作的要求,要突出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实效的工作方式,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断强化监督制约能力,才能尽可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遵章守纪,当好党员干部表率

一是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既要吃透中央、省、市及企业各种文件、会议精神,也要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弘扬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把学习理论知识同研究解决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本人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二是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纪检监察干部担负着反腐倡廉的重要职责,要带头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时刻注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廉洁自律的模范。要注重党性锻炼,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面对各种思潮不迷失方向,守得住信仰阵地和精神家园;面对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辨得清是非,经得住考验。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旗帜鲜明地同一切违纪行为作斗争;要有正义感、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以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推动工作。

三是要严守组织纪律。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让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履职尽责的“护身符”,成为一面“向我看齐”的旗帜。要对纪律规矩心存敬畏和戒惧。坚持以纪律规矩为明镜,时时正衣冠,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要敬而远之。要带头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办案纪律、保密纪律,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要自觉接受监督,坚决杜绝违规违纪办案,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做模范遵守纪律规矩的标杆。四是要秉公执纪。纪检监察干部要有作为,主动查找和发现违纪问题线索,用铁的纪律打造组织信任、人民信赖的纪检干部队伍。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要耐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纪检工作推动创先争优。

三、敢于担当,增强责任意识

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宏扬正能量。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纪律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带头执行各项党内法规,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敢于对腐败问题和腐败分子亮剑,切实打造“阳光纪检”、“公信纪检”。

二是要践行忠诚纪检,提高思想定力。政治上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自觉增强政治意,切实提升理解力、执行力。要坚定反腐败必胜的信心。要关心干部的成长,从政治和生活上体现人文关怀、凝结事业共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归属感。

三是要严守原则底线,塑造良好形象。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树立严守纪律的标杆。要严格遵守办案纪律、保密纪律,严格遵守党章和法律法规,模范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廉政准则》,纪检监察干部既要钻研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努力成为纪检监察业务行家里手,又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提高依纪依法惩治腐败的实效,不断塑造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

四、强化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水平

要成为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除了加强监察业务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法律、金融、证券等知识的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执法执纪水平,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在工作实践中日积月累地勤学,脚踏实地地苦干,培养敏锐的洞察力、高强的分析力、正确的判断力、敏捷的应变力,真正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五、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

纪检监察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实基础。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报告提出: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进一步加强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纪检监察干部要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定期下访、定期接待群众上访、经常阅处群众来信,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善解民意,善待百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加大力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三、解放思想,创新意识,克服惰性心理

要解放思想,克服惰性心理。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我们有些纪检监察干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也容易运用惯有的思维模式容易产生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心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各种不良现象和腐败的产生,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特点,同样的干部队伍在不同时期也会有各种不同情况的发生。我们一定要用敏锐的目光看待事物的发生变化,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意识,明确使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

纪检监察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保护伞、护航舰。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纪检监察的保驾护航。在新形势下发挥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是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课题,是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基础,营造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坚强保证。因此,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勇于担当责任,坚持原则,做好表率,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积极性,坚决打击腐败行为,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篇: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发展(xiexiebang推荐)

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发展

一、现阶段经济状态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态被定义为“三期叠加”期,即经济增长抵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2014年7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三个发展”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一要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二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三要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是对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遵循这三个发展规律呢?这需要把握“三个点”:一是要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二是要兼顾当前与长远发展的平衡点;三是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

