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狠抓项目落实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

时间:2019-05-14 02:2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狠抓项目落实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狠抓项目落实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狠抓项目落实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

调查与决策——《狠抓项目落实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txt生活是一张千疮百孔的网,它把所有激情的水都漏光了。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调查与决策——《狠抓项目落实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总第300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90期

狠抓项目落实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

--南充市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近日,我室组织调研组赴南充市调研,了解到该市全面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呈现出产业发展加速、城市竞争力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的良好态势,为丘陵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

一、项目推动战略提出背景

南充是丘陵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一降二慢三低”窘况明显。“一降”,即经济指标排名持续下降。2007年与2002年相比,在全省经济指标排名中,南充市经济总量下降了2位、财政收入下降了3位。“二慢”,即GDP增长慢、财政收入增长慢。近5年GDP和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4位和第20位。“三低”,即人均经济指标低、投资水平低、工业比重低。2007年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居全省倒数第3位;投资总量仅占全省的3.4%,投资增幅居全省倒数第3位,人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9%,比全省低近1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仅为28.9%,比全省低近23个百分点。

从2007年6月起,南充市委主要领导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认为“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优”是南充最大的市情和制约因素,南充正处于打基础、谋长远、爬坡上坎、蓄势聚能的关键时期,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基于此判断,南充提出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后,南充市委、市政府认真领会全会精神,确立了“一个目标、三个推进”的发展思路。“一个目标”,即“把南充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三个推进”,即“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推进民生问题有效解决,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并从南充工业发展项目少、投资小、动力弱、潜力大的现状出发,明确把项目推动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促进投资增长、以项目提升区域竞争力、以项目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实施项目推动战略。

二、四大举措确保战略实施

南充市在实施项目推动战略过程中,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积极招商、狠抓落实,在全市掀起了一个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发展热潮。其主要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找准优势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吃透市情,找准需求,明确定位,充分挖掘全市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编制了阶段性发展规划,即三年内实施重大项目近500个、投资额度1980亿元,五年内承接产业转移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00个、到位资金960亿元。这些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规划,涉及丝纺服装、石油天然气、汽车及零部件、商贸物流、水电能源、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领域,涵盖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等各个方面,成为全市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的行动指南。

(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市确定了267个、总投资463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作为近期重点,统筹带动项目推动战略的实施。一是优势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项目。按照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思路,紧紧依托天然气、水能、盐卤、优质农产品等优势资源,通过投资10亿元的南充炼化总厂燃料乙醇项目、投资25亿元的嘉陵浙商产业园项目、投资40亿元的仪陇天然气净化厂项目、投资10亿元的南部辣椒精细化工项目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强力推进,做大做强南充炼化总厂、东风南充汽车集团两个百亿企业,培育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4个百亿产业,着力打造川东北地区石化产业基地、水电能源基地、丝纺服装业基地、汽车汽配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特色建材业基地。二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到2010年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目标,按照省上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出川大通道、打造川东北城市群的决策部署,规划布局了三年内149个、总投资1439.9亿元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今年1-5月,市属18个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4.7亿元,占半年计划投资的121%。三是重大民生项目。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规划了68个、总投资78.1亿元的重大民生项目,重点启动了教育、卫生、文化、安全饮水以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

(三)招商引资集聚产业。把借助外力作为后来居上、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招商引资加速形成产业发展优势。一是着力建好工业园区。在城南、文峰、潆华、航空港等重点工业集中区以及各县(市)产业园区规划了超过130亿元的建设投资规模,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工业集中区。南部县温州工业集中区启动建设三年来,已完成基建投资3亿元,引进企业27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21家。二是精心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组建了懂政策、懂经济、懂法律的高素质专业招商队伍,有针对性地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注重以企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载体招商和政策招商。今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为减少损失,该市启动了“百日集中招商活动”,先后派出38个小分队,到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揽客”。三是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劳务等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把最好的资源配置给最好的项目。结合效能建设活动,建立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形成了省内外客商纷至沓来的可喜势头。

