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大连市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和规范市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预算单位工作任务完成和各项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是市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人员经费和正常公用经费预算之外编制的项目支出计划。
第四条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预算原则。项目支出预算要充分体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
(二)科学论证原则。对申报的项目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审核,按轻重缓急排序后,视当年财力择优安排。
(三)绩效评价原则。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追踪问效。
第五条 项目支出按照支出性质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基本建设类项目,是指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管理的规定,用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的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是指市直预算单位用行政事业费开支的大型专项经费。主要包括:大宗印刷费、专用材料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中央空调等特殊设施购置费、大型场馆的维护费、党政机关离退休取暖费、大型会议费、大型修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公务出国经费、办公用房和专用通讯网租赁费、工本费、成本性开支和其他大型专项经费等。
其他类项目,是指除上述两类项目之外的项目。主要包括:用科技三项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性补贴、对外援助、支援不发达地区等资金安排的项目。
第二章 项 目 库
第六条 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分为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库,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第七条部门项目库,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根据部门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要求,对所属单位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并按轻重缓急排序后设立。
财政部门项目库,由财政部门按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要求,对单位项目库的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结合财力可能,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和综合平衡后设立。
第八条 部门项目库由预算单位负责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财务主管机构进行具体管理。财政部门项目库由市财政局负责总预算的机构具体管理。
第九条 项目排序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论证、审核后,按下列原则排序:
(一)市委、市政府已确定的项目优先安排;
(二)市委、市政府有特殊规定的项目,经市财政局审核,纳入财政项目库;
(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项目根据轻重缓急、择优 第十条 项目库中的项目要在保证重点项目安排的前提下,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并实行滚动管理。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条件
项目申报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范围;
(二)属于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及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的重要实事;
(三)属于本部门为完成工作任务,加快事业发展急需安排的项目;
(四)项目安排要有明确目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五)项目计划必须按照市财政局要求填报项目申报书并附相关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二条 项目申报分为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新增项目是指本年度新增的需列入预算的项目;延续项目是指以前年度已批准,并已经确定分年度预算,需要在本年度及以后年度预算中继续安排的项目。
第十三条 项目按照部门预算编报的要求分为市委市政府已确定的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年度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型。
市委市政府已确定的项目,是指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的需要由财政预算资金重点保障安排的支出项目。
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是指市直部门为维持其正常运转而发生的大型设施、大型设备、大型专用网络运行费和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持续发生的支出项目。
跨年度支出项目,是指除市委市政府已确定项目和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之外,经市财政局
批准并已确定年度预算,需要按本年度继续安排预算的项目。
其他项目,是指除前三类支出项目之外,市直部门为完成其职责需要安排的支出项目。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文本由项目支出预算表、项目申报书组成。
第十五条 项目申报文本的填写要求
(一)基本建设类项目,其他类项目中的科技三项费用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按照我市现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
(二)除上述项目之外的项目,市直部门申报当年预算时,都应按照市财政局有关规定,填写项目支出预算表、项目申报书并附相关材料。
(三)新增项目中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应当填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项目评审报告。
(四)市直部门应当按照市财政局规定的时间报送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十六条 项目的申报程序
(一)项目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项目,不得越级上报。
(二)主管部门根据当年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要求,按先后顺序安排当年急需安排的项目,编制单位项目计划,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部门项目库。
(三)市直部门对进入部门项目库的项目,择优排序后并附相关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向市财政局申报。
第四章 项目审核
第十七条 项目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申报单位及所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的项目申报条件。
(二)项目申报书是否符合规定的填报要求,相关材料是否齐全。
(三)项目的申报内容是否真实可靠,项目计划是否合理。
(四)申报项目排序是否体现了保证重点项目支出的要求。
第十八条 对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市财政局要派人参加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的评审。
第五章 项目支出预算的核定与项目实施
第十九条 市财政局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预算单位的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以及年度财力情况和项目排序,编制市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
第二十条 市本级项目支出预算,要及时纳入部门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市政府审定,并在报请市人代会审议批准后,随部门预算批复给预算单位。
第二十一条 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各单位不得自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变更项目和调整预算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二条 属于政府采购品目和范围的项目,必须填报政府采购预算,并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项目的滚动管理
第二十三条 项目库中的延续项目列入部门预算后,项目的名称、编码、项目的使用方向在以后年度申报预算时不得变动,项目预算按照立项时核定的分年度预算逐年安排。
第二十四条 项目库中的延续项目有执行年限的,应当明确项目的起止年限,项目到期自行终止。
第二十五条 项目库中的延续项目实行滚动管理。每年项目支出预算批复后,市直部门和市财政局要对项目库进行清理,对延续项目要按部门预算的总体要求,滚动转入以后年度项目库,与下年新增项目一并申请项目支出预算。
