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
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
时下,学生对教师的“顶牛”事件常有发生。其中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顶牛”。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顶牛”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处理好学生的“顶牛”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事发中,冷静而不燥热。当学生的“顶牛”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作为班主任必须用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顶牛”事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二、事发后,静缓而不急动。一些班主任在“顶牛”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学生科寻求解决的办法。在“顶牛”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学生会很反感,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要缓一缓,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顶牛”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不要找学校、找家长。另外,对于学生的不尊敬,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尽可能放在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事情不要当众批评,可以换个环境个别交换意见,或者通过第三者向被批评的学生传递批评信息,或者创设氛围让他于“无意之中”听到你的批评意见,这就好比“隔壁有耳”,故意让学生在“无意之中”了解到你的批评意图,从而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改正过错,弥补不足。
三、处事方法上,深切而不敷浅。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与对抗,很多老师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他或多或少都可以为自己找点“正确”的理由,加上犯了过错后,他的防犯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防犯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听不进你的正确批评。教育学生时,效果如何,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教师讲得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切入口找准了,犹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我曾教过一位名叫周强的学生,母亲过世不久,其父很快就找了一位年轻的女人同居,他强烈反对,但其父居然说宁可不要他也要那个女人。此事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很大的创伤。此后,他家的家庭“战争”就没有断过。周强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发现他的不正常后,曾多次与其谈心,然后自以为是的对他进行指点,但没有收到一点成效。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走神,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的?”他说:“谁让你叫我!”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平时对他那么关心,都是白费。但立刻联想到他的种种表现,意识到他的“顶牛”只是表象。(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当天中午放学后我俩都没吃饭,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他的“顶牛”,而是希望为他分忧,他把所有的委曲全说了出来。这一次谈话我完全是个听众,但效果出奇的好,他好像通过这次谈话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四、处事态度上,真诚而不虚伪。有时,“顶牛”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顶牛”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只能当逃兵,辞去班主任工作。当“顶牛”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顶牛”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顶撞,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第二篇:正确看待学生的“顶牛”
正确看待学生的“顶牛”
一天,我把一个 男同学调到 一个女同学旁边和她同桌。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一幕:那个女同学气呼呼地撅着嘴,忽然把语文书摔倒了地上。教室里同学一下把目光对着我,看我如何处理她。我冷静了一下,让她前座的同学把语文书拿起来放回她书桌上。她没想到我会这样做。
下课后她把一份检讨书交给了我。内容是这样的“尊敬的王老师:我想对你说声对不起,因为今天我做的事情太过火了,虽然是因为一件小事,惹得您不高兴------,但是我从来都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爱摔东西来发泄这样心里就会好受些,可是没想到带来这些不必要的麻烦,没想到那是对老师的不尊敬。我虽然是不高兴,但是后来一想,明白了我到学校是来学习的,而不是选同桌的,和谁同桌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学习。说这些是为了让您原谅我的 冒犯,同时也感谢老师对我这么多年的关心和鼓励。我想对您说声谢谢。”看完这封检讨书后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是啊!中学生思想单纯很少顾忌后果。一般情况下他们是敢于承认错误的。为什么会又经常出现顶牛现象呢?原因是在威严的老师面前顾全面子出现顶牛现象。
所以,正确看待学生“顶牛”,重要的是老师的态度。如果能做到热情、诚恳、和蔼,学生消除了紧张、嫉恨、逆反心理,即使真的做了错事,也会大胆承认。同时和学生谈话,特别是批评的谈话,一定要在师生两个人之间进行。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爱护,接受老师的教育就会顺理成章。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
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
2008-03-24 07:59:55 作者:郑纳 浏览次数:3813 文字大小:【大】【中】【小】
来源:摘录
