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色列的教育理念与高素质人才培养
以色列的教育理念与高素质人才培养
以色列“政治生态”环境严峻,境内资源贫瘠,能源缺乏,发展条件先天不足。国家的发展只能走“科技立国”之路,因而高度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以色列政府的教育投入高达国内GDP的10%左右,高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目前,每万人口中的工程师拥有量达135人,列全球之首,其中绝大部分为自己培养。正是凭借其先进的教育、科技水平,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它已置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2007年的人均GDP已超过2.4万美元。在以色列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发挥了教育和高素质人才的作用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以色列的教育中,没有“素质教育”的提法。但其对人才的理念、对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理念、对教育与学校功能的理念,人才培养方式的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教育过程中的实施,无不体现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宗旨,指导着以色列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
一、教育理念
1.人才理念
人才包括高科技领域中从事研发的创新型人才、具体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型人才、生产制造中进行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以及各个行业中胜任日常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这种多元化的人才理念,反映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要求评价人才的标准不同、消除在人才价值观上的歧视,为全体国民提供了适应自身条件发挥才智的社会氛围。此理念对教育提出培养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要求。
2.人才素质理念
无论何种类型人才都须具备多种素质,既包含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素质,也包含与社会相关的人格素质。专业素质包括知识面、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等,高科技人才更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人格素质包括爱国、诚信、公民意识、社会职责意识等多方面。其中,爱国和公民意识对以色列的生存极为重要。
3.教育与学校功能的理念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其基本宗旨是培养人才。基于上述“人才理念”和“人才素质理念”,以色列的学校为实现其功能,在学校活动的各个环节突出人才素质的培养。学校注重教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人格素质的养成,这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尤为突出。
4.人才培养方式的理念
以色列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格素质养成和高等教育阶段高端人才(博士)的培养,集中体现了其人才培养方式的理念,是其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最成功的典型体现。
(1)基础教育:学生应全面、自主发展
在基础教育中,社会、学校和家长的理念是学生应全面、自主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质与专长不同,应顺其自然。他们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他们认为教学过程应侧重激发学生潜能,成才的途径多种多样,学生的学业成绩与门后成才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不把学业成绩视为评价学生在校表现的“唯一”或“关键”因素。基础教育中“激发潜能”、“自主发展”理念培养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发展潜质,为高等教育培养自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非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大学将成为空中楼阁。
(2)高端人才:世界顶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以色列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博士)培养中,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国际视野。以色列国家小,资源、能源匮乏,又地处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自身发展空间极为有限。为求立国、生存、发展,就必须面向海外,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密切联系。以色列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大都与国外相互结合。以色列的学术论文,绝大部分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1/3以上与外国学者合作完成。博士生的研究课题能位于本学科前沿,其最终研究成果和学位论文当属国际领先。对研究成果的鉴定或对论文的评审是由具有国际水平的教授或国际学术机构进行。这样评出的成果或论文势必水平更高,影响更大,更具权威性。以色列大学时常聘请国外著名教授学者来以交流。学生虽置身以色列国内大学,但他们了解掌握的信息却是全球性的。有些大学还设有专项经费,供博士生申请参加境外的国际学术会议。这种国际学术环境的熏陶,极大地丰富了博士生的专业信息,对他们观察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注重培养工程型人才。以色列培养工科博士的宗旨,是造就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导师以此理念指导学生,因而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导师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工厂、公司、协会等工程机构访问考察,了解现有的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和需要研究解决的技术课题。对工科博士的论文要求有别于理科博士,更侧重于技术创新,对在理论性刊物上发表文章没有硬性要求。
