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健全城管长效机制)
健全城管长效机制 加快建设美好靖安
——关于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工交、财贸工作组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地方发展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城市品位。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把靖安打造成“中国生态明珠”,营造“人居佳地、和谐福地”,这也对县城城市建设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市管理状况,找寻不足和有效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我县城市管理水平,近期,县政协工交和财贸工作组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如何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美好城市建设步伐”为主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专程赴武宁县、奉新县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城市建设管理的总体状况较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建设管理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初步建立了正常运转的城市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不断加大,与2005年
城区集贸市场网点少、专业市场布局不尽合理,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且增加了管理难度。
马路市场沿街叫卖,流动摊、店外摊、占道修车、洗车等现象屡禁难绝。如我县新大桥头、南门口等地方,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人车通行。夜宵餐饮店出户经营,人行道上油污遍地;街区成加工厂,居民区开KTV厅,早晨双溪中学喇叭训话声音太大,噪声扰民,影响民生;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箱等设施与城市发展规模不相适应。
3、城市交通设施不完善、停车比较混乱。交通标识标线不够或不明显,主要交通路口没有交通指示红绿灯,造成交通通行混乱,经常出事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私家车大量涌现,导致城区大街小巷、门面旁、人行道几乎处处都是“停车场”,非机动车的停放更是随心所欲,也给交通安全、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隐患。
4、城市公物管理工作难度大。
城区垃圾箱、东门广场石雕、沿街行道树及绿地等公物人为破坏情况时有发生,如沿街桂花树在金桂飘香的季节常遭人“辣手摧花”,公共绿地也不时被休闲的人们“火烧赤壁”,广场石狮往往惨遭“断头之痛”。
5、市政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
补补凑合用。
7、整体联动工作机制缺乏合力。
虽然政府明确城市管理工作由县城管局牵头,但城管局也只是政府职能部门之一,较难协调城市管理中涉及到的卫生、工商、质监、公安、环保、交通等其他政府部门,存在城市管理资源多但缺乏有效合力,运转不够畅通,推诿扯皮的现象,造成谁都能管,但谁都管不好,甚至谁都不管。
三、推进城市长效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必须研究新思路、建立新体制,采取新措施,力争实现从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1、理顺城管运行长效体制。
一是县里设立城市管理热线,全天候收集市民意见和建议,作为城管工作决策的参考,并成立县城市管理委员会,采取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城市管理高位协调机制,研究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沟通部门间配合,真正形成管理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制订、组织协调、执法监督上来,通过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优罚劣等举措,充分调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是整合资源,拓宽宣传教育网络。要充分发挥领导的协调作用,结合部门、社区的宣传教育职能,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社区运用广播电视、墙报传单等手段宣传的积极性,形成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管理网络。县电视台要设专栏,联合城管部门坚持每天播出城管节目。
二是明确目标,针对进城新市民、外地务工者等重点对象, 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宣传。如散发“温馨提示卡”、“告新市民书”等,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浓厚氛围,引导市民改变旧有的不良习惯。
三是组织策划形式新颖的群众宣传主题,丰富宣传手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公益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四是在中小学校开展文明意识教育,从小培育良好的习惯。
4、建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一是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加强集贸市场和停车场建设管理,引导沿街摊点“进厅入市”,严禁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及摆摊设点,恢复城市道路功能。
二是改进城市保洁管理方式,运用市场手段,积极探索卫生保洁的新模式,综合考虑利责关系,尽快配齐僻街小
人管理,事事有人负责。
二是按照建设部关于执法人员数量占城市人口比例的要求,增加城管大队事业编制,招聘素质较高人员,考取执法资格。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城管人员执勤前每天半小时课训制,采取网格化管理,分区块负责,强化城管队员责任。
三是要实行人性化执法,坚持管理为主,执法为辅,注重罚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执法更加人性化。如新大桥头乱摆摊问题,城管人员可提前到达管理区,在农户放下菜担前进行劝阻疏导。
四是提高执法效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完善群众投诉处理机制。
7、建立县镇社区三级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部门、城镇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承担的基础性作用,明确其城市管理中的卫生管理、文明单位一票否决等必要的城市管理事权,真正落实沿街门前三包管理措施。
二是增强城镇、社区自身的区域管理、社区服务、文明建设、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充分调动党团员积极性,不断将各社区、村(组)的责权利统一起来,强化基础管理,这样,有利于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
第二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调查)
关于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调查
提案委员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克服了水灾、旱灾、雪灾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影响,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要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问题,最主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要发展现代农业,最主要的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最主要的是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按照这一思路,今年6-7月,县政协组织有关人员,围绕“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这一主题展开了调研,现扼要汇报有关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健全、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 果转化。现实情况表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转化。现阶段,农业方面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有技术缺乏推广的途径和手段,技术干部大都停留在上面,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目前,我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果业局、水务局、粮食局等涉农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64人。其中初级121人、中级30人、高级13人。各乡镇自2002年起,成立了以农、林、水等职能的综合性农业服务管理站和农业经营管理站。