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戏剧教育在智障儿童社交技能培养中的运用———以×市儿童福利院.
戏剧教育在智障儿童社交技能培养中的运用———以×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摘要:戏剧教育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孩子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对于福利院内的智障儿童来说,他们从小就没有接受常规的学校教育。从小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孩子们的社交技能严重缺乏,缺乏“人在情境中”的认知,不能从他人处认知自我;不能向他人表达自己;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巧,比较孤立。借助戏剧教育的理念,笔者×市儿童福利院的实习过程中,安排特殊儿童进行舞台剧的排练,帮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认知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了解自己的角色任务,在排练中学习和练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巧,并且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提升社交的欲望与学习的动力。
关键字:戏剧教育;智障儿童;社交技能
戏剧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在儿童的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各个心理发展维度都能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具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立体的教育价值。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这样的教育模式寓教于乐,能够通过他们力所能及的舞台剧排练、表演增加他们的潜能开发,帮助他们认识到“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如何提升智障儿童的社交技能是福利院克服院舍抚育弊端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福利院的智障儿童来说,他们从小生活在福利院密闭的空间内,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几乎为零,缺乏对自我与他我的认知,对“人在情境中”的概念缺乏应有的了解。由于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也不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因此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差。戏剧教育作为一种情境模拟式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符合智障儿童认知水平的舞台剧设计,帮助他们在舞台剧排练的过程中感受到“人在关系中”,能够通过台词的提示等互相帮助的形式了解、练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同时,通过这样的互动模式,帮助智障儿童互相交流经验和感受。这样的戏剧教育的过程,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帮助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智障儿童多数存在语言障碍。通过戏剧教育,在舞台剧的排练过程中,轻松的环境能够放松孩子的心情,孩子和老师的鼓励以及肢体语言的配合孩子更能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完成简单的表意语言; 论文网站
2、帮助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智障儿童的认知水平普遍低下,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过程,儿童能够从他人那了解到自己,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增强自信心。同时,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会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得到加强,能够有意识地区分角色和自我的关系。
3、帮助他们完成知识建构。智障儿童的知识储备往往比较少,他们的潜能极少得到开发。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等缺点,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难以产生兴趣。但是在戏剧排练的过程中,儿童会根据戏剧的需要,主动地学习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并且把这样一种经验纳入自己的知识范畴,潜移默化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4、帮助他们提高社交技能。智障儿童由于封闭式的管理,在社交方面存在着比较多的不足。以上语言能力、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储备的增强都会促进他们社交技能的提升。在舞台剧排练的过程中,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和配合会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从而帮助他们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本次戏剧教育本次戏剧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市儿童福利院的5名智障收养人员,他们的自我认知水平为中等偏下,认知水平比较低,社交能力严重缺乏,几乎没有离开过福利院,没有接受过常规教育,基本不识字。
此次戏剧教育主要通过以下三阶段进行开展:
1.社交技能前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与老师沟通以及观察孩子们的上课情况,全方面了解孩子的社交技能水平。
2.戏剧剧情设计阶段:结合小组活动的主题确定舞台剧的核心,设计相应的情节。并根据孩子的特质,如有的孩子行动不便等,给他们设计相应的角色语言和动作。
3.戏剧排练和演出阶段:这一阶段是戏剧教育的核心。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们在营造的虚拟情境中,通过角色的扮演以及创造性地发挥,在提升自信的基础上,发掘他人眼中的自己,学会如何通过协商和合作来完成戏剧的演出,增强社交技能。
结合这次戏剧教育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能够更好地发挥戏剧教育在智障儿童社交技能提升中的作用。
1.将戏剧教育融入、结合到日常的生活中,从智障孩子的生活中发掘戏剧原材料。尤其是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出发,在更广地范围内进行开展,并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逐层深入的戏剧内容。
2.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和这些智障儿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能力水平。在设计戏剧教育的时候要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不盲目进行。
3.多运用创造性戏剧的形式,注重孩子们的自我创造能力,逐步淡化老师的作用,让孩子在创造中融合彼此的观点,也能在其中学会互相沟通、交流的技巧。
4.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或身体障碍,简单的戏剧教育也要采取反复、多次的方式,这样他们才能在强化的作用下集中注意力,从中学到教师希望教授的东西。同时,适当的点拨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金梅.戏剧能给儿童教育带来什么—透视西方儿童戏剧教育
[J].理论建设,2004(7~8).[2]中国幼儿教师网-外国幼教.http://Lib/12286.htm
[3]孟聪.探索中的上海儿童戏剧教育[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4]梁华.重塑福利院儿童社会交往能力[J].社会福利,2010(6)
第二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探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探讨
