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与谐发展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支部书记、校长
杨维斌
校园文化是环境的更是人文的,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物质形态和校园精神,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天全新校区建成后,硬件设施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天中东依文笔山,南临天全河,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绿草如茵,与朗朗书声,构成了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的亮丽风景,正所谓“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新天中凸现出良好的育人环境。近年来,学校始终把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核。将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等融入人文,渗透在管理细节中,融入在师生心田里,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促进了教师、学生、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和谐的氛围在班子表率中示范
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团结和谐、务实进取”的班子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班子成员自觉践行“三种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四个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团结意识、创新意识。校级班子,中层干部每周一次的学习会分享彼此的思考和体验,交流彼此的观念和经验,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印发全校。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校级班子,我们明确提出,不让精力在“内耗”中丧失,要把每个班子成员的精力发挥出来。不让效率在争论中降低,要把每个班子成员的创造力释放出来。班子成员之间沟通协调,以诚相待,敞开心扉。“无怨便是德、无功便是过”的工作氛围逐渐形成,成为学校和谐发展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强保证,也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力量为学校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示范。副校长高益贵同志就是典型:分管教学工作,同时担任一个班班主任工作,并且兼课。行政工作主管教学,压力大,内容琐碎繁杂,但是为了整个学校的利益,为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他甘愿作出个人的牺牲与奉献。时刻想着大局,处处顾全大局,认真做好校长的助手。每学年工作,他都以“打好高考翻身仗”为目标,积极展开工作。他多次深入教学调查研究,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六认真”,努力为老师多办实事、好事,成为教职员工的贴心人。
二、和谐的氛围在共同愿景中凝聚
2009年3月,学校第六届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天全中学2009—2012年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文化引领、科学推进、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体现在 “传承、创新、发展”的办学思想中,即传承“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传承“办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育有特长的创新型学生”的办学目标。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已经非常清晰,就是要把天全中学建设成为特色天中、效益天中、精品天中、和谐天中。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我们就是要依靠办学文化的影响力和向心力来引领学校团队的价值取向,引领学校、教师、学生的精神追求,并且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深化课程改革,进而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实力和持久发展动力。具体表现为:一是要继续坚持“目标激励、制度规范、情感凝聚、评价引导”的治校方略,形成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管理文化;二是要培植学术带头、梯队跟进的学术文化;三是要建设以“民主、合作、学习、创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包括 “团结、求实、竞争、创新”的校风,“敬业、精业、爱生、律己”的教风,“自主、博学、合作、探究”的学风以及“敬业为本、精业为荣、爱生为怀、奉献为乐”的员工价值取向;四是建设有育人氛围的物质 文化。学校发展目标是学校精神文化中的精华,凝聚全校师生的理想与希望、人生与追求。是一种高于现实、凝聚鼓舞人心的蓝图,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校长必须承担树立教职工共同愿景这一角色的责任。由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学校的共同愿景,和谐的氛围使教职工上下一心,找到主人翁的归宿感。许多教师在对待工作的态度里多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管理,在对待工作的看法上开启了新的空间。改变了许多内隐概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增强了教职员工的自信心。和谐的氛围在共同愿景中凝聚。
三、和谐的氛围在多元构建中达成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学校的和谐必须建立在个体和谐的基础之上。班子成员与教职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教师之间的协调配合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师生关系的优化让教育更具人文气息。教育教学的相得益彰使和谐变得更加生动。
1、在和谐中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潜能
校园精神文化的灵魂所在,是学校处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什么样的理念决定什么样的管理。从前一段时期,天全中学人心涣散,班子成员与教职工关系紧张,时间、精力和机遇在内耗中丧失。学校管理目标难以实现。于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营造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必须变成广大教职工的共同追求,必须内化为教职工的工作行为。学校综合不同意见,协调多种利益关系。学校管理者建立和谐的管理方式,做到管理上合法,工作上合作,关系上和睦,态度上和蔼,氛围上和煦,环境上和谐。学校始终坚持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化解各种矛盾,争取福利待遇。平衡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几年的努 力,“怨声在减少,阻力在减小,外力正有效利用”。“负重自强,艰苦创业”的天中精神,在和谐中成为师生一种重要的精神泉源,焕发出了强大的现实力量。“心平气和干工作,心情愉快抓发展”下的管理秩序和教学秩序使广大教师的潜能得到激发,学校涌现出了一批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杨晓燕,市表彰的优秀教师,才上高中三年,当艺体班班主任。前年,她所带班级39名同学,高考双上线30人。汶川地震期间她和住校生吃在食堂,住在帐篷。备战高考,她每天早上6点多干到晚上11点多钟。杨老师从工作中找寻乐趣,在岗位上做出了成绩。杨老师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因为有她这样的班主任,学生每天能快乐充实,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做人。
