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县级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县级支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弥补收支缺口,集中财力办大事,根据成府阅〔2005〕35号《研究经费编制审批办理等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加强县级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一、严格部门综合预算管理。严格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列入部门预算的资金由财政保障,未列入部门预算的原则上不予追加。
二、严格预算之外追加经费的管理。从2005年6月1日起到2005年年底,原则上不予追加一般性支出。有关部门确因工作需要申请专项经费的,由申请经费部门将经费追加的依据、金额、用途等形成书面申请函,送分管县长同意后,送交县财政局,经县财政局研究提出建议后,按程序审批:3万元以下(不含3万元)的由县长和分管财政的副县长审批;3万元以上(含3万元)至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定后,由分管财政的副县长和县长签字,财政执行;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后,报县委常委会议审定,由分管财政的副县长和县长签字,财政执行。
三、严格会议经费管理。切实加强会议管理,不必要的会议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合并开,必须召开的会议要控制时间和规模。从严控制会议经费、表彰经费支出,财政原则上只保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大型会议支出,部门会议所需经费自行解决。表彰大会原则上只发奖牌,不发奖金。
四、严格出国(境)、出省考察管理。建立健全出国(境)、出省考察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境)、出省考察经费,对无明确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的出国(境)、出省考察团组和个人不予批准,不予报销经费。
五、严格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县级部门和各镇使用财政性资金购置或租赁商品、获取劳务的,必须按照《郫县政府采购暂行办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集中采购。违反规定的采购行为,财会部门不得核销支出,已列报支出的,县财政局在批复单位决算时予以剔除,并按所发生的金额追减单位预算。
六、严格公务用车购置管理。各单位的公务用车必须严格按标准配备,原则上只更新不新增,各单位一律停止购置新车。
七、严格资金使用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管检查,县级审计、监察部门要对部门预算的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和专项检查,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
八、提高资金审批和拨付效率。县政府办、财政局要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申请、审批和拨付的工作效率。追加经费的请示从审批同意到拨付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若经审批未予同意的,应在5日内电话告知或书面告知经费申请单位。
第二篇:关于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关于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为规范预算管理,建立正常有序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之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预算法》、《安徽省预算监督审查条例》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区政府成立由区长、常务副区长、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长、财政局预算股长组成的预算执行领导小组。其职责:
(一)召开财税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
问题;
(二)提出预算编制意见;
(三)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预算追加事项;
(五)提出调整区、乡财政体制的意见;
(六)研究财政预算执行的其它相关事项。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批复
区财政局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出当年可用财力,本着“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采取先外
后内、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细化预算的办法。个人经费按人头、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规定结合财力编制综合部门预算,并汇总编制分类支出预算草案,经区政府审核后,报区人代会批准。区财政局根据区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及时批复部门预算,各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所属单位预算,不得搞二次分配。
具体编制办法:
(一)人员经费预算:人员工资预算根据在职、离休、退休、遗补人数和现行标准核定;其他人员经费按有关规定核定。
(二)办公经费预算:按人均公用经费定额、定编车辆定额及相关支出定额核定。
(三)专项经费预算:根据有关会议纪要、相关规定及财力可能核定。
三、支出预算的执行
(一)正常支出预算的拨付程序
包括人员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以及公用支出中的办公费、车燃修费、水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离退休人员特需费等经费,由区财政局主管股室根据批复到单位的部门综合预算,按均衡性原则,视财力情况分月编制计划报局长签署意见后,由预算股办理拨款。
(二)项目(专项)经费的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到单位的项目经费,由部门(单位)根据业务需要、项目进度于每月10日前向财政局提交用款申请,经区财政局业务股审核列表汇总,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拨款。
(三)政府采购项目专项经费的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中凡属当年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由部门(单位)根据本部门政府采购预算,经区财政局业务股审核,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拨款;并向区政府采购中心提出采购申请,由采购中心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同时由业务股通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资产的账务处理。
(四)未批复到部门(单位)的专项经费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中已经确定到项目,但尚未批复到部门(单位)的项目预算,由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财政局业务股审核,局长签署意见,报常务副区长、区长审批后,由财政局预算股下发指标文件,办理拨款。