三、(一)适应新常态,以新思路谋划新发展

提出了“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意味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放缓到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增长变成创新和消费驱动增长,同时改革所伴随的风险压力加大。我国大企业应客观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正确判断新常态带来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适时进行自身调整,以适应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思路决定出路。企业应主动调低对宏观经济增速的预期,放低自身增长目标,确立与宏观经济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相适应的发展规划,避免因追求过高增长速度而进一步加大库存与产能过剩压力。加快发展具有战略价值和引领作用的产业板块;应尽快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技术优势取代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与低环境成本优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价值,更好满足消费需求。我国大企业应重新审视高速增长阶段的发展历程,不断优化公司治理,规范内部管理,确立与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相适应的战略定位与运营模式,放弃长期以来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和营收增长的以量取胜策略,未来新增投资增速将持续放缓,兼并重组将成为企业扩张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充分抓住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带来的机会,以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加快推进跨国界、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建立起大中小产业板块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重要领域加强布局,努力保持科技前沿领先地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我国大企业应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增强产品竞争力,进而拓展盈利空间。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完善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企业应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当今世界是以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基本特征的信息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今天大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时代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因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虽然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重点行业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但总体信息化的水平仍然不高。第一,我国应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顺势而为,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大力推动传统工业向智能工业转型。第二,要以智能技术开发为动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第三,要主动适应生产方式变革,围绕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我国大企业尤其应高度关注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兴现代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之后,后工业化的到来会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正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逐渐转型升级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加。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应按照制造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会沿着“衣食-

住行-休闲娱乐”的路径进行演进,与医疗保健、娱乐等新兴现代生活服务业支出比重将迎来爆发期。健康服务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在一些发达经济体,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占GDP的比例超过17%,成为服务业的主体,其他OECD国家一般也达到10%左右。可以预期,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健康服务业蕴含的投资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我国保险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有巨大差距,相关企业应推动公众转变观念,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同时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加快培育我国人寿与财产保险市场,做大做强相关企业。

(五)着力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着力提升领导力国际视野,培养和吸引国际化经营人才。成功的跨国公司的领导力一般必须具备三大素质:远见卓识、包容开明、管理执行。着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产业链分工地位和控制力。不断完善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国际化经营绩效考核机制及相应的人才晋升和流动制度,同时应理顺风险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等制度和机制,推动管理规范化和监管常态化。不断创新国际化经营模式。国企业首先要突破原来固有的模式和观念,注重管理手段细化、标准化的建设,创新思路,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落实集团战略,创造价值,把控风险;同时也要借鉴成熟的跨国公司的先进做法,结合中国企业的特色和管理优势,创新出适应中国企业发展的全球化运营和管理模式,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实现国际一流企业的愿景。新常态下企业如何闯新路?

●新常态下,企业要去除高发展速度的迷信,降低发展的浮躁心态,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而不是生产商为入手,改进企业管理,加强企业创新,以内涵的发展和发展的质量在竞争中取胜。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势必对中国未来宏观政策的选择具有方向性和决定性的影响,一是宏观政策告别常态的调控和刺激,二是告别货币推动型增长模式。企业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经济发展的新辉煌,就必须找到新的着力点。

第一,以质量效益为基石。基于新常态的认识,政府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把高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直接目标,也不大可能通过强刺激政策使实现的增长率明显超过潜在增长率,但对发展质量却十分看重。因此企业今后不能要求太高的增长率,务必保持发展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即保持企业发展正常速度的心态,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盲目地以扩大产能为发展模式,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即企业并不是以其产品数量为准,而是要以产品质量为准。同时积极地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不能完全靠借钱企业就能发展、就能获利,只有以质量效益为基础,才能做强做大。

第二,以消费市场为导向。市场在不停变化,企业的行为、判断、战略路径要随之变化。新常态下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首要的在于抢抓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机遇,以消费市场为中心,以消费客户为导向。按常规算法,一家企业若保住5%的稳定消费者,那该企业的利润至少会增加25%。因此,企业的落脚点也应在于使消费者满意,只有掌握了“消费者满意”这个原动力,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要以消费市场为导向,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引导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第三,以创新为核心能力。新常态经济的发展动力是创新驱动。为适应新常态,企业应该有一种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根据自己的产品,根据技术进步程度,就能够占领市场。按彼得·德罗克的理论,创新可包括产品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社会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指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产品创新,对于服务行业而言,主要是服务创新;管理的创新指制造产品与服务,并且将它们推出上市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与活动的创新。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往往因环境情况和被管理者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管理创新。社会的创新指消费者行为和价值的创新。以多种新式的创新去迎接市场的挑战乃至起到引领市场的作用,靠企业自身的能力

和活力取得竞争的优势,这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健康的新常态。商业模式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被视为统领技术、品牌、资本等内部资源、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决胜未来的重要筹码。

