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研究综述

时间:2019-05-14 17:4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研究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研究综述》。

第一篇: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研究综述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对秘书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升其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秘书职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秘书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等方面对近年来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秘书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秘书 ;职业素养 ;综述

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最早出现于2004年,2008年以后逐步增多。2004-2016年,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文献共有6400多篇,硕博论文192篇,这其中大部分是针对“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的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研究,细化研究相对较少。2006-2016年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文献有282篇,硕士论文3篇,主要集中在对文化软实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研究,企业从业人员的研究目前欠缺。对秘书文化素养相关的论文从2002-2016年有102篇,其中主要是对秘书人员的传统文化修养、文化底蕴、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研究。2001-2016年,对秘书职业发展的研究有26篇,主要针对秘书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发展的研究较多。从以上数据说明,目前国内外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整体层面、城市建设、教师等职业群体,专门针对企业秘书人员这一职业群体的文化软实力与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欠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化软实力和秘书职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第一,与文化软实力定义相关的研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虽然兴起于国外,但近年来国内研究逐渐丰富,王沪宁写的《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著作中首次介绍了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贾磊磊从资源的角度来对文化软实力进行研究,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领域之中具备感召力,凝聚力、吸引力以及影响力的一些文化资源;阎学通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内部与外部的总政治动员的能力,是内部和外部的综合;张兆娟在她的著作《软实力:中式成功领导品质》一书中将软实力分为意志力、应变力、影响力、洞察力、领导力、决策力、亲和力以及传统国学八个部分。这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无一不说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很有必要。第二,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和提升路径研究。吴桂韩认为文化软实力要重视先进价值观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李冉分析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目前建设的现状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构想。赵军在《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著作之中阐述了建设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一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国家创造;二是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三是树立国家的形象。”有英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中指出重视中国传统问题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路径中的重要作用。涂可国在《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著作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是构成了综合国力,它是硬实力的重要条件,同时有利于保证社会的稳定”。路郁廷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这篇著作中提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需要注重坚持科学发展战略与自主创新战略。”

(二)关于秘书文化素养的研究。第一,对秘书文化素养构成要素的研究。潘斌军杨晓宇《秘书文化素养浅析》中对秘书文化素养从传统文化积累、尊重个人价值追求、重视德性修养、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具有终极关怀等10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李丽洁在《论秘书职业的文化内涵》文化的记录者、传播者文化的创造者的角度认为秘书工作在中国是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积淀并浓缩着高度人文精神的、具有厚重文化内涵的职业。并从善于思考,富有谋略;知识广博、视野开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方面对秘书文化素养进行了分析。第二,对秘书文化素养提升路径的研究。章玫平在《推进秘书职业专业化完善专业培养体系》中在加快秘书职业专业化进程的对策中提出要“加强秘书职业文化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张天霞在《现代企业文秘的人文素养及其语言艺术美初探》中从提升语言艺术美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升秘书人文素养。杭建伟在《苏南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吴文化素养培养刍议》中认为可以从开设当地传统文化课、校园文化渗透等方面提升文秘专业学生文化素养。

