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早期阅读相关研究综述

时间:2019-05-13 23:5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早期阅读相关研究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早期阅读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篇:国内早期阅读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早期阅读相关研究综述:

早期阅读是指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语言、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中,通过对千名儿童的追踪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则4岁时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17岁的9年中获得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标明,儿童早期阅读、计算能力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这两项能力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今后将成为一些儿童的主要学习障碍。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在欧美发达国家,孩子们的早期阅读得到了早期教育专家的肯定。国际上,美国五十年代开始早期阅读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的周兢教授的相关研究表明: 3 ~ 8 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奠定的是自主阅读的能力。围绕这样的基本认识,在“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方面,体现出下列几方面变化。

第一,认同儿童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且从儿童出生起就应当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里所指的阅读,主要是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接触书和书面语言,形成对书和文字的兴趣,知道怎样去看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主要是家长)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第二,培养成功的阅读者最重要的是开端正确。孩子的阅读是从小就开始的,但是在儿童阅读的最初阶段,我们培养的应当是作为学习基础的阅读能力。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重要的是要帮助儿童迈出阅读的第一步。在这一阅读教育目标中,我们看到的不是要求认识和书写多少字,而是将儿童早期的口头语言的丰富性,儿童在口语学习中玩味语言的韵味及其构成,儿童阅读图画故事和自创图画书等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第三,成功的阅读者的培养还要求我们关注儿童早期阅读技能的发展。认同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儿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来。一些阅读技能包括:一是逐步提高儿童对语音的敏感性,关注他们通过语音规则的联结来认读对应的文字的能力;二是逐步提高儿童语义理解能力,即要求他们逐步运用已有知识、口语词汇和综合认知策略来理解阅读内容,特别是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建立起初步的阅读策略意识;三是逐步增加儿童对母语文字的敏感性,即逐步了解母语文字的构成规律,逐步建立起认识母语文字的途径。

托班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与特点 托班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帮助幼儿逐步熟悉谈话与听人朗读

——对图画书产生兴趣

注:在幼儿对图画书产生兴趣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同的层次:1)对听故事有兴趣;2)对图画书的故事有兴趣(希望教师能讲述图画书给自己听);3)喜欢和

图画书故事主人公有关的情节(包括简单词汇与短句);4)喜欢重复听与看有自己熟悉的主人公的图画书。

托班早期阅读活动特点:

1)关注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的 “自然状态”

——相对松散与自由度较高的“小组阅读活动”形式

——关注小组中幼儿个体反馈与参与度的“图画书阅读活动”

——强调幼儿个体的参与(动手摆弄与跟读、跟说、词汇、短句回应)

——固定的、可以产生阅读经验反复体验的区域(详见“托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引导幼儿建立图画书的有趣情节与图画书阅读之间的联系(例如:当一起讲完(看完)关于小熊过生日的故事之后,预告给幼儿,小熊还去公园玩了哦,我们一起去小书架上找找看。)

2)亲子阅读的重要价值

——亲子阅读以幼儿日常生活为主的系列图画书为主(常见主题包括:我的一家、过生日、我的朋友、我爱洗澡、我去幼儿园等)

——强调阅读中角色的重复性(例如:围绕主人公小熊、小兔的图画书系列)——关注幼儿对简单故事情节以代表动作与简单口语匹配的“重现”(例如:图画书内容中有“小熊喜欢洗泡泡浴”,幼儿模仿吹泡泡的动作,自己说“泡泡、泡泡”)

——在亲子阅读指导中,与家长定期分享早期阅读理念与策略,谋求早期阅读活动开展中的家园协作(可以发放具体图画书阅读指导表单与意见反馈表等)

3)早期阅读与幼儿涂鸦

——在托班下学期,在一部分幼儿能够较为熟练的涂鸦时,教师可询问其涂鸦的内容(关注与幼儿的短句、词汇互动,并了解其画面意义)

——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设计简单的涂鸦活动,加强幼儿与故事内容的互动与参与。(例如:为过生日的小兔子做一个蝴蝶结(涂色)。)

托班阅读环境创设相关要点

-以分组(5-8人)阅读活动为主

-阅读区角创设的标志应能提示幼儿产生相关的阅读意识(如:“我爱读书”中的小猴子读书画面,可以成为阅读区角的logo)

-在阅读区角提供相同主角的系列丛书(例:熊宝宝绘本/蒲蒲兰劈哩啪啦绘本)-可依据小组分享的故事来构建区角墙面环境(如:墙面布置刚分享过的图画书中的主要内容画面,如过生日,主要角色形象以及相关的食物图样可以由幼儿自由插放,并鼓励幼儿在插放摆弄中再现图画书中的简单情节与对话)-依托墙面环境,可在区角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确保全班小朋友都参与了分组阅读活动

-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提示幼儿在阅读区域中自行翻阅图画书(丛书系列中的其他读本,可每1-2周轮换丛书中的不同读本,要确保同册图画书幼儿的人均数量适宜)

小班阅读环境创设相关要点

-可进行集体阅读活动

-在阅读区角投放适宜小班年龄的图画书,确保同册图画书的幼儿占有数量适宜-在区角墙面中,呈现2-4(具有简单顺序与直接逻辑联系)画面的看图说话(与幼儿自主阅读或集体教学的图画书一致或相关),画面中有供幼儿自主摆放的角色与物品等

-可将早期阅读主体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区角墙面上

-也可提供具有情境提示的画面(如:小河/草地/房屋的画面),画面背景可比较立体,并提供指偶或手偶供幼儿自行游戏并相互分享简单故事情境。

-可将全体幼儿已比较熟悉的图画书中的重要内容,依据主要的情境与情节变化,制成4张之内的图卡,供幼儿自行排序。

-也可提供简单图与字匹配的转盘游戏,供幼儿自行摆弄与学习。

中大班阅读环境创设相关要点

-提供适宜年段的图画书。

-体现“熟悉阅读与开始学习书写”的中大班幼儿阅读发展要求

-可依据阅读教材资源包进行阅读区域创设,确保区域中具备阅读相关活动的练习与重温机会

-以图夹文/文图相互替换的方式,进行阅读练习

-在区域中关注幼儿对汉字掌握和理解,例如:熟悉汉字的涂色活动,象形字字与图的配对以及绘画活动

-可将阅读区域与手工(美工)区域结合,鼓励幼儿进行自制图画书活动(可分不同的区域:故事编绘、装帧设计、装订修饰等)

第二篇:党早期组织历史早期研究探讨

党早期组织历史的早期研究探讨 ——对刘昌玉、任武雄、常美英、庄有为研究的分析 [摘 要]1978 年底,上海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中共党史教研室教师刘昌玉、常美英、庄有为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任武雄等老一辈党史研究工作者,就组成了研究团队,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创建实践,展开大量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涉及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早期组织、其他各地早期组织建党活动、早期共产主义者建党思想等领域。他们率先推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研究的首批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和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党实践

2020 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 100 周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生动形象地概括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其中,“石库门”就是渔阳里、树德里等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活动的区域,“兴业路”就是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习近平这一重要讲话重申了“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明确了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作为上海的党史研究工作者,理应站在大力发掘建党资源和传承弘扬建党精神工作一线,切实发挥好应有作用。而早在 1978 年底,刘昌玉、任武雄、常美英、庄有为四位老一辈党史研究工作者,就已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创党实践,展开大量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率先推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研究的首批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和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四人团队的研究经过

改革开放初期,神州大地上掀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吹响了社会科学界思想解放的号角。中共党史研究也冲破长期以来的思想禁锢,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重新展开对重要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的研究与评价。适时,上海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教师刘昌玉、常美英、庄有为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任武雄一道组成研究班底,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创党实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学术研究工作。