如今,面对雄心勃勃的创业者,风险投资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必定是:“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几乎每个人都确信,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的一半。然而对于什么是商业模式,人们却未必了解。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罗伯森·斯蒂文曾对商业模式做过形象的解释:“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商业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简言之,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赢利的途径和方法。

失败的企业各有不同,成功的企业却大体相似。因为成功的企业有着相同的基因,即合理的商业模式。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每一种商业模式,都是特定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模式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砝码。

有资料调查显示,当今中国创业型企业的失败,23%是因为战略的失误,28%是因为执行的问题,而高达49%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当前,世界经济缓慢恢复,企业面临诸多问题——成本上升、销售下降、要素制约、利润减少、库存增加。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如何创新商业模式,以全新的商业思维、全渠道的运营体制,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已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如何进行商业模式转型,把握新时代下的发展先机,成为我企业面临的发展新课题。因此,正确解读商业模式,对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转变战略思维模式、创新企业赢利模式提供借鉴。让新产品快速占领国内外市场新领域

目前,该公司现正与华彩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制定2014-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通过战略制定,进一步优化各种战略资源和商业模式,规划战略路径,确定战略目标,确保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寻求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最佳路径

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技术、人才,既解决了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环保法规等诸多问题,可以直接进入国外市场销售,也获得了并购企业的品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只有“科技强企”,才能牢牢占据行业技术制高点,推动企业实现由大到强的重大转变。该公司实施“科技强企”战略,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确立了新的四大板块,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突破方向。

企业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

点,通过转变投资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三大模式,促进企业转型发展迈上了新台阶。通过转变投资模式,打造了旅业、健康、金融、酒店管理四个板块,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通过转变盈利模式,实现了虚拟经济、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企业盈利水平。

今年,团将重点抓好财务公司、科技平台、市场融资、债券发行、兼并重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八项任务,提高王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上缴税金亿元,打造一个升级版的新三鼎。

“跨界发展”促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跨界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和思维,创新者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速度,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门缝正在裂开,边界正在打开,更便利、更关联、更全面的商业系统正在形成,跨界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一些产业客观上也需要其他产业的优秀企业注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集团积极探索跨界发展,从现代制造业开始,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文化艺术与教育领域都进行着跨界探索。其成功的背后,决不是盲目跨界、盲目进入陌生的领域,而是理性跨界,是基于对行业机会的研究,是对“彼界”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更是基于对企业资源能力的分析和新商业模式的系统设计。因此,独特而创新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跨界“跨过去、跨得好”的基础,既分散企业的战略风险,还可以不断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的蛋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以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文化艺术与教育四大板块。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业模式。

现代制造业,向产业高端延伸。以石化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板块形成了从传统炼油企业向炼化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该公司本着“炼化板块保持适度加工规模,向做强做优方向发展;加快化工项目建设步伐,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的战略,实施投资50亿元的高等级道路沥青项目、轻油改质制芳烃及配套设施、低硫含酸重质油综合利用项目和柴油改质及干气制氢及其配套项目。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公司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保障油品质量前提下,公司提出注安全、重服务的发展策略,组织“安全万里行”活动。

现代农业,参与土地流转,打造现代农业标杆。该公司着力于促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工人化建设,打造新型农业连锁服务模式和现代农业产业园。2012年3月投资5153万元,注册成立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文化艺术与教育,提升企业文化底蕴,二、对旅游业认识

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具有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和城镇化动力的三大动力效应。浙江旅游,正变得精致高效。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

产业链。

旅游业是一块关联度超高、产业链极长的“超级大蛋糕”。

四、新常态下企业医院如何成长

在新常态下企业医院的发展必需转换发展模式。企业医院的发展战略应从粗放式发展转换为集约化发展,从自主式发展转换为融合式发展,从提供单一服务模式转换为多维度服务模式。但是,对于企业医院来说,由于缺乏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如何在新常态下进行发展,则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从表面上来看,经济新常态是一种经济增速的放缓;从本质上来看,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切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变。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将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GDP的80%以上。可以预见,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必然发展趋势。作为第三产业的医疗服务业,在新常态下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对于企业医院来说,由于缺乏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在优质医疗资源占有量较少、经营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制约下,如何在新常态下进行发展,则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新常态下的机遇