2、在和谐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和谐的理念只有融入教育教学过程里才能落地生根。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也决定于学生。学校提出“尊重学生、发展个性”的教育、教学态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真诚的关爱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和谐的校园必须由优良校风做保证。作为学校,要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环境,使大家彼此信任,互相了解,愉快协作,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和谐的校园是青春的校园,民主的校园,开放的校园,更是秩序井然的校园。教育与教学的和谐发展才有学校和谐发展。德育工作以提升品味为抓手,出现了许多“亮点”与创意,增加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形成了健康文明、感恩诚信、勤学友爱、蓬勃向上的学生文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易刚同学就是个代表。身为学生会主席,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使用文明用语,带头起到文明示范作用。作为班长,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积极维持班级纪律,维护环境卫生,努力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在家里,由于父亲早世,他孝敬长辈,不挑吃穿,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法规,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特别是在汶川地震期间,也就是5月16日——6月2日,他身带300元钱,自费到青川当志愿者。在那里,他第一次用稚嫩的身躯承受灾区的苦难和呻吟,第一次把苦涩的汗水洒在遍地废墟的土地上,第一次以青春的名义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写下最值得骄傲的精彩的一笔。这是天中的骄傲。
和谐聚力,和谐增效。一个学校一旦形成和谐的局面,必然会对全校师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学校的发展。用学生、老师的事迹以及自身工作中的经历来诠释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和谐,自觉非常肤浅,但我们始终认为,学校和谐发展而焕发出来的活力是永远精彩的。
第二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促进跨越式发展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促进跨越式发展
2007年4月26日至2007年5月12日期间,在市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第六期乡科班和第十六期中青班共80余人赴山东潍坊等地进行了考察和学习。通过近半个月的参观和学习,我们看到了山东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很多优秀的做法。总的来看,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其发展模式,在山东省,乃至在全国,都有比较强的代表性,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和启示。现就在潍坊看到的投资环境和如何发展乌苏经济软环境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建议,虽然不是很成熟,但希望能对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一、潍坊发展的客观依据与主观努力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濒临渤海,东与海港名城青岛、烟台接壤,与威海相邻,西依泰山,南望圣人孔子故居。来到了潍坊,使我们不能不为其今天的发展和变化而惊叹。潍坊一个面积1.58万平方公里、860万人口的地级市,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720.9亿元,增长16.5%;财政总收入177.7亿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24名,建设成了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纺织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文化教育产业基地;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在全国领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典范,半岛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联系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潍坊的发展靠什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搞经济研究的专家分析,潍坊的发展主要靠三条: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寿光就利用交通便利(在北京和青岛的交通干道旁),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二是在乡镇企业发展打下工业经济的基础上,让民营经济当中坚、唱主角,挂主帅。到2005年底,全市民营经济注册业户已达到17.54万户,注册从业人员78.85万人,实交税金88.5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69.4%。三是抓住了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机遇,率先在全国提出闭幕式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形成了寿光、诸城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化模式,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三条经验,我们感到,比较实在,也很深刻。前一条,区位优势是他们发展的客观依据。后两条,发展民营经济,抢抓机遇,是他们发展的主观努力。对照潍坊,思考乌苏,乌苏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尤其是奎、独、乌金三角经济带的城市之一,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在发展的客观依据上,其他优势有没有呢?我们觉得,乌苏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我们已经确立了工业强市的战略和招商引资的方略,加快工业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就应该以此为依据,打好资源牌,打响资源牌,就象潍坊在初期引进合资伙伴和发展民营经济一样。他们的第三条,抢抓机遇的干劲和魄力,是我们必须学的,对看准了、定下来了的发展思路,必须坚定不移,千方百计,一以贯之。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此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潍坊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具体做法
从潍坊的经济发展来看,该市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以硬措施优化软环境,努力培植环境竞争优势。该市深入开展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月、集中治理投资环境和执法服务评议等活动,成立了行政效能投诉监察中心、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推行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出行政审批效率提速、业务流程再造、申报材料瘦身的一系列规范,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全面实行项目代办制,切实做到了“投资者只管投资建设,其他一切由我们来办”,营造了服务高效的政务环境。在大力治理软环境下,潍坊市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日渐凸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推动了经济发展。如今,在潍坊人人都把投资环境、一切服务第一要务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先进模范事迹不断涌现,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手段不断深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实质性的改善,形成了环境佳地、政策洼地、服务高地、生活福地、发展宝地,有力地吸引了企业入潍投资。同时,“治‘三乱’、办超市、搞双评、提效能,政府部门服务意识的大转变,极大促进了企业效益提高,推动了潍坊经济跨越式地发展。
三、对乌苏改善投资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遵循的原则
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实现“工业强市”和“四区一线”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营造一个宽松、透明、稳定、高效的发展软环境。软环境之“优”从何而来?