1978 年上海师范学院恢复建制,学校在原先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政治教育系。当时,政治教育系除了完成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中共党史》外,还为恢复招生后政教系第一批学生开设了作为专业课的《中共党史》。刘昌玉、常美英、庄有为分别承担了《中共党史》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前期备课工作时,开始涉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相关资料搜集。与此同时,上海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为了推进科研工作,在中共党史教研室设立“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为课题研究项目,由刘昌玉、常美英、庄有为三人共同承担。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研

究课题,刘昌玉等人邀请任武雄共同参与,以期借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文献丰富的独特优势,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1978 年 11 月,刘昌玉、常美英、庄有为专程前往北京、天津、济南、南京等地,采访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一大代表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专家,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搜集了大量史料。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大多材料只能用复写纸誊抄下来。据庄有为回忆,他们三人于 1978 年 11 月 1 日至 5 日和 12 月 1 日对早期党员罗章龙做了访谈,11 月18 日对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五四运动研究专家丁守和做了访谈,11 月 29 日对早期党员张申府做了访谈,12 月 1 日对一大代表包惠僧做了访谈。他们整理了访问记录并请受访者审核。包惠僧在看了访问记录后的回信中说,“记录大体不错”。这些工作为学术研究开展和论文撰写积累了大量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奠定了强有力的学术基础和史料基础。

经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四人团队在没有先例可循和经验可鉴的情况下撰写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学术论文。经中国知网查验,这些论文分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研究对象最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开创了相关领域研究的先河。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1984 年,研究团队编写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史稿》,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正式出版发行。1988 年,四人共同署名的著作《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为“祖国丛书”的一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开展到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召开,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党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此书一经发行,广受好评,不仅成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热销读物,也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早期组织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是中国大地上成立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 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前的创党实践中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肩负着正式成立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其他各地党组织都无法与之相比拟。1979 年,研究团队在《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活动》一文,通过对上海早期党组织创党实践的梳理,肯定了其在中国共产党筹建过程中的重要贡献。1980 年,任武雄、刘昌玉撰写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有关几个问题》,聚焦组织名称、形成过程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两篇文章有如下三个观点值得关注。

第一,关于组织的名称。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讲义和论文大都习惯性地沿用 1926年葛萨廖夫在《中国共产党的初期革命活动》中的说法,将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容易使人们产生误解,不仅不能反映历史事实,也无法凸显上海党组织相较其他各地党组织的独特地位。研究通过罗列李达、施存统、包惠僧等党的早期成员的回忆、《共产党》月刊和《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表述等史料,论证了 1920 年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组织并不是“中国共产主义小组”,而是“中国共产党”。因此,“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改称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或“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更为妥当。

第二,关于组织的创建过程。文章指出,1920 年夏天,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的成立不是偶然的。五四运动后,先进分子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无比愤怒,对于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根本改造中国社会、劳工神圣、愿与俄国人民携手互助的呼声传遍全国。1920 年4 月,共产国际派魏金斯基(现称为维金斯基——笔者注)以记者身份来华了解情况。到达北京后,魏金斯基先后同李大钊、陈独秀会晤,并同一些倾向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进行过几次座谈,提出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大约在 1920 年 8 月,在上海环龙路渔阳里(现南昌路 100 弄)2 号的《新青年》编辑部(也是陈独秀的寓所),首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推选陈独秀为负责人。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一经成立,便积极投入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动员工人运动的工作中,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地方的共产主义者取得联系,从组织上推动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除了一般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实外,研究团队还就沪西小沙渡地区开办的劳动补习学校做了专题研究,认为它与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一样,通俗地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起点,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清晰梳理了上海党组织的创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1920 年5 月至 8 月),陈独秀、沈玄庐、邵力子、李汉俊、李达、沈雁冰、陈望道等人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问题,开始时并未直接建立党的早期组织,半年后才逐渐形成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组织。二是 1920 年暑假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筹建了具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并改组《新青年》,自 1920 年 9 月发行的第八卷第一期起,公开、系统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苏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三是 1920年 11 月,上海早期党组织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主要依据是,11 月陈独秀主持起草了供党员内部学习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并将《共产党》月刊作为机关刊物出版发行,而此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开展建党活动时都没有明确宣称“共产党”。作者还根据早期党员的回忆录认为上海早期党组织的人员构成共有 14 人,分别为陈独秀、杨明斋、李汉俊、李达、沈玄庐、邵力子、陈望道、俞秀松、李震瀛、沈雁冰、周佛海、施存统、李启汉、沈泽民。

第三,关于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参会代表人数和召开时间。上海早期党组织承载着筹备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创建的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任务。研究团队基于对国内外存有史料的研究和考证,在对重要人物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就上述党史研究中悬而未决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初步回答。

关于党的一大时全国党员人数问题,当时一说 53 人,一说 57 人,未有定论。研究团队依据向共产国际汇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份当时所能见到的唯一留下来的文件,认为党的一大召开党员人数为 53 人的说法更为妥当。虽然,后来又有材料提到有 57 人,53 人之外还包括 4 名工人,但究竟是谁未可知晓。而且,很多材料也显示在建党之初,工人党员还很少,大都是学生、知识分子与大学教授,最早的工人活动家项英、王荷波等人都是在党的一大后才入党的。

针对党的一大参会代表人数和召开时间,文章明确提出,1921 年 6 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到达上海,他们同李汉俊、李达等交换意见,建议应及时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于是,李汉俊、李达写信同陈独秀、李大钊商讨决定,由李汉俊、李达发信请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各派代表 2 人到上海开会。文章详细罗列了各地党的早期组织所派代表的名单,共 13 人,其中国内六个支部派来 12 名代表,东京支部派代表 1 人。与会代表大都安排在博文女校里住宿。当时学校正放暑假。党的一大是 7 月下旬在望志路 106 号(现

兴业路 76 号)李汉俊家里举行的。数天之后会议遭到法国巡捕无理搜查,因而在浙江嘉兴南湖中的画舫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党史学界长期将包惠僧认作陈独秀个人指派的不同于其他 12 名一大代表的特殊代表。刘昌玉等人于 1978 年 12 月 1 日采访包惠僧时谈及了这一问题,包惠僧特别强调说:“有人说我是陈独秀的私人代表,不是广东的代表,这是不对的。我是广东代表,不是陈独秀的私人代表。”研究团队基于包惠僧的访谈记录和其他有关材料,在《关于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活动》一文中明确指出包惠僧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广州支部的 2 名代表之一出席党的一大。此例也证明了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是具有充分的史料依据的,是有几分材料就说几分话的。

三、关于其他各地早期组织建党活动的研究

研究团队先后在《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 年第二期和 1981 年第二期上发表了《李大钊同志领导的北京党的早期组织》《武汉、广州、济南、长沙、留法学生的早期建党活动》,分别介绍了北京早期党组织的建立过程,以及在上海、北京两地早期党组织的推动下,全国其他地方早期党组织相继成立以及留法学生开展建党活动的详细情况。

第一,关于北京早期党组织的建党活动。在梳理史实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北京早期党组织的建立有一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从五四运动前夕至 1920 年春,在李大钊周围的一批要求进步的学生,从思想上倾向社会主义,发展到组织起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参加者十分踊跃,不久会员发展到一百余人。在李大钊亲自指导下,他们以研究马克思主义著述为目的,组织会员分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搜集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部分会员还组织讲演团到北京四城讲演所和街头去讲演,到工人比较集中的长辛店、赵辛店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工农群众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 1920 年初至 9 月,李大钊先后与陈独秀、邓中夏酝酿讨论过建党问题。共产国际派魏金斯基等人到北京后,对北京建立党组织的准备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共产国际代表的热情帮助下,北京的共产主义者更加坚定了学习俄国革命的决心。李大钊完全同意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认为中国不仅必须建立共产党,而且已经具备了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条件。