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企业医院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所带来的发展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医疗保健行业继续快速增长

在新常态下,我国将逐渐迈入后工业化时代,我国的后工业化进程正沿着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进行传递。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向后工业化时代进展的过程中,医疗保健业的增长速度都是超越所在国GDP的增长速度。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期的20多年中,医疗保健业的增长速度除个别年份都是以超越GDP的速度进行增长。

2、人口红利结束医疗需求增加

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益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使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对于制造业来说,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成本的上升;但是对于医疗服务业来说,却意味着医疗需求的逐步增长,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医院如何进行发展模式的转换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

3、需求结构调整带动消费升级

新常态下的明显特征是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重点表现为: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收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

居民消费的升级,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对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居民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的诊疗,更多的将是疾病的预防与康复以及疾病诊疗的质量。这也就要求医院为患者从过去所提供的单一疾病诊疗模式转换为多维度的服务模式。

新常态下的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在新常态下企业医院的发展必需转换发展模式。企业医院的发展战略应从粗放式发展转换为集约化发展,从自主式发展转换为融合式发展,从提供单一服务模式转换为多维度服务模式。

1、集约化发展

集约化发展,要求医院的管理从粗放转向节约、约束与高效,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的有效调控,将成本与质量管理相结合,最终获得效益价值的最大化。

当前医院产业的发展还大多停留在盲目无序的扩大规模阶段,以至于国家卫计委不得不屡次发文“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在现行的按项目付费的医保支付模式下,医院并不注重成本控制,所做项目越多收费也就越多,医院也就有更多的扩张动力。据统计,大型公立医院(床位数大于800张)的数量从2003年的206家增长到了2012年末的1032家,年均复合增长率22%,而同期9年间全国医院数量只增长了39%.美国医院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医保控费之后,激发了医院自身改革动力,医院开始注重规模经济而不再盲目追求扩大规模(在美国和英国开展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医院的床位数在200张以下以及600张以上会产生低效率现象),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增强了医院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变与健康需求的增加,客户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的服务质量可直接体现出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的设施环境、技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作为医院的品质形象体现,同时也是集约化管理模式效果能力的有效评价指标。

2、融合式发展

对于企业医院来说,融合式发展有三个含义:第一是人才的融合,第二是医院间的融合,第三是资本的融合。

人才的融合--企业医院的发展大多受制于人才的匮乏,如何高效地获得人才,则是决定医院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的获得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一是作为全职人员直接引进学科带头人;二是以院际间协作方式进行合作,带动其相关专业发展;三是与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的专业机构(如大型医院或医疗专家/团队开设的医院咨询管理公司等)进行学科共建,充分利用外部人才,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

医院间融合--医院间的融合发展包括:一是通过并购方式组建医院集团,对外部民营医院的并购,可以实施多元化的股份制;二是以契约型方式促进医院发展,契约型方式又包括医院托管、医联体、对口扶持医院、松散型医院集团等。

资本间融合--企业医院只有通过多元的产权架构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才能够改善医院治理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多元产权结构的实现,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模式下,企业医院能够有效地进行不同资本的融合,可以将民营资本、员工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等不同类型的资本融合在一块,充分做到各路资本为我所用。在混合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混”而“混”,否则只是“混”而不“合”,“混”是基础,“合”才是关键。

与单一产权相比,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更能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增强活力。产权多元化的目的在于转变机制,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现代医院制度,通过无形之手让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各种所有制资本相结合的内在要求。

3、多维度服务模式

随着居民的卫生观念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院的功能正在从单一的疾病治疗向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全程服务模式转变。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要求医院必须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维度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涵盖了现有的疾病治疗服务还包括疾病管理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等。

疾病管理服务--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是由于发病原因的改变,这一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十年前有慢性病导致的患病率是39%,新发疾病的患病率是61%.在今天这一结构已经发生逆转,有慢性病导致的患病率已经达到61%.据统计,在美国80%的医疗费用被用于20%的慢性病人群。如何减少慢性病人群比例以及延缓慢性病人群的发病,已成为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这也给医院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机会。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疾病管理目前已成为一项常规的医疗服务,它支持医生和病人建立一种交流的合作模式,医生可对病人进行医疗知识教育,帮病人改变生活方式,以此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蔓延,并有人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评估。