(四)强化落实抓好服务。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为投资者服好务作为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的重要环节,以诚心打动企业,以服务吸引投资。去年11月,市委主要领导得知广东三环集团准备向西部转移,带病飞赴潮州招商,打动了该集团负责人,当即承诺投资。二是抓好项目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四定”责任制度、重大项目精细管理制度、重大项目督查督办制度等,为项目实施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构建项目建设目标管理与领导班子考评、干部年度考核“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千方百计促使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建成、建成项目尽快达产。把项目建设与干部经济上的奖惩、职级上的升降、政治上的褒贬挂钩,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的强大合力。

三、战略的实施推进了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一大批新项目的开工建设,推动了南充经济发展加速、城市竞争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

(一)经济发展加速,产业调整加快。一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截至5月底,该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6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市属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0.3亿元,提前完成半年目标任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6亿元,同比增长130%,均创历史新高。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6%,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二是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截至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入库税金同比增长28.6%、68.7%和57.8%。规模以上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7.0%,比去年提高9.3个百分点。三是优势企业迅猛增多。今年1-5月,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5户,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4户。目前,已有江苏雨润、北京燕京、广东三环、成都国栋、中盐银港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南充,优势企业剧增势头在南充历史上罕见。

(二)民生问题得到改善,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一是“八大民生工程”进展顺利。今年,该市重点实施了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八大民生工程”。全市已新建、改建乡村公路720公里,解决了12.3万人饮水困难,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一批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等惠民安居项目加快推进。投资6亿元改造“棚户区”、“城中村”,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进一步改善。二是人民收入大幅提高。1-5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0.3%。三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1-5月份全市信访量同比下降6%,民事纠纷及治安案件发生率同比分别下降15%和10%,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

(三)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竞争力提升。一是城市实力不断增强。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和黄金商圈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增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城市格局日趋形成。二是城市功能不断优化。进一步加强了城市交通、能源、邮电、通讯、给排水、生态、防灾等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三是城市形象不断美化。嘉陵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山在城中、城在水中、山水城相融的“江城”风貌逐步凸显;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南充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绕城高速公路的二级城市;西河治污工程一期竣工,结束了长达20余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顽症”。四是城市品味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了丝绸文化、三国文化、古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城市品牌建设,“创新、开明、诚信、和谐”的城市精神逐步显现,城市的生态感、文明感、时代感、和谐感明显增强。

四、几点启示

南充市以项目推动战略为抓手,加快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证明,丘陵欠发达地区实现后来居上、跨越发展大有希望。

(一)必须始终突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催化剂作用。丘陵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约束较大,但观念滞后更是主要障碍,必须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打基础、谋全局、利长远”的发展意识,力戒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牢固树立“不甘落伍、勇争一流”的竞争意识,善于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认识机遇、把握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要牢固树立“海纳百川、合作共赢”的开放意识,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要牢固树立“投资洼地嬗变发展高地”的服务意识,把最好的资源配置给最好的项目,努力构建低成本高服务高回报的投资环境。

(二)必须始终突出产业支撑尤其是工业的火车头作用。产业是经济的支撑,工业是发展的主导。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要改变四川的落后现状,必须突出优势资源转化和优势产业培育,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工业强市”战略,以优势产业汇聚优势项目,以优势项目支撑优势产业,通过培育优势产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南充的实践为我省尤其是丘陵地区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三)必须始终突出项目推动发展的千斤顶作用。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欠发达地区必须紧紧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多区域合作加速等现实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依靠投入拉动发展。南充市引进项目注重可持续性,从规划到实施,围绕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建设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必须始终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动力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是破除发展障碍、释放发展潜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所在。南充市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营造低成本高服务高回报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通过优化投资软环境来提升区域硬实力。着力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着力完善责任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项目引进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人、奖惩兑现,并从用人机制上鼓励各级干部争当“栽树人”,避免了“政绩追求”中的短期行为;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引导和培育投资主体,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促进了项目推动战略的顺利实施。

