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形势下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9:5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新形势下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新形势下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第一篇:探索新形势下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探索新形势下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电企业作为电网末端的基层供电单位,所处的供电环境是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的农村,服务的对象是“三农”的主体。中央连续多年以“一号”文件形式,就“三农”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并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的战略决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问题的深切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农电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探索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一、从“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谈对农电供电环境的再认识

“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体现了南方电网公司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新的服务理念,表达了发展的紧迫感和潜在的危机意识。这说明我们的供电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家经济体制来看,已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电力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由过去“一统天下”的格局,发展到了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这势必要引起我们对供电环境的重新认识。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农电企业的管理与决策者对企业本身的状况达不到如数家珍的熟悉程度,就犹如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甚至找不到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对企业外部环境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判,企业发展目标就会迷茫。那么我们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供电环境呢?

从人员来看,农电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复杂的问题,基本上是由正式工、集体工和农电工三部分人员组成。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决定了员工报酬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规划,影响企业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还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造成了员工进入企业门槛的高低不同,致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了人多,但人才不多的状况,人力资源这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资产来看,大部分农电企业资产都是由体制改革前的水电单位当中供电所资产与由政府控制部分的小水电资产,以及农改后农网资产等组成。资产的构成复杂,所有权属不同的投资主体。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农网改造后形成的资产均系主网公司所有,真正属于农电企业的资产少之又少,而电网的维护职责又属于农电企业。众所周知,农村电网点多面广,对于县局来说,运行维护庞大的农网相当困难,资产的保值增值得不到保障。加之,地方政府对小水电资产有处置权,这对一些依赖小水电比重较大的农电企业,潜伏着经营的危机,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存在变数。从电网来看,尽管经过一、二期农网工程的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供电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农村电网显得与形势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电网架构不尽合理、设备相对落后、科技含量少等方面。大部分县局的电网还是以35千伏为主网架,10千伏线路送至各乡镇,线径小,供电半径大,而且没有形成闭环电网,致使一些地区电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供电负荷匹配性不强,一些地区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有的地区则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经济运行效果不明显。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入不敷出,投入了几百万元的农网改造资金,而收取的电费连对线路的运行维护都不够,更无经济效益可言。可以说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薄弱的电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现有的与潜在的电力市场的开拓。从电量来看,普遍农电企业由于缺乏工业负荷的支撑,电量都比较小。加之近年来,国家对高耗能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突显以来,大部分厂矿纷纷停产。一些依靠高耗能负荷发展的农电企业电量转眼之间陡滑下来。离开了电量的支撑,农电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从管理来看,尽管这些年来,农电体制逐步理顺,主管单位给了农电企业大力帮扶指导,使农电企业的管理有了较大起色。特别是南方电网公司开展农村供电所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达标,以及“安全管理、营销与优质服务、经营管理、电压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节能降耗”五项基础达标等一系列旨在提高农电企业管理水平活动以来,农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基础的薄弱,管理效果离要求差距甚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单位仍然是粗放式的管理,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至于管理小打小闹,不成体系。从农电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不被外界完全理解。此外,外界对这些年来电力系统抓行风建设,树企业形象工作的认同不一,把电力部门当作“电老虎、电衙门”的大有人在,这在县级供电范围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综上分析,农电企业的供电环境表现出了内忧外患的状况,如何在危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已经不容我们太多的去思考与探索。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电企业的改革发展

邓小平同志曾谆谆教导我们,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农电企业势必也要在改革的大潮中接受洗礼,方能获得发展的动力。

——改革首先要解决农电队伍问题。而解决队伍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好领导班子问题,具体就是要解决领导班子的观念与思路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通过教育培训与交流学习,促进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与思路的更新,提高科学的决策能力和驾驭企业的能力,确保企业的前进不至于南辕北辙,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充分发挥好领导班子“火车头”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农电企业领导班子的定期交流机制,通过领导干部的交流互动,激活管理。同时要培养领导干部正确的人才观,树立要素有用理念,即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只是研究好如何把人员要素有序组合,协调运转的问题,并以教育培训为手段,培养员工业务技能与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员工的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灌输强本意识。“强本”就是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辩证阐述。农电企业要以“十一五”规划为指导,牢牢抓住农网城网建设改造,以及新农村电网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改善电网结构,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化,如建设110千伏的主网架,并且形成环网,满足“N-1”原则,由此提高电网供电能力,为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实现硬件上的“强本”。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好电力负荷,千方百计增加电量,这是卖电企业效益的根本所在。稳住居民负荷,扩大厂矿负荷,配合发展招商引资负荷,努力把电力“蛋糕”做大做强,形成规模,获取边际效益。

