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论文(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18:4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论文》。

第一篇: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论文

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

2012法律硕士(非法学)刘媛,20120023114

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现在比十几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种司法上的进步也是一种飞跃。在当今司法审判中,证据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十几年前的审判实践中,证据的重要性已经对一些证据的对待方式,在有些个别地方已经个别案件中,甚至还存在主观臆断的出现。这种主观臆断来源于法院最初司法鉴定部门的执行与实践。原告与被告将己方或对方的证据拿来做一些司法上具有权威性的鉴定,作为第三方司法鉴定部门这个中立的角色,应当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尽量做到还原事实真相。如一些笔迹鉴定,真伪鉴定等。法院部门出具的鉴定结果称谓“鉴定结论”,也就是说,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鉴定结论”具有很强的效力性和权威性,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往往依赖法院做出的鉴定结论。也就会说,法院鉴定部门所做出的司法鉴定具有证据行,可以作为裁判的依据来定案。于是问题便出现了:法院司法鉴定的准确性、依赖司法鉴定证据的唯一性。这些阻碍是否会影响法治社会的建设。

从司法部门鉴定的准确性来讲,在十几年前,司法鉴定部门工作人员的司法鉴定程序还存在着很强大的主观臆断。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环节,虽然司法鉴定只是司法审判的一个环节,但是作为一个最终的证据使用,若司法鉴定人员存在着主观臆断的问题,那么和自由心证的司法审判模式还有什么区别。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司法建设的进步,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虽然这种自由心证的现象越来越少甚至几乎永远成为了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一个历史,但是,我们无法不去承认的事实是:作为人的弱点来讲,只要是人就会有误差,是人就会犯人类会犯的错误,在司法鉴定的过程中,还是无法避免误差与失误的存在。

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与进步,终于,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鉴定人制度:1.明确了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范围。第七十一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又必须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2.完善了申请出庭制度。第七十二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3.规定了见证人的保护措施。第六十二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鉴定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近亲属有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同时还规定了鉴定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鉴定证据制度的进步。” 但是,在诸多完善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证据制度的变化,是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变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一、“鉴定结论”与“鉴定意见”的含义

从字面上分析,“结论”与“意见”两个词存在着明显的质的区别。首先,“结论”和“意见”都是某一方对某种事物的最终看法。是对一种事物的个人判断。其次,“结论”和“意见”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也可以看成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结论”是确定的、排他性的。一种问题的结论都是唯一的,或是或非,代表着没有灰色的中间地带。“意见”一次就显得柔和了很多,没有结论的强势性,是作为一种参考以及强调是个人的看法并不具有很强的真理性、排他性,不具有确定性。结论具有权威性而意见则更侧重某一方的看法。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鉴定结论”与“鉴定意见”的含义有着天壤的区别,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变化,但是其内涵深远广大。

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改变象征了司法鉴定作为司法审判中的证据,其作为证据的证据效力、证据性的削弱,不再是作为司法审判中决定性的证据存在。在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为了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这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进行鉴定后所得出的书面结论。其作为证据的特点为:1.是鉴定人对刑事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事实问题进行鉴定后所得出的书面结论。2.是凭借一定科学设备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研究后所得出的结果。3.接受司法鉴定的专家往往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由此注定了鉴定结论在作为司法审判中证据的缺陷,一味相信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导致在审判过程中,法官对鉴定结论的过于依赖,不利于司法审判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鉴定意见”是指各个行业的专家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所做出的专门性意见。相对于“鉴定结论”来说,“鉴定意见”更突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内在含义。“鉴定意见”一词最早是在美国使用,有证人证言的性质存在。美国式英美法系国家,实行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法律常识对当事人双方争议的各类案件的事实问题进行认定,法官只负责法律问题的审理。陪审团制度的基础就是让一般民众根据他们朴素的法律知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对的事实进行认定,但它有天生的不足,当案件中涉有专门性的问题时,一般民众无法认定,此时就需要专家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来为庭审提供帮助,专家证言制度由此产生,这便是最初的“鉴定意见”的产生。“鉴定意见”可看做为一种证人证言,虽然“鉴定意见”的证据性没有“鉴定结论”强烈,但鉴定意见也可作为以供法官参考的不具有决定性的证据来参与到审判的过程之中。“鉴定意见”的质证过程与规则同证人证言是一样的,同样要遵守的证据比如:最佳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补强证据规则等。在法院鉴定部门来说,曾经一纸鉴定文书便能成为判案决定性的证据,但在“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后,即使是法院鉴定部门提供的鉴定意见也不具有“一纸终裁”的效力,这是真正“权力”向“权利”的转变,更是我国司法审判的一大进步。在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对于“鉴定结论”向“鉴定意见”的转变是证据效力的转变,也是司法更加民主的转变,是尊重“权利”的转变。法院给出的鉴定意见不再像以前一样强势,说一不二。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属于“权力”机关。法院仅仅依靠国家与人民赋予的权力来判案显然是不公平的,这时的诉讼参与人便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这是观念的转变,在鉴定意见的情况下,显然可以看出在断案的证据上更加人性化更加平等,更加强调人民的权利,真正体现了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理念。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更是从“权力”到“权利”的观念上的转变。这种观念上的转变让法院的地位更加中立。鉴定结论不再作为一种具有很强效力的证据来决定案件的结果,法院的鉴定作为了一种诉讼过程中的意见,作为一种辅助的态度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二、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转变的意义