第七章 项目的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二十六条 市财政局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并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办法由市财政局制定,考评工作由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 项目计划完成后,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要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项目支出的参考依据。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基本建设类项目以及其他项目中的科技三项费、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本办法规定的原则进行管理,并纳入财政项目库。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8〕9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以下简称预
算资金)是指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专项用于支持自治区本级直属国有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支出。
第三条 预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宏观政策,遵循规范透明、突出重点、公平公正、科学管理、讲求实效的原则,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二章 预算资金支持范围、内容和方式
第四条 预算资金重点支持自治区本级直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区直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第五条
预算资金按照资金使用性质划分,主要包括:
(一)资本性支出。根据自治区产业发展规划、工业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发展要求,以及自治区战略和安全等需要安排的支出。即向新设企业注入国有资本金,向现有企业增加资本性投入,向公司制企业认购股权、股份等方面的资本性支出。
(二)费用性支出。用于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方面的支出。
(三)其他支出。依据国家和自治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
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任务,统筹安排确定。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支出。
第六条 预算资金按照资金用途分别用于企业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和其他项目等方面的支出。
第七条 预算资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给予支持:
(一)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采取资本金注入和补助等方式。
(二)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区直企业承担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
(三)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原则上采取参股和跟进投资两种方式进行投资。对关系全局、涉及国防安全的重大关键领域技术创新项目,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采用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补助。
(四)区直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采取投资补助方式。
(五)其他项目按照项目情况分别采取资本金注入和补助方式。
第三章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第八条 预算资金安排的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重点鼓励国有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和能力建设,促进国有企业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减排机制。
第九条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重点支持:
(一)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关停小火电机组项目;
(二)工业重点节能工程项目以及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备案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投资的综合节能改造项目;
(三)建筑、交通行业节能项目;
(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
(五)重点行业减排项目;
(六)重点行业节能技术、低碳技术及循环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示范应用项目;
(七)国有企业实施的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其他项目。
第十条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助标准,原则上根据项目性质、投资总额等因素综合测定。
(一)对关停小火电机组项目,按照经确认的关停容量给予适当补助,统筹用于解决关停费用等问题;
(二)其他列入支持范围的节能减排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的20%注入资本金。
第四章 重大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第十一条 预算资金安排的国有企业重大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确定的重点任务,支持区直企业研发机构(以下简称研发机构)实施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区直企业开展重大技术研发活动。
第十二条 研发机构是指经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或认定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和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等机构。
第十三条 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是指研发机构为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技术研发任务,改善研发条件,为重大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保障。包括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研发所需技术条件(设备)购置等。
第十四条 对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额度,一般不超过区直企业实际投资额的30%;区直企业承担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一般不超过项目研发费用的30%。研发项目费用支出范围,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第十五条 预算资金安排的区直国有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第十六条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八大领域发展任务,重点支持以下项目:
(一)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研发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四)重点创新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应用示范项目;
(五)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新兴产业创投基金项目);
(六)重点高技术服务创新工程(包括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等服务);
(七)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其他项目。第十七条 预算资金鼓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试点,试点的具体运作程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
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开展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9〕2743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内政办发〔2007〕42号)进行。
第六章 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预算资金安排的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重在引导和支持区直国有企业强化安全生产,促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区直国有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遵循“依托现有、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先进适用,事权划分、职责明确,依据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