始于认同。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软环境已经成为生产要素流向的关键选择,好的软环境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建设过程中,要把转变干部的思想观念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抓,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广大干部思想观念创新,要学习潍坊干部队伍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不抓环境治理就是失职、抓不好环境治理就是不称职”的观念,把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上来,进而提高我市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源于标准。衡量软环境的标准是相对的。市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我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可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如我们的服务意识和水平、行政效能还有待提高等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软环境发展政策,制定和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保证我市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
成于整治。整治软环境,要在保证公平公正行政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损害软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在全市形成维护软环境光荣、破坏软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
(二)具体做法
一是要明确工作职责,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首要任务。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决策的贯彻落实。要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职能部门、关键
环节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协调统一的监督检查机制。形成对外公开与对内监督有机结合的机制。
二是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把软环境建设的各项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严格落实软环境建设责任制,积极建立软环境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软环境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完善监督员监督机制。积极开展聘请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监督员活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规模以上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及个体私营业者,对政府部门是否履行职责、兑现承诺进行监督。
四是要切实组织好“双评”活动,建立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和企业评议机关工作人员制度。结合评议,组织各单位与社会各界进行“对话交流”,搭建查找问题、抓整改落实的平台。年终对评议出的最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理。
五是建议成立乌苏市经济发展软环境监督中心,负责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实,以及投诉受理、效能监察等工作。面向全社会,接受企业、群众监督,保证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对投诉举报的问题要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错必纠,把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各项决策真正落到实处。
六是要着力查处大力整治效率低、作风差等机关效能低下问题,定期分析群众投诉和举报,把监督检查的目标放在问题发生多、群众意见大的部门、单位和执纪执法人员身上,发现问题后,动作要快,措施要硬,动真来实,不护短、不遮丑,一查到底,要充分显示乌苏市委、政府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力度和决心,用铁的纪律和铁的手腕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
七是建立健全和规范工作制度,主要针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吃、拿、卡、要、报”、公共资源管理中弄虚作假、工作效能低下和纪律涣散等突出问题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工作制度,约束这些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八是实行行政审批工作“六公开”,把审批项目的服务内容、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事流程图、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公开电话在各单位窗口部门和网站上向社会予以公布,并对每件审批项目的办理进行监督。
九是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要求各单位(部门)工作人员以企业方便、群众满意为标准,在服务态度上做到笑脸相迎、主动热情,举止文明、用语规范,百问不厌、耐心细致;在服务质量上做到咨询一口讲清,表格一次发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进一步推行人性化管理,做到严中有情、严中有爱,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十是加大对破坏软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一些部门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政策落实不到底、执法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部门利益至上等方面的存
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不打招呼、电话暗访、现场咨询、现场抓拍、深入部门实地察看、外出调查、正面接触等形式,对县直部门、单位进行暗访,做到随查随纠。
十一是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形成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行政效能低下和各种摊派“三乱”等行为进行监督、举报、投诉,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一次性物质奖励。
