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20:4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读书报告》。

第一篇: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读书报告

一、书名:《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二、著者:陈晓云

三、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四、页数:233

五、内容大意:

在21世纪,数字化生存不仅代表一种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也主宰着人类的娱乐生活和娱乐方式,甚至还会主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电脑网络将成为新的娱乐霸主。这本书从人类娱乐活动的变迁入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网络时代的游戏、爱情、影视、文学等等活动的类型与特质,并对网上娱乐活动出现的网络生态问题,如,人的异化、以假乱真的虚拟世界等,作出了思考

书中在前言部分用了邵培仁先生的一段话:“所谓数字化生存、网络化生存,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还表现在传播技术和传播能力上。可以预测,在21世纪,一个人传播技术的高低和传播能力的大小,肯定会与他的经济状况的好坏、社会地位的高低基本成正比。”电脑和网络传播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从上面的这段话中看出来。作者也正是在邵培仁先生的厚爱和敦促下,写下了这本书。作者站在了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起点上,来面对已然变得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从中梳理出具有借鉴价值乃至建设性价值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给我们读者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理论视野和一个具有较强可读性、趣味性的阅读“界面”。

六、心得体会

我主要从网络发展的必要性、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网络给人们带来欢乐以及网络发展面临的问题这四个方面来理解本书。

第一节从东西方古老的文化传统中找到娱乐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各种庆典、祭祀、狂欢、游戏、博彩等说明娱乐的重要性和我们为什么要娱乐,娱乐的方式从古就已存在,延续至今,形式上不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本质是人们都一直在进行着娱乐,娱乐的带来的欢乐根深蒂固。虽然娱乐活动在古代常受到宗教和社会束缚的威胁,可是从来没有被消灭;它非但没有消失,反而继续扩张,向新的领域发展,说明社会的某些禁忌并不能阻止人类娱乐的天性。相反,在种种对于娱乐的禁忌中,娱乐反而获得了更为充分的发展。人们习惯于过节,在过节时有着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吃”一直是节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不同的只是吃的对象和地点不同。然而随着媒介的发展,电视节目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让人们觉得天天像过节一样,在家看节目、足球比赛,不得不由衷感慨一句:过节真好。我们为什么要娱乐,一是因为娱乐方式的发展经久不衰,二是我们对娱乐的无限喜爱,我们的生活早已融入娱乐之中。

随之的一个话题是20世纪我们怎样娱乐,我们的娱乐方式又是什么。打扑克牌、打麻将,作者引用了《新周刊》里的一段话,说明了打麻将和打扑克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的“运动”,都被赫然列入“20世纪十大经典娱乐”之首。体育在作者看来,除了它的强身健体之外,也是一种游戏,但在现代,体育早已变了味道。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让人们对社会的信息更新得更快更多,通过电视知道了更多体育精神的丑闻,但是,体育给现代人带来的巨大欢乐也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奥运会和世界杯。电影是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娱乐方式,美国的好莱坞,中国文革时的样板戏,中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段黄金时代的电影,总能够让人们共同面对那个已经逝去不堪回首的岁月和即将到来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也许,在许多时候,娱乐的魅力并不完全来自游戏、小说和电影本身,而是来自人自身娱乐自我的能力。电视的发展开拓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使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回家打开电视俨然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对电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网络的发展给新一代的青少年带来了更多娱乐方式的选择,作者引用了零点调查公司所作的“中学生眼中的‘酷’标志”调查,发现各种各样的娱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就是新生活,传统的娱乐方式会继续发展,但网络的介入不可避免地会对它们有所改变,新兴的娱乐方式也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出现并且更新。作者将网络和电视、电影等其他娱乐方式进行了对比,网络尽显优势,因此得出结论,在21世纪,“数字化生存”不仅代表一种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也决定了我们的娱乐方式。

《新周刊》把电脑游戏称为“新世纪的王牌娱乐”,电影版《金眼睛》的票房1.06亿美元,游戏版《金眼睛》的销售量却是2.3亿美元,而电脑游戏的制作相比于电影要便宜得多,作者通过两者的对比进一步证明了《新周刊》的观点。小时候,我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也都会有我们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时代发展的脚步毕竟不可遏制,我们也许会嘲笑父辈们无趣的童年的娱乐方式,但我们同样必须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未来,面对“新生代”、“新新生代”的新的生活和娱乐方式。我们也应该庆幸现代科技的发展,即使再久远的娱乐方式,比如扑克、麻将、象棋、军棋、跳棋等等,电脑都可以包容这一切,因此它无疑是21世纪新的娱乐霸主。