(三)关于秘书职业发展的研究。第一,关于企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方面的调查。如贺军的《秘书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启示》,从外在条件、知识技能、经验要求和待遇高低等方面对企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分析了人才市场对秘书职业的要求规律。如张斌的《论镇江市秘书专业人才质量需求的变化与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秘书专业的市场需求、就业方向以及各行业对秘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调查。周扬莉《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来自 30 家企业单位的调查报告》中提到在对企业文秘岗位资质KSAO要求分析中,除强调文秘人员专业知识、相关辅助知识、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外,更注重文秘人才综合素质中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培养两方面的培养。第二,关于企业秘书职业化发展的研究。原霞在《企业管理中秘书的角色定位分析》中从参谋助手、桥梁作用、合作与沟通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企业秘书角色的定位。郭建庆认为,秘书职业化包括三层含义:职业精神、专业技能、行为规范。王凌在《秘书人员胜任特征研究》中从服务对象多元化、秘书主体商务化、知识技能专业化、劳动价值商品化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秘书职业的特点。张蕾在《秘书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几点思考》中,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秘书职业发展趋势由“从政型”模式向“从商型”模式转化,在秘书教育中要拓展秘书专业的宽度,她建议把中文秘书、企业秘书、商务秘书及涉外秘书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掌握综合技能的通才式秘书。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第一,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研究方面。1990 年,约瑟夫?奈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他将综合国力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自此文化软实力研究才出现。约瑟夫?奈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软实力》等后续著作中进一步分析了软实力的概念。在《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这篇文章中,他认为中国的软实力有很大增长,但是中国的软实力与美国的软实力不存在矛盾,相较之下美国处在优势,中国处在劣势。威廉?欧文斯在《信息时代的力量与相互依存》《信息时代的国家利益》等文章上描述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认为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比硬实力更加重要。第二,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方面。田丈志和托马斯?莫洛伊等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源于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精英,这些精英是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与培育者。印度学者阿米特库马尔吉塔在他的文章《印度软实力及海外侨民述评》中阐述印度软实力提升务必充分发掘印度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源于传统文化。基恩以及新加坡学者彭二林在其专著中都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源于国际社会中的一些具备优势的优秀文化而?a生。这些学者们都认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二)?P于秘书职业发展的研究。第一,在秘书职业的教育培训上实现了标准化。欧美发达国家的秘书职业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阶层。针对这一群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非常完善。比如美国的秘书教育细分为助手型、通用型和社会型秘书。德国秘书教育相对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法国则确立了“全力培养从秘书做起的管理国家的人”的教育目标。美国、德国等秘书对职业化的秘书工作都有详细的职业技能标准。第二,在秘书职业的人文素质方面,国外格外重视,例如职业修养、职业个性、职业道德等既在单独的课堂教学中分类实施也在秘书职业的具体实践中落实。此外,还特别把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标准同秘书职业培训和职业合格证书考试结为一体,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行性。

三、结语

以上国内外文献关于文化软实力、秘书职业发展的研究,为企业秘书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对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借鉴,富有创造性和学术价值,但这些研究成果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表现在:一是就目前文秘研究而言,秘书的职业分领域研究缺乏细化。例如对党政机关秘书与企业秘书的分别研究、对某一类具体行业的某一种秘书岗位的研究等,这让秘书工作整体研究缺乏说服力。二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企业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对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下秘书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变化的研究比较欠缺。三是对新时期企业秘书在文化软实力这一领域的内涵和有针对性的提升途径没有系统的研究。四是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提出后,国内外学者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偏向在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行业竞争力等方面,针对某一职业群体如企业秘书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及对这一群体的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的研究欠缺。

【参考文献】

[1]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3).[2]张兆娟.软实力:中式成功领导品质[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3]赵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J].科学社会主义,2011(02).[4]有英.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J].实事求是,2008(03).[5]涂可国.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经济,2008(12).[6]路郁廷.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5).[7]潘斌军,杨晓宇.秘书文化素养浅析[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7).[8]李丽洁.论秘书职业的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理论),2009(05).[9]章玫平.推进秘书职业专业化完善专业培养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2).[10]张天霞.现代企业文秘的人文素养及其语言艺术美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09).[11]杭建伟.苏南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刍议[J].考试周刊,2014(10).[12]贺军.秘书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启示[J].秘书,2009(10).[13]张斌.论镇江市秘书专业人才质量需求的变化与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1).[14]周扬莉.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来自30家企业单位的调查报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15]原霞.企业管理中秘书的角色定位分析[J].中国外资,2011(11).[16]王凌.秘书人员胜任特征研究[J].暨南大学,2007(10).[17]张蕾.秘书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几点思考[J].职业圈,2007(07).[18]约瑟夫?奈.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J].政治学季刊,1990年.[19]威廉?欧文斯.信息时代的力量与相互依存[J].外交季刊,1996年.

