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备考初级中药师精品练习题及答案一[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18:5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备考初级中药师精品练习题及答案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备考初级中药师精品练习题及答案一》。

第一篇:2018年备考初级中药师精品练习题及答案一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2018年备考初级中药师精品练习题及答案一

第 01 题

影响纸色谱分离的主要因素是

A.分离因子 B.比表面积

C.介电常数 D.比旋光度

E.熔距

正确答案:A,第 02 题

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主要因素是

A.分离因子 B.比表面积

C.介电常数 D.比旋光度

E.熔距

正确答案:B,第 03 题

判定溶剂的极性大小是

A.分离因子 B.比表面积

C.介电常数 D.比旋光度

E.熔距

正确答案:C,第 04 题

东莨菪碱具有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A.发汗、平喘作用

B.抗菌作用

C.镇静、麻醉作用

D.降血脂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正确答案:C,第 05 题

苦参碱具有

A.发汗、平喘作用

B.抗菌作用

C.镇静、麻醉作用

D.降血脂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正确答案:E,第 06 题

小檗碱具有

A.发汗、平喘作用

B.抗菌作用

C.镇静、麻醉作用

D.降血脂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正确答案:B,第 07 题

麻黄碱具有

A.发汗、平喘作用

B.抗菌作用

C.镇静、麻醉作用

D.降血脂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正确答案:A,第 08 题

用酸水提取法提取脂溶性生物碱的原理

A.脂溶性生物碱与酸成盐后易溶于水

B.脂溶性生物碱与酸成盐后不溶于水

C.脂溶性生物碱和生物碱盐都可溶于甲 醇或乙醇

D.游离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E.水溶液碱化后使生物碱游离析出

正确答案:A,第 09 题

用醇类溶剂提取法提取脂溶性生物碱的 原理

A.脂溶性生物碱与酸成盐后易溶于水

B.脂溶性生物碱与酸成盐后不溶于水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C.脂溶性生物碱和生物碱盐都可溶于甲 醇或乙醇

D.游离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E.水溶液碱化后使生物碱游离析出

正确答案:C,第 10 题

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脂溶性生 物碱的原理

A.脂溶性生物碱与酸成盐后易溶于水

B.脂溶性生物碱与酸成盐后不溶于水

C.脂溶性生物碱和生物碱盐都可溶于甲 醇或乙醇

D.游离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E.水溶液碱化后使生物碱游离析出

正确答案:D,第 11 题

5,4'-二羟基黄酮的

A.1H-NMR中化学位移在12.50左右有 吸收

B.1H-NMR中H-8比H-6在低场有 吸收

C-1H-NMR中A环上没有芳香质子

D.1H-NMR中A环具有一个芳香质子

E-1H-NMR中A环质子具有ABX偶合 系统

正确答案:E,第 12 题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5, 7-二甲氧基黄酮的

A.1H-NMR中化学位移在12.50左右有 吸收

B.1H-NMR中H-8比H-6在低场有 吸收

C-1H-NMR中A环上没有芳香质子

D.1H-NMR中A环具有一个芳香质子

E-1H-NMR中A环质子具有ABX偶合 系统

正确答案:B,第 13 题

5,6,7-三甲氧基黄酮的

A.1H-NMR中化学位移在12.50左右有 吸收

B.1H-NMR中H-8比H-6在低场有 吸收

C-1H-NMR中A环上没有芳香质子

D.1H-NMR中A环具有一个芳香质子

E-1H-NMR中A环质子具有ABX偶合 系统

正确答案:D,第 14 题

加入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形成黄色络合 物,再加入枸橼酸后黄色消退的是

A.二氢黄酮

B.5-羟基黄酮

C.黄酮醇

D.3-羟基黄酮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E.异黄酮

正确答案:B,第 15 题

加入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形成黄色络合 物,再加入枸橼酸后黄色不消退的是

A.二氢黄酮

B.5-羟基黄酮

C.黄酮醇

D.3-羟基黄酮

E.异黄酮

正确答案:D,第 16 题

能与四氢硼钾产生特征反应的是

A.二氢黄酮

B.5-羟基黄酮

C.黄酮醇

D.3-羟基黄酮

E.异黄酮

正确答案:A,第 17 题

在水中可膨胀的是

A.阳离子交换树脂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B.透析膜

C.活性炭

D.硅胶

E.氧化铝

正确答案:A,第 18 题

常用于吸附水溶液中非极性色素的是

A.阳离子交换树脂

B.透析膜

C.活性炭

D.硅胶

E.氧化铝

正确答案:C,第 19 题

不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是

A.阳离子交换树脂

B.透析膜

C.活性炭

D.硅胶

E.氧化铝

正确答案:D,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第 20 题

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常用极性吸附剂是

A.阳离子交换树脂

B.透析膜

C.活性炭

D.硅胶

E.氧化铝

正确答案:E,

第二篇:2014初级药师备考模拟试题汇总(一)

2014初级药师备考模拟试题汇总

(一)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合计60分)

1.天花粉蛋白有引产作用,用于

A.早期妊娠保胎

B.中期妊娠保胎

C.早期妊娠引产

D.中期妊娠引产

E.后期妊娠引产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天花粉蛋白有引产作用,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所以答案为D。

2.以下哪个是米非司酮的化学结构特征

A.11位为羟基,17α为乙炔基

B.11位为羰基,17α为乙炔基

C.11β-羟基,17α-乙炔基

D.引入17α-乙炔基

E.1113-4-二甲氨基苯基,17α-丙炔基

[正确答案]E

试题解析:

米非司酮是以炔诺酮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后得到的新型化合物,11β-4-二甲氨基苯基的引入是导致由炔诺酮这一孕激素转变为抗孕激素的主要原因,17α-丙炔基的引入可以使米非司酮保持口服活性。

3.可用于分离中性皂苷与酸性皂苷的方法是

A.中性醋酸铅沉淀

B.碱性醋酸铅

C.分段沉淀法

D.胆甾醇沉淀法

E.水提醇沉法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中性醋酸铅沉淀法可以分离中性皂苷与酸性皂苷,所以答案为A。

4.全身麻醉药可用于

A.中枢神经系统

B.浸润麻醉

C.吸入麻醉

D.传导麻醉

E.静脉麻醉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受到抑制;局部麻醉药则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阻滞神经冲动传导。可用于浸润麻醉、吸入麻醉、传导 麻醉、静脉麻醉。

5.下列哪个药物为睾酮的长效衍生物

A.苯丙酸诺龙

B.丙酸睾酮

C.氯司替勃

D.氟他胺

E.米非司酮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苯丙酸诺龙、氯司替勃是在睾酮的结构中除去19-角甲基或引入卤素起到显著增加蛋白同化作用,减低雄性激素作用的效果;氟他胺为一种雄性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是以炔诺酮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后得到的新型化合物;丙酸睾酮为睾酮的长效衍生物,注射一次可维持药效2~4天。

6.葡萄糖申蛋白质的检查方法

A.蛋白质与有机溶剂作用产生沉淀

B.蛋白质遇热产生沉淀

C.蛋白质与显色剂作用显色

D.蛋白质遇酸产生沉淀

E.蛋白质在紫外区有吸收,从而测定的吸收度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葡萄糖中的蛋白质检查是利用蛋白质类杂质遇酸产生沉淀的性质进行的检查。

7.鞣质分为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是根据

A.化学结构和能否被酸水解

B.化学结构

C.能否被酸水解

D.含羟基的数目

E.含羧基的数目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可水解鞣质可被酸水解,组成单位是没食子酸;缩合鞣质不能被酸水解,基本结构是黄烷-3-醇类,所以答案为A。

8.下列不符合盐酸美西律的说法是

A.治疗心律失常

B.其结构为以醚键代替了利多卡因的酰胺键

C.和碱性药物同用时,需要测定尿的pH值

D.中毒血药浓度与有效血药浓度差别较大,故用药安全

E.化学名为1-(2,6-二甲基苯氧基)-2-丙苯胺盐酸盐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美西律的治疗窗窄,中毒血药浓度与有效血药浓度相似,少数患者在有效血药浓度时,就出现不良反应。

