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分家纺企业在行业变局中的迷失与思考11
部分家纺企业在行业变局中的迷失与思考
文:李奎
随着身体的恢复,重新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近家纺这个一生追逐的事业,屈指算来,已经正式回归达两月之久,当初选择这家企业,是有一些考量的,本想继续接手有挑战的,具有行业困局明显特征的企业,在经过这两个月的沉淀与融入,还是放弃了最初的想法,把这家企业作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对象更有价值,这也是今天来写这篇文字的原因,下面就我个人对于当下行业困局的理解,尝试性的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1.时代背景
共所周知,中国在最近几年中,随着国际形势的快速发展变化,经济形势起伏跌宕,变数巨大,这也直接影响到国内各个行业的发展脉络和命运走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走过了国内工商业企业的快速崛起期,预示着一个平稳、快速发展的上升窗口期的结束,随着国内生产经营成本的急速增高,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最早形成的世界工厂优势被明显弱化,出口疲软带来大量出口型企业的向内转,加剧国内消费市场的竞争压力,对于很多生产密集型行业、传统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使许多国内企业面临通道减少,竞争加剧,创新乏力,成本高企,利润萎缩的局面,一些具有清晰战略意图,具备风险管控能力,融资渠道畅通的企业,快速崛起,那些在国家发展窗口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局时,缺少应变能力,固步自封,没有创新精神,缺少风险意识的企业,逐渐萎靡、消亡,这个过程虽然是从2008年开始,在2010年至2012年出现一个盘整过程,但并没有结束,2012年到现在,在更深入的发展扩大的进程中,未来两到三年,看不到结束的迹象,所以,这几年不断被专家、学者提出的洗牌概念,不是已经接近尾声,而是更大的发展期,这一点,我相信许多企业家是有深刻认识的,并且,这个洗牌过程,在短期内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2.行业现状
家纺行业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变局中,也和其他行业一样,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程,在与一些企业家和公司高管的交流中,很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这几年,国家对于拉动内需,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导向,各种研究报告也支持国内需求的稳步增长,可是,大多数企业的市场份额却在徘徊或者下降,尤其一些属于行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家纺品牌,这几年的销售增长极为有限,甚至有很多企业是在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的理解是国内大形势不好,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加之国家大力反腐败,使大部分社会精英阶层,尤其是政府、国有企业人员,个人消费支出更加低调,企事业福利购买严重萎缩,变相消费不足等因素所导致整体消费市场萎靡不振。我个人认为,行业增长乏力是多因素造成的,国家政策影响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同时并存的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降低,传统婚嫁人数降低,生活成本加大,社会总体支出能力变化,人口出生率下降,消费多样化,购买渠道多元化,渠道细分等等因素并存,导致现在传统渠道为主体,同质化严重,价格重叠,市场重叠,融资渠道单一,产业融合度低下的中国家纺行业,从表象上看,增长乏力,面临巨大的行业震荡,其实,这是行业盘整的必然表现。
中国家纺行业,走过了黄金的20年,从93年的第一家床上用品外资企业的诞生开始,一直是一个快速增长,群雄逐鹿的黄金行业,行业门槛低,资金投入低,技术含量低,使得当时大量品牌产生,一些只要肯吃苦,够勤奋的企业家,快速产生,在那些中国到处是机会的年月里成长起来的品牌,对于忧患意识,企业文化,品牌述求,并没有给这部分成长起来的老板留下深刻印象,家纺是一个只要渡过盈亏平衡线就可以持续盈利的行业,这也就造就了今天洗牌过程中,大批品牌老去消亡的结局,我相信,这样的例子,行业内的很多人,都会列举说明的。现在的中国家纺行业,面临很多问题,那么,除了一些先天不足的企业,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到了一个人人自危的地步,虽然外贸形势对中国不利,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一些面临困境的企业,主要还是体现在战略层面的,当然,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资金管控的政策调整,造成企业资金流动性困难成为大部分企业的主要困难外,企业战略眼光,企业家个人修为,用人机制,营销手段,管理能力等,也是行业内很多企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因素。
我们的行业,不再是融资几百万,就可以快速成功的行业,我们将面临的,是系统化,科学性的进行管理建立的行业未来,所以,当一些企业准备进入这个行业时,请不要轻信一些所谓新概念,新理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拥有一个可期的美好未来。
3.企业困境 战略:
现在很多家纺企业是没有明确可实施的战略规划的,大多都是一些提出来的口号和空洞的文字,这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老板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一个是职业经理人缺少战略规划的能力,这就造成了企业是躺在市场形势大好时留下的资本吃老本的格局,还有一种就是喊空口号,我们都知道,每个品牌在创建之初或者在发展过程中,或由策划公司、或由职业经理人、或由老板提出品牌的核心述求,号称专家之类的品牌有很多,真正在品牌实践过程中,去按这个核心述求规划战略,实施战略的,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就是一些核心述求提出时的概念化和不可执行性,这还只是品牌述求的战略层面,那么,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述求上,就更多的陷入盲目乐观,为了数据而设目标的大有人在,我在以前写过的文章中有过对这方面的描述,一个没有战略眼光和符合企业实际发展能力的战略规划,就像一部科幻小说,带给老板的一个虚幻的梦境,带给团队的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当然,有些规划是职业经理人为了老板的喜好,为了个人的既得利益来做的,那么,究其原因,在战略层面,最应该提高的,是企业主的个人综合素养,别忘了,企业是你自己的,不要让美丽的数据,迷惑了双眼。战略规划的提出,一定是可执行,符合企业能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目标,这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资金:
这几年的家纺企业发展,面临了很多问题,大部分企业受制于早期起步阶段对于银行的依赖性过高,在国家整体调控过程中,银行抽贷、断贷影响巨大,使得企业资金流动性极差,再投入能力较弱,民间融资成本过大,让很多企业过的极为艰辛,甚至于一些企业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极度煎熬中,以往大手大脚惯了的家纺企业,看着自己的固有市场在萎缩中不断消失; 管理:
中国家纺行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下,浪费严重,投资盲目等问题,很多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被动管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随意性大,粗放型管理等弊端,企业好大喜功,表面文章过多,内耗严重,业务流程控制混乱,团队向心力差,没有或不健全的企业文化,都成为企业没有发展动力的制约因素; 成本:
眼下的家纺行业,成本高企是有目共识的,那么,成本的居高不下有几个方面,原材料成本自不必说,这是企业很难左右的,能做的还是在于管理上来着手,无论是资金使用上,还是市场反应上,都还是可以为企业可以掌控的,那么,其他成本还包含哪些呢?人力成本过高、财务费用、运营成本、宣传推广等等,都成为企业生存的沉重负担,企业要为哪些东西买单?如何实现资金的快速转换?如何去做运营管理?都是考验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的至关重要的课题,降成本也就成了很多企业每天被困扰的问题,开源节流不是口号,是需要具体有效的行动才能达成的; 渠道:
回顾家纺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渠道走向的变化有过两次明显过渡,最早的以商场、购物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渠道网络,在90年代后期逐步向连锁加盟形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拥有远见的企业,在渠道转型的过程中,充分受益,那些固守单一商业渠道的企业,最终要么萎缩、要么消亡,最早的港资企业冬冬宝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由行业领头羊逐步陨落的,第二次渠道革命源于最近的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同时在家纺行业掀起了一场渠道革命,记得在08年时,家纺行业在网络上开始崭露头角,到现在已经形成家纺渠道的一个主力分支,部分品牌也在早期的渠道多元化中,得到了应有的红利,如博洋、罗莱、水星、富安娜等早期耕耘线上渠道的家纺企业。那么,这也使得现在多数家纺品牌企业,纷纷投身其中,但大多数企业都以失败告终,也因为线上渠道的崛起,和国民购买习惯的改变,对于传统线下渠道的影响可想而知,如何保住已有渠道,开拓更多的渠道来促进增长,也是困扰家纺企业的重要因素; 产品:
关于家纺产品,很多企业会有这样的感触,每年大量开发的产品,最终畅销的却寥寥无几,一款好的产品,一定是得到受众认可的产品,这也是我们在品牌产品开发中应该多加思考的问题,被产品所困扰的企业不再少数,终端永远说没有东西卖,活动时我们自己的一线人员也吵着没东西卖,关于产品的困扰,一直都在各个企业中存在,所以,品线的合理规划,和针对市场需求与优势市场的消费特征来制定产品,才是企业该做的。 库存:
家纺行业一直以来以库存量大,占用资金比例高而著称,无论是企业,还是加盟商,都为巨大的库存而头疼不已,能够做到微库存的企业已经是很少的了,做到零库存的几乎没有,那么,越是出现问题的企业,库存问题越尖锐,每年销售在下滑,库存在增长,资金占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大有人在,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甚至拖垮企业的也非传说,家纺行业季节性产品比较集中,近年随着与国际流行趋势的接轨,花型款式淘汰率快速升高,对于市场反应较慢的企业,形成库存的风险也在加大; 人才:
企业人才困局一直以来都存在,那么,运营尚可的企业还不算激烈,一些面临困境的企业则尤为明显,我们都知道,无论什么样的人才,进入一个企业,都需要一个融入的过程,那么,其所提出的管理理念或经营思路,都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能够快速改变企业困局的,不是表象,就是陷阱,所以,很多企业会陷入一个怪圈,越是需要人才,越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越是想留住合适的人才,越会流失,怎样建立人才激励体系,人才养护体系,巩固团队、形成凝聚力、战斗力,是困扰很多企业的课题。
4.寻找破局的方向
如何寻找企业的突破口,成为很多企业现在最大的目标,上面我们大致归纳了家纺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当然,企业运营中,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未来有精力的时候,再另行文字进行探讨,针对上述提出来的问题,我以个人的眼光和能力,做一一尝试性的解答,可能有些方式方法为一些大家所笑,仅供大家作为参考吧,毕竟每个人的认知点和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还请大家共同探讨,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智慧。 战略:
企业或者品牌,在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上,我个人认为,要做符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规划,不要动不动就上市、就融资、就行业前十,如果你在前二十名,你去做这样的规划,是有可行性的,但是,一个新兴品牌,或者你明显在百位以外,来这样规划自己企业的未来,除了博得老板的欢心,或者老板自己把自己放在梦里,那就是已经把企业带入歧途的开始了,所以,不论是长期的战略目标规划,还是短期的年度目标设定,都要务实、可执行、符合企业能力、符合市场规律,换言之,战略方向性的规划,老板本身就是一个标尺,想破局,就要从老板自身开始做起,首先是老板自己的清醒认知,才能让企业回归正轨,找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一一解决,没有这样的眼光和认知,那这个企业是很难做到解决问题,轻装上路的,同时要说明的,很多不靠谱的战略规划,其实主要责任在于老板,没有你的鼓动,职业经理人不会做那些不靠谱的战略规划,这样的规划也不会得到通过。 资金:
