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02:5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组长:杨彩云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语文学科是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和进行有效实践的工具性学科,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以改变,然而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更不可以忽视。但是我们班的很多学生在课堂表现十分活跃,可他们只是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是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是各种自学习惯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二)现状分析

我们教师在这方每次新课之前也都会布置学生预习。但是很多预习都是流于形式,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在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这方面的现状是: 缺少预习的指导,缺少预习的方法。

二、概念界定

语文有效预习: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的新课程之前去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自学效率;因为有循序渐进的程序,使学生在自学中能积极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学会自我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针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以及大部分家长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有效预习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

任务,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因此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1.方法的研究

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作业的研究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使预习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3.检测的研究

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有效的预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阶段步骤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3月—6月。

认真学习和领会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完成对课题的论证与构建;撰写论证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织机构,确定研究策略。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反馈表格,建立其它研究档案并正式开题研究实验。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本阶段的重点是深入研究,解决问题,针对三年级的课文分文体建立预习指导的模式。同行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积累过程性研究材料。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3年4月。

整理研究过程中所搜集与积累的原始资料,侧重是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与实证材料;撰写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报告、教学叙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进一步论证创立的模式,对课题研究与实验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研究与实验总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1.理论学习

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问卷调查

通过书面的调查和座谈的形式,调查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预习方法、预习状况,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等信息,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3.观察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随时积累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多种情况反应,积累相应的原始研究资料,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纵向观察与分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微调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4.案例分析

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结合课例,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进行预习,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观察优秀生成功的经验做法,论证后加以推广;观察后进生在实验中的转变。教师要积累相关的课例材料,并要对所观察学生的情况及时反思、撰写教育随笔,积累相关资料。

6.经验总结

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将在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逐步完善所创建的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教师指导预习方面的成功课例及经验随笔、论文,《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七、课题组成员

张荣利杨彩云张春花马迎霞光梁学明谭明敏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西乡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曾霞

[摘要]课前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既要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科学指导学生提高预习的能力,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丰富的预习方式,并进行科学评价学生的预习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关键词]预习;方法;指导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抽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掌握要学课文的有关内容。但现在好多家长忙于事业、应酬、娱乐,疏于孩子的管理与辅导,多数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没有预习能力和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既要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又要科学指导学生提高预习的能力。通过各种评价、激励让学生喜欢预习,学会预习,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发挥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语文预习能力的重要性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学生预习得充分、合理、有效,不仅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去解读教材,预设课堂。学生的预习与教师的预设相互交融的时候,就是课堂最具生命力的时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预习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创造的快感。

课前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预习作业并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培养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布置预习作业时就直接说回家预习某某课,但是没有教学生怎样预习的方法,学生有的只是读一读课文,有的学生人连课文都可能没有读通顺就草草了事,这样达不到预习的目的。每个学生个性、能力、习惯差别很大,他们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告诉我们:预习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设立恰当的预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如何来落实这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指导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要讲究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预习过程中,所设计的预习内容和知识应做到比较广泛,要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人、事、景、物、地点等等内容,涉及课外知识还要查阅有关资料,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课外知识摘抄本,把查到的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内的阅读的兴趣。如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预习要求:①读通、读准课文,②自学生字新词,扫清字词障碍③通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④细读课文,自学质疑,找含义深刻的句子,做好标注⑤尝试解答课后思考题,做好标注⑥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又如六年级口语交际习作二《民风民俗》,提出预习:①搜集资料,了解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地方戏剧、文化遗产特点等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②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上台展示③可以表演、解说等。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课,课前让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1)读:把课文读通顺(至少读5次);(2)圈: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划出生词。(3)动:动手给生字注音、组词;(4)标:标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5)问:在不懂的地方画上小问号。预习完后要求家长签上字,第二天上课时,经检查,学生预习完成的较好。

实践证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预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轻松解决重难点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落实了高效课堂。

2、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反复培养训练。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如,低年级字词教学中:在课堂上开展预习生字词大比拼(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读字词),看谁组的词多,谁用最快的速度记住字词等。二是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要认真检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三是开展有效预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很多同学为争取到交流的机会,在预习时会格外用心,良好的预习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3、科学的评价,激发预习兴趣

学生对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的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评价,给予学生一些激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喜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和评价。检查时,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作业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看看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再结合课堂教学环节,不断地渗透预习的交流。