第二篇: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建设[小编推荐]

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建设

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建设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软实力作为人们的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以及中国传播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壮大,国际文化软实力格局正面临着新一轮重构,中国应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发展;文化软实力;和谐社会

文化建设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新的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面对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发展潜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可以赢得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众所周知,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本文中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概念。根据文化结构的层次,结合我们对软实力概念的理解,文化软实力可以分解成不同层面文化上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说:

(一)文化的感染力。一国的文化,不仅指语言、文字、饮食服饰等表层器物文化,也指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宗教、生活方式等中层的制度文化和习俗文化,更是指贯穿其中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深层的精神文化。此处所讲的文化,是广义概念上的文化。

(二)外交政策的影响力。一国的外交政策,不仅指政策本身,还指政策所体现的理念,实施政策的方式手段等。这些皆可称为外交艺术,或曰外交文化。制定的外交政策是否具有道义和正当性,理念是否先进,以及处理国家间关系时是否尊重他国感受、具有亲和力,是树立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发展模式的认可程度。发展模式常用来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经济政治制度。按照一般的观点,经济应该属于硬实力的范

畴。但是,经济成就产生的示范效应是软实力的一种。而且,制度本身隶属文化范畴,方式和制度所体现的思想、理念更是深层次的文化。如果一国的发展模式能成功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会对他国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那么该国必然拥有较高的国际威望。

(四)参与制定国际制度的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是规范和约束成员行为的有力武器。无论是明确的条文公约,还是国际惯例或约定俗成,它们体现的都是意图、技巧、策略等文化内涵。参与制定国际规制的程度不仅需要一国的意愿和策略,更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如果一国对这些资源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它就可以把自己的喜好和优势转化为软实力。

(五)国际形象及处理国家关系的亲和力。国际形象虽然是无形的,但它的确存在,可以被深刻地感知。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与它的文化影响息息相关。如果是受到国际舆论高度赞赏的国际形象,必然会给该国带来巨大的无形影响力。另外,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方法是否得当、策略是否正确、是否尊重别国、以及是否具有亲和力,这是与任何国家打交道是否顺利的保证,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二、文化软实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和谐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软实力有利于聚合民族精神,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一切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素质和品格。文化的整体性和统和性是维持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文化作为民族长期的精神积淀,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并依附于语言和其他载体,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不同种族、民族、社群的同化,形成具有广泛约束力的规范与制度,以协调、整合各行为主体的力量,给国家或民族的人民带来归宿感、安全感和自豪感,是民族认同和凝聚的基础。另一方面,文化主体间的认识和感受是推动文化社会化的基础,社会化的重点是改善文化的内部结构,扩大文化的社会基础,获取身份的合法性,对我国政府来说,就是要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达到“不断

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的根本目的。

(二)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加速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正处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日益频繁和加深的时代,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也正逐渐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把经济的触角伸向全球各地,而且采取各种方式输出自己的文化。他们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全球传播模糊了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的界限,制造殖民新文化。因此,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等“硬实力”的同时,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加速实现和平发展战略目标。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开始注意到“软实力”在增强国家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以和平发展道路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途径,内促发展、和谐,外促和平、繁荣的系列主张,致力于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互利共赢、互信协作、相互促进。文化软实力有利于释放外向影响,积极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观念体系,不仅能够内向聚合,在社会内部形成共有观念,而且能够外向辐射,在国际社会赢得实力名声。我国目前受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实力消长等因素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外传播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很小,夺占国际文化势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改变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冷漠、怀疑、歧视乃至拒绝、堵截和围攻,发挥其优势特点,将是我们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文化软实力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的 精神生活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生产力的提高使人们的休闲时间大大增加。休闲时间的增加,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适应。