作者具体写了MUD这款电脑游戏,写了它的玩法、制作、给人们带来的刺激、影响,引用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威廉·J米切尔在他的《比特之城》一书中对走进MUD的过程和感受的描述,MUD给人们带来的娱乐是两方面的,它使人们娱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好的习惯。就现在看来,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乐不思蜀,无心学业,虚拟的游戏让他们活在同样的虚拟世界里,最后难以自拔,连大学都毕不了业,成为一个无业游民,增加社会负担。游戏本身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娱乐大众,给人们增添新的娱乐方式,让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以放松心情,减轻生活压力,结果却不如人意,家长恨铁不成钢,开始对网络游戏产生抵触情绪,致使一部分群体在不自觉之中阻挡了电脑游戏的发展。而且赌博也是一种娱乐方式,并且被很多人狂热着,这种原始的娱乐方式主要是用来满足人类“不劳而获”、快速致富的心理,人们热衷于买彩票,参加各种设置了巨额奖金的游戏节目,五花八门,让人兴味无穷。作者认为,之所以很多人痴迷于网络游戏那样的虚拟世界,是因为游戏常常能让人好梦成真,来弥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种种缺憾和不平。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当中来,电脑游戏无疑将拥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并在此基础上诞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游戏天赋的超级玩家。而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又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新世纪最大的娱乐产业,其他的一些娱乐方式也会或多或少地与网络发生各种各样的关联。现在网上的各类小游戏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男生喜欢网游,女生则偏好于这类的小游戏,斗地主、升级、连连看等,都是身边的人在玩的小游戏,这种小游戏不会上瘾,偶尔放松一下还是可以接受的,顺便还可以练习一下自己的反应能力。就此看来,网络游戏的设计如果可以针对开发小孩子的各种能力,而不是让人痴迷,难以自拔,网络游戏还是有很大的存在意义的,社会和家长对小孩子玩游戏简单的禁止,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网恋同样也是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古代的《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红楼梦》等给人们描述了许多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人们也想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那样的爱情,网络恰恰给了这样的一个平台。《皇帝的虚衣——因特网文化实情》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就像因特网那样,爱情也是一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东西,而且爱情还能够在那些最奇怪的地方被找到,甚至是在电线上,在一条贴满全球的电子花边带上”我们小时候几乎没有见过电脑,每天都是埋头学习,然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的小孩子从小就接触网络,几乎每个孩子和家长们都会上网。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在虚拟的网络里,人们认识了很多所谓的好友,每天都会相约在网上聊天,时间久了便会产生了情愫,然后网友相约见面。但很多情况下是受骗的,毕竟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人们对它抱有太多的幻想,最后只会越失望。网恋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有待解决,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很重要,加强孩子安全意识的教育也同样重要。

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借助网络的发展,传播色情文化,使社会形成了许多不良的风气,阻碍了文明和谐社会的发展步伐。青少年正处于懵懂的时期,对很多敏感的话题充满着好奇,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传播的色情文化,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很容易造成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社会负担。无法想象,在未来的社会,来自各个阶层的数十万男女每周五坐在电脑前,随着数十万鼠标吱吱作响,开始了放荡的网络性生活,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来说,那无疑是类似于2012世界末日的场景„„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网络在带来种种社会问题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欢乐。许多人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每到周末,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到种类繁多的艺术培训班,渴望着自己的家庭也能够出现音乐家、美术家、画家,尽管许多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在网络时代,也许这个梦想将变成可能的现实,也许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当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站,自己的版块,在那里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上传自己的音乐、图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等。像网络流行歌曲《伤不起》《爱情买卖》等都是通过网络传播而成为一种时尚,也让歌手走红网络,成为公众人物,用一句不耐听的话就是“咸鱼翻身”。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毫无疑问不仅使每个人都有成倍的机会施展和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而且打破了现实的时空关系,让传统社会里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淡薄、隔膜,变得越来越无法沟通,网上交流则重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网上交流毕竟是借助了机器这样一种媒体,它似乎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魅力,甚至也比不上亲笔书写的信件。然而网络针对这些问题又发明了新的聊天联络方法,当两人聊天时可以看到对方,可以听到对方讲话,即视频聊天,这样就和见面聊天一样。网络还给人们发贺卡提供了方便,在特殊的节日、在朋友的生日,将情人卡、生日卡、教师卡、圣诞卡、新年卡、春节卡等通过网络送给远方的人们。可以选择静态的图片,也可以选择动态的影像,写上一些祝福的话,选上一段动听的背景音乐,朋友便可以得到一份真挚的祝福了。