三是注重研究能力。体现博士素质的研究能力,包括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创新成果的取得,往往在于研究深度的突破。以色列在培养博士研究能力方面,并不贪大求全,而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求他们就某一看似微小的研究课题,做深、做精、做透。这种研究通常无前人涉及,无经验可资借鉴,需要创造性思维和严谨周密的方法,其难度超出学生现有能力。经此实际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最终的研究成果可喜,锻炼培养的研究能力更可贵。
四是学业评价注重质量。研究能力、科研成果和论文水平是体现博士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以色列对博士生的学业评价,不是看谁如何说,而是看他的成果。以色列在“量”与“质”的评价中,更注重“质”的价值。评价的标准实为学术导向。这种“重质”的理念使人目光长远,心静气沉,潜心钻研,不受学术浮躁干扰,不为论文凑数,克服急功近利,做到厚积薄发,不断丰富、积淀、凝练研究成果,最终完成重大课题,产生有份量、有影响的成果。
五是学术民主。发掘学生潜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潜质的发挥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空间,以色列的博士生充分享有这种空间。导师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乐于与学生探讨。学术民主有利于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腐观念,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科学素质与民主素质,是高端人才必不可少的人格内涵,也是良好的培养环境与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六是人文精神。博士人才的素质,既包括出色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还须包含人文精神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民主意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学术道德也不可或缺。这些精神的培养在以色列非说教所致。博士生经年累月身处这种学术环境,合作精神逐渐溶入他们的思维方式。导师研究态度严谨,尊重他人研究成果,恪守学术道德。学生耳濡目染,他们的学术道德意识潜移默化地形成。
二、开放大学与成人教育
以色列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设立了“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和多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机构,其宗旨是培养实用性人才。
1.开放大学
开放大学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授权授予学士学位(部分专业可授予硕士学位)的正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承担在岗人员的学位教育。招生对象95%为在职人员,包括完成高中学业和正在完成学士学位的学生,或正在服兵役的人员,也包括一些低于高中毕业程度和已经获得学士甚至博士学位的人员。他们的入学目的是为了接受继续教育和更新知识。与正规大学不同的是,进入开放大学不需要经过素质测试和入学考试,也不需要提供正式的学历证明。学生的学习完全靠学生自身动力和自律。对学生的评判标准是,完成规定作业,考试及格即可以授予相应学位。学校根据学员的特殊需要设置课程,教材由学校编撰出版。教材建设是开放大学的一大亮点。该校邀请全国高等学术机构的著名学者和学术顾问、作家、编辑、图像艺术家以及教材评审顾问参与设计和编写教材。目前,大学开设生命科学、自然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犹太研究、教育、人文以及音乐艺术等共400余门课程。开放大学的教学以远程教育为主,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视网络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大学在全国设立了80个辅导中心,由650名教师进行辅导和现场答疑。辅导教师也负责学员的电话咨询和答疑以及批改邮寄作业。开放大学每年两个学期,此外还开设为期9周的暑期密集学习班。
2.成人教育
以色列的成人教育,是围绕不断变化的世界和社会功能展开的。在以色列教育部制定的成人教育纲领中明确提出,成人教育规划的制订要以适应不同结构的成年人口的社会和教育需要。为满足各阶层成年人继续接受教育的需要,以色列由教育部及各种公立、私人教育机构开设了许多种类的成人教育课程。以色列的成人教育,从它的起始阶段到目前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不断演变。这种教育形式既保持了最基本的扫盲教育,又根据社会发展和成人学习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深化,乃至发展到今日的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各种层次和各种水平的成人教育网络已十分完善。以色列的成人教育基本上是由教育部成人教育司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与社会发展局联合主持的,也欢迎社会力量参与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由教育部负责。
三、爱国思想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
在以色列国民的人格素质中,树立爱国思想、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对此,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小学即进行犹太民族千年流散史、犹太传统宗教、文化和犹太复国主义教育。中学进行国防教育,为服兵役做准备。以色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8~29岁男性公民和18~24岁女性公民,如无特殊情况均须服兵役。学生高中毕业,须服2~4年兵役,而后再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或就业。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学生必须先履行保卫国家的公民义务,执行对内维护社会安全,对外打击敌对国家的军事任务。这在各国的教育体系中实属独一无二。经过军旅生涯的磨砺,学生的爱国思想、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融入其人格素质。以色列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整体人格素质。