(1)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产业,也要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样,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2)发展文化产业,还要注意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要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动一大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和集约化经营,鼓励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文化产业。

(3)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文化公共设施扶持与建设。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实现文化权益的共享,推动更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弱势群体开放,让尽可能多的公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福利。

(4)发展文化产业,还要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存在很大逆差,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要着眼于文化产品在总量上的增加,更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在现实中实现的程度。当今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层次变革,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发展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具体的文化需求,更要通过加强教育

和引导,促进形成高尚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共建共享意识。

(二)努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精神理念和价值选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实践中,必须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这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任务的根本需要,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是一项

紧迫的课题。要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科学、适度地开发和利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和熔铸既有丰富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文化。民族文化需要创品牌。只有创造一批有名气的品牌,才会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中国的民族文化不但具有丰富的内蕴、恒久的价值、广泛的适用性和极强的再生能力,而且具有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和当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契合性与强大亲和力。雄浑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绚丽迷人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足矿藏,为当代文化的发展赋予了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文化源泉。通过深入挖掘和全面整理,把最朴素、最优秀的民族文化提炼成具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并把最具亮点的民族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才能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雅俗共赏、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种缺乏创新意识的文化,难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文化要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要对人类有较大贡献,就必须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从思想层面上充实并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价值、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从制度层面上增强政治价值体系的竞争性、引入市场机制和商业机制,从器物层面上培养中国的跨国文化企业、树立民族文化品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掘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加强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研究,对怎样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出一些战略性措施,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同时,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把文化的先进性、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事业性和产业性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和文体、广电、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都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因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增强国家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佐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软实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骆郁廷.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N].光明日报,2010.[3]马丽丝.关于我国加强软实力建设的初步思考[J].党的文献,2007(5):35-38.[4]杨威.“2009文化哲学论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7).[5]贾垒垒.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N].光明日报,2010-12-07(10).

第三篇: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发展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是软实力理论的开山鼻祖。20世纪80年代,约瑟夫·奈在其著作《谁与争锋:美国力量的转变》一书首次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含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和资源潜力等硬实力(Hard Power),也包括由文化、意识形态产生的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等软实力(S0ft Power)。从此之后,对软实力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胡锦涛同志曾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注并重视文化软实力既有必然性,也有必要性。首先,发展文化软实力是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以说,文化的重要性便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被大家逐渐认识的。全球化从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逐渐表现为文化全球化,表现为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地位越发突出。这个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信息化,信息化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影响力。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作用下,文化软实力的大力施展就有了更好的舞台。而且,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和文化外交等问题高度相关,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利用文化方面的强势来控制和渗透其他国家,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由于软实力更能让其他国家和民族接受和折服,在国际竞争中,硬实力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软实力的地位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软实力比硬实力更经济更保险且更具成效。在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互通,除了在经济、科技、军事之外,文化竞争也成为特殊和重要的一环。在国际交流与竞争中,利用文化战略来实现国家利益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选择。

其次,就我国的现实国情而言,发展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文化软实力是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民族的自强和复兴,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与推动。从我国历史来看,我国基本都是通过自己的核心文化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来发展自己的,中国的崛起也都是通过文化道路的和平崛起,强调文化是立国之根本,发展文化软实力才能重塑我国在全球背景中的文化身份。

目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呈现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格局,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不仅要有硬实力的支撑,还必须具有文化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发展文化软实力不仅能为国家软实力建设奠定基础,也为国家硬实力的增强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它不仅事关一个民族的国际形象,也攸关着全球化背景中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重要保障。

二、文化创新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立足之本

我国目前发展文化软实力固然有许多优势之处,比如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市场经济的完善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文化发展战略也成为新的战略着眼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等等。但是,目前我国建构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劣势也不容忽视,比如文化倒灌现象严重,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核心价值观引领性欠缺等等。究其根本原因,出现上述缺陷导源在于我国文化整体创新力不够,文化创新习性不足,以至于传统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推荐】下载中国原创论文网的快捷方式到桌面,以便下次使用。下载本文 帮助中心 论文热线 版权声明 用户注册 Q Q 在线