家纺企业受制于资金来源的非常多,这与中国的国情和行业的发展脉络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个方面有很多专家有过相关的文章进行解读,我在这里就不再一一累述了,那么,怎样解决资金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那么,关于这个问题怎样来回答呢?我个人只想说,有一百种情况,采用一百种解决方式,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企业面临资金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出开源节流,如何开源?银行渠道关闭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资金困局?首先,那些还没有出现银行抽贷、断贷的企业,请你马上有忧患意识,提早准备,其实,中国社会并不缺钱,缺的是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对资金的吸引力,民间游资是一个方向,我独死不如共赢我活,合纵连横是一个方向,一些实在回天乏力的,退出机制也是选项,回缩战线保住根本也可作为参考,减掉企业负担更是我主力推荐的方向,比方说,很多品牌是没有自己的土地、厂房的,这一部分应该是银行首先抽贷、断贷的企业,那么,如果生产是你的优势,就放弃渠道端,来专注你有优势的环节吧,让比你有能力的人,去做你做不好的事情,如果你的优势在于品牌运作,渠道搭建,何不放弃你不专长的生产,做一个品牌营销公司呢?如我所知的一家公司,厂房并不是自己的,每年这一块的费用占去了品牌10%的产值,租金在200万的样子,在企业资金严重不足的当下,这个成本是否有必要支出呢?我个人觉得是没有什么必要性的,当然,上述提到的一些观点,并不是只要出问题的企业,就选择收缩放弃,而是要企业明白,如何采用规避动作度过企业的寒冬,还有后面要提到的库存问题,如何变现现有资源,使资源变成资金,实现流动性,这些都是企业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决策的方向;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很多企业主会放任问题的存在,鸵鸟思维,当不可收拾时,才想办法,才是最恐怖的;其他如采用抱团取暖、渠道变股东、吸纳民间资本、引进外来投资、产业链联合等等,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关键是企业自身资源和优势的发掘,昨天一个我曾经服务过的企业找到我,想让我帮其把企业卖掉,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企业出了什么问题?是不可解决的吗?未必,这个企业所拥有的关于蚕丝的应用领域技术,是世界级的,企业的投资人是拥有数亿资本的企业家,这个项目的投资不足千万,不会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企业的问题不在于不能持续下去了,而是企业的内因导致的,资金只是表象的问题体现,实质问题在于企业内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投资者不会轻言放弃! 管理:
关于家纺企业的管理上,我相信,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管理体系才是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呢?这里我非常想提醒各位企业决策者,企业家们,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不是照抄丰田公司的就是最好的,一定是最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的,才是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优化,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来不断修正的,在中国,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非常普遍,在管理过程中,这些人通常会变成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如何管好自己的身边人,是一个企业家必须要引起警示的一点,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使得管理体系崩塌,管理环节脱节,直接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至于如何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公司的管理体系,这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如果你是一个拥有专业基础的老板或者职业经理人,我相信,建立体系并不难,关键是解决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障碍。 成本:
关于成本问题,我们从大的方向着手来分析,原材料成本是我们的成本构成部分,一般企业对这块的关注度也最高,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深入,原材料价格的浮动性也越大,信息流的及时畅通,采购环节的把控,是原材料成本控制的基础,其次是人力资源成本、营销成本等,成本的管控,取决于管理体系的制约和决策的正确性,降低成本的目标在于截流的合理性和投入产出的对比性,能够将合理费用管理好,进行精细化成本控制,让每个员工有数字概念,有成本概念,在考核激励和绩效管控上,对于成本要求进行合理化规范,对于营销成本的管控上进行加强,增强资金流动性,降低财务成本等等,总之,成本控制是管理层面上解决的问题,单独提出是因为企业关注度较高的原因。 渠道:
关于渠道建设,我个人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盲目跟风,就如我前面所说,因为线上的崛起,所有家纺规模以上企业都一窝蜂的上天猫,做淘宝,结果,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倒下的一大堆,究其原因,跟风盲动是关键,这并不代表我反对线上渠道,而是我们怎么解决主次的问题,以朋友公司为例,多年经营积累的线下加盟渠道,在互联网被无限放大的这三年,他也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进了线上,结果因为对于线上消费人群、产品、运营团队的把控能力有限,结果是线下渠道大量流失,线上渠道损兵折将,得不偿失,最终既没有捡到西瓜,又丢了芝麻,这样的情况并非独立个例;线上操作我个人也有过失败的案例,在这方面,我没有发言权,我只把我个人的线上失败经验告诉大家,在自己不能把控的范畴,请用专业的人才去做专业的事情,不要过多干预,对于线上产品的定位,要聚焦,要管控好库存和资金使用,不要用线下的思维方式来硬套线上的操作运营;对于线下渠道,盲目扩大范围,只会增加成本,最终因为缺少区位整体优势而丢失的不再少数。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各个区位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不同,家纺品牌则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山东、湖南,一个品牌在自己的战略规划中,应确定自己的核心市场是哪里,进行深耕,形成区域优势,设定竞争范围和对手,使得自己在拥有了优势市场的时候,再去深耕其他区域,用蚕食政策来扩大势力范围对于受制于资金、品牌影响力等客观因素制约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产品:
关于产品方面,我以往的经验是,在设计师拿出一款产品进行评审时,我要知道他的产品是怎么形成的,是通过凭空想象还是经过充分市场调研来做产品,然后才是我给这款产品的市场前景作评估,决定是否投入生产,在大方向上,市场消费是多样化的,你的公司什么品类是强项,也就是你的拳头是什么?这就是你的产品重点,另一个角度就是你的市场细分问题,在品线规划和市场规划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针对人群,不要做全部是主要市场,覆盖所有人群,那样的结果就是你没有拳头,没有品牌述求,是一个杂货店的概念,在中国家纺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上,一定是市场细分的过程,特定产品、风格、决定购买人群、渠道、市场规模等,在你的品牌不具备包罗万象时,请在你的产品规划中,找出你的优势! 库存:
