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青年基金管理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青年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支持我校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加强科研后备力量建设,保证我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特设立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青年基金(下简称“青年基金”)。
第二条青年基金由科技处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青年基金资助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资助经费不超过2万元。各二级单位对每个项目原则上应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
第二章申请条件
第四条青年基金面向我校未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具有博士学位,申报当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在职教师。
第五条青年基金鼓励创新性研究,自由探索,自主选题。已获资助者不得再次申报。
第三章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 科技处根据二级单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人数、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得奖励等科研综合指标以及历年承担青年基金项目的完成情况,向二级单位分配申报名额。
第七条 二级单位应依据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分配名额数量,自行组织遴选项目申报人选,并按时间要求将项目申请清单和遴选过程说明报科技处。超出限额的,科技处对该单位的申请不予受理。
第八条 科技处对各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将立项建议名单报校长批准。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九条 项目执行期间,项目负责人不得代理或更换。
第十条 二级单位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负责,科技处将适时对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 在项目资助期内,受资助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视为结题:
(1)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SCI/EI收录论文1篇(或申请发明专利1项),且在项目资助期间及项目结束一年以内,至少提交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申请书。
(2)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纵向项目资助。
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计算、学术交流和论文版面费等费用的支出。项目经费由科技处审核列支。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由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集团公司科技基金管理办法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及《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发展战略规划》,鼓励所属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根据科技部、财政部相关经费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全资子企业及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 科技基金的设立及主要用途:集团公司每年从所属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中按照5%~10%的比例计提基金,作为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基金(以下简称科技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推动集团公司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及转化,支持集团所属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
第二章 科技基金管理机构
第四条 科技基金的最高管理机构为集团公司科技基金管理小组(简称“管理小组”),经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授权,管理小组对科技基金的使用领域、支持重点和支持计划行使决策权。
第五条 科技基金的管理部门为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以下简称集团科技部)、财务部、企业管理部(以下简称企管部)和审计与法律部(以下简称审计法律部),综合归口管理部门为集团科技部。
(一)集团科技部的主要职责为:
1.负责提出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支持重点;
2.组织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简称“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监督、验收和后评估工作;
3.负责对集团科技基金使用情况的分析和评估。
(二)财务部的主要职责为:
1.负责拨付科技基金、检查基金使用单位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 2.组织项目的财务验收并出具财务验收报告; 3.参与评估科技基金的使用情况。
(三)企管部的主要职责为:
1.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基金拨付额度; 2.参与评估科技基金的使用情况。
(四)审计法律部的主要职责为:
1.负责科技项目的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2.参与评估科技基金的使用情况。
第三章 科技基金支持重点
第六条 科技基金重点支持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及其他科技创新活动。第七条 科技基金主要适用于支持以下项目:
(一)通过行业内公益性或共性技术研究,能够提升集团在行业内影响力、带动力和话语权的项目;
(二)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为集团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围绕集团主业发展、产业升级或培养新主业做技术储备的项目;
(三)集团所属企业间上下游对接、联合创新、能加速集团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项目。
具体实施办法参见《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实施细则》。
第四章 科技创新项目经费的使用原则和监管
第八条 科技项目经费由集团公司科技基金支持,子企业配套投入。第九条 科技基金的使用原则:
(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科技基金集中用于支持所属科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等相关费用支出,防止分散使用。
(二)科学安排,合理配臵。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基金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科技基金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十条 集团科技部、财务部、企管部与审计法律部对科技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十一条 科技基金使用实行责任制管理,基金使用单位法人为该项目资金的责任人。项目资金应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冲抵、截留和浪费,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性。否则除追回被挪用资金本息外,还将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合同、终止该单位申请科技基金的资格。
第十二条 科技基金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科技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对科技基金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第十三条 科技基金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机制。集团科技部对项目组织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评议专家在科技基金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集团科技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基金管理小组名单》 2.《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实施细则》
附件1: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基金管理小组
组 长:俞海星 副组长:曹振雷
成 员:孙波、张红、袁莉、胡玲、肖丹 附件2: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支持和促进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技术创新,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高整体技术水平,特设立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并根据《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基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科技项目经费由集团公司和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出资,集团公司从集团科技基金中拨付一定比例资金,子企业配套投入,鼓励项目成果在集团内部推广应用。
第三条 项目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集团公司科技专家委员会负责评审科技项目以及审议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
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以下简称“集团科技部”)负责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一)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科技项目支持重点。根据支持重点,受理科技项目申请并进行形式审查;
(二)提出科技项目评审标准;
(三)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
(四)提出科技项目支持计划,报科技基金管理小组审批。
(五)负责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的组织管理,包括立项审查、合同签订、中期检查、项目验收、成果管理及后评估等。
(六)负责监督和检查科技项目基金的使用情况。
第二章
申报范围和条件
第六条
申请承担科技项目的集团所属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有持续创新意识;(二)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三)有较好的经济状况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七条
