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最终版]
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江苏分局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整个航空市场也不断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航空事业会保持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发展。在现在我国的整个航空建设中,东部地区要好于西部地区,而且飞行量在逐步提升,西部虽然现在稍有落后但一直在持续的建设过程之中,相信在不就得将来一定会迎头赶上。我国的航空需求逐渐多样化,所以相关发展的方向也变得更加多样,包括不定期飞行、重要飞行、包机、加班和商务飞行的次数越来越多。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整个航空事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是我国的整个航空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第一高峰。
前言:交通安全是我们平常的安全交易中经常涉及到的,而航空安全作为交通安全其中一项好像平时接触到的并不是特别多,但是航空安全和平时的道路安全是相似的,但在进行实际行动的过程中还是要存在一定区别的,因为航空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实际行动的的过程中困难要远高于道路交通。民航航空是我国航空事业的主要方式之一,伴随着人们出行越来越多的选择航空出行,所以就对民航安全的要求更高,要在现在应有的基础之上对依旧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并进一步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一、空中交通安全现状
我国的整个民航发展相较于国外的起步较晚,但是因为国家对于相关行业的大力扶持,所以我国的民航发展速度飞快,现在比起起步较早的国家也并不逊色。在近年来对于航空安全的总数和重点短路,我国的航空事故发生率已经减少很多,由于空中交通管理导致的事故也在逐渐减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影响空中交通安全的因素还是没有减少。
我??的民航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进步许多,基本实现了政事分开,进一步完善了一体化管理运行体制。通过对相关管理体制的更新,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事故的提前预防,从根源入手,保证事故发生的几率,并且根据对民航航空的监督进行奖惩体系的建立,进一步保证了我国的民航安全水平。
二、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的航空事业还在飞速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难免有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出现,在一些小的方面如安检流程、行李托运亦或是各种手续办理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更加科学的制定相关规定,进一步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下面就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列举。
我国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技术相比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进行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隐患,在相关方面我国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都相对落后,在进行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上的投入资金还比较少,使得整个民航的发展还无法满足多样化的要求。因为管理技术没有进行相应的革新,导致各部门在进行对接的过程中没有可行的办法,使其无法进行资源共享。由于没有相关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导致在进行相对难度较高的管理工作无法给出合理的命令,造成事故的发生。
众所周知道路交通之中会划分出许多车道,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按照实现规划处的路线进行有序行驶,但是在空中是无法规划处肉眼可视的航道的,而且现在的航空公司众多,如果在事前没有进行技术的沟通的话就容易造成空中交通事故的可能。
在当前我国的机场设施建设中一些比较大型的机场色设施已经比较完善,现实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等,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的机场中,无论是管理体系还是相关的配套设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例如经费较少,相关的配套设施陈旧,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无法保证对于曾格格放心的过程中的全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在天气条件恶劣、交通繁忙或是机器运行不正常的过程中无法保证整个空中交通关注的正常运行。
三、提高空中安全管理的对策
要想保证航空交通管理水平在未来有一个不断的提高就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空中交通服务,再现有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相关体系的完善。并且提高相关空中安全管理法规的落实情况,重点监督中小型机场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加强对于向高管人才的培养,保证空中管理安全的科技水平,为整个管理增添技术与智力支持。
对于当今这样的法治社会来说,国家的法律是监督整个社会合理运行的最坚实的防线,不仅要有国家法律的监管,在每个行业和每个企业内部都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对于一些现象进行管理。对于民航这一关乎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领域来说,更加不能缺少相关制度的约束,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对于飞行的安全有一个基本的保障,通过提出的要求进行相关任务的完成才能保证每一次出行的安全。在一次飞行之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多种,例如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已经经过严格的的培训,在飞行中是否进行能够保证工作状态,身体健康状况,还有飞行员的水平,与地面的交流之后是否能准确的执行命令等等要求和基本素质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熟记。在进行飞机的检修工作中要对于检修流程有一个详细的要求,要保证相关检修人员的得工作一定要到位,还要通过与其他国家部门的合作保证整个行驶过程中不会出现危险,例如与气象部门合作提前预祝天气状况,保证不会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盲目进行飞行。
要想进一步完成空中安全管理水平就要保证在当前的水平基础之上,参考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相关事故的责任追查到底,将每一项责任落实到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上,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空中交通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相关单位要保证从基层到管理层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办事,通过数据执行找出现行管理制度中的漏洞,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做到对员工、费用、机械、和部门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