库存问题是所有家纺企业都面临的巨大压力,因为家纺行业的特殊性,生产型企业在在制品率、原材料、成品库存方面,资金占用往往是巨大的,如何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率,一直是困扰很多企业的大问题,那么,采用什么方式来提高资金流转率?加快在制品转换周期,合理化订单,降低库存应该从下单做起,当然,降低家纺库存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我自己在这个方面采用的方式:首先,我在以往的操盘过程中,都会采用ERP管理系统,那么,在订单下达方面,采用分级下单方式,订单下达分为大批量下单,这种下单方式主要针对季节性下单,一般是订货会后根据加盟商订货情况来制定;月度下单计划,每月月初或月末统一下单;随机下单,临时性补货下单;上述三种下单方式的依据为销售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市场预测,订单下达如遇销售情况变化,随时调整下单,客户补货时,如遇大仓断货,优先加盟商库存互调,降低退货转库存的风险,对于库存溢库和断仓,设定系统报警红线,随时报警,每月数据统计、分析作为佐证,调整下单。对于在制品问题,制定明确的产品生产周期,订单下达后的跟踪随行单到达每个工位,及时发现滞后环节,加速生产进度,降低在制品周期。已有库存处理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于的正是企业老板,很多企业的老库存,都是因为老板的舍不得,才越压越久,直到变成废品,那么,我一般会采用能变现绝不保留的方式,只有让资金流转起来,投入在生产才会产生利润,你1000万、2000万库存放在那里,每个月的财务成本要多少?放5年后累计财务成本、管理成本、损耗要多少?这还不算部分产品直接报废的损失,所以,每年要定期清理年内库存,回收资金,让企业微库存,才是正道。 人才: 我们常常会说人才难觅,但很多时候,又是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是合适的人才时,又养不住,究其原因是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问题,同时,也是老板对于人才的期望值问题,量才识用,培养储备人才,建立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中层管理不断代,高层管理符合企业切实发展需要,这些都是应对人才变局的关键,另一个方面,关于高级职业经理人的选择,虽然这一块比较敏感,我自身也是职业经理人,但是,很多企业的问题出在职业经理人身上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我相信,很多企业老板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记得几年前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专门讲了职业经理人的选择与其应具备的素养,同时呼吁政府主导机构建立培养机制,和职业经理人资质管理机构,但是,几年过去,为不具备职业经理人能力的人所害的企业,仍是层出不穷,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曾经参与组建的企业,后因营销思路相左离开,在三年时间内,累计投入2000多万资金建立的品牌,历经几任总经理,企业陷入绝境,濒临破产,2000多万资金所剩下的固定资产约300万,其他都被挥霍,渠道基本为零,团队全部散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行业内处于非主流地位,可见在人才选用时,对于企业来讲,是决定生死的,那么,怎样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首先,企业主应该对自身先做好提高,对自身企业有清醒认识,不要好高骛远,须知,很多时候,是忠言逆耳的,给你画饼的,一定不会陪你共患难,尤其是一些急于寻找突破的企业,盲目追求所谓大师级高级管理人才,大师们做出成绩的企业,和你的企业不一样,不要因为一个美丽的愿景规划而透支企业,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好。
以上只是一些细节上的总结和建议,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都不同,那么,解决问题不会是因为发现了某一个观点和企业相符,按着我的建议就能改变企业现状,其实,很多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别人,恰恰是企业老板自身,无论是资金、产品、渠道、库存、战略、人才,最终的决策是企业老板,如果自身不能把控,企业走弯路是必然的,如果你是一个不能把控某些决策的老板,那就授权给有业界良心的职业经理人来帮你做决定,你要做的,就是掌握住你的决策者。
5.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行业的文章和评论,也与很多业内专家学者做过沟通和交流,大家对家纺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也各有自己的见解和评判,这里,我也谈谈我个人对于家纺行业的发展方向理解,我对于未来两到三年的家纺行业发展的方向轨迹的评判,有这样几点:
一、行业洗牌在短时间内不会结束,陆续还会有一部分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倒下,当然,一些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也会加快并购重组的步伐,企业资本组成会更多元化,跨行业、跨区域合作,产业链关联企业联手等,将会成为一种方向;
二、市场竞争会更激烈,渠道细分、消费群体细分、产品细分将会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区域割据将是中型规模企业的趋势,线上、线下之争会更加激烈,线上线下融合会成就部分走在前面的企业;
三、那些没有解决内外部问题的企业,慢慢消亡,腾出市场容量,使一些有着明确目标,清晰战略思维方式,内部管理到位的企业,快速填补市场份额,可以预见的是,线下渠道的萎缩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不会再有更大的实体店倒闭潮出现,企业对于终端的深耕将是决定企业生存空间的决定因素;
四、更多的新型商业模式会层出不穷,今天的O2O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模式,还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出现,涌现更多新型企业;
总之,中国家纺行业发展几十年,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细分,最近几年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各种思潮影响行业发展的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物联网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细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做好基础再去展望未来,中国有足够大,只要我们少犯错误,练好企业内功,务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情,企业还是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的,大多数企业发展的好,才会让我们的行业更健康的发展,行业的未来才会更美好,将来才会有机会成就左右世界的中国元素!