十二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通过电视、广播、会议等多种方式宣传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对损害软环境的行为进行曝光,努力营造软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围绕我市在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用三年时间完成十一五目标(GDP达到5 8亿元),2010年在实现十一五目标基础上再翻一番(GDP超过100亿元),到十一五末把鸟苏建成富裕、文明、和谐,在全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强市”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实现要求之高、力度之大、困难之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的。但这些都是市委、市政府在反复论证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有科学依据和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我们现在已经落后于其他县市,如果我们不自加压力,一心一意谋发展,那我们就无法实现乌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来赶超别人。我们应当看到,无论是乌苏乃至全国,要想通过政策调控和政策优惠来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其成功机率已经越来越小了,为了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除了发挥区位优势外,最重要的就是搞好服务,也就是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为此,我们每一位乌苏市民尤其是党员干部都要从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实现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目标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认识到“硬环境不能软,软环境一定要硬”的原则,排除万难,再接再厉,不断把软环境建设推向深入,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局面,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台山市水步中心小学黄颖芬
摘要
在一些乡镇小学里,后进生问题还是相当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有多种: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找出造成学生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使其转化。后进生的转化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教育工作者自身价值、能力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策略营造氛围促进发展
一、目前学校教育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后进生的存在是每所学校不可避免的,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也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工作中繁重而又令人头疼的一部分。近几年,城乡发展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都要大,这给学校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困扰。再加上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虽不断进步,但一些条件的制约也让新的问题时有出现。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学校的管理和教育都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后进生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特别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小学,后进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多。这些学生往往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求知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一些后进生甚至无视学校纪律的约束,集体观念淡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在学生中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整个班集体的破坏作用不容小觑。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对后进生的影响 后进生的教育,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那么,面对后进生,我们该怎么办?解决问题就必须追根溯源。凡事总有其形成的原因,只有寻找到根本的源头,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有来自家庭的原因,如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尤其独生子女家庭,有求必应,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学习上要求不高,对孩子在校犯的错误包容放纵,致使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以至于相冲突;农村家庭经济的贫困,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贫困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营养不良和大脑发育不健全或体弱多病。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如由于学习成绩和纪律较差,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此,形成了与一般学生所不同的特点,如自卑、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不合群等。学习方面: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思想方面:易受情感迁移;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也有来自社会的原因,如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赌博、吃喝、腐败、浪费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周边环境状况不好,如“网吧”、“游戏厅”的存在也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这些因素固然是后进生形成的主因,但学校教育的不足致使一些学生变为后进生或者使后进生变得更加不堪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素。从目前学校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学校存在以下几个不利于后进生进步的方面:
1、学校不重视德育工作。从主管政教的人员到班主任、科任教师,只管教好书,考出理想点成绩,不出乱子就行了,而对那些思想、行为、学习上有点问题的学生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惯用训人、压服的手段企图达到管制促进的目的。这种生硬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在管理上治标不治本,如同扬汤止沸。古人尚明“攻心为上,而攻城次之”,可我们却想强压着牛头令其喝水,没有七擒七纵的胆识与勇气。
2、学校为了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成绩进行不断的排序、分类,优等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后进生则受到冷落,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因而丧失了信心。
3、教师与学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怕而远之,既远离了学习和纪律,更远离了正常的成长轨迹。
4、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本有进取心的后进生将失去进取的信心,甚至产生故意的对抗心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把爱的阳光撒向这些最需要的孩子,他们怎能茁壮成长呢?