三是 1920 年 10 月,以李大钊为核心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一起成立了北京党的早期组织。之前,李大钊收到陈独秀来信,知晓了上海已经成立了党的组织。信中,陈独秀还商请李大钊在北京发起建立党组织,并负责北方的建党工作。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早期党组织于 10月宣告成立,组织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等人。

文章充分肯定了李大钊领导的北京早期党组织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工人群众运动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指出,北京早期党组织成立后,以李大钊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党员,十分重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通过创办刊物《劳动音》和开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组织工会和领导工人开展斗争准备了条件,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迅速发

展。此外,早期成员还参加了社会政治活动和青年学生运动,李大钊直接领导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在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方面,李大钊在几次论战中撰写文章,对梁启超、张东荪等人的各种反动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驳斥,肯定了中国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对正在兴起的工人运动是极大的支持和鼓舞。

此外,文章还特别纠正了把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早期党组织相提并论的认识误区。文章指出,在北京早期党组织成立以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仍然存在。前者具有政党性质,是研究会的核心力量,当时它是秘密的,因此经常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名义开展活动。后者成为公开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人数较多。研究会会员不一定就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所以两者不能等同。

第二,关于全国其他地方早期党组织的建党活动。上海和北京早期党组织相继成立后,陈独秀等人主动函约或直接派人去全国各地,请各地共产主义者成立党支部,得到了各地共产主义者的积极响应,为中国共产党完成创建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研究团队通过对武汉、广州、济南、长沙和留法学生早期创党实践的历史考察,指出各地开展的建党活动在思想和组织上为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作了必要准备。文章充分挖掘了早期建党史实,从三方面出发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一是指出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都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当作主要任务。武汉临时支部每周学习一次,内容是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新青年社出版的丛书和有关俄国革命的小册子。广州党的组织创办“宣传员养成所”,这是一所培养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宣传员的学校,第一期学员有100 多人,该所办了将近二年,收到了相当成效。留法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勤奋学习法语,努力钻研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蔡和森经过“猛看猛译”,从法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周恩来在旅欧期间写了 50 篇文章,宣传世界范围内阶级斗争形势,揭露帝国主义重新分割殖民地。各地党的早期组织还十分重视对工人群众的宣传工作,向工人群众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二是认为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深入工人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这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的第一步。武汉早期党组织的工人党员郑凯卿根据陈独秀制定的武汉工人状况调查要求开展调查,形成了《武昌五局工人状况》一文,发表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上。包惠僧的《我对于武汉劳动界的调查和感想》发表在 1921 年 4 月 8 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在湖南,毛泽东和其他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经常到当地的纺纱厂、造纸厂、火车头修理厂等工人中去了解情况,交朋友,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留法学生中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到工厂劳动,调查劳动运动的状况。

三是指出为了团结和教育广大进步青年参加革命斗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各地党的早期组织还先后开展了建立和发展青年团的工作。自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的团组织也都相继成立。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全国建团较早的地方之一,在青年学生和工人中发展了相当数量的团员。毛泽东对于发展团员的工作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强调慎重吸收,注意团员质量。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最初于 1920 年 8 月成立,谭平山是领导人之一。但是因为当时没有明确信仰,也没有拟定具体的计划,所以该青年团在 1921 年 3 月至 4 月间自行宣布解散。1921 年秋冬,团临时中央局在上海提出改组,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社会主义的团体,谭平山受临时中央局的委托,重新在广州建团。武汉团组织的成员是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为重点,也有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湖北女子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共十多人。武汉团组织每周开会一次,并通过他们向周围群众宣传革命理论。

四、关于早期共产主义者建党思想的研究

早期共产主义者积极探讨建党思想,为在中国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新型政党提供理论依据。但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更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实践,而从理论层面对早期共产主义者建党思想的研究相对匮乏。研究团队成员庄有为则于 1985 年发表了《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建党思想的探讨》,专文就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的认识进行研究。

文章指出,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建党思想的讨论,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有着密切联系。他认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潮也有所滋长。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新青年》《共产党》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予以批判,并在一些社团内部活动中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早期共产主义者建党思想的基本面貌。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建党思想的讨论,在思想、理论上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在实践上推动了各地建立工人阶级政党,预示着一个完全新式、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诞生。

第一,关于党的性质问题。文章指出,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通信中最早论述了党的性质,提出要建立“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工人阶级政党,并认为共产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和作战部。只有建立起这样一个无产阶级的组织,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文章还列举李大钊关于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明确论述,进一步阐释了早期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的认识。李大钊在 1921 年 3 月发表的《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强调了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的“强固精密的团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社会主义的团体。

第二,关于党的指导思想。文章指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与胡适派改良主义的论战中,已接触到要不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问题,并且经过对胡适派的改良主义的批判,初步解决了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的问题。例如,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针对胡适借口反对空谈主义实际上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谬论,公开表明拥护布尔什维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旗帜。文章还引用毛泽东与友人的通信以及陈独秀在《主义与努力》中的相关表述,论证了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认可和拥护。

第三,关于党的奋斗目标。文章认为 1920 年 11 月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和出版的《共产党》月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宣言》所说的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没有阶级压迫、最终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月刊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肩负的经济和政治上的两大使命。文章还指出,早期共产主义者已普遍认识到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这是“惟一无二的方法”。

第四,关于党的组织原则。文章指出,《共产党》月刊从创刊起就开始介绍一些国家的建党情况,在该刊第 3 号上发表的《加入第三次国际大会的条件》的译文,还专门介绍了 1920 年 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规定的加入共产国际的 22 个条件。据此,早期共产主义者也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指导原则进行了论述,普遍认为党内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有民主和集中,要

注意开展发展党员和争取群众的工作。文章认为这些论述构成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认为,在党的一大前,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建党思想的讨论,在思想、理论上对于坚持列宁的建党学说,在实践上对于推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讨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完全新式、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第三篇:婴幼儿早期教养观念研究

一、研究原因

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开端重要”的观念深入许多家长的心中。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很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独立性、自主性、意志力、自信、乐群合作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开办早教机构并予以规范。在这种背景下,早期教养便成了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谈到婴幼儿早期教养,必然会涉及孩子的家长及其家庭。婴幼儿身心尚不成熟,思维能力和活动独立性差,对家长依赖性强,因此家长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极其重要。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告诉我们,由婴幼儿和家庭教养者所构成的家庭环境对婴幼儿发展的作用最大。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父辈家长平时大多工作繁忙,婴幼儿在大多时间里由祖辈家长照看,父辈家长常常利用周末在早教机构参加亲子活动。两代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养中处于最核心地位,与孩子的互动最频繁,情感最深厚,他们共同承担教养责任,都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把研究点聚焦于两代家长。

二、研究问题

依据访谈宗旨,共设计了5个基本问题:(1)有人说“3岁前孩子尚小,照顾好日常饮食和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不用这么早教育”,您的看法呢?(2)您平时怎样开展早期教育?(3)您希望通过早教促进孩子哪些能力的发展?(4)有家长说“孩子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自主性”,对此您怎么看?(5)您觉得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更利于孩子成长?访谈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对象和情境适当加入一些追问。