9.新药开发中属于药物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药效学研究

B.药动学研究

C.剂型研究

D.临床研究

E.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

[正确答案]E

试题解析: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关键是找一个可供研究的先导化合物,其属于药物化学研究范畴的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

10.含芳环的药物主要发生以下哪种代谢

A.还原代谢

B.氧化代谢

C.脱羧基代谢

D.开环代谢

E.水解代谢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芳环的官能团反应主要是羟基化(氧化反应),苯环上有供电子基则易代谢,主要发生邻、对位羟基化,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则难代谢,在间位发生羟基化。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A.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向定点批发企业或者定点生产企业购买

B.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向定点批发企业或者定点生产企业购买

C.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需求计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总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向定点生产企业购买

D.应当经所在地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

E.应当将需求计划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向定点批发企业或者定点生产企业购买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经所在地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医疗机构应当凭印鉴卡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定点批发企业购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2办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需向以下哪个部门提出申请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管理部门

D.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医疗机构设立制剂室,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3下列哪种情形不会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A.未取得处方权开具药品处方的B.被取消处方权后开具药品处方的C.未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开具药品处方的D.违反处方管理办法其他规定的E.在治疗需要外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处方

[正确答案]E

试题解析: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一)未取得处方权或者被取消处方权后开具药品处方的;(二)未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开具药品处方的;(三)违反处方管理办法其他规定的。4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企业违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储存、销售或者销毁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逾期不改正的A.责令停业,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B.责令停业,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C.责令停业,并处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D.责令停业,并处5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E.责令停业,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正确答案]E

试题解析: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储存、销售或者销毁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药品;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资格。

5《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以下哪些部门规定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C.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E.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规定。

6下列为假药的是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B.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C.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D.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E.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药品管理法》规定: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7医务人员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当

A.根据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B.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C.根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D.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E.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8下列关于处方用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B.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

C.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D.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

E.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下列情形中按劣药论处的是

A.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B.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C.使用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D.超过有效期的E.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A、B为假药,C、E按假药论处。假药的定义: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按假药论处的情形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劣药的定义: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按劣药论处的情形: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超过有效期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10从事生产、销售假药及生产、销售劣药情节严重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几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E.15年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药品管理法》规定:从事生产、销售假药及生产、销售劣药情节严重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十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篇:分清主次备考初级中药师考试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初级中药师考试内容侧重点不一,所以我们在进行复习时也应分清主次。很多考生在备战初级中药师考试时总是掌握不住复习方向,常常把次要的内容当做重点复习,凭空猜测重点,这是不科学的。

考生复习应以考试大纲为主,“纲”抓住了,就能“纲”举“目”张,从而帮助我们分清复习的主次。但一般说来,教材的重点也是多层次的,既有全书的重点,也有每个单元的重点,还有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问题的重点。同时,对于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甚至每一个问题的重点字、句也不能忽视。抓住每个层次的重点,着重学习,深刻理解,准确记忆,不断巩固,就能收到以点带面,全面掌握的效果。

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按时复习的好习惯,达到复习自动化的效果。就像我们的生物钟一样,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闹铃没有叫醒我们起床,但是你仍会在这个时间段醒来,这就是习惯。所以参加初级中药师考试的考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我们在执行之初可能会有一定难度,经常给自己找借口推脱复习,如果这样,那我们的学习计划就没有用处了。俗话说得好“成功贵在坚持”,按计划办事就会使生活和学习有规律,逐渐就会形成条件反射,生活和学习似乎达到了一种“自动”的境界。一切都要按自己订的复习计划来学习,相信你复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适应这种生活,直至到考试的时候,带着自己的信心去考试。

主管中药师考生最关心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什么方法以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优势科目上多下功夫,力争取得好成绩,也不要忽视自己的弱项,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保证各科分数均达到国家标准,总分上一个新台阶。

主管中药师的复习最忌就是不讲究学习方法。具体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图书馆、阅览室等。

复习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相应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譬如,一些基础科目考试,对基础和应用的熟练性要求很高,如果一段时间不复习,其成绩下降就非常明显。建议每天都分配给这两门课程一些时间,多做练习题,在做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保持最佳的应试状态,而记忆分析类科目的复习则可集中在最后两个月进行。专业课可在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仔细研究往届考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掌握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以上是我对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四篇:16版 初级药师 练习题4

微生物学

总论部分

医学课程购买联系QQ:2939831027

其他联系购买的均为倒卖,后续课程更新务必添加QQ

绪论

考纲:

绪论

要点

(1)概述

(2)医学(病原)微生物学

1.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1)微生物:分布广、形体小、数量多

最低等生物。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特点

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

细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真菌

(3)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2.医学微生物学

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对学习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用于鉴别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

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考纲:

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要点

(1)细菌的基本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1.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

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菌

直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梭杆菌

螺形菌

弧菌、螺菌、螺杆菌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结构少,其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共同构成外膜。

①维持菌体外形;

②维持渗透压;

③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细胞膜

位于细胞壁的内侧,是一层半透性薄膜,柔软致密有弹性。主要化学成分为脂类、蛋白质及少量多糖。

①渗透和运输作用;

②细胞呼吸作用;

③生物合成作用;

④参与细菌分裂。

胞质

为细胞膜内侧的胶状物质,基本成分为水、无机盐、核酸、蛋白和脂类。

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核质

无定形核,没有核膜、核仁等完整结构,称为核质或拟核。细菌的核质由一条双股环状的DNA分子组成。

遗传物质

3.细菌的特殊结构

特点

功能

芽孢

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圆形小体。休眠状态。

①鉴别细菌;

②对外界抵抗力强。

菌毛

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硬的丝状物。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参与F质粒的接合传递。

鞭毛

某些细菌菌体表面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

①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②具有抗原性。

荚膜

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

①抗吞噬作用;

②粘附作用;

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

细菌的增殖与代谢

考纲:

细菌的增殖与代谢

要点

(1)细菌的生长繁殖

(2)细菌的新陈代谢

(3)细菌的人工培养

1.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主要有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和糖)、酸碱度(pH7.2~7.6)、温度(37℃)、气体等。

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分为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微需氧菌(空肠弯曲菌)、兼性厌氧菌(多数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四大类;

(2)生长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法繁殖。

(3)细菌的群体的生长繁殖的规律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生长曲线。

2.细菌的新陈代谢

(1)细菌的能量代谢

合成代谢:是将简单的小分子合成复杂的大分子成分和酶,同时耗能。

分解代谢:是将营养物质或胞内物质降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称为发酵;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称为呼吸,其中以分子氧为受氢体的是有氧呼吸,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的是厌氧呼吸。

(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检测

细菌的分解代谢包括对糖、蛋白质的分解。

由于细菌产生酶的不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不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同,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其代谢产物,以此鉴别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糖分解产物及检测

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

蛋白质分解产物及检测

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分解试验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热原质

极微量注如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耐高温,不被高压蒸汽灭菌所破坏。因此临床用药液需无热原质。制备使用注射药品、严格无菌操作

毒素和侵袭性酶

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毒素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侵袭性酶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

续表

色素

水溶性色素(绿脓杆菌—绿色)、脂溶性色素(金葡菌—金黄色)

抗生素

是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主要由放线菌、真菌产生

细菌素

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维生素

如大肠埃希菌:B6、B12、K2等可被人体利用

3.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

是由适合细菌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配制而成,经灭菌后方可使用。

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合成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等。

按其性状不同,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①液体培养基上,细菌生长后,大多数细菌呈均匀混浊状态,少数出现沉淀和菌膜;

②半固体培养基上,有鞭毛的细菌生长后出现混浊,无鞭毛的细菌沿穿刺线生长,主要用于检测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

③固体培养基上,单个细胞生长后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不同的细菌其菌落大小、形态、颜色不同,可用来鉴定细菌。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