——解决农电企业管理问题。农电企业作为地区供电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地区局的管理质量。农电企业由于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决定对其管理要区别与地区局车间式的管理模式。既要放开搞活,也不能放任自流。所谓放开搞活,是指农电企业具有相对独立法人的经营实体,对其经营活动承担法律责任。要充分调动其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守土有责”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农电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特别是要实现对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在线监测。而农电企业本身则要加强对基层供电所的管理,确保电量、电费、线损等指标可控在控,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同时按照“精简、高效、务实”的原则积极推进农电企业内部机构的改革,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提高决策的执行力。以规范化服务、“五项基础管理”达标等为指导,深入开展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努力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流程的再造,促进效率的提高。

——农电工用工与薪酬制度的改革探索。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决定了员工的薪酬有所不同。在农电单位,农电工与正式工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这就意味着农电工肩负着相当分量的工作,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然而农电工的工资待遇问题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待遇低,又处在最基层一线,如何构建和谐环境值得思考。尽管农电体制改革时农电工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聘产生,且与供电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当前农电工与正式职工同工不同酬、劳动强度与收入比例不协调的矛盾正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掣肘。一方面,在农电资产膨胀的同时,农电工工作量成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电工的不满与日俱增,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也影响到队伍稳定。另一方面,现行农电体制及待遇还不能吸引社会上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加盟农电,就是在职的,特别是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电工也随时都有流失的可能。另外受改革条件限制,供电所在组建时还是保留了很大一部分过去以“亦工亦农”形式存在的、几乎一生都在从事农村电力生产与经营的农电工,这部分人员在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建立医疗、养老、工伤等劳动保险,如何妥善处理好他们退休后的生计待遇是农电面临的又一个紧迫且棘手的问题,成为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那么农电工的用工与薪酬制度究竟怎么制定呢?笔者浅显地认为首先是严格控制农电工数量的急剧增加,要改变农电人员居高不下的状况,通过各种考试考核措施精简冗员,科学定员。其次,通过机构的改革,使农电企业机关冗余人员充实一线,特别是要武装充实基层供电所。第三,如出现农电工人员空缺的问题,建议从劳务输出公司聘请人员予以保存补充,逐步推行“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用人不养人”的制度,减轻企业管理负担。第四,关于薪酬问题,是否可以考虑组建以农电工为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如抄表公司等经营实体,通过公司的运营发展,增加效益,提高农电工的待遇。另外,还可以把精简人员的工资增加到现有农电人员的薪酬里,这样就可以适度提高农电人员工资,减小与正式职工的差异,进一步增加和谐氛围,促进企业的积极发展。

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农电企业只有不断的改革,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才能在发展中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肩负起“电力先行官”的神圣职责。

第二篇:小议农电的和谐发展之路

小议农电的和谐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农电员工我深知“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要把电网发展当作首要任务,在发展中解决矛盾。构建坚强电网是电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必须把加快电网建设步伐,积极为区域经济腾飞当好电力先行。所以对于农电该怎样发展如何发展我有如下设想。

营造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固和谐

一个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指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企业的员工又是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发源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企业的“铸基”、“铸魂”工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企业文化,关键在调动广大职工的内在动力,营造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

首先员工的认同是企业文化的最根本的基石,也是企业文化最终和最直观的体现者,所以想办法让员工的积极的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来,以他们积极的主管能动性来营造和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例如:电梯间、走廊、食堂等的环境布置,项目位置的宣传板,可以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潜移默化的深入到人心。此外还可开展多彩多样的员工活动,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统一了认识,充分调动起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