负责人:任丁

成员:刘军 胥杰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8-11-25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推进XX“十一五”发展 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进程——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审议《中共南充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三届三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的主要工作,并就“十一五”期间及2006年工作作出部署。开好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充足的干劲、更扎实的行动抓好明年工作,推进南充“十一五”发展,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2005年工作的基本估价

2005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工作务实创新、卓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推进“三个转变”,紧紧围绕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突出“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和谐”的工作重点,着力实施“三大突破”,全市呈现出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党的建设继续加强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实现GDp3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占比首次实现了二产超一产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645元,增长12.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677元,增长6.5%。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培育产业为重点,努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委常委会年初研究全年工作时强调,要通过抓产业培育来增强政府实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百姓收入,促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年来,我们把产业培育贯穿始终,突出重点抓工业,着力抓好项目和开放招引工作,促进了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

1、把抓工业置于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工业提速增效。大力抓好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规模,提升效益,增强竞争力,培育产业集群。围绕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食品医药、水电能源、建筑建材等六大板块,整合(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领导力量、明确牵头人员,推动了工业发展重大举措的落实。积极争取中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东风公司总部对南充炼化总厂、东风南充公司加大支持力度。组建了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全市融资担保公司已达9家,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启动了工业集中区建设,构建了工业发展平台。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同比增加75亿元,增长40.6%;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加16.2亿元,增长34%;利税总额11.3亿元,增长29.6%。

2、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环节,农业增产增收。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努力破解丘区发展难题,召开丘区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启动并促进了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建设,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合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达312万吨;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等政策,全市农民减负1.7亿元;加强劳务培训,落实培训经费1035万元,培训劳务总人数52万人,输出劳动力155万个,实现劳务收入84.2亿元,增长12.3%。

3、把旅游业作为加快南充发展的重要产业,第三产业再上新台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加快旅游业发展。召开了全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明确了南充旅游发展的主题和思路,确立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和近期将要组织实施的旅游项目,掀起了加快南充旅游产业发展的高潮。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8.6亿元,增长41.4%。大力发展物流配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完善市场体系,努力扩大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140亿元,增长15%左右。

4、把抓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和加强项目工作,加大了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嘉陵江梯级开发中的5个电站和绕城高速西段、上中坝嘉陵江大桥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南渝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复线改造、沙溪和凤仪电站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四川核电站选址已确定南充,预可研正抓紧进行。兰渝铁路等重大项目跟踪联系加强。加大对工业技改、“三农”、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3亿元,增长15.6%。

5、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聚集资源要素的重要途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切实加强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开放南充”,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精心筛选包装招商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狠抓项目跟踪落实。注重招商引资实效,突出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招商,认真组织参加西博会、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论坛、赴浙江经贸合作周及两次南渝经济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全市新引进项目325个,到位资金39.7亿元,成功引进了成都石达、台湾统一集团等知名企业和国际性金融机构。

(二)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解决百姓疾苦,努力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

我们始终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出台了关于年内党政机关不准新建办公楼、不准购买小汽车、不准出国的“三不准”等规定,节约资金、集中财力把百姓最迫切需要办的事首先办好。市政府年初承诺的“九件实事”全部兑现。

1、着力解决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升钟水库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全市17万失地农民中符合条件的5.07万人已全部纳入低保,10月又启动了失地农民失业保(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险工作。加快拆迁还房工程建设,已返迁1600多户,其余工程今年10月已全部动工,力争明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现场会在南充召开。高度重视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已两次组织实地调研,研究帮扶对策,形成了以县为主,市、县、乡三级联动和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帮扶机制。市级已先期安排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解决升钟水库库区近10万群众、尤其是67个重淹村2.7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2、认真落实就业、就医、入学等方面的惠民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新增就业再就业3.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3042户“零就业”家庭年内将全部实现至少1人就业。在中央和省上的支持下,切实兑现“两免一补”政策,38.7万贫困学生学杂费得到减免,2万多贫困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启动和落实了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全市已有2.2万人享受农村医疗救助,为3000户特殊困难家庭办理了医疗保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