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某个句子的理解感悟时,教师评价:“预习得认真,到位。预习时读得真仔细”等。在字词检查时,学生不单是会认生字新词,而是展示自己独特的学习收获。有的向同学们提示读音,有的强调容易写错的地方、记字的方法,有的交流自己对某个词语的理解。教师可说“你真是个识字大王”。朗读课文是比较简单的,也是大多数学生都想参与的环节,有的学生就读得又有感情,又流利。这时,教师就应及时予以表扬:“预习时你肯定把课文认真地读了好几遍了。”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体会到了预习成功的喜悦,这样课堂中师生间的交流,课堂的气氛都会更加融洽和热烈。

评价主体上来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的合作预习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的评价。从评价的标准上来说要突出差异性,不能以同一标准来度量。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第三篇:预习能力培养

增强预习意识,培植预习习惯 增强预习意识,培植预习习惯

——四步并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乳山城关中学

宋修虹

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之后,学生却往往无所适从,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不会读的方法。学得被动,教得无味。学生读过的文章也没有留下什么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敷衍了事的坏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即将教育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提倡以学生的预习活动,来启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古人亦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尝试着探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任务,在自主活动中使良好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

那么,怎样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植自主预习习惯呢?

一、让学生充分理解预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增强预习意识。

“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非什么难事,只要能够严格自律,坚持21天。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就会终身受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阅读指导之前,得先令学生学会预习。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养成预习习惯,正是因为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主自学能力。预习能使学生变得主动,而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当然容易打胜仗。而且,通过预习活动,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熟悉了课文内容,上课时对老师的“启发点拨”, 就不会茫然四顾,不知所云。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教师就可以重点突破,使学习少时高效。

语文预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即通过对教材、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的阅读,初步获得富有个性化的感悟,发现自我意义上的重难点,集中关键性问题并思考,形成一定的课堂学习期待,为进一步发幽探微做好准备。因此,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习,是学好功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才能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所期待。

二、引导学生学习灵活运用预习符号,提高预习速度。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手不离笔,随时可以圈点勾画。翻开预习过的课本,我们常看到学生在许多地方做了标记,字里行间写了不少如蚁小字。如果那位学生预习过的课本很干净,找不到一个字,那么,可以说这位学生还没有学会预习。为了便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检查和交流,我在全班统一了预习课文的一些常用符号,并提出具体要求:

生字生词,加囗号并释义;美词佳句下加~~~~~~,旁边注上自己的语言品味;重要句子下面划_____;疑问之处下加?;大段前标 一、二、三;自然段前标 1、2、3;自然段中分层标志用/„„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动眼、动手、动脑,熟悉使用预习符号,很快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训练学生掌握“四步预习法”,提升预习质量。

面对一篇篇课文,从哪里着手预习,有哪些步骤?就单篇课文学习的一般过程而言,我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逐渐让学生掌握“四步预习法”。

第一步:首先明确学案上的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难点,心中有数。

第二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完成“学案”上的预习中的“字词习题”。按全班统一的符号边读边标出各自然段的段号,圈点出字词,查工具书,理解字词。对文中的疑难字词,用符号标出,查工具书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准备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第三步:试分段落,标示疑点。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大体了解,试着划分段落和层次,思考段意和层意。标出疑点,以便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或提出质疑。

第四步:再读课文,尝试着解决“三问”。这是理解课文内容与主旨最关键的一步。每读一篇课文,都要考虑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解决“内容”的问题;“怎么写的”?——解决本文的“写法”问题;“为什么这样写”?——解决本文“主旨”的问题。任何一篇课文,只要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此文也就基本读懂了。当然,这“三问”的阅读方法,还有赖于课堂上的阅读知识的习得、积累以及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譬如鲁迅的短篇小说〈孔已己〉,其内容写的是孔已己断腿前后的悲惨遭遇和酒客把其当作笑料的冷酷无情;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写法;如此写法就更有力的揭露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统治下人们精神的麻木不仁。另外还可以从思考课文的题目、议论句等入手,这样就会潜移默化的增强阅读能力。

以上四步,不一定要截然分开。在预习中,可灵活掌握,完成这些步骤,对预习课文大有裨益。

四、对预习结果及时反馈强化,讲求预习实效。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对学生预习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预习情况,明确在老师讲授时看书应特别注意的地方。了解预习结果,重视预习的反馈。我们是这样做的:

上课前将部分同学的预习学案收上来查阅情况,了解预习的深浅度。反馈贵在及时,这样学生才能记忆鲜明,希望知道结果的心情最迫切,也很容易趁热打铁,立竿见影。

对于学生的预习训练,我们在“养成良好习惯”上狠下功夫。不机械地评价结果的正与误,而是注重了解学生的预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如在检查时我都是这样问学生:“你是怎样弄懂这个问题的?”“以前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运用了这种写法?”“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等等。这样的检查和交流,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习惯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必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切实有效的预习指导和预习活动的开展,就可以培植起学生的预习意识和预习习惯,学生有了预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获得终身的发展。