时下,学生对教师的“顶牛”事件常有发生。其中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顶牛”。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顶牛”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处理好学生的“顶牛”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事发中,冷静而不燥热。当学生的“顶牛”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作为班主任必须用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顶牛”事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二、事发后,静缓而不急动。一些班主任在“顶牛”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学生科寻求解决的办法。在“顶牛”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学生会很反感,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要缓一缓,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顶牛”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不要找学校、找家长。另外,对于学生的不尊敬,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尽可能放在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事情不要当众批评,可以换个环境个别交换意见,或者通过第三者向被批评的学生传递批评信息,或者创设氛围让他于“无意之中”听到你的批评意见,这就好比“隔壁有耳”,故意让学生在“无意之中”了解到你的批评意图,从而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改正过错,弥补
不足。
三、处事方法上,深切而不敷浅。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与对抗,很多老师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他或多或少都可以为自己找点“正确”的理由,加上犯了过错后,他的防犯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防犯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听不进你的正确批评。教育学生时,效果如何,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教师讲得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切入口找准了,犹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毫不
费力。
我曾教过一位名叫周强的学生,母亲过世不久,其父很快就找了一位年轻的女人同居,他强烈反对,但其父居然说宁可不要他也要那个女人。此事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很大的创伤。此后,他家的家庭“战争”就没有断过。周强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发现他的不正常后,曾多次与其谈心,然后自以为是的对他进行指点,但没有收到一点成效。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走神,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的?”他说:“谁让你叫我!”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平时对他那么关心,都是白费。但立刻联想到他的种种表现,意识到他的“顶牛”只是表象。当天中午放学后我俩都没吃饭,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他的“顶牛”,而是希望为他分忧,他把所有的委曲全说了出来。这一次谈话我完全是个听众,但效果出奇的好,他好像通过这
次谈话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四、处事态度上,真诚而不虚伪。有时,“顶牛”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顶牛”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只能当逃兵,辞去班主任工作。当“顶牛”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顶牛”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顶撞,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故意顶撞老师现象的案例分析
学生顶撞老师,是老师最难以容忍的事情。而这样的问题在绝大多数学校都会存在。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往往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常常躁动不安,时常摆出一副目空一切的架势,他们经常故意和老师对着干,以顶撞老师来表现自己的“能耐”。能否做好这类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对教师修养与智慧的检验。
一、小伟的故事 “老师,老师,教室里又打起来了,您快去看看吧。”我正在食堂吃早餐,碗里的米线还没吃到一半,班长就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我知道肯定又是小伟带的头。放下手中的筷子,我三步并作两步冲向教室。
刚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乱哄哄的一片,还夹杂着“大”、“用力打”、“打得好”的叫喊声。我冲进教室一把来开小伟,大声喝道:“住手!”起哄的学生被震住了,多达数孩子都退回到自己座位上。我正想把打架的两个孩子带回办公室问话,没想到小伟冲着我就喊:“我不是你的学生,我不要你管!”说完转身就冲出了教室。看着小伟怒气冲冲的背影,我不禁想到第一次见他的情景。
第一次接手这个班,我走进教室时,一个矮矮壮壮的男孩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其他的孩子都睁着无邪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我这个新老师,只有那个男孩看起来攻于心计、少年老成,非常漠然的看着我,那眼神分明有一种“挑衅”的东西在闪动,他就是小伟。
以后小伟的这种表现让我不得不更加注意他了,因为他的故意顶撞常常让我心里堵得慌。一次,我走进教室,看到地板上赫然躺着几张揉皱了的纸团。我问谁仍的,一个男孩说是小伟扔的。我转向他,顺口问是不是他仍的?为什么不扔到门口的垃圾桶里?我话音刚落,小伟马上喊起来:“是我仍的,怎么样?”还有一次,正在听写。其他学生都在低头写着,小伟还不紧不慢的玩弄着手中的圆珠笔。我走到他身边,用手敲了敲他的桌子。没想到他一抬头就瞪着眼睛冲我大声喊道:“你干什么,神经病!”他的大嗓门吓了我一大跳。重要的正面“冲突”几乎成了课堂的“协奏曲”!
在学习上,他从来都是应付了事。尤其在书写方面,我只能把他写的字叫做“天书”,每次批改他的作业,就像是考古似的很费眼力。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没少写“书写不工整”这几字,他却把我的评语作为描红的字帖,很细心的把那几个字描了一遍。我指着他描过的字责问他,他可是很大方的说:“老师,您的字很潇洒,我这是在练字呢!”