3、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做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深入宣传和落实《信访条例》,大力实施信访联动工作机制。对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调处,成功调处市上挂牌疑难案80件。动员市区机关干部开展万人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刑事、经济、毒品、网络等各种犯罪活动,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增强。

(三)坚持以总书记重要嘱托为动力,努力推进仪陇两年大变化

牢记总书记“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嘱托,按照省委“仪陇两年要有大变化”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加快仪陇全面发展的总体方案,切实把政治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督促,“五人小组”切实加强日常协调指导,确保“九件大事”扎实推进。朱德故居文物保护修缮、朱德故居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两路一桥”明年10月将全线贯通。26万人的人饮解困工程比原计划提前1年完成。新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并顺利搬迁。新政航电工程明年2月第一台机组可并网发电、10月底三台机组将全面投产。思德水库综合整治、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打造“开放仪陇”和加快产业支撑、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筹备工作全面启动、有序推进。

(四)坚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创建群众满意工程,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1、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市委提出先进性教育活动要“人人受教育,人人有触动,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变化”的目标,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启动。涌现出了杜俊杰、鲜大清等一批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优秀共产党员,涌现出了蓬安县中坝村、下河街社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全省农村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特别是中坝村的经验引起强烈反响并在全国推广,杜俊杰已被列为全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典型。市委提出并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争创群众满意的基层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争做群众满意的共产党员的“三满意”活动,通过创新党建载体,积极探索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2、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市委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在“两手抓两促进”的主战场培养锻炼干部,看德才、凭实绩、重公认选拔任用干部。坚持“三公开”原则,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和程序化进程。今年市、县(市、区)共下派年轻干部831人到乡村任职,上挂、外派干部65人,让优秀年轻干部面向基层、贴近群众,得到了锻炼。着眼于能力建设,培训干部7859人次,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在全市开展了评选推荐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活动,市委隆重表彰了9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

3、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通过开展“增强执行力、务求抓落实”专项活动,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牢牢把握“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坚持依法按制度办事,严格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加大了腐败案件查处力度,共立案305件,挽回经济损失1281万元。市委响亮提出“跑官要官不可能,买官卖官更无市场”,对各种腐败现象、对“五股歪风”坚决查处和遏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与此同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建设法治政府。“四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1][2][3][4]下一页

第三篇:重庆市人才中心狠抓项目落实国际人才交流工作出成效

市人才中心狠抓项目落实国际人才交流工作出成效

2012年上半年,市人才中心在市人力社保局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以市委人才办制定部署的国际人才项目为抓手,认真落实,稳步推进,国际人才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际引才出成绩

一是与市外专局合作举办国际引才引智项目对接交流会,共邀请了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组织共7家,以及我市部分区县、高校、企业以及新闻界的代表们共80余人参会,达成300多项人才引进合作协议。

二是按照市委人才办要求组织包含4家重庆市首批人才特区试点单位在内共计8家用人单位的11名代表参加将于6月下旬举行的“2012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和“2012年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发布高端职位信息200余个,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渝发展。

三是协助筹备重庆市赴北美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共计组织我市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8家重点引才单位,收集整理高端职位约200个。

国际交流显亮点

一是接待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尤伟顺一行莅临人才中心参观座谈,双方计划互为窗口,通过资源和信息共享,合作建立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重庆办事处,开展国际引智引才工作。

二是与市外经贸委一起接待了日本东京海上株式会社代表小衫光秀一行莅临人才中心考察调研重庆市人力资源情况。为吸引该公司尽快来渝投资设立分公司提供了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参考,并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正式启动了“2012港澳青年人才重庆实践活动”,接待了第五批共23名来渝实践的港澳青年人才在重庆林同棪国际、泰山电缆、农业银行等知名企业实习,另外还举行了重庆城市人文体验、走进重庆邮电大学等丰富多彩的交流联谊活动。

