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9:1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2011年下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关键时刻,为此,我们对我县部分乡镇、村,在村级组织科学选配、健康运行和加强组织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村级组织的基本情况,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村级组织科学选配和健康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村级组织科学选配面临的制约因素

1、竞选动机不纯。一是争名。竞选目的只是图个名声,提高个人声望。二是争利。参加竞选是为了争夺对村集体资源的控制权,希望从中渔利。三是争气。把村级组织换届视为宗族、宗派势力的比拼。

2、竞选行为不规范。由于竞选目的的复杂性和竞选的空前激烈,个别村出现了以往不曾有的怪现象:一是“控票”,就是控制选票,左右选举,个别村民甚至当起了“选票经纪人”。二是“铁票”,就是死了心要把选票投给同宗同族人。三是“谢票”,就是选举获胜后,感谢投票人的行为。

3、竞选矛盾难协调。一是当选干部与落选干部的矛盾。由于对竞选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过大,一些候选人落选后心理失衡,纵容、煽动群众闹事。二是当选村“两委”干部之间的矛盾。有些当选村“两委”干部之间由于支持的村民群体(即选民)不同,背后有不同的利益团体。三是选举承诺与现实工作之间的矛盾。有的候选人出于竞选需要,许下不切实际、违法或违反相关政策的承诺,当选后无法兑现。

(二)村级组织健康运行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村干部报酬低。普遍来说,村干部经济待遇还是偏低,辛苦一年的工资只相当于外出务工的两三个月收入。由于报酬偏低,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2、公务经费紧张。目前,村组集体的公务经费来源为:经营收入和上级财政补助收入,数量十分有限。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村级组织承担着上级党政部门安排办理的各项事务,这些事情都没有相应办公经费作支撑,村级组织管理事务越多,经费就越紧张,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3、债务包袱沉重。沉重的债务,给村级运转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为了维持村组织正常运转和修建基层设施,使很大一部分村债台高筑,愈来愈穷,陷入村级债务恶性循环的怪圈,村级债务是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一个绊脚石。

4、公益事业难办。税费改革后,以前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及义务工都逐渐消失,而基层财政因财力所限,向农村公益事业所投入的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导致农村公益事业如村组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要义务工没政策,要钱没来路。搞“一事一议”,资金数量有限不说,还常常锣齐鼓不齐,“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难办”;有些地方一搞公益事业,一部分人就以财务问题、加重农民负担问题到上级部门信访,搞得村上无所适从,十分被动。

二、村级组织科学选配和健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两委干部素质偏低。当前农村优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加之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村工作难度大、经济待遇低等因素,“村官”缺乏吸引力,一些村在选人用人时往往捉襟见肘,出现“人难选”、“选人难”的现象,上级党组织只好降低要求,“矮子里边挑高个”,这种现象在那些高边远、经济欠发达村尤为突出。

(二)“两委”关系不顺,职责不明。调查表明,在客观上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对“两委”关系的确定、职责权力的划分较为抽象,缺乏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规范动态运作制度不健全;在主观上由于村干部对《组织法》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仍然存在传统的集权思想和特权观念,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职责不明问题还比较突出。

(三)村务管理不规范。一是制度不健全。有许多规范管理制度还没有制定出来,工作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制度落实力度不

够。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制度,但有一些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制度执行,明显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三是村务公开不规范。有的村由于长期村务不公开,村级财务混乱,诱发了很多矛盾,致使群众不信任村干部,村领导班子没有战斗力。此外,一些针对新形势、新情况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基层组织在解决和处理新问题、新矛盾时无章可循,就是有章也不行的现象十分突出。

(四)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现在农村各项检查、评先评优等项目繁多的工作,使村干部几乎从兼职转变成“脱产专职干部”,而且村干部做的都是硬工作,端的却是泥饭碗,繁重的工作与微少的政治经济利益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使得村“两委”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一些外出务工、自谋发展的“挂名”干部越来越多,许多工作得不到落实;一些村干部误工补贴难兑现,撂担子不愿干的现象时常发生。县、乡干部在入户开展工作时,村干部不能积极配合,多是凑合应付,指指门,引引路了事。

(五)村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由于村干部待遇低、后顾之忧多,有一定技术和能力的青年大量外出务工经商,致使有能力的村干部选不出来,而勉强选上的村干部却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村后备干部也难于物色,条件差的农村普遍存在村干部青黄不接现象。二是村委会、村干部及其他村级组织在民主选举中,存在利用各种不正当方式、不合法手段拉选票,有的村是家族势力在操纵选举,甚至黑恶势力插手选举的事也时有发生。三是缺乏村干部监督机制,有的村干部不是依法依政策办事,而是依自己的主观想象办事,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工作漂浮。也有的村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味地求稳定,避矛盾,等工资,工作没成绩。“关、卡、要、贪”现象在一些村干部中仍时有发生。四是缺乏保障激励机制,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生病养老无保障,提拔升迁无盼头,工作积极性不高。