6.结语感悟
21年来,一直和中国家纺行业共同成长,共同成熟,经历和见证了行业的过去、现在,对于家纺行业的热爱,让自己更多的去关注与思考家纺的人与事,随着这几年如过山车一样的行业变局,看见很多企业陷入迷茫,慢慢的萎靡与消亡,总想自己能够做点什么,虽然每年都会帮一些有问题的企业,来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但却不能解决行业内很多企业的困局,这篇文字写的并不满意,总觉得还有很多很多话要说,虽然有许多文字可能在一些智者、大师眼中不值一笑,但自己的初衷是想能够对一些家纺企业有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也是自己值得欣慰的,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以国家为主导的研究机构,专门进行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运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并定期发布对于企业有帮助的研究报告,和供企业使用的参考工具,帮企业解决问题,即使他是收费的服务,企业也是非常愿意的,不要让企业在不断空耗中,慢慢走向死亡,这才是我所期盼的。
第二篇: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作用思考
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作用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和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并将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并列为高校的四大职能。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行业特色大学由于历史沿革和发展的相似,自身文化的形成有很多相近的特质;又由于与行业或企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自身文化的形成受到行业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古代“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治教化
辞海: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
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1982年,世界文化大会在《总报告》和《宣言》中,对文化含义做了如此描述:“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赋予我们自我反思的能力,文化赋予我们判断力和道义感,从而使我们成为有特别的人性的理性的生物。我们正是通过文化辨别各种价值并作出选择。人正是通过文化表现自己、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善、怀疑自己的成就、不倦地追求新的意义和创造出成果,由此超越自身的局限性”;“文化可以被理解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共同体独一无二的特征,以及思考和组织生活的方式。文化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虽然没有专门学习但都知晓的知识领域和价值观念。”由此可见,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纳入文化的范畴,这一定义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什么是文化的内涵?
关于文化的分类 H.H.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我们应当接受大文化的概念
从分类来说可以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两大类,而有形文化又可分为物质的有形文化和非物质的有形文化
无形文化是通过有形文化来表达的,又是更深的,更基本的 在讨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时,我们应该更关注有形的非物质文化和无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大学在文化发展中的责任重大,这主要是由大学的特殊功能决定的。因为大学就是个文化传输机构,它具有整理、保存文化的使命,所以有人说大学不仅是一个学术机构,而首先是一个文化机构。但大学并非一个一般的文化机构,而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机构,因为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负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提供智力咨询的责任,所以它必须把正确的、先进的文化传输社会新人,这正是大学科学研究的责任的发挥,也是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直接途径。如此,大学就担负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使命,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创造出新的文化,引领社会的发展。传统上,大学仅具有教学职能。教学就把既定的知识形态传播给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工作就是文化传承工作。大学教授们会以自己观点来审判知识,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以文化继承为使命,标榜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所以经典传输就是大学理所当然的责任。这样的大学文化氛围是一种保守主义,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一种复古主义的趋势,对社会而言,其影响就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进入近代之后,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一项功能,传统的经典传输逐渐退居次位,以新知识探索开始作为教学与研究的主体,这一工作就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形成了新的大学文化,这一文化风尚也引领社会对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大学办学模式也得到了国际的高度重视,其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尤其得到人们的推崇,这样大学就不再固守象牙塔的传统,开始向社会开放。而且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是与这一开放姿态相一致的。如此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学文化和新的社会风尚,此时社会开始普遍重视知识,知识变成社会进步的主要工具,这不仅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求,也直接导致了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产生,即知识经济社会形态的出现,也有学者把之成为信息时代、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
大学在有形物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创新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大学在有形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大学在无形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重在核心价值的导向与思想的引领)
大学的功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功能和使命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显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
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重在对核心价值的导向。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主要体现在育人活动中,尤其体现在对年轻一代的核心价值引导上。今天,我们拥有更好的条件去实现更大的跨越,但同时也受到开放环境下多元价值的冲击,大学能不能发挥好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牢固坚守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决定年轻一代社会精英群体的人生价值走向,决定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重在对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从历史上看,大学和各时期的思想文化、科学文化发展呈现紧密结合和相互呼应的关系。
可以说,大学对思想文化的传承创新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是引领社会思潮和文明进程的强劲动力。
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重在对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大学作为一个求真求善的学术共同体,能够将不同文化置于同一平台,尊重差异、展示个性,增进了解、实现沟通,促进融合、共同发展。在当今世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大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主动承担国际文化交流的任务与职能,致力于保存、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致力于增进异质文化的相互认同,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大学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之后才能做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工作。如果大学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很可能受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通过自己的行为实践一种不良的文化形态。换言之,大学并非天然的优秀文化传播者,只有大学能够充分的文化自觉之后才可能发挥它的主动责任。