噬菌体

考纲:

噬菌体

要点

噬菌体的基本概念及生物特性

1.噬菌体的概念:是侵袭细菌、真菌的病毒,或称为细菌病毒。

2.特点:

(1)大小以nm计算,须用电镜观察;

(2)不具备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

(3)在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4)基本形态:有三种,即蝌蚪形,微球形,细杆状。

细菌的遗传变异

考纲:

细菌的遗传变异

要点

(1)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变异的机理

(2)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实际意义)

1.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变异的机制

(1)细菌的遗传物质:

①细菌染色体:是环状双螺旋DNA,其功能是控制细菌的各种遗传特性。

②质粒:是独立存在于多种细菌内能自主复制的染色体以外的双股环状DNA。可随细菌的分裂传入子代细菌,也可整合在细菌的染色体上改变细菌的遗传性状。

③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其基因可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相当于遗传物质,控制细菌的某种性状。

(2)遗传与变异原理

①细菌的变异现象常见的有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等。

②细菌变异的机制

2.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1)影响细菌学诊断:发生变异的细菌可以失去其典型的特征。(L型变异)

(2)预防耐药菌株扩散。(药敏试验)

(3)制备疫苗。(减毒活疫苗)

(4)检测致癌物。(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5)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质粒、噬菌体—载体—目的基因—受体菌

消毒与灭菌

考纲:

消毒与灭菌

要点

(1)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

(2)物理消毒灭菌法

(3)化学消毒灭菌法

1.基本概念

(1)消毒:指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

(2)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无菌:不存在任何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

(4)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例如外科手术操作,均为无菌操作。无菌并不单指没有活的细菌,还包括没有活的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2.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①焚烧:

②烧灼:

③干烤:

160~180℃,2h

①巴氏消毒法:牛奶、酒

61℃,30

min

71.7℃,15-30sec

②煮沸消毒法:

③高压蒸气灭菌法:最有效

1.05kg/cm2(121.3℃),15-20min

(2)辐射灭菌法:紫外线、微波、电离辐射等。

(3)滤过除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血清、抗毒素、抗生素及药液等的除菌。

3.化学消毒灭菌法

(1)定义:用化学药物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具有杀菌作用的称为消毒剂;

具有抑菌作用的称为防腐剂。

(2)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①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的,如酚类、醇类、醛类等;

②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菌体蛋白与核酸基因的,如氧化剂、重金属盐类等;

③损伤菌体细胞膜的,如酚类(低浓度)、脂溶剂等。

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考纲:

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要点

(1)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机理)

(2)机体的抗菌免疫(抗感染免疫)

(3)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1.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机理)

(1)定义:细菌在宿主体内寄生、增殖引起疾病的性质。

(2)致病机制:

感染:微生物进入宿主体内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生物学现象。

传染: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

致病物质主要是:其一为细菌的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其二为细菌进入宿主体内所产生的毒素。

①侵袭力

包括细菌的黏附与定植、侵入、繁殖与扩散。

使细菌在体内定居的结构:菌毛

增强抗吞噬作用的结构:荚膜

细菌胞外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

②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G+菌与部分G-

G-菌

种类

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毒性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毒形成类毒素

2.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组织屏障

皮肤、黏膜屏障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吞噬作用

分类:一类是小吞噬细胞(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另一类是大吞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

吞噬杀菌过程:趋化作用→吞入病原菌→杀死病原菌。

NK细胞

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在早期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

体液因素

主要包括补体、溶菌酶和防御素。补体是存在于正常机体中的一组球蛋白,被激活后发挥趋化、调理、溶菌及溶细胞作用;溶菌酶为一种碱性蛋白,使菌体裂解;防御素主要作用于胞外菌,其杀伤机制主要为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溶解死亡。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定义: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受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的,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和记忆性,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可使免疫效应增强,在抗感染免疫中占重要地位。

分类:

体液免疫

机体受病原微生物刺激后,可产生多种类型的抗体。抗体的抗感染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病原体的黏附作用、调理吞噬作用、中和细菌外毒素作用和对细菌溶解作用等方面。

细胞免疫

其主要的效应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Th1细胞。CTL的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Th1细胞主要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对胞内寄生的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3.细菌感染

(1)感染的来源:

①外源性感染:由来自宿主体外病原体所引起;

②内源性感染:由自身体内或体表的病原体所引起。

(2)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①经粘膜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

②创伤感染

③虫媒感染

(3)感染的类型

①带菌状态:在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后致病菌未被及时消灭而是在机体内继续存在。

②隐性感染:机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感染后对机体的损害轻微,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者。

③显性感染:机体的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机体组织细胞受到较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者。临床上常见的全身感染有菌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4)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其发生、发展和结局

主要取决于病原细菌的数量、毒力的强弱和侵入的途径以及宿主的抵抗力的强弱,其结局不同。有的呈隐性感染、有的呈显性感染、有的仅限于局部、有的呈现全身症状等。

病毒学概述

考纲:

病毒学概述

要点

(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病毒的繁殖方式

(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1)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体是具有传染性的、结构完整的病毒。

体积微小可通过滤菌器,测量单位为nm。

(2)病毒的结构

①基本结构

核心:仅由裸露的核酸构成。

衣壳:

为包绕核酸的蛋白质外壳,称衣壳。

衣壳与核酸在一起称为核衣壳。

②辅助结构

包膜:包绕在核衣壳外,其主要功能是维护病毒的结构完整性。

2.病毒的繁殖方式

病毒缺乏增殖所需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独特方式(复制)进行增殖。

一个复制周期共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子代病毒,六个步骤。

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干扰病毒复制

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中和病毒

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

真菌概述

考纲:

真菌概述

要点

(1)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2)真菌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1.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1)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圆形或椭圆形,以芽生方式繁殖。

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大基本结构组成,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

(2)真菌的培养

对营养要求不高,温度为22~28℃,最适pH为4.0~6.0。

(3)真菌的致病性

主要致病真菌

①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皮肤癣病真菌

②条件致病性真菌

白色念珠菌:新生儿和幼儿鹅口疮的病原体

新生隐球菌

曲霉、毛霉

卡氏肺胞菌

白色念珠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皮肤粘膜(鹅口疮)

2.真菌与药学之间的关系

生产多种抗生素。

其他微生物

考纲:

其他微生物

要点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支原体

没有细胞壁,多形性,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支原体肺炎(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立克次体

专性活细胞寄生。普氏立克次体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热立克次体引起恙虫病。

衣原体

专性活细胞寄生,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并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原体和始体)。常见的有沙眼衣原体,引起沙眼病与泌尿道感染等。

螺旋体

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常见的螺旋体有梅毒螺旋体,可引起梅毒;钩端螺旋体,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

支原体的油煎蛋样菌落

免疫学基础

考纲:

免疫学基础

要点

(1)抗原、抗体的概念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

(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

1.抗原、抗体的概念

(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具有三大性质,即异物性、特异性和大分子性。常见的抗原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2)抗体:抗原进入体内后,体内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机体的血液和体液中。根据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不同,常见的有五类,即IgG、IgA、IgM、IgE、IgD。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是机体在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其对多种抗原物质都有防御功能,而不是对专一抗原有作用,故称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正常体液和组织的免疫成分组成的。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与抗原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免疫应答后,才获得的一种免疫防御功能,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完成的。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针对性强,只对引发免疫的相同抗原有作用,对其他种类抗原无效,故称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两种,其一为细胞免疫,主要是抗原进入机体后通过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来完成的;其二为体液免疫,主要是抗原进入机体后通过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多种作用来完成的。

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当某种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损伤了机体,称为变态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过敏原或变应原。

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应答

速发型

细胞毒型

免疫复合物型

迟发型

机制

机体再次接触抗原物质,导致肥大细胞等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

抗原物质进入体内,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其结果导致靶细胞的破坏,最终发生织损伤

抗原再次进入体内,与相应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上,或使血小板汇集损伤组织器官,形成免疫损伤