1、诉讼程序的合理性受到重视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实质合理性是主观的,对实质合理性的片面追求可能导致无序,合理会转化为不合理,或者一般合理的实现可能会导致对一般合理的否定;而形式合理性是客观的,尽管它可能会以牺牲个别合理为代价,但能够建立起一种可以预测行为后果的社会秩序,因而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特征。”所以实质合理与形式合理是一对相反的概念,是对立的两个面,此消彼长,是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的交织。因此,人权的保护与审判结果的公正性便要求形式合理性得到重视与发扬。需要承认的是,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确实经历了一段重实体、轻程序的阶段。因此在中国的司法环境中,形式的合理性便显得更加的重要。

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转变恰恰是强调了在司法审判中程序公正性的重要。并且这种程序公正重要性的理念被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在诉讼过程中强调程序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由此,在司法鉴定中,鉴定所得出来的证据将促进法治社会的实现,并且限制了法院一纸终局的静定结论的强大权威性。诉讼参与人的权利讲的大切实的保护。由于在司法鉴定中会有诸多不同的因素导致鉴定结果的不准确,因而所得的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将会受到削弱,所以,同时减低司法鉴定的效力有助于促进程序的客观性,降低主观臆断与司法鉴定结果效力的过于强大而导致的不公正存在。在“鉴定结论”的情况下,结论会自然而然起到高出其他证据效力的作用,无论在字面的暗示上或是在其权威性的不可质疑上,这种效力等级的优越性是透明的,引导者案件审判工作的主方向。即使法官不赞同或是有其他证据可以反驳鉴定结论,也无法做到视鉴定结论为空气,无法不去采用它。并且,法官在断案的过程中,无法做到对各个行业的各方面知识都了如指掌,对于各类司法鉴定技术领域的知识和评判标准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法官只能依赖鉴定结论,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对鉴定结论的盲从,只要是鉴定结果,就是定罪量刑或承担民事责任的绝对证据,相当于绝对采信。可想而知,这些证据是经不起推敲的。终会导致诉讼参与人的反复上诉与申诉,长此以往终会损害司法审判的公信力。在“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以后,在法官手中的各个证据之间的效力等级片是平等的,没有谁高于谁之分。证据效力平等之后,法官的审判过程才能更加自由公证。法官可以在质证的过程中采纳认为符合情理和法理的证据,选出最优质的的证据来判案。“鉴定意见”不再带有之前的强制性与向导性的色彩。