在我们老师心中,他实在不是招人喜欢的孩子。可他却特别有号召力,身边总有一群“仰慕”他的孩子跟随左右。今天的打架事件,仅仅是因为同学之间一个小小的玩笑,小伟为他的“哥们”打抱不平。而那些起哄的孩子也多是他的“仰慕者”。
事情过后,小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除了他的“弟兄”,谁的话他都不听,谁叫他都不理。我决定对这件事情“冷处理”,对他的这种行为暂时不追究,这会儿我和他说什么,他都是听不进去的。但暗地里我开始多方了解小伟的情况。我还找到他以前的班主任,知道小伟属于那种经常无故顶撞老师的学生。只要能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哪怕带来的是同学的起哄,老师的惩罚,他都感到很满足。所以,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班主任心中的一块“顽疾”。从学生口中我知道小伟的成绩一直不理想,老师们都不喜欢他,只要他一闯祸,老师们除了惩罚还是惩罚,班里的活动老师也不愿让他参加。可小伟在男生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因为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看来这个孩子的心地并不坏。要转化他,还得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切关怀。而我,平时对他的关怀就不够,和其他老师一样,只要他一犯错,同样也是简单的说教加没得商量的惩罚。何况教育好他,就等于带动了一大片,他毕竟是男孩子心中的“老大”。
从其他同学口中我知道小伟家是卖鸭蛋的。我叫一个孩子带我到市场,找到了他家的鸭蛋摊,见到了小伟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正躬着腰给客人数鸭蛋。老奶奶见老师来了,感动地说:“谢谢老师对小伟的关心!这还是老师第一次上门啊!这孩子从小就不服管教,性格倔强。父母又没文化,还要打理家里的养鸭场。这孩子让我们一家人操碎了心啊!”望着老奶奶的白发,听着她颤颤巍巍的话,我心里不是感动,切多了一份自责——对小伟的关心太少了、太晚了。
二、问题与危害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与危害
故事中的小伟经常故意顶撞老师。这种情况在班级管理中并不少见,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常常无缘无故地顶撞老师,出言不逊,遇事不轻易认错,难以沟通。这类学生虽然只是少数,但如果不注意引导,他们对老师的敌对情绪和顶撞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和班级正常秩序,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阻碍和困难。同时,也会使这类学生在行为规范和人格修养方面出现障碍,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上学后,家长认为孩子既然送到了学校,孩子不听话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所以从来不会主动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因为缺少了家长的配合,也造成了老师对小伟教育的不力。
2、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
由于小伟的成绩不太理想,又没有很明显的长处,很难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而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因此,小伟只能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得到老师的关注,甚至不惜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另外,教师的“恨铁不成钢”加“浮躁”的心理和做法反倒加剧了小伟的叛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教师必须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正确施教。
三、教育策略
1、做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学生顶撞老师,有的时候责任就在于我们教师自身的浮躁和不可理喻,所以教师要严于律己,学会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除了专业素养,更多地表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责任感和执着、对教育人生的乐观和豁达上,而这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首先是个职业的阅读者和学习者,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源,不仅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滋养了学生的人生。
2、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经常顶撞老师的学生大都在学习和班集体中表现一般,因此,他们往往处于边缘状态。但他们也和其他学生有同样一种心理需求,那就是引起老师的关注。于是他们故意顶撞老师。小伟的顶撞更多的是为了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这种故意顶撞其实并无恶意,但得不到老师的正确对待,却加剧了小伟的逆反心理,使其行为变得更加不合常理。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各种表情和行为,分辨学生的问题所在,并给予必要的疏导和关注。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真切关心后,他心中的“坚冰”迟早会融化的。
3、寻找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经常故意顶撞老师的学生表面上很“强大”,其实内心是自卑的。每片叶子都有闪光的一面,在教育时,首先要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利用这些闪光点,并使其得到弘扬,使之成为转化“问题生”的一剂良药。
4、降低要求,搭建平台
对于小伟这样的孩子,班主任不能以统一的高要求来束缚他们,而应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只要他们的言行举止没有影响和伤害到其他人,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并强化他们的这种意识。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发面为他们搭建享受成功的平台。一旦使他们的“小聪明”转到关心学习和集体上来,他们就能主动地融入集体生活,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这类问题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出言不逊,话语出格。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首先要避免急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只有我们保持冷静的态度,保护学生的自尊,技巧地回避学生的顶撞,通过分享学生各自的优势进行诚恳、用心、深入细致的沟通,这种转化效果才是水到渠成的。教学应该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触动另一个灵魂。” 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累积经验,不断地深刻反思,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修养和教育智慧播撒出一片片绿洲,让教学绽放流光溢彩!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未分类 > 文章正文 刊社推荐-我来创建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 学生顶撞老师案例分析 推荐本文
------------------
□ 李海岩
(保定市女子职业中专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学生顶撞老师后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由此教师应该具备和提高什么素质。
关键词:顶撞老师;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教师素质
The student against a teacher case analysis
Li Hai-yan
Abstract:The student against empress the teacher a teacher how should processing then can let student understanding arrive oneself of mistake, from here the teacher should have with exaltation what character.Key words:Against a teacher;Analysis reason;Work°out a problem;Teacher's character
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学生李波来请假,李波同学近来屡次请假,我从其他同学处了解到他经常冒看病之名出去上网,这次他又因感冒来请假,我看他生龙活虎,不像真生病的样子,但又不想直接揭穿他,于是就说:“李波,我知道你病了难受,但我相信咱作为男子汉,肯定能坚持上课,是么?”