(一)区直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所需的运输吊装、侦检搜寻、救援救生、应急通信、个体防护、后勤保障、实训演练等装备。
(二)区直企业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特种设施。各类
设备、设施项目的具体内容,详见《区直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基地)装备、设施配置指导目录》。
所申报的项目,应当由有关区直企业结合现有队伍(基地)基础设施、装备配置状况和职责范围等情况,精心筛选并进行科学论证,确保其符合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实际需要。
第二十一条 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置项目,按照所核定项目的投资概算额给予补助;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设备维护等日常费用,由区直企业承担。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装备配置项目,在所核定项目投资概算额的60%以内给予补助。
第七章 其他项目资金支出管理
第二十二条 预算资金可以安排用于认购股权、弥补企业改革成本、提高公司信用等级、改善企业自身产业结构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的其他支出等。
第二十三条 其他项目资金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支持企业改制、投融资、结构调整等任务,重点支持以下项目:
(一)区直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小微企业项目,提高企业综合层次,吸纳就业,增加职工收入;
(二)区直企业兼并重组、破产等对职工的安置费用,厂办大集体职工经济补偿金,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以及国有企业离退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等;
(三)提高区直企业信用等级,增强投融资和担保能力,更好地为区直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四)向现有企业增加资本性投入,向区直公司制企业认购股权、股份等方面的资本性支出;
(五)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四条 上述第二十三条第(一)、(二)项采用财政补助方式,第(三)、(四)项采用资本金注入方式。具体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额度,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八章 项目申报及审核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财政部门根据预算资金总规模及支持重点,于每年8月份布置下一预算草案编报工作,并统一组织对预算资金支持项目的申报、审核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区直企业根据自治区财政部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应当提供以下书面资料:
(一)项目名称及主要内容;
(二)项目承担企业基本情况;
(三)项目承担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和目标;
(五)资本性支出项目包括项目立项依据,备案、核准或审批文件,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投资方案与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实施进度与计划安排,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等;费用性支出项目包括立项的必要性,项目具体的支出范围,项目资金测算依据和标准等;
(六)项目绩效考核及其有关责任的落实;
(七)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
(八)项目近三年获得国家、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情况的说明;
(九)其他需要证明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 区直企业监管部门依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要求,负责对所监管企业申报项目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和汇总,编制本部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资金申请报告及申报材料一并报送自治区财政部门。
当年已经获得国家或自治区财政资金同类方式支持的项目,不纳入当年资金申报范围。
第二十八条 自治区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
审,根据评审结果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统筹安排,编制自治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预算草案经法定程序审批后执行。
第九章 支出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
第二十九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独编制,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第三十条 为体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均衡性,支出预算具体执行中,可按收入预算规模,采取按月预拨、年终平衡的办法。
第三十一条 支出预算指标按照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草案,统筹考虑收入预算完成情况,分期分批下达各区直企业,同时抄送各预算单位。当年收入未实现的支出,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三十二条 预算资金拨付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直接拨付使用单位。
第三十三条 支出预算执行中如需调整,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预算执行中,企业改变财务隶属关系引起预算级次和关系变化的,应当同时办理预算划转。
第三十四条 区直企业收到预算资金,按照《企业财务通
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终了,区直企业应当向自治区财政部门报送上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具体包括:
(一)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四)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情况。
已获得预算资金支持的项目,如确实无法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或开展研发活动,有关企业应当将资金清算后上缴自治区国库(作“调入资金”处理)。
第十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
第三十五条 自治区财政、审计以及各监管部门依法对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和纠正发现的问题。区直企业应当自觉接受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监督结果的运用。对于弄虚作假骗取资金或者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七条 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项目
可根据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三十八条 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预算编制和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十九条
第十一章 附 则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
房政办发〔2009〕8号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区财政局区信息办关于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
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中心,区直属各单位:
区财政局、区信息办关于《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六日
—1— 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的绩效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我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依据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有关规定,按照《房山区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暂行)》(房政发〔2007〕32号)和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京财绩效〔2008〕1510号),结合我区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以下简称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依据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信息化项目绩效目标及其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原则