先进的人物典型事迹也是企业文化最生动直观的体现,且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辐射性。故大力挖掘、发现、培养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也是企业发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建公司文明督查队伍,开展文明部门、文明班组、文明员工以及安全明星、服务明星、管理明星、技术明星、农电明星的评比活动:比政治看谁思想好,比工作看谁干劲大,比纪律看谁要求严,比业务看谁技术精,比作风看谁更过硬。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让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身边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体会不平凡的精神,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此外企业形象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最直观的体现,公司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把“敢为人先、携手奋进”的企业理念深入到具体工作中去,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确立企业价值观、规范企业行为,逐步打造出具有侨乡特色的电力企业品牌。近期我公司也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深入挖掘企业的新闻点,适时向新闻单位公布;同时公司内部刊物及内部网站为载体,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予以发布,及时通报创建情况,交流经验,促进活动开展。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教育,广大员工的服务意识、形象意识、品牌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供电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

以优质服务打造和谐电力促和谐

服务是彰显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在当今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让客户享受到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是和谐社会对电力服务的要求。电力企业要抓好营造企业服务文化这个关键点,把优质服务作为企业核心能力进行培育和建设,努力做到服务理念追求真诚,服务内容追求规范,服务形象追求品牌,服务品质追求一流,推进服务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和人性化。大力倡导关爱企业、关爱客户、关爱自己、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文化,进一步增强服务的能力和意识,拓展服务的手段和载体,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构建和谐电力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作为基础产业的电力企业,在实现政府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要求我们农电员工以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为发展目标。全面开展各项安全普查活动以保障用户用电安心放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发挥电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支撑点作用。

踏实勤奋、勇于奉献、敢于创新,应当是是在新时代对新一代农电工的新要求和不懈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电力企业的员工,要做到服务理念追求真诚,服务内容追求规范,服务作风追求务实,服务品牌追求一流,服务形象追求品牌,努力打造诚实守信的电力新形象。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所以我们要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一强三优”的目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创一流”、创建“四好班子”等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农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一批优秀农电工参加省市竞赛选拔,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支稳定、优秀的农电工队伍。只要练就过硬的技能,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保和谐

满足农电工物质生活的需求

农村电网改造前,农电工每月的收入普遍偏低,生活上缺少各项保障心里总是不踏实,有的农电工想方设法总往家里的承包地里跑,往外面“下海”经商,以此尽量多产生一点“效益”,哪有心思安心工作?农网改造后特别是近年来,供电局党政领导班子把努力构建和谐电力,建立稳定的农电工队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增加农电工的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电工物质生活的需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对农电工进行局兴我荣、局衰我耻和爱局如家的教育,树立企业主人翁思想。从电网发展、电量递增、电费回收等事实,让农电工实实在在地看到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自己的收入才会增加。公平竞争体现农电工自我价值

早先农电工对学习业务技术知识认识不足,认为农电工只是底层工人,干好干坏都一样,更不可能提升到管理层,学那么多技术知识干啥,只要能对付工作就行了,甚至产生“学得会、讨得累”的想法,因此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但近年开始实行通过公开招聘,与正式职工同台竞聘、被择优录取后走上了局级专职工程师管理岗位,专职管理岗位电所所长和副所长也不再遥遥无期,从而消除了农电工只是“打工仔”,不可能提升到管理层的顾虑,使农电工干事有平台,有机会,有空间同时也湖的了成就感的满足,为农电工自我发展提供了竞争机会,使农电工看到了自身价值。岗位靠竞争,工作凭本事,没有技术想当“混混”的日了一去不复返了。大家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经常参加供电所组织的各种业务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只想多学点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比贡献、比能力的观念和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知识的良好氛围已悄然形成,大大激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一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知识、娴熟精湛的技艺、整体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已经在悄悄形成,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建立农电工安全生产的可靠屏障

以前农村电网的管理是由各个乡镇、村进行,安全管理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许多情况下农电工外出工作对办理工作票、验电挂接地线、正确佩戴安全帽等管理比较松懈,致使许多情况下都是在违章和习惯性违章中进行作业人身安全风险大,员工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近期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落脚点。建立健全了全局安全生产网络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坚决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严格执行了各项安全规程和制度,加大对违章和习惯性违章检查考核的力度,深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玄。由于措施得当、管理到位,农电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农网改造以来,该局没有发生任何人身伤亡事故,农电工深深感到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从而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和谐企业离不开和谐社会。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电力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负有重要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电力企业的立足之本、力量之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探索新形势下的中国食品安全之路

探索新形势下的中国食品安全之路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日程确认,热点纷呈

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成立。至此,中国延续了十年的以“综合协调、分段监管”为特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正式退出舞台,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机构减少到3家,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无缝整合终于得以实现。相比之下,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调整方面早已走在前列。而爱尔兰食品安全局的模式更被认为是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楷模,成为欧洲食品安全局以及众多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样本。