可没想到李波马上不耐烦起来:“你就说你准不准吧!废什么话呢。”
我一看他这么激动,现在根本没办法沟通,就说:“以你现在的状态咱没办法交流,你先回去冷静一下吧!”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李波居然说:“他妈的你等着!”“咣”一声关门就走人了。
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后我特别生气,当时就想把他送到学生处,但冷静下一想,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脸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成年人犯错都难免,更何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呢,而且我相信他一定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找我承认错误。
到了下午上课的时候我更一如往常对待他没有丝毫的不屑,甚至可以说更加优待他了。果然刚下课他就主动地诚恳地向我承认了由于他一时冲动所犯下的错误,我还帮他分析了冲动的害处,他也认识到了冲动是魔鬼,并希望我能帮助他改正,我当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从这件事发生之后,我发现我和李波的心更加贴近了。至今我们双方都没有提起过那次不愉快的谈话,我想也没有必要再谈起。虽然我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否真的对他起了作用,但现在看他不但严于律已而且能主动帮助我管理班集体了,我觉得这是好事是事实。这一案例又引起我进一步思考:对于这样“在家里做惯了霸王,父母拿他没办法”的学生,如果我当时对他这种目中无人的言语还以以暴躁的训话,直至送到学生处处理,结果会怎样?我想受了处分,他可能会态度软下来,但不知这件事对他一生来讲会是怎样的印象和影响。
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我以一位人民教师对学生一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忍了自己的委屈,才赢得了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但如果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确也是这样一种,每次我都这样做,我会变成什么?或者换位学生他最终不领老师的情,以为这是老师怕他,越来越张狂呢?再或者这样的顶撞是在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呢?我该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学生易于接受,老师又不受委屈与怨气的方法呢?其实我们应该首先分析学生顶撞老师的原因。
学生开始顶撞老师,一般都是发生在青少年时期,教师不应该简单视为学生对老师的不尊敬。要为学生寻找理由。学生顶撞老师虽然是消极的行为,但却是显性的师生隔阂的表现。如果这种隔阂隐藏下去,势必为教育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学生顶撞老师,切不可以力压服,否则会埋下隐患,要因势利导,顶撞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教师的错误,那么教师就应该下课后个别谈话,找出根结,消除隔阂,引导他们学习上大胆质疑,引导他们采取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既然顶撞无法避免,我们只有正确对待。
有人说宽容是美德,我认为宽容更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很难快乐生活。所以我们首要的一点是要有宽广的胸怀,毕竟我们是老师,他们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们都做的很好还需要我们教育吗?
其次要体会他们的处境,特别是一些各方面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他们在家里家长没有好脸色给他们,来到学校可能因为没有完成作业。上课纪律不好,屡次受到批评,这种情况下,顶撞老师成了他们的发泄口。
再次要寻找时机解除误会,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能和谐师生关系,为我们上课创造一个良好的愉悦心情的氛围。
最后我们教师也要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学生顶撞教师,虽然曲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也与我们的语言随意有关,所以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还是要注意语言的,也要了解学生的性格,选择适合他们以及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谐师生关系,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文章来自:全刊杂志赏析网(qkzz.net) 原文地址:http://qkzz.net/article/80906a04-7265-49c3-a8c3-fbf909a4b104.htm
第四篇:浅谈班主任如何应对问题学生
浅析班主任如何应对“问题学生”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 应对 问题学生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从“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如何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问题学生,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细心激励,最终使“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一些教师认为,“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关注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关注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帮助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缺失,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春雨润物细无声,要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问题学生,要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细心激励,心中有问题学生,但眼中千万不要有问题学生,不少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品德、行为、心理问题。要有的放矢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善于了解“问题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在应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应大胆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多教师对品德问题学生的主要印象是“坏”,笔者认为,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是难免的。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少犯错误,这是为人的准则。”