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时间:2019-05-15 00:3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第一篇: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作者:曾铁兵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11期

摘要:职业发展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面极广。传统上,职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尝试将社会学方法用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研究作一归纳分析,以期为深入研究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问题提供一些逻辑线索。

第二篇:法社会学视角下城中村主体研究

法社会学视角下城中村主体研究

-----结合城中村改造矛盾(注:本文尚未发表)

作者简介 潘佳 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1986-

【内容摘要】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引发了城中村拆迁矛盾和城中村问题,主要是拆迁与否的矛盾和征地补偿的矛盾。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新型农民的现代意识空前觉醒,经济地位相对抬升,谈判能力增强。迫于法制,体制机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村领导角色尴尬,拆迁方态度坚决,村民意见不尽统一。城中村改造,宜考虑不同方案,着重保护农民土地收益。发挥城市化推进,制度改革,领导干部作风转化和主流文化影响的合力。

【关键词】 法社会学 城中村 村民 拆迁

城市化进程关系整个社会的运动方向。[1]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各地正在进行着新的探索,诸如重庆的土地换社保,北京市朝阳区与土地出让金相关的惠农社保等等。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产阶层的队伍日渐壮大,该阶层的地位极为尴尬,下则沦落底层贫民,上则跻身富裕阶层。对于后者,有这么一类群体极为相似,常常被忽略。他们的名义角色和实质角色开始分化,从空间布局考察,该类群体往往集中在城市市区,城乡结合部,这就是城中村村民民,(本文所指代的的城中村村民概念外延广泛,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只要居住在城中村的都囊括在内,便于整体考察),包括拥有常住非农户口或者是仅仅居住在城中村的转化完尽的城市市民以及外来住户。城中村矛盾主要有两个,一是拆迁与否的矛盾,二是强制拆迁和补偿数额村民不满引发的群体性实践和政府失信。城中村村民,对待城中村改造意见不一,分歧明显。近年来一些地区传统矛盾和新矛盾叠加升级,造成城中村改造陷入僵局,或者区域型城市化步伐搁置不前。以城中村改造为逻辑起点,城中村村民问题成为新的社会难点和热点。深入考察这一阶层的社会特点,辨析村民的的社会意识状态,有助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稳步进行,城中村矛盾的化解,特殊群体的利益保障乃至基层民主制度的进步。

一,群体特点辨析

以河北省保定市城中村为例,几乎七成以上的私营企业主来自县乡,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城中村。据考察,城中村的常住人口多为中老年人和孙子女,且妇女居多。他们的子女有的在市里工作,有的在外地打工,也不乏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外来人口,二三产业工人,自营职业者。据不完全统计,城中村的村民在拆迁中享受的利益与其他区域拆迁村民相比,享受的利益想对丰厚。他们是城镇化的受益者。当然不乏激烈冲突乃至群体性抗议的个案。笔者只是说明,对于改造成功的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结果,使得城中村村民相对于远郊,县乡农民,城市工薪阶层,不再是弱势群体。相对政府而言,他们还是弱势的,除非你的个人影响力超越当地的权力架构。强弱之别,如同周孝正先生所言,总是相对的。对这部分群体的利益分配结果,城市工薪阶层和远郊农民意见较大,贫富差距格局出现了微妙变化导致的社会心理失衡是问题的诱因。

对于没能成功进行改造或准备进行的城中村村民,他们的心理状态同样特殊。事实上,政府,拆迁单位和核定范围内的单位及居民的关系是两层窗户纸,互相猜忌矛盾背后是心理战。谁能推到双方互不信任的这堵墙,谁就解决了这个顽疾。理论上讲,在与政府和开发商的谈判中,城中村农民和被拆迁居民的谈判优势是明显的。他们集体观念极强,纳什均衡关系稳固,拆则希望最大化争取利益,不拆也无所谓,因为自己享受的城市待遇越来越多,越来越平等,不少居住在城中村的工薪阶层已经是城市户口,况且大家伙几代都过来了,乡里乡亲,其乐融融。这样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所有城市居民羡慕的,既拥有城市的体面生活,也保留了乡

村恬静。事实上,中国特色的城中村群体,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他们在政策转型中通过与政府的博弈,在拆迁活动中,拥有一定的的话语权,有着和远郊村农民不同的智识和和谈判能力,自组织能力较强,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相对高涨,社会关系城市化和熟人化相结合。总之,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新型农民的现代意识空前觉醒,经济地位相对抬升。二,利益主体心态博弈