移动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是指提供移动设备、提供医疗或健康信息和服务。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已经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通过移动医疗服务能够帮助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让医生更便捷的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管理和追踪随访。在效率提升方面,可以通过移动医疗服务更好地平衡与安排患者的就医时间,缩短患者的导诊与候诊等待时间等。

康复医疗服务--我国现有8300万残疾人和2.7亿慢性病患者,他们的康复医疗需求已经远远超出现有医院的服务能力。康复医疗目前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蓝海市场,企业医院应通过融合社会资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从疾病治疗领域向后延伸。

五、“新常态”下的增长战略

中国企业以往的增长模式往往是通过现金流放大经营规模,因此获得资产溢价,再通过资产溢价进一步融资获得更大现金流,周而复始。但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成本高企资金短缺的“新常态”中,伴随着去杠杆化和资产贬值,旧模式开始失效,在这样的“衰退”环境中如何取得新的增长?

不确定的挑战

除了宏观经济政策与滞涨博弈、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外,对今天的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全球化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渠道差异。

首先是销售渠道的差异。随着互联网线上交易出现,交易渠道越来越多变,但在线上销售模式孰优孰劣仍不确定的情况下,选择何种模式、如何规划投资回报,都是企业面对的艰难抉择。

其次是信息渠道的差异。中国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比较是在全球范围内即时进行的,因此那些反应速度和质量水平停留在旧时代的企业遭遇挑战是必然的。不仅如此,口碑传播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消费价值会很快被发现,而期望隐瞒过关的侥幸心理很快就会遭遇惩罚,这同时让那些拥有一定优势的企业不敢怠慢,因为如果不能持续创新,商业模式、产品、服务都会很快被复制。

再次是资本渠道的差异,由于中国市场的需求旺盛,全球资本快速介入,使中小型企业通过快速复制扩大规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得所谓的成功企业消亡的速度大大加快。因为商业环境变化太快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快速反应。

需要指出的,还有社会发展与消费习惯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M型社会》中描绘了美国与日本社会发展的特殊形态——中产阶级走向消亡,而高收入与中低收入群体扩大。

首先,快时尚品牌的定位创新极好地契合了细分市场需求。其次,善于运用先进管理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再次,高度关注组织创新能力。重新定位因时而变

首先,关注细分市场需求的变化,并通过精确定位和创新提供更高的品牌价值。

其次,关注新经济模式,并积极参与。再次,加快组织建设,重视创新和效率。

通过资产溢价获得增长的模式已遭遇挑战,我们必须回归商业常识,通过创新、效率来获得竞争优势。过去,本土企业决策层的精力大多在思考如何扩大规模、平衡利益、资本运营,新环境则要求决策层更多关注细分市场的微妙变化,让渡部分权力,并通过打造平台来培养核心团队,关注运营细节并从中改善效率水平。这要求决策层提高学习能力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对很多习惯了赚快钱的老板们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最后,加强企业风险控制与管理。为了应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出现的不确定性,本土企业有必要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保留更多的运营现金,减少负债都是有必要的。而

提升规划能力,建立滚动规划的管理体系,时刻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并快速进行战略调整,则是当前相对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四篇:新常态下企业要有新作为

新常态下企业要有新作为(热点辨析)

刘迎秋

《 人民日报 》(2015年04月16日 07 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都想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过程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新发展。但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不少企业存在一些困惑和迷茫,以致踟蹰不前。这里对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辨析。

怎样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企业来说,应看到,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开始让位于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消费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相对饱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投资的关键作用仍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同步发生,外贸对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正在显现;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生产走向相对集中,生产和产业组织呈现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新趋势;要素的规模驱动力有所减弱,但人力资本质量提升与技术创新的引擎作用正在形成;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开始转向以质量为主的差异化竞争;适应环境承载能力要求,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方式。