全县共有农业服务管理站、农业经营管理站各21个,农业服务管理站事业编制177人,农业经营管理站事业编制68人,合计245人,从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县级涉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等方面看,初步构建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但是,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年事已高已经退休,有的担任了行政领导职务,有的改行从事其他工作或兼做其他工作,真正懂农业科学技术,一心搞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如凤毛麟角,使得全县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着虽有体系,但机构配置不合理;虽然运转,但措施配套脱节错位;虽有服务,但层次很低囿于表面的滞后状态。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1、体制设置,人员配置不顺。一是体制设置没有理顺。现行的农业服务管理站和农业经营管理站管理体制是:人事任免和调配、人员工资归乡镇政府管理,县农业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和联系,缺少统一调配功能。有时召集有关人员参会,都需左催右请,布置工作任务更是难以落实;二是人员配置没有理顺。县级涉农部门自2000年以来,未进专业技术人员,随着自然减员、转行的逐年增加,科技专业人员在单位编制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如林果公司改果业局后,总编制12人,正常上班的8人,真正懂林果专业知识、专门推广林果科技的人紧缺。乡镇一级虽然设立了“两站”,但人员以兼职为主,如雷公尖、宝峰什么会都是同一人参加;有的乡这次参加培训的人下次培训的时候人就换了,岗位随时变换,缺乏专业性服务人才,涉及专业的工作不能落实。村级没有配备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由村级班子负责传递。而村级班子人员更不懂专业技术,难以让百姓掌握相关技术。这“两个不顺”使科技传递出现“断层”,网络分布出现“断面”,专业指导出现“断线”等服务滞后现象。
2、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偏低,队伍不稳。我县农技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农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陈旧,专业结构单一,大多是传统作物(如水稻、棉花、油菜等专业),因涉农单位近10年未进人,市场需求量大的经济作物专业人才(如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等专业)一个也未引进,形成专业人才空白;二是乡镇农技人员中,中等专业以上院校毕业的不多,且有一些根本无专业知识,属非科技人员。这些人员占编却不在岗,从事司机、出纳、计生等工作且换动频繁。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偏低,队伍不稳,无力应对当前品种结构复杂、服务需求多样、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局面。
3、服务形式单一,推广经费紧缺。目前,我县公益性农技机构一般是实行“官办、官包、官管”,服务形式单一。在如今农村种养结构趋向复杂化,技术、品种更新周期缩短,生产规模大小悬殊的情况下,已不能满足农村技术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同时,县、乡两级未安排农技推广经费,农技服务经费严重不足,制约和影响了农技推广的力度和质量。
4、服务层次很低,很难产生效益。一是服务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二是服务质量缺乏高效、低耗、优质的规范化服务;三是服务方式缺乏技农贸一体化的多样化服务;四是服务体系缺乏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的标准化服务。这种低层次的服务,往往形成面与点之间的辐射盲区。如我县椪柑已形成较大规模,但由于缺少配套服务措施,收益还是停留在以“量”取胜,并非以“质”取胜上,有时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严重挫伤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三、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议
1、理顺体制,配齐人员。建议实施“人才”战略,把农业专业人才纳入进去,根据我县涉农单位所缺人才的现实情况,县统一考虑引进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按照急需什么人才,优先引进什么人才的原则,提高引进人才的实用性,并解决相关待遇,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建议编委、人事部门对乡镇农技人员重新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应解决编制、职称评定等问题,提高农技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安心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搞示范,搞承包,用示范户的办法,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
2、创新机制,稳定队伍。农村科技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是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的。农村科技经营性服务可以带动农村科技公益性服务,农村科技公益性服务也可以促进农村科技经营性服务。建议创新机制,区别农业服务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从缩编减员入手,各乡镇重新核定公益性农技服务人员,做到定员、定岗、定编,专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除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外,在农民可承受并确保农民受益的前提下,可开展经营性农技推广项目,扩大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来源,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待遇,稳定农技推广人员队伍。通过引进、培训等方式,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精干、高效、规范的技术队伍,加快农技推广与现代农业对接。
3、加强培训,倡导合作。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业劳动力普遍存在低文化、低素质的问题,难以适应传统的农业向现代的农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如何提高科技在农村的接受程度?一是加强培训。县级技术人员每年须参加省、市培训,了解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后,培训乡镇科技人员;乡镇科技人员要把科技培训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队伍,使之遍及全县所有村组。建议县财政每年给涉农单位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建议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借鉴湖南双峰县农村科技合作社经验,发挥专业协会的作用,使农技人员与农民、农民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建议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精神,指导农村土地科学、规范、健康有序流转,增强生产要素重组的灵活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围绕优势产业,以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贩运大户为主体,积极倡导、培育、规范农民专业合作化经济组织或协会。
4、确立重点,打造特色。建议不断破除陈旧观念,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着力围绕优质稻、畜禽、水产、蔬菜、白茶、椪柑等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精心策划、论证包装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靖安绿色品牌、市场名牌。建议研究出台扶持农业开发项目政策,鼓励支持县、乡机关干部兴办、合办、协办农业项目,为农民起引领、示范作用。
5、分解职能,力求见效。建议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技术服务。县、乡两级涉农职能机构较多,如何搞好各部门分工,很值得研究。有计划地分解,避免不必要重复,防止无效劳动很有必要。建议县级涉农科技人员,在引进科研成果、试验科研成果、比较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试验等方面做文章。将椪柑、娃娃鱼、白茶等农业“拳头”产品,当作重点研究课题。乡镇农技人员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可根据本乡镇实际,抓住能启动全乡农业生产大踏步发展的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推广;也可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并与现有重大科技成果相结合的项目进行推广,促进科技推 广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产生经济效益,收到实际效果,受到百姓欢迎。