(六)村集体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薄弱。有的地方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多数村甚至没有集体经济。有的村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

“负债村”;有的村寅吃卯粮,对村集体资产搞一次性承包,承包期10年、20年甚至50年,承包金一次性兑现,影响了下几届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集体经济薄弱村甚至出现了“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失去凝聚力,群众缺乏向心力”的现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

(七)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力度不够。一是党员质量难保证。农村部分党员只顾自家发财不管别人脱贫,存在“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管他党员不党员”的思想。也有的党员表现还不如普通群众,致使党员和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吸引力明显下降,部分青年看不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愿意入党,也有部分青年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入党。种种原因使农村党员发展比较困难,质量也无法保证。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党员中年龄60岁及以上的超过农村党员总数的一半,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超过农村党员总数的一半,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村级组织科学选配和健康运行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原因 仔细研究分析以上多种种问题,存在以下原因。

(一)村“两委”班子职能定位模糊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之间存在矛盾

1、体制方面的原因。从现实层面看,现行的乡村治理机制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矛盾。村党支部是乡镇党委政府“代言人”和“代理人”的现实定位,使其不得不越俎代庖执行过多的“政务”,从而影响到村“两委”关系。

2、认识方面的原因。有的村干部理论素养欠缺,处理问题仅凭旧观念、依赖旧习惯,缺乏民主管理的经验,热衷于搞亲亲疏疏、拉帮结派、排队划线,容易引发村“两委”矛盾。

3、村党支部自身原因。一是缺乏“领导核心”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有些村党支部推动经济发展乏力,失去了对农村经济资源的支配权。二是缺乏“领导核心”的群众基础。有些村党支部年龄结构老化,能力弱化,党员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对群众的感召力、凝聚力下降,“战斗堡

垒”作用难以显现。三是缺乏“领导核心”的思想基础。个别村支部无力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面对农民精神信仰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无力对群众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部分党员群众素质偏低与扩大基层民主需要之间存在矛盾

1、留守村民不少是“老花眼”,无心顾及村民自治。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优秀青年大量外流,留守农村的是一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许多农村家庭是由留守老人作为代表行使自治权力,信奉“以和为贵”,无意也无力去关注村民自治。

2、部分党员群众患上“近视眼”,容易为利益左右。有些党员群众目光短视,“民主权利几包烟”,“选票不如钞票”的实利性观念根深蒂固。有的村民代表追逐蝇头小利,民主监督走过场,履行职责不认真,直接影响换届选举的质量。

3、个别干部群众“偏心眼”,专讲房姓派性。在农村这样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居社会群落里,家族认同感被提升到重要位臵。尤其是涉及换届选举等利益分配的关键时刻,少数群众的宗族观念就会过度发酵,强调宗族本位,以姓氏划线,造成选举结果失真失实。

(三)“唯选是举”的单一导向与农村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l、选民意志与上级党委政府意图的“差位”。上级党委政府有时理所当然地将村党支部视为自己的“嫡系部队”,先验性地认准某个特定人选而提出“建议名单”,以致出现“群众不需要党需要,群众不欢迎党欢迎,群众不信任党信任,群众不依靠党依靠”的咄咄怪事,与选民意图之间出现认知“差位”。

2、上级组织对村委会干部监管的“缺位”。在机构改革、编制压缩的情况下,乡镇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难以腾出多余的精力和人手专门用于“村官”的监管。而且当前能够在村委会选举中脱颖而出的,要么是先富起来的经济能人,要么是德高望重的社会能人,在村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监管不慎便会引起怠慢工作、煽动群众集体上访等连锁反应。在“稳定压倒一切” 的思想主导下,部分乡镇党委政府放松了对村干部的监管。

3、村民自治要求高和选举繁杂实际的“错位”。一是选举程序不科学。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周期短、频、快,而整个过程要求又极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二是竞争平台不完善。目前提供给竞选者展示能力、推介自我的渠道不多,客观上给拉票贿选等非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空间。三是竞选和解机制缺失。竞选难免会造成对立面,易引发班子不协调、干群情绪对立等后遗症,而目前的选举制度缺乏必要的竞选双方和解渠道,影响基层稳定。