MSN

第四篇: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中文摘要:世界著名“软实力”学说倡导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现代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的热烈期盼。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硬实力、综合国力、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文化

正文: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与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以创意为核心,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一类新兴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了culture industry(文化产业)的概念。几年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提出creative industry(创意产业)的新概念,按照英国政府和专家的意见,创意产业的范畴包括13个行业,即广告、建筑、艺术、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正是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产业所不具备的显著特征:

1、首先,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而不是物质形态的资源。因此,文化产品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过程中,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其次,吸纳劳动力强。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长,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人群和资本的进入,既可以发展拥有高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也可以接纳个体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产作坊;既可以吸纳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满足有一技之长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要求。

3、再次,经济回报高,收益时间长。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加技术的产业,一旦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就会产生较高的经济回报。另外,文化产业具有一次投入、一次研发而成果却可以多次转化的特点。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转化为出版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舞台演出等一系列衍生产品,使成本不断分摊,在经济收益上产生叠加效应。

4、最后,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的积极作用。优秀的文化产品能激发出巨大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又能不断扩大和增强本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每年增长达14%,英国为12%。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领着全球未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众多国家的战略选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具体实践对创意产业的重大意义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推出扶植创意产业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使产业收效极为显著。

英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创意中心”的转变

英国宣称,要把英国从“世界工厂”改变为“世界创意中心”。2000年,创意产业作为核心产业为英国带来600多亿英镑的收入,次年就迅速增加到785亿英镑;2003年,创意产业已成长为仅次于金融业的英国第二大核心产业,占当年GDP的7.9%,超过了任何制造业的贡献。近年来,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是英国经济成长率的2倍。创意产业在伦敦每年为50余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欧盟——依靠创意产业,摆脱经济负增长困境

为了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欧盟轮值主席巴罗佐宣称:欧盟从2010年开始实施以知识、创意为产业发展方向的经济增长10年战略,到2020年,欧盟经济将依靠知识、创意产业提振经济增长,摆脱经济负增长困境。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

美国学者在1998年就提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如今在美

国,创意产业超过了航空业和重工业等所有的传统产业,已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和最大规模、最具活力的新型产业,直接受益占GDP的7%以上。迪斯尼、好莱坞、环球影城、NBA等综合性的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创造了无限的活力,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在我国,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几年创意产业在国内迅速崛起。2007年以来,全国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中心的环渤海创意产业圈、长三角创意产业圈和珠三角创意产业圈逐渐形成,创意产业逐步成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部文化产业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先导性、战略性产业。然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创意观念落后、政策扶植力度相对薄弱、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创意人才相对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该领域产业集中度不高、原创能力不强、文化外贸逆差仍比较突出。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提升产品的创意附加值,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产品的附加值却不高,根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仅为26%左右,与美国、日本、德国相比,分别低了23%、22%、11.7%。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进一步显示了中国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风靡世界50年不衰的芭比娃娃,《洛杉矶时报》报道:一个售价9.9美元的芭比娃娃从中国出口到美国为2美元。中国在2美元中只占35美分的劳务成本,占据了产业链中最低端的制造加工环节,而以品牌创意为主的大量利润及大部分产业链都由美国公司占有。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美国依托文化创意能力和对全球时尚的服务引导能力,建立起了芭比娃娃的品牌,这也启示我们,“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

1、以人为本,大力培育创意企业家和专门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创意人才,没有人才,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微软超过通用的时候,美国《纽约时报》曾评论说:微软的唯一工厂资产就是员工的创造力。事实也证明,几乎所有保持了长久生命力的中外著名企业都是创意高度发达的企业。因此我国要大力培育创意企业家和专门人才,通过人