摘 要:现如今,怎样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技能是困扰教育界很久的问题。因此,本文围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智障儿童生活技能展开讨论,分析智障儿童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讲述在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提出运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智障儿童 生活技能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我国处于 0 ~14 岁的儿童总数是 3.075 亿人,其中残疾儿童有 817 万名,占儿童总数的2.66%。而在这 817 万名残疾儿童中,智障儿童有 539 万名,占 66%。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智障儿童的数量在我国人口比例中占了不可小觑的分量,对于智障儿童的发展和教育,不但影响我国成年残疾人的整体发展,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所以,如何更好地提高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所谓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方面比较缓慢,智力低于正常儿童群体。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者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围中有两项或者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迟缓而存在沟通、家居生活、自我照顾、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工作、健康、社交、学术以及安全等各方面的困难。[1]
一、增强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的必要性
社会对随读的智障孩子?u估还是以一维智能指标为基准,评价手段和方法单一,没有考虑他们多种能力的发展,这在依然还是“按分数论英雄”的今天,他们无疑是处在劣势地位的,没有人喜欢一个“拖后腿”的人。久而久之,随读的智障孩子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长期恶性循环,使他们越读越差。智障儿童由于自身心理、生理的缺陷,在生活适应、社会交往、学习能力等方面需要援助,但现阶段解决此类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社会能为他们提供的教育、生活、就业等保障机制还很不健全,尤其在淮北这个以重工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以上一系列的因素严重影响淮北地区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导致智障儿童虽然在普通学校里学习,却享受不到他们所需求的教育,并未做到真正的“就读”。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区别而言的,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现代教育技术是传统教育技术所没有的教育技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普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现代教育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通过多媒体播放生动的画面以及很直观的动画形象,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重视。[2]
三、在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
为了切实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采取以下有效途径。
1.充分应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播放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或者影像,通过播放加深智障儿童的记忆。为了有效弥补智障儿童自身存在的学习劣势和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他们播放一些声音、画面为一体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加深他们的理解。如在进行“10 以内的数字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色彩艳丽的画面,包括五颜六色的花、色彩鲜艳的糖果、好吃的冰淇淋等,让学生自己去认知数字,并且通过重复播放,让他们加深记忆。利用多媒体巧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巧设一个生活场景,这样比简单描述更容易让智障儿童接受,因为智障儿童难以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必须要通过直观的画面进行教学。如何教会智障儿童在超市买东西要给售货员钱才能拿,并且掌握钱币“元、角、分”?教师为了教授学生这种技巧,可以设置一个超市的场景,在“超市”里摆放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商品,如瓜、果、梨、桃……然后让学生付费购买,用真正的钱币进行交互。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把生硬、死板的课堂授课转化为一个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容易让智障儿童接受,可以更好地到教授学生生活技能的目的。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运用好网络资源,对智障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面对每一个智障儿童的特点和身体状况,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网络上查找各类不同的有用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得以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加深教师和智障儿童的交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一个班有 20 个学生,部分学生爱玩游戏,部分学生爱看动画片,那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组,10 个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10 个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爱劳动、爱干净的生活小常识。通过这样的分组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3]
3.加深和智障儿童的交流
加深和智障儿童的交流,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反复的鼓励,提高智障儿童的综合素质。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和他们之间的沟通,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在对其进行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鼓励的原则,才能够打开学生的心结,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比如在了解学生对图形的掌握情况时,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要给予鼓励,可以说“很棒,很棒,再仔细想想”等,千万不要打击,以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全班的 QQ 群,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沟通和交流,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请教教师,由教师解答。通过反复的、及时的交流,能够加深智障儿童和教师的感情,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智障儿童快乐地学习。
结语
每个孩子都拥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享有被尊重的权利。智障儿童也是文明校园的一员,他们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层面的呵护与支持。鉴于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的劣势,以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培养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的重要意义,教师必须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培养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方面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容宇,潘清亮,李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新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风,2015(18):238.[2]赵晓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J].教育,2016(10):00154-00155.[3]李宁,刘静静.信息技术环境下智障儿童注意力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63-66.