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引发细胞免疫而损伤组织所致

疾病

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哮喘

输血反应、血细胞减少、新生儿溶血

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接触性皮炎

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

(1)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把减毒或无毒的但具有抗原性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经过一定工艺制成菌苗或疫苗,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

灭活疫苗

百日咳灭活疫苗、霍乱灭活菌、伤寒灭活菌

减毒活疫苗

卡介苗、鼠疫减毒活菌苗、布鲁氏菌活菌苗、炭疽活菌苗

联合疫苗

白百破三联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免疫血清或制备好的免疫细胞,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的过程。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应急预防和治疗。

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

抗毒素:破伤风、白喉、肉毒、炭疽;

细胞免疫制剂:细胞因子;

胎盘丙种球蛋白和血清丙种球蛋白。

5.免疫学诊断的概念

一般采用血清学反应的方法,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性质,用已知的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未知抗体,来诊断患者是否患某种传染病,也可用已知的抗体测定患者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抗原,来诊断疾病。

各论部分

病原性球菌

考纲:

病原性球菌

要点

(1)葡萄球菌属

(2)链球菌属

(3)脑膜炎球菌

1.葡萄球菌属

生物学性状

菌体呈球形,排列成堆,呈葡萄串状,无鞭毛,无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革兰染色阳性。最主要的抗原物质是葡萄球菌A蛋白(SPA),具有抗吞噬作用,用于免疫学快速诊断。

致病性

主要的毒力因子是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和肠毒素。

所致疾病

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和葡萄球菌性肠炎。患病恢复后获得免疫力不强,可多次感染。

葡萄球菌的电镜扫描照片

2.链球菌属

(1)A群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根据其溶血现象不同分为三类:

①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α溶血;

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β溶血;

③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现象。

致病性

①细胞壁成分,如脂磷壁酸、M蛋白等;

②侵袭性酶类;

③外毒素:致热外毒素、溶血毒素等。

所致疾病

有化脓性感染、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

链球菌电镜扫描照片

(2)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G+,多呈双或短链排列,有荚膜。

致病性

荚膜、溶血素、神经氨酸酶等

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

3.脑膜炎球菌

生物学性状

G-,营养要求较高,专性需氧

致病性

荚膜、菌毛和内毒素

所致疾病

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细菌突破血脑屏障侵犯脑脊髓膜,引起流行性脑膜炎

肠道杆菌

考纲:

肠道杆菌

要点

(1)大肠杆菌

(2)伤寒杆菌

(3)痢疾杆菌

肠道杆菌是一大群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形状相似的G-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多数是肠道正常菌群,不致病,但在宿主抵抗力低下或肠道外组织可引起感染,故称条件致病菌。少数为肠道致病菌:伤寒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等。

1.大肠杆菌

生物学性状

杆菌,鞭毛,菌毛,对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多数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可用于细菌鉴别。

致病性

①黏附素,使大肠杆菌黏附在泌尿道和肠道的细胞上;

②内毒素;

③外毒素(肠毒素)

所致疾病

主要是肠道外感染,如败血症、泌尿道感染、胆囊炎等;还能引起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

大肠杆菌

2.伤寒杆菌

生物学性状

多数不引起人类疾病,只有少数具有致病性。如引起肠热症的伤寒沙门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抵抗力较差,其抗原构造复杂,最主要的是O抗原、H抗原和菌体表面的Vi抗原。

致病性

内毒素和侵袭力。

所致疾病

主要是肠热症,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病和甲、乙、丙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

3.痢疾杆菌

生物学性状

G-,生化特性为能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

致病性

侵袭力和内毒素

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

厌氧性杆菌

考纲:

厌氧性杆菌

要点

(1)厌氧芽孢杆菌

(2)无芽孢厌氧菌

1.厌氧芽孢杆菌

(1)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性状

菌体细长呈杆状,有周身鞭毛,形成芽孢,芽孢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使菌体呈鼓槌状。

致病性

破伤风痉挛毒素

(外毒素)——封闭抑制性突触的介质释放

所致疾病

破伤风

(2)肉毒梭菌

生物学性状

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使细菌呈球拍状

致病性

肉毒毒素(外毒素)—阻碍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胃肠道症状少见,主要为运动神经末梢麻痹)

创伤感染中毒和婴儿肉毒病

肉毒梭菌芽胞

2.无芽孢厌氧菌

是一大类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主要分布在皮肤、口腔、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在机体免疫低下时或菌群失调时才致病。其种类较多。其致病物质是菌毛、荚膜、毒素和酶类。所致疾病为腹腔感染、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

弧菌属和弯曲菌

考纲:

弧菌属和弯曲菌

要点

(1)霍乱弧菌

(2)弯曲菌

1.霍乱弧菌

生物学性状

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运动活泼

致病性

①鞭毛与菌毛,作用是使细菌吸附在肠壁细胞上,迅速繁殖引起肠壁损伤;

②本菌所产生的霍乱肠毒素(致泻毒素)作用于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使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的腹泻。

所致疾病

霍乱

2.弯曲菌

代表:幽门螺杆菌

生物学性状

G-,逗点状或“S”形

所致疾病

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病

肠道病毒

考纲:

肠道病毒

要点

(1)肠道病毒的特点

(2)脊髓灰质炎病毒

1.肠道病毒的特点

属于微小RNA病毒科,经消化道传播在肠道内增殖并从肠道排出。

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2.脊髓灰质炎病毒

其生物学特性为病毒呈球形,无包膜,以复制的形式增殖,引起脊髓灰质炎。

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导致肢体麻痹,伴随感觉丧失,故也称为小儿麻痹症。

病毒的防治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Sabin苗)。

2月龄开始连服3次TOPV后,即三价混合糖丸疫苗,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一次。

脊髓灰质炎病毒电镜扫描图片

呼吸道病毒

考纲:

呼吸道病毒

要点

(1)流行性感冒病毒

(2)风疹病毒

(3)麻疹病毒

呼吸道感染病毒是指主要以呼吸道为传播途径,侵犯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并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一类病毒。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本类病毒的特点是经飞沫(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多出现各种呼吸道症状,且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

1.流行性感冒病毒

2.风疹病毒——风疹

(1)先天风疹综合征(CRS)

孕妇3月内感染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

2.预防措施

麻、风、腮三联减毒活疫苗

风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儿童和风疹抗体阴性的育龄妇女;

孕妇禁忌接种。

3.麻疹病毒

(1)导致疾病:麻疹。

(2)预防措施: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肝炎病毒

考纲:

肝炎病毒

要点

甲、乙、丙型肝炎病毒

概述

1.甲型肝炎病毒(HAV)

生物学特性

属于小RNA病毒科,核衣壳裸露,无包膜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传染源:患者(尤黄疸型患者)和带毒者

导致疾病

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病毒(HBV)

(1)生物学性状:患者血清中病毒颗粒以三种形式存在,即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

(2)主要抗原: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

(3)临床表现为多样性: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4)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

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HBsAg携带者(血液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检查无变化者)

*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日常生活接触。

3.丙型肝炎病毒(HCV)

(1)传染源

患者和HCV无症状携带者。

(2)传播途径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传播,也可经性接触传播。

(3)致病性

可引起急性肝炎,其症状较乙型肝炎为轻,主要特征是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4)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虫媒病毒

考纲:

虫媒病毒

要点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虫媒病毒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在人、家畜及野生动物间传播疾病的病毒。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为:①病毒呈球形;②核酸为单股正链RNA,有包膜,其表面有血凝素;③对热、脂溶剂敏感,不耐酸;④宿主范围广泛,通过节肢动物进行传播;⑤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主要包括流行性乙脑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生物学特性

有包膜,其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禽类的红细胞

传播

传播媒介:库蚊

致病性

乙型脑炎

防治

防蚊灭蚊,接种疫苗

疱疹病毒

考纲:

疱疹病毒

要点

单纯疱疹病毒

1.疱疹病毒

在动物和人类中发现的一群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的双股DNA病毒。

2.与人类感染相关的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2型(HSV-2);