三、有关两代家长早期教养观念的分析与讨论

(一)早期教养的基本观念 1.“关键期”“小时候可塑性大”“三岁看大”等观念使家长认识到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 访谈中祖辈和父辈家长都十分肯定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但问及原因,只有少数家长能够回答。第一,有的家长认为“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因此非常重视婴幼儿这一关键期的教养。如祖父认为:“从小不开发智力,大了就迟了”;又如祖母认为孩子在关键期对外界会很敏感,他说:“婴幼儿早期教养很重要,是因为这个时候大脑很敏感,很容易接受外面的东西,智力很容易开发。”

第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如父亲认为:“孩子小,不理解大人的想法,当你去引导他,他就会向你引导的方向发展。”第三,有的认同“三岁看大”的观念,认为早期形成的某些品质影响将来发展。如母亲说:“大家说,三岁看大,我觉得有道理。性格和生活习惯在年幼时就已经形成,对以后有影响。”

研究者认为,家长重视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确是件好事,但不能夸大早教的功能,更不能迷信某些早教机构打着“0~3岁是培养神童的关键期”的幌子而对孩子发展抱有过高期望。“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所属成员国曾经对0~8岁儿童早期教养效果作过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早教对儿童发展(尤其对经济贫困家庭的儿童发展)短期效果明显且稳定,而长期效果证据混杂。早教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效果在小学或中学则会减弱或消失,但当儿童遇到高难课程或高级学习任务时,早教的成果就发挥作用了,而且早教对儿童社交能力和性格发展的正面影响能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我们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早期教养的作用。2.祖辈家长重“养”轻“教”,而父辈家长“教”“养”并重

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充分考虑婴儿的身心特点是实行“保教结合”的基本依据,家长对此有何看法呢? 经访谈了解,不少祖辈家长重“养”而轻“教”,如祖母只关注婴幼儿身体保健方面:“孩子小,容易生病,三天两头感冒什么的!照顾好生活,保证身体健康就行了,在家不用教什么,到了幼儿园再说吧。”有的则认为保育是教育的前提,过分教育而不顾孩子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会适得其反,如祖母说:“我们主要是保证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孩子精力充沛了,你教什么他都能记住。有的小孩没休息好,就没有精神,你教什么都没有兴趣,给他灌输多少东西他也不愿意记。”越小的孩子生理条件越不成熟,自我服务能力越差,就越需要成人在衣食住行、卫生保健方面悉心照料。在结束对祖辈家长的访谈之后,我们采用控制性投射的技巧访谈父辈家长:“有人认为家长在早期照顾好孩子的膳食营养、卫生保健等日常生活就行了,至于教育,等孩子大些了再说。您对此怎么看?”

访谈结果表明,所有的父辈家长一致认为婴幼儿早期教养中养教要并重。其中父亲的话比较有代表性:“这(养和教育)是同步的。身体很重要,但只是一个方面,孩子社会交往、智力发展也很重要,少不了教育。”

研究者认为,值得关注的是,访谈中父辈家长都坚持要“养教并重”,但在实际教养中,尤其遇到有关“教育”的问题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是缺乏足够的专业育儿知识和技能,他们往往只能在“做中学”。因此,父辈迫切需要专业教养信息和教养指导的支持。据有关0~3岁婴幼儿家长早教知识和服务需求的调查表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该调查发现,家长对早教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66.4%,了解的多是一般的普及性知识,对较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他们对专业早教服务的需求迫切。

(二)早期教养目的之一:培养良好的社会性、个性品质与开发智力并重

开发智力,开发大脑潜能历来是婴幼儿早期教养讨论的主题,但访谈发现家长对婴幼儿的习惯、人际交往、品德、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格外关注。他们认为这些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品质同智力一样对婴幼儿适应社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1.培养良好的习惯

被调查家长普遍认为婴幼儿的习惯包括吃饭、睡觉、穿衣。上厕所、劳动卫生等生活习惯,礼貌打招呼的交往习惯和不抢别人东西的品德习惯。如祖母说:“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吃剩的果皮、玩剩的纸屑要及时收拾,吃饭时不剩饭不浪费,有规律的大小便,自己穿衣服、穿袜子等。”母亲对“习惯”的解释比较宽泛:“孩子的习惯很重要,比如睡觉习惯、礼貌习惯、不能和小朋友哄抢东西、打架啊,这些都是以后做人的基本原则啊。”可见,家长对“习惯”的理解包含了广泛的意义。

研究者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责任在家长。家长尤其要注意婴幼儿的“第一次言行”,给予及时的强化或者批评制止。2.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认为人际交往能力与智力同等重要,希望孩子能使用礼貌语,掌握协商、谦让、分享、自主表达意愿等交往能力。访谈发现,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动机之一就是希望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如母亲说出了交往能力的社会适应功能:“人际交往在现在社会中是最重要的,这方面能力好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培养交往能力跟培养智力的意义差不多。”祖母认为:“现在小孩还小,天真无邪,我们教她礼貌方面的知识。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懂礼貌。”母亲则表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主动表达意愿,想要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漂亮等,希望他与别人能自主交流。”

研究者认为,家长认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并注重从日常生活的礼仪礼貌做起,这固然是好的。然而对于0~3岁的婴幼儿来说,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家长更应该关心婴幼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和接收婴幼儿发出的信号,并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

与同伴交往方面,有研究表明:10个月前的婴儿的交往更多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10~18个月的婴幼儿能有意地发出一些行为并注意到同伴的反应;18个月后的幼儿则更倾向于与同伴交往,突出表现为幼儿间的合作游戏,互补互惠的行为明显增多。

基于此,家长应意识到交往能力要在交往中获得,应鼓励婴幼儿与同伴交往,为婴幼儿提供交往机会。总之,研究者提醒两代家长:第一,培养非智力品质是孩子终身的事情,不能局限在0~3岁;第二,培养孩子的协商、合作、谦让、分享等交往品质要考虑其成熟水平和早期心理特点。3岁前的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很难采择他人观点,他们的移情能力低,不能体察到他人的情绪和思想,通过教育来引发亲社会行为比较困难。因此,3岁前家长能够做到的是带孩子到人际环境中,鼓励其与人交流,但不必在意效果,切勿操之过急。(三)早期教养目的之二:“激发兴趣,减少学习压力,培养快乐的情感” 1.多数家长有矛盾心理:“教育环境所迫才框着孩子”,实际希望他们“轻松快乐地成长”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仍是“应试取向”。访谈中许多父辈家长不希望给孩子太多要求和压力,期望他们轻松快乐地成长,然而“环境所迫”,不得不“框着”孩子。这实际上是社会环境对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和孩子皆有压力。如父亲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很累,失去了应有的快乐。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从幼儿园起家长就开始‘框着’孩子,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母亲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父辈家长的矛盾心理是孩子3岁以后开始产生的。家长和3岁前的婴幼儿都很轻松快乐,自3岁进入幼儿园起就开始面临种种压力了,因此可认为在前三年里,家长会尽量给婴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环境。

2.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方能缓解矛盾心理

虽然“环境”如此,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在学习中过得快乐些,或者让他们“伴着快乐学习”。对于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心理,家长们自有答案。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减轻婴幼儿的学习压力,培养其快乐的情感,但仍有个别家长出于攀比心理给孩子巨大的压力。有家长认为孩子发展得好,有出息,能光耀门楣。从祖母谈自己儿子的成功事迹就可见一斑:“就像我儿子在深圳做全国销售部经理,其实这个位子很多人都有实力做,但只有他略高一筹,才做到这个高度。我们看到孩子发展到这种程度很满意。对于小孙子来说,投入这么大的财力和精力培养他,就是希望开发他的智力,让他长大了也有出息。这样我们脸上也有光。”(四)早期教养的内容观

当问到“您平时是怎样开展早期教养的”这一问题时,几乎所有家长都回答寻找合适的教育内容来开展早期教养活动。对资料进行编码后我们发现家长选择的教育内容可分为几大类,其中礼貌用语,协商、分享等交往能力和道德教育的内容较受重视。此外,教育内容还包括健康教育、艺术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等。