第三篇:运用自然手语培养智障儿童
运用自然手语培养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 ● 刘志军刘晶林萍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培智学校越来越多地招收了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发音障碍,甚至个别儿童无语言(不会发音,不能书写)。另外,学校还接收了一些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极端缺乏。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发音训练收效很慢,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需求。我们看到聋人利用自然手语进行沟通,对自然手语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限制。由此启发了我们。我们确定运用自然手语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及孤独症儿童进行沟通能力的训练课题。这里的自然手语主要指聋人手语中形象性很强、能直观反映现实生活动作的、具有约定俗成效果的手语,如吃饭、睡觉等。
二、研究过程、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为个案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研究时间为一年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选取被试和与家长取得共识。通过观察,在本校学前班和一班各选取了两名研究对象(学生基本情况如下表)。同时我们召开研究对象的家长会,制定个训计划,并保证与家长每天沟通。此外还专门设计了沟通训练评量表,以周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反馈。第二阶段主要是选择应用手势及强化物,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1.选择手势
针对研究对象经常使用不合社会规范的沟通方式,如攻击、伤害自己等行为,并考虑他们不容易理解手势、表情、姿势等所传达的信息,我们选取了简单明了、并需经常使用的自然手势。比如:打招呼(举右手摆动几下),吃饭(一手模拟端碗,一手模拟进食),上厕所(wc),来、去、坐下、起立等动词手势。2.选择强化物 针对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我们确定了适合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强化物。3.确立训练形式及方法(1)初期的情感积累建立“感情平台”
孤独症儿童的目光对视很不好,注视极易转移,表现眼球不定向转动,东张西望。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信任陌生的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虽然不抵触教师的教育,但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很低,因此教师就抓住日常每一个时机进行观察与指导。如带他们一起熟悉学校环境;早晨来校时,教师主动热情地迎接他们,向他们打招呼;面带笑容亲切地叫他们的名字,引起他们的注意;特别是当他们与老师同学打招呼或听到铃声一起进教室时或开始模仿教师的动作时,教师立刻伸出大拇指“好”的手势,并给他喜欢的物品。每次上课的时候,教师都会告诉他们:做得好就有奖励(晕现实物和比划手势)。开始时他们不明白教师的意思,老师就在与他们朝夕相处中时时沟通,很快建立了信任感。同时,教师还积极引导、协助他们与其他同学间的活动,让班内或高年级较为活跃懂事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助学伙伴,带动他们一起参加游戏与别人接触。
经过反复训练,他们渐渐理解了老师的手势并能接纳老师的要求,经过一两个月,细腻的情感积累建立起“感情平台”,这是“磨合期”,基本不进行手势操作训练,主要是相互理解有关手势。
另外,我们还利用音乐背景配合手语控制发脾气和恐惧的次数。由于我们选择的实验对象年龄较小,因此对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有陌生感和恐惧感。特别是两名孤独症儿童,在早晨家长送到学校时都会有很长时间的不安静状态,如果其他同学坐在他们旁边,就会感到不安、紧张,有时还会以发脾气的形式表现。当他们发脾气的时候,教师就放上一段轻柔的音乐,并配合手势、舞蹈动作帮他们放松,等放松了、安静些了就把声音转到正常。这时他们的情绪就会有明显的改善。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选取不同的音乐并配合手语进行教育,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现在学生在班里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教师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家长与家长共同运用,使得孩子在家情绪平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2)创设情景增加与人沟通的需要
小然、小翎对吃的东西很敏感,教师就选择一些食品作为她们的强化物,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激发她们的需要,从而使她们可以表达“吃的要求”。而小伟对所有的强化物都不感兴趣,但生物钟较敏感,因此,只能在吃午饭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早晨,事先和家长协商好,少吃早点,在晨检中提出“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些饼干作为奖励”。我们观察发现:中度智障儿童有沟通的愿望,只是不会沟通;中度孤独症儿童有短时注视的行为;重度孤独症儿童无沟通愿望。因此,我们与家长配合对重度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开始,我们只要求他们用手势语言:拉拉教师的衣服或做出吃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想吃的愿望。为了激发这种表达的欲望,教师以各种方法带动其他孩子说和品尝食物并向她表示食品的美味。经过几次训练,除重度自闭症儿童外,其他三名儿童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不仅不哭了,有的还一边说着“吃”一边抢教师手中的食品,有的啊、啊地拉老师的衣服。三个月后,教师开始在她已经形成“刻板”表达这种需求时,要求她必须以手势和单音“吃”共同表达自己想吃饼干的要求。当孩子可以表达需求时,教师就逐渐减少食物刺激。吃午饭时,教师会要求孩子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要吃饭的要求,对无示意的孩子进行简单的辅助。饭前进行简单的发音练习,“饭”、“米饭”、“吃米饭”。针对每个孩子发音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以手势或语言分别表达和认知词语。