3、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长于有形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短于有形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体现在学科上,也体现在人才培养上
在无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与行业或企业文化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受到行业或企业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对行业或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4、行业特色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如何发挥作用
扬长补短,有所作为
协同创新,双向拉动,引领科技进步
在学科建设上,依托优势,有所作为。火炬、探源工程 行业或企业文化的植根互动与引领`
第三篇:浅谈工会组织在参与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与思考
浅谈工会组织在参与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社会的重要细胞,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的阶级基础、根本的依靠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发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社会根本力量和重要组织者。深刻领会工会参与构建和谐企业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性的内涵,正确把握工会参与构建和谐企业的现状和对策,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参与和谐企业的独特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此,工会组织必须服务于、服从于和谐社会这个大前提,在构建和谐企业中认识和发挥工会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工会参与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和维护好企业的和谐稳定,对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提高工会参与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
1、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职责和作用。工会如何做到“两个维护”,实现维护的具体手段是什么,工会工作如何服从服务于大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理清了工会对这一课题的认识,那就是必须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在全面发展中行使工会的职责,在协调发展中体现工会的职能,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工会的作用。
2、从扩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企业的必要性。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的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也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必须把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发挥哪些作用
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因此,企业工会要通过履行自身的各项职能,积极协调劳资各方关系,充分发挥好参与构建和谐企业的作用。
1、强化中心意识,发挥建设作用。和谐企业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和谐,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而工会组织的工作对象在人,工作优势也在人。工会参与构建和谐企业,要按照“党委放心,企业欢迎,职工满意”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围绕企业发展大局,教育职工爱岗敬业,提高职工技术技能,引导职工乐于奉献,发挥工会在参与构建和谐企业中的建设职能。
2、推进政策协调,发挥参与作用。工会在行政制订政策中的源头参与,是工会参与调整利益关系,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劳动关系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的不明晰造成,缺乏群众基础,缺乏约束力。这就要求工会在制订关系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的政策时深度参与,要有作为,使工会的参政议政作用明显地体现出来,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
3、深化机制建设,发挥维护作用。深化维权机制是行使维护职能的关键,更是参与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代会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群众性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制度、劳动法律监督和法律援助制度、职工困难帮扶制度等,发挥这些制度在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作用。
4、重视文化培植,发挥教育作用。构建和谐企业根本的问题是业主、职工及社会相关阶层的思想认识问题。而工会组织既有教育职工的职能,又有引导业主,影响社会相关阶层,协调各方利益的功能。因此,工会必须在共筑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上下工夫,充分发挥整合作用,努力推进党委领导,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构建和谐企业的工作格局。
三、当前工会参与构建和谐企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利益矛盾错综复杂,构建和谐企业的理念尚未完全建立,总体上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认识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三种倾向:一是认为提高效益就是降低劳动力成本。二是不尊重职工群众的创造精神。三是重视管理人员,轻视一线职工;重视设备更新,轻视技术更新;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
2、劳资矛盾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矛盾;二是职工经济权益受损而引发的矛盾;三是职工民主权益受损而引发的矛盾;四是职工文化权益受损引发的矛盾,使企业的发展增加不和谐因素。
3、职工素质的不平衡性。职工队伍结构、素质结构巨大变化的矛盾,导致职工队伍的整体意识、组织意识、团队意识不强,在思想认识、文化素质、社会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和谐企业的职工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4、工会应对复杂局面的被动性。有的企业工会组织参与企业管理严重缺位。由于大量的法律法规难掌握,新形势下职工思想难把握,企业的工作重点难找准,企业工会干部存在明显的不愿做、不敢做、不会做的现象。
四、工会在参与构建和谐企业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
工会组织在参与构建和谐企业进程中,必须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才能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来讲,主要是要大力实施“三大工程”:
1、以人为本,努力实施“赢得人心”工程。一是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入手,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和谐企业的基础。提高工会的维权能力,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工会要在为职工办实事过程中要树立依法维权和全过程维护的观念,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加强多层次、多类型的协商机制建设,积极主动地代表职工的立场,表达职工的声音,反映职工的意愿,保障企业和职工劳动关系在和谐稳定的轨道上规范运行。二是从民主管理入手,搭建企业与职工沟通平台。工会要积极探索企业民主管理形式,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和企务公开制度,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强化职工的民主管理意识,主动参与公司的管理,让职工切身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使企业高层领导能够听到职工的真实声音,以合理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三是从关心职工现实需要入手,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关心职工的利益和疾苦,实实在在地为职工排忧解难,既是工会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意义所在。要始终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职工切身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让职工享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构建和谐企业的积极性。
