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较研究国内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书目检索(BibliographicRetrieval)是以文献线索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检索系统存储的是以二次信息(目录、索弓丨、文摘等)为对象的信息,它们是女献信息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的描述集合体。信息用户通过检索获取的是原文的“替代物”,也即有关某一问题的一系列相关文献线索,然后再根据检出的文献线索去获取原文%书目检索系统是汇集某个领域的二次文献信息的信息检索系统,用于检索相关文献信息线索。其手工检索阶段主要指文摘、题录、目录、索引等,计算机检索阶段则以书目数据库为核心,如各图书馆的0PAC即“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自从万维网出现以来,方兴未艾的Internet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的书目检索服务范围得到了最广泛的深人和延伸。目前,笔者就国内大学图书馆使用较为普遍的部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南京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和深圳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在Web环境下的书目检索功能、书目检索途经和书目检索条件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
1图书馆网站调查
1.1南京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该系统使用的是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的汇文系统,从图书馆首页—资源导航―馆藏纸本目录―馆藏书目查询。
1.1.1书目检索功能
该系统提供简单检索、全文检索、多字段检索(高级检索)和热门检索4项功能。
1.1.2书目检索途径
(1)简单检索界面以下拉列表方式完成单项选择,提供有题名、责任者、主题词、ISBN/ISSN、订购号、分类号、索书号、出版社、丛书名、题名拼音和责任者拼音共11个检索途经。
(2)全文检索界面提供有任意词、题名、责任者、主题词、索书号、出版社和丛书名7个检索途经,使用“并且”“或者”“不含”进行组配。
(3)多字段检索界面较为复杂,分左右两列设置了题名、责任者、丛书名、主题词、出版社、ISBN/ISSN,索书号和起始年代8项检索,这8个检索途径既可以进行单项检索,也可以进行自由组配。
(4)热门检索界面使用动态的效果提供热门检索词,如人类学、边城、生命等,可以查看30天内的热门词。
1.1.3书目检索条件
简单检索:文献类型,所有书刊、中文图书、西文图书、中文期刊和西文期刊5种。语种无。馆藏地点无。出版时间无。
高级检索(多字段检索)文献类型则包括所有类型、类型不详、规范文档、中文图书、西文图书、日文图书、俄文图书、中文期刊、西文期刊、日文期刊、俄文期刊、电子读物、中文古籍、非中文古籍、乐谱手稿、印刷乐谱、计算机文档、测绘资料、非音乐录音、音乐录音、录像资料、电影胶片、投影幻灯、缩微制品、手稿、书法绘画、金石拓片、三维制品、混合型资料、电子图书、光盘图书资料、光盘期刊资料、刘法民国书共计32种选择;语言种类(语种类别)包括所有语种、中文、英语、日文、俄语、德语、法语等18种选择;每页显示20、30、50、100等4种;显示方式(结果显示)包括详细显示和表格显示2种;排序方式有入藏日期、题名、责任者、索书号、出版社和出版日期6种;馆藏地点有鼓楼校区、院系分馆和仙林校区3种。
1.2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该系统采用的是北邮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北邮系统,从图书馆首页—ft息资源藏书刊检索人口i共检索。
1.2.1书目检索功能
该系统有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分类浏览和全文检索4种功能。
1.2.2书目检索途经
简单查询界面设置了所有题名、出版社、索取号、作者、标准号、主题词、图书条码、分类号和题名缩拼9个检索途经,以下拉列表方式供单项选择。
高级检索界面自上而下列出了题名、作者、出版社、分类号、主题词和ISBN等6个检索途经,以前向匹配、模糊匹配和精确匹配3种形式进行组配。
分类浏览界面的类目列表按中图法列出22个大类,按类检索。
全文检索界面列出了任意词、题名、作任者、出版年、出版社、标准号、主题词和摘要8个检索途经。
1.2.3书目检索条件
简单检索文献类型(资料类型):中文图书、外文图书、日文图书、中文连续出版物、西文连续出版物、中文声像、西文声像、中文古籍和全部共9种;典藏地点(分馆名称)有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1种;
高级检索文献类型(资料类型):所有书刊、中文图书、西文图书、日文图书、俄文图书、民族图书、中文期刊、西文期刊,日文期刊、俄文期刊、中文报纸、西文报纸、日文报纸、俄文报纸和其他报纸15种„语种无。馆藏地点1种。出版时间无。
1.3深圳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该系统采用的是深圳大学图书馆的深大系统,从图书馆首页—检索—本校馆藏资料—馆藏书目检索。
1.3.1书目检索功能
该系统有简单检索(又称:快速检索)、高级检索、智能检索(主题词智能检索)和热门检索4种。
1.3.2书目检索途经
简单检索界面提供任意字段关键词、题名前方一致、题名内关键词、著者前方一致、著者内关键词、内容主题词、出版者名称、中图法分类号、ISBN、ISSN和索取号等11种。
高级检索是馆藏书目组配检索,检索点全为前方一致,设置了题名、责任者、主题词、索取号、出版社、分类号、ISBN和ISSN等8种检索途经。
智能检索即主题词智能检索,提供同义词扩展检索、分类号扩展检索、上位词扩展检索、下位同扩展检索和相关词扩展检索等5种检索途经。
热fj检索是任意同热门检索,提供1个月以内的热门检索词。
1.3.3书目检索条件
简单检索:提供任意字段关键词、题名前方一致、题名内关键词、著者前方一致、著者内关键词、内容主题词、出版者名称、中图法分类号、1SBN/ISSN、索取号10种检索;语言种类有3种,中文、英文、日本语;有检索说明。
高级检索:文献类型有普通图书、连续出版物、非书资料、测绘资料、档案、乐谱、计算机文档和古籍善本8种;语言种类(文种)有中文、西文、日文、俄文和其他5种;典藏地点有北馆、学院资料室、南馆、借调给图书馆之城书库和CIBTC等5种;每页显示记录数20、30、50等3种;排序方式以题名、出版社、出版日期、著者、主题词、分类号和进馆曰期7种方式进行升序排列和降序排列;显示方式有详细显7K、表格显不2种。
2对比研究
表1说明,从检索功能看南京大学系统的各项检索功能最为详细,是其他系统所没有的;北京邮电大学系统的检索功能最多,囊括了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全文检索、分类浏览及模糊检索5种功能;深圳大学系统的智能检索最为出色,不但详细介绍检索方法,还提供很多检索知识和技巧。
从表2来看,题名、作者、主题词、分类这4项是各个系统必不可少的检索途经,其次是出版社、ISSN/1SBN号、索取号、丛书名作为检索途经的频率也比较高。南京大学系统在分类方面独具特色,专设了分类主题查询功能,分类主题查询使用起来要比分类号查询方便得多;北京邮电大学系统的特色则是支持题名缩拼功能,凡有汉字输人的检索入口均可使用缩拼进行检索;深圳大学系统的特色则是任意词检索,即在全文范围内进行检索,且无任何检索限定条件。
从表3得知,书目检索限定条件在检索策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限定条件越详细,检索范围就越小,检索结果就越准确,而在检索限定条件中最主要的是文献类型和语言种类。总的来看,南京大学系统的检索限定条件设置得比较全面,在文献类型和语言种类这2个限定条件上提供的选择最为详细,在文献类型方面提供32种选择,在语言种类方面提供18种选择;北京邮电大学系统的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提供相同的15种文献类型,虽然没有独立设置语言种类,但在提供15种文献类型列表中已经反映有4种语言种类,它们是中文、西文、日文、俄文;深圳大学系统在文献类型和语言种类相对南京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少,但它最大的突出特点是检索说明事项,点击某一文献类型可以看到包括的内容。论文期刊发表,论文代写,
第二篇:图书馆藏书目检索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专题
OPAC书目检索系统使用方法