2.完善司法鉴定制度

当今的司法鉴定制度中,法院扮演了一个相当中立的角色。在推荐司法鉴定机构的选择上,采取了摇号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因为鉴定机构基于不同的擅长领域导致鉴定结果的有所出入。如一家鉴定机构在笔记方面比较突出,而另一家虽然在笔迹方面的鉴定不算优秀但是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鉴定更加擅长。虽然方式还在不停的完善过程中,但在内容上,法院依照法律有权告知当事人可做鉴定的项目,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外的门类则无法做出司法鉴定。这大大提高了法院的办案效率,在经济发展速度极快的当今社会,各种纠纷层出不穷,面对不一样的问题与争执,需要作出鉴定的事物也各种各样。但是,有很多是法律或者专业知识无法给出具有证据效力的鉴定意见,如人的感情等。在《司法鉴定费程序通则》中规定了法院可以受理的司法鉴定类别和范围,其中包括:法医类鉴定、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法医毒物鉴定、物证类鉴定、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微量鉴定、声像资料鉴定、计算机司法鉴定、环境监测司法鉴定、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产品质量司法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税务司法鉴定、农业司法鉴等。但是在有些时候,有些需要司法鉴定的项目在社会上也可以得到鉴定结果,比如医院给出的鉴定与法医进行的鉴定。但即使如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的规定要求了医院的鉴定不能代替法医给出的鉴定而在法庭上作为证据使用,也就是说医院所给出的鉴定不具有证据效力。只有法医做出的鉴定才是具有权威性、具有证据效力的可作为证据使用的鉴定。与此同时,若在“鉴定结论”的情况下,法医的鉴定往往会影响最终的裁判结果,并且容易导致法官会在潜意识中更倾向于鉴定结论所揭示的证据,因为人有对具有权威性的东西产生依赖性或是先入为主的看法,若出现一点点的差错都会影响到裁判结果的公正性甚至影响到法治社会的前进步伐。并且,判案的法官得到了具有权威性的“鉴定结论”往往会无法正常发挥自主的主观能动性,在潜意识中会依赖结论性的东西,这是人类共同的弱点。而在“鉴定意见”的情况下,虽然法医给出的鉴定是在审判过程中唯一有证据效力的鉴定来源,但并不意味着法官就要听从一纸鉴定的说辞,对于法官在法庭上所掌握的的其他证据来说,每份证据与证据之间存在的效力等级都是平等的。

因此,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转变不仅是转变了证据之间效力等级的差异性,更是完善了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促进了司法鉴定在审判过程中的公正性,促进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依赖具有权威结论的证据来断案。更加有利于司法审判的“公信力”。在诉讼中也逐步向注重程序的公正性迈进。

第二篇:论文鉴定意见

论文1 鉴定意见:这是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性论文,论述如何通过“情感教学”和“创新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文章优点有:

一、选题适当。文章针对技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的问题,即学生“不会学、不爱学”进行探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脉络较清晰,逻辑性较好。

三、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有内容,不空泛。缺点是:理论色彩不浓;“情感教学”部分文字不够精炼;调动学生能动性的诸多方法中,作者只“深谈”了其中两种,有不够周全的感觉。总体评价是:论文基本符合评审条件。

论文2:

鉴定意见:作者从利润构成角度,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现金流量构成关系分析探讨了利润的质量问题。文章立意高、时代感强,对利润质量的分析较为全面、透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显示了作者较高的会计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但与其他“利润质量”学术论文相比,该文章分层太多,阅读起来比较辛苦;条理也不够清晰,如,第一大点下只有“

(一)”点,却没有“

(二)”点。另外,会计教学实践意义也较小。

总体评价:其本符合评审条件。

第三篇: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领取鉴定结论授权委托书

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领取鉴定结论

授权委托书

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我单位(本人)委托(身份证号:)前来你处领取被鉴定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请给予办理。

委托人(签章):

年月日

备注:

1、鉴定申请人凭回执、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到回执指定地点领取鉴定结论。若委托他人代领、须开具此授权委托书,并提供申请人和代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

2、若鉴定申请是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双方共同提出的,则须双方一同前来指定地点领取(凭回执、身份证原件和单位证明)。若其中一方不能前来,均开具此委托授权书。

第四篇: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指导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论文摘要】本文对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指导(全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转变的历史进行了一次回顾,认为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关键是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指导理论、指导者、指导职责和指导手段,并对这四个基本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经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困则变,变则通,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陷入困境的时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入和提出无疑为我们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出路。

一、困境: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两难

为了深化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从1993年开始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经过近七年的时间,2000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完成了由原有“国家统包统分”的毕业分配制度到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为了推动这次大学就业制度改革,早在1983年底,原国家教委创办了《毕业就业指导报》,并于1991年成立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自主选择的权利,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同时这次改革也给高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新的政策和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黄炎培等人对就业指导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当时实行的大学生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度中断。为了配合和推动大学就业制度改革,1996年,原国家教委正式发文要求高校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响应原国家教委的号召,各个高校纷纷在内部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从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中国高校重新拉开了历史的序幕。