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在安全信息管理的基础之上进行,通过与风险管理的结合,保证可以不断地提升安全水平。通过运用隐患警报装置加强对于安全信息的掌控,实现整个系统的自主运行。建立相关数据库和分析系统,对所有可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解决办法。将相关分享平台不断完善,将安全信息在事故预防中发挥其最大作用。通过对潜在风险的提前预估,分析各种风险带来的后果,做好提前的防护准备。将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在整个过程中。
结论:伴随着航空事业的蒸蒸日上,社会各界对航空事业的关注也是持续升高,逐渐成为现在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对整个航空事业的发展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相关管理已经初步的形成管理体系,但是在这一体系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想进一步的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就要勇于面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我国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保证整个行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江.浅谈民航空管的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7,(02):143.[2]冯小山.大型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综述)[J].现代医院,2011,(05):1-4.[3]薄大明,王元海,王军利,王景升.公安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82-85.[4]郑剑东.浅谈农村和边远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安全与健康,2007,(06):24-25.[5]孙珊珊.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5,(06):32-35.
第二篇: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成 刘天辉 马晏骏 孔令禹
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这导致了人与土地之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实施农村土地整理重新优化土地资源是重要的手段,并且农村土地整理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和必要。本文结合我国国情简单的概括一下农村土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问题 现状 对策
根据我国的国情,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重点难点都是是在农村地区。农村土地整理其实是指根据国家有关的整体政策,对农村整体、农田、田间小道、水资源等实施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关系,使土地结构紧凑合理,增加更多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和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活动。
1.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国家现在大力发展农业制度,其目的在于有效的提高农民耕种的积极性,然而在农村地区仍存在大片的荒废土地,无人耕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出去到沿海城市打工赚钱或者到城镇的工厂打工赚钱,家里留下来的妇女儿童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动力,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来很是肥沃的土地现在也变得无法耕种异常贫瘠,土壤也因为长时间没有耕种变得非常的坚固,田地基本上变得不具备再次肥沃的可能,这就是当前大多农村的现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就是因为农民从事农业耕作的收益太低。尤其是旱地耕作地区,由于缺乏灌溉体系,大片的田地无法保障耕作的收益,农民都选择出去打工赚钱,从而造成土地荒废,杂草丛生。
2.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追求形象工程,土地整理面广质差
土地整理的目标是增加更多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和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改善农业现在的条件和环境。但是很多政府官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或是为了完成上一级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把土地整理当作追求名利而去完任务,使得土地整理工作没有发挥到实际作用。通常他们都是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对土地随便的处理,随便的扩大耕地的面积,使许多本来优良的田地受到严重的破坏。目前土地整理工程的名利标志已经使各个地方的政府官员趋之若鹜。土地整理只是为了一味追求政绩,无论自然条件什么样,均要求小田变大田,零碎的道路变成道路网,分散的树木变成树林。因此造成了土地平整的费用用掉了土地整理费用的一大半,同时也缺乏土地整理方面的人才,导致官员们错误的看待土地整理问题,认为土地整理就是土地平整。还有很多领导干部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简单的认为土地整理项目是建设工程招标项目,做好、做坏都是项目建设单位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协调解决项目中涉及社会问题时,不积极配合。这样看似是积极的参加农村土地整理的工作,其实是违背了土地整理一开始的目的。
2.2土地权益不清,土地整理纠纷不断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复杂繁琐的问题就是土地的产权问题,土地整理打破了以前关于土地的界限,对原有的土地使用者所拥有的土地产权,耕地权,承包权进行重新认定,这是一个切实关系到农民利益的事情,但现实是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一些政府不重视这类事情,导致农民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很难有积极性。农民把整理后的土地出租出去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租金,但是对于长期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农民来说,其就业安置仍然是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转让土地后仅仅靠租金满足不了农民的生活要求,他们仍然有就业的要求。并且还有土地权属混乱,整理时纠纷不断,有些土地使用记载的权属模糊,不能准确反映到底是谁的。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整理会带来一定的补偿,这种收益也造成农村土地拥有者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在土地整理时,农村土地所属权问题不能明确的确认,而且农民往往不具有相关的法律意识,所以很容易导致纠纷甚至是流血事件的发生。
