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读后感范文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读后感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说,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缺乏创造能力的人。新教学大纲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方法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所以,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获得知识的多少和取得成就的大小。语文的自学能力靠什么养成,怎样培养呢?语文自学能力的养成需要多种条件,其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开动脑筋预习。下面就从预习着手这个角度。谈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些看法。
一、要加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 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可以重点点拨;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要教会学生使用预习符号。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要求学生预习时手不离笔,随时勾画。翻开预习过的课本,应该看到学生在许多地方做了标记,字里行间写着不少如蚁小字。如果那位学生预习过的课本干干净净,找不到一个字,那么,可以说这位学生还没有学会预习。为了便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检查和交流。我在全班统一了阅读符号,并提出具体要求:生字生词 加囗号并释义 重要词语 下加„„或 重要句子 下面 或 疑问句子 下加? 大段前标 一、二、三 自然段前标 1、2、3 自然段中分层标致 或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动眼、动手、动脑,熟悉使用预习符号,很快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让学生掌握“六步预习法”面对一篇篇课文,从哪里着手预习,有哪些步骤?就单篇课文学习的一般过程而言,可以让学生掌握“六步预习法”。第一步:首先明确要求,抓住重点。先阅读“导读”“预习”。这些“导读”“预习”,是编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本课学习要求,从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把要点提示出来,以帮助同学理解课文。这时,我们阅读全文有很大启发和帮助。做到了这一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认真思考课文的题目、题意。按全班统一的符号边读边标出各自然段的段号,圈点出字词,找出认识的生字和理解的词语。速读一遍全文后,能讲出课文大意或主要情节。这样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步:查工具书,理解字词。对文中的疑难字词,用符号标出,查工具书法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第四步:试分段落,思考质疑。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大体了解,试着划分段落和层次,思考段意和层意。还要熟读课文,多问几个为什么,标出疑点,以便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或提出质疑。第五步:瞻前顾后,揣摩练习。每篇课文后都设计了练习题,预习时可联系前面的预习提示,思考这些练习。这些练习薄是课文知识训练的重点,编者重在基础知识、语言能力的训练上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通过训练,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掌握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第六步:重点朗读,反复吟诵。有些课文,如:诗词优美散文或要求背诵的文段,在速读后,可重点选取一些文段朗读,或吟诵。有时通过有声的朗读,会收到突悟效果。长期训练,更会增强语感能力。以上六步,不一定截然分开,在预习中,可灵活掌握,完成这些步骤,对预习课文必有好处。
四、要对预习结果及时反馈。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对学生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明确在老师讲授时看书应特别注意的地方。教师了解预习结果,可以三方面考虑:
1、课堂上学生预习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随时查看,了解预习情况。
2、上课前将预习本子收上来查阅情况,了解预习的深浅度。反馈贵在及时,最好在当堂,当天给予评价,以上学生记忆最鲜明,希望知道结果的心情最迫切,趁热打铁,容易奏效。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教给学生习作方法》
《教给学生习作方法》
乌市76小学李彬
-------发表于2006年3月乌市小学语文论文大赛活动中获三等奖(乌市教研中心)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教学工作。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遵循学生学习作文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合理安排作文训练的“序”和“量”,围绕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核心,把作文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读与写、读与听说有机结合起来,使作文基本功训练得到整体优化组合。
一、化整为零,训练有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习作安排要注意序列训练
要根据作文教学的整体性及各单元组训练重点,补充一些习作内容、安排好全学年的作文序列训练。这种训练从文章体裁和命题形式两种来安排,相辅相成。
2、习作过程要注意读写结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基本知识,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通过各类文章的教学,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结构,作者的表达手法。对佳篇佳句要反复推敲,注意其细节描写。尤其是选择典型的段落,让学生仿写。如教了《桂林山水》一文后,我让学生仿写《燕城山水》。也可以利用课文让学生改写,如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为记叙文。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续写,如教了《穷人》一文让学生续写《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通过仿写、改写、续写,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3、习作训练要注意优化组合要使学生的习作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优化组合,我把训练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学习借鉴阶段;二是尝试点拨阶段;三是放胆创新阶段。在学生初步掌握文体结构、布局谋篇、选材立意之后,由学生自由命题、大胆习作,从不同角度去选取素材。这时,教师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学生习作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4、习作训练要侧重片断练习
平时,我把一篇作文分解成几个片断让学生练笔,让他们积累素材,为大作文做好准备。我在习作前根据本单元组的习作要求,拟订周密的训练计划,让学生多观察、多做片断练习。如写人的文章,先让学生观察某个人物,从他的衣着穿戴、音容笑貌写起,再写这个人的语言,接着写这个人所做的一件事,最后写人们对这个人的评价。通过几次小练笔,要让学生写好一个人物就不难了。
二、改革教学,扎实训练,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写作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会学生判断体裁审清题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分门别类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利于在审题过程中能正确地判断,帮助学生正确地审题。如我在课堂上出一组作文题,先让学生理解各作文题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判断题目要求写的是哪种体裁的记叙文。
2.教会学生掌握各类文体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结构,这样写起文章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如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学生往往在结构上混淆不清。记事的文章应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或按空间位置的变
换,把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记叙清楚。写人的文章则按材料的不同类别把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特点描写清楚。它的文体一般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先总叙人物的特点,再通过一、二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特点,在举例时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事例写清楚,最后才写出人们对人物的评价或人物在社会中的影响。
3.教会学生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学生能较正确地审题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围绕中心从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中去提炼素材。
一个作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不同的中心,教会学生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写好习作的关键。有些题目本身就点明了中心如《一位热爱集体的同学》,中心就是赞扬这位同学“热爱集体的好思想”,但有些题目只规定了文章的写作内容与范围,至于确定什么中心,应从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中去提炼。教师在日常作文课堂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围绕中心选择小、真、新的材料来写。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准确地给文章确定中心,精选材料。