第三篇:市长调研文章(城管执法)
创新机制 精细管理 打造精品一流城市
滨州市政府副市长
胡炳山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是建设整洁靓丽、生态宜居、优美舒适现代化大都市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滨州市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战略部署,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管理效率”为发展目标,全力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深入开展以网格化管理为特征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到每一段路、每一棵树、每一盏灯、每一个人、每一天,使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强抓机遇,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已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创新城市管理新机制,打造运转高效的精细城管 精细化是城市管理发展的方向。“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通过对城市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管理手段具体化、职责分工明晰化,使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精 1 心,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
一要健全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制,精细到每一棵树。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滨州市自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以来,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民心工程,立足增加城市绿量、提升绿化档次,以广场公园为点,以道路绿化为线,以公共绿地、单位小区绿化为面,大力实施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垂直造绿,对市区内行道树实施挂牌身份标示管理,突出节日摆花,设置大型花树,摆放植物造型,使全市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全面提高,城市绿量明显增加,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2885公顷,绿地面积达2429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1003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36.99%、31.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9平方米,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一举成功。创建园林城市只是手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要在巩固完善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活动,重点是要向思想上要绿化,向各类停车场、广场、加油站要绿化,向各类庭院要绿化,向老区要绿化,向各类学校要绿化,向各类企业要绿化,全面增加城区绿量。同时,要高度重视城市园林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园林内涵,因地制宜,塑造特色,真正创造滨州的园林艺术,努力打造滨州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园林景观。
二要健全完善环卫保洁、清运、处理一体化运作机制,精细到每一段路。在环卫工作中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在环卫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用更加完美和更好的工作方法,强调细微、细小的质量标准,精细到每一段路,每一个垃圾收集车,每一个果皮箱,达到环境卫生管理的无缝隙、全覆盖。重点是在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公交化移动收集和道路保洁三级化运行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环卫工作体制,不断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环卫装备,有效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加快推进全市环卫城乡一体化运作步伐,突出工厂、商店、学校、医院、工地、机关、楼群、院落以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治理垃圾死角,实现城乡环卫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另外,积极探索道路清扫、垃圾清运、设施建设、设备加工安装等环卫行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卫工作中,使环卫作业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要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精细到每一个人。网格化管理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2007年以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城管执法部门在市区(四环以内)17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划分了86个网格,每个网格都确定了巡查责任人,对网格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巡查,逐级上报,基本做到了“一人一网格,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发挥了明显作用。推行网格化 3 管理关键是持之以恒,关键是责任到人,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把责任精细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一个人,真正做到全面具体、定性定量、职责明确、不留死角。同时,要在城管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数字化城管建设,推进数字城管工程,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和运行的信息化,切实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快速落实、及时反馈,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四要健全完善城管执法长效机制,精细到每一天。牢固树立24小时城市管理意识,做到8小时之内尽职尽责,8小时之外也要警钟长鸣、责无旁贷、首问负责。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结合网格化管理,明确“门前五包”责任范围、考核标准,奖惩措施,落实“周检查、月考评、季考核、年总评”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的“全天候、全时段”。扎实开展城市管理集中月活动,以活动促进工作、以活动检验工作。对城区广告牌匾实施“小精美”升级改造,建立外环路立柱广告长廊,打造滨州特色名片。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筹备举办全国级城市管理论坛活动,积极探索现代城市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
五要健全完善路灯管理、维护与亮化机制,精细到每一盏灯。在对路灯杆实施编号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路灯及城市亮 4 化设施的检修、维护力度,完善防盗措施,确保道路照明及公共亮化设施保持完好和正常、安全使用。同时,坚持生态、节俭、大气的亮化理念,突出档次、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按照重点路段、重点单位、重点突破、典型引路的原则,在前期亮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办公场所、商贸大道、旅游景点、城市出入口亮化,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具有我市特色的城市亮化新景观,全力打造魅力之城。
二、创新城市管理新举措,打造以人为本的和谐城管 城市管理既是对物件的管理,也是对事件的管理,更是对人的管理。其本质和目的是通过治理、服务,实现城市生活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整洁有序、方便文明的环境秩序。因此必须把关注民生、为民服务作为城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严格公正执法,又要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做到市容整洁、保障生活、利于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全力打造以人为本的和谐城管。