科技创新基金所支持的项目范围包括:
(一)通过行业内公益性或共性技术研究,能够提升集团在行业内影响力、带动力和话语权的项目;
(二)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为集团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围绕集团主业发展、产业升级或培养新主业做技术储备的项目;
(三)集团所属企业间上下游对接、联合创新、能加速集团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项目。第八条 科技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符合集团科技发展规划,技术含量较高,创新性较强,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竞争力,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培育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或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二)无知识产权纠纷;
(三)产业化项目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成果基础,重点支持工程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初期阶段项目。拥有被专家认可的创新性较高的实用技术,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并有明确的市场应用目标;或已完成样品或样机,并有完整、合理的工艺路线、生产及市场经营计划;或已小批量进入市场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第九条
科技项目不支持以下各类项目:
不符合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或产业政策的项目;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单纯基本建设项目;一般加工类项目;纯基础研究类项目;对社会和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等。
第三章
申请受理和立项审批
第十条
申请单位按集团科技项目支持重点和申请须知的要求,向集团科技部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一条
申请科技项目的单位应按要求提交中轻科技项目申报书,主要包括以下材料:
(一)《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
(二)《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预算申请书》等
第十二条
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对弄虚作假者取消申请资格。申请单位必须对申请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项目创新水平和竞争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做出具体评价,并如实提出项目推荐意见。
第十三条
集团科技部负责对报送的项目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其内容包括:申请单位是否符合要求;报送的文件、资料等是否齐全;申报内容是否清楚并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
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由集团科技部组织集团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按照评审标准对申报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市场前景、风险和效益、申报单位的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明确的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技术、经济秘密和审查结论意见有保密义务。
第十六条
集团科技部根据项目申请材料及推荐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提出科技项目的立项建议,报集团公司科技基金管理小组,经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第十七条
根据集团审批结果,集团科技部下达科技项目计划并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任务合同书》。
第四章
项目经费
第十八条
科技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原则。
第十九条
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会议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培训费等。集团创新基金不用于固定资产设备购臵、人员费用支出及规模化生产投入。
第二十条
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科技项目分别采用融资和无偿资助两种方式给予支持。
(一)融资 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要实施成果产业化、资金需求较大并需银行贷款的科技项目,集团将协助其融资,以扩大产业化规模。
(二)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创新项目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初期阶段的必要补助和中试科技成果进行工程转化的补助;
2.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不低于10万元,不高于50万元,且承担单位要以2:1以上的比例配臵自筹资金; 3.无偿资助资金分二次拨付,其中首次拨付70%,余额视项目验收情况拨付。
第五章
项目的预算编制与审批
第二十一条 集团科技部组织集团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征集的项目进行筛选、评审,集团科技部根据项目申请材料及推荐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提出科技项目的立项建议。
第二十二条 集团科技部结合专家的评审意见和项目预算申请书,形成项目概算,作为项目立项决策和控制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项目总预算的重要依据,并报集团公司科技基金管理小组审批。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应按照以下要求编制: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项目研究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项目预算编制时应当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
来源预算除申请科技基金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项目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项目预算书应当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四)编制项目预算时,应当同时申明项目承担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针对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条件资源和成果,提出集团共享的方案。
第二十四条 集团科技部根据集团公司对立项建议和项目概算的批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合同书。项目任务合同书是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及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项目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
集团科技部对科技项目任务合同书的计划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承担单位应自觉接受集团科技部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科技基金管理建立承诺机制。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财务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预算编制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七条
实行课题进展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须每季度如实将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经费使用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以书面形式报告集团科技部。
第二十八条
在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需对科技项目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技术目标、计划进度等进行调整或有其它重大改变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经项目承担单位审查 后上报集团科技部审核,并报集团批准。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一般不予调整。特殊情况下预算总额及科目支出调整,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报集团科技部审核、财务部批准。
第二十九条
实行课题进展检查制度。集团科技部每半年以材料审核、现场检查等方式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三十条
每年年终,集团科技部会同集团财务部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承担单位应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如发现弄虚作假、挪用挤占创新基金项目经费等违反有关规定和财经纪律的,将采取通报批评、撤换项目负责人、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合同并追回下达经费等措施。
第三十一条 在研项目的结存经费,结转下一按规定继续使用。
第三十二条
项目因故撤消或终止将停止经费支持,承担单位应进行项目清算,并将创新基金支持的剩余项目经费如数返还。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三条
科技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开展科技项目验收准备工作。科技项目的验收工作一般应于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完成。
第三十四条
根据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由集团科技部按有关规定组织项目鉴定、验收工作。
第三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期完成项目并在合同到期后,及时提交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报告、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等验收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并做好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三十六条
集团科技部组织由技术、财务、管理专家组成的验收组,人数一般为5至7人,根据项目验收要求,审阅验收材料,进行现场考核,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技术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研究开发取得成果情况、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效益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查,形成专家组验收意见。