“驴友”这个网络流行词汇已经家喻户晓了,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便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到处游山玩水,不亦乐乎。曾被媒体与尧茂书、余纯顺并称为当代三大探险家的宋小南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多次的短期旅行探险,因为城市的发展使人异化和压抑,大自然将恢复我们的生命节奏,重新激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再次肯定生活的意义。网络上有许多旅游站点,至于你先去哪里,完全看你自己的爱好和选择了,没有人会强制你,没有人会对你发号施令。在网络上,你可以先去祖国各地,领略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布达拉宫的神秘莫测、黄山的美妙奇丽、西湖的婀娜多姿,欣赏南国的热带风情、北国的冰雪世界。在网络上,你可以走出国门,圆一个出国梦,去看一看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日本的富士山。作为一个虚拟的旅游者,只要用鼠标点一下,就可以足不出户感受那些地方的美丽景色。而对于那些未来准备去旅行的人来说,网络则可以提供包括交通、住宿在内的各方面资讯,甚至可以预定房间。

互联网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也许21世纪的地球将变成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超级娱乐大市场。但一种事物的发展一定会有其曲折漫长的过程,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相应的阻碍。人们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在网上看电视、电影,在网上阅读书籍,这就使得盗版问题日益显露出来,而且形势越加严峻。于是版权保护由以前的印制书籍上升到今天的网络书籍保护,网站也采取了各种阻止盗版行为的措施,但问题始终有待根本解决或者说是根本无法彻底解决。网络要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着。“黑客”一词我们也是耳熟能详的,不法分子通过攻击他人甚至国家的电脑来获取信息,严重的则危及国家安全,盗取国家机密,构成犯罪。如果这些懂得高科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我们的网络安全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

从网络发展的重要性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来看,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不足以构成我们忽略甚至拒绝它的理由,它所带给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错过了许多历史机遇,我们不可再次错过网络时代的发展了。对网络发展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乐观抑或悲观,都有其道理。当世界变成一个与互联网相关的硕大的超级娱乐场的时候,当娱乐与工作终于开始融为一体的时候,无尽的网络空间也就变成了人类活动的主场景。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不断接受新的事物,学会新的技能,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进步,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

第二篇:《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读书报告 光明新闻与传播学院 蒋萌 1401291215

网络时代的大众话语是死是活?

——从《娱乐至死》的角度分析网络时代大众话语

《娱乐至死》最为重要的价值,在我看来,并不是揭示了电视带给大众话语的巨大变革,因为也有不少同时代的学者持有与尼尔·波兹曼近似的观点。这部经久不衰的著作可以跨越时代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分析媒介和大众话语的犀利视角和方法。《娱乐至死》成书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人们已经预见到了将来世界会步入一个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但如今网络如此迅速而又翻天覆地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大众传媒,可能是尼尔都没有料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娱乐至死》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如今的大众话语。

一、没有最娱乐,只有更娱乐

《娱乐至死》这本书中所讨论的“娱乐”比我们常用的“娱乐”一词更深刻,也更狭义一些。它专指一种大众话语和思维脱离了语境,变得支离破碎、毫无意义,一切都是为了娱乐,一切都表现为娱乐的大众传媒现象。在尼尔看来,这个现象是电视成为垄断性媒介所造成的。三十多年过去了,电视已经被互联网从媒介王者的宝座上赶了下去,眼下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在电视代替了印刷机时,尼尔说,新媒介不只是旧媒介的延伸和扩展,更加重要的是,它会重新定义公众话语的意义。那么,网络时代的公众话语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有调查证明,公众在观看网络视频时,观看的耐心普遍只能保持45秒,比一则电视新闻或一个电视节目的时间要短得多。但即便是这短短的45秒,观看者能看到有趣的文字、亮丽的画面,听到欢快的音乐——这是多么丰富的信息。然而视频结束之后,观看者又能记得什么,学到什么呢?大部分观众可能在一阵大笑之后就将它抛诸脑后了。网络视频的传播规律完全符合了《娱乐至死》对电视一系列特点的分析:简短,不具备有用的信息,可以割裂开来看,毫无语境和有序性可言。网络视频在这些特点上甚至比电视做得更甚。

而近十年迅速发展的自媒体在语言的零散无序上体现得更加分明,信息带给我们的行动力更差。不论是微信还是微博,都十分简短,微博甚至还有140字的限制,一切都在为语言能够传得更快、更远服务。有网友戏称,自己每天打开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就像是皇帝在阅览全世界各地交上来的奏章,自己可以任性地评论上几句话,颇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感觉。然而这样的“指点江山”从尼尔的角度看来都是和我们毫无关联的,英国的凯特王妃生下了一个女儿,米兰的世博会发生了**,中国服役潜艇数量超过了美国„„从这些信息里我们能学到什么吗?我们的评论会让它们产生什么变化吗?