(一)统一指导、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三)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四)体现行业管理特点的原则。第四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范围
房山区信息化发展规划范围内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和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项目支出。—2— 第五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二)北京市和房山区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区委、区政府重点任务;
(三)信息化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四)国家、北京市和房山区信息化投资政策;
(五)项目立项报告、项目申报书(含绩效目标等补充资料)、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审论证材料;
(六)预算批复及调整预算的批复文件;
(七)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
(八)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计划、中期报告及完成后的验收报告;
(九)相关财务会计制度;
(十)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及规范;
(十一)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考评分类和方法
第六条 按项目支出类别,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分为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考评和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项目考评。
按项目执行阶段划分,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可分为实施过程考评和完成结果考评。项目实施过程考评,是指对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执行情况的考评;项目完成结果考评,是指对信息化项目总体执行情况以及完成后产生的效益、效果的考评。
—3— 为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实施效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可在项目完成验收后运行一段时间再实施绩效考评,具体考评年份应在申报立项时明确。
第七条 绩效考评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绩效考评方法。
第三章 考评内容和指标
第八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内容分为业务考评、财务考评两部分。在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项目绩效等级。
业务考评,是指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效能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规划与立项论证、建设目标、完成进度及质量、效益实现、组织管理等情况的考评。
财务考评,是指对项目预算支出管理情况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信息质量等情况的考评。
第九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遵循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第十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指标分为四个级次,根据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的要求,逐级进行分解和细化。
一、二级指标为共性指标,三、四级指标根据项目类别设定个性化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满分均为100分,考评分值预先设定,以便于对同类项目进行比较,在综合评价计分时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业务指标权重为60%,财务指标权重为40%。—4— 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下项目的考核面指标。其中业务指标类中包括:规划与立项情况、项目业务完成程度、效益实现情况、组织管理;财务指标类中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信息质量等。三、四级指标为项目的考核点指标。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分,以定性为主;四级指标是对三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是考评的基础考核指标。
在考评过程中如存在重要影响因素,可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作适当调整。
第十一条 项目考评综合得分根据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的得分结果加权求和得出,按照综合考评得分结果确定项目绩效级别。绩效级别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具体绩效级别标准依据当年考评实施方案确定。第四章 考评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由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分为财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评和预算单位自行考评两种形式。
第十三条 部门预算中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信息化项目全部实施考评。财政部门根据当年工作重点和信息化整体发展要求,从全年预算批复的信息化项目中选择确定进行财政考评的信息化项目。原则上1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财政部门组织考评范围,100万元以下项目由预算单位自行考评。考评方式于每年编制部门预算时根据工作计划确定,并在预算批复时一并批复预算单位。
—5— 预算单位自评项目由各预算单位按照项目绩效目标及管理要求实施自评,自评结果报区财政部门和区信息化管理部门,并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的考评范围。
第十四条 为保证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财政组织考评应按照《北京市财政局聘用社会中介机构暂行办法》(京财法〔2007〕926号)聘请中介机构或人员。预算单位自行组织考评可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所需费用列入部门预算。业务方面可由区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参与考评。
第五章 考评的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 预算单位在申报信息化项目预算时确定是否纳入财政考评范围及考评年份,并在项目库中填报绩效目标及绩效管理信息,实施绩效管理并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
第十六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考评对象并下达考评通知;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考评工作组;确定考评机构并签订委托书;实施考评工作;形成考评报告和工作报告;结果反馈应用。
第十七条 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对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统一部署,配合实施本单位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开展自评工作,准备项目材料并按时上报,配合考评机构开展工作,并对提交的报告及相关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十八条 绩效考评实施机构接受委托后,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计划,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受理并审核预算单位的绩效报告,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或非现场考评,汇总专家意见并进行综合分析,—6— 确定项目绩效等级,撰写并提交考评报告和工作总结。考评工作结束一个月内,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评,要将绩效考评报告反馈给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自行组织的考评,要将绩效考评报告报送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章 考评结果的应用
第十九条 预算单位应根据项目绩效考评结果,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加强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绩效考评结果,揭示预算单位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整改,为部门效能考核和领导责任制考核提供参考;完善本区及本部门信息化发展计划,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完善和细化行业管理规范,为制定信息化项目配置标准和经费定额提供依据;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用。
第二十一条