我们不难发现在钉子户事件层出不穷的今日,钉子村往往被我们忽视。从一个角度而言,利益分配方案的精英化,利益分配机制和程序的不透明,双方互信机制的缺位和政府的不履行承诺是矛盾的症结所在。在笔者看来,中国社会无论民间还是社会都是善于讲究策略的,解决互信问题引发的拆迁矛盾有两个基本思路。其一立足于公开,民主,程序公正分配公平的的制度改革。其二,在体制制度外从村领导班子着手,各个做工作。现实中,村长和书记的地位很尴尬,看似沟通协调,百姓心中大多成为了政府的利益共同体。当然了,迫于种种压力,不可否认他们确实在集体谈判中为争取本村利益作出了贡献,有着和政府不同的利益诉求。正是这方面的属性,才造成了他们的双重角色。费孝通先生和黄宗智先生早就谈到过,中国政府一向统而不治,国家权力在县以下就终止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基层的统治力量实则掌握在乡绅,长老,黑恶土坝等精英群体手里。时至今日,产生这么两种现象。其一,干群关系的脱离以及代议制的实施造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权合法性认同逐渐降低。其二,地方利益表达机制不畅,渠道阻塞,中央改革的信心强化,社会改革持续推进,中央政权的合法性认同提升。可是一到基层工作开展仍然困难重重,这里面既有传统统治的弊病,也有二元结构的问题,还和不公正的利益格局的稳固有关。

城中村改造的问题,政府的态度较为一致,即将村宅基地统一收归国有,农村村民转化为城市市民,村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范围。城中村村民的意见不尽一致,有的支持改造,有的坚决反对,有的无所谓改造不改造。在“钉子村"中,不乏一些青年中年朋友希望政府拆迁,对补偿款项基本满意。他们知道城市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也希望反对的村民转变思想。在笔者看来,农民内部越来越多的利益分化,加大了了政策协调的难度。现实的尴尬在于社会利益的保护,常常是以相对人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新拆迁条例方案的出台,仅仅禁止了强制拆迁,不会根本上化解矛盾。前面谈到,城中村改造矛盾的症结在于民主决策和利益分配方案的公平性等方面。笔者以为,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人民向后看的思想相当牢固,这种观念在反对改造的城中村村民中不占少数。(笔者曾在网上做调查,并不是仅仅对利益分配方案的不支持而不愿搬迁,有相当一部分安土重迁的思想根深蒂固)苏格拉底,老子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他们反对取代化,替代化的生活方式,及期望享受城市化的待遇,又留恋小国寡民的乡土生活。意识形态依赖的削弱,决策信息膨胀选择的加大,竞争中短期失败的人群增多,更多的不平衡使得我们安全感下跌,使得向来老年人为主的人群结构出现了微妙变化,她们的后代,中青年人中也不乏这种观念的。客观讲,这种常常被认为保守的观念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一定历史时期也具有延长社会生命,减少社会矛盾,减少资源浪费的功效。

三,从城市化的价值看矛盾的化解

城市化的目的不仅是简单的把大量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大量的农用地市变更国有。而是立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极度贫乏,人地矛盾的尖锐的国情,通过结合适度农业人口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更多的城市人口发展二三产业业。不是追求GDP指标的攀升,而是让每一个国民富裕起来,人的价值素质的全面进步,解决长期以来的二元矛盾,使每一个社会公民民享受平等的社会待遇,解决从古至今中国社会一直以来的关键问题---农民问题。土地问题作为农民问题的关键,也是城中村改造难题的突破口。土地问题的科学评判是找到解决思路的前提。在笔者看来,土地不是一个简单的所有权关系,是集合产权的载体。城中村土地关系,如前所述,涉及国家,村集体,村官员,村民的利益。各方合法不合法的享受部分利益,农民尽

管权利意识觉醒,争取权利意愿强烈,影响利益分配格局的能力弱小,享受的利益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

基于这一状况,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解决要利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尤其重视农民土地利益的保障为。

笔者以为,城中村是否拆迁首先有待值得探讨。前面已经论述,城市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城市化不代表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大搞粉刷工程。城市村是可以融入城市空间的。政府可以在村民民主,合理补偿地基础上制度化地收回农村宅基地,富裕城中村农民土地使用权。况且,不少城中村往往是历史形成的,集人文价值于旅游价值为一体,就地保护开发也不失为一条途径。事实上该理论诉诸实践短期内可能性不大,很大情况下取决于地方政府财政制度的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既得利益群体格局变更,民主力量的进一步强大以及民营企业投资经营环境的好转。