但是在现实实践中,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全社会以及高校自身都期待着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够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成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相应实践经验的指导以及现实生活实践中诸多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就业指导往往又无法真正发挥其应该起到的作用。这种困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致使其工作往往仅仅是集中在大四阶段进行,过于急功近利,缺乏系统性。其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往往隶属于学工处,很多时候总是把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事务性工作进行完成,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再次,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构成过少,水平参差不齐,理念比较陈旧,往往无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就业指导。最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职责过于单一,就是局限于发布就业信息,传达就业政策,组织校园招聘会,无法真正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

近年,高等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给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由于受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滞后等原因的影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适合自己组织和岗位的人才,导致了“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矛盾现象的出现,在这种新的就业形势下,原有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已经远远无法解决现有的矛盾,此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和实践被有识之士从国外引进到国内。

二、出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入

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体通过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的分析,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为实现个人发展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指高校对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念、进行相应的职业目标探索和规划,进而有针对性地职业素质训练所进行的一个指导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应的指导能够大大改善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用人单位人才要求之间严重脱轨的局面,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最终实现人尽其才。

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最早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美国学者F·帕金森对职业规划进行了探索,并将职业规划分为个人分析、职业分析和人职匹配,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后霍兰德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先后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大大丰富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逐渐整合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在相应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指导体系。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长期的学校教育中,具有早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国外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选专业前,就已经大致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很多的专业机构并配备了专业人员,并且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到日常的学校教学过程中。

在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引导其明确职业方向,促进其科学合理地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缓解目前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解决“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的尴尬局面;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实现国家“人尽其才”的人才战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总之,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能够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带出目前的困境,同时它也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效地开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但是,目前在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依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从第一本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专业书籍的问世到现在也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更是刚刚起步,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本土化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逐渐成为高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一个全新的课题。

三、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

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它更是涉及到相关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改变。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关键是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指导理论、指导者、指导职责和指导手段。

(一)用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实践

传统的就业指导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于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带入了困境,其首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理论进行指导,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避免了这种问题的出现。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职业生涯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近十几年,我国学者也把国外大量的职业生涯理论引进到国内,比如,F·帕金森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和职业兴趣量表、施恩的职业锚理论、金兹伯格与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职业生涯理论都符合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对引进的理论中进行相应筛选和鉴别工作,选取真正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点的理论,另一方面因为具体国情和情况的不同,我们还要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过程,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一线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以使他们用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

(二)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

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地指导,如何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也至关重要。首先,高校内部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组织和管理。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往往隶属于学工处,很多时候总是把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事务性工作进行完成,很多时候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因此新组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必须具备相对独立的地位;其次,在各个院系分别配备一批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辅导员。由于专业特点的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为了进行有针对性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必须分院系实施。这批辅导员不仅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传授,还要分年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针对性地日常指导并进行有效地督促,也就是说他们担负着传授者、咨询师和导师等多重角色。最后,日常专业任课教师也应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要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和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而日常专业任课教师就要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相关职业素质训练的责任。

(三)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责

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之所以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职责过于单一,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高校应该制定与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责,并使之丰富化。目前,各个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太令人满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相关活动,大学生不仅不情愿参加甚至于采取不配合的态度,更甚于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出现了功利色彩,导致很多错误的观念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和指导不到位,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引导大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众所周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建立在“人职匹配”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个体在动力系统、能力倾向、行为风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同时不同职业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只有当个体与职业更好的匹配,才能够缩短个体的职业适应时间,将个体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化,并使之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和幸福度。再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引导和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素质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训练,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应相互配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更应转变授课观念,增加实训环节,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最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应为大学生搭建校外支持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有很多环节不仅是在校内完成的,它还需要在校外建立一系列的社会支持平台来共同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一般而言,校外支持平台包括两部分: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具备人才测评系统的咨询机构。