所致的主要疾病有唇疱疹、角膜结膜炎、咽炎。目前研究认为HSV-2可能与宫颈癌发病有关。

其他病毒

考纲:

其他病毒

要点

(1)人乳头瘤病毒

(2)微小病毒

(3)HIV

1.人乳头瘤病毒

HPV

(1)形态结构:球形,无包膜,双股环状DNA。

(2)致病性:人是HPV的唯一自然宿主,感染人的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上皮增殖形成疣。

寻常疣

2.人类微小病毒

生物学性状

体积最小的DNA病毒,呈球形。

传播

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致病性

最常见的疾病为儿童的传染性红斑、成人的多发性关节病、慢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生物学性状

呈球形,有包膜,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

传播

通过性接触、输血、注射、垂直感染等途径传播。

致病性

病毒感染后损伤免疫系统,引起致死性机会致病菌感染或引发肿瘤。

原虫

考纲:

原虫

要点

(1)原虫概述

(2)疟原虫主要特征

(3)阿米巴原虫主要特征

(4)阴道毛滴虫主要特征

1.原虫概述

原虫指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一类单细胞动物。它们个体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被看到,但它们有复杂的细胞器,能独立完成其生理功能。

2.疟原虫

(1)种类: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卵形疟原虫(P.ovale)

在我国最常见的是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2)生活史

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

(3)致病阶段

感染期、潜伏期、典型发作、再燃、复发。

(4)疟疾的临床表现

贫血、脾大、肾病、黑尿热等。

脾肿大

3.阿米巴原虫

(1)内阿米巴

寄生于人和动物

溶组织内阿米巴会引发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

(2)自由生活阿米巴

生活在水和泥土中

耐格里属

棘阿米巴属

哈曼属

Vablkampfia属

Sappinia属

4.阴道毛滴虫的主要特征

寄生部位:阴道、尿道、前列腺

生活史:仅有滋养体阶段而无包囊阶段。

滋养体既是繁殖阶段,也是感染和致病阶段。

感染方式:直接接触(性生活)

间接接触(浴池、游泳池、坐便器)

导致疾病: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和前列腺炎。

阴道毛滴虫

蠕虫

考纲:

蠕虫

要点

(1)线虫概述及似蚓蛔线虫主要特征

(2)吸虫概述及血吸虫主要特征

(3)绦虫概述及猪肉绦虫主要特征

1.线虫概述及似蚓蛔线虫

(1)线虫概述

形态:虫体呈线样圆柱形,不分节,原体腔,雌雄异体,消化管完整。

生活史:多数线虫的生活史不需中间宿主,其生活史称之为直接型。部分线虫需要中间宿主,如丝虫,其生活史称之为间接型。

(2)似蚓蛔线虫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生活史

感染性卵→小肠孵出幼虫→移行至肺→到消化道发育成成虫

生活史:

虫卵在外界发育

幼虫在体内移行

成虫在小肠寄生

2.吸虫概述和日本血吸虫

(1)吸虫概述

吸虫属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复杂,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发育。第一中间宿主都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因种而异。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吸虫病为人兽共患病。

(2)日本血吸虫

寄生人体血管的吸虫,称血吸虫。人体血吸虫共有6种,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引起日本血吸虫病,危害极大。

雌雄呈合抱状态。

生活史图

①生活史要点

生活史经过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等七个发育阶段。

成虫寄生部位:肠系膜静脉,肝门静脉。

感染阶段:尾蚴

传播途径:经皮肤

中间宿主: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

②致病

日本血吸虫的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均可致病,日本血吸虫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及肝脏,较多见的异位损害则在肺及脑。其中虫卵沉积于肝脏和肠壁血管中,卵内的毛蚴分泌抗原物质,引起超敏反应,在虫卵周围形成肉芽肿,最后引起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3.绦虫概述和猪肉绦虫

(1)绦虫概述

绦虫虫体呈带状,分节,雌雄同体,无消化道。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人可充当它们的终宿主或中间宿主而患病。

(2)猪肉绦虫

人体感染虫卵的方式有三种:

①自体内感染,如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

②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

③异体(外来)感染,误食入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

第五篇:16版 初级药师 练习题2

生物化学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医学课程购买联系QQ:2939831027

其他联系购买的均为倒卖,后续课程更新务必添加QQ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因此,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可根据下列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1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16%)

(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

L-α-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除外)

(三)氨基酸的分类

(四)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氨基酸分子中含碱性的氨基(—NH2)和酸性的羧基(—COOH),是两性电解质。

2.紫外吸收:

Trp(色氨酸),Tyr(酪氨酸)和Phe(苯丙氨酸)含有共轭双键,在280nm紫外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

应用: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

(五)肽与肽键

在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肽。

1.肽键(—CO—NH—,酰胺键)

一分子氨基酸的α-COOH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NH2脱水缩合生成二肽(氨基酰-氨基酸)。

—CO—NH—称为肽键。是多肽及蛋白质分子的主要化学键。

肽键连接氨基酸形成的长链骨架——多肽主链

连接于Cα上的各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多肽侧链

由十个以内氨基酸相连而成的肽称为寡肽,由十个以上的氨基酸相连形成的肽称多肽。

肽链都有

游离α-NH2端—N(末)端

游离α-COOH端—C(末)端

编号、命名、书写:N→C

如:甘-丙-谷……组-蛋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概念: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基本化学键:肽键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概念: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局部主链!

主要的化学键:氢键

基本结构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1.α-螺旋

结构特点

①右手螺旋;

②螺旋稳定的化学键为氢键;

③R基团伸向螺旋外侧;

④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0.54nm,所以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的高度为0.15nm。

2.β-折叠

①多肽链相邻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夹角为110°;

②氨基酸侧链交替地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

③两条以上肽链或一条肽链内的若干肽段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羰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稳固β-折叠结构;

④肽链有顺式平行和反式平行两种。

β-折叠

平行式

反平行式

3.β-转角

结构特点:

①常发生于肽链180°回折时的转角上;

②由四个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CO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NH形成氢键,以稳定转折的构象。

β-转角

4.无规卷曲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概念:一条多肽链内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包括主链、侧链构象内容。一条所有!

化学键:疏水作用力、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

肌红蛋白三级结构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亚基:有些蛋白质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其中每条多肽链称为一个亚基。亚基单独存在没有生物学功能。由亚基构成的蛋白质称为寡聚蛋白。

蛋白质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之间的空间排布及相互接触关系。

亚基之间的结合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其次是氢键和离子键。

(五)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1.分子伴侣

定义:是一类帮助新生多肽链正确折叠的蛋白质。

作用:

①可逆地与未折叠肽段结合防止错误的聚集发生,使肽链正确折叠;

②与错误聚集的肽段结合,使之解聚后,再诱导其正确折叠;

③对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正确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伴侣蛋白在蛋白质折叠中的作用

2.肽单元

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Cα1和Cα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

3.模体

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称为模体。

钙结合蛋白中结合钙                锌指结构

离子的模体

4.结构域

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1个和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具有独立的生物学功能,称为结构域。如纤连蛋白含有6个结构域。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2.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与分子病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

HbA

β

N-val

·

his

·

leu

·

thr

·

pro

·

glu

·

glu

·

·

·

·

·C(146)

HbS

β

N-val

·

his

·

leu

·

thr

·

pro

·

val

·

glu

·

·

·

·

·C(146)

六月,携镰刀割谷子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血红蛋白(Hb)的构象

2.Hb有2种天然构象

(1)紧密型(tense

state,T型)

未结合O2时,紧凑,与O2亲和力小

(2)松弛型(relaxed

state,R型)

结合O2时,松弛,与O2亲和力大

3.Hb的运O2功能通过构象的互变实现

肺毛细血管:

O2分压↑,O2

作为变构剂使T→R,利于结合O2。

组织毛细血管:

O2分压↓,CO2和H+作为变构剂使R→T,利于释放O2。

4.别构效应(变构效应)