2、增强合力,倾力打造“凝聚人心”工程。一是借活动载体来凝聚人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产生力量。提升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和建家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使全体职工始终处于团结、奋进、向上的氛围之中,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团队力量,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把职工个体的成败融入到企业的荣辱中来,整个职工队伍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二是以爱心帮扶来凝聚人心。坚持“喜事有人贺,丧事有人帮,生病有人问,困难有人管”的制度。维护和保障女职工群体的特殊权益。建立企业特困职工档案,定期对
生活条件贫困、子女就学难、患重大疾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困难职工进行帮扶。通过形成长效帮扶机制来解决职工在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以建立互助帮困机制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并感染全体职工,使职工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生产。三是以职工的自觉执行力来凝聚人心。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坚持职工当家作主的工作理念,注重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注重发挥职工作为劳动主体的聪明才智,并通过职工的自觉行动来实现职工在企业中的角色地位,从而使企业、工会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和谐发展,达到和谐企业的目的。
3、启发引导,合力打造“振奋人心”工程。一是以美好愿景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新形势新需求下,工会组织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促使职工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潜力、发展方向,使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和各种价值观深入人心,以企业的美好愿景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通过引导,促使职工能积极地把个人的前途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上来,对自身的价值取向有正确的定位。二是以教育培训来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结合企业实际,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优势,引导从职工从单纯关心自身利益向关心企业发展转变。一方面,工会在企业内部也要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积极引导职工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形成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习惯,培养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推进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以激励机制来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工会应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战场上的主力军作用。围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创争”活动和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建功立业。同时,要注重培树典型、宣传典型,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于企业发展,构建和谐企业。总之,构建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企业相辅相成。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因此,工会只有组织更加健全、工作更加得力、职工更加信任、作用更加明显,才能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经济与文化和谐、业主与职工和谐、管理与人本和谐、发展与环境和谐,构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和谐企业,开创企业与职工和谐共赢的局面。
第四篇:思考信息技术部门在企业中的定位1
思考信息技术部门在企业中的定位
--唐山运管部
李南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变革,它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部门的推动,信息技术部门组织能力成为企业在新经济时代是否能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部门的支持,同样,企业信息化也将推动信息技术的成长。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信息技术部门在邮政企业中应该如何定位呢? 在许多企业中,业务上不去,业务部门会把问题推诿到IT部门,认为是IT部门没有为业务部门提供足够的支持。而当业务部门风光无限时,IT部门的人员却因为前台没有自己的位置而感到失落。IT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因为没有IT支撑,业务部门不可能运转。业务做得好,一定是其IT部门运转比较有效。但这里有个问题,IT部门规模大了,成本就高,规模小了,可能影响到发展。给信息技术部门定位,其实就是确定IT部门应该是作为成本中心还是利润中心?
一个恰当而正确的定位是决定信息技术如何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条件。
邮政的传统理念中,一直把信息技术部门作为成本中心,我们坚定的认为信息技术部门就是成本中心,是花钱的,是配合支持的部门。只有摆好这个位置,IT部门才可以做好投入产出的比较。让上级和同伴感受到,IT的投入会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以引起其他部门对IT部门的重视,相互配合工作。在能够完成自身运维任务的同时,尽量压缩自耗成本才是重中之重,逐渐形成了一个怪圈,信息技术员工把自己看成是IT设备产品的维修员。把省钱放到所有事情的最前列,各种设备、系统能将就就不更新,能凑合就不变革,大家努力依靠节约各种成本来体现信息中心的存在价值。也就是在企业关注成本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部门忽略了自己是信息化的中心,更多的角色是一个成本中心。
我们都知道关注成本能很好地增加利润,但这却削弱了信息技术部门的领导才能,并且助长了筒仓行为、竞争议程,甚至导致信息技术部门缺乏创新思路及关键对话。在成本约束下,信息技术部门显得缺乏动力,毫无激情,甚至茫然不知所措,不可能很好地处理发展、改革和创新所遇到的挑战。它们的IT战略计划却过度保守,刻意躲避风险,时常优柔寡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显得底气不足。
然而,在现在市场中,对许多企业来说,成本已不再是重点,发展和创新才是新的焦点,对成本的关注已是强弩之末,开源节流两手抓才是硬道理,所以信息技术部门必须培养领导才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更好地积极引导企业朝着新的方向前进。
大家习惯性的会认为对于IT的投入是成本投入,这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到底是把它当作成本看待?还是当作投资看待?如果当作投资看待的话,当设备的性能提升,包括软硬件系统的提升,其实带来的是更高的人均产出比和公司利润的增长。我认为对于邮政企业来说,更应该把IT包括信息化的投入当作一种投资去看,信息技术部门需要越来越深入结合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信息化的本质是流程的再造,其实施过程是改变管理观念、组织机构和业务模式过程,也是一项水到渠成,观念逐步接受的过程,让员工有趁手的“家伙事”让工作更有效率更加协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IT的强大驱动力正在现代企业中逐步展示他的强大力量。
IT部门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而是通过对业务部门的支持而体现它的价值。但是企业对各个部门的技术投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当众多部门都需要技术投资时,应该如何抉择呢?当技术部门作为成本中心时,在不超过控制费用限额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所有部门的基本需求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因为技术部门不关心具体哪个项目能产生更多的利润。而作为利润中心,把所有的投入作为投资来衡量时,更多的考虑则是如何用有限的投入,更快更多的获得企业利润,利用多产生的利润,对其他业务进行反哺。这两个思路,高下立判。
所以我的观点是信息技术部门并不应该作为成本中心,而是应该作为利润中心;信息技术部门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对有限的成本进行严防死守,而是应该以投资的心态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高产出的项目中,产生更多的利润。只有完成信息技术部门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才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第五篇:在改制企业中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思考
在改制企业中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思考
索力得工会 侯加祥
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改制企业国有股份的逐步退出,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入了非公经济组织的行列,改制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经营规模上都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在改制企业中,工会组织在发挥作用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和新任务,作为改制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如何履行好各项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