第三十七条
集团科技部依据专家验收意见做出验收结论。验收结论分为:(一)验收合格:项目较好完成合同目标,全额拨付合同经费余额;
(二)验收基本合格:项目基本完成合同目标,拨付合同经费余额的70%;(三)验收不合格:项目执行情况与合同目标差距较大,停拨合同经费余额。
第三十八条
项目在合同结束后的6个月内进行验收的,可视为按期验收。推迟验收的项目,由承担单位提出申请,报集团科技部审批,推迟验收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合同结束后6个月。
第三十九条
科技项目完成1年后,集团科技部组织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对科技基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后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推广、经济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情况。
第四十条
科技项目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属集团公司和项目承担单位共同拥有。形成的论文、专著、软件、数据库以及鉴定、获奖、成果报道等须注明“中轻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字样。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四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由集团科技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1、2、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
(讨论稿)
一 总 则
为了充分调动我校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促进学科交叉与创新基地建设,加快优秀科技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培养,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特设立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
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简称“创新基金”)资助基础和应用基础创新性研究,以增强学校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提高学校科技项目的对外竞争力,培育新的科技生长点,促进学校科技发展。
二 资助范围及原则
围绕学校科技发展目标,创新基金面向全校理科各院、系、所和重点实验室,用以资助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创新性研究项目,资助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
年龄原则上应在五十岁以下,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至五十五岁。
有重要科学意义或有重要应用前景,特别是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立足校内科技优势和特色,瞄准国家目标,以及开拓新兴科技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3、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创新点突出,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4、跨学科或跨院系之间就学科交叉、学科前沿问题提出的创新性研究项目,有望成为我校新的学科生长点,形成新的优势与特色的创新性研究项目。
第四条 创新基金作为项目起步的引导性经费,资助符合国家科技计划指南,并有可能申请到国家科技计划的预研项目。
主要资助范围包括:
1、可能申请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
2、3、可能申请到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的前期研究。
可能申请到科技攻关、工业性试验、产学研合作的前期研究。
4、5、可能申请到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前期研究。
已有较好前期工作基础,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863”计划)指南,具有广阔应用背景和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前景、并可能争取到“863”计划支持的新技术开发项目。
第五条
1、创新基金项目分面上和重点两个层次。
面上项目是创新基金资助的主体。鼓励具有新思想、新方
2、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法和可能产生新成果的创新性研究,可自由申请。面上项目资助额度为2-5万元。
重点项目是瞄准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关键技术以及学科领域的新生长点。鼓励跨院(系)、跨学科的创新性合作研究项目的申请。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为10-15万元。
创新基金采取全拨款资助形式。其研究周期为1-2年。
三 申请及评审
创新基金申请由科技处统一归口管理,每年集中受理一次,受理时间为6月1日至6月30日。
申请者应是项目实际主持人,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申请者必须认真填写《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申请表》,一式四份。经所在院系审查后,在规定的受理时间内统一报送科技处。
科技处根据评审工作需要,成立评审专家组。评审专家将由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学术造诣深,有评议分析能力、办事公正的科技工作者来担任。
创新基金遵循“依靠专家、科学评议、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评审把关,其评审按照科技处初审、专家综合评议、主管校长审批的程序进行。
科技处负责申请项目的初审,对以下情况将取消复评资格:1、2、3、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第十六条 与同类研究低水平重复,或立论依据明显不足; 申请者具有一项在研的校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未按照预期目标完成项目。
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对有关项目评审情况和内容负责保密,切实保护申请人和评审人的权宜。
学校科技处根据校评审专家组的评审意见,进行综合平衡,提出计划资助的项目及资助总金额,报主管校长审批,由学校发文,通知受资助对象及所在单位。
四 项目管理
项目负责人接到创新基金项目批准通知后十五天内,应按通知书要求(资助金额、研究起止年限),认真填写《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计划任务书》,经所在院系审核后报科技处。逾期不报,又不说明理由的项目,作自动放弃处理。
创新基金获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立即按计划任务书规定开展研究工作。研究计划实施中,更改实施计划、提前结题或延长年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报科技处审批。
项目执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项目负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责人原则上不得代理或变更,若因故调离学校,应退还剩余经费。因出国或其他原因,项目不能继续执行的须到科技处办理项目终止手续;未办理手续的按擅自终止处理。
项目因故终止的,经科技处同意并退还剩余经费;未能及时开展研究,或擅自终止研究,以及擅自更改研究内容的,须退还全部经费,已支出部分由受资助者和所在院系偿还。(属不可抗拒特殊原因的,退回余款)。
获准资助项目应在当年12月底前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次年12月底前提交项目结题报告、财务决算表及相关材料,包括研究工作总结、已发表论文等。对不报送进展情况,或工作无进展,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将缓拨或停拨第二年的经费。对特别优秀且需要增加经费的项目,将采取滚动方式继续给予经费支持。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并附上财务决算表以及相关材料,由科技处进行验收。对项目完成质量好的项目负责人,其新项目申请给予优先资助。对项目完成好的院系,其项目申报名额给予倾斜。
项目的验收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核,一方面,考核是否完成项目所规定的成果;另一方面,项目完成中或完成后是否争取到国家科技项目的资助。考核主要以第二方面为主。第二十一条 对项目完成质量好的项目负责人,其新项目申请给予优先资助;对项目完成好的院系,其项目申报名额给予倾斜;对于项目未完成或完成不好的项目负责人,不得再申报。
五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二条 创新基金资助经费按核定计划下拨,由财务处统一监管,不提酬金和管理费用,并实行专款专用,经费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 创新基金资助经费不计入各院系科技经费收入。第二十四条 获准的科研经费,拨到项目承担者所在单位,由该单位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十五条 基金限于与项目研究内容直接有关的支出,项目负责人要本着节约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支出范围包括小额仪器设备费、实验材料费,科研业务费等,基金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用作土建费、工资及附加费、奖金和福利费、不得用于出国考察、参加国际会议等国际活动。
第二十六条 创新基金所获得的知识产权,归属南开大学所有。
六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科技处每年年底编印《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结题年报》,作为评价创新基金资助成效和各院系项目完成情况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科技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河南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河南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通知》(豫政〔1994〕57号)以及省政府关于设立河南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的会议纪要精神,为促进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充分发挥本基金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南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外贸发展基金)是省政府建立的在全省范围内用于调节和促进外贸出口发展的专项基金。它由下列收入构成:
(一)经省政府批准交给省外经贸厅管理的省政府留成外汇调剂收入及其历年形成的存款利息和使用费;
(二)省级外贸、工贸公司1994年至1996年缴纳的所得税60%部分及历年形成的存款利息;
(三)外贸发展基金存款利息和基金使用收回的使用费及滞期费;
(四)省财政根据省级财力状况适当安排部分资金以及省政府批准的其他资金。
第三条 外贸发展基金由省外经贸厅会同省财政厅管理使用。由省财政厅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并对基金的用途实行财务监督。
第四条 省财政厅根据本办法制定《河南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财务细则》(以下简称《财务细则》)。
第二章 使用范围与用途