2013年,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主办的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将于4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论坛的主题是“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标准建设”。目前论坛的日程已经初步确认,从日程中可以看出,此次论坛秉承前三届论坛一贯的高端特征和问题解决导向设计,积极面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除了邀请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以及国内顶尖的食品安全专家进行演讲外,同时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爱尔兰食品安全局、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美国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的现任或者前任领导和专家进行报告,就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思考,形成思想碰撞。

与此同时,大会还将设立食品包装材料安全评价与管理、食品安全新挑战、完善主动防御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桌食品的安全与食品掺假的预防、食品安全标准新进展、功能食品的管理与标准研究、食品企业风险交流案例分析、食品安全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研究与思考、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专题,围绕着这些食品安全热点进行深度讨论与沟通。

此外,论坛还将在16-17日同时举行“微生物管理”和“食品安全标准”两个培训班。“食品安全标准”培训班将会邀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标准一线工作人员,围绕当前正在进行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顿工作,以及热点的食品安全标准与代表进行沟通与解读。“微生物管理”培训班将会围绕科学运用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减少食品安全危害,与食品微生物相关标准工作与代表进行沟通。

让我们四月相聚在北京友谊宾馆,共同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的科学实质,为切实推动中国食品安全进程共同努力。

具体会议日程及相关信息,请登录论坛网站www.xiexiebang.com查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第四篇:山西旅游业发展之路探索

山西旅游业发展之路探索

论文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创新突破旅游产业

论文摘要:我们倡导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点在于“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度增加对旅游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旅游,形成有关各方面齐抓共上大旅游的工作格局,举全省之力,尽快把山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在山西旅游业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开拓创新,寻求突破,努力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产业。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认识山西旅游产业

(一)重新认识山西省旅游资源

谈到山西的旅游资源,人们常用“资源丰富”和“旅游资源大省”来形容。山西的旅游资源到底怎么样?在全国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如何?弄清这些问题,对认清自我,知己知彼,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业都有重要意义。从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的数量看,全国目前共有29家,山西就有平遥古城和大同云冈石窟2处,位居北京、四川之后,同安徽并列第三。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数量来看,全国现有176处,山西占有5处,同河北、湖北省并列全国第九。从4A级旅游数量来看,全国现有443家,山西仅有10家,占全国的2.2%。从品位来看,山西既有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等人文资源,又有五台山、恒山、芦芽山、黄河壶口瀑布、太行山大峡谷等自然独特的自然风光,很多景区都具有惟一性,这是我们旅游的王牌。从分布来看,这些顶级的景区景点,从北到南,沿大运高速公路形成了一串,构筑了山西省当之无愧的旅游资源大省,成为支撑山西旅游发展的基石。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并不等于商品,只有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才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而我们的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光产品占主体,主要是文物古迹游居多,度假、休闲游比例较少,淡旺季也过于明显;二是相当一部分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深层次挖掘不够,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不配套,难以形成旅游精品和绝品;三是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交通不畅;四是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影响,商务客人少。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山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有比较优势,但我们还远没有形成旅游商品比较优势,这严重影响了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重新认识山西的旅游产业基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山西旅游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一是全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据统计,全省旅游经营单位已达到5605个。其中,全省旅游景区(点)已发展到136个,旅行社已发展到426家(国际旅行社23家,国内旅行社40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6万人之多,间接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二是全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大运高速公路纵向穿越全省8个地市,连通或辐射近80个旅游区(点),连接北京、西安两大国际旅游城市,与京、冀、蒙、秦、豫等周边省市区的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内航线可直通全国38个大城市,开通了并港旅游包机航线。太原机场也已被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升格为国际机场,为山西告别没有一级旅游市场的历史创造了条件。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山西旅游企业仍存在着小、散、弱、差等问题。全省营业额不足100万元的旅行社185家,占61%,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旅行社仅有11家,占4%。全省旅游饭店规模小、档次低。目前,全省共有星级宾馆(饭店)236家,仅占全国的2%,五星级饭店目前仍为空白,四星级17家,三星级以下为219家,各占全国的3%。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全省旅游企业领导层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微乎其微。外语导游短缺,全省6353名导游中,外语导游仅有505人,占导游总数的7.95%。