以色列设有“大屠杀纪念日”(纪念二战前后遇难的犹太人)和“阵亡将士纪念日”(纪念为以色列建国、卫国牺牲的军人)。届时全国拉响警报,全体国民停止一切活动,就地肃立默哀。纪念日及悼念活动,成为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课堂。
综观以色列的教育在其人才培养各方面发挥的积极功能,思考我国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不仅仅是参考以上的具体做法,更重要的是借鉴其决策教育发展的人才理念、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等。
作者单位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教育组
(责任编辑 王永康)
第二篇:以色列教育
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式 以色列 教育孩子的方式
> >当一开始看這篇文章的時候? 还以为是个编写的故事 >很意外這竟是个实际的例子? 不仅让我有所启发 >更让我领教到了世界最会賺钱的民族 >原来是这样在教育他们的下一代 ?!> >我認為猶太人人不見得比我們龍的傳人聰明 >但是他們的教育方式卻能教出遠遠比我們獨立又懂得賺錢的下一代 >而且是從小開始 ? 但又不至造成急功好利的錯誤價值觀!>值得我們台灣家長反省學習....>
>文章內容如下 : 文章內容如下
>>1992 年,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13 歲的老大、12 歲的老二和 10 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窮途末路: >我的父親是猶太人,二戰時逃亡到上海,並在那裡生下了我。>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12 歲那年父親去世,我就成了孤兒。>長大後,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結婚生下 3 個孩子後,丈夫離我們而去。> 留在上海,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我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我不懂得那裡的語言(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優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 3 個月的生活開支,>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 >我苦攻希伯萊語,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然後,我在路邊擺了個投資最小的小攤賣春捲。> >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1 謝克爾兌換人民幣 2 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1 謝克爾等於 100 雅戈洛。>我的春捲小攤,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當我的小攤生意慢慢穩定下來以後,>1993 年 5 月,我把 3 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以前在國內時,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到了以色列以後,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 >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捲。>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們就來春捲攤,我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麵條。>一天,當 3 個孩子圍坐在小爐子旁邊等我做飯的時候,>鄰居過來訓斥老大:“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在這裡看著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鄰居轉過頭訓斥我:
>“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 > >鄰居的話很傷人,我和老大都很難受
,回家後,我安慰老大: >“沒事的,媽媽能撐住,我喜歡照顧你們。”可是,老大說: >“也許,她說得沒錯。媽媽,讓我試著去照顧弟弟 妹妹吧……” > >第二天是祈禱日,孩子們中午就放學了。來到我的小攤,>老大坐在我旁邊,學著我的樣子把打好的春捲皮包上餡,卷成成品,>然後入油鍋去炸。他的動作一開始有些笨拙,但是後來越來越熟練… > >老大身上的轉變大得連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幫我做春捲,>他還提出由他們帶做好的春捲去學校賣給同學。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帶 20 個春捲去學校,放學回來的時候,>會把每人 10 謝克爾的賣春捲收入全部上交給我。>我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 齡就要擔起生活的擔子。可是,>他們沒有表現出我想像的那種委屈,>他們說他們慢慢開始喜歡這種賺錢的感覺了。> > 鄰居太太經常來跟我聊天,告訴我正規的猶太家庭應該如何運作,>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與中國的“教育 從娃娃抓起”一樣,他們始終覺得 >“賺錢從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鄰居太太告訴我,在猶太家庭裡,>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手段 比較殘酷,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但是,孩子們在學校也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 他們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這種猶太法則。於是,>我決定改變以前在國內對孩子們的習慣,試著培養他們成為猶太人。> >首先,我們家確立了有償生活機制,>家裡的任何東西都不再無償使用,>包括我這個母親提供的餐食和服務。>在家吃一頓飯,需要支付給我 100 雅戈洛的成本費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 50 雅戈洛 …… >在收取費用的同時,我給予他們賺錢的機會,>我以每個春捲 30 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他們帶到學校後,可以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來以後,我得知 3 個孩子賣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 >老三比較老實,按照老價錢,50 雅戈洛一個零售,賺到了 400 雅戈洛; >老二則使用了批發手段,40 雅戈洛直接將春捲全部賣給了學校餐廳,>儘管只有 200 雅戈洛的利潤,>但他告訴我餐廳同意每天讓他送 100 個春捲去; > >老大的方式比較出人意料,他在學校舉辦了一個 >“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由他主講中國國內的見聞,