5、教师不重视班风的建设,班级缺乏积极向上的氛围,缺乏正确的舆论风气,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和严明的校纪校规,自由散漫。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本身就存在思想问题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然变本加厉,愈发难以转化。
三、当前关心促进后进生发展的必要性 后进生是一个集体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即使这部分对集体是一个负担,但我们不可否认,这相当于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部位出现问题就把它割弃,这样可能让我们伤得更重,惟有把它医治好了,才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相对于班集体,后进生相当于队伍的落后部分,教师只能让他们赶上来才更有利于班风、学风的建设与形成。从小处看,促进后进生的发展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学风,与班的荣辱,从大处看,促进后进生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命运,甚至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风气。由此可见,后进生的促进发展意义重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对此,每位教师都是义不容辞。
四、发展后进生的策略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发展工作呢?我认为可以实施以下策略:
(一)尊重人格,培养自信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尊重其人格,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后进生既有普遍性的心理特点,又有每个人各自的心理特点。后进生普遍性的心理特点是他们都有美好的愿望,大多有积极的期待心理,期待周围的人尤其是班主任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期待别人相信他们能够进步,转变为好学生;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后进生有时不但得不到温暖和爱护,甚至遭到同学和教师的冷遇。这是老师必须改变的状况。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时,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在认真听课写笔记,讲课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位男同学神态有点不对头劲,一直低着头专注地在写什么。我细心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后进生林晓聪。我当时火冒三丈,迅速走到他的座位,发现他原来在做数学作业,他见到我就很慌张地用语文课本盖住数学作业。我把他的数学作业本从语文书下面抽出来,用力地拍在桌子上。全班同学的都用怪异的眼光看着他,他的自尊心一下受到了伤害,他瞟了我一眼,趴在桌子上,整一节课都不听我的课。我当时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装做若无其事地走到讲台继续讲课,但是内心却不平静了。我从那个孩子瞟我的眼神感觉到他心里的怨恨。我也认识到自己粗暴的行为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了,课后,我找这位学生谈话,向他道歉,他很愕然。经过我跟他深入的谈话,他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向我保证以后都不再犯这种错误。后来他上语文课,不但认真听讲,还积极的举手发言,语文学习成绩逐步有了提高。从这个后进生成功转化中,让我看到如果想成功转化后进生,首先,我们要尊重、理解他们。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老师应把理解、尊重学生当成首条的金科玉律。”同时也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二)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造成后进生各方面落后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有外部原因,有内部原因。就外部因素来讲,有的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的受他人的唆使和引诱,有的是因为学校教育的脱节和失误,还有的是因为父母教育误导或父母的放弃,任其发展。就其内部因素即学生本身因素而言,有的是害怕困难、意志薄弱、性情骄惯,有的是心智水平或者行为习惯,学习基础较差等。老师要心理移位,体会对方的处境,设身处地为这些差生着想,帮其所难,解其所惑,导其所行,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目的。只有全面了解、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才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对于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我们老师切忌不分清红皂白,只凭主观臆断简单处理,更不能采取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粗暴方法解决。相反,对于这些特殊的群体,我们要倍加关爱,倾注诚心补偿爱,引导其树立信心,充实生活,健全品格,真正达到“动情、晓理、导行、转变”之效。
(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后进生”在许多方面表现都是一样的,但他们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造成了他们不一样的性格特点,有的性格孤僻难以接近,有的自卑心窗紧闭,有的好动无法自制„„这就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针对每个后进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引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我曾经教过一个名叫刘慧燕的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可她有音乐天分,拥有一把好嗓子,表演欲又特强。每年学校都举办小歌手比赛,于是,我都让她展示自己的风采,每次她都把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台下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她终于从文艺方面找回了自我,我也因势利导,让她在学习园地里重拾自信,学习成绩也从45分跃进80分,摆脱了后进生的帽子。她的进步也让身边的同学刮目相看。大家都向她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这种外界的语言、行为暗示久而久之会逐步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摆脱后进生的阴影,将自己重新拉回到充满自信、自尊的阳光之下,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强化管理,形成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一句话,养成习惯。”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对各方面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都未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还难于对各种情况作系统的分析、明确判断与选择,容易被当前社会上各种新潮、流行的现象所诱惑、左右,容易跟风,随波逐流甚至沉迷其中。后进生在这些方面尤其容易受影响。为了使他们能正确分辨是非、美丑善恶,针对班里存在的问题,我通过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介报道的案例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所带来的后果作反面教材,结合课本里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行为教育,使他们对于美丑、善恶在心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我还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这些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如有一天清早,我刚回到学校,无意间听到班里的后进生的刘福源同学在完成值日工作任务后仍主动问组长还有什么要做。对于刘福源同学这种工作积极、主动的情况,我及时在班上进行了表扬,不但能令其本人感到今后更应再接再厉,同时也令其他的后进生在这种气氛中受到感染,有助于培养互助、互勉,力争向上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苗头,及时制止。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反复教育,长期训练,使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五)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发挥社会团体力量,多方协作,齐心转化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团体组织要在同一的教育目标下,对学生实施各种教育影响,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社会是一个团体,后进生生活在这个团体里面,也就是团体中的一员。后进生的转化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他们更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和爱护,社会舆论要引导人们的正确看待后进生,宣传转化的先进典型,不要认为他们是后进生就歧视他们,应该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关爱,使他们不断克服种种困难,迎头赶上。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
(六)持之以恒,耐心引导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艰难而持久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不断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教师的应对后进生的促进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持耐心期待的态度,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这势必影响教师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师的态度。这样一来,之前的工作就前功尽弃,后进生就会从新陷入更不堪的境地。所以,教师一定要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当我们坚持下来之后,说不定你就能看到一朵美丽的鲜花沐浴在你的阳光之下!