2.3整理技术粗糙,缺少长远整理规划 现阶段土地整理还处于早期的阶段,存在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土地整理过程应用的高科技技术较少,目前虽然有些土地整理工程采用的是现代的高新技术,但是还有很多的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等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方法。国家的新政策新方针以及一些专业知识在土地整理中缺少宣传教育,从而造成一些工作队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给土地整理时造成很大困难。所以实施土地整理规划的落脚点是保证质量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数量。
2.4土地零碎分散,难以进行自由交易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农用地多且又杂,处理起来非常繁琐。因为土地不能自己随意买卖等原因所形成的土地零散无序、人均耕地面积少等状况都是土地整理的重难点。我国现行的土地分配机制也不健全,这使土地的经营规模普遍很小,不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挥,不能迅速改变土地现有的结构。
2.5整理意识较差,后续利用目标不明
潜在的土地整理意识差,法规、政策不健全,土地整理要达到的功能难以实现。虽然国家明确了土地整理的政策,目的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土地整理产生互惠互利的效果,但土地整理项目仍是申报过多并且说的天花乱坠,而实际情况是实施建设与申报完全不相符,工程质量不高。还有的比较滑稽的情况就是,一边土地耕地面积不够,一边土地没人耕种处于荒废状态。缺乏土地整理意识导致大量耕地现在变成了房地产商手下的宅基地。还有一些政府管理部门认为土地整理不是一个划算的事情,投资大见效慢,因而对土地整理态度冷淡。
3.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3.1加强管理,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
土地整理的过程常会有土地的权属发生流动。所以要加强土地整理时权属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农村土地整理的对策要依据中央有关的对策,加快土地产权的登记。尽快确实的弄清农民的土地产权,这样才能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提高农民关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
3.2加强宣传,提高农村土地整理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土地整理的意识,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土地整理的好处。土地整理是互惠互利的工程既服务于农业发展又服务广大的农民群众,只有农民群众的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所以土地整理是万万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参与。对此我们要加强土地整理优势的宣传,让土地整理的意义在人民心中有深深的烙印。这样就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其自己愿意奉献愿意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把逼着他整变成了他自己要整,不让正还要抢着整,这样对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将会起着显著效果。在土地整理的初期设计规划阶段,也要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切实把农村土地整理做成一个真正能使农民同胞获得利益的利民利国的工程而不是一个表面形象工程。
3.3加强规划,科学调整农地种植结构。
调整农地种植结构,变零散为整体。充分发挥现有的设施,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规划设计,考虑长远,放眼未来,时刻要想着这些规划是不是以后能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规划中发挥作用。调整种植结构,使现有的土地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所以规划一定要做到合理。
3.4加强投入,实行土地高效精细整理。土地整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加强管理。要想有效的提高农村和谐发展,在前期的设计中土地整理主管部门应该和农民群众协调好。加强项目投入,要制定出合理的资金投入规定,不能眼光短浅不舍得投资。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土地整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较强的责任心。采取实际有效措施加强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确保土地整理的虚假性不存在,使土地整理事业真正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3.5加强服务,坚持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好的服务可以为土地整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增设一个的服务机构,专门为农民讲解国家关于土地整理而制定的政策和解答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他们所遇到的难题。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在技术上加强投入,合理的运用人才和现代高新技术,更需要完善的现有的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完善农村土地整理机制,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相信有了政策和法规作为大框架服务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整理起来更是如鱼得水。(指导老师:龙振华、邱福清)参考文献:
[1] 王万茂.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经济,2002,12(4).[2] 谭淑豪,曲福田.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主要矛盾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4(78).[3]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N].人民日报,1999,06(25).[4] 刘宗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理[J].中国土地,2006,(9)[5]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 2001,6(102).作者简介:
王成,男,(1993-),河南济源人,就读于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第三篇: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管理策略研究