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系统OPAC书目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如下:
1.书目检索:输入要查询书目的题名,该系统即可检索到该书的具体信息:索书号、作者,出版社,是否可借等,读者可根据以上信息进书库找到该书的确切位置,进行借阅。
2.登录“我的图书馆”这个模块,可以进行续借、预约,读者荐购等功能的操作,详细的登录方式,在进入“我的图书馆”这个页面后,屏幕的右方有详细提示,如用户名,初始密码等。
3.温馨提示:“我的图书馆”操作完成后,一定要注销,否则别的用户能继续操作,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OPAC书目检索系统使用方法
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系统OPAC书目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如下:
1.书目检索:输入要查询书目的题名,该系统即可检索到该书的具体信息:索书号、作者,出版社,是否可借等,读者可根据以上信息进书库找到该书的确切位置,进行借阅。
2.登录“我的图书馆”这个模块,可以进行续借、预约,读者荐购等功能的操作,详细的登录方式,在进入“我的图书馆”这个页面后,屏幕的右方有详细提示,如用户名,初始密码等。
3.温馨提示:“我的图书馆”操作完成后,一定要注销,否则别的用户能继续操作,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OPAC书目检索系统使用方法
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系统OPAC书目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如下:
1.书目检索:输入要查询书目的题名,该系统即可检索到该书的具体信息:索书号、作者,出版社,是否可借等,读者可根据以上信息进书库找到该书的确切位置,进行借阅。
2.登录“我的图书馆”这个模块,可以进行续借、预约,读者荐购等功能的操作,详细的登录方式,在进入“我的图书馆”这个页面后,屏幕的右方有详细提示,如用户名,初始密码等。
3.温馨提示:“我的图书馆”操作完成后,一定要注销,否则别的用户能继续操作,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OPAC书目检索系统使用方法
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系统OPAC书目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如下:
1.书目检索:输入要查询书目的题名,该系统即可检索到该书的具体信息:索书号、作者,出版社,是否可借等,读者可根据以上信息进书库找到该书的确切位置,进行借阅。
2.登录“我的图书馆”这个模块,可以进行续借、预约,读者荐购等功能的操作,详细的登
录方式,在进入“我的图书馆”这个页面后,屏幕的右方有详细提示,如用户名,初始密码等。
3.温馨提示:“我的图书馆”操作完成后,一定要注销,否则别的用户能继续操作,给读者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篇:大学图书馆职业礼仪研究论文
施行礼仪服务,能够凸显文化底蕴,对提升高校馆服务功能大有稗益。本文从图书馆服务礼仪的内涵构成、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诸方面对图书馆服务礼仪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在品牌和服务的理念强势渗透各行各业的今天,我国图书馆界同样认识到良好的图书馆形象和图书馆品牌建设的必要。建设和谐的高校图书馆,就要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以完关的礼仪服务让释图书馆的人文氛围,弘扬和传承先进文化。为读者持续提供人性化礼仪服务,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可增强高校图书馆自身活力。
1文明礼仪一种概念
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亦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广义上来讲,礼是人立身、成事、安国的根本。礼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中。从古至今,礼仪始终以一种精神的约束支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高校图书馆提供礼仪服务,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图书馆服务礼仪凝结着图书馆员的智慧、理想以及他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读者服务中成功运用礼仪,将会给这种交流带来和谐,使人感到精神愉悦,从而有利于读者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礼仪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2文明礼仪两种效用
高校图书馆重视礼仪工作深化了服务内涵,拓展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图书馆服务礼仪的本质是对读者利益的尊重和关爱,即对读者的人格、尊严和信息权利的尊重和关爱。“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使其更具道德示范性。
2.1文明礼仪闪烁着道德的光芒和力量
礼仪具有引导、示范的功能,客观上起着榜样的作用。服务热情、谈吐和气、举比大方、知识广博,展示了图书馆员的品格修养和个性风采,带给读者愉悦的心情的同时,无声地影响着教育着周围的人们。尤其是对于各种不良行为和习惯,礼仪有一种无形的劝阻和约束的力量。礼仪使馆员和读者间建立友谊、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彼此间尊重信任,进而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不知不觉中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馆员的道德示范性因此得到了凸显,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持久性和深远性。具有良好道德、礼仪素养的馆员群体,共同营造着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良好的图书馆服务礼仪,有利于化解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诸多矛盾,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学校和社会服务。
2.2文明礼仪促进了图书馆和谐建设
礼仪的本质是“敬”,“敬”是礼的内涵。它使得人们有意识地带着一种尊敬、理解、宽容的诚意来遵守人际交往的各种规则,使得同事间互敬、互助,馆员与读者间互尊、互爱。
图书馆服务礼仪在影响馆员的同时,也在教育和感染着广大读者。图书馆服务礼仪约束着馆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并且使图书馆拥有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更加有利于读者享用有秩序的学习环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图书馆业务工作,形成良性互动。良好的图书馆服务礼仪是图书馆树立最佳公众形象的基础,提升了高校馆在文明校园建设中的分量。
3文明礼仪 注重“三修”
图书馆员的整体形象是内在气质和外在表现的结合统一。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是高校图书馆无形的财富,创建图书馆服务品牌,塑造图书馆良好形象就要从“三修”入手。
3.1修饰——服饰是基本礼仪,它更是一种文化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着装打扮要兼顾时间、地点、场所的不同与之相适应,要庄重、整洁、大方,不过分惹人注目,应力求和谐,以和谐为美。有条件的图书馆应该有统一的制服。它体现了馆员的责任感和可信度,表明了对他人的尊重,也树立了图书馆的良好形象。仪容仪表要干净整洁,化妆要注意淡雅适度,给读者以亲近感和美的享受。馆员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要精神饱满、着装整洁得体、举比文明大方、服务热情周到、言语礼貌文雅,要注重自身形象、修养,做到语言美、行为美。