三、研究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与研究,我们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及使用手语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略),统计结果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在手势及言语沟通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了沟通的愿望,情绪行为问题减少,有时候能够与教师、同学进行简单沟通;2.运用手语沟通的频率提高了。
四、结论及建议
1.自然手语的学习在较短时间内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重度智障儿童及中度孤独症儿童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利于他人理解的手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家长密切配合。
2.重度孤独症儿童没有表达的愿望,给手语介人增加了较大难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极个别手势与愿望的联系。比如小伟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学会了想吃饭就敲碗的动作。3.情绪会影响中、重度智障儿童手势的形成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稳定学生的情绪,设计轻松愉快的训练环境,精心安排被试感兴趣的教材和活动,把握时机引导,积极强化,达到沟通的目的。
4.中、重度智障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训练并非一个单独的训练课目,需要融合感知觉、肌肉运动、认知等多方面知识,更需要融于丰富的生活,融于爱的群体之中。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的配合,需要对训练者进行专业的培训,需要对家长进行训练指导。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
时间:2006-09-18 13:47来源:淄博临淄特教中心学校 作者:刘爱丽 点击:
419次
智障儿童客观地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他们既是发展中的儿童,又是有特殊困难的儿童,对他们的教育是人道主义的体现,又是一个国家文明标志之一。多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以及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智障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智障儿童客观地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他们既是发展中的儿童,又是有特殊困难的儿童,对他们的教育是人道主义的体现,又是一个国家文明标志之一。多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以及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智障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当然这一工作还在发展阶段,其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智障儿童的特殊需要,不仅使他们学会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补偿他们心理发展缺陷的基础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使他们回归于社会主流,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做到一个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鉴于智障儿童本身存在的种种缺陷和障碍,使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格外困难,然而随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多媒体的教学也随之进入特殊教育的课堂,给教学活动带来不可忽略的作用。它的直观、易懂、对补偿智障学生身心缺陷,提高认知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恰当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可用于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意志品质呢?
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去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手段、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既能承受得了,又能对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刺激量。在教学中,李培育同学不能正常行走,时常摔倒,根本原因就有两点:一是双下肢严重僵直,腿部力量小,髋、膝和踝关节灵活性极差,缺乏应有的屈伸能力等;二是意志力薄弱。根据学生特点,我制定了训练计划:首先侧重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做深蹲练习。第一拉固定物深蹲,开始该生做二、三次下肢无力不愿做,但又看着其他同学愉快的游戏,他很难过,此时老师抓住该生的心理,鼓励李培育同学、不要气馁,只要坚持一定也能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于是继续进行深蹲练习,先用手拉他给他一定力帮助完成,逐步增加腿部力量。第二独立完成练习。上课时,让全班同学加油,鼓励他独立完成,当他完成一次时,全班就击掌表扬,树立该生的信心,增加该生完成练习决心,为下一练习打下基础。第三,负重深蹲,在以前的基础上开始加一定量的物体在身上做深蹲,先练习时控制次数和质量,以后根据情况加量,循序渐进,继而达到预计的目的。其次,增强和双腿的屈伸能力。由慢到快屈伸然的后再加大橡皮的阻力,反复练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再次改善下肢各关节活动幅度及灵活性。做一些踝、膝、髋关节绕环练习,压腿练习,高抬大腿练习,提腿练习,原地提踝练习,由易到难,依次加大运动量。最后做上下台阶练习。开