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管理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压力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对管制员进行压力管理的三个层面的策略:管制员个人的自我压力管理、管制员班组的压力管理和空管机构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关键词 民航 空中交通管制 职业 压力管理
我国民航业由于管制员长期配备不足,致使他们经常超负荷加班值勤。他们认为长时间工作疲惫将危机航空安全。机组和管制员都不希望在任何机场出现任何不安全的状况。安全第一这一意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事情。空中交通管制员都是经过高强度训练的专业人士,他们在值勤期掌控着成千上万旅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这是一份需要他们全身心投入的高压职业,因此必须做好压力管理。
一、管制员个人的自我压力管理
1、培养自信心
民航业是职业压力比较高的行业。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机务人员、安检人员等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空中乘务员、地面服务人员等直接面对旅客的服务人员,要承担细致的服务工作,还要处理危急情况下的各种突发事件。管制员承担着巨大的安全责任,经常面对着紧急情况下的各种突发事件,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能从容应对就显得极其重要。
2、运用放松技术
空管的工作是高度紧张的,往往两三个小时就得换班,在岗时每一分钟都不能走神,因为同时要调配很多架飞机。这使得他们下班之后精神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做梦都常常梦见飞机相撞”。正是这种高度紧张的现状,管制员注重放松,掌握放松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放松技术不是万能药,它不能弥补工作技巧和专业训练的缺乏。但可以帮助管制员判断什么时候对环境失去了控制,可以适度地降低过度的紧张感。瑜咖、精油按摩、正确的呼吸方式都可以帮助管制员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感,使管制员平静,从而达到缓解工作压力的作用。
3、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缓解管制员疲劳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和健身都被证明对缓解工作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增加社交机会,增强自我尊重、自我概念和自我功效的控制,对工作感觉、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参与的动机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对许多管制管制员来说,在工作之余和周末把时间花在体育锻炼比花在电脑游戏上面更有意义。
二、班组中的压力生成机制分析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组织就像个体一样,也处在各种压力之中。面对班组中面对各种压力,领导和管制员都不能选择逃避,唯有正面承受压力,迎战压力,这才是能够帮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竞争越激烈,组织所承担的压力就越大,然而说到底,组织就是由各种不同的人群体系所构成的。组织所承担的压力最终是要分解到班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身上的。管制员班组中的压力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班组的生存发展以及整个企业组织都共同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
市场经济的机制作用要求每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低于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变化。有效的战胜对手,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中的根本压力在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要求。在于企业有效应对环境的挑战的要求。事实上。每个企业的内部压力是与其外部压力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压力越大,其内部压力也越大。
2、做好班组中管制管制员作、职权的协调工作。
班组中的压力也会由于组织中某种内在的不足与缺陷生成,特别是在组织流程不合理、内部系统不协调、权责关系混乱等情况下,组织内部也会无端产生许多不利系统运转的干扰性的压力作用,这时候就要积极分析每个管制员所面对的工作压力,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量。
从以上分析可见,管制员班组中的工作压力有着十分复杂的构成,不同压力成分对于组织活动亦有不同的效用影响。前两种压力成分是组织活动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不可回避也不可避免的。管制员班组中的压力系统就是在以上这些方面的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并具体分解到组织中的各个结构层面以及各个管制员身上。班组要高效发展,就必须要保持适度有力的最佳压力。促进管制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活动绩效。才能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帮助班组内的管制员管理压力
首先,班组主管需要对下属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以及合理可行的工作标准,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工作量,使管制员的能力与工作内容及工作量成正比。
其次,对主管而言,创造更有利的工作环境来缓解压力,是改善管制员压力的应对方式。比如,刚刚我们谈到的更合理地分配工作,教会管制员有效地管理时间,塑造学习型的组织,让管制员感觉在组织中可以通过学习来减少对未来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是帮助企业缓解工作压力问题的可行方法。使管制员及整个企业保持最佳状态,带着饱满的精力去迎接工作的挑战的理想状态,不仅需要管制员个人的乐观心态、扎实功力和成熟心智,更需要班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高效的组织架构,良好的支持、培训、沟通平台,以及成熟的管理队伍。
针对管制员的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管理者可以适时引入一些心理辅导的方式,从症状的缓解和疏导入手,改变由于压力造成的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在管制员的精神面貌、身心健康上得以增益。当然了要求管理者做到这些是有一定难度的,必要时可以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来帮助管制员。
总之,班组领导人员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帮助管制员缓解压力:
1、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或消除工作条件给管制员带来的压力。
2、在组织制度、程序上帮助管制员减轻压力,加强过程管理。
3、从企业文化氛围上鼓励并帮助管制员提高心理保健能力。这正是目前已经非常盛行的EAP企业管制员心理帮助计划所需要做的事情。