如果拆迁,需要做好如下方面:

其一,坚定不移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化是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与法制结合,城市化的目标之一是集商品社会陌生人社会工业社会为特色的法律取代熟人社会的规则,习惯,礼教束缚,构建全球一体化的平等,公正,民主,透明的交往规则。小国寡民,不求改变,安土重迁的生活思想尽管有益于生命的延续,根本上上阻碍了市场化的步伐,资源的流转范围和速率和资源配置效果,影响了社会进步的速率。

其二,决策机制,分配方案民主化,透明化,程序化,以信息公开问责机制形成为起点,构建适度民主的权力问责模式。建立从中央到基层各级明细的拆迁补偿办法,标准和条件。行政权力的运作以信息公开为起点,始终围绕信息公开推进。信息公开领域问责实效弱化,民主参与不够是信息不公开,假公开,双方猜忌,政府失信的直接原因。现实中老百姓埋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工作不透明,政府不履行承诺,而不在于当事人争取额外利益。信息公开制度改革的一要要在信息统计,制作,修改,发布的各个环节引入民主化监督机制,而要将发布的科学性,履行效果纳入详细的政府工作,部门工作和人事考评范畴。

其三,从领导干部作风转化着手,建立基层和乡镇区县乃至省级公务员和村民的直接沟通制度,纳入政府考评指标,逐步形成官民互信的良好社会氛围,缓解官民对抗,逐步扭转官员脱离群众的局面。不可否认,良好的作风传统,领导人人格魅力,在熟人社会的影响力比法律要大得多。同时我们有着老一辈领导集体亲民近民的传统。中国的国情表明,基层工作的展开离不开乡土社会有威信的,品行高尚的县乡领导,支部书记,村长,长老等等。没有他们的辅助,生人社会,工业社会的国家政策在乡土社会推行,相当困难。

其四,面对新媒体语境,进行主流文化价值的宣传,创造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时代,主流文化价值在传统媒体的宣传在受众的影响力和舆论的引导力,已经力不从心。近年来很多拆迁矛盾的出现,源于新媒体。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弱化,极大地迸发了人们虚拟空间的泄愤心理。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利用新媒体泛滥式的发表粗俗,甚至是低俗的言论。主流文化价值的破坏是在无形中剧烈的爆炸。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产生的种种违背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价值观,暴露出来的新媒体语境下主流文化价值宣传的危机,尤其应当引起党政机关,尤其是文化宣传部门的警觉和反思。需要我们主流文化价值的宣传深入到网民中去,成为“围脖”中的一份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到每一个“围脖”行为的环节,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都能渗透进去。我们主流文化价值的宣传不是所谓的“高、大、全”,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对人民文化行为的影响,对人民文化思维的引导,进而促进社会历史文化的前进。国家层面应从战略高度与时俱进的深入融合进新媒体的发展,让宣传进入日常化、规范化、和谐化。人人都可以拥有这些简单、方便、快速的新媒体模式,宣传部门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都可以参与qq博客等等。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带头形成一种规模效应,让更多的不相符的庸俗倾向远离这个未来主流文

化价值宣传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邹农俭:中国城市化的探索,载邹农俭《社会学的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47页。

Research On Villagers in context of the Sociology of Law-----With Contradiction of Reconstruction in the Village

【Abstract】 advancing urbanization led to contradictions and villages demolition problems, mainly the demolition or land acquisition compensation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making the new farmers unprecedented awakening of modern consciousness, the relative uplift the economic status, bargaining power increased.Forced by the legal system,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role of village leaders embarrassment, demolition party was adamant, the villagers are not the unified opinion.Re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should be considered different options to protect farmers focus on land revenue.Play in urbanization, reform, transformation and style of leading cadres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the force.Key words demolition for town of Sociology

第三篇: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研究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现代审计中起着统驭和主导的作用,无论是评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还是设计与选择样本,评价抽样结果,直至决定审计意见的类型和措辞,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是注册会计师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含义及特征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依照职业标准、凭借自身经验对被审计事项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鉴定,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某种审计特性的过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具有以下特征:

(一)判断主体的多元性。在具体审计过程中,一个审计项目往往要由几个层次的审计人员共同来完成,如具体实施审计取证的外勤人员、对该项目直接负责的项目经理、进行复核审查的部门经理及主任会计师等。这些人员都需要在各自的业务和责任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职业判断。而且,后者的判断都要对前者的判断进行复核与检查,这便形成了判断的多元性。可见,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事项的各种职业判断,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并不完全是某一个注册会计师独立完成的。