国际培训创品牌

一是与市外专局联合开展中欧公共管理二期培训项目,接待了欧盟专家组项目高级顾问张国庆、欧方长期专家孟竹安(Manzoor Alam)等一行,重点围绕事业单位人才公开招聘、人员基本考核举办研讨班,我市各行业78名公共管理人员参与培训。

二是外航国际空乘项目培训学员120余人,已向阿联酋、卡尔塔、德国汉莎、新加坡、文莱、澳门等世界顶级航空公司输送合格的空乘人员53人。

三是继续推进实施“赴新加坡国际护士培训交流计划”,成功推荐了2名重庆护士拟于下半年赴新加坡中央医院进行为期2年的带薪培训。

四是启动国内高中毕业生赴港学习计划。作为香港职业训练局内地独家项目招生咨询机构报名点之一,为国内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赴香港职业训练局下属院校就读全日制学历课程的咨询服务工作,不收取任何中介服务费用。

第四篇:调查与决策——《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

调查与决策——《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总第346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4期

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

--成都市温江区从机制建设入手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温江区委政策研究室

温江区信访和群众工作局

联合调研组

温江区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经济关系、社会形态、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群众诉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对信访维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日,我们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如何从机制建设入手,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温江区信访工作总体较好,群众利益得到较好的维护,为全区改革发展营造了较为稳定的环境。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信访诱因趋于多元化、复杂化,维稳压力在一段时期内还比较大。

1.呈现出三大变化态势。一是信访总人次持续下降,2006年至2008年,全区信访总人次分别为6522人次、4946人次、3882人次。二是集体访高位徘徊,2006年至2008年,全区集体访案件均在100件以上,分别为100件、119件、101件。三是越级上访逐渐增多,2006年至2008年,全区越级上访案件分别为35件、49件、57件。

2.集中于六大突出问题。群众信访案件主要集中于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劳动社保、住房与房地产、涉法涉诉和三农问题等“六大突出问题”。2006年至2008年,全区受理“六大突出问题”分别是2488、2561、1974件(人)次,分别占当年信访总量的74%、62.3%、54.6%。此外,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涉军信访问题、民政问题、被清退民办教师问题等也比较突出。

3.发生在三个敏感时节。一是重大节假日前后一个月的信访量偏高;二是1月和6月民工讨要工资的信访较多;三是在重要政治活动期间,群众择机越级上访现象明显。因此,除2007年7、8月份因连续出现重大集体上访造成数据偏高外,近三年的月信访量趋势基本相同,信访量较大的月份为1、4、6、11月。

4.新生四类信访诱因。当前,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加速调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一些旧有矛盾可能被激化,新的社会矛盾可能不断显现出来。初步预计,有四类问题可能诱发新的信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经济困难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困境向社会、向职工传导,债务纠纷、拖欠职工工资、民工回流、职工失业等社会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和激化;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土地流转后,涉及居民的经济补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问题可能增多;三是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购房纠纷不容忽视;四是涉及水电气、小区物管、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已经表现出增多的苗头。

二、原因分析

通过对三年来信访案件的梳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政策性的利益调整、行政行为不当或基层治理不规范、信访人自身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等方面。

1.政策性的利益调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涉及社会各方面利益调整的政策措施,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群众对已经成为历史的政策产生了新的意见和诉求,导致群众诉诸信访。首先,从国家层面看,企业军转干、民办教师、复员退伍军人、企业改制等问题全国都普遍存在,且较为突出。其次,从区内层面看,群众对征地拆迁补偿、城镇职工参保、机关干部2009年津补贴预算调整等政策的意见较多。

2.行政行为不当或基层治理不规范。个别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政策不清,宣传不到位,对实际情况把握不准,对群众切身利益考虑不周,做出了一些有损群众利益的行为。如有的镇街、村(社区)在征地拆迁中存在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采取强行拆除等简单粗暴方式对待拆迁户,导致部分群众强烈不满;一些群众对村务社务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尊重和落实,引发群众越级到市、省甚至进京上访。