(五)专项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审批程序 对由排污费、城市水资源费、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的专项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年初预算核定具体项目,预算执行中,财政局相关业务股按照“收支同步”的原则进行审核制表汇总,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支出。
四、预算的追加和调整
(一)预算追加的条件
一是经编委研究批准同意的增人增资;
二是预算执行中国家和省、市出台增资政策,当年必须兑现增加支出;
三是预算执行中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需要增加的支出。
(二)预算追加的审批程序
各部门(单位)要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预算执行,控制支出,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预算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要追加支出的款项,必须提出追加申请的理由(预算追加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追加的事项和理由、追加的必要性、追加的金额等,并附有效依据),追加申请报告统一由区财政局受理。
各部门(单位)因人员变动和增资、调资,要及时报送区财政局相关业务股,由业务股按月汇总报经局长审批后,送预算股办理追加手续。
专项追加事项由区财政局预算股汇总并结合财力状况提出意见后报局长核定,上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长审签或提请区政府预算执行领导小组研究批准执行。其审批权限分别为:
(一)3千元以内(含3千元),由常务副区长审批;
(二)3千元以上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交预算执行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三)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内(含50万元),由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四)50万元以上,由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按规定程序确定的追加经费,区财政部门必须及时拨付,并加强对各项支出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健全对专项项目经费使用的跟踪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追加预算需实行政府采购的,除按规定程序报批外,各预算部门(单位)还需向区政府采购中心提出采购申请,由采购中心按照采购程序组织政府采购;财政局预算股根据采购合同金额下达预算指标,办理拨款,并通知区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支出和资产的账务处理。
(三)预算调整的程序
预算执行中安排到项目的资金原则上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由部门(单位)提出项目调整申请,区财政审查批准,按程序办理调整手续。
五、强化预算管理意识,确保收支平衡
各部门在严格执行预算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潜力,增收节支。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花好用好每一分钱,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严格执行预算和财经法规办事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三篇:云南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云南财政厅
云南省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和加强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意见的通知》(云政发„2008‟57号)等有关规定,参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7‟3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云南省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对象主要为省属国有企业(一级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及运营公司(以下简称“预算单位”),以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应与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相衔接,避免与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支出交叉重复。
第三条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以根据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对各州(市)的转移支付项目。
第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可以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专项管理办法。
第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确定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方向和重点,布臵预(决)算编制,审核预算单位预算建议
2的行政运行支出。
第三章 预算编制和批复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部及省委、省政府编制预算的统一要求,根据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政策,明确当年支出重点,印发编制省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通知。
第十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对省属企业盈利情况进行测算后,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规模。
第十六条 预算单位根据省级财政部门通知要求以及预算支出规模,编报支出计划建议报省级财政部门,同时抄送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其中:
(一)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相关改革成本支出计划建议,根据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编制;
(二)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计划建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投资运营公司和省属企业章程、发展定位和战略、投资运营计划、投融资计划等编制。
第十七条 预算单位负责将支出计划涉及的项目,按规定在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库系统中进行申报,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并结合国家和云南省重点发展战略、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进程、国有资本布局调整要求以及绩效目标审核意见、以前绩效评价结果等情况,对预算单位申报的支出计划建议组织评审后,向预算单位下达预算控制数。