始扶着上下台阶,练习几次后,逐渐要求正确姿势上下台阶,为正确行走奠定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该生能基本正常行走,不再轻易摔倒,自控能力提高,并可独立在50厘米高处行走。由此可见,只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稍施加一定刺激量,就可以使他们本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加上及时表扬,增强信心,再定出下一目标,鼓励他去勇敢面对完成任务,渐渐地在运动中学生意识品质得到培养。
二、从严要求,进行强化性教育。
智障学生由于身心的某种缺陷,不但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还有一定的顽固性,要矫正这些不良的行为,必须运用强制性的手段,正确的力量大于其顽固的力量,进行强化性的教育。记得98年上学期转来一个学生,课堂常规较差,行为习惯不良,每次上课听到铃声不站队或是在队伍里影响其他同学做恶作剧,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我首先使他掌握正确的简单行列——稍息、立正、长、短距离向前看齐。让他每节课就进行单一的练习,一段练习后感到枯燥没兴趣,然而其他同学轻松愉快的练习,使他感到只有遵守纪律才能加入同学们的行列。这样他就会有所改正,此时教师应及时帮助教育,随后再继续练习,使他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决心用行动去改正。有的学生不能用大脑意识的支配自己,行为随心所欲,有时会产生一种抗衡心理,针对这样的学生就很有必要采取反强化的教育。他不愿干的事,非让他做,他越怕的事,就越要做,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用正确的强硬的手段去战胜和清除顽固不化的东西。在拍球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认真练习,有部分学生学习不专心,练习不刻苦,拍不了几次就捡球,次数一多就不愿练习,他越不愿练,就越要求练,而且规定每次练习的量,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几次,如果马虎捡球次数多就等于增加运动量反而就越累。这样强化练习后,使学生敢于克服困难提高练习水平。
三、运用现实进行说理教育。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在理论教育中,必须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让学生能听得明白,接受得了,又有亲身感受,即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例如做游戏时不是让学生认为游戏就是玩,而是引导学生意识到做游戏应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对手,学生可以深刻地、实实在在地体会拼搏精神。在学习新的动作技术要领时,掌握动作快的同学帮助老师保护其它同学练习,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因而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我认为用学生的现身说法比较符合实际,学生对自己的自身活动体会最深最直接。运用说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需要长时间的一点一滴做起,需要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愿望和志向,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逐步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去做具有某种正确目的的行动.
第五篇: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执教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培智学校
董小玉 评课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城关第二小学
肖荣斌
《乌鸦喝水》识字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 喝---渴小朋友们,谁能谈谈你是怎么分出这两个宝宝的? 生:喝水要用口 生:渴了要喝水 生:右边一样
生:喝水 喝牛奶 渴了 口渴
师:孩子们说的真好,孩子们大家有没有渴了的时候啊,比如说上完体育课后,咱们一起来做做渴了的样子,注意表情。做的最好的,可以获得字宝宝。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下喝水这个动作?表现好的可以带走生字宝宝--喝。生做动作,把喝字的卡片作为奖励送给他。片段二:
师:在你们识字的时候老师收到一条短信,你们想看吗?师生同读。(课件出示)
外对处说:你干嘛把脚伸那么长?
为对办说:几天不见你怎么拄双拐了?
刀对叼说:?
师:你能帮老师再编一条短信吗?
生:刀对叼说:你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了,怎么把刀子对准自己呀?
生:刀对叼说:又动口又动刀的,你想自杀呀?(学生哄笑)
师:你们还有哪些识字方法?
生:加一加,减一减。
生:换偏旁。
片段三: 师:快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剩下的字记一记。
开火车检查。
快看,字宝宝可真淘气,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课件出示)。
早上,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小白兔拿着瓶子给口渴的妈妈找水喝,鸟妈妈从远处叼来食物飞回大树上,大树旁边有一条小河,小白兔高兴地叫起来:“有办法啦!”它马上跑过去,把瓶子放进水里,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回了家。
师:把这些字宝宝再放回课文里你还能认识吗?(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评:
听了执教者的这节课,能积极调动智障儿童的内驱力,创设了生动有趣、富有文化韵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不断地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体验识字的快乐,是一堂科学高效的识字课。
1.字理为先,领略文化内涵。紧扣单元主题“祖国”,从题目入手,析解“国”的字理,了解它的构成和演变,在悄然间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也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浸润了爱国情感。
2.活动为链,搭建兴趣之桥。智障儿童识字是重点,要达成生字音、形、义的目标,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
3.根据内容,尊重识字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尽管智障儿童的识字方法还不成熟,有些甚至还幼稚可笑,但学生在自己动脑识字的过程中却收获初步的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