一、要加强对改制企业工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改制企业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是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积极有效地推进工会各项工作开展,对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改制企业中,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交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这一时期,既是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实施,各种矛盾凸现的重要时期。在诸多矛盾中,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相对集中,职工的思想波动相对较大。很多企业正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劳动纠纷,钝化矛盾,理顺情绪,势必制约企业的发展。1
工会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主体,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义不容辞。从职工思想方面考虑,由于企业完成改制不久,原来的在国有企业中长期形成的依附感还得一时不到根除。市场经济意识、岗位竞争意识、个人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等还需要在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树立和培养。因此,作为改制企业,必须把加强工会工作、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放在构建和谐企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企业改制后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改制前,职工身份一般是全民、集体企业职工;在企业改制中,采取了给予职工安置补偿、转变身份的办法,职工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与新企业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变成了合同契约关系。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又采用了新的用工形式,职工成分的复杂化,用工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工会工作的艰巨性。如山东索力得焊材有限公司,有原固定工即全民合同制工人,有从社会招用的农民临时工,有农民临时工转招的农合工,有移交到高余社区又返聘的大集体工,有大中专毕业后分配的合同工。用工形式的多样性,构成了不同的群体,各种群体的维权意识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自觉性,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关心程度,从业观念,又有所不同。其中原国有企业职工的维权意识和民主管理意识较为强烈,而其他类型的职工参与意识各有不同。由此给组织开展维权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带来很大难度。同时,少数改制企业对实施职工民主管理
认识不到位,缺乏接受民主管理的自觉性。认为企业改制了,如何筹划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如何决策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董事会的事,在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在新形势下,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实施职工民主管理的宗旨,不能正确认识。阻碍了职工民主管理的依法正常开展。三,改制企业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要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
从近几年企业改制的情况看,以党建带工建已经成为诸多改制企业党群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加强党组织对工会的领导,是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组建工会组织,配齐配强工会工作干部,保障工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证。工会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增强贯彻党的依靠方针的自觉性。在各项工作中,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制工程中得到有效落实,增强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企业党组织保持一致的坚定性。第二、要转变思想观念观念。
作为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应当深刻认识到,虽然企业的性 质发生了变化,但企业职工的国家主人地位、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因为改制而改变,仍然依法享有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这是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客观要求。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职工直接行使民主权力;有利于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推进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自身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教育和引导职工,端正思想,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团结和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企业民主管理中来。
第三、要积极探索开展民主管理的新形式,保障广大职工 的民主权利得到维护
首先,要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这是规范企业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手段。改制业必须做到,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有关方案,都必须经过平等协商才能作出决定;要将企业劳动关系中的要害问题、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纳入集体合同之中,进一步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拓展职代会职能,提高职代会质量。推进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向企业管理领域延伸。同时,要充分发挥好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作用,保证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落实。
第四、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改制企业中开展工会工作,争取企业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为企业分忧的思想,决不能把工会搞成企业的对立面。要在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好职工合法利益当中寻找结合点,既要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利益,也要考虑股东和企业的合法利益。
第五、要适用新形势,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与国有企业相比,改制企业工会工作有自身特点。针对企业改制势必造成的职工思想波动,工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引导职工摆正心态。要重点在消除职工的依赖思想、雇用思想,树立市场观念,岗位竞争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上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要在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上发挥工会组织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要按照企业经济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原则。要把追求企业持续发展与追求职工全面发展,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把工会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的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企业工作的重点,不失时机地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岗位竞赛,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双增双节等系列活动,在展示工会作为的同时,提高工会的地位,增强工会的在职工群众中的凝聚力。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改制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改制企业,工会干部相对较少,有的工会干部兼职过多,如果面面俱到,工作起来往往难以招架。结果会什么都做,什么也做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干部要尤其要,摆正位置,明确工会工作职能,减少应酬。把有限的人力和精力 投入到工会基本职能和重点工作中去,不辜负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期望和信任,在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