五、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后进生的落后多与他们身边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样,他们的进步也与周围环境的影响息息相关。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促进后进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关键。一般说来,学习氛围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后进生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后进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后进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而我们要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呢?
(一)确立努力目标,制定班规班纪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缺乏理想与目标的人是没有灵魂的躯壳,人生也会黯然失色。后进生正是没有理想与目标的一群人。改变他们,应从树立理想,确立目标开始。所以,教师要让后进生与同学们一起,为班级、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当然,毕竟后进生起点低,目标不能一下子定得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摸得到。
1、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班主任要经学生民主讨论,制定出本学期班级奋斗目标,目标确立后,每个学生制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小目标促大目标的实现。班级奋斗目标应成为凝聚人心的动力。
2、制定奖罚严明的班规班纪。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里几十名学生,如果没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各行其是,良好班风是难以形成的。班主任在接管一个班级时,要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班规班纪,奖罚严明,使其成为约束学生言行的准绳,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二)注重班级文化,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不但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要有一个学习的氛围。走进班级就具有浓浓的文化,打眼一看就使人产生学习的欲望。就是不愿学习的人,只要来到这个环境便也不敢表现得太放肆。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整体高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教室班训的内容一定要能体现班级的发展,张贴的位置一定要醒目且不能影响教室的美观。各栏目的布置都要全盘规划,尽量将有限的空间布置的温馨、大方,雅致。处处都能感染到文化的气息;处处都能体会到向上的精神;处处都能感受到奋进的力量。
2、注重班级文化的更新。
班级文化的内容要时时更新,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的增长,欣赏水平的提高,他们的认知与品位也会随着提高,设计的栏目也应该更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能给同学们带来新的兴趣,新的目标,新的学习氛围,从而让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馨和力量。
总之,班主任要多动脑筋,善于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愁有不爱学习的人?只要管理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有利于班级的发展,就有利于后进生的进步。
(三)关爱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而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总以朋友般的真诚,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优秀生,更关心困难生和问题生。对优秀生的关心、鼓励,会使他们进步更快;对后进生的关怀、激励会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再次扬起风帆,迎着风浪勇往直前;对困难生的关心帮助,会使他们鼓起勇气,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谐的师生关,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在学生和任课老师搭建起和谐友爱的桥梁。所以我要求讲台一定是最干净的地方,有老师来代课的时候,全班同学要全体起立,齐声说:谢谢老师,辛苦了。学生尊敬自己的任课老师,老师也十分关怀自己的学生。当我发现个别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不专心时,未必是事必躬亲的。而是悄悄的嘱咐一些课任教师出面,和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使学生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原来关注自己的不仅仅是班主任,还有自己的课任老师。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力量。有了无私的爱,我们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能使师生感情加深,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总之,教师应以良好的心态、充分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正确地对待班中的每一名学生和班中的每一件事,要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平等、友爱、团结与文明,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心悦诚服地为班集体奋斗,促进他们互助、进取和爱国的激情。这样,我们的班集体才算是和谐的班集体。我们的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目的。
(四)团结友爱,建立和谐生生关系。发挥班集体的伙伴互助作用,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关键。班集体大都由好几十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在这样一个性格各异、爱好不同、个性差异很大的班集体里,和谐的生生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谐的生生关系靠学生自己是不可能自觉地形成的,它需要靠班主任老师的引导,需要靠班级规章制度来约束,需要靠一系列的活动来帮助形成。在班集体里,学生朝夕相处,很易产生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积极的疏导,学生之间的小矛盾也容易激化,影响到班集体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老师要把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目的。每个学期,我都要组织“感谢身边同学”的主题班会,大家畅所欲言,感谢对自己有所帮助的同学。同学们的发言朴实无华,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大家深深体会到,帮助他人是快乐,帮助他人是幸福,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在集体活动中,全班同学人人参与,都是集体活动的主人。
六、小结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让他们也能成为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教育学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 《如何转化后进生》科技资讯 , 2008.no.32 [3] 张连慧《后进生转化策略探究》教育学文摘,2012年10月总第66期:28-29.