3.信访人自身与发展形势不适应。同样情况下,部分居民的自身能力、价值取向、认知态度等也是引发信访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区的信访群体大部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4050”人员。这部分人生存能力不强,长久赋闲在家,其基本生活和社保缴费压力大,对城镇小区物管、城乡困难居民低保、扶贫救助、文化体育建设等民生方面的诉求较多。个别信访群众严重缺乏法律意识,言行偏激,盲目跟风。一些毫无关联的人参与群访,借机制造事端,违法犯罪。

4.信访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滞后、规范教育力度不够。一是矛盾排查调处、案件受理办理、多部门协作联动、信访逐级责任、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等制度落实得还不够好。二是个别镇街以及区级部门存在信息上报不及时、互动沟通不够等问题。三是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存在业务水平不高、缺乏激励机制等情况。四是宣传引导力度不大,对《信访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各镇街和部门在社会群体心理的正确引导、有效掌控,以及依法治访、规范秩序等方面没有及时跟上。

三、对策建议

信访维稳工作要有针对性地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信访群众教育引导等方面入手,加强机制建设,抓好信访源头治理,尽可能地减少信访案件。

1.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一要全面推进决策开放。建立和完善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制度、重大决策听证会制度、决策公示制度等,做好决策方案的设计、论证、优化和比选。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二是深化政策风险评估。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政法委、信访局、法制办、政研室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政法委),负责对全区重大政策进行统筹协调,对各镇街、各部门的决策行为开展审查指导。三是强化政策跟踪修正。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出台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发现政策中有引发信访或不合理因素的,及时提交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进行重新审核,确有问题的按规定程序要求原发文单位及时予以修改,修改后报经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评估通过后再行发布。

2.严格做到依法行政。一是强化依法行政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狠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综合水平,为消除违法乱纪行为、减

少信访矛盾夯实素质基础。二是加大纪检监察力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投诉纠错制度,推进规范执法、柔性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杜绝下达罚款指标、消极执法、不作为以及简单粗暴、野蛮执法的行为。纪检机关、法制办等部门每季度定期对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限期整改,消除负面影响。三是严格逗硬奖惩措施。将文明行政情况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不文明行政而导致群众信访、又未达到党纪政纪处分条件的,一年中发生一次,当年考核不得评为称职以上等次,一年中有两次以上的,当年考核评定为不称职。

3.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一是开展“三零村(社区)”创建工作。选取1-2个信访量较大、具有典型意义的村(社区),开展创建“零越级访、零群体访、零重信重访”村(社区)试点。通过发展各类自治组织及非正式组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健康心态行动等方式,主导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二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力量整合,在全区开展经常性的信访排查联合行动,共同做好矛盾调处工作。三是探索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积极支持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信访和群众工作,可适当划拨专门经费,设立沟通网站,建立工作室,实行每周(或定期与不定期)走访群众的制度,充分发挥代表、委员的优势和作用,密切群众联系。四是成立村(社区)信访调解委员会。在村(社区)建立信访调解委员会,面向社会招聘3-5名人际关系好、德高望重、群众信赖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为信访调解员,建成一支群众贴心的“知心大妈”、“热心大爷”工作队。

4.强化维稳责任落实。一是明确工作责任。在区内,推进属地管理与条块管理相整合,实行信访案件属地管理与归口职能部门管理双重责任,以信访案引发方或引发地为主,以信访人居住地为辅,共同做好稳控工作;发生越级上访的,由居住地负责接人,引发方负责承担费用;引发方与属地方对最终结果负连带责任,年终实行捆绑考核,执行相同的加减分政策。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信访案件,以属地党委政府为首位责任单位,首位责任单位认真履行牵头抓总、协调联络的首位职责,相关单位做好配合,直至该信访件结案。强化领导包案责任制,落实各级领导大接访制度,有计划地逐步化解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完善考核办法。适当提高信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作出的书面通报批评或通报表扬,进入区委、区政府目标考核的加减分因素。对重要会议、重要活动期间的信访工作实行即时即评、即时即奖。实施信访工作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对工作不力、出现违反“三个不容许”(不容许出现群体性事件、不容许出现重大安全事件、不容许出现重大治安事件)的,取消责任单位及其职工目标考核的评优资格。强化工作责任追究,对严重失职渎职、滥用职权,情节特别严重、影响十分恶劣的,给予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党纪政纪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信访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建议由信访局、目督办共同完善考核细则。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9-05-31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五篇:调查与决策——《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