一个蛋白质与它的配体(或其他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使它更适于功能需要,这一类变化称为别构效应。

例如Hb是别构蛋白,小分子O2是Hb的别构剂或称为效应剂。

5.协同效应

一个寡聚体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如果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反之则为负协同效应。

以血红蛋白为例,当Hb的第一个亚基与O2结合以后,促进了第二及第三个亚基与O2结合后,又大大促进了第四个亚基与O2结合,这种效应为正协同效应。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分子量1万-100万

达到胶体颗粒范围(1-100nm)

不能透过半透膜

扩散速度慢、粘度大

—透析法纯化蛋白质的原理

1.水化膜和表面电荷是蛋白质维持亲水胶体的稳定因素

(1)水化膜

亲水的极性基团位于表面,可发生水合作用,形成水化膜,将蛋白质颗粒相互隔开,防止聚沉。

(2)表面电荷

亲水基团大都能解离,使蛋白质表面带相同电荷而相斥,防止蛋白质颗粒聚沉。

(三)蛋白质的变性

定义: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如加热、强酸、强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等)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的实质:

空间结构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色氨酸和络氨酸,因此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可作蛋白质定量测定。

【例题】

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是()

A.10%

B.27%

C.16%

D.36%

E.6%

【正确答案】C

A.天冬氨酸

B.精氨酸

C.甲硫氨酸

D.苏氨酸

E.酪氨酸

1.碱性氨基酸

【正确答案】B

2.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正确答案】C

3.酸性氨基酸

【正确答案】A

A.氢键

B.肽键

C.疏水作用力

D.盐键

E.范德华力

1.维系蛋白质化学键一级结构的【正确答案】B

2.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

【正确答案】A

组成人体蛋白质多肽链的基本单位是

A.L-α-氨基酸

B.D-α-氨基酸

C.L-β-氨基酸

D.D-β-氨基酸

E.L-ω-氨基酸

【正确答案】A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A.亚集聚和

B.α-螺旋

C.β-折叠

D.氨基酸序列

E.氨基酸含量

【正确答案】D

有关蛋白质变构,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氧对血红蛋白的作用属于正协同效应

B.氧对血红蛋白的作用属于负协同效应

C.氧是血红蛋白的变构剂

D.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呈S型曲线

E.蛋白质变构效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调节方式之一

【正确答案】B

A.二级结构

B.三级结构

C.四级结构

D.模序

E.结构域

1.β-转角是

【正确答案】A

2.血红蛋白是具有几级结构的蛋白质

【正确答案】C

3.亚基间的空间排布是

【正确答案】C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的化学成分及一级结构

1.定义:核酸是以核苷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2.分类:

(1)脱氧核糖核酸,DNA

(2)核糖核酸,RNA

3.核苷酸

(1)碱基

嘧啶

嘌呤

DNA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腺嘌呤(A)、鸟嘌呤(G)

RNA

胞嘧啶(C)、尿嘧啶(U)

腺嘌呤(A)、鸟嘌呤(G)

(2)戊糖

DNA:β-D-2-脱氧核糖

RNA:β-D-核糖

(3)核苷:戊糖的C1与嘌呤的N9或嘧啶的N1以糖苷键相连形成核苷。

(4)核苷酸:

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结合形成。

4.核酸的一级结构

(1)定义:核苷酸链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也就是碱基排列顺序)。

(2)3’,5’-磷酸二酯键是核酸的基本结构键。

二、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整体

右手双螺旋:两条链走向相反,长度相等。

局部特点

磷酸和脱氧核糖相连而成的亲水骨架位于外侧,疏水碱基位于内侧。

结构参数

直径2nm,每旋转一周包括10个脱氧核苷酸残基,螺距为3.4nm。

稳定因素

纵向—碱基堆积力(疏水力);

横向—氢键(A-T,两个氢键;G-C,三个氢键)。

(二)DNA的超螺旋结构

是指DNA在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旋转折叠,在蛋白质的参与下组装成的空间构象。

1.原核生物DNA形成超螺旋

原核生物DNA大多是闭合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在形成双螺旋结构后,进一步螺旋化形成超螺旋结构。

2.真核生物核内DNA常为线状,在形成双螺旋结构后,与多种组蛋白构成核小体,最终组装成染色体。

(三)DNA的功能

作为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模板和基因转录的模板,它是生命遗传繁殖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概述

1.主要有三种RNA

mRNA:携带遗传信息,蛋白质合成模板;

tRNA:转运氨基酸;

rRNA:和蛋白质一起构成核糖体。

2.单链,链的局部可形成双链结构。

(二)信使RNA

真核细胞mRNA一级结构特点

1.5’末端有帽式结构(m7GpppNm);

2.3’末端有一段长度30-200腺苷酸构成的多聚腺苷酸的节段(polyA尾);

3.编码区中三个核苷酸构成一个密码子。

(三)转运RNA

1.一级结构特点:

(1)分子量最小;

(2)富含稀有碱基;

(3)3’-末端是-CCA。

2.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三叶草形

三叶草型结构含有四臂三环一附叉,其中的反密码环,能识别mRNA分子上的遗传密码;氨基酸臂可携带氨基酸。

3.tRNA三级结构呈倒“L”字母形

(四)核蛋白体RNA(rRNA)

在细胞内含量最多,约占RNA总量的80%以上。

rRNA的功能是与核蛋白体蛋白组成核蛋白体,在细胞质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rRNA二级结构的特点是含有大量茎环结构。可作为核蛋白体蛋白的结合和组装的结构基础。

(五)DNA与RNA在化学组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异同

比较项目

DNA

RNA

相同点

分子组成含碱基A、G、C、磷酸和戊糖

分子结构

基本单位为单核苷酸,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

不同点

分子组成含脱氧核糖,含T

含核糖,含U

分子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三级结构为超螺旋结构,真核细胞中为核小体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核糖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是发夹型的单链结构,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tRNA的三级结构为倒L字母型。

功能

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携带者。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四、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变性

1.概念: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2.本质:DNA变性的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

3.现象:

粘度降低

由于变性时双螺旋松解,碱基暴露,对260nm紫外吸收将增加,OD260值增高称之为增色效应。

(二)DNA解链曲线

通常将DNA分子达50%解链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解链温度(Tm)

(三)探针

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单链核苷酸用放射性核素(如32P、35S)或生物素标记其末端或全链,可依碱基配对规律与具有互补序列的待测核酸进行杂交,以探测它们的同源程度,这段核苷酸链称为探针。

A.G、C、T、U

B.G、A、C、T

C.A、G、C、U

D.G、A、T、U

E.I、C、A、U

1.DNA分子中所含的碱基是

【正确答案】B

2.RNA分子中所含的碱基是

【正确答案】C

A.核苷酸在核酸长链上的排列顺序

B.三叶草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超螺旋结构

E.核小体结构

1.属于核酸一级结构的描述是:

【正确答案】A

2.属于tRNA二级结构的描述是:

【正确答案】B

3.属于DNA的二级结构的描述是:

【正确答案】C

有关DNA的二级结构,错误的描述为:

A.DNA分子是由两条走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右手双螺旋

B.DNA分子的二级结构上有大沟和小沟

C.A与T之间有三对氢键,而G与C之间有二对氢键

D.每10个碱基对旋转一周E.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从横向与纵向稳定DNA双螺旋

【正确答案】C

一、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一)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仅含氨基酸,多为水解酶

辅助因子可分为:

辅酶: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疏松结合,透析方法可分。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分开。

(二)酶的活性中心

1.必需基团:与酶活性发挥有关的化学基团。

2.活性中心: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结合,并将其转变为产物,该区域称酶的活性中心。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1.有极高的效率

2.高度的特异性

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

3.活性可调节性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1、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酶浓度

底物浓度

温度

pH值

激活剂

抑制剂

底物浓度

Km值—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温度

酶的最适温度: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温度。

pH值

酶的最适pH: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值。

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竞争非共价结合酶的活性中心,阻碍酶与底物结合;

例如:磺胺类药物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活性。

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细菌不能利用环境中的叶酸,要靠自己合成!