3.2修心——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核心
热爱读者、真诚服务是创造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尊重每位读者的人格,尊重每位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员只有关爱每一位读者,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读者需求,细心钻研读者心理,为读者快捷地提供所需文献信息。只有在工作中做到:对待读者充满爱心,对待工作细致专心,读者服务热情细心,解惑答疑认真耐心,听取意见谦逊虚心,才能为读者提供文明热情便捷的优质服务。
3.3修智——加强文化修养并不断丰富知识结构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互补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欣赏艺术作品,久而久之,人的精神面貌、内在气质就会升华,文化修养得到提升。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尤其要在文献检索、网络导航等方面多下苦功,应鼓励馆员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各种业务知识培训讲座,提升馆员业务能力。使馆员从学历人才成为能力人才,最终使他们发展成为优秀的复合型馆员。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工商学院图书馆制定的《图书馆馆员仪表形象和仪态形象规范》在服饰、仪表形象、站姿坐姿等仪态举止,以及服务语言等基本方而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细则,每学期图书馆还要评选出礼仪形象“大使”和服务标兵,扩大了图书馆的校园影响,提升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
4文明礼仪蕴涵“四化”
4.1阅读环境人文化
创设人文化的阅读环境是现代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文明礼仪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要努力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思想,如借阅室多数采用大空间、通透式,实现藏、阅、借、咨一体化开放式管理,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条件较好的图书馆尽量做到每个借阅室都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机,使读者可以实现网上查询、预约图书。
4.2服务理念人性化
良好的服务意识就是礼仪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读者”、“读者至上”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高校图书馆工作就是从读者需求出发,一切活动都应围绕满足读者需求而设立,如:延长开馆时间、节假日开放、扩大读者借阅权限、规范员工行为等等,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研究读者阅读心理、阅读行为,准确理解读者意图,将传统观念与新型理念有机融合,以服务过程为纽带,建立个性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多元服务,开展多种渠道的文献传递服务。
4.3读者服务人情化
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使读者感到愉悦、满意。在读者服务工作过程中,馆员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至关重要,因为它能自接刺激读者的感官、感染读者的情绪。馆员要善于抓住情感的纽带,运用情感的艺术来服务教化每一位读者。
4.4读者借阅文明化
尊重是服务的基石,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愿望。高校图书馆馆员具备教师与馆员的双重身份。作为教师馆员更应以其为人师表的优雅风度、诚恳态度、文明语言、热情服务去体现良好的图书馆礼仪文化。
第四篇:国内15所著名大学校长推荐书目
大学校长推荐书目
1.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推荐理由: 从2013年4月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在全校本科生中发起了跨专业跨学科的读史读经典活动,《乡土中国》是学校推荐的20本中外经典著作中宣读人数最多的。这部书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2.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推荐理由:曾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平凡的世界》是无数人的精神食粮,他们汲取孙少平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奋斗、拼搏,追逐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今,在这个富足幸福的时代,依然有很多人喜爱《平凡的世界》,从北师大近年的图书借阅排行榜看,《平凡的世界》连年位居前列。现实的数据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年轻人所需要的,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3.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 著 周涛 译
推荐理由:大数据让我们更加深入信息社会,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转型和制度的创新。
4.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 《自由在高处》 作者:熊培云
推荐理由:在序言中,熊培云说:“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这是一段温暖的文字。是的,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减小我们的担忧圈,扩大我们的影响圈。“知其不可而为之”,两千多年前,有人这样评价孔老夫子,两千年后,中国,有一群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平静而坚定,从容而执着,用一生的时间力求做好一件事——批判并且建设。
5.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推荐理由:莱维在这本书中回忆了他在奥斯维辛的所见所闻,归结起来,就是极端条件下人类的善与恶。写完此书后,莱维自杀离世,给世人留下诸多疑问。阅读这本书,希望大家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关于知识分子的道义;第二,是人类施以暴行的能力。人应该是向善的,在我们内心必须有做人的底线,而知识分子最大的义务,应该是思考人之为人的意义和底线,引导社会建立善,抵御恶。
物质生活的丰富,不能取代精神与心灵的丰富和富足。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多看,多想,多写,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而共同努力。
6.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革命烈士诗抄》 作者:萧三
推荐理由: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励志“补钙”的书,每每读起来,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记得1962年版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要学作诗吗?请读这样的诗吧!你要学做人吗?学做这样的人吧!”
这些诗,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生命绝唱,充满着对人民的挚爱、对事业的热忱和对理想的忠贞
7.宁夏大学校长何建国
《时间简史》 作者:【英】史蒂芬·霍金