在尼尔看来,电视带来的很多改变都是可怕的,到了“至死”的地步。然而,电视时代30秒的广告由口号、音乐、画面等等组成,网络时代的广告只留下了眨眼即逝的一个小弹窗;电视时代的政客们起码还衣冠楚楚地在脱口秀侃侃而谈,网络时代的政客们不惜变身成为插科打诨的“段子手”;电视时代你可能在一则地震的新闻之后看到一条轻松愉快的广告,在网络时代你甚至在观看一则武装冲突新闻时同时会看到屏幕上欢快地闪过一条条无关痛痒的弹幕评论„„按照尼尔的标准,假如电视时代的大众话语是死亡的状态,那么网络时代的大众话语是否就能称谓“腐烂”状态呢?

二、被征服的昔日王者

就像当初印刷机被电视征服时,广播、报刊乃至一些书籍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会带上电视的烙印一样,如今电视被网络征服了,这个昔日的王者也不得不屈从于网络的传播思维。如果说电视是用户友好型的媒介,那么网络就是用户至上型的媒介,网络会完全服从于用户的情绪和需求,力求与用户产生共鸣,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由于受到网络的影响,电视的媒介语言也变得更加情绪化和简单粗暴。

情绪化是网络语言十分重要的标志,印刷机时代媒介语言的最主要内容是信息,电视机时代媒介语言的最主要内容是娱乐需求,到了网络时代媒介语言甚至连娱乐的内容都不再需要,一种简单但极具传播力的情绪就可能会让一条毫无内容“假消息”传遍网络。比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duang”,充其量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却只在网络上刚刚流行起来时,就立刻出现在了各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中和字幕里。不使用这种流行语的电视节目似乎就过时了,满足不了观众与时俱进的要求。

电视的媒介语言变得简单粗暴的典型表现就是大量“微信摇一摇”出现在了电视节目中。不管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是情侣牵手的浪漫场景,还是悬念揭晓的关键时刻,又或者是亲人相见的温馨片段,只要屏幕一角突兀地跳出了一个二维码,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拿出手机开始了“微信摇一摇”。电视节目被这样简单粗暴的内容截得支离破碎,丢弃了电视节目的连贯性,只是为了追求用户简单粗暴的需求。

不仅仅是电视,未曾登上过媒介王者宝座的广播和久远以前的媒介王者书籍,都不免沾染上了网络时代的特征。现在的广播节目已经开始大段大段地播出网络段子来吸引听众,主持人的口中也满是夸张的、与节目内容没有关联的网络用语。现在的一些书籍按照《娱乐至死》中的标准看来,根本算不上是书籍,其中没有理论,没有知识,没有叙述得当的故事,有的只是各种娱乐元素的堆砌。网络不仅侵蚀了它们的传播内容,甚至正在传播形式上冲击着电视、广播和书籍。所有的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书籍都能被转移上网,都能被切割成一个个碎片,便于用户在他们乘地铁、上厕所、睡前的碎片时间里观看。所有的一切都能被网络转化成消遣,网络环境下各种媒介的娱乐化程度比电视时代进一步加深了。

三、是理性复活还是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将电视时代大众话语缺乏理性的原因归结于电视割裂了语境和时间,将这种缺乏理性的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归结于电视垄断了人们的视野。虽然现在互联网在割裂语境和垄断视野这两方面可能做得比电视更加彻底,但我们也能发现,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候,互联网正隐隐约约展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印刷机时代的理性。

尼尔认为电视广告其实就是“心理疗法”,不注重产品功能,只在乎消费者需要什么。但在网络时代,产品功能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因为几乎一切商品都可以被数据化,数据化就意味着更便于比较。全世界大部分品牌手机的功能配置情况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数据,消费者可以在各个网络商城、手机论坛上找到这些数据。有一些手机论坛甚至提供不同手机之间配置的对比表格。十年前某些保健品在电视上反反复复播出它们喊口号般的广告,借此赢得了数量惊人的业绩。但随着网络曝光越来越多保健品的实际成分和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这些保健品的功效。我们或许可以断言,数据成为大众话语的重要内容,这本身就可以作为大众话语理性复活的重要标志。打破垄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网络时代很多新闻的第一手信息都是来源于普通大众,而不是专业的传媒工作者。这是网络时代的新闻区别于之前任何时代的新闻生产形式。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总会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的“新闻生产者”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让所有与新闻有关的信息都暴露在公众面前。不管媒介的拥有者、运营者愿不愿意,这些几乎没有经过修饰的事实信息都会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去。但这些信息对大众话语理性复苏的最大贡献却不是因为打破了媒介垄断,而是它们为重建语境提供了可能。