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部门信息化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以后安排信息化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作为新增项目决策和立项的参考。
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单位,在以后申报同类项目预算时财政部门予以优先安排,其中:运行维护类项目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可在以后两年内免于考评。考评结果为一般(含)以下的,要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结果报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下一财政部门不再安排新增同类项目预算。
绩效考评中若发现违法行为,应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第七章 考评工作要求
第二十二条 参与考评工作的有关人员应遵守考评工作纪律和规范,按照相关要求有序开展考评工作,确保考评结果、结论的独立、客观、公正。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考评机构、考评专家及工作人员对绩效考评材料负有保密的义务,并应主动履行。
第二十四条 遵循回避原则,参与考评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不得与被评项目及预算单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及业务竞争、合作关系。与项目立项、验收有关的专家禁止同时担任绩效考评专家。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区信息办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主题词:信息化
预算
考评
办法
通知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区检察院。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2月6日印发
共印240份
—8—
第四篇: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2010年04月03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预[2007]37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规范和加强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 管理,保障中央部门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我们制订了《中央本 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管理,规范基本支出预算分配行为,保障中央部门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组成。本办法所称“中央部门”,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企业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 中央部门的行政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运行经费和事业单位的事业运行(或机构运行等)经费等基本支出的预算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基本支出预算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是中央部门 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基本支 出计划,按其性质分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
第五条中央部门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其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作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第六条 编制基本支出预算的原则
(一)综合预算的原则。在编制基本支出预算时,对当年财政拨款和以前结余资金,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
(二)优先保障的原则。财力安排首先应当保障单位基本支 出的合理需要,以保证中央部门的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三)定额管理的原则。基本支出预算实行以定员定额为主 的管理方式,同时结合部门资产占有状况,通过建立实物费用定 额标准,实现资产管理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对于基本支出没有财 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其基本支出预算可以按照国家财务规章制度 规定和部门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结合单位的收支情况,采取其他方式合理安排基本支出预算。
第二章 制定定额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第七条 定员、资产和定额是测算和编制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
定员,是指国家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根据中央部门的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
资产,是指中央部门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 公共财产。包括国家调拨的资产、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单位名义接受捐赠形成和 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等,其表现形式为办公用房、车 辆、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
定额,是指财政部根据中央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 务的合理需要,结合财力的可能,对基本支出的各项内容所规定的指标额度。
第八条 制定定额标准的原则
(一)制定定额标准要以公平为前提,兼顾单位的实际支出水平。
(二)制定定额标准要量力而行,以财力可能为基础,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
(三)制定定额标准要规范化,制定方法要具有科学性。
第九条 制定定额标准的方法
(一)依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财力状况,社会物价水平及单位的业务性质、工作量、人员、资产等数据资料制定定额标准。
(二)根据基本文出的特点,对政府收支分类中的支出经济 分类款级科目进行合理调整、归并,形成若干基本支出定额项目。
(三)基本支出定额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人员经费包括政府收支分类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具体定额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及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离退休费、医疗费、助学金、住房补贴和其他人员经费等。日常公用经费包括政府收支分类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中属于基本支出内容的支出。具体定额项目包括: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日常维修费、会议费、专用材料费、一般购置费(包括一般办公设备购置费、一般专用设备购置费、一般交通工具购置费、一般装备购置费等)、福利费和其他公用经费等。
(四)为规范定额分配行为,根据中央部门承担的职能、行 业及业务特点,将中央部门分为若干类型。在核准同类单位工作量、占用的资源和相关历史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以人或实物作为测算对象,确定各类单位各定额项目的单项基准定额。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定额项目中,水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 费等可采取人员定额和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五)确定同类单位单项基准定额的基础上,确定同类单位的分档定额标准,最后确定各单位所应执行的各个单项定额标准。
(六)各个单项定额标准的总和构成单位基本支出的综合定额。
第十条 定额标准的调整
定额标准的执行期限与预算一致;定额标准的调整在预算开始前进行;定额标准一经下达,在预算执行中不作 调整,影响预算执行的有关因素,在确定下一定额标准时,由财政部统一考虑。
第三章 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一条中央部门根据财政部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编制本部门申报基本支出预算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按照规定格式报送财政部。
第十二条财政部对中央部门报送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 进行审核,按照定额标准及有关依据,结合中央部门基本支出结 余情况,测算并下达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 公用经费,下同)及财政拨款补助数。
第十三条中央部门在财政部下达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 额及财政拨款补助数额内,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政 策、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在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 费各自的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之间,自主调整编制本部门的基 本支出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财政部。