第十九条 预算单位根据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省属企业经营情况、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及改革发展进程等,对本单位支出计划建议进行调整和完善后,再次报送省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单位调整后的支出计划建议,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后,编制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第二十一条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经省人代会审议批准后,省级财政部门在20日内向预算单位批复预算,同时抄送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预算单位应当在接到省级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单位预算后15日内向下属单位批复预算。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二十二条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预算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照省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规定,将预算资金拨付至预算单位。省级财政部门要逐步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督促预算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尽快形成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四条 预算单位应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属于国有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各州(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办法由各地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文化类、金融类国有企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及说明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及说明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说 明501010101 人员支出 反映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按工资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等。50101010101 基本工资 反映按国家统一规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说 明
501010101 人员支出
反映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按工资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等。50101010101 基本工资
反映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基本工资。包括机关(指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政府、党派、人民团体)行政人员、人民警察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机关工人的岗位工资、奖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工资和国家规定比例的津贴;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的临时待遇等。
5010101010101 基础工资
反映机关行政人员、人民警察的基础工资。5010101010102 职务工资
反映机关行政人员、人民警察的职务工资。5010101010103 级别工资
反映机关行政人员、人民警察的级别工资。5010101010104 工龄工资
反映机关行政人员、人民警察的工龄工资。5010101010105 岗位(技术等级)工资
反映机关工人的岗位(技术等级)工资。5010101010106 岗位奖金
反映机关工人按国家规定比例发放的奖金。5010101010107 固定工资
反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工资。
5010101010108 比例工资
反映事业单位人员按国家规定比例发放的津贴(活工资部分)。5010101010109 其他工资
反映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临时待遇。
50101010102 津贴
反映在基本工资之外按国家统一规定开支的津贴、补贴。包括公务员岗位津贴、各类补贴(如书报费补贴、冬季取暖补贴等)、保留福利补贴、套改其他、地方出台财政补贴、地方出台自筹补贴和其他补贴。
5010101010201 岗位津贴
指公务员岗位津贴,如公安干警特殊岗位津贴、公安干警值勤岗位津贴、人民法院干警岗位津贴、审计人员外勤工作补贴、纪检监察人员外出办案补贴、信访岗位补贴、财会人员岗位补贴、政府特殊津贴、各类学校的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津贴、医院的护龄津贴、运动员津贴、军人津贴等。
5010101010202 各项补贴
反映在基本工资之外按国家统一规定开支的各项补贴。*** 保留福利补贴
*** 套改其他 *** 地方财政出台职务补贴
*** 地方财政出台煤气电贴
*** 地方出台的自筹补贴
5010101010203 其他补贴 含冬季取暖费、防暑降温费、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女工卫生费等。
50101010103 奖金
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各类资金,如按国家统一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奖金、文明单位奖金、先进个人奖金等。50101010104 福利费
按工资总额的2.5%计提的福利费。
50101010105 社会保险费
反映单位为在职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
5010101010501 养老保险基金
反映单位为在职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基金。5010101010502 医疗保险基金
反映单位为在职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基金。5010101010503 失业保险基金
反映单位为在职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基金。5010101010504 生育保险基金
反映单位为在职职工缴纳的生育保险基金。
5010101010505 其他社会保险费
反映单位为在职职工缴纳的工伤等其它社会保险费。50101010106 其他
上述项目未包括的人员支出,如加班工资、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长期临时工工资、按工资总额的2%提取的工会经费等。
501010102 日常公用支出
反映单位购买商品(不含固定资产)和劳务的支出。
50101010201 办公费
一般性办公用品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文具、纸张、笔墨、电话机、档案袋、信封、计算器、计算机软盘、复印费、报刊、电汇手续费、一般印刷费、书报杂志费等。
50101010202 专用材料购置费
单位购置的专用材料支出,如药品及医疗耗材、农用材料、兽医用品、实验室用品及小型设备、专用服装及劳保用品、消耗性体育用品、胶片、录音和录像带、专用工具和仪器、专用材料和用品等。
50101010203 专项业务费
反映单位为完成某项专项业务(如专项科学研究活动,专业资料的印刷,专项业务活动,行政单位按规定组织的离退休人员的各项活动,以及行政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异地安置费、探亲路费、丧葬费、离休人员特需费等)且支出年初无法细化到日常公用经费有关目的开支,如宣传费、劳保费等。
50101010204 劳务费
反映单位支付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劳务支出, 如翻译费、手续费、短期临时工劳动报酬等。50101010205 水电费