第五条 外贸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全省出口效益好、发展前景好、有偿还能力、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工)贸企业和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各类出口企业),奖励对外贸出口做出突出贡献的出口企业和有功人员(具体奖励办法由省外经贸厅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重点用于扶持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新产品的出口。该基金主要作为流动资金周转,有偿使用,按期归还。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六条 各类出口企业使用外贸发展基金,应当按以下程序提出申请:
(一)市地、县出口企业向市地外经贸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申请,由市地外经贸部门会同市地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以正式文件联合向省外经贸厅和省财政厅申报;
(二)省级出口企业以正式文件直接向省外经贸厅申请。
第七条 按照本办法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原则,省外经贸厅根据各单位的申请,提出基金使用项目和用款计划,报省财政厅审查核准后,由省财政厅按照《财务细则》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借款或拨款手续。其中省级出口企业可直接向省财政厅办理借款或拨款手续;市地县出口企业由省财政厅与市地财政局办理借款或拨款手续,并将资金拨付市地财政局指定帐户。
第四章 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 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和《财务细则》规定的内容、用途、金额及统一标准拨付和使用资金,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
第九条 省外经贸厅对外贸发展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跟踪检查的内容如下:
(一)检查外贸发展基金是否按规定投入使用;
(二)检查使用单位计算数据的真实性;
(三)检查使用单位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外贸发展基金,有无挪用或其他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 建立定期审计制度。省审计厅于下4月底前对外贸发展基金的上年使用情况审计一次,审计结论会同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共同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章 违章处理
第十一条 外贸发展基金的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构成违章行为:
(一)计算数据弄虚作假;
(二)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骗取外贸发展基金;
(三)擅自改变外贸发展基金的用途;
(四)拒绝监督检查,或对监督检查不予配合。
第十二条 对发生违章行为的单位,视情节轻重,省财政厅、省外经贸厅将采取以下一项或几项处罚措施:
(一)内部警告或通报批评,责令限期纠正违章行为;
(二)停止并收回已使用的外贸发展基金;
(三)取消使用外贸发展基金的资格;
(四)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外贸发展基金的使用申请书,由省外经贸厅制定统一格式。外贸发展基金的有偿使用合同、还款保证合同和展期申请书等由省财政厅根据《财务细则》制定统一格式。
第十四条 办理外贸发展基金划拨、放款和回收等方面的具体事宜,按《财务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丰台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丰政发[2009]9号)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加强政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丰台区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见》和《丰台区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是指区政府为了引导和扶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促进重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而设立的专项基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并逐年递增。
第三条 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成立丰台区产业项目管理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由区长任组长,主管区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科委、区农委、区商务局、区审计局、区丽泽办、园区管委。协调小组主要负责确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扶持方向和支持重点,审定政府支持的产业项目,协调解决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
第五条 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主要负责全区产业项目的征集、汇总和筛选,指导产业项目前期工作;牵头组织召开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提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安排意见,并报协调小组审定;监督检查产业引导基金的使用和产业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 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条件和范围
第六条申请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北京市产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符合丰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
(三)取得市区有关部门对项目批准的有效文件。
(四)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第七条 申请引导基金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丰台区依法纳税的法人单位。
(二)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机构。
(三)依法经营、按章纳税,无不良记录。
第八条 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主要支持符合我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产业、特色产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街区、低端产业的淘汰和改造升级以及国家、北京市支持并要求区政府配套资金的产业项目。
(一)支持高新技术、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高端产业发展。
(二)培育花卉产业、服装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特色产业。
(三)促进产业集聚区和特色街区建设。
(四)鼓励低端产业的淘汰和改造升级。
(五)需要区政府配套支持的产业项目。
对于上述产业项目,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主要支持项目平台建设、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品牌培育,以及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第四章 产业项目的确定和支持的方式
第九条办公室每年8月份向全区公开征集下一需政府重点给予支持的产业项目。各项目单位根据当年要求,做好产业项目申报工作。办公室对上报项目汇总后,由项目主管部门对上报项目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办公室负责汇总各部门初审意见,必要时可委托专业中介机构进行评审,评审经费由区财政局另行安排。办公室根据初审或评审结果,提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安排意见,并报协调小组审定。
第十条 产业引导基金扶持方式为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同一个项目原则上不得同时享受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扶持。申请投资补助的项目,原则上对单个项目资金补助的额度不超过500万元、且同时不超过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根据项目投资总额,具体分为三种补助标准:投资额1000万元以下的(含1000万元),最高补助标准不超过200万元;投资额为1000万元—2000万元之间的(含2000万元),最高补助标准不超过400万元;投资额为2000万元以上,最高补助标准不超过500万元。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重点产业项目,经协调小组研究同意,可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最高贴息总额不超过200万元,且同时不超过企业的注册资本金,贴息支持时间不超过三年。
第十一条 已享受国家、北京市、丰台区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明确要求区政府予以资金配套的项目除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不再重复支持。第五章 资金拨付与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协调小组审定项目后,项目建设进度已达到工程总进度的三分之一以上、资金投入占总预算的三分之一以上时,由区财政局予以拨付支持资金。
第十三条 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的项目要保证资金专款专用,项目单位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办公室和区财政局上报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
第十四条 区发改委负责全区产业项目的征集、汇总和筛选,并指导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区财政局负责产业引导基金财政预算的编制、下达及资金的拨付,监督检查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及使用情况;区审计局负责对产业引导基金项目财政扶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五条 对于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资金或未按规定使用资金的,区财政局将收回已拨付资金,并由相关部门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区发改委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襄阳市汉江产业股权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引导基金是指由市政府出资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
第三条 引导基金实行决策与管理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运行。引导基金与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基金管理机构”)合作设立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主要投资我市工业、农业、科技、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和领域。
第二章 机构职责
第四条 建立引导基金协调会议制度,负责引导基金重大事项的协调。引导基金协调会议由市财政局牵头建立,市金融办、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市旅游局等部门共同参与。