[4] 王凯《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和谐气氛》中国校园导刊
2010年11期
[5] 姚丽娟《浅谈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
[6] 张燕萍《如何促进后进生的发展》新课程.小学
2012年11月18日
第四篇: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我公司系统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迫切需有一大批高文化、懂专业、多面手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如何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加以解决的问题之一。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际,公司党委在人才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
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基础工作,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公司近年来,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狠抓基础工作,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人才资源的总量有了一定的增长,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紧紧围绕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调查研究,在了解人才队伍实情上下功夫。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前提,是要科学、准确、真实地掌握人才队伍现状。在这方面,我们在充分掌握公司人才队伍的实情上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一是深入调研,尤其是对机构改革后的公司系统人才队伍的现状,加大了调研工作的力度。在每半年听取一次各个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的基础上,我们还采取了面对面的交流等形式,深入到人才队伍中,客观准确地掌握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工作状态;二是召开每个季度座谈会,对每个人的思想状态、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进行认真了解,掌握人才队伍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变化;三是制定措施,我们制定出了加强人才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计划,并责成专人组织实施。目前,已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指导,在丰富培训内容和改进培训形式上下功夫。机关各职能部门,是一个单位工作的主要渠道,其人才队伍建设是领导决策落实的纽带和桥梁,人员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公司党委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直接主管,有责任做好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近年来,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我们在丰富培训内容和改进培训形式上下了一番功夫。一是在培训内容上,适应形势和工作要求的变化,突出针对性。安排培训内容时,既注意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又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任务、国、市情和党的方针政策等综合知识,以利于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二是在培训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性。由于每个部门人员的工作经历不同,学历水平不一,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工作经验交流、请专家讲课、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等形式,同时,我们还将组织有关人员到上一级部门边工作边代培,以求取得最佳培训效果。三是强化规划管理,增强规范性。我们把对基层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适时在党委会、经理办公会上听取工作汇报,对工作提出要求。并按职能要求,积极做好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日常沟通协调、经验交流和工作总结等工作,使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三)、强化学习,在提高人才队伍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我们以学习为起点,努力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实现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本领不断增强的目标,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近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政治理论学习。突出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职工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二是抓业务知识的学习。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化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WTO规则的学习,把握大局,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三是抓学历教育。有计划安排有大专学历的干部,通过参加成人教育等途径,完成本科学历,并计划在三年之内45岁以下的干部全部达到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四是抓计算机实用技能知识学习。根据不同岗位工作需要,分层次组织学习培训。有些部室的人员必须具备电脑专业技术水平,其他部室的干部也要掌握基本微机原理和操作技能。计划到2004年,本单位45岁以下干部都能达到市人事局规定的计算机(中级)应用水平。五是抓外语知识学习。根据现有人员的外语基础和岗位要求,我们分初级和中级进行培训。同时,还建立和完善各项学习、培训制度和等级考评办法,注意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学以致用,学用并举,努力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尽管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着眼于全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体制性障碍。计划经济体制的巨大惯性,导致人才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上体制和机制之间的矛盾尚未彻底解决,造成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短缺,而且分布不合理。二是第五篇:营造良好人才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我公司系统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迫切需有一大批高文化、懂专业、多面手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如何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加以解决的问题之一。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际,公司党委在人才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基础工作,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公司近年来,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狠抓基础工作,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人才资源的总量有了一定的增长,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紧紧围绕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调查研究,在了解人才队伍实情上下功夫。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前提,是要科学、准确、真实地掌握人才队伍现状。在这方面,我们在充分掌握公司人才队伍的实情上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一是深入调研,尤其是对机构改革后的公司系统人才队伍的现状,加大了调研工作的力度。在每半年听取一次各个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汇报的基础上,我们还采取了面对面的交流等形式,深入到人才队伍中,客观准确地掌握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工作状态;二是召开每个季度座谈会,对每个人的思想状态、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进行认真了解,掌握人才队伍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变化;三是制定措施,我们制定出了加强人才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计划,并责成专人组织实施。目前,已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指导,在丰富培训内容和改进培训形式上下功夫。