研究者认为,家长凭借经验或书本、网络提供的教育信息来选择教育内容,虽然可以相对划分出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但随意性很大。对于婴幼儿来说,参与家长提供的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都是全身心的“浸入”,可以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五)早期教养的玩具观

在回答平时如何对婴幼儿开展早期教养的问题时,只有很少家长谈到了玩具的话题。对资料编码后我们发现,他们对选择玩具有以下看法:好的玩具要具有安全性、益智性、适宜性、低结构性、可反复操作等特点。如父亲表示:“孩子的玩具有很多,现在也买一些相对开发智力的,比如拼图、积木等,还有要考虑玩具是否安全、所适用的年龄。”母亲则指出:“对于玩具最大的感觉就是要适合孩子的年龄,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我感觉真正耐玩的玩具都是那些需要动脑筋的。”由此可见家长从婴幼儿的喜好和需要出发对玩具作出的经验性判断还是比较正确的。

研究者认为,婴幼儿早期智力发展有两大方面:一是运动能力,二是动手操作能力。3岁前婴幼儿的认知处在感知运动阶段,“智慧源于指尖”,低结构性和可操作性的玩具是婴幼儿锻炼手指和进行思维活动的工具。玩玩具能促进大脑进一步成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六)早期教养的环境观:和谐的家庭氛围利于婴幼儿成长 家庭是婴幼儿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对他们来说家庭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还象征着安全、舒适和愉快。母亲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一回到家里看到爷爷在看报,奶奶在做家务,家庭成员和谐,会感觉很舒服,心情也会很舒畅。如果爸爸妈妈天天吵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父亲从反面说明了这个观念:“我不相信那些暴力的、不和谐的家庭能培养出很优秀的孩子。

研究者认为,家庭和工作单位是直接影响父辈家长生存状态的两个微观环境系统,如果父辈家长不能处理好与祖辈家长、单位成员的关系,不能胜任工作和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则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和睦及其生存状态,最终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父辈家长必须尽量避免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调解与老人在日常生活和孩子教育上的冲突,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七)早期教养的个体发展观

1.家长提供发展条件,关键要靠孩子个人努力

不少家长都认为提供的经济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外因,如果孩子个人不努力也是白费。孩子必须学会独立,不能依赖家长,他们必须通过提高个人能力和实力来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2.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性

孩子如何做才具备发展的“内因”呢?不少家长认为“独立”就是“内因”,即一切靠自己而不依赖家长和他人,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孩子如果被家人保护过多,在家还比较活泼,到外面就放不开,与其他孩子相处比较羞怯。在家里他跌倒了,没什么问题的话我们都不去扶他,让他自己爬起来。吃饭时,让他自己吃,慢慢培养他的独立性。”

研究者认为,孩子生来就具有“独立”的内在需求,如果家长从小宠爱孩子,孩子便有了“靠山”的观念。继而家长就会认为孩子不够独立,又给予更多的“包办代替”,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能导致孩子泯灭独立性,失去发展的内因。根据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论,3岁前孩子正处在“基本的自主感”“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孩子的自主感。在此之前孩子的依赖性很强,当他们学会说话和走路,能比较独立地探索世界时,便处处想显示自己的力量,有时还会拒绝成人的要求,这样他们也能感受到自主的力量。如果家长控制约束过多,批评过多,孩子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一种羞耻感,无法获得自主感,也就可能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中独立性的缺失。

第四篇:国内手绘课程设计研究

国内手绘课程设计研究

摘 要:手绘课程应该包括设计方案构思(草图)和设计成果表达(效果图)两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国内高校设计专业所开设的手绘课程,多数注重“效果图”部分的教学,而比较忽视“草图”部分的训练。文章从培养学生快速表达与沟通交流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手绘教学目标出发,从调整手绘课程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课程设计改革建议。

关键词:手绘课程;教学体系;课程设计;改革建议手绘课程及其教学目标

手绘课程是建筑、园林、环艺、服饰陈列设计、家居软装设计、美术、摄影、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的技术手法,其形式多样、内容广阔,难以一言概之,故撷一支而论。本文着重探讨设计类专业的手绘课程设置与教学。手绘是手工绘图的简称。就其应用领域而言,主要包括前期构思设计方案的研究型手绘和表达设计成果部分的表现型手绘。记录设计创作过程的手绘图1般被称为设计草图或草图,表达设计成果的手绘图常被称为效果图或表现图。由于效果图比较正式,其创作成果得到广泛尊重,现已成为“全国美展”中与国画、油画等并列的画种。相对而言,设计草图没有如此好的待遇。在世人的观念中,大约只有大师们的草图才有那么一丁点儿的艺术价值,且这点儿价值基本源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名人效应。

在重此轻彼的认知下,国内的手绘课程教学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在各个院校、专业中,虽然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大都称为“表现画”“专业绘画(效果图)”或者“设计表现技法”等。事实上,作为一门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实用型课程,手绘能力的训练不仅仅在于设计表达与图纸美化,更在于促进思考、便捷交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借助手绘图记录创作过程、表达设计观念,以及与同仁开展学术交流、与客户进行直观沟通等。手绘图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效果图只是其中一种而已。现行的各种关于手绘的课程名称都有以偏概全之嫌,为此,我们采用“手绘”作为课程的冠名,以期矫正当下课程教学的偏失。手绘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

2.1 手绘课程的重要性

(1)对设计过程本身来说,有助于设计师快速记录灵感和推敲设计思路。“图画是设计师的语言”。掌握手绘技法,手、眼、脑并用,有助于设计师准确、迅速地捕捉灵感,将脑海中的构思过程以视觉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体现个人素养和审美追求。例如,在三维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草图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勾勒的过程中,更好地推敲和把握各部分的空间关系。

(2)对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来说,是表达、沟通和交流的手段。手绘是设计师表达艺术构思和创意方案的重要手段。画面中的每根线条、每笔色彩,都是设计语言的展现。因此,手绘能力也成为衡量设计师专业度的重要标准。例如,在室内设计初级阶段,设计师常常利用手绘来展示方案,并以此作为与客户沟通的媒介;施工阶段,设计师也会利用手绘来传达施工意图。

(3)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毕业、升学、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手绘课程作为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美术课程的延续和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手绘课程相对应的是电脑绘图课程,但是电脑绘图注重复制和仿真的特点,造成了它在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综合素养方面无法取代手绘课程。

2.2 手绘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现状

纵观国内各高校设计类专业,绝大多数都把手绘课程设置为从基础绘画课程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一门必修课程,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是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如今手绘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发展状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笔者通过走访调研、资料搜集和自身教学经验积累,大致梳理和总结出现今国内手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安排缺乏条理性,教学目标不明确。笔者选择了一些代表性院校的手绘相关课程进行调研,内容梳理如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景观和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在大二两个学期仅各开课4~5周,但是在大二和大三的夏季学期会进行1~5周的专业考察和实践课程。中国美术学院环艺专业(室内设计、景观设计、风景建筑设计方向)的“专业绘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两个学期分别也是仅开课4~5周,但是在大一到大三的春季学期都会开设外出考察课程,包括民居考察、园林考察、民居测绘等。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有关手绘的内容会在大一下开课8周,然后进行两周的春季写生,同时会在大五上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室内环境表现”课程,在大三上开课34学时,同时会安排实践环节,如室内设计周(大三下,1周);建筑快题设计(大四下,3周)。华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的“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分成建筑表现技法和室内表现技法两个部分,在大二下和大三上分别开设15周,同时在专业限选课中有开设60学时的快题设计课程。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表现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二两个学期分别开设48个学时,同时从大二开始每学期期末基本都会安排一周的专题设计周,并且在大四上会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手绘课程,仅仅在大一下、大二上(约占64个学时的三分之一)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间有涉及手绘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基础美术课程阶段安排过外出写生。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有的院校在手绘课程结束后,就不再开设相关课程,仅安排一些外出写生的拓展训练;有的院校手绘课时远远短于基础美术,严重忽视了其重要性;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专门开设手绘课,只在基础教学中对手绘的内容有所涉及。以上这些教学安排,基本上只能满足手绘课程中技法掌握和效果图训练一个方面。而教学效果较好的院校,会增加安排快题和专题设计等手绘相关课程,这样才能弥补手绘课程中的快速表现部分。