>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捲,>但是需要買入場券,每人 10 雅戈洛,>每個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 10 份,他接待了 200 個聽眾,>入場券收
收入 2000 雅戈洛,在上繳學校 500 雅戈洛的場地費用後,>利潤 1500 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內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經營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我真的沒有料到,只在短短數日之間,>以前只會黏著我撒嬌的孩子就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他們的學業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 >老師授課的內容很對他們胃口,因為沒有奉獻精神之類的說教。>老師問過他們這樣一個問題: >“當遭到異教徒的襲擊,必須逃命的時候,你會帶著什麼逃走? ” > 對於這個問題,回答“錢”或 “寶石”是不對的。>這是因為,無論是錢還是寶石,一旦被奪走就會完全失去。>正確的答案是 “教育”。>與財物不同,只要人活著,教育就不可能被別人奪走。>他們很讚賞老師說的這麼一句話: >“如果你想將來成為富翁,就學好眼前的東西,>? 它們將來都會大有用處的 ……” >當老大在法律課上學習了移民法後,他告訴我像我們這樣的家庭 >應該可以去移民局領取安家費。我半信半疑去了,>結果一下領回了 6000 謝克爾的安家費,這對我們一家來說 >可是一筆了不得的財產。然後,老大跟我說因為他給我提供了資訊,>我應該付給他 10%的酬金。我猶豫很久,>終於決定把 600 謝克爾這筆大錢給他,他拿到錢後,>給我和弟弟妹妹都買了很漂亮的禮物,>剩下的錢,他說他會拿去變成更多的錢。>老大用這筆酬金郵購了一批在國內很便宜的文具,>然後去學校進行售賣,利潤再投入繼續進貨,>1 年以後,他戶頭上的金額就已經超過了 2000 謝克爾。>儘管老大很會賺錢,但在實際上,老二比他更能領會猶太法則的精髓 >——猶太人共同的一點是,從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錢的行業,>從事其他人不做的、無須花錢和投資的工作。> >當老大在利用國內的資源賺錢的時候,老二也在如此做著,> 不過,他賺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領域的利潤 —— >老二以他 14 歲的年齡和文筆,竟然在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週交稿 2 篇,每篇 1000 字,>每月 8000 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為比較矜持,也沒有展露出賺錢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猶太人對生活的樂觀和優雅。>她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每天晚上,她會精心煮一壺紅茶,>配上她自創的口味不同的點心,一家人圍坐下來邊吃邊聊天—— >老三的點心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兩個哥哥都很喜歡。>不過,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兩個哥哥支付的點心費用,
>刨開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給我的費用外,老三也能
活得很滋潤。> >當我們家的資金越來越豐富的時候,>我們一家 4 口合資開辦了我們家的中國餐廳。>我占 40%股份、老大 30 %、老二 20%、老三 10%。>當我們家的餐廳越來越有名的時候,我也引起了很多關注。>當我獲得拉賓的接見後,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時的我已經完全掌握了希伯萊文,再加上我的母語中文,>我最後被以色列國家鑽石公司邀請擔任駐中國首席代表。> >當我回國任職的時候,孩子們也跟隨我一起回到了中國,>有了中國孩子作為比較對象之後,>我方才發覺我的孩子成長得比我想像的還要優秀——在回國之前,>每個孩子都去購買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回國之後,>老師來找我了,她說我的孩子在校園推銷來自以色列的商品,>從飾品到民族服裝甚至到子彈殼無所不有,>她建議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 >我告訴她,我無權干涉我孩子的行為,這是他們賺取他們學費的方式 >——因為,我已經不再負責他們的所有學習費用。> >老師的眼睛頓時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 >像我這樣月薪 5000 美元的母親竟然會不給孩子學費。>我請她品嘗一下女兒做的在家售價 2 塊錢一個的小點心,>微笑著告訴她: “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幾年以來,>學會猶太法則的產 物,我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成為優秀的人才 ……” > >在隨後的高考中,>老大進入了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他說他要成為專業的旅遊人才,>然後去以色列開辦自己的旅遊公司,壟斷經營中國遊; > >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國語學院,>他說他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資和奉獻的前提下賺取利潤; >老三說她會去學中國廚藝,當一個頂級的糕點師,>然後去開辦全以色列最好的糕點店 …… > >回國以後,我發覺很多中國父母都活在一種左右搖擺的矛盾心態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大富翁,>卻又似乎害怕孩子過早地沉迷於金錢——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個幸福的家庭,卻又害怕孩子現在會早戀一樣。> >這是一種典型的葉公好龍—— >猶太人用敲擊金幣的聲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賺錢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至於教育、學習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歷的過程