(二)判断客体的相关性。不同层次的审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都要将所审计业务的内容与其他方面的有关事项结合起来考虑。如项目经理在判断是否对某一具体审计内容追加审计程序时,要将从委托者、被审计单位等方面了解和掌握的特定信息,与审计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决策层对本事项的原则要求,综合起来一起考虑。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与决定着是否追加审计程序。

(三)判断标准的模糊性。任何判断都要有一个确定其取向的标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判断标准本身在内涵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如注册会计师判断的可选择性。只是因为判断标准存在这种模糊性,才有判断失误的可能,才有审计风险的存在。

(四)判断过程的完整性。审计的每一阶段都离不开职业判断,有审计活动就有职业判断。

(五)判断结果的唯一性。审计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形成判断结果,尽管这一结果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尽准确甚至完全失准,但在判断过程的有效性上,结果是唯一的。否则,判断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过程和内容

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是对特定项目及会计报表整体的专业判断,并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一)有关审计准则的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对有关审计准则方面的职业判断,主要内容有:

1、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职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运用。不同企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具体环境,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但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企业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其原因是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影响重要性的各种因素的判断存在差异。

2、确定审计风险。面对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地评估,应当实施能够将检查风险降低至最低水平的实质性测试,将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3、搜集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案来搜集审计证据。然而,对于需要从哪里搜集审计证据,搜集哪些方面的审计证据,搜集多少数量的审计证据等问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审计证据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

(二)对于会计报表的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有关会计报表方面的职业判断主要有:

1、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错弊。由于客观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确定是否符合合法性。即注册会计师运用专业判断认定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编报及其财务处理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披露是否真实。

3、确定是否符合公允性。这是指注册会计师运用专业判断来确认会计报表是否作了公允的反映,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情况。

4、确定是否符合一贯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一贯性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期一致;二是财务处理方法如果发生变动,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如果在所审计的会计核算期内没有遵循上述原则,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其重要性在审计意见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

三、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因素分析

(一)审计环境。注册会计师从事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了解审计环境,有利于衡量及评估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质量。审计环境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环境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社会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其会计报表审计的期望。注册会计师必须正确对待委托者及其他第三者的利益,以维护专业信誉。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应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决维护会计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当社会公众提出质疑时,注册会计师的职

业判断必须经得起考验。

2、竞争压力。注册会计师一方面要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应对来自客户的压力,这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公正遭受到严重挑战。例如:在对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进行审计时,企业可采用的估价方法有多种,注册会计师如果为了争取客户,迎合客户要求,在判断估价方法是否符合资产评估的有关法规规定时,就不可能采取公正的态度。由于压力会对职业判断发生严重负面影响,注册会计师应对这些压力及其可能导致的偏差,保持高度警惕。

3、对企业经营的了解程度。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的业务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有深人的了解,如被审计单位经营的业务类型、产品、经营特点及主要的产业政策,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情况等。如在评估固有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着重考虑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业务性质,容易遭受的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缺乏了解,将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上的偏差。

4、接受业务委托。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慎重接受业务委托,谨慎地选择被审计单位。在签订业务约定书前的决策过程中,职业判断尤为重要。对陷入财务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特别注意。

(二)注册会计师素质

1、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意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意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觉和理念等,包括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理解度、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谨慎等。恰当的职业理解度、适度的职业成就感和应有的职业谨慎等良好的职业意识,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2、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技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技能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技术能力,包括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个体智商、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的准确程度。注册会计师必须注意在上述几个方面增强自身的执业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程度。

3、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包括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所体现出来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感等。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将会正直、减实、公正和客观;具有良好的职业纪律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将会合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会恰当地处理社会、客户与同业的关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作出恰当与正确的职业判断。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而经验的积累要靠平时执业时勤于动脑,动笔,多作分析和比较,有目的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注册会计师只有保持职业谨慎,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具有敏捷的思维,良好的心态,取证充分和恰当,就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而所有这些,都要靠注册会计师执业经验的积累。经验积累多了,就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形成更

高层次的综合判断能力,适应现代独立审计的要求。

第四篇: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2、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科 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

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

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1]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

工作。财务部门自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

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

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

研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

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

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 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3、科研经费管理既要重视立项也要重视预算。预算不仅仅 是为了申请到项目,特别是在目前许多纵向课题经费的拨付、使用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情况下,课题经费的开支直接与预算