市财政局代表市政府履行引导基金出资人职责,审批市创投公司关于基金投资、使用、管理等章程及绩效考核办法,负责引导基金协调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市金融办负责指导、监督市创投公司的经营管理;市经信委等其他部门负责行业和产业的项目库建设,开展政策指导,促进专项基金与项目对接,并选派代表参与专项基
金的投资管理。
第五条 市创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创投公司”)受托行使经营管理职责。
(一)受托与基金管理机构按工业、农业、科技、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等行业类别合作设立若干专项基金;
(二)受托代行出资人职责,向专项基金派驻出资人代表,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等;
(三)按照规定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性资金的投资合作;
(四)负责专项基金的监管和绩效评价;
(五)运用市级有关部门的项目库信息平台,为专项基金提供项目信息查询和对接服务。
第六条 市创投公司每季度向市财政局报送《引导基金运行报告》,并于每个会计结束后4个月内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市创投公司会计报告》和《引导基金执行情况报告》。
第七条 市创投公司应将股权投资资金和公司运行费实行分账核算。公司运行费和绩效奖励参照同行业水平确定。
第三章 投资运作
第八条 引导基金在专项基金中参股不控股,不独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企业。
第九条 基金管理机构须通过公开征集或招标方式选择。
第十条 基金管理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国家规定的基金管理资质,管理团队稳定,专业性强,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信誉;
(二)具备严格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原则上股权投资的经营管理规模不低于2亿元,注册资本不低于 1000万元,且近2年盈利水平不低于同行业平均回报率,或股东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及行业龙头地位;
(四)至少有3名具备3年以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工作经验的专职高级管理人员,至少主导过3个以上股权投资的成功案例;
(五)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无违法违纪等不良纪录。
第十一条 基金管理机构每季度向市创投公司提交《专项基金运行报告》,并于每个会计
结束后4个月内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专项基金会计报告》和《专项基金执行情况报告》。
第十二条 专项基金的设立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专项基金应在襄阳市区注册;
(二)投资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科技类企业专项基金的社会资本应不低于引导基金出资额的2
倍,投资特色效益农业和鼓励类小微企业专项基金的社会资本不得低于引导基金的出资额;
(三)投资于襄阳市企业的资金原则上不低于专项基金投资总额的80% ;
(四)专项基金的投资原则上不超过被投资企业总股权的30%;专项基金对单个企业的股权投资,原则上不超过基金总额的20% ;
(五)除基金管理机构和市创投公司外,其他单个出资人出资额不低于100万元;
(六)其他出资人的资金到位后,引导基金应于10个工作日内出资到位,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七)用于投资项目的专项基金存续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确需超过5年的,经市创投公司批准,可适当延长,总存续期限不得超过7年;
第十三条 专项基金依据章程或合伙协议约定进行股权投资、管理和退出。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市创投公司可选择终止合作:
(一)未按章程或合伙协议约定投资的;
(二)与基金管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超过1年,专项基金管理团队未按约定程序和时间要求完成设立手续的;
(三)专项基金设立之日起,满 1年未按协议约定开展投资业务的;
(四)投资领域和阶段不符合规定的;
(五)基金管理机构发生实质性变化的。
第四章 管理监督
第十四条 市创投公司以及专项基金的股权投资资金应当委托商业银行进行托管。托管银行按照托管协议,负责资产保管、资金拨付和结算等日常工作,并对投资活动进行动态监管,每季度向市创投公司提交监管报告。
第十五条 市财政局根据总体投资计划,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将资金拨付市创投公司的托管银行,实行专户管理。市创投公司和其他出资人按照投资协议,将认缴资金同步拨付到托管银行。
第十六条 托管银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襄阳市有分支机构,与我市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二)设有专门的托管部门和人员;
(三)具备办理托管业务的信息技术系统;
(四)有完善的托管业务流程制度和内部稽核监控及风险控制制度;
(五)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第十七条 为发挥引导基金整体使用效益,市创投公司可根据专项基金实际运行情况,提
出引导基金额度调整建议,经协调会议审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分配额度可作适当调整。
第十八条 引导基金不得从事贷款、股票、期货、房地产、企业债券、金融衍生品等投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业务。未经协调会议同意,不得对外赞助、捐赠。
第十九条 市创投公司要加强对专项基金的监管,密切跟踪其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财务风险。市创投公司不干预专项基金的日常运作,但专项基金的使用出现违法违规和偏离政策导向等情况时,要按协议终止与基金管理机构的合作。
第二十条 市创投公司接受市审计局和市财政局审计和财务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对引导基金运作中的弄虚作假骗取投资,或不按规定用途使用、截留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第二十四条 本市其他文件中有关股权投资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临沂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临沂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和运作,加快构建“10+6”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临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产业引导基金(以下简称“产业基金”)是指由市财政预算安排,以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扶持全市骨干企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发展的政府性引导基金。
第三条 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市政府重点扶持的“10+6”现代产业体系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以及“1531”骨干企业培植规划确定的企业和市内创新型、科技型、高成长型的中小企业。
第四条 产业基金运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遵循稳健、安全原则,综合考虑效益和风险,审慎运作。
第二章 决策管理与运行机制
第五条 市财政局为产业基金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产业基金管理制度和资本金的补充机制,研究制定产业基金的经营考核目标和激励约束机制,监督产业基金规范运作。
第六条 市财政局授权临沂市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具体负责管理产业基金,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大事项需报市财政局备案。投资公司应设立临沂产业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拟用名,以工商注册为准,以下简称“产业基金公司”)运作具体业务,负责已投资项目的管理,独立核算,独立承担产业基金的法律责任,对外行使产业基金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并遵照国家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加强会计核算,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对外投资监督管理体制。
第七条 投资公司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具体负责投资项目投资、退出等事项的审批。投资决
策委员会由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公司的负责人组成,组成人员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
第八条 产业基金公司根据管理需要,可采取自行组建投资管理团队、购买专业服务或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
第三章 运作原则与运作方式
第九条 产业基金运作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公开透明、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既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又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科学决策、防范风险。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实施投资业务全过程管理;有效防范管理、运作、经营、制度等风险因素。
(三)公开透明、注重实效。在项目遴选和决策上,坚持开放申请、择优支持、市场运作,并实行绩效评价,确保基金运作公平、规范、安全、高效。
(四)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加大对优势和新兴产业、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带动全市现代产业、骨干企业科学跨越发展。
第十条 产业基金运作方式:产业基金根据我市的企业特点和项目需求,以股权投资方式为主,间歇资金可依托投资公司现有的金融业态,辅以多种方式给予支持。
(一)直接股权投资。是指产业基金公司依据公司法及相关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等规定,以自有资金和其他合法来源资金,对市内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行为。
(二)参股组建产业子基金(以下简称“子基金”)。是指产业基金公司吸引和扶持社会资金共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企业,投资临沂市内企业。
(三)与中央、省产业基金配套。是指中央、省级产业基金选定的产业项目(企业)需市级基金配套支持的,市级基金给予配套,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跟投。
第十一条 产业基金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形成的股权可依法通过股权转让和被投资企业回购等形式实现投资退出。在同等条件下,被投资企业有优先回购权。
第十二条 产业基金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形成股权,需要退出的,按照产业基金的投资决策流程,经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第十三条 产业基金以参股子基金形成的股权,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事先通过公司章程或有限合伙协议约定优先分配权和优先清偿权。在有受让人的情况下,产业基金可随时退出,同等条件下,其它股东有优先受让权。