在电视时代,我们看到的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新闻就是我们可以获知的关于这个新闻事件的全部。这些信息零散而缺乏连贯性,我们很可能被镜头欺骗,也可能因为割裂的信息片段获取与事实完全相反的信息。我并不是说网络时代的公众就不会被骗或者产生误解,但网络的确为那些勤奋而理性的人提供了充足的渠道,让他们去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娱乐至死》中说,判断某一信息是否自相矛盾的前提是让信息处于同一语境中。网络上各种自媒体、社区里的信息生产者们提供的信息,足以组合出大部分信息完整的时间轴和语境。以今年4月发生的关于点翠工艺的新闻为例,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媒体和以果壳网为代表的科学组织对事件的评述都是较为片面的、零散的,这让同一事件展现出了似乎自相矛盾的信息——当然用《娱乐至死》的方法论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相矛盾,因为这两种信息是彼此孤立的,并不处于同一语境中。当我们用网络了解到京剧和点翠工艺的发展史,弄清翠鸟的品种和采集羽毛的情况,收集相关法律规定,再把这些事实和理论有序地组合起来,复原点翠生产全过程的信息,语境的基本条件就具备了。由此得出的事实和观点也就回归了尼尔所推崇的铅字的理性,甚至它比铅字的理性更加全方位、多层次,就像在点翠这件事上,印刷机时代的人又有谁能够同时具备手工艺、京剧艺术、自然科学和法学的专业知识呢?印刷机时代,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这些方面的信息都是个难题。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大众话语可以说的“死透了”的,它零散无序、毫无意义。但同时,从这堆死灰当中,又有新的生机在燃起。正如马克思所说,事物发展都是呈螺旋形上升的趋势,或许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了已经死亡的大众话语以理性重生的绝好良机。

第三篇:《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文化变质时代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读《娱乐至死》有感

1985年,尼尔·波兹曼出版《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一起,构成了著名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享誉世界。

其中,《童年的消逝》论述了童年是如何在电子媒介的产生和普及中受到威胁并面临消逝的,《技术垄断》警告世人,美国正进入技术支配文化的一个新阶段,正面临失去传统、失去驾驭技术能力的危险,而《娱乐至死》与前面二者一脉相承,提出现实社会中(书中主要以美国为例,但是对于中国等其他国家同样如此),一切公众话语渐以娱乐大众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精神文化。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人类将在无尽的娱乐式信息中逐渐迷失,最终成为像封面上的人一样,大脑空白,娱乐至死。

在《娱乐至死》一书的前言中,作者讨论了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年》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的观点,并警告世人,真正将成为现实的将是赫胥黎的观点。正像《美丽新世界》中描述的那样,在新媒体时代,人类的“人性”或将被剥夺殆尽,人类将会接受机械化的安于现状的教育,失去激情、痛苦等感觉,最可怕的是,人类失去了思考的权力,失去了创造力。

随着英国人卢贝特·默多克在传媒界的革命,如今,可以说,“文化娱乐化”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奥威尔预言,“我们憎恨的东西将毁掉我们”,赫胥黎则预言“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会像鸦片一样让我们沉迷热爱,最终却会毁掉我们?尼尔在书中暗示,在这个工业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变质的文化或将成为毁灭我们的祸源。所谓文化的变质,指的是以往发人深思的文化精粹逐渐被快餐式、娱乐化的文化所取代。这样的文化不再是引导人们思考创造的源动力,反而成为供人们消遣,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工具。在文明传播的早期,媒介形式相对简陋单调,信息传播的速度质量严重不足。然而,随着电报、电视等新媒介形式的出现,信息传播的途径迅速多样化,从文字到图片再到实时视频报导,人们在无尽的繁杂的信息洪流中逐渐无法把握自己的初衷,被各种各样无聊的信息洗脑,从而成为技术的狂热拥护者,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以中国为例,在稍早的时候,物质基础极其薄弱,娱乐方式相对匮乏。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依赖于私塾先生的传授。学贯古今的名宿大儒多会聚揽几百甚至上千门徒。有时,为了拜师求教甚至需要长驱几百上千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却一次又一次结出硕果,思想的“百家争鸣”,汉赋元曲,唐诗宋词,都达到了令人仰望的高度。反观今天,土电话时代早已落幕,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无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截至2006年,全国电视观众总户数已达到3.06亿户,电视观众总人口数达到10.7亿人,全国平均电视机普及率达到85.88%。截至2009年底,东部地区网络普及率达到40%,西部地区达到21.5%。不可否认,电子设备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人们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知晓天下事。但是,就是在这种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前提下,中国的文化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不禁引起有识之士的惊呼。以中国电影市场为例,欧美快餐式大片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种追求视听刺激,血腥暴力的影片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对于中国本土电影,如徐峥的《泰囧》和冯小刚的《私人定制》都轻松地取得了10亿的票房,但是如《一九四二》等一批严肃沉重的影片却票房惨淡,这种差别不能不引人深思。