相挂钩,所以项目的预算编制绝不能马马虎虎。项目申请时,课

题负责人负责项目预算的编制,财务部门给予协助,以保证其

科学、合理、详细、明确、切合实际。项目经费到位后,科研部门

要和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密切配合,根据项目进展请款,以项目

预算为依据,共同监督经费支出情况,发现不合理的支出及时

纠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科研成果水平。

4、加强科研经费转拨管理。高校必须严格规范科研经费转 .拨行为,所有转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学校科技部门和财务部

门共同审批。申请转拨经费的项目债责人应向学校科研、财务 部门提供科研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资料。否则不予批准。经费

转拨业务必须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财务部门依据经费转

拨批件、项目合同书、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凭据办理转拨手续,不得将款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

5、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应根据高校实际情况限定 校内科研经费结算管理办法,明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 途。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

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理结账手续。

6、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要逐步建立科研经费 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对科研

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项目

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参考文献】

【1】陈少杏:对高校科研经费感里若干问题的探讨U】.科技信息,2007(24). 【2】袁玲:深化高校部门预算改革的思考U】.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2).

【3】苏立恒: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探讨Ⅱ】.经济研

究导刊.2008(3).

【41闵向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思考Ⅱ】.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4).

【5】夏伍珍、缪小群: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o】.事业财

会。2008(2).

75D <当代殛莽)2008年第12期(上)(实习编辑:刘美言)注册会计师审计职

?嘧。黄晓波陈思瑶二豫艳丽

:褫阳农裳态惑鬃燕学院拇辽意~沈阳

【摘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对其审计意见的正确与否 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

析.并对如何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提出 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合理公正

职业判断,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 与本职业有着密切联系的某种(或某些)事物所做出的是与非的

判定。而审计职业判断,通常也称为专业判断,则是指“注册会计

师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经

验,做出取舍的决策”,或者“是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

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定

或选择”。审计是一种专业服务,社会需求的大小来自于它良好 的信誉,良好的信誉则是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积累而成的,高质量 的审计工作的基础即是高质量的职业判断。可以说,职业判断是

审计成败的关键。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为了尽快与国际会计审计惯例接轨,我国的审计准则也需 要与国际趋同。准则中通常只有原则性的规定,需要审计人员具

有较高的素质,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准则的原则性要求充分运用

审计职业判断。新的准则中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国际上。审计职

业判断的重要性早已被许多国家的准则制定团体认识到。目前,审计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审计风险也相应增 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有效控制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承

接业务时应该总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估计,高风险客户往往会

被拒绝。审计程序的开展也总是围绕着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

充满了判断和决策,这决定了整个审计工作的业绩,是审计过程

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因素

审计职业判断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如果主观与客观发生了偏离,审计风险也就产生了。独立审计

中.注册会计师需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做出判断,并以此为

基础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所表达的审计意见往往成为投

资者选择投资对象、银行发放贷款、税务部门征收税款、法院进

行判决的依据,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贯穿于审计的始终,要保证审计的高质量.必须首先保证注册会

计师职业判断的正确。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正确与否的因

素很多,以下从个体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影响注册会计师职 万方数据 业判断问题研究 110161)业判断的主体因素。

1、态度

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人和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由于态度 属于个体行为的指导和动力系统,对人的行为有很直接、很重

要的影响,所以是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判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

影响因素。例如,对曾经有过重要错报或漏报的被审计单位,即

使当期会计报表是合法和公允的,在职业判断过程中注册会计

9币也总是会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的

效率。反之,对一贯表现良好的被审计单位,即使当期出现了重

要的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在职业判断过程中多持肯定的态

度,这必然会影响审计的效果。对比这两种情况,后者的危害性

更大,这也正是独立审计准则强调职业谨慎的原因所在。

2、气质

气质个体的心理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和行 为方面的动力特点,这种动力特点是指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的

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在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的不

同特点。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方面。它表现为注册会计师进 行职业判断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根据神经活动的强

度、均衡性、灵活性这三种特征的不同组合,可以将气质划分为

四种类型,即活泼型、兴奋型、安静型、抑郁型,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虽然在注册会计

师职业判断过程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往往会影响其职业判

断的效率。因此在编制总体审计计划时,对于审计小组人员的

安排可以考虑由不同气质类型的注册会汁师来承担不同项目 的审计。

3、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对 该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反应,它属于人的行为的动力系统。