(2)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个人发展、市场实际需求和生产实践脱节。许多院校手绘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只有技法培训。以室内专业为例,教师会要求学生从室内陈设单体开始慢慢临摹到整体空间,等画熟练了就对着照片绘制效果图,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往往为了完成效果图,不经过思考就拿着他人的作品东拼西凑;或者片面追求最终效果,渴望通过几节课就绘制出大师级别的作品,甚至画成精细的表现画。这些都与手绘课程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教学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照本宣科。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教师单凭经验口头传授,缺乏直观的示范,理论脱离实践。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师生缺乏互沟通。学生学完后只掌握了基础的技法,几乎没有独立创作的能力,面对大型项目的手绘设计更是无从下手。长此以往,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被培养成了“画匠”而非设计师。手绘课程的教学体系

设计类专业手绘课程包括设计方案构思和设计成果表达,两个方面都是手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设计专业手绘课程定位和教学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手绘课程教学体系不完整。很多院校基本上只做到了设计成果表达部分,为什么缺失了设计方案构思部分呢?

3.1 从手绘本身来看

快速表现与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息息相关,而完整表现是设计成果部分和手绘艺术的展示。手绘技巧可以通过短期勤学苦练迅速提高,而设计思维能力需要厚积薄发,无法一蹴而就。在手绘课程短暂的几十个学时内,学生想要快速表达能力突飞猛进,相当于设计能力的速成,这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模仿和教师指导,完成几张优秀的效果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传统的手绘课程为了教学成果,往往把重点放在完整的效果图表现上。

3.2 从设计专业课程结构来看

快速表现在专门的手绘课程以外隐藏在许多课程中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例如室内空间设计课程,推敲思路和确定方案的过程就是快速表现的运用;又如快题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并用图纸表达出来。其实快速表现部分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其他表现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快速表现部分并不是简单缺失,而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将课程安排到位、重要性发挥到位。

3.2 从手绘培训行业的状况来看

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急功近利、渴望速成的观念也在影响着手绘课程教学。放眼望去,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手绘教材基本都关于手绘技巧速成,例如教你如何快速掌握手绘技法,三十天成为手绘大师一类。更有甚者如庐山手绘营,据参加过的学生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完成超负荷的绘图任务,最后都变成了画图机器,根本没有设计能力的提升。手绘培训行业起步晚、专业性较强、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低、监管力度相对较弱,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国内手绘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手绘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手绘课程的教学质量。手绘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从完善我国手绘教学体系、完成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笔者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4.1 手绘基础课程

在专门的手绘课程阶段,效果图和草图,我们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手绘技法:对完成优秀效果图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全面了解手绘、工具、技巧、透视原理等。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当对手绘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在短期教学中由简到繁地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持之以恒地训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才能提升手绘质量。运用多媒体介绍各种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审美品位。临摹思考:临摹是学习手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善以机械临摹为主的手绘教学模式,不代表完全摒弃临摹,而是在临摹时要明确原作的精髓,不一味照搬。临摹前多看、多揣摩,提高欣赏水平。临摹时要结合自己绘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分析能力、掌握规律和技法,积累素材。默写训练:默写是临摹的深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默写可以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消化吸收优秀作品并转化为自身优势,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作品不必和原画完全一样,但是形神和精髓要把握准确。个人创作:手绘训练的最终目的在于付诸实践,为设计方案服务。在临摹和默写的基础上,可以从图片写生入手,凭借积累的功底尝试独立完成效果图。先对图片主题进行分析,力求在构图、透视准确的基础上,表达出原图的审美效果。然后慢慢过渡到自己的设计和创作过程,达到“质变”的目标。

(2)思维能力方面:对绘制构思草图能力的培养。改革方法:教师应根据草图训练的重点进行教学改革,精简繁冗的传统表现方法,如裱纸、水彩等。教学时注重锻炼学生目测能力,要求不借助工具将透视和比例表达准确。提倡使用钢笔线描、马克笔、彩铅、钢笔淡彩等快速表达工具,用色简练概括。课堂上多布置短期作业,限制完成时间。教师示范:教师多动手做示范,观摩和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手绘规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草图表现能力,并结合课题熟练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和表达能力。外出写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安排外出写生课时。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4.2 手绘综合课程

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整个设计课程的中后期(大三下或大四上),增加一门有关快速表达的总结性课程,即综合表达能力考核。这门课程类似于手绘课程的毕业设计,代表整个手绘课程学习中收获经验的汇总、梳理及系统性提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科学合理,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手绘能力,达到展现设计构思、与客户交流的目的;同时考察出学生几年来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制图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的掌握情况。

4.3 其他课程

(1)伴随专业设计课程,加强引导。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手绘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某快捷酒店室内设计课题,教师可以围绕手绘开展现场草图测绘、方案构思和效果图定稿三段式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对现场进行简单分析和高度概括的速写,作为现场状况记录和日常素材积累;中期,引导学生绘制大量的构思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作为思维过程的推敲和展示;后期,着重训练学生绘制较为清晰、准确的效果图定稿,作为对空间完整构想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手绘参与和感受整个设计流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手绘的运用能力。

(2)结合快题设计课程,提高能力。东南大学建筑专业学生在大五的时候,会被安排有利于升学、就业的快图设计强化训练课程。各高校也可以借鉴经验,把手绘草图课程和快题设计课程相结合。通过严格限制绘图时间,学生会自觉对画面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锻炼观察和快速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组成创作团队进行快题竞赛。通过组间互评的方式客观认识自身缺点,汲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

(3)利用专题设计周,全面强化。可以选择临近期末的一周作为专题设计周,集中利用时间,全面强化训练。以环艺专业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不同课题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空间型课题,强调对三维场景的观察、体验、表达和创造;材质型课题,强调体验不同材质组合的不同视觉效果;灯光型课题:通过照明把握空间层次和质感,强调营造与空间性质相协调的氛围,如卧室的宁静舒适,五星级酒店大堂的富丽堂皇。结语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当明确学习手绘课程的目标不是完成一张漂亮的效果图,而是服务自己的构思表达和沟通交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国内手绘课程的教学体系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期更加符合现代设计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培养和社会实际需要。同时这些建议也可以为其他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抛砖引玉,以创新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夏燕靖.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问题探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3] 江滨.环境艺术教学控制体系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作者简介:刘妍晶(1989―),女,江苏南京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

冯阳,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五篇:《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黄浦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肖燕萍威海路幼儿园 课题组

研究背景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在迎接新世纪到来之际,全面提高现代人的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较多地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近年来,随着对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幼儿语言教育出现了一种新趋向--重视幼儿完整语言的培养。(所谓完整语言即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既强调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强调书面语言的准备,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培养应紧密结合,同时进行。)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提出要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提出幼儿园应加强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否则将延误儿童书面语言的学习。