(四)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水平低与新农村建设高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1、缺乏“扩源蓄水”机制,来源单一。村“两委”干部来源较为单一,面临后继乏人、质量不高的窘境。村干部“政治上没想头,经济上没干头,退下来没靠头”的现实状况,对优秀青年缺少吸引力,培养村干部面临源头枯竭的困境。

2、缺乏“吐故纳新”机制,出口不畅。从村党支部层面看,部分村支书年龄老化、建党管党意识弱化、能力衰退,但缺少合适的后备人选,加之在支部内任职时间较长、威信较高,很难调整其位臵。从村委会层面看,有些村干部难以胜任工作,但现行的《组织法》对罢免程序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3、缺乏“素质提升”机制,培训不够。有些村干部不注重学习,也不愿意学习,认为身在基层,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具体事务,集中教育是浪费时间、耽误“主业”,对培训缺乏积极性。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要破除上述阻碍我县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的瓶颈,作为基层党组织,应立足高远,尽快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引导,实行“六个一”的建议。

一种理念。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站在落实县委“一主一引、四轮驱动”战略高度,始终如一地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对经换届选举产生的“两委”班子,乡镇党委要密切关注,跟踪考察,对确实不能胜任工

作的,群众反映强烈的或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要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正当程序进行调整撤换。

一种方向。要尽快找准发展方向,明确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只有努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认清优势,选准路子。

一种精神。待遇低并非村干部不积极的最大原因,某种品质的日益缺失才是根本。当前,尤其需要在广大村干部队伍中培塑一种扎根家乡热土、建设和谐君山的奉献精神。

一种关怀。作为党在农村最前沿的基层工作者,村干部们尤其需要组织的关心。为此,应尽快完善村干部队伍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村干部误工报酬保障制度,实行村干部工资正常增资制度;建立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生活困难补助制度;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离职补偿制度。同时,探索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制度、定期表彰村干部制度,让村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一种氛围。彻底消除村级组织建设的种种负面现象,需要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一种想干事、肯干事、全力做成事的良好氛围。而且,营造这种氛围不能停留在嘴上纸上,要有舆论引导、物质推动、机制保障、群众参与。

一种境界。作为负责培训、指导和督促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荣辱心,要有一种超越名利的境界,真正将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当作一种追求,将之抓好抓实抓出特色,避免其对上流于应付,往下流于形式。同时,要教育和引导村干部追求超越名利、为民谋福祉的境界,真正做到带富致富。

第二篇:关于我市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市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崔玲玲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根据安排,我深入县(市、区),进村入企,走访女企业家、妇女干部、各民主党派妇女代表、巾帼创业典型,认真听取妇女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全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行了针对性思考。

一、基本情况

1、县级妇联干部基本情况。全市六县(市、区),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县级妇联干部共36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18人、大专10人、高中(中专)7人,中共党员33人,从事妇女工作10年以上的24人。

2、乡镇妇联干部基本情况。全市现有84个乡镇,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7岁,其中本科27人、大专39人、高中(中专)17人,中共党员74人,专职75人,兼职9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有3人,占乡镇妇联主席总数的3.5%,在兼职乡镇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未兼任其它职务的有11人,其他分别由党委委员、副乡长、人大副主任等同志兼任。从事妇女工作10年以下的50人,10-15年的18人,20年以上的1人,25年以上的7人。

3、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全市有行政村2221个,建立妇代会组织2124个,占到96.5%。2008年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后,女性进村支委的村数是271个,占全市行政村支部数的12.2%,女支委数394,其中,书记32人,副书记23人,妇代会主任进支委村数223个,占全市行政村支部数的10.1%;女性进村委的村数是314个,占全市应换届行政村村委数的的14.2%,女村委数320,其中,主任17人,副主任22人,妇代会主任进村委村数239个,占全市应换届行政村村委数的10.8%;同时担任支书、主任的女性人数有13人。

4、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因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报酬享受村主干待遇。年工资最高的是5000元,最低的是1200元,条件差的村妇代会主任干了30年甚至是40年,却无任何报酬。县、乡镇妇联干部工资有保障,100%的人员是财政全额拨款。

二、主要做法

晋城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带领全市广大妇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加大抓好组织、队伍、阵地三项建设,使妇女工作在不断呈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的同时,也为实现我市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1、组织建设。第一,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妇联干部,进一步强化坚持”党建带妇建“的意识,更加主动争取本地本部门党政支持,把妇联建设纳入党建总体规划中,在实现党对妇联工作有效领导的同时,切实加强妇联自身的组织建设。“十五”期间,市政府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政府管理