概括来说,新的媒介形式的出现,“传媒暴力”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对我们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影响。

一、信息污染。娱乐化的信息极大地冲淡了人们对于严肃客观问题的关注度。

二、认知能力削弱。我们获取了过多信息,却因此丧失了抽象客观思考的能力。

三、道德责任感淡化。在信息化时代,娱乐化信息正使人们丧失流传久远的民族美德。

四、淡化人际关系。足不出户的信息获取固然快捷,却阻碍了人际交流,影响思想的交流。

那么,是什么吸引我们毫无察觉地陷入文化快餐的陷阱呢?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中给出了答案“人们对于娱乐有着无尽的欲望”。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中提出,人之精神活动,一部分在自己意识状态下进行,即人自己能察觉的情况下,但大部分却在不知不觉中,所谓潜意识中进行。由于人类的本能中有着对娱乐的欲望,所以人类会在不知不觉中规避严肃,趋向娱乐。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渠道众多,严肃的东西往往和娱乐化的东西混在一起,加之缺少来自思想层次对于人类思想的升华,使得人们很容易在纷乱的信息中迷失自我,最终成为信息的奴隶而非主人。

那么,身处这样一个文化变质,信息暴力的时代,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我想,要做的便是文化的回归。唯有固执的坚守本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才是应对信息暴力,媒介娱乐化的最佳手段。譬如韩国的“身土不二”精神等等。然而,要想唤醒已经深深陷入娱乐化信息中的人们,所要做的就很多很多。第一是电视内容的肃清,电视依旧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即便现在网络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对于严肃的问题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方式。试想一下,当新闻节目正在直播航班失事的沉痛消息时,突然插播娱乐大众的广告,将会极大影响新闻的感染力。还有近来甚嚣尘上的“恶搞”与“戏说”风潮,不可否认像《宫锁心玉》、《步步惊心》、《抗日奇侠》等电视剧的确具有其吸引人之初并且思想并无不妥。但是,过多的此类电视剧是否会歪曲人们对于自己国家坎坷曲折历史的认识呢?是否会使人们认为自己国家的文化从来都是囿于庸俗呢?第二是要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这一点看似容易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因为不是知识水平的提高就一定伴随着思想水平的提高。中国从一穷二白的东亚病夫一跃成为如今笑傲一方的超级大国用了六十年,但是中国要从如今年文化日渐衰退的境况中走出并成为世界的佼佼者也许需要近百年的努力而且没有捷径。第三,便是限制利用娱乐大众获利的行为。近些年来,“超级女声”、“超级男声”、“中国好声音”等类似节目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质量却越来越差,最后如同“作秀”已经一般无二。亦有一些人大胆爆出大尺度写真或无边绯闻吸引大众的眼球则是直接“作秀”,挑战大众的承受底线。对于这种行为则有必要加以规范。

读过《娱乐至死》,我觉得或许人类有一天真的会因为娱乐导致死亡,不一定是灭亡,而是思想的死亡,创造力的死亡,文化的死亡。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思想的死亡其实就同人类灭亡一样可怕。

参考文献

1.《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 2004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对娱乐至死问题的批判性研究》 刘肖《新闻界》2007年第4期

第四篇:读书报告 《娱乐至死》

北京印刷学院

《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我用了一星期的时间读完了《娱乐至死》这本书,起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实在是痛苦万分,但是渐渐地被作者的观点所吸引,有些观点我很赞同比如“图像的【1】力量足以压倒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但是,作者的有些观点和例证落后于

现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并受其所在的地域限制,导致尼尔波兹曼的有些观点不免有些片面和狭隘,在后面我会详细表达我的观点。