推荐理由:这是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探索时间本质和与众最前沿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写给普通人看的物理学著作。它用简单,简洁,简谱的语言阐述了神秘,神奇,深奥的宇宙原理,打开这本书,走进这本书,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黑洞,空间和时间......这本书不仅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也能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启迪人们的智慧,更能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时间简史》值得一读,特别是对当代青年来说,这更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8.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
《论中国》 作者:【美】亨利·基辛格
推荐理由:基辛格以其亲身经历传递了一个他感知和思考的中国。该书主要讲述了40年来基辛格与中国几代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交往,阐释中国人对战争与国际秩序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对中美建交、台海危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访美等历史节点进行了深度解读,具有更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思想价值。
作者以一位资深外交家的独特视角描摹了中国的世界形象,是一部读懂中国的经典著作。
9.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沉思录》 作者:【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推荐理由:
马可·奥勒留,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征战的间隙,他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著就了声誉卓著的伟大名著《沉思录》。书中那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这是一部让人掩卷沉思、受益无穷的智慧之作。
10.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 《苦难辉煌》 作者:金一南 推荐理由:
这本书视角广阔,立意高远,第一次在国际大背景下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进行了解读,第一次用全局的战略眼光审视了那段历史。这本书不仅讲述了历史,对现在的我们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相信读者能够从先辈们那段奋斗的岁月中汲取丰富营养。
11.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用英文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哲学的力作,长期作为世界各大学的通用教材。该书探讨了诸子百家的起源,明辨了宗教和哲学的区别,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视界高远,参古纳今,化繁为简,脉络分明,尽显大家风范。该书对当下中国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哲理思维,不无裨益。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分享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名著。作者把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等四个层次,将诸多类型图书的阅读方法娓娓道来,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和能力,引读者入书山揽胜而不至于迷失途中。我相信在作者的循循善诱之下,读书将成为一种丰富心灵的习惯和艺术。12.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
《相约星期二》 作者:【美】米奇·阿尔博姆
推荐理由:现在的社会文化习惯于引导青年人关注考试、就业、买房等物质层面的需求,却不鼓励他们后退一步,站在更大的格局上去思考,除了物质,还有什么能抚慰焦躁不安的心灵,缓和社会对立和人际矛盾。这是一部从长者的角度出发,引导人们反思人生态度的佳作。它用质朴、亲切的语言劝诫被掩盖了真实需要的青年人,面对死亡这一不可回避的终点,实利琐事并无过多价值,唯有无私的爱,勇敢的付出及内心的平和才能帮助人们用快乐驱散恐惧和空虚。在浮躁的社会中,希望大家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感悟。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作者:【加】克雷格·柯伯格 马克·柯伯格 推荐理由:
在未来,我们不仅作为互不相干的个体存在,每一个人都应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承担建设和改造我们生活的地球的重任。这本书引导人们重新审视幸福,同情心等感情,为青少年及教育者提供了从“我”走向“我们”的行动指南和建议。年轻人,因为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无穷的发展潜能,更是掌握了改变世界的钥匙。
13.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
《五千年犹太文明史》 作者:【英】马丁·吉尔伯特
推荐理由:几千年来,犹太民族一直被主流社会排斥、压迫,被迫迁徙,二战期间更遭到令人发指的迫害。但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什么使他们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保持认同、创造辉煌?这要在犹太历史中探寻。作者用141个历史故事,以书信的方式,深入浅出地给出了犹太人五千年历史脉络,读起来耳目一新。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更要借他人之石,方能不骄不躁,不卑不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4.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 《神雕侠侣》 作者:金庸
推荐理由:金庸先生的小说文笔独特,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深刻细腻,感情澎湃壮丽,意境甚高,就如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中深藏着承诺、牺牲、坚持、真挚和勇气,这些都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深层元素。他善于以历史洪流为背景,再创造故事情节,成为一种结合写实与创意的文风。对我来说,金庸先生的作品,实非普通小说,而是经典文学,对提升中文造诣,认识中国历史,探讨人性,传统社会价值观,以至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带来启示。
15.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
《寂静的春天》 作者:【美】雷切尔·卡逊
推荐理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1962年出版的这本著作详述了滥用DDT等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现代环保运动。我在中国科技大学求学时读到这本书的中译本,书中许多我第一次了解的事实与观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都带给我很大的心灵震撼。这本书在美国问世之初曾饱受争议,作者向西方工业社会漠视生态环境的传统发起了勇敢的挑战,她所坚持的思想为人类环保意识的启蒙点亮了一盏明灯。
第五篇:汉学研究书目
海外汉学研究书目
必读书目:
《国际汉学著作提要〉》,李学勤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美)本杰明·史华兹,江苏人民,2004 《孔子思想思微》,(美)郝大维、安乐哲,江苏人民,1996 《中国文论》,(美)宇文所安,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中国与基督教》,增补本,(法)谢和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比较文化学》,方汉文,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东方学》,(美)爱德华·W·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
中外文化交流、传教士与汉学:
《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张国刚等,中国社科,2001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王立新,天津人民,1997 《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法)安田朴,商务,2000 《中外宗教交流史》,楼宇烈、张志刚主编,湖南教育,1999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冲突》林仁川、徐晓望,华东师大,1999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顾长声,上海人民,1985 《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阎守诚、阎宗福,大象出版社,2003 《中外文化交流史》,沈福伟,上海人民,1985 《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从利玛窦到郎士宁》,东方出版社,1993 《中西文化之交流》,(日)石田干之助,长沙商务出版社,1941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桑兵,浙江人民,1999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顾卫民,上海人民,1996 《中国与罗马教廷关系史略》,顾卫民,东方出版社,2000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范存忠,上海外语教育,1991 《中国对法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法)维吉·毕诺,耿升译,商务,2000 《中国的使臣:卜弥格》,(波)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张振辉译,大象出版社,2001 《马礼逊:在华传教士的先驱》,(美)汤森,王振华译,大象出版社,2002 《利玛窦中国札记》,广西师大,2001 《丝绸之路》,(法)布尔努瓦,耿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1 《发现中国》,(法)维克布鲁斯,耿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张西平,东方出版社,2001 《晚明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范明生,上海人民,1993 《莱布尼兹和儒学》,(美)孟德卫,张学智译,江苏人民,1998 《十八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的传播及其反应》,严建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朝鲜、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韩)郑判龙、李钟祥主编,中国社科,1995 《中西文化交流先驱m马可波罗》,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编,商务,1995 《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余三乐,北京出版社,2001 《马可波罗时代》,申友良,中国社科,2001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法)杜赫德编,(中)郑德弟等译,大象出版社,2001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适与会通》,沈定平,商务,2001 《东方文学交流史》,孟昭毅,天津人民
《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史彤彪,河北人民,1999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朱谦之,福建人民,1985 《孟德斯鸠与中国》,许明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UGG boots cheap,1989 《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王宁、钱林森、马树德,河北人民,1999 《欧洲与中国》,(英)赫德逊,王遵仲等译,中华书局1995 《论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李寅生,巴蜀书社,2000 《西学与晚明思想裂变》,何俊,上海人民,1998 《中西交通史》,方豪,中华书局,1988 《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徐宗泽,中华书局,1989 《中国与基督教》增订本,(法)谢和耐,耿升译,上海古籍,2003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刘登革、周云芳,中国社科,2000 《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安田朴,巴蜀书社,1993 《中国基督教史人物》,朱维铮主编,上海人民,1994 《道与言:华夏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相遇》,刘小枫,三联书店,1995 《基督教与明末儒学》,杨尚远,东方出版社,1994 《庞迪我与中国:耶稣会“适应”策略研究》
《西学东渐与中日两国的对应》,赵德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徐善伟,上海人民,2002 《从利玛窦到汤若望》,(美)邓恩,余三乐译,上海古籍,2003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顾长声,上海人民,2004
汉学史:
《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法国当代中国学》,(法)戴仁主编,耿升译,中国社科,1998 《德国的汉学研究》,张国刚,中华书局,1994 《瑞典汉学史》,张静河,安徽文艺,1995 《明代欧洲汉学史》,吴孟雪、曾丽雅,东方出版社,2000 《汉学发达史》,莫东寅,大象出版社
《十七世纪中期汉学著作研究》,计翔翔,上海古籍,2002 《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中华书局,1995 《日本汉学史》,李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美国中国学史研究》,朱政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海外汉学研究》,刘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影响与研究:
《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龚刚编选,江苏人民,1998 《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编选,江苏人民,1996 《国外学者看中国文学》,戴侯建编,中国物质供应社,1982 《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宋柏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东方美学对西方的影响》,陈伟、王杰,学林出版社,1999 《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卫茂平,上海外语教育,1996 《中国古典小时戏剧名著在国外》,王丽娜,学林出版社,1988 《中国文学在苏俄》,李明滨,花城,1990 《中国文学在英国》,张弘,花城,1992 《中国文学在法国》,钱林森,花城,1990 《中国文学在日本》,严绍璗、王晓平,花城,1990 《中国文学在朝鲜》,韦旭升,花城,1990 《中外文学交流史》,周发祥主编,湖南教育,1999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饶凡子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法)克劳婷苏尔梦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亚洲汉文学》,王晓平,天津人民,2001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赵毅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东方文学交流史》,孟昭毅,天津人民,2001 《中国的自传文学》,(日)川河康三,蔡毅译,中国编译出版社,1999 3 《与中国作家作跨文化对话》,(德)卜松山,刘慧儒等译,中华书局,2000 《中国诗史》,(日)吉川幸次郎,章培恒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韩)闵宽东,学林出版社,1998 《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中华书局,2002 《〈管锥编〉与杜甫新解》,(德)莫芝宜佳,河北教育,1998 《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叶维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美)夏志清,江西人民,2001 《〈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俄)李福清,上海古籍,1997 《古典小说与传说李福清汉学论集》,李福清汉学论集,(俄)李福清,中华书局,2003 《〈西游记的秘密》,(日)中野美代子,中华书局,2002 《清水茂汉学论集》,(日)清水茂,中华书局,2003 《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美)韩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国近代白话小说研究》,(日)小野四平,上海古籍 《中国小说世界》,(日)内田道夫等,上海古籍
《文学经典的挑战》,(美)孙康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中国文学在德国》,花城出版社,2002 《初唐诗》,斯蒂芬·欧文,广西人民,1987 《追忆》,斯蒂芬·欧文,上海古籍,1990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江苏人民,2002 《唐诗的魅力》,(美)高友工、梅视鳞,上海古籍
《中日比较文学资料汇编》,王琢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日)林木修次,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 《20世纪法国作家与中国》,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美)宇文所安,三联书店,2003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美)格里德,江苏人民,《礼乐之邦:中国美学问题》,(美)苏源熙,江苏人民,2004 《法国作家与中国》,钱林森,福建教育,1995 《悲秋:古诗论情》,(法)郁白,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 《迦陵论诗丛稿》,叶嘉莹,北教育出版社 《唐宋名家词论稿》,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 《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美)倪豪士,上海古籍
《中国文章论》,(日)佐藤一郎,上海古籍
《李白说抒情艺术研究》,(日)松蒲友久,上海古籍
《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日)松蒲友久,中华书局,2001 《中国小说世界》,(日)内田道夫等,上海古籍 《中国的宗教与戏剧》,(日)田仲一成,上海古籍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日)小尾郊一,上海古籍 《中国诗歌写作》,(法)程抱一,江苏人民,2004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余虹,三联书店,1999 《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王晓路,巴蜀书社,2003 《中国诗学》,(美)叶维廉,三联书店,1996 《比较诗学》,(美)叶维廉,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8 《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美)叶维廉,北大出版社,1987 《中国文论:英译与批评》,(美)宇文所安,上海社科,2003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日)小尾郊一,上海古籍 《中国诗学》,刘若愚,中州古籍,1996 《中国文学理论》,刘若愚,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5 《中国戏剧史》,(日)田仲一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明清的戏曲》,(日)田仲一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吉川幸次郎研究》,张哲俊,中华书局,2004 《中国叙事学》,浦安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浦安迪,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黄鸣奋,学林出版社,1997 周发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在西方》,载《国际汉学》第二集,和平出版社 周发祥《西方汉学界的文类学研究述要》,载《国际汉学》第二集 周发祥《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周发祥《国外中国文论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余虹,三联书店,1999
儒、道、佛研究:
《在上帝面具的背后——儒道与基督教》,(美)南乐山,辛岩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美)杜维明,钱文忠等译,上海人民,2000 《中国宗教与基督教》,秦家懿、孔汉思,三联书店 《儒家与自由主义》,哈佛燕京学社编,三联书店,2001 5 《道家思想与佛教》,(日)蜂屋邦主,隽雪艳等译,辽宁教育 《孔子与中国之道》,(美)顾立雅,高专诚译,大象出版社,2000 《东方价值与多元现代性》,(美)杜维明,中国社科,2001 《儒学的复兴》,(澳)李瑞智等,商务,1999 《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美)赫大维、安乐哲,施忠连译,江苏人民,1999 《孔子:即凡而圣》,(美)赫伯特·芬格莱特,江苏人民,2002 《中国的思想》,(日)沟口雄三,赵士林译,中国社科,1995 《西方道教研究史》,(法)安娜·塞德尔,蒋见元等译,上海古籍,2000 《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法)索安,中华书局,2002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美)列文森,郑大华等译,中国社科 《儒教与道教》,(德)马克思·韦伯,江苏人民、商务印书馆 《二程兄弟的新儒学》,大象出版社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日)冈田武彦,吴光等译
《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杨焕英,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神体儒用”的辨析:儒学在日本历史上的文化命运》,王健,大象出版社,2002 《道教在海外》,陈耀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孔子哲学思微》,赫大维、安乐哲,江苏人民,1996 《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刘述先,中国社科,2001 《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杜维明,中国社科,《国际儒学研究》,人民出版社