妇女儿童事务的常设机构。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同步规划,协调发展,妇女儿童发展“十五”规划中46项可量化指标,终期评估达标率达到89%以上。2007年6月,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研究通过了《晋城市妇女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晋城市儿童发展“十一五”规划》,向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下发了目标责任分解书,同时,李章宏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和各县(市、区)与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实施两个规划的目标责任书,确定了2010年终期目标,明确了责任,为妇女儿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市妇联、市政府妇儿工委、市妇儿活动中心机构健全,编职到位,妇联团队精神不断凝聚,工作手臂不断延伸,社会各界对妇儿工作的关注度与参与率不断提高,妇女儿童事业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全社会尊重、保护妇儿和关心、支持妇儿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二,健全妇联组织体系。市、县两级妇联组织,以扩大妇联组织对妇女群众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为着眼点,采取多种形式,激活基层妇联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使社会触角不断延伸,组织体系更加完善。据统计,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妇代会组建率达98%,市直机关妇委会组建率达97%,新经济组织中妇女组织不断发展,组织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妇女工作空前活跃。市妇联以新社会组织为突破口,把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推进妇女组织向社区发展。我市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将居委会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目前全市、县社区妇联应组建119个,实组建88个,组建率达73.9%,并推荐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女性担任社区领导干部。社区妇联充分利用联系面广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组织妇女进行妇科普查,与社区综治办联合建立妇女维权调解咨询中心,贴近基层服务妇女。第三,建立妇女组织网络。市妇联进一步密切联系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扩大了与各类妇女组织间的联谊。2007年组织妇女代表团赴海外学习考察,开阔眼界,与中原13地市妇联组织联合组建“中原经济区妇联主席联席会”,举办晋豫两省四级妇联巅峰论坛暨文化系列活动,成立女企业家联谊会,扩大了妇联的外围组织建设。

2、队伍建设。第一,各级妇联组织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履行职能,使妇女队伍不断壮大。市妇联建立了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储备各类优秀女性人才的信息资料,包括市直机关副处级女干部、女企业家、优秀女教师等以及县(市、区)、乡镇党政班子女干部的分布情况。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定期向组织人事部门汇报女性人才变动情况,通报各单位女领导干部配备比例,促使有关单位按规定配备女干部。目前,全市党政女领导干部人数不断增加,女干部总数23163人,占全市干部总数的30.93%。全市市级女领导3人,县处级女干部122名,其中正处级女领导干部26名;六县(市、区)四大班子中,有女领导干部19名;86%的乡镇党政班子配备了女干部,2221个行政村中进入支村“两委”的女性占到32.1%。女大学生村官957名,占到大学生村官总数的56%。女党员1.5万余人,发展比例由过去的8.9%提高到25.18%,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2.4%;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协委员分别占到总数的19.3%、25.6%和19.7%。以陵川县为例,自2006年起,共提拔使用女干部25人,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19.8%;在支村两委换届中,全县有80名女村委委员,6名女支书,7名女村委主任当选;女性县人大代表占到代表总数的22%,女性县政协委员占到委员总数的27%。目前,全县女性从业人员已占到从业人员总数的40%,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占到总数的35%。第二,市妇联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加大培训力度,使全市广大妇女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合党政机关作风建设,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强化女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四自”精神教育,有效地推动女干部岗位建功、岗位成才,使大批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得到提拔使用。坚持不懈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大力推进妇联干部的“双五能力”建设。每年采取自办或与党校联办,到沿海发达城市办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多次组织市、县、乡专兼职妇女干部到外地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全市妇联干部培训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大专以上文化的占83%,35岁以下的占39.3%,164名妇联干部得到交流和提拔,一支知识化、年轻化、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正在成长壮大,妇联组织已成为女干部成长锻炼的摇篮。《晋城市妇女发展“十五”规划》终期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妇女梯次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城乡女性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到了30万人次。妇女人才队伍结构趋向合理,全市各级各类女专业