纵观《娱乐至死》一书,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主要观点“一切公共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还有作者对“娱乐业时代”中躲猫猫的世界【】的批判,对“阐释时代”的缅怀,而且,作者也明确承认这一点“我的观点是,【3】400年来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以及作者对于电视这样一种

以娱乐为目的,将政治、宗教等娱乐化的表现形式的媒介被人们接受,无形中改变了人们话语结构的反思,并从认识论的角度解读了媒介等,这些理论和观点我也有同感。

一、意味深长的封面

该书的封面是一家四口悠闲的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节目,然而,这样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却由于四个人没有头脑而让人觉得后背发凉,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最后,他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

【4】不再思考。”

由于一开始我阅读的是《童年的消逝》,所以我对封面的理解是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成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已经没有秘密可言,儿童和成人在信息面前已经是平等的,所以,除了儿童与成人形体上的差异,其他方面已经别无二致。然而,我在阅读了《娱乐至死》之后,又有了一番新的体悟,媒体对人们的暗示和引导已经悄无声息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接受的信息经由媒体的处理而具有了媒体本身的特点,因而,我们接受的是媒体想让我们接受的,我们思考的是媒体想让我们思考的,我们只要按照媒体的暗示和要求照做就好,不需要额外的思考和情绪波动,媒体自会让我们享受到刺激的视觉享受,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头脑,就像一个个穿着不同衣服的提线木偶,乖乖的等待指令就好。这不禁让我感到莫名的悲哀,我们已经被媒体和媒体处理过的信息所淹没,看不见自己了„„

二、媒介即隐喻

媒介文化研究

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体——“他们更像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

【5】【6】定义现实世界”,“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也就是说媒体在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中,对文化的形成和偏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媒体即隐喻”的主要涵义。从电报产生、电报与报纸的合作到电视、电脑的兴起,人们从以文字为主的“阅读时代”向以图片影像为主的“数字时代”转变,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人际交往、学习、办公等模式,媒介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被人所注意,这是现实,让人震惊又无奈,或许,正如作者认为的那样:“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

【7】 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文化的全部内容。”

三、电视——娱乐至死

在谈论电视之前,电报不得不谈,因为事情早在电报发明的那一天就开始出现了本质变化——从此我们就进入了信息过剩的岁月,进入了被信息垃圾包围的岁月,又由于电报和报纸相结合,报纸就成为一个我们知晓世界的窗口,我们就能知道另一个城镇、另一个国家甚至另一个大陆上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被称为“新闻”,而这些所谓的“新闻”通常有三个特点:

1、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关系;

2、你知道了这些事情也不会因此而采取任何行动;

3、这些事情本身并没有关联,只是一些零散的、没有任何规律的信息。比如你知道了伊朗进口药受阻危及百万人性命,你也不会去伊朗送药或者救治那些生命垂危的伊朗人民。所以这些所谓的“新闻”,其实你就算你知道了这些对你也没有任何意义,不知道对你也没有任何损失,“新闻”不过给你提供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按照尼尔波兹曼的论证,电视加剧了这一状况,而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无疑使这一情况更加变本加厉。如果作者成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一定会被数字电视、PC机、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终端的娱乐性所惊异的,“娱乐业时代”在当下已经成为主流并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

作者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对电视新闻的看法,他认为“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里面的开始、结束或中间都要插入一段音乐。音乐和新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有音乐?我想,这可能是和在戏剧和电影中使用音乐的道理是一样的——制造一种情绪,为娱乐提供一个主体。如果没有音乐——就像有时电视节目中会插播新闻字幕一样——观众会猜想一定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例如死人了。但只要有音乐在,观众就知道没什么了不得。”【8】,而且,书中叙述了作者对新闻的奥义让我既赞同又反对:“越短越好:避免复杂:无需精妙含义;以视觉刺激代替思想:准确文字已经过时。”【9】

我对新闻中插播音乐的做法就一直都没有异议。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习惯或

者传统,亦或者一种营销手段,比如:品牌效应,就像“新闻联播”开始前播放的音乐就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只要听见那熟悉的旋律就知道是“新闻联播”,而不是“北京新闻”或者“新闻晚高峰”,对于中老年人这种感受可能更加深刻,而且,所有新闻在播出之前一定会以新闻稿的形式经过编辑和加工,这样经过处理的新闻是有一定的逻辑和理性的。然而,我又觉得作者的观点不无道理,每一条新闻确实是经过编辑和加工,每一条新闻本身也确实具有逻辑和理性,但是,当这些新闻被整合在一起播出之后,新闻与新闻之间并没有一定的逻辑和理性,也只是按照内容、种类和时间等划分在不同的板块播出而已。所以,尼尔波兹曼才会认为电视新闻由没有逻辑、理性的话语构成。当一个个画面闪过时我们不会思考是必然的,因为大量简短的画面稍纵即逝,我们无法思考其中的道理,我们只能回味那些刺激眼球的画面而不会思考分析。我们不停地获得信息,却不关心信息的质量和用途,仅供娱乐而已。