第三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钟祥荣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贸系,广东 广州510925)
【摘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二是职场应变能力;三是专业创新能力。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根据市场调查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外贸岗位需求为依托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实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能力;零距离就业
一、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认识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二是职场应变能力,它是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专业建设就是应着重解决毕业生还只是一个“半成品”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内外实训、模拟生产性和生产性实训将“半成品” 培训成为成品,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零距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是高技能型,标准是高素质,其培养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二、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一定要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符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在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对国贸人才的需求,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国际贸易基
本理论、具有较强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服务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中小型外经贸企业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总体计划的实施方案,是组织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对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实验实训设备的选购、师资的引进和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都必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该依照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进行。
1.在充分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和就业岗位群。
2.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群,确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基本专业技能等。
3.针对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将职业能力分解为基本专业技能和专项技能等构成要素,确定分项专业能力要求,从而确定相应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要求。
4.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和要求,形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首先选择专业课和实训课,根据专业课程对知识的需求选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5.根据课程体系的衔接关系和学校资源情况(如实训设施、实训室等),编写专业教学计划表,从而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
(一)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外经贸企业岗位设置以及每个岗位对能力与素质要求来优化课体系,同时考虑教育内在规律,正确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哪些课程先开,哪些课程后开,各门课程核心内容是什么?理论与实践学时如何安排?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等。
(二)改革教学内容
大胆整合课程重复内容,按照方向来整合三年中开设的课程及内容。比如:将《国际贸易实务》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合并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将《外贸单证实务》与《进出口业务操作》合并成新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将《国际商务谈判》与《商务礼仪与谈判》整合。