技术人员1.24万人,占到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3.99%。妇女受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第三,以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使妇女的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在农村,以“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为重点,以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以“十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为抓手,依托“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妇女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新科技培训,80%的农村妇女接受了1-2门农科新技术,6000余名妇女获得了绿色证书或农民技术员职称。全市涌现出10万名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0个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0多个“妇”字号龙头企业,107个市级以上“巾帼示范村”。苏红萍、郭秀英、刘五女、乔香平、崔书兰等一批民营女企业家自创家业,从弱到强,承担起了促进妇女发展的领军责任。毕腊英、张小香、段香平、殷坤苗、孔晚英等一大批新型女农民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增收致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市妇联加大改革发展步伐,大力实施“巾帼创业行动”,不断拓展“巾帼建功”活动创建领域,全市450个市级以上“巾帼文明示范岗”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7万余名妇女岗位奉献、岗位建功;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积极开展“岗村牵手”行动,通过“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健康”活动,全市各类牵手结对子达到5000余对,进村入户近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协助政府开展“阳光工程”就业创业帮扶行动,帮助2万多名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就业转移,有力地推进了城乡妇女资源、信息、工作的有效对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做好“家”大文章,深入开展“美德进万家”、“特色之家”、“和谐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廉政文化进家庭”等主题创建活动鲜明生动,全市涌现出各类文明家庭50万户,文明和谐标兵户12万户,参与率达到85%以上,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倡扬;大力选树先进妇女典型,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十大女杰评选、十行百佳大表彰、三八红旗手争创、评议身边好人”,价值导向鲜明有力;“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成效显著,数千支巾帼健身队、女子威风锣鼓队、秧歌队、军乐队、巾帼书画展、歌舞晚会,以及数百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各行各业共创文明、共享和谐家园的良好氛围。

3、阵地建设。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就重视妇联工作,把妇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阵地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妇联的阵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市妇儿中心大楼从集资、筹建起就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服务各方面得到大力支持,使我市妇女儿童阵地建设在全省名列前茅。市妇联组织始终按照代表和维护全市广大妇女儿童的利益和要求,以作为求地位,用行动确立了一种务实、自强、勤俭、奉献的妇联精神。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妇女儿童文化中心坚持以服务妇女儿童为宗旨,汇集资源,联手互动,以社会化、市场化、项目化的手段谋划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彰显出蓬勃活力,成为广大妇女儿童增强素质、重塑自我的摇篮和阵地,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形象与窗口。2004年被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领导组命名为“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在全省唯此一家。

三、主要问题

1、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妇联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的协调能力也很强。妇女的思想解放程度与妇女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2、县、乡两级妇女干部流动缓慢。

3、村妇代会主任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如:陵川县12个乡镇中,45岁以上的7人,占59%;有的已从事妇女工作25年以上,由于年龄偏大,从事妇女工作时间长,直接影响到妇联各项工作的开展。

4、村妇女主任待遇偏低,责任意识淡薄。因村妇代会主任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工资来源渠道主要是

靠兼任计生专干解决,妇代会主任一职无工资,所以,造成做计生专干有工资,做妇代会主任是额外劳动无报酬的现实,致使大部分妇代会主任对妇联工作的意识淡薄。

5、妇女活动经费没有保障。乡镇妇联办公经费不足,条件差的农村妇委会根本没有培训经费和活动经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开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在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一是积极为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妇联组织在妇女创业就业方面要积极引导,拓宽创业、再就业渠道,寻找创业、再就业途径,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创业和再就业。二是大力发展女性创业基地,为妇女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信息和服务。特别是在贷款、实用技术培训上给予帮助。三是抓好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四是组织妇女代表、妇女干部外出进行参观学习。五是争取每年举办一期乡镇、村两级妇女干部培训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

2、要切实加强党对妇联工作的领导。妇联组织要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取组织部门的关心支持,力争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以“党建”带“妇建”,把乡村妇女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考核。

3、切实解决乡镇妇联主席的来源问题。一方面解决年龄老化带来的提拨、转岗问题;另一方面为适应信息化、年轻化要求,为妇联工作增强活力,建议把女村官配备到各乡镇妇联工作岗位上,以激发妇联工作的积极性。

4、优化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环境。一是提高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地位,乡镇妇联主席进乡镇党政班子,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切实做好妇女干部队伍的配备和使用,建议对从事妇女工作15年以上的乡妇联主席适用股级干部达到15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的政策;二是提高村级(社区)妇女干部经济待遇,尽量拉近村与村的待遇上的差距。三是切实解决妇女组织活动经费,市妇联要加强对乡村级妇女工作的指导和关心,使她们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作者系市妇联副主席)

第三篇: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人民调解工作是化解新时期社会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保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对创建良好的社会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将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在重组、改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且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人民调解工作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化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起着关键作用。为更好地发挥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在化解单位内部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我们对全县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现状

**县辖区内共有900余个企事业单位,其中事业单位445个,500万资产以上规模企业单位27个,股份制、合营企业41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及职工队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变化和影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较少。**县已有7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单位400余个,而建立调解组织的仅有47个;辖区内股份制、合营企业41个,建立调委会的只有23个。