反映单位支付的水费(包括饮用水、卫生用水、绿化用水、中央空调用水等)、污水处理费和电费(包括照明用电、空调用电、电梯用电、食堂用电、取暖加压用电、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用电等)。
50101010206 邮寄费
反映单位开支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
50101010207 电话通讯费
反映单位开支的电话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按规定的电话费补助等。
50101010208 取暖费
反映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的工资、节煤奖以及离退休人员的取暖费。
50101010209 物业管理费
反映单位开支的办公用房、高层设备的物业管理费、垃圾清运费。
50101010210 交通费
反映单位开支的国内外交通费,包括临时租车费,车辆用燃料费、过桥过路费、车辆保险费、司机安全奖励费、停车费、车辆年检、驾驶员年检等费用。50101010211 差旅费
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出差、出国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因工作需要开支的杂费,调干随行家属旅费,调动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的多退少补部分。50101010212 维修费
反映为保持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效能而开支的日常修理和维护费用。建筑物1万元以下和设备5千元以下的维修费用。
50101010213 租赁费
反映租赁办公用房、宿舍、机械设备、专用通讯、场地、车船等的费用。
50101010214 会议费
反映会议中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赁费等。
50101010215 培训费
反映政治学习培训和职工业务培训支出,包括学习资料购置费、调研经费、规定的电影票、党校学习生活补助、培训的差旅费等。
50101010216 招待费
反映单位开支的各类接待费用,包括用餐费、住宿费、交通费等。50101010217 其他
反映上述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如行政赔偿费和诉讼费、会员费、非基建贷款利息支出、环境绿化、扶贫工作队费用等。
501010103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反映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50101010301 离休费
离休人员离休费、护理费和其他补贴。50101010302 退休费
退休人员退休费、护理费和其他补贴。
50101010303 退职(役)费
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或军队人员的退职补助,军转干部的退役金。
50101010304 就业补助费
按规定给予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残疾人、退伍军人等的就业补助。50101010305 抚恤金
按规定开支的烈士家属、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以及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金和其他人员按规定开支的各项抚恤金等。
50101010306 救济费
反映城乡贫困人员、灾民、归侨、外侨人员和按国家规定支付给特殊人员的生活救济费。
50101010307 医疗费
未参加医保人员及参保人员在医保开支范围之外,按规定应由单位负担的医疗补助支出。包括离休干部医疗费、退休医保费、统筹医疗费。
50101010308 生活补贴
反映优抚对象的定期定量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行政单位职工和遗属生活补助,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的伙食补助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等。
50101010309 提租补贴
反映原住房补贴、房租改革后的提租补贴。50101010310 住房公积金
单位负担的住房公积金。50101010311 住房补贴
单位的购房补贴支出。
50101010312 助学金
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贴。
50101010313 其他
反映未包括上述各目的补助支出,如独生子女保健费、职工探亲旅费、退职人员及随行家属路费,退伍回乡义务兵一次性建房补助,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一次性经济补助费、老干部慰问费等。
501010104 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
反映单位购置、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大修理支出。
50101010401 建筑物购建费 反映单位购买、自行建造办公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食堂等建筑物(含附属设施)的支出。
50101010402 办公设备购置费
反映单位购置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一般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的支出。
50101010403 专用设备购置费
反映单位购置的具有专门用途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专用设备的支出。
50101010404 交通工具购置费
购置各类交通工具(含汽车、摩托车等)的支出(含车辆购置税)。
50101010405 基础设施建设费
反映道路、桥梁等大型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支出。50101010406 大修理费
反映各类设备、建筑物、公共基础设施等大修理费,建筑物1万元以上的维修和设备5千元以上的维修费用。
50101010407 更新改造费
反映固定资产经使用一定时期后,为恢复其原有生产效能而对其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的全面更新和改造支出。50101010408 其他 未包括上述的支出,如档案设备购置费、各类文物、陈列品、图书的购置费等。
第五篇:进一步深化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模版]
附件
进一步深化项目支出绩效预算
管理改革的意见
市级各部门、各区财政局:
为进一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建立全面规范、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推进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有关文件要求,按照中央绩效预算管理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预算管理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市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工作要求,为下一步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指明方向。