机关各职能部门,是一个单位工作的主要渠道,其人才队伍建设是领导决策落实的纽带和桥梁,人员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公司党委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直接主管,有责任做好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近年来,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我们在丰富培训内容和改进培训形式上下了一番功夫。一是在培训内容上,适应形势和工作要求的变化,突出针对性。安排培训内容时,既注意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又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任务、国、市情和党的方针政策等综合知识,以利于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二是在培训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性。由于每个部门人员的工作经历不同,学历水平不一,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工作经验交流、请专家讲课、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等形式,同时,我们还将组织有关人员到上一级部门边工作边代培,以求取得最佳培训效果。三是强化规划管理,增强规范性。我们把对基层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适时在党委会、经理办公会上听取工作汇报,对工作提出要求。并按职能要求,积极做好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日常沟通协调、经验交流和工作总结等工作,使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三)、强化学习,在提高人才队伍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我们以学习为起点,努力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实现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本领不断增强的目标,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近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政治理论学习。突出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职工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二是抓业务知识的学习。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化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WTO规则的学习,把握大局,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三是抓学历教育。有计划安排有大专学历的干部,通过参加成人教育等途径,完成本科学历,并计划在三年之内45岁以下的干部全部达到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四是抓计算机实用技能知识学习。根据不同岗位工作需要,分层次组织学习培训。有些部室的人员必须具备电脑专业技术水平,其他部室的干部也要掌握基本微机原理和操作技能。计划到2004年,本单位45岁以下干部都能达到市人事局规定的计算机(中级)应用水平。五是抓外语知识学习。根据现有人员的外语基础和岗位要求,我们分初级和中级进行培训。同时,还建立和完善各项学习、培训制度和等级考评办法,注意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学以致用,学用并举,努力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尽管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着眼于全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体制性障碍。计划经济体制的巨大惯性,导致人才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上体制和机制之间的矛盾尚未彻底解决,造成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短缺,而且分布不合理。二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奇缺。三是人才资源开发的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发展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迫切要求我们将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我们总的指导思想:
(一)、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才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人才机制
第一是建立完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应达到的素质标准,分类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明确培训工作内容、目标、任务和措施。第二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智力引进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制定和落实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智力引进办法,增强本单位对人才和智力的整体吸引力。第三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改变官本位、论身份、唯资历、唯文凭等用人观念,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改变人才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的落后用人制度,建立流动配置、合同聘用、竞争上岗、科学评价、严格考核、强化监督等新的用人机制。第四建立健全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人才效能的关键所在。一破除人才壁垒,落实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使其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渠道。二加快培育与其它要素市场相衔接的人才市场,切实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作用,确立企业和人才的平等市场地位,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由择业的人才管理新体制。
(二)着力营造人才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
人尽其才,就是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引导和激励人才努力工作,让所有人才的创造力和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显现。
第一,着眼于整个社会环境的营造,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的社会风气。人才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风气,各类人才才能茁壮成长,其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我们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在全系统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为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摒弃嫉贤妒能、不思进取、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人见贤思齐,确保各类人才全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第二,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打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的流通渠道。当前,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已成为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人才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区、所有制壁垒,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把市场配置和组织配置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才的合理分布。同时,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向企事业单位流动;鼓励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
第三,着眼于人才个体效能的充分发挥,激励、引导和保障人才奋发工作。建立与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薪酬制度以及保险保障制度,对贡献突出者予以重奖,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忽视激励保障的状况。把事业需要和个人专长结合起来,因事择人,量才任职,做到人事两宜,相得益彰。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人才的优势和不足,因才施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重视、信任人才,对人才放手使用,使人才切实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全公司系统内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促进公司系统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