第十四条财政部依法将审核汇总后的中央部门预算上报 国务院审定。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规定时间内向中央 部门批复。
第四章 基本支出预算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基本支出预算按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分别 核算管理。人员经费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安排;日常公用经费 应与部门占有的资产情况相衔接,未按相关规定报批或超过配置 标准购置的实物资产,一律不安排日常维护经费。
第十六条基本支出预算中按照规定属于政府采购的支出,应当同时编入政府采购预算,并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中央部门要严格执行批准的基本支出预算。执行中发生的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部分,原则上不再安排当年的基本支出,可报经财政部批准后,安排项目支出或结转下年使用;发生的短收,中央部门应当报经财政部批准后调减当年预算,当年的财政补助数不予调整。如遇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确需调整基本支出预算的,由中央部门报经财政部批准后进行调整。
第十八条基本支出结余应按照财政部有关结余资金管理规定使用,中央部门应加强对基本支出结余资金的管理,将预算安排与基本支出结余资金统筹考虑。
第十九条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 检查监督,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依法 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财预 [2002]355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上海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办法
上海市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根据《上海市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是指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以下简称“其他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发展要求,以及本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安排的支出。
费用性支出是指用于处置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等方面的补助性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依据国家和本市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等,统筹安排确定的国资监管、国资预算管理相关的支出以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补充社保基金等支出。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方向和重点,应当根据本市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任务适时进行调整。
第三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项目,由预算单位根据市政府对本市产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以及国资监管等要求和相关工作需要,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时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对于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同意的支出项目,或因收入规模限制,上一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足额安排的支出项目,预算单位在安排当年国有资本预算支出时应予以优先安排。
第四条
市财政局统筹当年可安排的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以及预算单位编制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安排的支出项目,确定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其他支出的具体内容,形成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安排。
第五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应严格按照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确定的支出内容执行,遵循先收后支的原则,区别轻重缓急,分阶段拨付。
第六条
各预算单位应严格按照市财政局下达的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批复的明细支出项目,组织所监管企业具体实施。
第七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资本性项目支出,在具体执行时,由各预算单位向市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根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资委关于对部分市属经营性国资实施委托监管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09‟45号)的要求,明确项目的具体出资人以及资金到位的具体时间要求。
第八条
资本性项目支出在具体办理资金拨付时,市财政局 2 根据预算单位的书面申请,并经审核后,直接拨付到市政府明确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单位,由其拨付项目具体投资人或项目投资受款单位。
第九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费用性项目支出,在具体执行时,由各预算单位向市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明确费用性支出的具体项目和受款单位。
第十条
费用性项目支出在具体办理资金拨付时,市财政局根据预算单位的书面申请,并经审核后,按国库直拨的办法,直接拨付到受款单位。
第十一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其他支出,在具体执行时,属于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部分,由市财政局直接办理预算划转手续。属于国资监管、国资预算管理相关的其他支出的具体执行参照费用性支出的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二条
费用性支出和其他支出中属于政府采购规定的内容,应按照《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三条
市财政局应在接到预算单位有关预算执行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预算支出申请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并将办理结果告知预算单位。
第十四条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支出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各预算单位执行市财政局批复的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过程中,出现需调整支出的情况,应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并按程序上报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支出项目。
第十五条
对于预算执行中,已批复预算总额内的支出项目调整,各预算单位应按照市财政局印发的《关于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动态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的有关规定,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按照规定程序报请审批后,根据市财政局下达的预算调整批复,执行调整后的预算支出。
第十六条
对于预算执行中,由于出现超收收入或欠收收入,需要增加或减少预算总支出规模的,或者遇到国家和本市相关政策调整,需要调减预算安排的重点支出数额的情况,各预算单位应提出预算支出调整建议方案,由市财政局综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经市政府审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批后,根据市财政局下达的预算调整批复,执行调整后的预算支出。
第十七条
各预算单位应对已拨付的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各项支出进行定期跟踪检查,掌握资金的使用进度和效果情况,监督预算资金的规范、合理使用。
第十八条
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适时组织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和绩效管理,不断规范预算资金的使用,提升资金的使用绩效。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各项支出内容,接受市审计局等职能部门的审查和监督。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此前有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