调查与决策——《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总第257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47期

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

--吉林省发展中药产业的做法及对四川的启示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吉林省自2000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后,以中医药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成为全省发展最快、效益最好、前景最佳的优势产业之一。近几年来,中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在5年时间里产值增长了近10倍。2005年,更是创造了产值150亿元的奇迹。我们在赴吉林的学习考察中体会到,该省中药产业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间崛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狠抓基地建设,通过自主创新、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加大投入、规范种植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吉林的做法对四川很有启发。

一、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和科技厅、药监局、卫生厅、发改委、经委、质监局等为成员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为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编制发展规划。依据《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编制了《吉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五”发展规划》和《吉林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发展纲要》,以加强宏观指导。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在科技部指导和支持下,吉林与辽宁、黑龙江签署了共同打造中国北药基地的协议,推进了对外交流合作。四是成立了由修正药业集团等100多家制药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参加的“吉林省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促进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发挥了行业自律、产权流动、会员间融资和开拓市场的积极作用,提高了中药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二)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中,吉林创新了利益联结模式,摈弃了“公司+农户”的分散经营做法,大力推广“以企业为主体直接经营”的新型模式。企业租用农民的土地,农民在基地中按企业的指导规范种植,产品由企业最终统一收购,质量认证由企业严格把关。这种农民带土地给企业打工的形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药材质量也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现在,吉林著名的制药企业,都有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如省内3大鹿乡,现已分别是修正、敖东、东丰药业的原料基地。全省在建的GAP(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有85%的承担主体是中药生产企业。

(三)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吉林每个大的医药企业,都有主管科技研发的副总和研发中心。以修正药业集团为例,2002-2005年,其研发中心共开展了13个重点项目的攻关,总投入达6.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大大高于国内企业的平均水平。该企业还在沈阳和上海设立了新药研发中心分部,拥有30多位国内外知名的医药专家和科研人员。二是大力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把中医药基础理论、道地中药材规范化无公害种植(养殖)、中药新药开发、中药二次开发和产业发展方向等共性问题作为重点攻关课题,设立了“吉林省现代中药技术创新资金”,2001-2005年,共投入8000多万元,资助开发了150多个创新项目。2000-2005年,全省获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品种达150多个。三是搭建公共研发平台。针对科研分散,重复研究多等问题,吉林省对科研力量进行了整合,由省科技厅牵头建立公共研究平台,依托不同的科研优势单位,分别组建了

省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化学、组合化学、中药药理、中药质量检测5个研究室,长白山天然药物、人参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壮大了研究力量。

(四)注重规范药材生产。吉林省坚持生态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开发促保护,大力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一是大力推广普及中药材GAP理念和知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和工作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对中药材GAP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二是重点抓了中药材GAP的示范引导。在全省范围内选了人参、五味子、林蛙、防风等22个品种,在36个基地推广规范化种植,示范面积达30万亩以上,辐射周边60万亩以上。其中已有人参、西洋参、梅花鹿、平贝母等4个中药材品种的6个GAP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认证数量居全国首位。规范化种植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在,吉林五味子干品市场价已由原来的8元/公斤提高到40元/公斤,平贝母干品价格由原来40元/公斤提高到现在的80元/公斤,人参出口价格由2001年的7010美元/吨提高到现在的11664美元/吨。