(二)企业矛盾纠纷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个人之间的一般性矛盾纠纷已不占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因下岗、分流、工龄买断、政策调整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不断出现,呈现出群体性、易激化的特点。我们调查一些企事业单位时发现,矛盾纠纷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四种:一是职工下岗、待岗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二是推欠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费、公积金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企业非法集资引发的矛盾纠纷;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如落实政策、工资待遇、工伤等问题,特别是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因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突出;一些新的矛盾纠纷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出现在新的领域;企业对调解组织定位不明确,企业领导在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三)据调查,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作用发挥较好的主要特点表现:一是领导重视。这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很重视,没有因为企业改制而削弱人民调解组织,始终把保持职工思想稳定,增强单位凝聚力,消除职工后顾之忧,作为作好各项工作、发展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前提。二是组织健全。一些企业单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形成比较规范的调解组织网络,调委会由工作能力强、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组成,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三是注重业务培训。这些单位不仅人员配备到位,而且还定期不定期的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增强业务水平和调解工作能力,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四是经费到位。这些单位在民调组织活动中往往舍得投入。五是注重工作创新。一些企业在开展民调工作中不断创新形势、拓宽领域,增强民调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超前化解影响内部稳定的矛盾纠纷。

二、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调解组织的作用发挥与新形势、新任务部相适应。作用发挥一般的约占40。这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精减机构,减员增效中,更加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对调解组织重视不够,将调解组织挂靠在其他行政部门中,组织有其名,具体工作无人过问,处于半瘫痪状态。基本不能发挥作用的约占30。这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关停并转,其实绝大部分职工下岗或放长假在家,只保留部分人员看看门,调解工作既无组织保证,更无人员,调节工作无法开展,企业调解工作全面瘫痪。

(二)调解网络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机制未理顺,工作发展不平衡;缺乏活动经费,工作难上台阶;运行机制尚未健全,调防措施难以落实。

(三)调节组织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企事业单位调委会硬件设施落后,人员少,任务重。

(四)调节组织自身能力与职工期望不相适应。调解经费不足,要为职工多做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调解工作自主性不强。

三、加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新时期调解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以来,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大局稳定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企业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提高对新时期调解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经费预算到位,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化解企业纠纷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有效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二)确立调解组织地位,强化企业调解职能。2002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司法部制定了《人民调解若干规定》。这“三个文件”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成果,是进一步明确人民调解工作法律地位的重要依据,是规范我国人民调解工作法律地位的重要依据,是规范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规章。建议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以及上述“三个文件”精神,由库车县人民政府出台措施,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规划,作为“一票否决制”的重要内容。企业主管部门应把人民调解工作引入企业领导考核目标,进行量化、细化、与企业争优创先和领导奖惩挂钩,从而确立人民调解的地位,强化调解的功能,使人民调解工作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加强企业调解组织建设,筑牢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一是抓好企业调解网络建设。根据《人民调解若干规定》的要求,在大型企业成立由企业领导任组长的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在200人以上的企业以工会或党组织为依托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在200人以下的企业设立调节小组;设有分公司、分厂的企业成立分公司、分厂调委会或调解小组。在调解人员设置上,可以由企业工会、政工、保卫、共青团、法律工作室的负责人或职工代表兼任调解委员或调解员,从而逐步营建一个上有领导管、下有人员抓、具体工作有人做的群防群治网络。二是抓好企业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用两年时间对现有企业调解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整顿。对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调解组织进行撤销或重组;对不合格的调解员进行撤换,重新充实一批年富力强、懂法律、懂政策、为人公正的人员到调解队伍中来。整顿后的调解组织要力争达到“五有四落实”的标准,即:有牌子、有印章、有人员、有工作场所登记台帐;组织落实、工作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在整顿中,还要结合新时期企业调解工作的实际,建立健全纠纷预测、纠纷排查、纠纷调解、领导回访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调解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增强调解程序的公正性,提高企业调解工作的水平和公信力。三是提高调解队伍的素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企业矛盾纠纷是新时期调解纠纷的常用办法。因此,司法行政机关每年要对调解员进行1至2次的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学习与企业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全面提高调解人员调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同时要结合普法教育,帮助企业搞好普法宣传,并针对当前企业改制中出现的问题,有重点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劳动法、公司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以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更好地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第四篇: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提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目前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党 基层组织 建设 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提到了全党面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科学化水平, 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目前需要深刻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级机关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的还提出“党建带工建、团建”的工作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担负的任务和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不够”:

1、支委班子“三力”不够强。一是凝聚力不够强。有的班子不能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个别班子成员统揽全局能力较差。二是执行力不够强。有的班子工作思路不清,缺少有效工作计划。三是战斗力不够强。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

2、党务干部“内功”不够足。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教条主义比较明显,抓工作怕担责任;有的目光短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二是人文素质较低。有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知 1