进行职业判断的注册会计师如果对所判断的对象有着浓厚的

兴趣,就会对该职业判断充满热情,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

职业判断中去。同时由于兴趣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克服倦怠,增强记忆,诱人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必然能对职业判

断的绩效带来良好的影响。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判断的改进措施

注册会计师是审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因此,培养合格的审 计人员,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重中之重。I、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 嚣财。胃经T罱论_P0罱坛R而Y 黟?‰ 0 0酣tcsl'I C N EM RA EC ~ M,CS●●■■■■

独立是指在给定的情况下提出意见或进行决策时,无偏见 地作出判断的情形,表现为执业方法的公正和不偏不倚。注册

会计9币的执业公正是客观性的评价基础,因为“如果缺乏公正,审计师的意见只不过是发出声音的铜管或者叮当作响的拔”。

独立和客观作为执业人士的基本立场,可以使其避免将职业判

断屈从于他人的意愿下,从而也将会如实和公正地做出审计结

论。显然,注册会计师在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实施最高标准的职

业判断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都应

当制定必要的政策和程序,以便从实质和形式两方面确保执业 的独立、客观和公正。

2、加强学习和培训,丰富知识,努力实践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注册会计师必须在审计过程中不断 地接受新知识,补充新经验。一是通过自学或接受继续教育,不

断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他人的成功

做法与经验,并运用于自己的审计实践中。学习使人进步,他山

之石,可以攻玉。二是通过借阅本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经验丰富 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从中领悟和学习他人审计判断 的方法,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三是 直接参与经验丰富、审计判断水平高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

过程,从中边观察、边领悟,或在其亲自指导下开展工作,直接

从审计过程中获得审计判断的经验,这是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

判断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充分关注职业谨慎。减少工作失误

整个的审计过程,无不合有丰富的职业判断;而每一个职 业判断,无不是细微之处见方略。换言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

断,都是建立在一个个细小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上。如果在

执业过程中疏忽大意,忽略了审计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则很有

可能错过了揭露被审计单位差错甚至舞弊的机会,从而导致审

计风险甚至于审计失败。

4、发挥群众智慧,推崇集体判断

虽然在审计过程中每一个注册会计师都要按审计计划的 安排各司其职,并独立完成各项任务,最终向项目经理负责。但 是.审计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多人合作、团队努力的过程。从审计

业务的承接到审计报告的出具,每一个审计小组(项目),都是

一个团结的整体。他们必须群策群力,发挥群众智慧,为完成共

同的审计目标而努力。因此,对重要项目、业务复杂、审查难度

大的项目,实行集体判断,可以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避免个人判断的随意性,预防和克服职业判断偏见,减少审

计工作失误,降低审计风险。【参考文献】

【1】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M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荆学民:组织行为学IM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彭毅林:审计职业判断的特点及合理职业判断的构成要素【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4】4张继勋:审计判断:特征、构成要素与环境Ⅱ】.会计之友,2005(2).

(责任编辑:丁莹)‘当代经济)2008年弟12期(上)T5’ 万方数据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作者: 黄晓波,陈思瑶,张艳丽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刊名: 当代经济

英文刊名: CONTEMPORARY ECONOMICS__

第五篇: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研究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研究

关于怎样的法社会学研究范式,才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讨论。其中,笔者比较赞成邢鸿飞及许根宏 的观点:当下中国诸多社会问题在法律层面往往集中表现为法律制度在社会现实中的运行问题,那么法律制度运行的实效到底是如何受到影响的,抑或影响我国法律实现的‘社会性’因素到底是什么?从而通过客观准确的分析来指导我国法律的设计和运行。本文通过以案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某个具体制度在组织中的执行情况,以期回答这个问题。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笔者为深入了解某个组织内 的制度执行情况,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将已工作一年多的E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观察、文献梳理以及重点访谈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E公司系东南沿海城市一家专门为政企单位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公司,它自成立后发展迅速,仅两年时间就从一家小公司发展出四家子公司/关联公司,注册资本也从100万元增加至1400万元。笔者挑选E公司的日报制度进行研究,是因为该制度系员工每日都要实际操作的规则,且由笔者亲自参与制定、监督执行,对相关信息掌握清楚、详实,便于进行研究分析。