(三)重新认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我们只有认识和尊重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才能促进其发展。

1.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的产业,是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旅游经济发展可以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提供巨大市场,可以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娱乐业以及对外贸易等发展。正因为如此,发展旅游业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和配合,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牵涉到很多行业,离开了这些行业的支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坚持用大旅游的观念来统一认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展旅游业,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旅游经济发展。

2.旅游业具有可超前发展的特性。旅游业的发展与一个地方的经济总是成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一个地方的经济越发展,商务旅游就越发达,旅游总量也就越大。这是一般现象,但我们绝不能得出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受制于经济发展的片面结论。从世界各国旅游发展的共性来看,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始终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旅游业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但它的发展不完全依托和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最大的资源,市场是最大的优势,哪儿的旅游产品有需求,哪儿的旅游资源有市场,哪儿的旅游业就有发展。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现在社会不缺少供给能力,缺少的是市场需求,旅游业之所以有目前这种发展形势和发展局面,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有大的市场需求。

3.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旅游经济发展采取政府主导型的模式,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做法,主要原因:一是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要先行,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政府来组织。二是旅游产品多数是公共性产品,尤其是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顶级的旅游资源是国家所有,按照经济学原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出面组织。当然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机制,由于各国经济制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正是在这种发展模式的主导下,全球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对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为了早日把山西的旅游业建成全省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现从战略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壮大可以为众多行业带来商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其起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凝聚起来和调动起来,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一点,绝不是旅游部门单枪匹马可以做到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和健全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的山西,光靠市场调节,目前还是难以奏效的。外省的很多成功经验证明,旅游产业发展也是“一把手工程”。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是与几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四川省旅游业之所以能在最近几年大步追赶云南,也与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一个省如此,一个地市也如此。河南的焦作市,直到上个世纪末期,旅游产业规模还很小,在全国也没什么名气。之后新来的市委书记十分重视旅游业,短短几年内,就把焦作云台山打造成了响当当的4A级景区,使焦作市跨进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成为河南各地市中发展旅游业的一面旗帜。

我们倡导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点在于“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度增加对旅游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旅游,形成各有关方面齐抓共上大旅游的工作格局,举全省之力,尽快把山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而绝不是要让政府包办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项具体问题,因此“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并不矛盾。旅游消费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能不能赢得这个市场,提高山西旅游在这个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促进山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也绝不能游离于党

委、政府的工作主线之外。否则,山西的旅游业就很难尽快发展兴旺起来。

(二)坚持产业扩张战略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实现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目标,我们需要有一支过得硬的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着力打造山西旅游企业的航空母舰的同时,更要注重放低旅游产业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实现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的数量扩张,进而使企业和企业家在激烈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三)坚持发展以名胜古迹观光为主的旅游开发战略

从山西总体情况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度假游客还不能成为山西旅游接待的主体。这是因为:(1)山西省的旅游优势在于文化底蕴厚重,佛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以及太行山和黄土高原的独特地理风貌是山西旅游的长项,吸引的全是观光客。如果不继续大力抓这个市场,就容易丢失自身的优势。(2)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能真正吸引大批量度假游客的,一是夏季的海滨,二是冬季的滑雪地,三是高尔夫球场。山西在这些方面是弱势。

(3)从旅游度假设施来看,目前山西上档次、上规模的度假区还没有。综上所述,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产业,当前还需要在大量吸引海内外观光游客上下更大的功夫,还需要继续开发以观光游客为主的旅游产品。同时,积极发展度假游和其他特种旅游。比如大力开发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在城市郊区积极发展适应城市居民周末度假需求的大众化旅游度假设施,开发大众化的度假旅游,以进一步优化山西旅游产品的结构。

(四)大力发展区域旅游联合旅游业是以促进人的流动为基础而兴旺发展起来的产业,消除地区壁垒,减少旅游障碍,是促进各相邻地区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资源互补、线路互通”的原则,在大开放的体系下加强与周边兄弟省市的合作,开发一批跨行政区域的精品线路,实现同周边省市的无障碍旅游。

第五篇: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中旅附中吴志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目前,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注重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 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受学科内容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的制约。教师的专业程度就是凭借这些专业知识、原理技术的熟练程度来保障的。另一种理解认为教师的专业程度是凭借“实践性知识”来加以保障的。同其他专业相比,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凿性、情境性,要求针对不同情境做出灵活应变的决策。这样, 教师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也就注重于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 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案例知识, 并且通过共同体的相互影响, 将个性化的隐性实践性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性知识。