一要转变执法方式。建立健全“教育、告诫、约见、建议、回访、披露”等六项人性化执法流程,即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积极推行执法事项提示制、轻微问题告诫制、突出问题约见制、管理责任建议制、重大案件回访制和典型案件批露制,将“一步到罚”的执法方式细化为“多步走”,切实做到宣传先行,疏导在前,教育为主,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次不罚,坚决杜绝粗暴 5 执法和横、冷、硬等不良现象,有效改善执法机关与执法对象的关系,提升城管执法人员形象,实现良好执法效果。
二要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城市管理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变服从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困难经营业户减免部分管理费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城管便民服务手册》规定,免费发放便民服务设施,制定市民设摊导则,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为相对人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想方设法从政策上给予管理对象力所能及的支持,进一步拉近城市管理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赢得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要关爱弱势群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摊位就维系着一个家庭。对特困群体、弱势群体,不能盲目取缔,要多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好市容和繁荣、市民谋生和市容整治、堵与疏、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对城区部分市场统筹规划、定位管理,探索设立跳蚤市场,在既不影响市容、交通,又能较大满足、方便市民消费的一些三、四类街道开辟“以街为市”的经营场地,实行定点设置,统一管理标准,尽最大能力给摆摊者以生存空间,为弱势群体找出路,使其“有场可进”、“有市可归”。
四要做到提前介入。按照“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原则,根据城管规律,提前介入,认真分析各个执法点因规划、6 季节、节假日等因素的变化而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巡查和监察力度,扎实开展城管执法“进学校、进社区、进门店、进广场、进企业”活动,深入城区校园、街头广场,深入各个社区、企业,深入沿街经营门店,面对面宣传,广泛征求广大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市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将各类违规问题发现和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创新城市管理新理念,打造协调顺畅的效能城管 现代城市管理是一种开放式、全方位、多层次、科学化、综合性的管理。其工作动态性强,反复性大,管理难度高,必须牢固树立长效管理理念,全力打造结构合理、程序严密、执行顺畅的高效能城管,才能使城市环境长期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线上。
一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空间等城市无形资产都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只有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才能实现这些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是今后城市管理的方向。城市管理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是将市政设施管护、园林绿化养护、公园广场管理、路灯亮化设施管护、市容环卫作业、户外广告设置等推向市场,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树立综合协调理念。重点是发挥好城市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协调机制,统筹好相关职能部门力量,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形式,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参与,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管执法联动机制。同时,制定落实城市管理考评机制,把市容考评与文明单位评比、有关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实施城市管理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奖惩,调动各部门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树立集中整治理念。坚持长期治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城区各办事处及工商、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扎实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对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停乱放、露天烧烤等各种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全力创造整洁、优美、干净、舒适的城市环境。
四是树立属地管理理念。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城区各事处执法中队的成立步伐,属地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市、区、办事处、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职权,理顺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切实形成市为主导、区为重点、办事处为基础、社区为配合分工科学、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格局,调动各级管理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城市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拓展到社区。
五是树立执法保障理念。进一步强化治安办公室的职能职权,通过公安提前介入和现场参与城管执法,提供警力保障,维护正常的城管执法秩序,有效预防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同时,根据现有一线执法人员少的现状,可在聘请城市管理协管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人事、财政部门支持,面向城镇退伍士兵和大学生招募政府雇员,增强执法力量。
六是树立执法监督理念。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行风监督员“四位一体”监督机制,把执法监督作为取得群众理解支持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行执法依据公开、执法内容公开、执法程序公开、执法权限公开、执法相对人权力公开、监督投诉渠道公开“六公开”制度,增强执法透明度,全力打造阳光城管。面向社会公开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通报城市管理工作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实现执法绩效和社会满意度的有机统一。
七是树立社会参与理念。扎实开展“打造公众城管,建设美好家园”活动。面向退休职工、学生、工人、市民、机关工作人员等社会各个阶层公开招聘城市管理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服务站点,免费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及业务咨询,组织广大志愿者定期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市民文明守则宣传活动,参与清理乱贴乱画、卫生死角等义务劳动,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停乱放、乱闯红灯等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劝阻,切实形成“从我做起,人人动手、美化家园”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探索设立城市管 理贡献奖,对在城市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隆重表彰奖励,引导社会各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来,使城市管理工作真正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有效提高城管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和城管执法人员的亲和力。
四、坚持从严治队,打造廉洁清正的务实城管
队伍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城市管理工作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赢得的是政府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声誉,必须按照“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要求,全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文明之师,钢铁之师。