第十四条 产业基金的资金不得用于从事贷款或期货、房地产、金融衍生品等投资,不得投资于已上市企业股票,不得用于赞助、捐赠等支出。
第四章 风险控制
第十五条 产业基金公司应建立健全投资决策制度,加大尽职调查力度,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制定风险控制预案,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降低和规避投资风险。
第十六条 产业基金公司应建立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和资本补充金制度。在税后利润分配前,提取一定比例的投资风险准备金和资本补充金,专项用于弥补经营亏损和增加注册资本,具体比例由投资公司根据风险程度和经营情况自行确定,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投资项目定期报告制度。被投资企业应对经营及财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定期报送产业基金公司。
第十八条 强化投后项目管理。投资公司与产业基金公司应加强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跟踪项目经营财务状况,确保投资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事项,并提出解决措施。
第十九条 产业基金公司对单个企业的直接股权投资累计额不得超过产业基金净资产的10%,对单个企业的直接股权投资不占被投资企业的控股地位。
第二十条 产业基金参股组建子基金,投资比例不得超过子基金实收资本的20%,投资期限一般不超过7年;子基金对单个项目的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子基金净资产的10%。产业基金公司应事先通过公司章程或有限合伙协议与参股子基金公司或有限合伙企业约定,当参股子基金出现亏损且子基金净资产低于实收资本50%时,产业基金公司应要求对产业子基金进行清算,清算时,产业基金享有优先受偿权。
第五章 绩效考核与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市财政局应加强产业基金监管,按照公共性原则,建立有效的产业基金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产业基金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及其资产情况进行评估,并纳入公共财政考核评价体系。产业基金绩效考评办法另行制定,重点考核吸引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规模、支持项目数量和成长情况、基金投资效益等指标。
第二十二条 产业基金公司应在半年结束后30日内向市财政局、投资公司报送上半年的投资运作报告,在每结束后4个月内向市财政局、投资公司报送上一的投资运作报告,主要汇报产业基金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三条 产业基金所扶持的企业应接受产业基金公司的监督管理,产业基金公司可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资金运作、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被扶持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产业基金公司应依照协议规定实现基金退出。
第二十四条 产业基金公司应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产业基金公司、子基金、基金管理机构在基金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
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意见》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资金)是指为加快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市财政安排的用于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资金的管理是指资金的筹集、申报、分配、拨付、使用、监督和跟踪问效。
第四条
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符合我市产业规划的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养殖大户等农业项目。重点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优势集聚区或能延伸带动整个产业链等项目建设。
第五条
资金使用以项目为载体,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式分为贷款贴息和奖补两种。
第六条
资金使用本着落实产业规划,优先安排产业集聚区项目,集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原则分配使用。
第二章 资金的筹集
第七条
2011年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总规模为3亿元,资金来源为:
(一)2011年市财政安排;
(二)整合现有财政安排的涉及农业、畜牧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扶持等方面的项目资金。
以后随着财力情况对农业产业引导资金规模进行调整。
第三章 项目的申报、评审、批复
第八条
项目应具备条件
项目应符合我市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类型为种植养殖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要有利于开发新产品和培育品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不造成环境污染。其中:种植养殖项目须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项目开发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须有优势农产品基地作依托;具体要求参照每年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
第九条
资金优先扶持郑州市确定的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内的项目;优先安排自行担保和自筹资金充足的项目;优先安排以往财政资金使用、管理规范的县(市、区)和项目单位申报的项目。
第十条
财政贴息项目的范围:我市辖区内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生产发展、产业基地内与生产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技术引进、重要设备购置等发生的金融机构贷款,贷款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第十一条
根据项目建设期和项目单位还款能力确定贷款贴息期限。贴息期限一般为2-3年,必要时可适当延长,每半年付息一次。
第十二条
根据每年项目指南支持的重点,贴息比例分50%、80%、100%三个档次,贴息利率原则上不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
第十三条 贴息程序:
(1)农业主管部门、发改委、财政局编制印发项目申报指南。
(2)项目单位根据项目指南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申报贴息项目。
(3)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建立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库,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将通过评审的项目与财政部门联合上报市农业主管部门,并对项目的真实性负责。
(4)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市直上报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要根据项目分类吸纳不同专业的专家参与评审,每次评审要有7-9名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和直属单位参加的专家不超过参评专家的20%。将通过评审的项目上报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领导小组(简称市领导小组,下同)审核。县(市、区)上报的项目不再组织评审。
(5)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将县(市、区)上报的项目和市直项目进行汇总,报市领导小组审核,并负责建立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库。
(6)农业主管部门将市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的项目推介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项目进行考察、按规定程序办理贷款手续;财政部门对批复的重点项目协调担保,对落实的贷款项目进行贴息。
第十四条 奖补的范围
(1)为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对
利用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的各类经营主体给予奖励。
(2)为鼓励项目单位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对自筹资金进行项目建设的给予奖补,对项目单位自行担保进行项目建设的给予奖补,对项目规模大、进展迅速、提前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给予奖补。
(3)对必要的公益性产业发展项目进行奖补。按照上级对各地综合考核的要求,安排一定资金对园艺作物标准园、集约化育苗、花卉生产示范性企业建设、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旱作农业、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农业标准基地(园)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高产创建、出口创汇、产品品牌给予奖补。
(4)对农业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县区、乡镇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经营主体、法人、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给予奖励。
(5)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息开发、人员培训、农业生产基地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补。
(6)以上具体奖励办法由农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另行发布。
第十五条
奖补程序
根据市农业、财政部门制定的奖补办法,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填报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奖补项目标准文本,报所在农业、财政部门,经县(市、区)农业、财政部门初审后,联合行文上报市农业、财政部门。市级农业、财政部门审核后,将符合奖补条件的项目汇总上报市领导小组研究批准。
第四章
资金的拨付
第十六条
贴息项目:金融机构将贷款的相关资料报项目所在农业、财政部门审核盖章后,将汇总资料报市级农业、财政部门。
第十七条
市财政部门根据金融机构提供的经审核后的贷款贴息资料,直接对金融机构拨付贴息款。
第十八条
奖补项目:市财政、农业部门根据市领导小组批准的奖补项目,联合行文下达奖补资金。
第五章
资金的监管
第十九条
各农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为项目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及项目完工后的初验工作。农业主管部门要将各项目单位的详细资料建立档案,专人保管。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管,项目单位要按要求及时提供准确详细的资料,配合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等。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套取补贴资金的项目单位,由市领导小组予以全市通报,财政部门全额收回补贴资金,并取消其以后三年享受补贴的资格,同时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