(四)合理选择和使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

随着对西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的引入以及近十几年来国内实践的探索,我们可以选择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课堂讲授也可以是实训教学;可以使个体咨询也可以团体训练;可以是自我反省也可以是心理测评。为了更有效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我们在实践中选择和运用这些指导手段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标准化指导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标准化指导指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固定下来使之制度化。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我们也应在进行标准化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对个体的的个性化服务,这种个性化服务通常可以通过个体咨询和心理测评来实现。其次是校内免费教育与校外有偿服务相结合,高校由于受到资金和条件的限制,有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无法实施,这就要借助于校外的一些社会支持平台来实现,比如实习基地、具备人才测评系统的咨询机构等。再次是外在指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说到底是大学生自身,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只是旨在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外在指导,引导其进行自主的探索和规划。第四、系统性指导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大学四年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最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日常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不应该独立于日常专业课教学之外,两者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大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美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依据与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2]王明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3]万清祥,等.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4]顾雪英.论高校职业指导辅助系统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29.[5]刘献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6]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7.[7]陈三俊.国内外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第五篇:鉴定意见

xx-x同志于xx年8月由xx大学管理系本科毕业,分配来院从事秘书工作。三年来,该同志能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政论和“xxxx”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地探索与追求。在**年学院学生公寓辅导员紧缺时,主动请求担任公寓辅导员工作,体现了当代年青人的良好风尚。

自参加工作以来,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挥其所长,踏实工作,不管是在学院搬迁过程中、学院教育教学合格评估,抗击“非典”等重要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的办公室管理工作,都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虚心请教,很快能独立承担学院秘书工作。同时,担任学院团委工作。正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工作,在**受到学院的表彰,考核表扬;**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信息工作者,被省文化厅评为文化信息网优秀信息员三等奖;02-**,被评为省级文化系统优秀团员。**年12月,被学院党委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这都是其个人努力的结果,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实创新,不断磨炼自己,取得更大的成绩。

结题鉴定意见:

2012年3月14日,广州市教科院受广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组织评审组对中学同志主持的省教育科学“xxx”重点(自筹)课题《示范性高中教师自主发展的研究》进行结题评审。评审组通过听取汇报,互动研讨,检阅资料与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认真评议,一致同意本课题结题,并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过程有序。课题组确定了探索示范性高中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策略这一明确研究目标,努力构建教师自主发展有效机制,促进教师自我认知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能力的提升。整个课题组计划性强,分工合作,人人有责,骨干带动,专家引领,研究的过程有序,思路清晰。

2.本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实在,方法科学得当。围绕课题总体目标设置了科学合理的子课题,“示范性高中教师自主发展——课程设置研究”、“示范性高中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研究”等搭建了严谨的总体框架结构。同时课题组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成果科学,可信度高。

3.本课题研究成果丰厚,推广价值较大。通过研究制定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战略,构建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强了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所做的研究和探索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同时,评审组也认为,本课题必需在以下一些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下载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论文(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论文(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鉴定意见格式

    科技成果鉴定意见书写要求及格式一、书写要求 国家科委 1994年10月发布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该办法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中有关科技成果鉴定意见有新......

    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范文xx-x同志于xx年8月由xx大学管理系本科毕业,分配来院从事秘书工作,鉴定意见范文。三年来,该同志能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政论和“三个代表”......

    推荐意见及鉴定意见

    推荐意见及鉴定意见 200X年X月X日,西安市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在西安,对XXXXX承担的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XXXX”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执行情况......

    鉴定意见

    请各位同学参考这份模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鉴定意见,切勿照搬照抄。 年级鉴定意见模板 该生在校期间拥护党的领导,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上积极进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 朱成斌同志到我村担任村支书助理以来,给我们的印象是为人谦和,作风正派,政治素质高,文化知识功底厚,工作能力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令人欣喜,工作认真负责,更是受到村干部......

    鉴定意见

    王炳燃,现担任武汉理工大学轮机0807班团支书。入校以来,他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平时他总能够妥善处理好班级工作及学生工作,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

    清洁生产论文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姓 名: 李银光 学 号: 0904014245 学 院: 化工与环境学院 专 业:环 境 工 程 课程名称:清洁生产导论 学年学期: 2012-2013上学期 2012年12月17日 从清......

    从仆人到创造性叛逆者论文(最终5篇)

    [摘 要] 传统译论中, 译者处于“忠实”与“背叛”的两难境地, 得不到应有的主体地位。解构主义的翻译观视翻译为译者的操纵与摆布行为, 译者从传统的仆人一跃成了赋予原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