对待“问题学生”,我们更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期望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改掉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养成的坏习惯。唯有宽容,耐心等待,他们身上的“问题”才能逐步改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特别是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呵护。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班同学主动捐款,其中有一名叫王洋的问题学生,平时经常迟到,学习不认真,还经常去网吧,就是这样一名学生,把父母给他过生日买礼物的50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师生为之震撼。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室。人们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主要印象是“怪”,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如父母离异、留守儿童、家庭贫困、教育方法不当等。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在好奇心、表现欲的驱使下导致的行为过失,一些家长普遍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心理品质培养等方面存在较多缺失:从小过于溺爱,事事顺着孩子心意,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导致孩子缺乏沟通交往能力,内向自卑,缺乏抗挫折能力。一些家长、教师,往往用成年人的眼光、心理、思维方式等教育孩子,不能蹲下来与孩子沟通交流,做知心朋友,探究孩子的心理需求。
实行赏识教育,要赏识一个人,必须接受一个人,对学生也是如此,但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喜欢那些学习好、听话的学生,而对纪律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比较不喜欢,并常常横加指责。使他们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往往会破罐子破摔,成为让学校、老师都头疼的学
生。我班曾有这样一位学生,入学时成绩较差,考试经常不及格,纪律意识淡薄,老师曾多次对他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就这样一个学生,在参加学校春季运动会时,一人夺得男子100米、200米、1500米冠军,并打破了两项校运会记录,为本班获得团体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抓住这件事,在班里大力表扬了他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从此我发现这个学生变了,迟到、早退少了,作业认真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了。我时常到教室转转,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适时拿起表扬的武器。后来他对我说:“老师对我的帮助,鼓励使我有了进步,以后不能再给您添麻烦了。”由此我体会到,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赏识不等于骄纵,无原则的赏识就是骄纵,是教育中的大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给我班的“问题学生”每人配备了读书笔记本,要求到阅览室阅读学习,每周写读书笔记不少于300字,我则一有时间就批阅他们的笔记,逐一写上批语,以鼓励学生的学习,联络师生感情。现在,读书学习已经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静悄悄的阅览室里,一边读,一边在本子上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心灵感悟,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之中。学生们读后离开了阅览室,而我还在批阅着他们的读书笔记,如:王伟:你的字写得比以前好看了,体会言简意赅、读之令人回味。
刘国栋:你记的笔记和你的为人一样踏实、认真,一丝不苟。
张利红:你的文字功底越来越深厚了,继续努力,会受益终生的。
学生读了老师的批阅后,也会在后面缀上一段话,类似于“谢谢老师,我会更努力的!”、“老师您辛苦了!”等等。读书活动,不仅给师生搭建起了提升自我、升华境界的平台,也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搭建起沟通心灵、交流思想的桥梁。
对待问题学生,不能只考虑“关注”他们的成绩,更要考虑、“关注”他们的行为品质,考虑、“关注”他们的心理。试想,行为品质好了,心理健康了,人会做了,其他的,就水到渠成了。教育的本质是受教育者,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为成功。允许学生出错,教育者不但拥有幸福的教育体验,而且问题学生也会不再成为问题了。
第五篇:浅谈学生早恋应对
浅谈学生早恋应对
学生陷入早恋一件容易和常见的事,对学生的伤害很大。首先要充分认清“早恋”对心理的冲击,对学习的搅扰,与其“闯入”后痛苦,不如早设警戒防线。那么,绑住自己的手脚,遮避自己的双眼,绝不与异性同学接触行吗?不行,这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怎样来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呢?以下是家里会提出了异性青少年交往的三宜三不宜:
1.宜泛不宜专青少年中异性同学的广泛交往,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思想都有促进和帮助,也有利于情绪的振奋。而异性同学之间长期的专一交往,言谈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会由本来正常的同学交往发展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恋。广泛的异交往则能避免他们双双陷入早恋的误区。
2.宜短不宜长青少年中两个异性同学的交往时间不宜过长。有的同学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形影不离,长此下去,从相聚到相恋就难以避免了。如果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注意接触时间短些,范围广些,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禀赋、气质的异性同学,这会使人有更多的受益。
3.宜疏不宜密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正常现象,但一定不要一门心思地钻在里面。男女同学有性别之差,人的一些潜意识往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被发掘出来。过于频繁地与异性往会唤起人的热情,激起人的冲动。所以男女同学的交往频率要低一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于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关心、爱慕和愿意接近的心理与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或进行粗暴干涉。但也应该提醒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爱情姓“爱”,是自己和所爱者之间的心心相印,并进一步告诉孩子,当你感到对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产生愿意和对方在一起的热望时,就应该引起注意,千万别越出友谊的界限,跨入早恋的误区。
总之,“度”的掌握要要讲究,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