一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采取“三种方式”(集中组织学习、请进来讲、走出去看)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和经验丰富的同志传授管理技能,积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二要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照“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的原则,健全完善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做到业务管理有依据、具体操作有规范、监督考核有标准、奖优罚劣有细则,实现对管理人员有章可循。
三要引入竞争机制,增强队伍活力。全面推行“赛选”机制,牢固树立“有作为才会有地位”的观念,对中层领导干部,全部 10 采取“竞争上岗、择优任用”的办法,进行公开选拔,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要开展练兵活动,提高队伍形象。积极开展十佳环卫工人、十佳园艺工人、十佳市政管理员、十佳路灯管护员、十佳执法队员五项十佳评选、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定期开展正规化队列会操比赛,选树一批专业人才和行业标兵,召开先进模范人物座谈会,激发全市城管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逐步养成行动统一、步调一致的战斗集体意识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服从观念,全面提高队伍形象。
五要加强目标考核,增强责任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化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城管人员的考核力度,实行行政问责制,切实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强化队伍执行力,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六是加强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线。把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作为做好城管执法工作的根本和基石,不断加强廉政、勤政教育,秉公执法,规范执法,坚决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切实抵制各种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
总之,城市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艰巨性与复杂性并存,挑战性与机遇性并重,只有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才能不断奏响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篇章。
第四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环境污染使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避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处于真空状态,是实现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现就本人调研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一是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污染。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农民越来越重化肥的使用,而轻有机肥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破坏,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会使湖泊、池塘、河流等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营养过剩,水体缺氧,水中鱼虾死亡。同时被有毒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净化,直接威胁人类饮用水的安全;二是农膜污染。目前农膜覆盖技术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应用,农膜覆盖栽培已成为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农膜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大量薄膜残片在空中漂浮,使大气中固体残留物增加,致使农村的白色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1、发展观念和策略层面上的原因。一些地方存在着单纯的经济观念,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而一味追逐经济指标,造成环保指标在经济指标面前被不屑一顾,环境被置于牺牲品地位。一些地方秉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沾沾自喜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选择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掠夺型开发的经济发展模式,置环保于不顾。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城市化速度,农村环境成为城市化的“嫁妆”,这样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境监测、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规划制定难以实施。尽管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还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的环保规划,即便制定了规划,由于受资金、人力、物力的限制,导致农村环保力量不够,规划也难以实施。
4、不良习惯难以改善。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很多人养成了许多
工生态设计。建立防灾减灾的监测预警系统,从源头和过程防治化学、生物化学物质的污染。禁止使用高度残留农药和生长激素,改变传统的大量播撒氮肥的习惯,提倡使用以各种农作物生长的小剂量复合肥、有机肥,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生态农业等农业新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作物,从生产组织上按标准化、无公害化培育更多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集约化生产,确保农作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绿色养殖,畜禽养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多用天然饲料,养殖污染物治理达标。
3、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健全治理长效机制。我们要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创建力度,健全治理长效机制。目前,靖安县11个乡镇已有60%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一个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创建力度,争取在近年内80%以上的乡镇被命名为省级或国家级的环境优美乡镇。另一方面要健全治理长效机制。各地要成立相关组织,具体负责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辖区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把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建设
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杜绝以罚代法的现象发生。
6、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如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第五篇:关于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的调研报
告
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是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获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关键所在。根据市委要求,10月15-17日,本人与***副市长率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安局、财政局、城管局等部门负责人,赴***等城市开展“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专题调研,并听取了有关城区的意见,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省内外兄弟城市文明创建主要做法经验
纵观***等3个城市的创建过程,发现他们不仅注重凝聚思想共识、浓厚创建氛围,而且善于在工作中建立良性运行机制、贯通创建路径,有力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纵深推进、整体发展。总的来说有5个突出特点:
1、注重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是文明城市创建形成强大动员力、号召力的根本前提。南通专门设立常态化文明城市建设指挥部,由市委分管副书记任总指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担任副总指挥,各重点责任部门和各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决策重大部署、制定重要政策、协调难点问题和推进重点工程。苏州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市委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为其下设办公室正副主任,统筹推进创建工作。XX90年代初就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四套班子合力抓的领导体制,为加大创建协调力度,XX还专门配备一名市委副秘书长兼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2、注重强化责任分解。建立责任明确、落实到底的目标分解机制,实现上下互动、部门联动,是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环节。南通建立常规性达标工作任务三年一分解机制,同时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每年一分解制度,依据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由各责任部门、地区按照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五定”要求,将各项任务在地区、系统、单位内部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苏州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的内容具体细化分解到全市80多个部门,并明确创建目标、职责任务和工作标准。XX根据测评体系要求,制定下发《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分解表》,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市有关部门、各城区和基层各单位,市委分管书记与创建专项组、有关部门和城区分别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
3、注重强化联系实际。坚持联系实际,突出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获得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南通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难”、子女“上学难”和“住房难”三大热点问题,在全国领先实现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全覆盖,率先健全城市、农村、专业渔民三大低保体系,市区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人均达到20m2。苏州以《苏州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等“四大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实施老城区整治、城中村改造和居民“改厕”等各项民生工程,并建成1.2万多处外来务工人员集宿区,吸引了180余万人员入住。XX以“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实惠”作为最终创建目标,着力破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看病难”、“办事难”和“清洁XX”等“七大问题”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春风行动”、“四改联动”、“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等举措,得到群众高度评价;办好“12345”市长公开电话,每天受理群众来电550余件,反馈率、满意率都在98%以上。
4、注重强化督促检查。加强督促检查,是提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南通市文明城市建设指挥部每年制定实施重点工作日常督查考评办法,对各责任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常态督查考评;同时根据常态督查情况,定期发布结果,实行量化排名,并在每年年终发布各重点责任部门测评总成绩和总排名。苏州突出坚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督 查与整改机制,每三个月集中检查一次,同时重点建立健全市委、市政府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党政部门与城市管理薄弱环节、重点街区、路段、公共场所共建责任制度;同时,苏州制订出台《苏州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标准》,委托第三方定期进行模拟测评,并将测评成果每月一次在苏州日报等权威媒体公布,通过“指数”量化创建工作进度和水平,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XX着力建立市领导督查、各专项组督查、市文明办督查、各城区督查、市有关部门督查、城市文明督导员督查和新闻媒体督查等“七位一体”的督查机制,促进创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5、注重强化奖惩激励。优者赏、劣者罚,是激发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杠杆。南通市委、市政府设立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专项奖励制度,依据文明城市建设督查考评总评成绩,表彰奖励成绩优异、排名靠前的市级机关、城区以及先进工作者;对获奖的先进集体,全员增发一定数量的考核奖,同时将文明城市建设考评成绩挂钩机关绩效考核、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对排名靠后的部门、单位实行问责制度,相关单位不得参与任何先进评选。苏州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推荐各级各项文明创建先进的重要依据,同时苏州市财政每年拨出1000万专款设立“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专项奖励资金”,对每年在市创建办开展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排名前5位的城区 分别给予80、70、60、50、40万元的奖励;对在中央文明委组织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的先进行业和单位,择优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分别给予60、40、20万元的奖励,等等。XX专门制定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项目标考评方案,把精神文明建设绩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把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单位目标考评,切实加大对创建工作的考评力度。
二、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全国文明城市是集中体现城市文明程度和科学发展水平的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自1996年我市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打造城市形象的良好载体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按照“巩固、提升、深化、拓展”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各项创建达标工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深化、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1999年以来,我市连续五届获得“江苏省文明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称号。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建机制基本建立。建立健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近3年,先后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创建工作例会、达标分析会、现场 督查会、经验交流会等60余次。委托社会第三方每季度对各区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在全省率先制订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责暂行办法》,保持了创建工作的常态和长效。按照“条抓块包、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原则,引导各地各部门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摆上党委、政府重要日程,初步构建起上下协调、通力配合的工作机制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