绩效预算管理,是重效果、讲成本、可问责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是实现现代公共财政管理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市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勇于攻坚克难,大力推进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突破口、着力点;是建立全面规范、标准科学、约束有力、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迫切需要;是加大资金、资产、资源统筹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民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二、准确把握深化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的总体方向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落实《预算法》等相关法规,从编制2018年部门预算起,利用3年时间,以全面绩效、标准科学、政策导向、约束有力、权责明晰、公开透明为基本原则,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导向,以规范的项目管理制度为基础,以三年滚动项目预算为手段,以支出项目为载体,以绩效管理为抓手,以部门内控和财政监督为保障,以预决算公开为约束,以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资源为目的,全面推进绩效预算管理,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起规范透明、约束有力、配置高效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模式,切实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民满意度。
(二)基本原则
全面绩效原则。用钱先问效,无效必问责,紧紧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各个环节,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建立事前有评估、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结果要运用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机制。
标准科学原则。深入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对预算编制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预算评审结果运用,及时总结不同项目的支出规律,建立同类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扩大基本支出定员定额范围管理,建立健全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政策导向原则。项目支出预算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以相关行业、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为依据,结合部门职能和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
约束有力原则。严格落实预算法,切实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预算执行中,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控预算调整和调剂事项。加大问责追责和查处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权责明晰原则。明确界定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权限,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加强财政部门对支出政策的管理,依法下放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权限,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合理划分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优化转移支付制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
公开透明原则。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不断拓展预算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充分发挥预算公开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扩大项目支出预算公开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项目决策、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
三、进一步深化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绩效,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1.构建绩效管理架构。构建“政府-财政-部门”三级绩效预算管理架构。各级政府有序推动中长期绩效管理规划的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框架。财政部门以党委政府重点项目预算、部门整体支出预算、财政支出政策建设为抓手,推动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与预算部门共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预算部门主要以部门履职为目标、以项目支出为支撑,开展部门绩效管理,对项目单位和项目支出开展全过程绩效监管,督促项目单位履行绩效管理责任,推动财政支出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常态化。
2.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多层次、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一是按照全面性、准确性和兼容性的原则,合理设定绩效目标。二是明确评价重点,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结果的关注上。三是科学选定绩效评价指标,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加强评价结果反馈应用,及时有效反馈评价结果,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改进预算管理,促进提升部门绩效。
3.深化绩效目标管理。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各级预算部门根据事业发展计划编制部门预算和绩效目标,推动绩效目标编制实现完整、全面、可行性,促进绩效预算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二是按照“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的原则,加大绩效目标审核力度,将绩效目标审核结果作为预算申报的重要前置条件,对无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偏低的,不予安排或相应核减预算。三是在批复年初部门预算或调整预算时,一并批复绩效目标。各预算部门应按照批复的绩效目标组织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
4.强化事前评估工作。将事前评估从预算编报期前移到项目申报阶段,建立事前评估审核机制,通过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专家和人大参与的形式,依据部门战略规划、事业发展规划、项目申报理由,对各部门新增事业发展类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申请资金额度的合理性、财政支持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证,评估结果作为当年追加和下一预算安排和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