才“绿色通道”引进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的新路径,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慧和才能的宽松环境。

2、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由于创意产业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特征,使其很容易被别人复制、剽窃。据统计,2008年我国软件产品盗版率高达29%,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保障创意开发者的利益。笔者建议,首先要理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商务部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和仲裁机制。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文化创意成果转化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展开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后,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需要政府实施广泛有效的政策支持

国外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后起的新兴产业,它的勃兴需要政府广泛而有效的政策支持。2009年,财政部注资100亿成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这表明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支持已迈入实质性阶段。笔者建议,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采取强有力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减税、减费、减息”的力度,降低创意产业的税费负担。根据创意行业的不同特征,分类实行差别税率,杜绝“一刀割”问题。其次,制定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明确产业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分类标准,提出重点扶持项目和优先发展领域。最后,完善政府采购配套措施和强化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力,引导政府采购向创意产品倾斜,加大对创意企业尤其是中小创意企业的市场扶持。

4、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由此不难看出,一个提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时代已经来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地应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比如北京文化底蕴深厚,上海工业基础好,山西是晋商文化之乡等。特别是在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要有跨越疆界的大胆吸纳和新锐创造,让国内外的优质资源与本地资源形成战略对接,在不断地碰撞、交融、发酵和提升中,表达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全球视野,中国魅力。这不但意味着我们要对民族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更需要在了解现存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既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又能对全球人士形成亲和力的文化产品、文化形式、文化内容、文化贸易等,并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全世界进行传播。

四、总结

文化软实力的凸显,是全球化时代实力变迁规律的必然结果。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推行,往往需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理论层面的探讨到产业发展层面的实践,既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等外在力量推动的结果,也是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然趋势。涵养中国文化精髓,增强文化创意能力,完善文化传播策略,就能够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展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参考文献:

第五篇:52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52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文/沈国钧

软实力,这个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词语,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述形式,首次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到一些建筑企业重经济效益,轻企业文化,将其视为“鸡肋”;有的仅仅把企业文化看作是组织职工开展一些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这是对企业文化的狭隘理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无价资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企业品牌和企业代表人物产生感情和崇尚心理。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弘扬人本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大约有12万家建筑企业,4000万从业人员。建筑业的繁荣,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弘扬人本文化促进建筑企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弘扬人本文化,必须重视人才工作。建筑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必须把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积极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选拔素质好、年纪轻、发展潜力大的人员充实到企业领导层。要以搞好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着力培养“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加速造就一支讲大局、懂经济、会管理的建筑企业管理干部队伍。

弘扬人本文化,必须关心爱护员工。要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充分感受企业的温暖。要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让员工有发表意见的场所、解决问题的途径、取得回报的权利、实现发展的舞台。要认真实施工资协商制度,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要特别重视安全生产,把关爱员工生命提升到“头版头条”的高度。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工作绝不能有疏漏。2007年11月14日,江苏南通二建在无锡发生了一起死亡11人的重大事故后,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及时向各分公司发出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基层单位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把安全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公司主要领导还写信给各分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提醒和敦促他们认真检查各自的安全施工情况,不管设备是否在用,不管施工人数多少,只要设备安装在现场,哪怕只有一个人在施工,都要逐项仔细检查,将一切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树立品牌文化做强做优企业

精品工程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精品工程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同精品工程密切相关的企业品牌文化,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必然是重视品牌文化建设的企业,而且往往还是有着独特品牌文化的企业。比如,在建设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南通四建集团董事长耿裕华认为,要建成一项精品工程,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来管理,而且要靠员工的心智和汗水去浇筑。南通四建在施工中,用高于国家验收标准的内控标准进行自检自查,不合格的主动