《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美)成中英,中国社科,2001 《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日)沟口雄三,中华书局,1997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张祥龙,三联书店,1996 《爱默生与中国》,钱满素,三联书店,1996 《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美)本杰明·史华兹,江苏人民,1996 《儒家思想新论》,(美)杜维明,江苏人民
《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美)墨子刻,江苏人民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余英时,江苏人民 《通向禅学之路》,(日)铃木大拙,上海古籍 《道教》,(日)福井康顺等,上海古籍
《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美)欧大年,上海古籍
《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美)爱莲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关于中国历史与社会的研究:
《世袭与禅让: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美)艾兰,2002 《中国:传统与变迁》,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转变的中国》,(美)王同斌,李伯仲等译,江苏人民,1998 《大中国志》,(德)曾德劭,何高济译,上海古籍,1998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美)包弼德,刘宁译,江苏人民,2001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法)谢和耐,刘东译,江苏人民,1998 《中国转向内在》,刘子健著,江苏人民,2002 《中国问题》,(英)罗素,学林出版社,1996 《德国思想家论中国》,(德)夏瑞春编,江苏人民,1995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维科学主义》,(美)郭颖颐,江苏人民 《中国:传统与变革》,(美)费正清,江苏人民 《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美)史华兹,江苏人民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英)冯客,杨立华译,江苏人民,1999 《传统中国的内发性发展》,(日)三石善吉,余项科译,中央编译局,1999 《西方的中华帝国观》,(英)M.D.马森,时事出版社,1999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法)魏丕信,江苏人民,2003 《美国的中国形象》,(美)哈罗德.伊萨克斯,时事出版社,1999 《白银时代》,(德)贡德.弗兰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中华帝国文明》,(英)莱芒.道逊,上海古籍 《中国的现代化》,(美)罗兹曼,江苏人民
《内闺:宋代婚姻和妇女生活》,(美)伊沛霞,江苏人民 《中国食物》,尤金.N.安德森,江苏人民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日)谷川道雄,中华书局,2002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加)卜正明,三联书店,2004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美)柯文,中华书局,1994 《东方的文明》,(法)雷奈.格鲁塞,中华书局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美)施维坚主编,中华书局
《当代美国的显学mm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侯且岸,人民出版社,1995
汉学丛刊:
《国际汉学》,任继愈主编,大象出版社 《法国汉学》,清华出版社、中华书局 《汉学研究》,阎纯德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 《国际汉学漫步》,李学勤主编,河北教育,1997 7 《清华汉学研究》,葛兆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辞典:
《北美汉学家辞典》,(中)安平秋、(美)安乐哲主编,人民文学,2001
二、附:汉学、中国学书目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张星烺,辅仁大学图书馆,1930(中华书局1977年有重印本)《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徐宗泽,中华书局,1946(1989重印)《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德)利奇温,朱杰勤译,商务印书馆,1962 《日本的中国学家》,严绍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海外汉学资源调查录》,汪雁秋编,汉学研究服务中心,1982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张维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朱谦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清代西人见闻录》,杜文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中西交通史》,方豪,岳麓书社,1987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方豪,中华书局,1988 《汉学发达史》,莫东寅,上海书店,1989 《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徐宗泽,上海书店,1990 《当西方遇见东方:国际汉学与汉学家》,王家凤、李光真,台北:光华画报杂志社,1991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顾长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日本中国学史》(第一卷),严绍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世界的中国观:近二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忻剑飞,学林出版社,1991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范存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中国和基督教》,(法)谢和耐,耿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陈卫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中日汉籍交流史论》,王勇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严绍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美国中国学手册》,孙越生、陈书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中西文化交流先驱》,许明龙,东方出版社,1993 《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法)安田朴等,耿升译,巴蜀书社,8 1993 《世界中国学家名录》,中国社会科学院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德国的汉学研究》,张国刚,中华书局,1994 《世界中国学家名录》,孙越生、李明德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美国学者论中国文化》,罗浦洛主编,包伟民、陈晓燕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当代美国的显学: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侯且岸,人民出版社,1995 