这些缓解压力的方式不一定能在短时期内给企业带来效益,但它能让管制员放松心情,轻松面对工作,轻松面对组织,以一种充满激情,充满动力的方式自觉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种潜在的,具有推动力的行为,将会在企业生命的延展方面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英娟.浅析企业对管制员的压力管理[J].人口与经济,2002,(10).2.谭海鸥.论组织的压力管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周苗苗.EAP的中国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第四篇: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挖掘了农业增收潜力,增强了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省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11月开始,省在全国率先给
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注册登记,从而使其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各市县也都安排了相应的配套资金加入其中,包括在信贷、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予以扶持,有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1301个乡镇全部建立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省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4790个,占到全国总数的18%,位居全国第一。入社社员19.6万人,社员出资总额达14.56亿元;合作社带动农户90万户,占到全省总农户数的17%。就其涉及领域来看,种植业占38%,养殖业占43%,农产品加工占3%,农资购销、技术支持、仓储运输等服务类占12%,其他如沼气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占4%。
据统计,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4387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7元多721.3元,高出20%。其中有140个合作社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50个合作社进行了商标注册,农民合作社的市场经营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二、省农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1.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组织起来,走向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从起步时规模比较小、单纯在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合作转变,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省农民正是通过合作社实现了联合,提高了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开始从原先的生产销售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农民有机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如,偏关县峪佳马铃薯合作社有社员76人,种植马铃薯1520亩,每户种植面积达20亩,由于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量达380万斤,仅此一项平均每户纯收入11375元,而且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影响、带动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全乡43700亩耕地,种植马铃薯面积就达到了11700亩,占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3.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品牌、科技、质量和服务等的综合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不是简单的生产合作,而是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不但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而且还能卖出个好价钱,同时,还可以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较好地实施农业标准化,建立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破解国外“绿色壁垒”,打开国际市场。据了解,省沁源县林峰小杂粮合作社利用莜麦、荞麦、豆类、黄花菜等土特产品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的品牌效应,生产销售10余种小杂粮,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4.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吸引了一批各行业经济能人、致富能手的加入,发挥其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的优势,组织会员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有效地避免了会员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分业,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交易成本、保证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统一采购供应农资、种苗,统一销售农产品,并向社员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避免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农产品生产交易成本。大部分合作社在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的基础上,实行“二次返利”——即年终可分配盈余的60%按交易额返还给社员,使社员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合作社通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开发市场,按订单组织生产,统一收购销售社员产品,降低了农产品生产风险和销售风险。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社员增收明显。
三、省农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1.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省农业合作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少数合作社成功地建立了自身的产业链,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但是整个省农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绝大部分合作社结构松散,以解决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目的,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产业
化程度很低,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加以扶持,以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帮助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当前,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制约着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由于地方财政和农村信用社资金不够宽裕,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扶持资金和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存贷比例、备付率等指标的限制和资金实