返工重来,宁愿多流汗,决不留遗憾。该集团的干部职工,凭着这样的精神境界和执着追求,为社会建造了大量的精品工程,为企业创造了优秀的品牌文化。

借鉴优秀企业的文化发展经验,南通英雄建安公司重视资源,不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精品工程、名牌工程不断涌现。几年来,先后获得鲁班奖(参建)2项、省级优质工程10多项、市级优质工程30多项。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在2005年12月晋升为国家房屋建筑一级资质后,自觉地树品牌,创信誉,攀台阶。公司领导豪迈地提出,公司5年内要争创1项独立承建的鲁班奖。

恪守诚信文化提升铁军形象

“民无信不立”。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已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可能最终占有市场,市场就会让谁有一个好的回报。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建立诚信文化,意义极为重大。

多年来,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十分重视抓好企业诚信教育。公司“咬定诚信不放松”,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紧紧围绕“企业开拓市场靠什么?”“假如你是用户你会想什么?”“不讲诚信的危害是什么?”“怎样讲信用、树形象、创品牌?”等问题,举行研讨会,使职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这样几个道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只有在以诚信为基础的道德环境中,市场交换才能有效地进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才能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而“失信”现象的泛滥,就会使市场交易和社会发展付出巨大的成本,使人们失去相互间的信任,导致价值观念畸变和经济市场的无序。

恪守诚信文化,应当建立一个多元的体系,建立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大环境。比如,打造一个和谐的建筑企业,就需要建立建筑企业与供应商的和谐,建筑企业与建设单位的和谐,建筑企业与同行之间的和谐,建筑企业与监理、质检等方面的和谐,建筑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建筑企业内部各个层面人员之间的和谐等。各方关系和谐了,就能很好地提升建筑铁军的社会形象,推动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廉政文化治理商业贿赂

“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已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景观”。建筑市场的商业贿赂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怎样治理商业贿赂,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公司将权力合理分解,加强相互监督和牵制,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腐败。比如,在购买材料上,公司有严格的制约机制:一是询价制度。除了购买人询价外,分公司、项目部、经营部、财务部都要询价。二是限额报批制度。凡是一次性购买10万元以上材料的,除了分公司领导批准外,必须报总公司领导批准。再比如,在工程结算时,公司规定预算员不得单独与对方结算,而必须要有施工协议和详细的施工记录,要有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人签字,要有分管财务的领导初审,最后再由“一支笔”审批。在签订建筑施工合同时,公司还严格把好“四道关”—公司经营开发部的审核关、公司分管经营领导的审核关、公司法律顾问的审核关、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终审关。由于采取了比较严密的制约措施,多年来,公司没有发生过商业贿赂方面的事件。

廉政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家文化”。南通英雄建安公司特别强调,作为企业的领导成员、党员干部,特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此,公司注重把整治建筑市场的商业贿赂与企业的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把德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决不含糊。

(作者系南通英雄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

下载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作者:李彦 薛俊生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1期[摘要]对长春文化软实力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

    透过软实力视角看中国崛起的文化战略

    透过软实力视角看中国崛起的文化战略 摘要:在实现“和平崛起”的今天,中国的“软实力”不容忽视。然而,中国文化国力的增长面临着严峻的困境:一是传统文化危机,二是西方文化压力......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1)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空间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国东部地区,也就是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优先发展......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发展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发展本文作者:论文发表360期刊网网址:http:///摘要:将文化软实力界定为一国的文化内容对他国形成的吸引力,使他国自愿效仿、学习、追随,从而对他国的国家政权......

    “晋善”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晋善”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山西中移临汾区域分公司 牛智勇2012年1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大学文化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大学文化    分类:大学学报作者:李 莉 彭世文字数:2867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期 [摘要]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运用近年来中、西文化研究的有关范式,从文......

    品牌价值视角的企业软实力提升策略(合集5篇)

    品牌价值视角的企业软实力提升策略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软性竞争力的比拼,而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从品牌价值的视角,通过......

    践行企业价值观 提升发展软实力

    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 践行企业价值观提升发展软实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