第四篇: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导学”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很多教师都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对于小学数学这一门学科,不少教师有些担心:学生课前预习了,会不会对新知识失去新鲜感,影响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会不会只看一眼最终结论,导致生搬硬套的运用结论;会不会在预习中有错误的想法先入为主,产生负面影响„„其实负面影响的存在不在于是否预习,而在于如何预习。

很多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只是顺便说一句:明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了,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一下。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学生一概不知。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根本还没有科学合理预习相关知识的能力及习惯,一般来讲,学生回家都只会翻翻书,看看书中结论。因此科学的预习显得尤其重要。

二、研究综述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五四”运动以后,不少教育家将预习列为讲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著名学者朱自清以为,国文教员讲授课文时有五件事要做,第一件就是令学生报告预习的结果。1982年我国常州师范学校的邱学华老师提出了“尝试教学法”理论,其基本的特点可归纳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即教师先“忍住”不讲,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试一试,初步解决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最后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讲解。广东省深圳市教学研究室陈永林教授倡导的“引探教学法”,其基本结构能有效地设置思考题以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先学”是课前先学,课初再学,课中又学;“先讲”是学生对预习所掌握的情况先讲述和表达;“后讲”是教师进行补讲,包括补讲学生的进述和表达中的不足,以及对学生答问的点拨、纠正、疏理、归纳;“后帮”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后进学生学习。“引”与“探”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扎实地学好新内容。纵观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虽然许多专家学者从多方面阐述了预习和教学之间非常密切的联系,针对“课前预习”,许多教师从操作层面上探寻了预习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但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

进,知识不断增长、陈旧率不断提高,贮存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主动寻求和获得知识将更有意义。因此,在落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中,提出“预习导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对预习概念的理解

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数学课前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完全掌握新知。

四、研究目标

1、通过预习使学生能自觉而不是被迫地、长期地而不是短暂地坚持预习。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具有良好的预习能力。

2、通过预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加快、善于进行比较、判断、概括等思维。让预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转而成为学生“致富”门路和“追求”对象。

3、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意识强,精力集中,思维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能梳理知识内容,理清重点难点。自我探求意识强,主动发问,超前预习下阶段学习内容。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五、研究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指向: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课前预习是40分钟有效课堂的前提。它有利于学生课堂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获得有效的、适宜的预习指导策略,让数学课堂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发挥高效课堂的有效性内涵。

(二)研究内容

1、探究不同的课型下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预习案的内容设计。

2、探究培养预习方法和预习习惯的策略。

预设策略:(1)加强指导,先扶后放,循序渐进,掌握方法;(2)及时检查,重视反馈,及时表扬,体验成功;(3)持之以恒,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激发兴趣。

3、探究不同的课型下,利用预习案的教学方法。

六、研究的措施

1、教师指引

(1)时间指引。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课前5分钟预习,或者教师提前一天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外预习。

(2)方法指引。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第一步:看。

要认真地看完全课的内容,包括概念、定律、公式、例题、插图等,从而理解主要数学知识。同时对概念、定律、公式要进行背诵。

第二步:画。

就是画出需要弄懂的地方要注重理解,可边读边画,画出概念、定律、公式、例题;划出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地方,可用横线、波浪线、圈划等方式用双色笔画出。

第三步:想。

要进行独立思考。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本上的相对照,看看自己推导过程的否正确;预习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的依据及格式,也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要结合实际生活或自己的生活体验。

第四步:做。

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都是为巩固学的知识而出的,试做基础训练,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把自己不会做的题画出来。

第五步:记。

就是用笔记一记。要求每个学生做好预习笔记,要求用双色笔记录,把疑难问题用红色笔记录,其他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记录。

第六步:提。

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学习效果。

2、家校合作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它提供着给人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所以,应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和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在家帮助学生进行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3、树立典型

从同伴中得到的指导与激励总是有别于或更胜于师长,因为她们是同龄人啊因此,应该特别留心挖掘学生中的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经过加工整理,树立为榜样,在同学中推广,供同学们学习、模仿和追赶。

4、合作互助

设立预习小组,引导小组长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并做好交流,使组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同时,有必要安排同学跨组请教:用派一人出去,或请一人进来的办法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到组内、组外的互助指导、合作提高。

5、分层要求

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的差异,造成不同的学生预习后的收效不甚相同。所以,应十分注意因人而异——在实施帮带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根据难易分层指导预习、制定预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同学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与发展。