贷款贴息项目的担保和风险分担
第二十二条
贷款项目属于郑州市确定的重点区域内的项目或重点项目在贷款过程中因自身担保有困难的项目单位,可由财政部门协调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由项目单位和担保公司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具体的担保手续。市直项目担保费用由市级财政负担;县(市、区)项目担保费用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各负担50%。
第二十三条
需要申请提供担保的项目,将资料上报到市农业主管部门,经审核后上报市领导小组,市领导小组会同担保公司、金融机构研究确定是否给以担保贷款。对审核通过的项目经
担保公司担保后,银行发放贷款。项目担保贷款额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80%。
第二十四条 市领导小组负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协同加强项目风险防范,确保资金运行风险最小化,保证按期收回资金使其良性循环。
第二十五条
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政府、银行和担保公司建立农业贷款担保业务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按比例承担担保风险责任,市财政每年向担保公司注入一定的资金,建立风险基金。
第二十六条
贷款担保的风险责任:按政府承担50%、担保公司承担30%、金融机构承担20%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政府承担部分从风险基金中列支。
第二十七条
担保贷款逾期,由银行和担保公司共同追讨,直至进入司法程序。发生的坏帐损失和各项诉讼费用,按风险责任承担的比例分摊。
第七章
组织机构
第二十八条
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组长,主管副秘书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农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市农业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农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办公室主任的各相应办公室,根据申报项目分类,办公地点分别设在各农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辖区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和本级农业产业资金的整合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将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作为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加强对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监管,制定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都市区现代农业发展。
第二十九条
各成员单位职责
(1)农业主管部门和发改委、财政局负责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农口有关部门组织项目申报、评审、立项、验收和日常监管,重点是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是否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等情况;对已经开始贴息的项目每年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2)市财政局负责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筹措、下达和监管,对贷款项目进行贴息。
(3)农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局负责对贴息期内项目建设及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等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并按规定的程序处理。
(4)发改委负责对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的评审立项,监管。
(5)监察局负责对项目评审立项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实施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6)审计局负责对产业发展引导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7)各县(市、区)、管委会负责本区域内项目的评选、审核和上报工作。
第三十条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负责农业主管部门、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之间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落实市领导小组安排的各项工作。
第三十一条
农业主管部门建立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档案。对发现借款人恶意逃废贷款和担保债务行为的,市领导小组和金融机构将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相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弄虚作假套取贴息资金的项目单位,市领导小组进行通报批评,财政部门全额收回贴息资金,并取消以后贴息的资格,同时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政发〔2011〕13号),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设立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并依据《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财政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引导资金是由省级财政设立,用于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的专项资金。执行期限为2014年至2015年。第三条
引导资金使用原则:
(一)扶持主导产业原则。扶持当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注重与规划衔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市场化引导原则。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投入为主,对符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明显的,财政适当给予扶持。
(三)无偿与有偿相结合原则。财政资金部分采取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形式的无偿补助;部分采取股权投资、贷款风险补偿等形式的有偿补助。有偿补助部分的相关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省财政厅、省农口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各负其责。
(一)省财政厅负责:引导资金预算安排;会同省农口部门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评审规则;参与制定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或实施方案;参与项目或方案的评审、论证;会同省农口部门确定扶持项目及额度;拨付项目经费,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绩效管理。
(二)省农口部门按照行业分工负责:参与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评审规则的制定;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或实施方案;对项目申请材料进行合规性审查;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评审、论证,提出项目安排建议;负责项目执行管理,包括项目合同签订、项目监管、绩效考评、验收、统计和阶段性工作总结等。
第三章
资金扶持对象及标准
第五条
引导资金支持对象为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集中加工区等。第六条
引导资金主要用途:
(一)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或改、扩建高效设施园艺基地、畜禽规模养殖基地、高效设施渔业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等。
(二)支持现代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基地)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及可追溯管理、市场信息服务、以及基地配套设施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升级改造。包括种子种苗繁育、生产加工新装备的研发与引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和可追溯体系建设、仓储冷链物流、物联网技术应用等。
(四)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五)切块用于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配套,具体执行《江苏省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细则》(苏财规〔2013〕4号)规定。
(六)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任务支出。
第七条
资金补助标准。按照项目投资额度采取定额奖补。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主体实施的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原则上不超过总投资的1/3;对企业为主体实施的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原则上不超过总投资的1/5;对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原则上不超过总投资的1/2。第八条
省级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各市县财政部门可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情况,采取预拨部分资金,项目验收合格后拨付尾款,或采取项目资金报账制,具体方式由市县自行确定。
第四章
资金分配与管理
第九条
引导资金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分配下达:
(一)直接下达资金。省财政厅会同省农口部门按照因素法,将补助资金直接下达到各市县(省属单位),同时明确资金扶持对象、环节、标准等内容。各市县农口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省属单位根据文件要求,结合省下达的资金额度,自主筛选确定项目报省备案。
(二)竞争立项下达资金。省农口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制定项目申报指南,并按照因素法将资金申报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市县(省属单位)。各市县农口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省属单位根据申报指南和资金控制指标,依据《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申请使用全过程承诺责任制规定》(苏财预〔2013〕21号),组织筛选确定项目报省。省农口部门组织项目审查,制定项目评审方案,明确评审指标、评审程序、评审小组人员组成,商省财政厅同意后确定项目立项计划。经公示后,省财政厅会同省农口部门将补助资金直接下达到各市县(省属单位)。