力不够宽裕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项目和产业的贷款不能迅速、足额发放到位。同时,部分合作社成员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有不良信用记录,不具备评级授信条件,难以继续得到信用社贷款支持。
3.合作社会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第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组织管理人员有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现实中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且缺乏创新能力。第二,专业合作社需要有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组织中缺乏这种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第三,专业合作社社员科技知识欠缺,专业水平低,影响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
四、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
由于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快速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扶持部分龙头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筛选一批规模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有较大的投入,拥有较强种子研发实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和深加工水平,规范;完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柱。二是探索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联合。针对一社一品,一社多品,合作社规模太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互相贬低的局面,应努力引导合作社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产权重组为辅助,建立区域性的联动组织,防止恶性竞争。如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复合的经营体制、加强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成立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等,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二)采取多种手段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1.增加财政扶持,各级政府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扶持资金和项目数量,把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扶持农业、农村的重要对象,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扶持农民的思想,增加扶持力度。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开展联合授信,专门为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解决合作社抵押资产不足问题,使合作社能够以较低的利率顺利贷到发展资金。
3.鼓励工商资本入股合作社,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可以迅速解决合作社资金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打开农产品市场,助推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基本素质。鼓励合作社人员主动学习,主动向专家咨询,提高社员专业生产技术。
2.培养一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的财会人员,提高合作社管理能力。由各级农经系统组织培训,开展生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学习,形成一支优秀的合作社人才队伍。
3.充分利用当前“村官”的人才优势为当地合作社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五篇:农家书屋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精选)
农家书屋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更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的举措。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各自省范围内实施这项关系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几年过去了,农家书屋发展状况如何?它是否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正是围绕这些问题我写了该篇论文。本论文以梳理现状、反思问题、提出对策为脉络,通过大量的调查对农家书屋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要概述了农家书屋的概念和产生背景以及当前国内农家书屋建设的大环境;第二,针对河南省农家书屋的现状,从体制建设和内容建设两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第三,在对当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剖析河南省农家书屋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调查并进行综合论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家书屋;现状;问题;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解决基层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等问题,着力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提供给农民实用的书报刊以及音像电子产品阅读条件的一项公益文化服务设施。原则上每一个农家书屋供借阅的实用图书1000册以上,报刊3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种(张)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增加一定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和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一、研究背景