4.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生活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而教会学生捕捉这长河中溅起的朵朵浪花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随时留意身边的变化、事态的发展,才能为较好地获取作文材料提供保证。
我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顺序观察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的动静发展、活动表现、人情百态、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学生扎实地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好观察日记,为积累作文素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辩论、演讲,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经常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即兴演讲。学生可以讲前一天家里、路上、学校里的见闻,也可以简介影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津津乐道,这些材料的积累会为学生的习作增色不少,而那生动的口语表达更为学生习作创造了很好的范例。还有复述课文、讲故事、口头作文等等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很好方式。
2011-5-9
第三篇:《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走进生活学会观察——读《教给学生观察》有感
说起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早就想进一步走近他,去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我仔细拜读了前几条的建议,我发现有这么一条:‘教给学生观察’给我留下了特别的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和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儿童需要理解和实际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关系就越多。”
苏大师的话和我国古人的一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达尔文也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可见,观察是何其的重要。我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也深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教小学生的时候,就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文中列举了他带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事例。他让学生观察春天即将来临的标志,欣赏大自然的音乐。“教师教给学生们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预料的‘哲理性’的问题。”
然而小学生的观察力水平比较低,不能全面细致地感知客体的细节,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培养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到“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累精力。”
如我在上《大自然的语言》这课时,是从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入手,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大自然中去聆听声音,感受声音,体验声音,通过声音愉悦身心。如果学生平时没有去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各种事物,学生就不能说出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课我还收集了大量的大自然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观察大自然,感受各种声音的美。
又比如我在上《种一片太阳花》这课时,我带着孩子们在教室的阳台上亲手种起了太阳花。从挖土埋种,到填土浇水,孩子们都是自己完成的,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后来,我又带着孩子们观察太阳花发芽,长叶,直到开花。我们观察茎、叶、花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太阳花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在孩子的眼皮下进行的。我们在观察中体会课文中那一片片绿色的法兰绒,体会课文中新陈交替的生命现象,体会课文中太阳越大,花开的越旺盛的蓬勃精神……我看出孩子们在上这篇课文时是愉快的,而这篇课文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要是我能把更多的语文课文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教会孩子观察,那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必将让他终身难忘。
让我们领着孩子察生活观察生活吧,因为它可以交给孩子更多的知识。
第四篇: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泰兴市新街小学杨正和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给学生观察》中说“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累精力。”
这话一点儿也不错。观察,使我们变得睿智,活跃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观察使我们学会了沉思,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增添了几分成熟;观察,使我们懂得了爱、理解了爱,就像所有生命的物体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五彩斑斓,读后感《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在生活中,如果不善于观察,就会让许多有用的“材料”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写起文章自然就费劲了(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因而要处处留心周围的事和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对人、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若用停滞、单一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事和物。例如在春游、运动会等各类活动前夕,我们总是提前布置作文,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使观察更仔细、认真,观察更真实、可靠,还有利于巩固观察结果,便于学生在观察后对观察结果的反复思考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当然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所以学生的观察不能只从静态的角度进行,还要从动态的角度,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观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点。持之以恒的观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
第五篇: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前几天,老是会下雾,让我们成人觉得很讨厌,可是孩子们喜欢,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于是我引导他们进行观察。苍天助我,恰巧校长室那边停了一辆汽车,露出两个红色的尾灯,于是我故弄玄虚地让孩子们猜测那是什么,孩子们很给面子,好奇的猜来猜去,我又让他们走进雾里去寻找答案,到雾中寻找与往常不一样的世界。他们发现了雾中的“水晶珠帘”,看到了雾中的花草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想到了雾大概是老天爷煮早饭时不小心把面粉撒落下来了,感觉到了雾是个跟他们捉迷藏的的小屁孩……这之后的写话学生写得格外生动。
我们常把观察看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而苏老则认为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读了这篇文章,感觉确是:如果你要想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首先你必须得学会观察,读后感《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观察,使我们变得睿智,活跃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观察使我们学会了沉思,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增添了几分成熟;观察,使我们懂得了爱、理解了爱,就象所有有生命的物体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五彩斑斓。
在生活中,如果不善于观察,就会让许多有用的“材料”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写起文章自然就费劲了(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因而要处处留心周围的事和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对人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若用停滞单一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事和物。
古人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我们在观察时漫不经心,对观察对象冰冰冷冷的,没有半点感情,这样的观察还不如不观察。带着自己的一份真挚情感去观察,你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观察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但愿我能用好这一武器。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