二氢蝶呤啶+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

四、酶的调节

(一)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1.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2.酶原的激活:酶原在特定条件下转变为有催化活性的酶的过程。

3.酶原激活的实质: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不可逆。

(二)变构酶

1.酶活性的调节方式

2.变构调节

(1)定义:体内一些代谢物与某些酶活性中心外的调节部位非共价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构象改变,引起催化活性改变。这一调节酶活性的方式称为变构调节。

这类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

引起变构效应的代谢物称变构效应剂。

变构调节

(三)同工酶

定义: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A.底物浓度

B.酶浓度

C.产物浓度

D.反应温度、pH

E.激活剂、抑制剂

【正确答案】C

Km值的概念

A.与酶的性质无关

B.与同一种酶的各种同工酶无关

C.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无关

D.与酶的浓度有关

E.是达到1/2Vmax时的底物浓度

【正确答案】E

磺胺药的抑菌作用属于

A.不可逆抑制

B.竞争性抑制

C.非竞争性抑制

D.反竞争性抑制

E.抑制强弱不取决于底物与抑制剂浓度的相对比例

【正确答案】B

糖代谢

一、糖的无氧氧化

1.定义:葡萄糖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乳酸的过程称无氧氧化,也被称为糖酵解。

2.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1分子G→2分子磷酸丙糖

第二阶段:磷酸丙糖→丙酮酸

氧供应不足时,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由NADH+H+提供氢,还原成乳酸。

(二)糖酵解小结

1.反应部位:胞浆;

2.反应条件:不需氧;

3.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三)关键酶及其调节

激活剂

抑制剂

己糖激酶

胰岛素诱导其基因表达,合成增加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激酶-1(别构酶)

AMP、ADP

1,6-二磷酸果糖、2,6-二磷酸果糖

ATP、柠檬酸

丙酮酸激酶

1,6-二磷酸果糖

ATP

(四)生理意义

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1mol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氧化成2mol乳酸,净生成2molATP。

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一)糖有氧氧化的概念

葡萄糖或糖原的葡萄糖单位在有氧情况下,彻底分解为CO2和H2O,生成大量ATP的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二)糖的有氧氧化过程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和氧化

磷酸化

(三)糖有氧氧化的关键酶

(四)三羧酸循环

细胞定位

线粒体

底物

乙酰CoA

反应过程

4个脱氢反应,3个NADH,1个FADH2;

3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2个脱羧反应,生成2分子CO2;

能量生成10分子ATP

(五)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1mol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全过程,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总共生成30mol或32molATP;

2.TAC是糖、脂肪、氨基酸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

3.TAC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三、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提供5-磷酸核糖,参与核苷酸和核酸合成。

2.提供还原型辅酶Ⅱ

(NADPH+H+)。

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如脂肪酸、胆固醇、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四、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合成糖原分解

概念

葡萄糖合成糖原

肝糖原分解葡萄糖

关键酶

糖原合酶

糖原磷酸化酶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

UTP

→↓

UDPG(活性葡萄糖)

糖原分子上增加一个G单位

供能物质:ATP、UTP

糖原上的葡萄糖单位

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肝)

葡萄糖

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

(二)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糖原合酶和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酶磷酸化,结果:糖原合酶活性↓;

糖原磷酸化酶活性↑。

五、糖异生

1.定义: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

2.组织定位:肝脏(主要)、肾脏(少量)

3.原料:乳酸、甘油、氨基酸、三羧酸循环中的各酸等(没有脂肪酸)。

4.反应特点: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需要突破三个能障。

糖异生

糖酵解

葡萄糖-6-磷酸酶

果糖-1,6-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5.生理意义:

空腹或饥饿时将非糖物质异生成糖,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参与补充或恢复肝脏糖原储备;

肾糖异生促进泌氨排酸维持酸碱平衡。

6.乳酸循环:

六、血糖及其调节

(一)血糖概念及正常血糖水平

1.定义: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为全身各组织提供G(尤其脑组织、红细胞等)。

2.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3.89-6.11mmol/L

(二)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

降血糖激素

升血糖激素

胰岛素

1.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

2.加速葡萄糖在肝、肌肉内合成糖原;

3.促进糖的有氧氧化

4.促进糖转变为脂肪

5.抑制糖异生

肾上腺素

1.促进糖原分解;

2.促进肌糖原酵解

3.促进糖异生

胰高血糖素

1.抑制肝糖原合成,促进肝糖原分解;

2.促进糖异生

糖皮质激素

1.促进糖异生

2.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

正常人血糖的浓度维持在(以mmol/L计):

A.3.89~6.11

B.4.52~7.78

C.3.33~3.89

D.7.22~7.78

E.5.52~6.23

【正确答案】A

下列哪种激素不能使血糖浓度升高

A.糖皮质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素

E.胰岛素

【正确答案】E

三羧酸循环主要在哪一亚细胞区域中进行

A.内质网

B.线粒体

C.微粒体

D.细胞浆

E.高尔基复合体

【正确答案】B

下列哪个酶不是调控糖有氧氧化的关键酶

A.琥珀酸硫激酶

B.丙酮酸激酶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已糖激酶

E.丙酮酸脱氢酶

【正确答案】A

有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A.清除物质代谢产生的乙酰CoA以防在体内堆积

B.机体大部分组织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C.是机体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途径

D.机体小部分组织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E.产生CO2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

【正确答案】B

磷酸戊糖途径:

A.是体内CO2的主要来源

B.可生成NADH,后者通过电子传递链可产生ATP

C.可生成NADPH,后者主要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ATP

D.可生成NADPH,供合成代谢需要

E.饥饿时葡萄糖经此途径代谢增加

【正确答案】D

下列哪一项是胰岛素对糖代谢影响的错误论述

A.促进糖异生

B.促进糖变为脂肪

C.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

D.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

E.促进糖的氧化

【正确答案】A

脂类代谢

一、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一)胆汁酸盐及辅脂酶的作用

(二)乳糜微粒的形成二、甘油三酯代谢

(一)脂肪动员

1.定义:脂肪组织中储存的TG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限速酶:甘油三酯脂肪酶。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岛素。

(二)甘油代谢

(三)脂肪酸分解代谢

1.脂肪酸的活化

生成脂酰CoA

2.脂酰基由胞液进入线粒体

载体:肉碱

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3.脂肪酸的β氧化

定义:脂酸的氧化分解从羧基端β-碳原子开始,每次断裂两个碳原子。

过程: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每轮循环生成1分子乙酰CoA及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最终全部产生乙酰CoA。乙酰CoA可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产生能量;或在肝脏缩合成酮体而被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四)酮体的代谢

1.概念: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的统称。

2.代谢特点:肝内合成,肝外分解

3.酮体代谢的意义: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五)脂肪酸的合成1.原料及来源

ATP

提供能量

乙酰CoA

经乙酰辅酶A羧化酶催化生成其活性形式——丙二酰辅酶A

NADPH+H+

提供氢

2.关键酶

乙酰CoA羧化酶

三、磷脂的代谢

(一)磷脂分类

磷脂是一类含磷酸的类脂。

(二)甘油磷脂的代谢

1.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

(1)合成部位:全身各组织细胞内质网,肝、肠、肾最活跃

(2)合成原料:脂酸、甘油由葡萄糖提供;C2多不饱和脂酸从植物油摄取;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磷脂盐,ATP、CTP等。

2.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

磷脂酶

四、胆固醇代谢

(一)胆固醇的合成1.组织定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的全身各组织,肝脏合成能力最强,小肠也比较旺盛。

2.细胞定位:内质网

3.原料:乙酰辅酶A、NADPH+H+、ATP等

4.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二)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1.转化为胆汁酸—主要转化方式;

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3.转化为VD3;