2、深入实施道德教育,创建基础不断巩固。深入开展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好人”、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新事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另有25人当选“中国好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市少儿文化艺术节,加快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设,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积极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实施环XX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大行动,开设每月一次的“周六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推出“最美”志愿者系列先进典型,让雷锋精神永驻锡城。扎实开展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百城万店无假货”、“优质服务品牌”等基础文明创建工作,全市338个集体被授予省级以上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3、注重抓好管理整治,创建水平持续提高。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工作等测评体系的指标要求,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创建中的难点、薄弱环节,采取立足长远打“持久战”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创建工作循序渐进,不断深入。近年来,在加强日常管理,落实常态创建的同时,先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秩序、窗口服务、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的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特别是结合中央、省文明办每年进行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重拳出击,突击整治,集中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影响文明创建的顽固性、显见性问题,较好推动了创建水平的持续提升。去年,在全国文明城市综合考评省级测评中,我市测评成绩位列全省第二。
4、持续推进亮点培育,创建品牌日趋鲜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创建先进典型和特色项目的培育和打造,涌现出一大批闪亮品牌。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立市志愿者总会,连续10年举行志愿者活动月活动,XX年,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研讨会在锡召开,推广志愿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帮困助弱活动,“新春书市花市”、“拥抱孤儿过新年”等活动至今已延续12年,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加快推进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月、少儿文化艺术节活动,打造“阅读E站”,运用新媒体 在未成年人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广受好评,构成了全市创建工作的亮丽风景。
5、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创建氛围更加浓厚。围绕深化文明创建、提升文明程度,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作用和创建带来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效。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我知晓”、“文明城市创建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我评判”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形成文明城市、同创共建的良好氛围。将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对各类不文明现象和行为适时曝光,引导市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主动维护城市形象。加大公益广告的制作刊播力度,加强对市民文明公约、行为准则和文明城市测评应知应会内容的宣传普及,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总体看,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对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对照全市人民群众的期望,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标准,对照先进城市的做法经验,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统筹协调、各方联动的创建体系仍需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各方联动,但目前我市创建工作涉及的“条块”、“条条”之间,或因责任不清不落实,或因管理不严不到位,在个别部门、地区之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在时间上不同步,在空间上留死角,造成创建效果打 折扣。二是稳定增长、持续投入的创建保障强度不足。从调研的城市看,XX市、苏州市、南通市分别有创建经费3000万元、2300万元和800万元。而我市目前共有创建经费300万元。且多年未有增长,随着创建任务的不断加重,经费保障基础较为薄弱。三是责权明晰、奖惩分明的创建考核有待加强。目前我市还未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目标考核,客观上造成了创建工作有部署有安排,但无法通过考核实现奖优罚劣、激强促弱,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导向、助推作用不明显。四是全民参与、同创共建的创建氛围亟需造浓。城市整体的创建氛围不够浓郁,尤其是我市户外广告阵地较少,户外公益广告的投放力度相较其他城市明显不足,造成部分市民的创建主体意识比较淡薄,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五是群众关注、影响达标的创建短板依然存在。我市去年组织的对全国文明城市114项测评内容的自查显示,达标的占72.1%,不达标或没有完全达标的占27.9%。此外,一些公共场所、建设工地、河道环境卫生脏乱差,部分主干道、主要交通路口秩序差、车辆违停,网吧超时营业、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邮报箱、盲道、窨井盖等公共设施不同程度损坏等问题还较多存在,创建“回潮”现象严重,市民关注度高、反响强烈。
三、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的建议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 的工作任务。只有从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寻差距、求对策,才能促进我市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借鉴兄弟城市经验,结合***实际,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健全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加强7项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创建水平。
1、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坚持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及时调整成员单位。明确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常设性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创建任务的推进落实,协调难点问题,推进重点工程。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副书记、常委、副市长每人常态挂钩一个市区和创建工作主要部门,协调、指导、推动创建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市创建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重要政策,决策重大部署。加强各地各部门创建办的建设,建立工作协调会议制度、任务分解制度、督促检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各级文明办组织与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坚持合署办公,更好地形成坚强有力、上下衔接的创建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