正是因为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这一问题,国家很关心怎样解决农村文化共享的问题。享受文化的成果是公民的权利,如何让农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呢?从2003年开始,社会开始提倡新闻出版业面向农村、为“三农”服务,探索能够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措施。总结多年来图书下乡,农民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建设农家书屋的设想,曾在甘肃、贵州等省市做过两三年试点,受到农民的大力欢迎。现在各地农民普遍都感到,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更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策划实施这项工程的时候,正是国家战略决策方面关注解决农村协调发展的最好时机。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里来讲,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治党治国的高度;从科学发展观来说,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根据农村实际,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愿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文化建设,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建设农家书屋是必要的。从试点地区看,农民很欢迎。他们认为这是给他们找到了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文化平台。
工程实施以来,很多地区的农家书屋发挥了功能,为农牧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但是有相当一些地区因建设、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项工程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的出来。
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责任不明确
书屋的归属权,书屋的维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谁来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很难做到各司其职,这势必会影响农家书屋这项工程的发展。
(二)建设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2011年7月11日的来自周口晚报的一篇文章,报道说,今年淮阳县新增农家书屋242个,现在已经是2014年了,家住淮阳县大宋行政村的徐同学反映,村里以及附近的几个村并没有农家书屋,也没听说过,可他们村附近可算是人流量很大的,淮阳县以前发展的重心在北关,现在转移到了西关,而他们村就是西关的中心,县政府也在村附近,周围更是有四所小学,四所初中,三所高中,而她询问了100位同学,其中只有三位同学去过“农家书屋”,其余的都反映没听说过,没见过。为什么他们村没有呢?可看实际情况应该建设一个。书屋建好以后,缺乏监督,日常的运行也没有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引导,影响了其作用发挥。根据作者的调查,被访人回忆了四年前他们去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去采访农家书屋的情景,她说里面设施齐全,空调,桌椅都有,不过书不多,仅有图书馆里两个书架那么多的书,但是看书的不像是真正的农民,而且书屋建设在镇政府大院里面,没有管理员,很少有人,大多情况下都是镇政府的公职人员没事的时候去看,农民很少去看,没时间也没有耐心。还评价说,这种书屋形式意义大,没有实质作用。山西省孝义市的刘同学也反映,他们村里的农家书屋建设在村委会里面,而且终年不开放。
(三)资源紧缺
书屋的里面的图书特别少,还有很多相同的,没有专门为书屋订阅的报刊。有也只是个别的党报党刊,更新更难不用说了。因此书屋维持艰难,如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拥有的图书里,有很多图书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必备书有很多是当地生产中不会涉及的,每个地方的产业结构不一样,用统一的书目填充书屋,有限资金下,肯定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体现在当地特色有关种养殖业方面的专业书籍大量空缺。
(四)图书管理员文化素养欠缺
浙江传媒学院进行的农家书屋实践调查里,知道了目前书屋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是村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管理者。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只有一腔热情而且大多是兼职。这样根本没办法保证书屋开放的时间。又缺少对图书的宣传,阻碍了图书功能的发挥以及阅读活动的广泛推广。还有一些责任心涣散的管理人员,书屋里落着满满的灰尘,图书更是分类不清,也没有图书明细的记录,更别提借阅登记,甚至还有图书丢失的现象。书屋里有成捆的图书放在墙角连拆封都没有。长此以往必会造成“农家书屋”开放的时间不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出现花大气力建设好的书屋最后变成形象工程,仅在领导检查时开门,其余时候只能看到紧闭的大门。
(五)借书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的大多数农民没有阅读习惯,以及宣传工作力度不够。书屋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图书的借阅率太低,大多是平均每天三五个人,有时连一人都没有,借阅率不及10%,很多图书仍处于闲置的状态。
(六)配置的图书结构不合理
从农家书屋配置标准说,一般的图书配置数量是符合总署的要求。但是音像类和报刊类因为客观原因,配置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落实的比例很低。配置的结构有重图书,轻报刊、音像的倾向,基本没有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七)书屋基础设施没有人文气息
从大多书屋介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书很比较简陋。几个装书柜子,还是那种有玻璃门的柜子,这样会使图书拿进拿出特别不方便;几张桌子,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会议室,根本看不出来是书屋,总体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受。有的书屋连桌椅都没有,读者只能够站着。
(八)书屋是为谁服务?
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这是农家书屋的目的。但在大多数报道中,农家书屋成了“留守儿童” 乐园,孩子放假后的“托管所”。这并不是说农家书屋不该服务于孩子,而是说书屋的初衷在于培养新型的农民。
(九)书屋的建设资金缺乏
书屋建设是由财政拨款,但后续图书的资金从哪来?是上面补贴还是不再更新图书,这里涉及到了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
(一)明确职责
抓紧落实我区农家书屋资产管理的主体,并进行资产登记,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建立全面书屋管理和服务各项工作制度以及专项检查和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在制度上确保书屋正常运行。区委宣传要将书屋建设和管理纳入到乡(镇)宣传文化工作考核目标中去。书屋日常管理让乡(镇)党委政府进行负责,另一方面行政村也要按照制度抓好落实。
(二)紧抓建设和管理
建设农家书屋之前,一定要开展实地的调研。不仅调研周边的人流量,还要调查各个年龄段的人数以及实际在村人口,确保把书屋建设在人流大的地方。实际上有的农村青壮年大多数外出打工,因此图书阅读主要面对留守老人和儿童,那么在这些地区建设书屋就会造成资源利用不高。因此要集中资源把书屋建设在中心集镇和村落,避免浪费。还要建立相应监管的机制,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对那些成绩突出的书屋进行奖励。
(三)整合资源