传统产业还有没有前途?不能盲目地否定传统产业,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能离开传统产业。事实上,没有夕阳的传统产业,只有夕阳的产业传统。但是,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深度调整。不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不实现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企业就会丧失竞争力,就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传统产业不仅需要高水平引进来,还需要大规模走出去。应实行绿地投资,用当地资源创造新的效益。随着企业并购重组和生产方式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人力资本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新常态下企业应生产什么、怎样经营?应在产品个性化、差异化上下功夫,不仅要追求好,还要追求不同。应努力实现生产经营的专一性,实施以精品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民营企业应重视企业治理现代化。这不是说家族企业要放弃家族制,而是要在家族制基础上实行现代公司治理。有的民营企业家把企业股份分配给家庭成员,有经营才能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没有这方面才能的就不参与;技术总监、营销总监以及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均外聘能人,用制度管人,按经济效益论个人收入高低,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何推进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这里提几条建议:第一,技术创新应努力实现单体创新向联合创新转变。根据经验,小微企业没有能力也不需要搞技术研发,技术研发应由技术孵化联合体专门开展。生产加工企业需要的技术主要从技术孵化联合体购买,自己专门从事生产加工。众多生产加工企业可以在具备条件时,建立大型生产加工联合体,或者叫专业化生产加工企业联盟。第二,市场创新应重视互联网思维,将信息与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生产与营销。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用互联网虚拟市场代替实体市场的模糊认识和做法。应看到,这两者不是互相代替的关系,而是互补互动互促关系。树立互联网思维,说到底是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要学会使用互联网。第三,发展模式创新可以从小处着手,变多元化为专业化,将分散化上升为集中化,形成加工业生产主体与市场营销组织的大规模合作联盟。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第五篇:新常态下企业内审工作应对初探

新常态下企业内审应对初探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朱培德

内容摘要:企业内审工作是企业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新常态下企业内审面临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作为企业内审工作者,本文从笔者所从事的工作,就企业内审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应对,创造性的开展内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增值创值,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内审工作 新常态 应对 初探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监督、评价、咨询服务三大职能在增加企业价值,改善企业运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在所有领域都产生影响,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必须适应市场及企业发展,与时俱进,作出有效应对。本文主要以企业内审为视角,如何把握经济新常态,积极迎对,结合内审工作自身特点,在坚持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实现确认、咨询服务,提升审计价值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经济新常态及企业内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问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既包含国家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判断,也有明确的对策和配套的政策,经济新常态必然引发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调整及深刻变革。

内审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型企业特别是集团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在经济新常态下内审工作如何

第1页,共8页 应对,既有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经济新常态要求内部审计以新的方式和新的价值定位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在价值的提升而不是量化价值的提升。这些,都需要内审工作不断调整适应,一切围绕企业管理对内审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乃至整体架构都需要系统性跟进。另一方面,内审工作本身就是伴随现代企业管理不断成长,也越来越为企业所认可,在经济进一步发展,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股权及资本运作,企业管理模式必然越来越强化管控,都给内审工作提供了更宽广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舞台。企业经营中的发生的一些问题,有业务环节的管控以及人为、隐蔽等因素,但个别方面也反衬出不限于审计等相关工作的薄弱、监督漏环与失效。审计未主动切入,有效发现与跟进问题,把风险点、内控点、问题点与企业实际经营业务结合起来,从审计角度进行排查反馈与防范,这些方面的达成,在意识、能力以及思维观念都需要改进。

二、目前企业内审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审在企业监督和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在践行内部审计中面临环境不佳、职能不全、技术不精以及目标不清等方面的困境,内审在内部机构设置、审计人员素质、内审工作质量以及独立性在各企业都不完全一样,企业内审尚无法真正满足现代企业需要和要求。

(一)内审机构设置不完善,内审工作独立性不强。企业内审的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具体业务缺乏指导,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的的情况是较普遍现象。在比较成熟的西方国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而我国企业的第2页,共8页 内审机构隶属关系有隶属董事会、也有直接对企业总经理负责,还有由经营层某一副职分管的,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不强,监督乏力。