选用高职精品教材,教育部高职院校规划教材。选定的教材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同时能体现和有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这个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突出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与高职院校教学中实践教学薄弱是分不开的。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定要改善和加强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课堂实践。教师要调整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例的安排,尽量每门课程都做到对半分或更过倾向于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增加学生课堂上的动手机会, 改善课堂实践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整周实训。正确确定本专业整周实训内容和要求。课堂实训与整周实训内容不能相矛盾,也不能相重复,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实训效果。
3.顶岗实习。加强顶岗实习。可采用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方式。
四、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从调查反馈中,外经贸企业在引进和使用人才时, 对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要求有时超出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而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的不满也超过了对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满。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与管理中,应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育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五、加强职业资格考证和英语教学
从事对外贸易工作,英语是重要的语言工具。英语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所以要加强和提高学生外语水平。
1.增加教学计划中外语课程的门类与比重,增强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规定一年级一定要过AB级,从二年级开始重点冲击四六级。组织学生开设早读、晚读课、英语角,派得力教师指导。举办英语听力、演讲比赛。
2.增加英语专业课程的比重, 切实加强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水平。英语总学分数应为6-8学分;课时数应该为120课时左右。
3.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改善外语学习的环境。
六、加强校企合作 注重订单特色培养
订单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和突破。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外贸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建立培养计划、签订就业协议。同时,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参与教学,建立合理的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按学校培养学生、企业培养员工的两种模式并行培养订单班的学生,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模式,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与学生“零距离就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桥集拉德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
„2‟ 杨龙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文化与教育技术,2011
„3‟ 文益民,周劲松,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 丛森、支芬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5‟ 张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四篇:以色列教育启示
以色列的教育:边玩边学求思辩
中东弹丸小国以色列以科技发达、军事领先、国力强大受到世人关注,也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和考察的对象。以色列在建国后52年里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除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鼓舞下从世界各国汇聚而来的高素质犹太移民之外,还当归功于该国完善的教育体制。
重视和发展教育是古老的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年轻的以色列国求生存、图发展的基本国策。犹太人认为,良好的儿童教育是世界的希望所在。基于这种信 仰,以色列人更重视娃娃阶段的启蒙教育。尽管国家规定义务幼儿教育从5岁开始,但几乎所有孩子从三四岁起就开始在幼儿园学习,从语言、算术和艺术方面接受 启蒙教育。这种学前启蒙教育使许多先天条件超常的儿童得到及时的培养。据统计,有约3%的儿童进入小学后能被选送到“神童班”。神童班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 摇篮。
寓教于玩 寓思于辩
综观以色列的教育,初、中级阶段科学性强,寓教于乐,高等教育学术性强。整个教育体系自始至终强调启发学生的先天智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使学生在实际参与和应用中获得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培养“高级工匠”。以色列虽有全国统一教材,但多数学校认为这些教材死板老化,因而自行设计教育内 容。据调查,有高达70%的中小学校都使用自己编制的教材。小学生的知识多是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的。老师要求二年级的学生到室外拍摄照片或者写生,三四 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学到的花鸟鱼虫等自然知识,能够自己绘图讲解,五六年级的学生便开始做类似小论文式的课题。例如,一个学生对哥伦布航海感兴趣,他会在老 师的指点下找参考书,把哥伦布航海的有关情况综合起来做一篇小型“论文”。完成一篇小“论文”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找参考书、复印附图、构思文章等,全都是独立完成。为了找书,他们在图书馆和家里的书架上翻个不停,除少儿读物外,还会翻出他们几乎搬不动的精装大百科全书,他们并不认为这些 书是给大人用的,有人会指着其中的插图说,这就是我需要的!