5.推动绩效评价提质扩围。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体现权责对等,放权和问责相结合。拓宽评价范围,将绩效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财政支出政策等方面,推动构建“广覆盖、多层级、全过程”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政策性审核,五年内实现对财政支出政策的绩效评价“全覆盖”,进一步推进重大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6.加强绩效目标执行动态监控。一是规范绩效报告制度,各级预算部门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财政部门汇总、分析各预算部门提交的预算绩效报告,提出整改建议。二是完善绩效监控机制全覆盖,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按照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财政资金绩效监控,并定期报告绩效监控信息。三是加强绩效监控信息应用,将绩效监控信息作为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的参考依据,对偏离绩效目标的支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四是绩效监督与内控建设相结合,将绩效跟踪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单位内控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
7.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一是建立绩效评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作为制定政策、分配资金的重要依据。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不予支持的项目不得进入预算申报流程,绩效评价结果为“一般”以下,核减部门下项目预算控制数。二是将预算绩效管理和政府绩效管理有机衔接,财政部门实施预算管理综合考核,各级政府要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三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褒奖激励和处罚问责,加大结果通报和问责力度,认真落实问题整改,发挥好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理顺权责,完善政策制度机制
8.依法明确预算管理权限,强化预算部门主体责任。一是强化预算部门在项目预算编制中的主体责任,预算部门对项目预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规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负责,也要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结果负责。二是强化财政部门宏观管理、总量平衡、综合性预算管理制度设计等职能,加强对财政支出政策的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财政支出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对预算部门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履行程序的合规性、项目立项的政策性进行重点审核,实现财政部门职能从单纯“审核项目”到“研究政策、审核项目”两手抓的转变。
9.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梳理事权,进一步明确市、区支出责任。一是明确市级管理职责,主要是制定转移支付总体管理制度,根据重点任务编制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拟定资金分配方案,督促各区加强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管理,组织开展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等。二是强化区级主体责任,主要是制定本区转移支付资金的实施细则,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安排、审核、批复本区转移支付项目,做好转移支付项目组织实施和预算执行,组织开展本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工作,对转移支付执行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
10.健全以绩效为核心的项目资金办法,扎紧“制度笼子”。为适应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度,原则上实现“一类项目、一个办法”,约束和规范自由裁量权。增设绩效预算管理相关要求,办法中必须明确:绩效目标、设立依据、使用方向、分配原则、分配方式、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实施期限、退出方式及资金使用禁令等规范化要求。为防止资金固化,应减少专项资金规模,避免先确定资金规模后遴选项目。办法中的项目执行期限,要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门或行业发展规划的期限相适应,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除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实施周期的项目以外,其余项目的办法一般不超过5年;项目到期后,项目资金办法自动废止,确需继续安排的,要对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和公平竞争审查,并根据评价和审查结果重新安排。
(三)筑牢基础,健全预算标准体系
11.推进项目预算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强预算评审结果运用,及时总结不同项目的支出规律,探索建立同类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定期清理和调整机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水平变动、部门职能调整、财务制度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定额标准。
12.推进绩效评价标准化研究建设。一是推进绩效指标体系标准化的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库,逐步完善项目支出的标准体系建设。二是研究引入成本效益分析和提高满意度指标评价权重的方法,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各预算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和支出类型,建立分行业的绩效指标体系,对所有执行完成的财政资金,按照事先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三是开展绩效指标库的建设研究,梳理、汇总近几年来各部门、各行业的绩效指标,分类形成绩效指标库,确定行业评价指标和标杆值,为各部门填报绩效指标和开展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四)分类改革,改进财政投入方式
13.为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将财政涉企资金政策,区分为公共性和市场性两个层次,并引入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对公益性行业项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多种形式鼓励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的投入。
14.对具有战略性和需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引入市场化投入。更多采用“政府投资基金”、“注入资本金”、“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通过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发挥政府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