在此, 我们可以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思想理念、专业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及各种能力等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从知识管理角度来看,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就是使教师成为像律师、医生等职业一样不可替代的专业, 教师能在最恰当的时间将最适当的知识以最佳的方式传递给最需要的学生, 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二、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态度、专业知识以及教育教学技能上不断成长的过程。传统上,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简单等同于教师的校外进修,如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各类课程班和培训班等。今天,教育界人士愈发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同时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也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学历进修和各类课程班外,还包括邀请专家讲学、实地参观、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各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对于教师专业的提升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看到现行的各种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或不足。

在笔者看来,缺乏实效是我国现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这其中又可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像学历和非学历进修、各类课程班等专业发展活动偏重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对教育教学实践缺乏适当的观照。“ 概念知不少、进修缺实效” 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二是像同行交流和参观考察之类的专业发展活动虽然侧重于实践,但在理论方面有所欠缺,很少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或者和理论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一方面使得教师对理论的作用产生怀疑,使得他们不愿意学习理论,因而也很难自觉地运用理论调整自己的教

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实践中好的做法很难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探讨。

第二,教师在专业发展活动中缺少应有的反思意识。反思是专业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反思的参与,任何的专业发展活动都只能是外在的,很难真正落实到教师身上。如同杜威所指出的:“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然而,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力”,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推动,很多时候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和学校的要求而被动甚至被迫参加各种专业发展活动。由于没有内在动力,参加专业发展活动对于教师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外在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也就显得勉为其难了。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能否在实践中落实,关键在教师能否具有理论的探索性、实践的创造性及自我反思能力。为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进行相应的拓展和更新,建立适应新需要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调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教师教育模式来看,其理论基础已由行为科学转向认知科学的建立,发展目标则由“教书匠”转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而教学过程则由“训练”模式转向“发展”模式并尝试运用合作型、研究型的教学方法。

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以学校为依托。由于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得教师自觉地把学校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把学校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积极投入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 自觉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问题、新途径、新方法, 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并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在行动中进行研究, 这种推动力不是来自外部, 而是把外在的与内在的结合起来。教师并没有因学校改革的成功而停止自己的发展, 他们总是依据自己设计的专业发展路线对自己进行调控并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自我再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素质与能力, 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

(二)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

校本管理认为,真正对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有发言权的是校长、教师,他们最了解自身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发展活动,他们所设计、实施的专业发展活动是其他人难以替代也是不能替代的。

学校所组织的各种专业发展活动能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如果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放在学校来进行,不管是由学校里的教师主动研究或是

聘请专家到校协助指导,教师都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情境进行主动探究,可以调整到适合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的实际状况,他们都会以主动心态和专家互动。“如果学校正在推动某种新措施或正在进行某种改革,必定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急迫需要,根据此种需要来推动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不但对学校有立即的帮助,教师的动机与意愿也最高,成效也最好。” 学校教师本身可以自我引导、自我发展,并进一步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导者。教师们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从事新理论的学习、一边从事教学实践研究,他们不必因时间不协调而无法去学习,而且没有年龄、教龄等的限制。

1、鼓励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在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可能会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带来了许多的挑战,而使得教师抗拒改革,拒绝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因而,这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建立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激励机制。校长是激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因素,他应该积极鼓励与肯定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并以身作则;学校要调整晋升奖励制度,对于有能力进行课程规划、教材设计与编制的教师进行适当的薪资、津贴等物质奖励,并且改变原先完全以教师教学水平为标准来决定晋升与否,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也作为一条指标,教育决策部门则应制定一些关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及相应的实施细则,切实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当然,除了这些外在激励因素,更要重视引导教师的自我激励,因为这才是具有持久性与主动影响力的,教师应该勤于思考,加强自我修炼,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开发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自我。

2、组织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与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相同,内容相通,效果相辅相成,已日渐受到欢迎与关注,因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培训形式。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缺失的知识与能力。校本教师培训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规划设计,旨在满足全体教师发展需要的培训活动。它的主要特点体现为:学校本位,即立足于学校发展,由学校为主体设计规划,并在学校中实地开展;教师本位,考虑到教师发展需求,为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本位,即培训都是针对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而展开的,强调合作,它强调教师们分享知识与经验,学校与校外加强合作,从而形成一种反思的文化、合作的氛围。这种培训形式与传统的大一统培训方式而言,针对性强,而且与实践紧密相连,因而非常高效,而且培训效果也会令人满意。