2、进一步健全任务分解机制。建立常规性达标工作任务分解机制,根据全国文明城市三年一大考、每年一中考的 评选命名机制,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结合各地各职能部门职责,制定完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任务分解表》,并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名义分下达创建目标任务书,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地区,并签订责任状。每年确定一批文明城市建设重点工作,并将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地区,建立责任落实机制。依据创建领导小组下达工作任务,由各责任部门按照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要求,将各项任务在地区、系统、单位内部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坚持“有分有合”,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由市创建办和市纪委、市监察局加强协调,促成创建部门间的联动,确保创建不推诿、不扯皮、不留死角。
3、进一步健全创建惠民机制。依据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城市文明问题和文明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每年至少列一至二项文明创建惠民实事。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区、街道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进优质服务窗口、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志愿服务站、“道德讲堂”的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好人”推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诚信之星”创建等道德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市民投身 文明创建。针对群众反映多、整治难度大、标准要求高的交通秩序、“五小”行业卫生、乱涂写乱张贴、无证宠物、公益广告、农贸市场和网吧、文化市场管理等创建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治理,制定出台相应的专项管理办法,把集中整治的成果转化为长效管理的机制,确保规范有序、便民利民,切实改变以往靠突击整治的传统办法。加强“12345”等便民服务热线建设,建立起快速受理、快速分解责任、快速落实办理、快速反馈意见的工作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文明城市创建“市民热线”和“网络互动平台”作用,切实加强市民巡访团队伍建设,及时收集和整理社会各层面反映的意见,畅通群众来信来访、网上信息等社情民意渠道,让广大市民有更多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
4、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机制。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依据***市城市管理条例,以明晰事权、重心下移、权责一致为导向,按照“事权统一、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城市执法管理队伍,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关系、明晰职责,强化市级监管考核问责职能,发挥各区、街道(乡镇)、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强化其在文明创建中的组织、协调功能,切实解决好基层街道、社区和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实现对城市管理现实问题的联合执法,加强执法安全保障,多管齐下抓好市容环境常态管理,形成条块结合、同创共建的创建格局。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XX杯”城市管理创优竞赛活动的质量,使市容管理工作更好地步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立重点部位责任区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抓好主次干道、背街里巷、校园周边、城郊结合部、集贸市场、车站广场、建筑工地、河道河岸、风景旅游区等重点部位及其周边的常态管理,切实做到全方位监控、全天候管理。
5、进一步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是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发改部门要把文明创建指标列入市科学发展观考评体系,监察部门要把文明创建纳入考核部门单位效能建设的评价体系,与机关绩效、干部政绩挂钩。依据市创建领导小组下发的文明城市建设常规性达标工作任务,市创建办每年制定实施文明城市建设常规性达标工作任务定期考评办法,并组织第三方每季度通过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对各责任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考评,并在本地主要媒体公布文明城市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考评结果和排名,接受社会监督。设立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专项奖励制度,依据文明城市建设督查考评总评成绩,表彰奖励成绩优异、排名靠前的市级机关、区以及先进工作者。对获奖的先进集体,全员增发一定 数量的考核奖,各区负责表彰奖励成绩优异的区级机关、街道社区及其先进个人。将日常的创建实绩纳入目标管理,建立问责机制,依据文明城市建设督查考评总评成绩,严格落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责暂行办法》,对排名靠后和在中央、省测评中有重大失分行为的部门、单位实行问责制度,取消各种评先评优资格。
6、进一步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市主要媒体把文明城市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纳入长年宣传的重点,常年开设精神文明创建专题或专栏,大力宣传各地、各级文明城市建设的新动态、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和新成效。加大公益广告的制作刊播力度,充分利用建设工地围墙和手机、楼宇电视、户外大型显示屏等各类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加强对市民文明公约、行为准则和文明城市测评应知应会内容的宣传普及,提高广大市民对文明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建立起道德教育、道德实践、道德约束紧密结合,文化活动、新闻宣传和环境熏陶相互促进的教育机制,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吸引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大力宣传本地涌现出的文明市民、文明新事,弘扬良好 的社会道德风尚,注重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崇尚和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在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引导的同时,加强对市民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公布文明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的责任部门和举报电话,加强对各地、各级履行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职责情况的舆论监督,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文明行为、不作为的部门进行适度曝光,促进及时整改。
7、进一步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作为创建资金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把文明城市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工作的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保证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市财政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文明创建专项资金额度,用于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迎接中央、省文明指数测评和考核验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文明创建长效管理奖励;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资金由现行的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志愿服务模式,力争实现志愿服务专人专岗。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要突出重点、集中财力,调动各级、各界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积 极性,形成联动效应。千方百计广开筹资渠道,认真执行文化经济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投入,鼓励个人或集体捐资举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助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形成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多渠道投入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