4.在肠道,转变为粪固醇而排出体外。

五、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二)载脂蛋白

1.定义:脂蛋白中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称载脂蛋白。主要有:ApoA、ApoB、ApoC、ApoD、ApoE等。

2.生理功能:

(1)参与脂类物质的转运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2)调节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活性;

(3)识别脂蛋白受体;

(4)参与脂蛋白间脂质交换: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电泳法分类

CM

前β脂蛋白

β脂蛋白

α脂蛋白

密度法分类

CM

VLDL

LDL

HDL

合成部位

小肠黏膜细胞

肝细胞

血液中由VLDL转变而来

肝细胞

主要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转运胆固醇到肝外组织

转运胆固醇由肝外组织回肝脏

参与将胆固醇逆向转运回肝脏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LDL

D.IDL

E.HDL

【正确答案】E

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

A.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

B.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二酯脂肪酶

C.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

D.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

E.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

【正确答案】E

关于酮体叙述正确的是

A.酮体是不能为机体利用的代谢产物

B.脂肪动员减少时,肝内酮体生成和输出增多

C.酮体是甘油在肝脏的中间代谢产物

D.肝内生成的酮体主要为肝细胞本身利用

E.肝内生成的酮体主要为肝外组织细胞利用

【正确答案】E

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肉碱脂酰转移酶I

B.脂酰转移酶

C.HMG-CoA合成酶

D.乙酰CoA羧化酶

E.脂肪酸合成酶系

【正确答案】D

胆固醇是下列哪种物质的前体

A.辅酶A

B.维生素D

C.维生素A

D.辅酶Q

E.维生素K

【正确答案】B

食物脂肪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的主要方式是

A.脂肪酸和甘油

B.甘油二酯和脂肪酸

C.甘油三酯和脂肪酸

D.乳糜微粒

E.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正确答案】D

氨基酸代谢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氮平衡

1.概念: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可根据氮平衡实验来确定,即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

2.人体氮平衡有3种情况

(1)氮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正常人群

(2)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孕妇、乳母、康复期患者

(3)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饥饿、营养不良、衰老、消耗性疾病

(二)必需氨基酸

1.定义:体内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

2.8种必需氨基酸:缬异亮亮苯蛋色苏赖

(借一两本淡色书来)

二、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氧化脱氨基:L-谷氨酸脱氢酶

2.转氨基作用:

重要的转氨酶:

GPT(谷丙转氨酶)

GOT(谷草转氨酶)

3.联合脱氨基: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联合。

体内主要的脱氨基方式

4.嘌呤核苷酸循环:主要发生在肌肉中

三、氨的代谢

(一)氨的来源、去路和转运形式

(二)尿素循环

1.组织定位:肝

2.细胞定位:线粒体、胞液

3.简要过程:

①氨基甲酰磷酸的生成,在线粒体内进行,消耗2分子ATP。

②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缩合形成瓜氨酸,在线粒体内进行。

③精氨酸的生成,在胞液中进行。

④尿素的生成,精氨酸水解释放1分子尿素和鸟氨酸,完成鸟氨酸循环。鸟氨酸再重复上述反应。

4.尿素分子的2个氮来自NH3和Asp(天冬氨酸)

5.生理意义:通过鸟氨酸循环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降低了血氨的浓度,防止氨中毒的发生。

四、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一碳单位的代谢

1.定义: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2.载体:四氢叶酸

3.功能:作为嘌呤和嘧啶合成原料

【例题】

不是人体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是

A.苯丙氨酸

B.异亮氨酸

C.瓜氨酸

D.亮氨酸

E.苏氨酸

【正确答案】C

氨在肝中合成的化合物是

A.尿素

B.糖原

C.血浆蛋白

D.胆固醇

E.酮体

【正确答案】A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由肌肉组织通过血液向肝转运的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氨

D.三脂酰甘油

E.胆固醇

【正确答案】B

携带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叶酸

B.二氢叶酸

C.四氢叶酸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B6

【正确答案】C

血氨的主要来源是

A.蛋白质腐败作用

B.体内胺类物质的代谢

C.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D.肾脏中谷氨酰胺的分解

E.氧化脱氨基作用

【正确答案】C

核苷酸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合成途径

1.定位:胞液(肝脏为主,小肠和胸腺其次).2.原料:

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谷氨酰胺(Gln)、CO2、一碳单位、5-磷酸核糖

记忆:天河干,谷农叹气

3.合成特点:磷酸核糖为起始物,逐步加原料合成嘌呤环,形成重要中间产物

IMP(次黄嘌呤核苷酸),再由它转变为AMP和GMP。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合成途径

定义:细胞利用现有嘌呤碱或嘌呤核苷重新合成嘌呤核苷酸。

部位:脑、骨髓等组织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在NDP(核苷二磷酸)水平上

(四)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五)痛风的治疗

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一)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1.从头合成途径的原料

*天冬氨酸(Asp)

*谷氨酰胺(Gln)

*CO2

(二)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在核苷一磷酸水平进行

(三)核苷酸抗代谢物

抗代谢物

类似物

作用

6MP

IMP

抑制IMP转变为AMP、GMP

氮杂丝氨酸

谷氨酰胺

甲氨蝶呤

叶酸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别嘌呤醇

次黄嘌呤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治疗痛风

5-氟尿嘧啶

胸腺嘧啶

抑制胸甘酸合酶

阿糖胞苷

核苷

抑制CDP还原成dCDP

嘌呤、嘧啶核苷酸代谢比较

嘌呤核苷酸

嘧啶核苷酸

原料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CO2,一碳单位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

程序

在PRPP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原料合成嘌呤环

各种原料合成嘧啶环,再与PRPP相连

抗代谢物

6MP,氮杂丝氨酸等

5-FU,氮杂丝氨酸

代谢产物

尿酸

β-丙氨酸、β

-氨基异丁酸

【例题】

脱氧核糖核苷酸

A.体内不能合成,必须有食物供给

B.可由dPRPP从头合成C.由相应核糖核苷酸直接还原合成D.还原作用发生在二磷酸核苷的水平

E.只能通过补救途径合成【正确答案】D

5-氟尿嘧啶是哪种化合物的类似物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尿嘧啶

D.二氢尿嘧啶

E.5-甲基胞嘧啶

【正确答案】A

嘌呤降解的终产物是

A.5-磷酸核糖

B.丙酮酸

C.乳清酸

D.尿酸

E.尿素

【正确答案】D

下载2018年备考初级中药师精品练习题及答案一[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备考初级中药师精品练习题及答案一[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6版 初级药师 练习题3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组成——1.总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即基本病理过程。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

    2017年初级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2017年广东省初级药师继续教育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冠心病药物治疗》考试 1、能迅速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 ) A 硝苯地平B 西地兰 C 吗啡 D 美托洛尔 E 硝酸异山梨醇酯3、冠......

    初级中药师考试总结

    职称考试之初级中药师总结 献给我最爱的药物制剂专业 我是13年5月考的初级中药师,在网上查了很多有关的资料,初步做了下总结,希望能给各位亲们一些帮助吧。 初级中药师考试一般......

    初级中药师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 第一单元 中药炮制学概况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含义 (一)中药炮制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

    邮政营业初级练习题一

    邮政营业(初级)练习一 一、单选题 1. 义务兵免费信件应由相关军事单位逐件以红色加盖总参谋部统一制发的三角形戳记。 A. 义务兵 B. 义务兵免费 C. 义务兵免费信件 D. 免费2.......

    邮政投递(初级)练习题一

    邮政投递(初级)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 维护地址信息是投递员的一项日常工作职责。投递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道路、门牌发生变化,应填写基础地址维护表或________________。 2.......

    初级药师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 凡符合卫生部、人事部印发的《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1]164号)中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

    2016初级药师相关专业

    1、欲配置2%(g/ml)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00ml,需加入氯化钠多少克才能调整为等渗溶液 所以此溶液中加入氯化钠的量为:200×0.48%=0.96(g) 答:需加入氯化钠的量为0.96g. 1、欲配置2%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