6、提升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会作出达到惊人的程度。”所以,要学生养成预习习惯,重要的是激发并保护好学生预习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于预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让课堂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这样,同学们才有继续预习的勇气和动力。

再者,可以尝试为每一个同学准备一张“预习情况反馈卡”,以小组为单位,登记每次预习的得失,指明下次预习的方向。相信有了指航灯的船儿会驶得更快更久。

最后,定时评选“预习小能手”和“预习前进生”,依据同学们课堂上的表现及“预习情况反馈卡”的登记情况对预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和进步的同学进行奖励,颁发奖状,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提升学生的预习兴趣。

七、研究对象

四年级全体学生

八、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①制定研究方案。

②查阅相关资料,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2年4月

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课堂实践

①根据课题方案,进行行动研究。

②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方法指导,审视目前的数学课堂,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 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进一步修整和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①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理各个阶段的材料。

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论文。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法)为主,同时辅之以理论研究法、实践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九、课题成员分工

十、研究的预期成果

1、培养学生数学预习的能力,能掌握比较好的预习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对于预习的研究获得一定经验,撰写经验总结、论文、研究成果报告,能在校内有一定的推广。开设一节相关教学研究课例。

十一、研究经费

2000元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与文化基础最为重要的学科,是小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而课前预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谨就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合作学习

在新课标改革的环境下,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素养,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价值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过程中,课前预习活动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要求小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与启发者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前准备阶段,安排学生进行教学资料的收集工作,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教学资料,能对教学内容、文化背景与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资料收集与分享来进一步提高课前预习效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W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以及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与结果,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并且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民族观念与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预习情况较好的学生加以奖励与鼓励,以激励全班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课前预习活动当中。

二、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

由于课前预习活动是完全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是学生独立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过度参与,但考虑到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意识,不明白要预习什么,在课前预习时,仅仅会采用通读全文的方式进行,并不能够起到课前预习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还是应当对学生的预习行为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与预习方向,从而保障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1]。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篇幅较短,选自《世说新语》,讲述了我国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九岁小孩巧妙应答的故事,这篇文章选编的目的是让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印象与认知,并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九岁孩童的机智与幽默。教师可以对学习目标加以分解:第一,浏览全文,找出生字并查字典;第二,通读全文,大致体会文章含义,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幽默与巧妙之处;第三,收集相同类型、描写小孩子机智应答的文言文,如《陈太丘与友期》《诸葛恪得驴》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通过目标分解,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文言文的美,并且通过资料收集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课前预习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科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愿,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少正确的方法,往往做了很多预习工作,最后却劳而无功。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并教导学生学会预习资料的搜索、查询、收集与整理,并对预习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确定有益的知识点与预习资料,并在课堂学习中加以运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首先阅读全文,进而思考以往所了解的诸葛亮的故事,对比其他故事中诸葛亮与《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形象有没有不同,查找《草船借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思考,明确收集到的资料是否与课文有较强的关联性,明确是否适合在课堂活动中加以分享,以此判断资料的价值,养成对预习资料独立取舍的能力。

四、采取小组合作课前预习方式

在课前预习活动中,可能会存在由于课程难度较高、预习资料来源复杂或者预习工作量较大的情况,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难以独立完成预习工作,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前预习的实际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一组制定不同的预习任务,通过小组的力量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同时,由于每一组的预习任务与预习目标各不相同,因而在课堂分享中,通过不同小组的预习资料共享,学生就能够实现资源交互,共同成长,进一步提高课前预习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查找相同题材的古诗词,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分享,但由于这类型的古诗词较多,教师可以以不同朝代进行小组划分,如唐诗小组、宋词小组、元曲小组等,每一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朝代进行相同类型的古诗词查找,在确保预习效率与预习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与视野的进一步开拓。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活动,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眼界,帮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与启发作用,引导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与方向,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并进一步打开思维与视野。

参考文献:

[1]戴兴玲.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61.[2]陈甜.把好窗口关 重在预习时:摭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策略的构建与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33.编辑 赵飞飞

下载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预习

    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预习“五步骤” 当前,许多学校大力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课前预习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以后,教师仍然要在课堂上从头教起,无形中增加......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定稿)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没有学会怎样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1、基于学生对语文预习的现状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学期初就给学生制定了预习......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预习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临淄区实验小学 赵秀峰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东风镇杜阳明德中心小学蒲广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1、基于学生对语文预习的现状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 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 中 期 工 作 报 告 芍药山小学数学课题组 ××× ×× ×× ×× 2014年12月我校数学教研组向山东省费县教育局申报了《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 开 题 报 告 费县芍药山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 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 工 作 报 告 芍药山小学数学课题组 ××× ×× ×× ××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