把农家书屋和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等文化信息资源的一系列共享工程结合建设管理,节约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书屋利用率。还可以组织“帮扶联系活动”来广泛发动党政部门、高校、企业以及爱心人士来参与,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开展培训
多多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加强管理员的教育培训,并颁发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证书,以次强化管理员的管理服务意识。还要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以及服务能力。可以通过农村低保这一途径来解决农户管理人员的报酬问题,区财政要适当补助来解决兼职管理员的报酬问题。
(五)调动农民读书的热情,培养读书习惯
有的村民们平时主要以打麻将、跳广场舞等打发时光,加上村里早已实现了互联网覆盖村民在家通过上网、打电话就能获得所需的知识。这时就要依靠农家书屋,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形式多样的,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读书用书的活动。以次引导村民来农家书屋读书,扩大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培养农民群阅读的兴趣。
(六)了解需求,调整图书结构
配置图书时,不要搞“一刀切”,现在农民对图书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除了比较常见的农业知识类像工具书、种养殖业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图书可让农民查阅。此外美术绘画、文艺小说、医药卫生方面的图书以及上网聊天、化妆美容、修身养性、投资炒股等也都是农民愿意阅读的类别。但在目前的书屋必备书目里,适合他们阅读的后一类图书不多。开展调查,了解农民真正需要的书籍是什么种类的,根据农民需求采购图书,不要统一的配置图书,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例如河南周口的个别村庄,名义上是农村,可个别村庄因为土地被个别学校和工厂租赁或买走,已经没有土地了,这时依旧大量配置农业方面的书籍,是不是有点不大合适了。
(七)打造“图书馆”类的书屋
在书屋建设时,参考图书馆的建设风格,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书屋,设置板凳桌椅以及图书排放时,请图书馆专业人员过来指导,硬件设施方面一定要人性化。
(八)明确服务重心
政府根据书屋图书的种类和特点,掌握本村农民对有关信息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可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使农民及时获得信息,在田间地头,在农家书屋,在农民家中可以面对面进行解答咨询,还可以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难题,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图书既能充分得到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科学发展,最终目的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外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在农家书屋配书的时候,把孩子们最喜欢的书优先配齐。这也对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现人文关怀。
(九)注重更新资源
依靠图书馆,把农家书屋和区图书馆进行联动运行。可以把农家书屋当为区图书馆分馆,把农家书屋里的图书当作馆藏图书来管理,并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和其他书屋图书有规律地调到农家书屋,以次形成定期补充、更新、分享图书的渠道,让农民群众有新书可以看。把送书下乡这一活动列入到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按“一书一册无复本”原则,来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以及电子音像制品。
(十)持续发展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益起步,经营发展这一模式。具备条件的农家书屋,可以由新闻出版和工商管理部门核发其经营许可证,并由新华书店提供一些适销对路的图书,让书屋进行代销,走一条借、售结合的发展道路,势必会给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解决农民朋友买书难的问题,增添农家书屋的新活力。
四、结语
农家书屋工程的确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投资甚多。可以说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和全体农民的切身利益,还是关乎到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总的来看,我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我们也必须看到到农家书屋现在所浮现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策略。要致力于农家书屋的全面升级改造,并完善管理体制,去拓展服务范围等多样的途径,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建设书香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长远目标。(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 虹,徐跃权.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图书馆学研究,2011.10.23.[2] 牛镇恒.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图书馆杂志,2008.11.15.[3] 徐小平.浅谈如何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大众文艺,2014.10.30.[4] 陈慧芬.农家书屋运行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大众文艺,2014.10.15.[5] 申琳.农家书屋要面子更要里子.山西法制报,2014.10.10.[6] 王蔚彩.民生背景下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对策和思路.东方企业文化,2014.10.08.[7]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32177.htm fr=aladdin
[8] 百度视频:http://vku6com/show/FzvQpJV1EaPYXDGl9bZMD Qhtml
http://baidu.ku6.com/watch/063733***477.html page=videoMultiNeed
http://video.baomihua.com/37784322/34397712
http://my.tv.sohu.com/pl/5369479/52175787.shtml
http://baidu.ku6.com/watch/05***8299587.html page=videoMultiNeed
http://video.baomihua.com/37784322/34162503
http://v.ku6.com/show/tHf14JBiWSCugmBTtwxPng.html
http://video.baomihua.com/play_error/5593541&errorcode=-30001
http://my.tv.sohu.com/us/201905572/682079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