到了中学,老师会根据当前国家大事,结合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做“专题报告”。学生将自己准备的报告拿到课堂上宣讲,然后大家展开辩论。老师无须担心这 样做会冷场,因为学生大多会自告奋勇,这可能是由犹太人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所决定的。从科学原理到国家时事政治,学生们辩论起来面红耳赤,小小的教室里简 直就像议会。有这样一种说法:以色列600万人口中有600万个总理,看来中学课堂就是未来总理的诞生地。
课外吃“小灶”
以色列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国家12年义务教育所提供的只是最一般的基础教育,旨在为学生开启一个通往浩瀚知识海洋的通道,学校不是教育的惟一场所。由 于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孩子们吃完学校的“大锅饭”后,还纷纷到各种课外场所吃“小灶”。这些小灶有的是“佐菲姆”(即眼界、视野 的意思),类似我国的“少年宫”,有的是各种培训班或补习班。每个城市都有数个“佐菲姆”,学生在那里根据个人爱好和时间参加各种活动。许多家长认为,培 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气质与掌握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样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还尽量鼓励孩子多学些艺术课程。
如此下来,按说学生的负担应十分沉重,但以色列的学生仍生活得轻轻松松。这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作业较少,另一方面学生参加的各种课外活动都是自愿的。
以色列一年当中节假日很多,一般学校很少在假期给学生留作业。学生在家进行的多是音乐绘画等补充课程的练习,而且还有较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和电话聊 天。正因为很少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背不下来。但老师和学生家长却都不以为非———“不是有计算器吗?”校内的启发式教学、校外的针对性补充和 家庭的鼎力支持,使以色列中小学生始终生长在理想的教育环境中。同时,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熏陶下,学生的自立能力也普遍较强。按照犹太教和犹太生活习惯,女孩12岁、男孩13岁便接受“成人礼”。虽然法律上成年年龄仍规定在18岁,但接受过“成人礼”的孩子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心理上有“自己是大孩子 了”的感觉。如果谁被嘲笑为“妈妈的宝贝儿”,就会感到无地自容。
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式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 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拋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 正式建交,怀著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捲。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 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於100雅戈洛。我的春捲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著我合格的中国式 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捲。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捲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餛飩下麵条。
一天,当3 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著你母亲忙
碌,自己就像废物一 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著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度眨⒆觽冎形缇头艑W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著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捲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
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捲,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捲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捲去 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捲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像的那 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
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咦鳎瑧撊绾谓逃⒆印q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 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 “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 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著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於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著培养他们成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 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 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捲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 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 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捲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儘管只有 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捲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 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於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捲,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 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眾,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著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為没有奉献 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著什麼逃走?”对於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著,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讚赏老师说的这麼一句话:“如果你想将来成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 的……”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 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產。然后,老大跟我说因為他给我提供了资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於决定把 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
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儘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 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著,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 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週交稿 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 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 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我们家的 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 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像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 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 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 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著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 太法则的產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為优秀的人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 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捲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儘管只有 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捲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 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於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捲,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 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眾,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著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為没有奉献 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著什麼逃走?”对於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著,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讚赏老师说的这麼一句话:“如果你想将来成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 的……”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 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產。然后,老大跟我说因為他给我提供了资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於决定把 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
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儘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 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著,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 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週交稿 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 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 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我们家的 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 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像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 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 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 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著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 太法则的產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為优秀的人才……”
第五篇:大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人才培养
大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人才培养
21世纪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到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素质的高低和就业情况关系到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我们应从打造职业心态、提升职业能力和转变就业观念三个方面出发,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
1.打造职业心态: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
英国著名的文豪狄更斯曾经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这句不朽的名言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打造健康的职业心态,这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心态主要包括责任意识与诚信意识。