二、E公司日报制度执行情况——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从制度制定者的角度来看,一个制度的理想执行情况应该是:所有目的都得到实现,每个条款都被100%执行到位,没有任何打折。但日报制度即便简单,却依然在执行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不到100%执行的状态,这让笔者发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一)关于发送形式的理想与现实——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两难E公司日报制度规定统一使用内部软件发送日报,目的之一是统一日报发送形式,方便接收者阅读。但由于部门主管需发送部门工作,而软件是按时间、任务、完成情况的固定格式设计,无法另行编辑,不利于部门之内还有各类不同性质分组的主管总结发送本部门工作日报。因此,多个部门的主管改变了发送形式。在笔者看来日报形式的改变并不会对其目的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在监督执行过程中,默认了各部门主管的上述日报发送形式,而没有要求其进行更改,总经理也没有对此提出异议。但其实该类变通,已经与正式颁发的书面制度内容产生差异,该项制度执行情况未达到100%。但若强制要求所有主管采用统一的形式,对一些内部还有分组或者直接兼管几个部门的主管而言的确不太方便,日报制度不仅没有帮助工作反而对其造成负担。二者之间的冲突正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两难之争,在E公司因为过程环节少,过程执行对结果的影响也小,程序正义的牺牲可以达到实现实体正义的目的。但就大型组织而言,牺牲程序正义最终是否可以真正实现实体正义就有待商榷。

(二)关于发送人员与时间的理想与现实——监督执行人员面对特殊情况时的两难日报制度是针对公司所有成员制定的,因此原本应该是所有在职人员都要每天按时发送两次日报。但因为E公司处在高速发展期,人员变动较快,时有试用期人员离职现象。另外,有些刚报到的主管级别成员,甫进公司有很多其他事项需要交接、学习,因此对这些新进人员,其上级主管都没有即时安排其执行日报制度。笔者作为制度监督执行者,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尊重各部门主管的安排,但该类情况,并没有在制度上得到体现。因此,笔者在接纳此部分人员的执行情况时,严格来说,其实也是对制度的一种违背。

(三)关于罚则的理想与现实——违背制度后果的衰减效应E公司日报制度明文规定:工作日内无故不上报当日工作开展情况的,予以通报批评;累计两次不上报当日工作开展情况的,罚值日一次,另扣当月绩效2分/次。根据E公司的组织结构,从检查执行情况到落实全部处罚措施,至少要经过三个部门:总经理助理负责检查每日日报发送情况,未发送的,总经理助理将即时通知运营部人员予以记录并通报批评,当月超过两次运营部人员将在扣绩效之外通知行政部人员罚值日。经过这几个环节,衰减效应产生了:首先是检查执行情况阶段的衰减。笔者对一贯遵守得很好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的人员,有时他们直接口头说发了笔者就会略过邮件记录直接记为已发送。另外,笔者的检查方式未形成书面制度,抽查的频率等也未有强制约定,笔者自己决定每周抽查一次,但当事情一多人一忙,有时会一整周都忘记抽查,而变为两周一次。其次是处罚落实阶段的衰减。运营部每个月记录清单里都有要被批评、被罚值日以及被扣绩效分的人。但是,制度执行几个月之后,笔者未见一次通报批评或罚值日名单。笔者为此访问过运营部人员,他说扣绩效分落实到位了,而其他没有,因为:我是不想罚别人而已。就这样,三项罚则中有两项形同虚设,日报制度的执行情况若要进行打分则还需再降一些。

三、日报制度无法100%执行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对策与建议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的超越。理论对实践的超越,更在于它能够把握到实践的‘规律’。因此,对于E公司日报这种简单的制度,依然不能被100%贯彻落实的原因,除了上面笔者据实记载的各类实际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从理论高度予以找寻、分析最根本的原因,以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

(一)日报制度无法100%执行的根本原因1.人的理性有限人的心理设施对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由人集合而成的组织就更因为注意力分配、利益分配及信息等因素仅具有限理性。虽然E公司总经理本人极重视公司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但他在公司中除了担任制度总设计者、日常经营管理者外,还是软件产品总策划者,存在严重的时间与注意力分配困难,这导致他最多只能对制度提出主旨并审查大纲,无法顾及每一个细节的策划与落实。制度的具体制定人,也因为有限理性,无法预计制度将来执行情况的每一个细节并设计出相应对策。制度的监督执行人则是因此无法完美处理实践中遇到的每一种特殊情况使其满足制度规定。