(三)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与以往的规范性、奖惩性教师评价相比,发展性评价方式在提高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期望,激励其不断进取和自主参与等方面,成效显著。目前我校正在尝试

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电子档案,以形成发展性、过程性的教师评价体系,该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成长档案的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主要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一是个人基本信息。主要有所学专业、最高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专业技术资格级别及相应聘书、教育教学岗位或管理岗位、从教年限、工作经历、个人特长、喜好等。

二是个人成长系列。具体内容包括八类主要文本资料:(1)个人成长三年规划及阶段性目标;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奖励证书复印件;(2)发表的教科研文章复印件;(2)参与课题研究、开设研究课或讲座等活动的记录、报告、证明、评价表等;(3)反映个人教育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4)反映个人教学水平(专业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5)专业成长要事活动和典型事件记录;(6)教师专业学习、培训作业及考试考核记录、继续教育证书等;(7)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所教学生学习和活动情况;(8)学校规定的其他必须收录的资料等。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对上述内容加以完善并设置细化栏目。每学期我们要求并指导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成长档案中的资料分类归档,并组织教师展示交流。

三是评价系列。包括阶段性自我评价、阶段性学生评价、阶段性家长评价、阶段性同行评价、阶段性教育教学情况评价等。

2、教师成长档案的评价方法

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如果不进行评价,这项活动就失去了激励教师不断进取的作用。评价不科学也同样会伤害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成长档案应坚持包括教师本人在内的多元参与和多样化评价方式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以客观真实反映教师师德、教育观念、专业水平和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的发展状况,促进教师有效反思,不断进取。这也就是说,教师成长档案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体现以教师自评为主、同事、家长、学生、领导、专家多主体参与的评价理念。

(1)自我评价。教师是自己作品质量和价值的最终仲裁者。教师在收集整理成长档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否定自我,随时调整充实记录内容,总结成绩,发扬优势,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予以弥补。通过多次阶段性反思,使成长档案日臻充实和完善。学习周期结束后,教师个人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还有一个总结性反思,并形成作品。教师自我总结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同事评价。教师间的经常性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评价可放在教研组进行,同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主要是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指导督促,对教师成长档案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针对性、发展性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缺失和困惑提供帮助。

(3)学生评价。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师生共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师德是否存在问题,教育教学水平是否提高,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最有发言权。评价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教育活动观摩等形式进行。教师应虚心听取学生评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和提高。

(4)家长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是社会参与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体现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是否爱孩子,家长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了解,他们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见解往往能切中要害。家长可以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则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家长会、家长参与学生活动等途径了解家长的评价与看法。

教师个人、同事、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的结果是教师成长档案的内容结构要素,以文字形式进行描述,为最终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提供真实依据。

学校综合评价。学校综合评价是教师成长档案的总结性评价,体现明确的导向性和终结性。综合评价由学校组织专门的评价小组对成长档案的各项内容进行审核,并对各项内容进行评分。对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简要而明确的文字描述,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以利于教师今后的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述设想是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初步探索,但无论何种方式都最终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上。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不放松,就会促使教师专业的更快成长。

以上是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思考和设想,不妥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知识管理策略》王继新, 贾成净《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12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问题与趋向》韩冬云《辽宁教育研究》2005.33、《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问题探究》周密《青海社会科学》2004.94、《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陈黎《中小学

下载探索新形势下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新形势下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之路

    第二节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班级:学号: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在本学期,我选修了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以及课后对这门课程一些资料的查阅的过程,让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加客......

    新形势下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之路

    新形势下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生存发展之路 道真自治县忠信镇幼儿园 【摘 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农村民办幼儿园......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与党建工作的几点探索(5篇模版)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与党建工作的几点探索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国有企业要想在发展中有所突破,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与改进国......

    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践行“三起来”聚力高质量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清醒认识形势,坚定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信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

    探索音乐表演学科发展之路

    探索音乐表演学科发展之路 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科研处、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钢琴艺术、“周小燕大师工作室”承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上海音乐学院艺......

    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大全五篇)

    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低碳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对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江西省婺源县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战略机遇,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