“教育改革,观念先行”。观念的更新之后还有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和实际操作方法的改变。目前,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早期阅读教学存在着模糊、随意、错位等情况。自1992年来,我与威海路幼儿园共同进行了《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可行性的实验研究》、《运用识字教学提高大班儿童阅读兴趣的研究》等研究,根据对当代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深感加强幼儿完整语言的培养中,构建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时代意义。为此,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理论基础、目标

理论基础:

一、大脑皮层言语中枢机能的成熟理论告诉我们:

人脑的信息在80%是通过视觉而获得的;视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早期阅读是积极自主的视觉刺激,图文并茂的图书材料给儿童以积极的刺激,加快大脑的发育与成熟,提高认识水平。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可以开发幼儿语言潜能,可以促使儿童提前阅读,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能更有效地展现早期阅读教育的价值。

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幼儿阅读行为能力发展的规律表明: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图书是幼儿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过渡的有效工具。以图画读物为载体的早期阅读教学活动则为我们帮助幼儿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头语言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架起了一座桥梁。

因此我们应遵循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迁移经验,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让幼儿在理解图、成人言语以及文字的过程中,丰富扩展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丰富相应的词汇,获得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有关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幼儿语言教育中十分强调尊重幼儿语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也同样如此。而幼儿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幼儿早期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有的放矢的言语指导是幼儿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此早期阅读教学模式,应着眼于在注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讲是:注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引导幼儿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迁移。从而真正地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思维力。

研究目标: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结合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的特点,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幼儿的阅读情感、阅读技能和能力、阅读认知均应得到有益的发展。这是我们开展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开展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幼儿完整语言,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推进幼儿园的语言素质教育。

模式设计

结构:

所谓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儿童语言教育思想,儿童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结合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完成早期阅读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我们根据早期教学的目标,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幼儿园中、大班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建构了二类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感知--体验”模式和“感知--探索”模式。为了便于更好地说明教育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和幼儿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阅读活动的展开过程,我们以下图说明二类模式的操作程序:

“感知--体验”模式

导读引入 指导观察 分析点拨 整理示范

整体感知 验证指认 理解想象 学习表述

“感知--探索”模式

定向设疑 引导观察 讨论质疑 归纳总结

激活感知 自阅查寻 内化迁移 完整讲述

这二类模式中,“感知--体验”模式较多地偏重于传递--接受,是幼儿在聆听教师讲解图画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画面,指认对应内容,理解书面语言,从而产生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宜于教材难度较大或中班年龄幼儿。“感知--探索”模式则偏重于导入--发现,是幼儿在教师提供有关阅读内容主要线索的基础上,查寻、指认、讨论、理解内容,从而发展幼儿阅读中的思维、想象、观察、表达力,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适宜于教材难度适中或大班年龄幼儿。

原则:

为了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目标,实现“以幼儿阅读为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们根据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及幼儿阅读行为能力发展的特点,提出以下实施早期阅读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互动性原则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在阅读中,除了进行师生共读、师生交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补充、完善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令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

二、全面性原则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幼儿不同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灵活运用两种模式,采用同种求异,因材施教的分层指导方法,使每个孩子阅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三、发展性原则

在早期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幼儿在获得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技能的过程中,使其阅读能力的智力因素和情感、态度、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均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幼儿阅读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来组织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活动。

四、操作性原则

“动作是智慧的源泉”。实现动作的方式就是操作。在早期阅读中,操作包括:动手操作(感知)、动脑操作(思考)、语言操作(交流)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幼儿在动作体验中、积极思维中、多向交流中动手、动脑、动口,以更好地感知理解画面,模仿运用语词,想象迁移经验,创造表达表现。

五、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幼儿阅读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语言激励(“你真聪明”)、动作激励(伸出大姆子)、物质激励(一朵小红花)等方法,充分激发幼儿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从“要我读”--“我要读”。

指导方法:

一、听听看看法:指以教师讲述或朗读图画故事为先,使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然后,让幼儿观察并听讲图画故事内容,感知语言符号与美术符号内容表达上的一一对应。

二、说说听听法:指以幼儿自己看、想(猜)、说为先。然后,听教师按画面内容、故事情节进行讲述,帮助幼儿准确地观察、理解画面内容,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恰如其分地描述、编讲图画故事。

三、听听讲讲法:指在听教师讲述故事、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着把感知、理解的词句、词汇与画面内容相对应,模仿学习成人语言。既模仿又创造性地编讲故事。

四、看看说说法:指根据教师有关故事名称、角色、情节的启发式提问,幼儿边观察图画内容,边思考讨论故事情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看清、看懂画面内容,学习编讲比较清楚、完整、合理的故事内容。

以上四种指导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应及时地把阅读教学中传递的看、听信息转化为幼儿所能理解、掌握的新的认知结构,并使幼儿愉快、轻松、主动地通过“讲”、“做”表现出来。

策略

创设阅读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导读引入”或“定向设疑”创设认识冲突,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求知欲,以此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图书,发现问题。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可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横生。例如:《划圈圈的小鸭》(大班采用“感知--探索”教学模式。从“什么叫划圈圈的小鸭?”--“小鸭游泳时怎么会划圈圈?”--“划圈圈的小鸭有没有本领?”层层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解疑。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安排教学内容,引发幼儿阅读兴趣

为了引发幼儿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安排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把儿歌式的图书阅读材料和故事式的图书阅读材料轮流出现,使幼儿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经验并感受阅读活动的有趣性。

追求教学艺术,吸引幼儿阅读兴趣

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追求教师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例如:《剪窗花》(中班)采用的是“感知--体验”教学模式,教师与幼儿在观察图中共同扮演图片中的角色(小妹妹、老鼠、小猫),边看边说边做。从而使幼儿在模仿体验中快乐地开展阅读学习,使幼儿阅读中动静交替,从“不愿读”到“愿意读”,“被动学”到“主动学”,开启了主动阅读的大门。

强调“理论至先”,注重阅读活动的过程

早期阅读中一条重要的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画面,理解文字与口语对应的关系,获得早期识字的经验。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不在于阅读的数量,而在于阅读的质量。幼儿认知发展特点表明:幼儿的感知、理解、体验是外显的,即通过感知形象的动作、模仿形象的语言,从而完成图画中的形象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教师示范、指认图片、动作模仿等来帮助幼儿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概括的语词连接起来,进而使幼儿在获得图画、口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言的信息(包括阅读中识字),增强理解、想象、创造与思维能力。

此外,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幼儿充裕的阅读时间,在师生交流中、生生交流中理解内容,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并有时间去自我纠正、完善,以恰到好处地帮助幼儿克服阅读中“自怯”心理,提高阅读的自信心。

思维训练贯彻始终,促使幼儿阅读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认真仔细地进行画面观察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那些不易掌握的书面语言知识,而在观察中,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具体的图像等化为幼儿内在的认知结构,形成幼儿阅读的知识、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感知观察与思维二者统一起来,即在感知观察中加强思维,在思维中利用感知观察。做到阅读教学中的“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使幼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听中有思”、“阅前有思”、“说前必思”,逐步地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有效地提高幼儿阅读认知能力,如:阅读预测能力。在《乌鸦和狐狸》(大班)的阅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阅前有思”进行读物内容的预测:乌鸦和狐狸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随后在查阅图书中加以证实。继而让幼儿“说前必思”进行内在迁移,展开丰富的想象,预测:乌鸦看见狐狸叼起了肉,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求异创新思维能力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问题与讨论

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使我们对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的主体地位关系有了更新、更高层次的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要通过环境创设、提问暗示、讲述示范和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转化为幼儿的意愿。教师可以采用“欲擒故纵”、“逆向思维”等方法,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焕发出来,表现出:主动翻阅、检索查阅、快速查寻、大胆质疑、积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主动阅读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立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其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素质生动活泼地发展。