2.E公司决策者在发展与稳定间,首选发展公司处在快速发展期,变化很多,制度的本质却是寻求秩序与稳定,希望以根据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得的制度来应对将来产生的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发展与稳定,经济目标(提高效率创造利润)与制度目标(100%落实),为实现各自目的对组织资源进行抢夺。公司决策者很重视制度的落实,但更重视公司的生存发展。罗家德教授对系统崩解现象的研究对笔者的启发很大,将其套用到本文中,大概可以描述为:发展与稳定各自利用一部分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最理想状态当然是双方各自依设计利用自己轨道上的资源实现目标。但实际情况不断变化,总有一个轨道上急需更多资源而另一个轨道上的资源相对空闲的时候,于是急用资源的就抢占了另外一个目标的轨道,这时若不影响另一个目标的发展,则总体而言就不是在浪费系统资源。但是如果抢占者没有及时返回自己轨道或给被占轨道的真正目标实现造成影响,则会造成系统集体效率下降甚至系统崩解。因此,系统使用者若要以最佳方式行动,就必须在有效率及无效率两种模式间动态地变换。如何在不抑制整体效能的状况下变换模式,正是这些系统显得难以管制的原因。

(二)日报制度100%执行的对策与建议1.将制度内容限制在必然范围内周雪光教授在《组织社会学十讲》中提到,道格拉斯认为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偶然的过程,还举了学校选定八点钟上课这个例子来说明制度一开始产生的偶然性。笔者却以为偶然之中有着必然,也就是说学校选定八点这个时间点虽然偶然,但它是根据地球自转规律、人们的日常作息决定的。人类理性有限,无法找出完美的临界点,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刚刚好,即便能找到某个时刻的临界点却也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因此,笔者的建议是找出合理的必然范围然后在其中选择一个可被接受的偶然点。2.给制度一个试行期限人类通过有限理性制定出来的制度,在遇到各类特殊情况时常常不得不做出变通,尤其当他身处一个本身就充满变通文化的大环境中时。若此时强制进行100%执行,则会造成组织内各类资源损耗,包括组织信任、内部社会网络、员工士气等等,但若不进行100%执行,则制度本身的地位将变得很低,最终可能导致制度形同虚设甚至系统崩解。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给制度一个试行期限,清楚规定这段时间内按制度执行但允许有特殊情况,并在遇到时记录在案,试行期满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既不会降低制度的权威,也不会造成确有特殊情况者的抵触心理,还可更好的完善制度。3.定期整理、修订制度组织及其所处的大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制度在某段时限也许合理,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因为各类新情况的出现而显得不够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予正视,则过往制度僵化死板不符合实际;如果随时予以关注修改,其实是制度目标对经济目标轨道的侵占,是对组织资源的浪费,最终反而伤及制度目标本身。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度进行整理、修订。具体的期限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更长,要根据组织具体情况而言。相关人员包含制度拟订者、监督执行情况者、惩罚措施落实者等,必要时包含所有被制度规范的对象。4.设立制度相关的常见问题库笔者发现,尽管很多事情制度上都已有明文规定,大部分员工,只要与自己关系不大,都不会去在意。而当遇到想要了解某一制度细节的情况时,很多员工又懒得去翻看近百页的《员工手册》,都是直接询问身边同事或者制度监督执行者。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常见问题库进行解决。建立此类问题库,不仅利于员工更好的了解并遵守制度,也可以为下一次的定期整理、修订提供最好的素材,使笔者的第3点建议得到最好的执行。笔者针对E公司这一特定组织的日报制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的对策与建议也以方法为主,其他同等重要的因素或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解决方案,诸如建立专门的制度制定部门、完善制定流程与编制方法、制度内容精细化、必要的员工激励、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考核评估、组织的制度文化培养、公司领导层的重视、制度制定者与监督执行者的人选应具备的相应素质等等,已有诸多相关专门研究论著,笔者在这里都不再重复声明。

下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研究的社会学视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研究的社会学视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研究综述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企业秘书职业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对秘书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升其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秘书职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

    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

    社会学研究领域

    美国社会学由于属于交叉性学科,所以涉猎范围很广,学科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方面: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 Sociology 社会学 Criminology 犯罪学 Social work 社......

    职业探索----注册会计师

    职业探索----注册会计师 1:简介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

    注册会计师职业生涯规划

    注册会计师职业生涯规划 我认为职业规划,只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大概走向的设计,而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像规划那样去走。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不同的时期自我发展都不一样以及......

    注册会计师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报告书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职业规划报告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李洋1 一、 引言《礼记·中庸》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

    以社会学视角看劳动合同法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以社会学视角看劳动合同法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沉寂许久的劳动法静......

    社会学视角下的学校社会工作

    社会学视角下的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简介 学校社会工作就是运用社会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在学校及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即以学生为对象,从教育入手,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