(二)内部审计专业人员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少,不能满足企业内审科学发展的需要。目前,在我国,从事企业内审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业务部门转岗过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会计人员。在内审这个入口上,各企业把关也不尽相同,有的没有对审计人才的准入设定标准,这样可能一定程度上欠缺标准、独立、客观、主动以及自律等这些审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专业狭窄,平台低,后续学习未跟进也是目前审计人员的现状。审计人员的职业化的专业水平不够,对公司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审计意识不强,缺少审计前瞻性、综合性的把控能力,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审计影响力、权威性不够,影响审计的发展。而随着外部要求以及审计自身发展,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客观上已不能满足需要。

(三)内部审计质量及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审计工作深入开展。审计内部质量控制较弱,审计工作中缺乏审计风险的责任意识,在审计流程中缺少审批与检查环节。作为内审,对问题的发现游离于现象与表面,未能抓住问题实质,不能真正有理有据,在审计问题中存在缺少相应的依据与全面的佐证、沟通、审批,审计的权威性、客观性及独立性不强,影响审计成果的转化及服务功能。

(四)思维观念未转变。防范比事后核实认定更重要,但企业在建立有效机制方面往往缺乏。一是对审计的定位。在当前体系下,内审本身是维护所有者利益,为企业经营提供保障的,审计的定位、审计的架构以及审计工作如何开展,不仅仅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需要去努力,去转变自身的专业观念,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赋予的职责以及

第3页,共8页 管理层、决策层的重视程度。发生重大问题,才发现缺乏审计监督或者审计未发挥作用,审计作为企业的监督机构、守护者,客观上在企业 事后审要向事前审计监督把关。其二是目前个别企业内审还局限于财务审计,局限于业务环节及业务点的审计,内审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也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内审如何与具体业务结合,嵌入到业务的全过程,如何实现全覆盖,需要不仅仅是简单的范围扩大,还需要建立相关的配套工作体系。

三、新常态企业内审工作应对

面对新常态,企业内审工作要积极应对。要结合内审工作,适应经济新常态,找准着力点,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发挥审计应有的职责。

(一)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内审部门和内审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风险”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当好企业经营的忠诚“卫士”。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最终能够促进企业业务改进,规范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提升企业防范风险和盈利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确认、咨询职能。内部审计主要通过充分发挥确认和咨询的职能来增加组织价值。经济新常态下,具体业务、管理工作以及信息流都处于不断的动态更新中,作为内审部门和内审工作,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从制度、流程、执行层面为业务及职能部门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支持,在改进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以及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方面提供建议,规避潜在风险,改善公司运营效率,为企业发展战略及目标服务。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安排审计工作,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的关键业务、新业务的审计、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内审工作与具体业务的针对

第4页,共8页 性和实时有效性,最终为组织增加价值。

(三)要主动作为,要有创新意识,在审计中实现与审计对象的互为促进和提升。内审工作是监督、防范及预警,与业务及具体工作的联系度不强,不能等和被动应对,需要有针对性的切入,寻找审计增值点,主动作为。客观上,经济新常态下审计对象及审计对象内容变化,审计对象工作内容以及依据的工作原则例如规章制度、操作手册等也在变化,给内审工作带来挑战。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相对独立于业务流的管理活动,客观上与具体业务管理存在工作方式以及身份的不同。企业内审必须在适应这种变化的情况下,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坚持审计程序、审计标准、相关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分析审计对象,有针对性的采取审计对策,具体审计工作开展要创新,要主动,勇于发现,认真求证,客观认定。发现的问题和相关审计认定、整改建议一定是建立在审透的基础上得出的,避免出现审计对象不认可但作为审计又缺乏足够依据进一步执行下去的情况,真正促进审计对象改善,相关问题妥善解决。

四、新常态企业内审工作具体实施

企业内审工作,作为经营管理的守护者,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相对独立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弊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常态下,企业内审工作可以在这方面予以尝试。

(一)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设置直属于所有者而不是经营者的内审机构,进行职责定位和赋予必要的工作权限。独立行使进行所有审计工作必备的最显著特征,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设置内审专职人员时必须符合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要保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地位。内审职能的发挥既要靠自