识结构不够全面。三是工作本领较弱。有的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四是责任心不够强。有的服务意识淡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五是作风上不够实。有的精神松懈,工作懒散拖拉,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3、党员主体“作用”不够好。新时期“急、难、险、重”任务比较少,真正把党员放到风口浪尖上去考验的机会也不多。平时,一些党员放松对自身要求,混同于一般群众,个别的甚至落后于群众,表现有的在工作上拈轻怕重,在名利上“勇往直前”,有的事业心下降,当官不干事,干事不用心,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尽责,而党支部没有更好地对党员做教育督促工作,使党组织缺乏吸引力,降低了团员群众对加入党组织的热情。

4、组织生活“内容”不够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组织生活,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有张有弛,更重要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但有的党支部很少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总是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照抄照搬,满足于一般地完成党委布置的任务;有的党支部抓党员教育的次数不算少,“三会一课”也能按规定进行,但是工作浮在面上,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讲形式,不求效果;有的党支部以改进党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为名,将党支部、党小组活动与打牌、吃饭等混为一体,使党的组织活动“变味”、“走形”,使组织生活变得庸俗化,久而久之,党员对活动失去了参加的兴趣和热情。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一定角度说,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方面原因,也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不到位”:

1、思想转变不到位。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党务干部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不适应状态。如,个别党支部的活动方式未作出相应调整,致使党员对党组织的依托感和归属感逐步淡化;又如,个别党务干部价值取向发生积极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

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这些模糊的、错误的认识不自觉地表现在党的组织建设中。

2、责任意识不到位。有的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存在“抓党建是软任务,抓业务是硬道理”的观念,抓党建工作停留于会议、文件落实,缺乏实实在在的“硬手段”;有的党支部脱离党建工作现状开展党建“创新”,导致“创新”缺乏生命力,不能有效推动工作,提升水平;有的还存在“新瓶子装旧酒”、遍地开花等形式主义倾向,致使党员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学习培训不到位。目前还存在以会代训,以干代学的做法,致使一些党务干部,特别是一些新任党务干部,既缺少党务工作知识,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支部工作的开展。

4、主体地位不到位。从党员自身看,党员对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认为在党内工作、生活中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党的领导干部,而党员不过是被指挥、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从组织角度看,个别党务干部把党员仅仅作为党的工作对象,忽视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从党的制度角度看,有的党支部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

5、教育监督不到位。有的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没有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这就形成了一种效应,导致个别党员有意识无意识地效仿,制度的权威性被虚置。

三、当前和今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各级机关党委正视存在的问题,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创造新环境,探索新思路,运用新办法,优化新机制,努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具体是以下“增强五种观念”:

1、增强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到以学为荣、工学相融、学有所乐。一是要抓好支委班子建设,对支部书记要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新任支部书记要及时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党务工作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水平。二是要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党支部要把政治学习与业务探索有机结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学习跟进。

2、增强党性观念,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亮出身份、作出表率、树立形象”等主题活动,使支部党员做到讲政治,立场坚定向我看齐;讲效率,服务高效向我看齐;讲服务,优质文明向我看齐;讲业绩,业绩突出向我看齐。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牢固树立集体、责任、荣誉的观念,通过“共产党员示范岗”、先进党支部、先进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执法示范岗、执法规范标兵等评选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增强组织观念,不断推进党组织工作规范化。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形成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严格党内生活制度,支部要定期分析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总结好的基层工作经验,注重培养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交流经验,以点代面,同时要加强对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

4、增强创新观念,不断提升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在工作形式上要结合实际,改革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形式,增强支部组织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力求新颖,丰富多彩。在工作内容上要具有时代性,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主题,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克服党建“老面孔”现象,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如户外拓展、体能竞技比赛等,让大家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激发集体荣誉感。

5、增强服务观念,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要在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反馈、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员进步激励等制度上进行积极探索、实践,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完善落实党内关怀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既要启发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又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广大党员在尽义务、做贡献的同时,切实感受到平时有人管、遇事有人帮,有效把广大党员群众凝聚在党

组织的周围。

第五篇:关于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3337(2面)

关于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基层农村工作的忠实实践者,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农村的坚定执行者,是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把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当前,乡镇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去面对,去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平均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目前,陈河镇45个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536名,其中35岁以下的415名,占27%,文盲、半文盲党员230名,占14.9%;村党支部委员共有135人,35岁以下的仅55人,村党支部书记没有35岁以下的。二是工作执行力和双带作用不强。由于大部分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思想比较保守,在实际工作中因循守旧的多、敢于创新的少,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多、科学民主的少。能够起到双带作用的党员为数不多。三是部分党员干部价值取向模糊,工作积极性不高。随着改革深入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这种贫富悬殊的大背景下,部分党员干部在个人自富和为村民致富服务的心理天平上失去了平衡,宁愿多花心思谋求自富路,不愿无私奉献为他人服务。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陈河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少,在全镇45个村中,半数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有部分村负债运行,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仅5个,且收入不高。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加上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对村民有效服务做得少。