对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再完善

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它是基本和相对稳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变的。在阅读中,幼儿离不开听,离不开把感受到的音、图转化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整个阅读教学中,看、听、说、认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内涵,又是具体操作化的指导方法。我们在模式运用中,应以强调“理解至先”为基础,灵活交叉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以适当调整活动过程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结构,使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日趋完善。

对早期阅读教学评价的再实践

评价可以使我们了解幼儿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幼儿阅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教师调整、完善教学模式、指导策略,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我们根据早期阅读教学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幼儿阅读能力-个性发展》评价框架,包括兴趣与习惯、认知与能力、个性等十九个方面(详见附表)。如何利用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以更好地促进“幼儿阅读与个性”发展,如何把幼儿阅读能力发展中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等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实践、去研究。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幼儿语言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明红编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赵寄石、楼必生主编

《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华师大出版社 编著

《学前教育心理学》 华师大出版社 邵瑞珍主编

《教学模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 查有梁

《学习的策略》 红旗出版社 学习的策略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贺红 杜燕萍 蒋蕙 徐榕 李晨 刘鹏

浅谈中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威海路幼儿园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在教室的墙面上,贴着两大幅画,色彩鲜艳、形象可爱且蕴含着故事内容,并可根据季节或故事情节来变换画面。墙边还有一块绿色的“蘑菇地”,一朵朵形态各异的蘑菇逗人喜爱,蘑菇背面的小图片吸引着孩子们来看看、玩玩、讲讲。过一段时间,孩子们还会发现,这些小图片就变得不一样了,不断更新的图片始终让幼儿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具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图书最能吸引幼儿,但新中班的孩子看书时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回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页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同时,通过儿歌《阅读歌》帮助他们掌握阅读基本技能。现在,幼儿普遍对图书产生了浓厚、稳定的兴趣。我又在阅读角中放置了许多适合他们翻阅的图书,孩子们可在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饶有兴致的挑选、翻看。创设了一定的物质环境后,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应注重。如:当孩子看书时不强制他看这本或那本,也不规定长时间的阅读。有的孩子能力较差,就耐心的引导他从简单的或已讲述过内容的书看起,还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同看一本书,启发他们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每周我们有两次到语言活动室活动的机会,活动室所提供的内容更丰富,不仅有图书,还有电视录像、耳机听赏等。极富有童趣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他们在这里自由的选择、观看、听赏、讨论,活动室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有时,外出散步活动,风和日丽的天气,有树有花的景物,神态各异的人们,川流不息的车辆等都是让幼儿观察的对象。这时,孩子们的心情较室内更为自由和放松,他们会仔细地观察,随心所欲地讨论,潜移默化地获得一些词汇和语言。

二、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过去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习惯于对幼儿提统一的要求,这样,孩子就只能被动的听,使大部分幼儿处于消极状态。在学习了《规程》和有关教育理论,并观摩了教育学院肖老师的课后,我认识到师生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能促进儿童更好的活动,逐渐确立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新观念,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如:在阅读前,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去阅读图书。故事《树叶》就是这样,我请幼儿先猜一猜:小动物们捡了树叶会怎么玩?在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请孩子们看看书上到底是怎么说的。还有的故事,则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由老师先讲故事,到紧要关头突然刹车,接下来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看书吧!这时,孩子们往往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翻看观察。由此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独立地学习,提问方式也较以前有所不同,注重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启发引导。如:“你觉得小山羊和小老虎能做朋友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的想象奇特,发言踊跃,恰到好处地引发了主动性、探索性和兴趣性。

三、开展多侧面的游戏活动,巩固幼儿阅读兴趣。

在阅读活动中“和字宝宝做游戏”很受幼儿欢迎,游戏方法多种多样,有看图猜字,字图配对,点字圈字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获得前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培养他们喜欢认读的情感。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我就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小班幼儿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

威海路幼儿园

刘鹏

亲子阅读活动即组织家长配合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尽快提高。

对幼儿来说,家长参与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和兴趣,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对家长而言,通过亲自参与,能了解自己孩子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及个性特点等,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语言阅读教育情况,并学到如何观察与指导孩子阅读的实际知识和方法。

根据小班幼儿家长家庭教育─亲子阅读活动的现状,指导的具体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重点宣传小班幼儿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a一个孩子一个样,每个孩子不一样

让家长了解同一年龄的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人格,依据自己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来加以悉心培养,树立适宜的教育目标。

b孩子喜欢模仿,父母要作好榜样。

要求家长的语言、阅读习惯等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并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增强家长示范教育的意识。

c孩子具有潜力,父母要加以开发、引导。

让家长了解每个孩子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要求家长在阅读指导的方法、方式上,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上,强化以启发、引导为主的指导方式。

二、传授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亲子阅读活动的基本知识,主要宣传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发展特点,介绍选择图书的方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以及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指导技能。

三、悉心指导家长解决有关困惑与难点问题的操作技能。如对孩子的不善于表达、看书独立性的培养等家长感到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介绍有效经验,提高家长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家长过程中,我们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a集体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专题讲座:请专家宣传现代的阅读教育理念和传授现代阅读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并以授课形式,进行普及活动的一种指导形式。

组织亲子活动指导: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或需要,设计并介绍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亲子游戏,要求家长参与并应用;(附后:

一、二)请指导老师示范阅读活动,家长共同参与,并由专家点评,帮助家长掌握阅读指导,提问的方法。(附后:三)

现场观察咨询:亲子活动后,由专家对家长与幼儿进行现场观察咨询,指导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和难点。

选送亲子阅读活动的资料:内容(附后:

四、五)

座谈交流:组织家长交流各自亲子阅读指导的体会、经验,并请专家加以评析,帮助家长进一步提高、掌握阅读指导的方法。

b个别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列出需指导的内容

落实指导人员:对个案家长做到一对一落实专人指导,加强个案指导过程中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

对个案家长提出操作要求:一事一记,一人一案。要求家长对每一次亲子活动作好笔记,并定期向老师进行反馈。

下载国内早期阅读相关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早期阅读相关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百货商场营销策略研究

    国内百货商场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百货商场发展速度迅猛,全国大中型城市的中心 地带百货商场林立,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国有的、私营的、外资开设......

    2010年国内纪检监察研究[最终版]

    2010年纪检监察课题研究 人员名单: 张喜双、 夏其东、 原云林2010年纪检监察课题研究(提纲)浅谈如何提高监督工作实效性根据油田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集团一届一次职代......

    比较研究国内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书目检索(BibliographicRetrieval)是以文献线索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检索系统存储的是以二次信息(目录、索弓丨、文摘等)为对象的信息,它们是女献信息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

    国内近三年海明威研究综述

    近三年国内海明威研究综述 [全文摘要]海明威研究一直是美国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我国在近三年里,对海明威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论文就以2008年至2010年国内海明威研究为对......

    国内奢侈品消费人群研究

    国内奢侈品消费人群研究 专门做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南开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教授李东进认为,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在东西方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欧美国家的奢侈品消费主力是40岁至60岁的......

    广告创意研究的国内发展情况

    广告创意研究的国内发展情况 摘要:广告创意就是为了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广告人员应客户的要求在对市场上相类似产品和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广告的主题,把所掌握的资......

    国内水景观设计研究(最终五篇)

    国内水景观设计研究: 2003年由金涛、向永胜编著的《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与营造》一书从当今的现代城市的一些独特的特点入手,从许多方面对水景的营建与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

    国内ADI教育研究综述

    国内ADI教育研究综述 【摘 要】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argument-driven inquiry,ADI)是近年来西方一些科学教育专家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倡导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