第5页,共8页 身,也需要企业的必要定位,有时是配套的,需要内审发挥什么职能,就必须在企业中赋予应有的职能与权限,如果靠有为有位的逻辑其实又违背了审计及相关管理的初衷,最终的实际效果也是不佳的。

(二)培养高层次的审计复合型人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是审计工作的可靠保障。要加强审计人才培养及审计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培训及自学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培训,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及提升综合素质,培训和造就企业内审工作的职业型复合人才。督促审计人员根据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审计知识,更新审计观念,在传统确认服务(监督)职能基础上,积极转型,向咨询服务职能转变,促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价值服务。建立审计人员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审计计划执行效果评价,实施审计计划管理和考核。提升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督促审计人员注重自我职业发展,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人才成长。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把内审部门作为企业人才历练的部门,这样有利于审计工作本身开展,同时由于由于审计兼有管理、逻辑思维、沟通、跨界、统筹考虑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等专业及工作要求,对于培养企业各方面的领导人员都是有裨益的。

(三)引入审计系统平台,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发展,信息化的优势明显,推行基于网络化信息化的实时联动及信息共享模式的审计势在必行。适时引入审计信息系统,统筹架构公司审计信息平台。探索“数据式审计模式”在信息系统下,审计人员从财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导入相关数据后,直接以数据为对象进行检查。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收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来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实施内部督导,自我评价及外部评价审计质量评价

第6页,共8页 方式。开发利用相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高效利用公司已有系统审计所需信息,实现动态掌握审计所需信息及实现审计项目审计流程、文档等输入输出,审计进度、审计问题、审计整改的适时记录与跟踪,提高审计科学性、系统性和效率与工作质量。

(四)夯实审计基础工作,推进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立企业内审工作评估体系,改进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结果的质量。客观、可靠、及时和专业性的审计工作成果能够为最高管理当局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并建立和保持它们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信任。为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内部审计部门都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经济新常态给企业内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个方面的规定及制度指引为提升内审工作确定了标准。企业内审工作应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要求,细化本企业审计实施细则,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审计基础工作。推进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审计行为,建立审计工作规范,建立企业内审工作评估体系。招收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严把审计人员入门关,客观全面有效评价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审计的整体实效性。做好审计项目事前立项,细化审计实施方案,建立审计项目制并建立评价标准,强化审计现场监督指导,明确内部审计复核范围和责任,实施审计质量的内部考核与评价,开展审计报告使用效果评估。规范审计报告内容,重点突出,认定客观,做好审计跟踪,审计整改落实到位。

五、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是一种对经济状态的定义,而事实上,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总是在一个动态的市场演绎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实现自身

第7页,共8页 的成长,内审如何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做好确认和咨询服务,有效应对,发挥其应有的专业作用,显得越来越迫切。

参考文献:

[1].贺志东.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7:193-195 [2].陈莹 林斌等.内部审计、治理机制互动与公司价值,审计研究,2016,(1):101-107 [3].尹维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8:125-131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延陵东路358号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审计和风险部(法律事务部);联系电话:0519-85053230;联系邮箱:zhupeide@163.com/qishuyansj@crrcgc.cc。)

第8页,共8页

下载企业员工年轻化新常态下开展EAP项目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员工年轻化新常态下开展EAP项目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争做新常态下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争做新常态下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没......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如何搞好新常态下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体现。这对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模式探索范文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模式探索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是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而产生的,是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信息经济时代学生就业率的强大动力......

    新常态下如何做好转型发展中员工思想工作

    新常态下如何做好转型发展中员工思想工作近年来,在钢铁行业产能持续过剩的大环境下,钢铁企业的生存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常......

    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调查报告(五篇)

    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工商1301-鲍洪桥130903101 调查目的:在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时期,全面了解中国企业创新的现状......

    关于新常态下企业群团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企业群团工作的思考 2015年7月6日至7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习近平总......

    浅谈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 洪柳 摘要:2014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地质工作需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去考量,因此地勘单位的发展也需要适应新常态。企......

    新常态下企业降本增效的途径和方法

    新常态下企业降本增效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熊董事长新春团拜会上的讲话体会 2015年2月15日,银亿集团熊续强董事长在集团公司新春团拜会暨先进表彰大会上作了题为《改革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