3.村干部管理上存在问题

一是对村干部普遍缺乏应有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没有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的内在动力。村干部低微的工资报酬与其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不相称。对优秀的村干部一般难以给予应有的政治荣誉,更没有在 1

政治上升迁的机会。按惯例,村里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计划生育未被查出重大问题,党支部可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村干部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基本上算是最高奖赏了。二是对村干部在法律、纪律制度的约束方面,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鉴于当今农村工作难度大和村干部报酬低的现状,市、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一些轻微越轨行为往往是网开一面,或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不予深究。

执法部门对村级班子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往往不愿过多介入。这样就使得法律和纪律在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上出现了软化,进而也使得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淡薄,不能做到警钟长鸣。

二、加强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1.拓宽渠道,选优配强基层干部

要以此次换届选举为契机,严肃换届纪律,匡正选举风气,多渠道多途径选优配强基层带头人,改善和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继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成员“公推直选”的制度和做法,并结合陈河镇实际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模式。具体操作中要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要严格选人标准,强化以发展为核心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明白人”,干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的“能人”,善做群众工作、甘愿吃苦、甘心奉献的“热心人”,选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真正选配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要拓宽选人渠道,采取“内举为主,内举、回请、下派相结合”的方针,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形式,把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大专院校优秀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优秀青年等,选拔到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来,给基层组织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要强化引导使用,对选拔任用的能人,工作中既要大胆使用又要帮助引导;既要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又要做好传帮带,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发挥特长,带领广大农民尽快走上致富路。

2.科学规范,完善决策约束机制

一要不断扩大民主范围、丰富决策手段、完善决策程序,努力提高村务决策水平。在村级公共事务决策中,一般性事务可以由村支书、村主任协商,形成初步意见,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对诸如集体土地承包、租赁、征地、拆迁、大额资金的使用等村级重大事务,必须按照民主决策的程序,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委会负责实施。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规则”等村民议事制度,使民主决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二要不断完善村级规章制度,拓展村民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管理的新渠道。在村级公共事务管理中,要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要进一步完善四项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明确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会议召集方式、议事规则等事项。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要明确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全面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票决制”,及时向党员公开党内事务,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四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审计制度。要全面推进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把村级财务账目审查明,交接清,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开。三要不断加强上级党委、政府监督。在充分尊重村民自治前提下,乡镇党委、政府对村“两委”的监督管理主要有两个制度途径:一是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制度。要发挥乡镇经管中心对村级财务监控把关功能,争取把这种监控延伸到实体经济的村民小组一级。二是健立健全村干部绩效考核问责制。明确规定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等次。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对村干部的考核。

3.加快发展,增强执政经济基础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陈河镇各村党支部要积极拥护上级党委的决定,除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气、房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外,还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做大做强以糯稻、特种水产、特色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为主的第三产业,鼓励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

4.客观务实,创新干部激励机制

一是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即村干部工资原则上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三个部分构成,根据所在村的规模、所担任的职

务和工作实绩来确定报酬。二是争取政策,解决村干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采用“职级加年限加绩效”的结构保险机制,采取市、镇、乡、村和个人各筹一点的办法,逐年为村干部投保,任职一年则投保一年,让他们干有所为,退有所安。三是广纳贤才,大胆地把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经济管理能力较强、工作出色的年轻村干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合法程序考试考核聘任录用到乡镇干部中,达到“提拔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四是开展评先活动,对工作出色的村干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5.执政为民,夯实支部群众基础

村党支部直接面向群众,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村级党支部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为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扰解难。要对村党支部支委班子继续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其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

下载关于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5篇材料)

    文章标题: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

    关于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作者:朱崇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更加注重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黄石市大部制改革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现状 黄石市残疾人联合会邵诗武 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残疾人......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杨正海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和农村还面临......

    关于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显得日趋紧迫。纪检监察干部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者,又是开展反腐败工作......

    关于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近期,**县委组织部组成调研组,就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思考

    各位领导:我是上虞市上浦镇鲍岙村人,今年31岁,98年退伍,99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03年又被镇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通过“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的办法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思考[5篇材料]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思考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对我镇9个村基层组织建设点进行了调查了解。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负债多,收入少。全镇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