1.1 强化责任意识,培养敬业精神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们承担的任务的自觉的态度,是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意识的强与弱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对一个人的就业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选”的过程中,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对自己、对事业、对集体、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基本要求是珍惜生命,并追求有价值的生命,可概括为“自爱、自尊、自律、自强”;对事业负责要求毕业生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守纪律,勤钻研,做到敬业奉献;对集体负责要求毕业生不仅会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而且会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人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对社会负责要求毕业生能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培养中,要强化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对班集体、对老师和学校交付的工作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尽职尽责的做事精神。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在实践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分清社会的主流和支流。了解社会,通过感性认识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社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适应社会的本领,树立服务他人、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其责任意识。学生在未来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良好的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无疑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1.2 强化诚信意识,为赢得社会承认作准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诚信成为社会公平竞争的重要准则和人立足社会的 1
重要基础,它是市场经济的最可靠最坚实的基石,又是维护市场秩序,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准则。诚信意识也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许多用人单位都将诚信作为考察录用毕业生的重要指标。用人单位需要德才兼备的毕业生,有德无才,或是有才无德的毕业生,均不受欢迎。因此,高校在讲授各类专业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道德与革命思想典籍,从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增设传统文化课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意课堂教育和现实生活的一致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来推进道德情感的内化。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也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写实性的纪录,它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努力得到良好的诚信记录,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做一个诚信的人,将对未来的就业,赢得社会承认,增加一份厚重的砝码。
2.提升职业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
职业能力是指对工作任务的胜任力,是大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弱的核心所在。职业能力的基础层面是从事所有职业均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如:交流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我实现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逻辑运算与空间想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能力的高端层面是在某一岗位上,在专业范围内,符合专门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应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各个层面的职业能力,尤其是要强化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强化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是大学生智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素质形成的基础。知识的获得是不能脱离实践活动的,虽然大学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知识,但间接经验的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并且获得的间接经验必须通过实践的运用而得到检验、巩固和深化。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最大之处在于专业化,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任何高校都应把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高校教育要转变以发展知识教育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既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避免高分低能的“优秀学生”的产生。强化见习实践活动.将实习课程与正式的学期课程一样评估。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一是校内见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工作程序和设施、设备等,增强感性认识;二是校外实习,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多个部门或岗位轮回工作以获得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循序渐进,承担各种类型的工作,强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三是鼓励学生投身科研活动中,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不明朗的问题,这对于巩
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发明创造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大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以便通过这些论文的撰写培养起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2.2 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时代呼唤创新。只有富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才有可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也才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激发创造和维持创造的动力要素,它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始终保持在紧张有备状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会利用一切条件,捕捉机遇,洞察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充分调动自己的一切潜力,朝目标冲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发明的兴趣和争取创造发明的雄心。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树立起激发学生活力的民主作风。教师的民主作风是指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需要,并通过教学相长的教学台作,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求新要求。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学术的自由,正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其次,要向大学生积极介绍青年中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以使学生感到创新并非高不可攀,从而增强创新信心。再次,通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科研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创造发明的成功和喜悦。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教育、锻炼、培养过程,过去的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思想,重考试、轻实际的评价标准,重传授、轻指导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首先在教学中要改革传统教育教授法,重点的课程内容要精讲,不求面面俱到,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性.启发学生主动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实质和答案。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注意培养和启发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上台讲课。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过去那种知识陈旧、脱离社会实践的教材要尽快更新.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此外还要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的训练。第三要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把对创造能力发展的考察与评定放在应有的地位,建立广泛的评定方式取代或补充现有的考试形式,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如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教学和科研作为同样重要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总之,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教育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高速发展、激烈竞争需要的、充满生机、活力和自信的.具有创造性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以迎接新世纪的美好未来。
3.转变就业观念:实现科学就业的前提
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误区,某些大学生在对待什么是就业或从事什么
工作上,以及怎样去解决就业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能留在大城市、工资高、工作稳定的部门就业,而对民营企业、基础设施环境差的小城市抱有严重的歧视心理,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科学就业。高等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
3.1加强对大学生宏观经济形势的教育和宣传
首先应该加强对国家各项改革成果的宣传,学校可以采用改革进展专题讲座、形势教育课、到社会上取得重大改革成果的企业参观等形势让大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丰硕成果,让他们从宏观上和整体上把握国家的形势,了解社会状况,摆正自身位置,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其次应加强知识经济、终身学习等方面的教育。目前知识经济在我国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是高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力军,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十分重要。未来的工作模式将是“学习—— 工作—— 再学习—— 再工作”,所以学校应引导大学生要增强“知识经济”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这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处理好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学习的关系。
3.2 改善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高校要加强毕业生的日常思想教育,教育毕业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奉献和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要从低年级抓起,让大学生及早合理定位自己,从实际出发,破除“端铁饭碗”、“从一而终”旧观念,学会生存(学会做一个符合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的人,学会做一个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学会学习(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掌握获取新知的有效方法,学会不断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创造(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勇气,懂得创造方法、技巧,养成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