15.对关系民生的投资回报率不高的产业项目,转为间接支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从“直补”方式调整为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间接支持方式,对有银行贷款的财政支持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对担保机构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给予风险补偿,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16.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确需保留的无偿资助类产业项目,实行评价后补助。严格按照“菜单式、目录化、全公开、程序清、条件明、事后查、问绩效”的方式管理,将“事前无偿资助”改为以事后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的“事后以奖代补”方式,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17.对所有适宜向社会力量购买的政府事务性管理服务,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将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所有适宜向社会力量购买的政府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范围管理。
(五)严格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约束
18.严格立项管理。把规范的程序和合理的依据作为项目立项和入库的必要前提,立项程序要涵盖政策研究、方案论证、行政决策等方面,立项依据要着重反映本部门与其他部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责或财政事权范围的,以及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都不得安排项目支出。同时提高重点支出的决策层级,年初报市人代会审议的重点支出及执行中新出台的重大支出政策,需经市政府会议审定。
19.加强项目储备。通过尽早布置、提前启动项目研究论证、编制立项、审核评审等工作,做好预算项目储备,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的计划性,减少“钱等项目”和“敞口政策”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年初预算批复率。
20.建立项目约束和退出机制。财政部门每年选择部分中长期支出政策或重大项目进行动态评估。整合投向趋同、交叉或政策碎片化的项目,防止资金固化;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项目;取消政策目标已实现、不再具备实施条件或绩效效果不佳的项目。各预算部门也要建立类似机制,通过动态评估调整支出政策,挤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本部门重点工作。
(六)强化监管,防控支出管理风险
21.推进部门内控体制机制建设。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快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促进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对重大项目立项和大额资金使用,要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由部门党组会或办公会讨论决定。建立项目实施终身负责制,项目立项、编报、审核和实施责任要明确到人,落实到位,有效控制项目支出管理风险。
22.健全财政“大监督”格局。在全市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和各级预算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有效衔接,统筹搭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覆盖的“大监督”格局。一是加大专项资金监控力度,将市对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市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并延伸到乡镇。二是加大专项资金监督检查,针对项目资金管理薄弱环节,重点开展涉企、涉农、涉及个人补助的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三是强化市区两级财政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互通计划,共同在以后对大额项目资金开展专项检查。
23.强化重点监控信息核查机制。增强监控问题核实、纠偏整改力度,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及时将预警问题信息及时反馈市级部门核查,促进预算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期通报,根据重大问题线索开展核查,并督促问题单位进行整改。
(七)严肃问责,完善追责问效机制
24.完善预算管理追责问效机制。一是研究建立“黑名单”制度。把巡视、审计、预算评审和监督检查中暴露出问题较多或屡犯不改的部门,纳入“黑名单”,在预算安排、预算调整、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采取督导整改措施;待部门整改到位、预算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后,再退出“黑名单”。二是强化结果应用。将事前评估、绩效评价及监督检查结果与下部门预算编制、项目申报、绩效考核等紧密挂钩,对监督检查发现严重问题的单位,督促落实整改,并对下部门预算编制、资金申请等进行重点审核,相应扣减预算安排规模。
25.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加大对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对检查中发现骗取、套取和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等涉及违法违规的行为,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如涉及个人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主管部门,由有关部门追究党纪政纪和司法责任,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
(八)加大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6.做好项目绩效信息公开。落实《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要求,对列入人代会审议的重点支出事项,按照“谁编制、谁公开”的原则,由牵头部门在公开部门预算时,同步公开重点支出事项的绩效目标、政策依据、预算安排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升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27.推进重点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在实现部门预决算公开“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从2018年起推进涉企、涉农、涉及个人补助资金的项目信息公开,由预算部门在其官方网站此类项目的管理办法、决策程序、绩效目标、资金安排、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情况,并将部门公开情况纳入财政监督检查范围。
四、工作要求
市级各预算部门、各区财政局要充分认识深化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发挥主体作用,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区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统筹协调,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并做好对下级单位的指导和督促。各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共同努力,不断提高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