(五)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一是加大对制药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吉林省分两次挑选了产值超过5000万、有独立研发能力的21户企业作为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通过加强技术改造、规范中药材生产、推广先进工艺、采用信息化技术、推行国际标准等措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这些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兼并收购小企业。二是启动并强力支持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结合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吉林省启动和在建的医药重点、重大项目近40个,总投资达35亿元。他们还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仅2004年就争取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支持资金2500多万元;争取到国家发改委的老工业基地改造有关中药项目10项,总投资12.2亿元。通过5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吉林省中药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现已形成“通化医药城”、“长春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园”和“延边敦化医药城”三个医药集聚区和“长春-通化-白山”、“长春-吉林-延边”两条产业带。长春、通化、延边三个地区医药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例达80%。(其中“通化医药城”产值占全省的38%、“长春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园”占31%、“延边敖东医药城”占11%)。通化东宝、吉林敖东、长春海王等12家企业直接或间接上市,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34.30%,占全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16%。

二、对四川的启示

我省是全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基地建设,创造了“一园四体系”(即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药材生产体系、研究开发体系、制药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但是中药工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弱、专利意识淡薄、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我省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借鉴吉林先进经验,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一是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自主创新、解决“三农”问题、培植优势产业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差距。中药材大省未必是中医药产业强省。我省中药工业产值1999年为30亿元,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位次逐年下降,2003年居第3位,2005年为89亿元,居第4位,已被吉林、广东和山东超过。目前,江西、贵州等省也在奋起直追,大有赶超我省之势。因此,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政策落实,大力

实施“名医、名药、名企”战略,切实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推动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

(二)必须突出四川特色优势。一个中药品种就是一座金矿。吉林的人参就是在深入研发后,发掘出几十个系列的新药产品或保健品,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省的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自古就有“中药之库”、“无川不成方”之说。现已查明的中药资源有5千多种,蕴藏量达100亿吨以上,居全国之首。其中,川芎、附子、川贝母、麦冬、丹参、川银花等30余种川产道地药材品质优良,产量可观,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川芎在全国市场的占有份额达90%以上,附子销量占全国的85%以上。但是由于缺乏对产品的深度开发,这些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议重点对川芎、附子、郁金、黄连、白芷等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开发,扶持这些川产道地优势品种形成药材、饮片、提取物、中药新药、保健品、护肤品等一条龙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三)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创新是吉林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我省中药产品很多靠民间偏方、秘方七拼八凑而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差,现代研发能力和工艺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应充分发挥我省的科研优势,加快中药自主创新步伐。一是加大对中药产业的科研投入。建议加强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园、重点实验室、创新中药、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草药种植技术以及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科研的支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二是鼓励企业每年提取5%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创建企业独立的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新药开发创新体系。三是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积极组织科技攻关、技术推广和新产品的研制,鼓励开发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经济附加值高的中成药新品种。四是强化对中成药的专利保护,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必须着力打造品牌。名牌产品是企业拓展市场的利器,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修正药业以斯达舒、肺宁颗粒等为主打产品,在名牌产品带动下,2005年销售额达到31亿元。目前,吉林正举全省之力宣传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使之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虽然川产道地药材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良好的声誉,但真正形成著名品牌和商标的却没有几个,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省药材优势的发挥。建议切实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力量帮助企业开发、培育、打造川产道地药材优势品牌,带动整个中药产业发展。

(五)必须狠抓企业发展。目前,在我省近300家中药企业中,虽然有地奥、康弘、科伦、迪康等知名企业,但还没有一家像哈药集团、敖东药业、吉林修正那样的大型企业,上10亿元的仅有科伦、地奥两家,年产值不足千万的中小企业占了很大部分。建议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相结合,大力支持中药生产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组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创造条件,把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培植成为龙头企业。支持中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科技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要通过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环境,逐步培育一批中药企业集群。

负责人:李后强

成员:周黎明 赵行

周卫红 周湘淑(执笔)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7-09-24录入用户:admin-swzys)

下载调查与决策——《狠抓项目落实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狠抓项目落实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