第十条
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项目单位法人对项目执行、资金使用负责。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专账,加强资金核算和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内容或者调整预算。项目主体、地点变更或项目内容变更预算金额超过10%的,在项目批复六个月内由当地农口部门、财政部门向省农口部门、省财政厅提出正式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十一条
各级农口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对引导资金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农口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引导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市县开展监督检查。对违反财务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挤占引导资金的行为,终止项目,追回已安排的引导资金,取消该单位以后的项目申报资格,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予以处罚。
第十二条
项目完成后,市县农口部门组织做好本辖区项目验收工作。省农口部门、省财政厅根据《江苏省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苏财规〔2010〕36号)规定,自行组织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通报各市县(省属单位)。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一引导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高效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苏财农〔2008〕)6号)、《江苏省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农〔2002〕89号)同时废止。
巢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安排200万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幅逐年增
加。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为市政府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市财政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管理。
第三条 建立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目的是通过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产业化相关环节的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第四条 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扶持对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其他涉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等。
第五条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用于以下三方面:
(一)对巢湖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的基础设施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给予支持;
(二)对新增国家、省、合肥市、巢湖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创建国家、省、合肥市、巢湖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组织,品牌创建、“三品”认证、先进龙头企业、先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创业带头人给予奖励;
(三)农业产业化活动工作经费保障。
第六条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使用方式:
(一)贷款贴息资金,资金总额原则上为100万元。
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支持。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巢湖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对象在本要发生贷款用于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扶持方式为贷款贴息。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每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年补贴总额不超过10万元。经申报评审,择优选定补贴项目。
申报条件:
1、为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且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帐务清晰;
2、本必须发生贷款用于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
3、获得“三品”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企业优先;项目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优先;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优先。
(二)奖励资金,资金总额原则上为85万元。
1、新增龙头企业奖励。新增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新增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新增为合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新增为巢湖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元。
2、创建示范专业合作组织奖励。新增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组织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新增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组织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新增为合肥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组织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新增为巢湖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组织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
3、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奖励。新增为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新增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新增为合肥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新增为巢湖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
4、争创品牌奖励。新增国家级名牌(农)产品或驰名商标的,奖励企业10万元;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的,奖励企业3万元;新增合肥市级名牌(农)产品、知名商标的,奖励企业1万元。
5、“三品”认证奖励。新增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获认证产品给予3万元奖励;新增绿色食品认证的,每个获认证产品给予1万元奖励;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产品认证的,每个获认证的
产地或产品给予5000元奖励。
6、先进表彰奖励。每年评选10个先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个奖励5000元;每年评选5个先进专业合作组织,每个奖励4000元;每年评选10名农民创业带头人,每名奖励2000元。
(三)工作经费,资金总额原则上为15万元。
参加国家、省、合肥市组织的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和招商等产业化活动相关费用。
第六条
(一)、(二)、(三)规定的资金总额可根据当年实际发生情况相互调剂。引导资金与合肥市奖补政策及市财政其他扶持政策不重复享受。
第七条 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的使用每以实际发生额为准,据实拨付。
第八条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的申报、审定程序:
(一)由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组织市农委、财政、监察、发改委、供销等部门开展评审、审核和评选工作。
(二)申报产业化扶持资金程序:
申报产业化扶持资金必须提交:
1、申请报告;
2、项目文本;
3、有关部门审核认可的项目决算书;
4、上财务报表;
5、贷款证明,包括贷款批准文件、贷款合同、进账单、贷款利息结算单等;
6、企业基本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以上材料,由申报单位向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申报,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评审,报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研究确定,公示无异议,兑现贴息资金。
(三)申报奖励资金程序:
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向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并附相关材料,包括国家、省、合肥市级批准文件;名牌(农)产品、驰(著、知)名商标批复文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产品认证证书。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审核后,报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批准,公示无异议,兑现奖励资金。
(四)评选表彰奖励先进程序:
按照评选细则和量化评分标准,由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选后,报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批准,由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
第九条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每年11月份组织申报,12月份组织开展评审、审核。
第十条 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实施期间,由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管理和监督。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十一条 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二条 本办法有效期3年,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