《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林徐典主编,中华书局,1995 《瑞典汉学史》,张静河,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 《洋教士看中国朝廷》,朱静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法)费赖之,冯承钧译,中华书局,1995 《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法)荣振华,耿升译,中华书局,1995 《欧洲与中国》,(英)赫德逊,王遵仲等译,中华书局,1995 《国际汉学著作提要》(上下),李学勤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思想卷),严绍璗、源了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严绍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国际汉学漫步》,李学勤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汉籍外译史》,马祖毅、任荣珍,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王立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法国当代中国学》,(法)戴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王宁、钱林森、马树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朱谦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明代欧洲汉学史》,吴孟雪、曾丽雅,东方出版社(张西平、方鸣主编:大航海时代),2000 《清初士人与西学》,徐海松,东方出版社,2000 《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法)安田朴,商务印书馆,2000 《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张国刚、吴莉苇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丛书),2001 《北美汉学家辞典》,安平秋、安乐哲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收近500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沈定平,商务印书馆,2001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法)杜赫德编,大象出版社,2001 《域外中国学十论》, 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 9 《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胡志宏,大象出版社,2002 《十七世纪中期汉学著作研究:以曾德昭〈大中国志〉和安文思〈中国新志〉为中心》,计翔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汉学在20世纪东西方各国研究和发展的历史》,刘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吴伯娅,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日本汉学史》(五卷:起源和确立、成熟和迷途、转折和发展、新的兴盛、变迁和展望),李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与世界丛书),2002-2004(已出前三卷)《大洋彼岸的回声:美国中国史研究历史考察》,陈君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欧洲中国学》,黄长著、孙越生、王祖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张西平编,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5 《日本藏汉籍善本书录》,严绍璗,中华书局,即出(250万字)文学类: 《远游的诗神: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赵毅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苏联:小说b戏曲》,李福清,田大畏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宋伯年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王丽娜:《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学林出版社,1988(法)苏尔梦:《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颜保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李明滨:《中国文学在俄苏》,花城出版社,1990 韦旭升:《中国文学在朝鲜》,花城出版社,1990 严绍璗、王晓平:《中国文学在日本》,花城出版社,1990 钱林森:《中国文学在法国》,花城出版社,1990 范存忠:《中国文学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张弘:《中国文学在英国》,花城出版社,1992 施建业:《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黄河出版社,1993 倪豪士编选:《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黄宝华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严绍璗、中西进:《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卫茂平:《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乐黛云、陈珏编选:《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0 1996 黄鸣奋:《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学林出版社,1997(韩)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学林出版社,1998 乐黛云等编选:《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王晓平、周发祥、李逸津:《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世界丛书),1998 孙歌、陈燕谷、李逸津:《国外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世界丛书),1999 夏康达、王晓平:《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王晓路:《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巴蜀书社,2003 刊物: 国际汉学,任继愈主编,商务印书馆(第一辑,1995),大象出版社(第二辑,1998)世界汉学,刘梦溪主编,1998年创刊
汉学研究,阎崇年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第一集,1996 清华汉学研究,葛兆光主编 国际汉学集刊,陈学超主编 中国学研究,吴兆路、金伯昀主编
法国汉学,(法)龙巴尔、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辑,1996 外国研究中国,第一、二、三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1978
三、海外中国学丛书总目(转自数典)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1、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套)总策划:周文彬,已出66种。中国的现代化、中国:传统与变革、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台湾:走向工业化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