我们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工作者有义务向我们提供真实的情况,然而,具有真实性的新闻并不会有强大的吸引力,有娱乐性的新闻才被大众津津乐道,什么是娱乐性?就是那些灾难、战争、贪污腐败等,即从别人非正常的生活中获取的信息就具有娱乐性。

四、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在这一点上作者的观点引发了我的共鸣,现在还在写板书的老师已经非常少了,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使得老师和学生均有所收益:对老师来说:

1、不必再忍受粉笔沫的侵袭,对身体,尤其是呼吸系统起到保护作用;

2、课件可以循环使用,环保又省力。对学生来说:

1、图片、视频、动画等在教学上的应用加大了学习兴趣;

2、学生可以直接拷贝老师的课件和资料,不用再费心做笔记,省力又便捷。然而,我觉得这种“娱乐化”的教学从长远看弊端还是很大的。学习是一种思考,是一种独立、安静的脑力活动,而电视、电脑等网上教学,使得学习变成了一场“视听盛宴”,而深层次的思考却被淹没在新奇有趣的画面里,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教育的悲哀。

五、中国——禁锢的媒体

我觉得尼尔波兹曼的理论并不是具有完全的普适性,尤其是对中国的主流媒体来说,媒体的娱乐性是受限制的,因为中国的主流媒体大多数是掌握在国家手里,所以媒体有种种的禁忌和顾虑,时时刻刻得注意新闻报道时的论调、态度、党性等,就像一座制度大山压在大众媒体身上。我们在看新闻的时候,尤其是党的例会或者重大纪念日时,各大主流媒体绝对是满屏的飘红,歌颂党的丰功伟绩,这就是政治权利在媒体上的压制。还有很多新闻,由于考虑到民众的安定团结,很多媒体选择了沉默。在中国,媒体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娱乐,所以,作者所担心的问题在中国长期内还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次,我认为作者对于电视新闻的批判多少有些夸大成分。现在仍然有很多媒体人坚守着理智的眼光和冷静的态度。他们懂得如何思考懂得如何选择,懂得不能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偏好而一味娱乐。一些大的传媒品牌和机构就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比如:中央电视台早上《朝闻天下》以及夜间的《新闻联播》的新闻报道以及评论等都是站在客观立场上以冷静的眼光实现自身的新闻价值,恪守自己的新闻职业原则。虽然,有的时候对中央电视台播报新闻时的官腔官调和报喜不报忧的方式有些不满,但是,它所具有的官方背景和国家话语权必须使它从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相区分开来,这是一种必然,目前还没有办法改变。

以上便是我阅读了《娱乐至死》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感谢老师给我们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扩大我们的视野,由于个人的理论水平和阅读量有限,有些观点也只能是点到即止,有的想法还很幼稚,希望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1】 《娱乐至死》P89

【2】 《娱乐至死》P6

【3】 《娱乐至死》P27

【4】 《娱乐至死》P138

【5】 《娱乐至死》P11

【6】 《娱乐至死》P10

【7】 《娱乐至死》P15

【8】 《娱乐至死》P89

【9】 麦克尼尔,《电视是否缩短了我们的注意广度》,《纽约大学教育季刊》14:2(冬季刊,1983)第4页

第五篇:网络娱乐与创业协会章程

大学生网络创业协会章程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网络创业会是由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广大在校学生自发组织参加的学生社团;是一个真正以大学生为主体,服务广大学生的专业化社团。

第二条:本协会以“真诚待人、信守承诺”为宗旨,为本学院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各类网络创业途径,主要是网上开店。),为广大同学提供交流及社会实践平台,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并正式命名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协会”。

第二部分 机构设置

第一条:主席团设主席1名,副主席2名;监事会设常任会长1名,监事委员2-3名,人事接待部(秘书部)部长1名,宣传策划部部长1名,对外联系部部长1名,信息资源部部长1名,财务部部长1名。(根据协会发展情况,再增设其他部门)各部职能

一.主席团

1.主席团对各部门全面负责,主持协会工作。

2.副主席协助主席搞好全面工作,处理学生会日常工作和解释事务、分管部门工作。

3.主席助理负责主席团内综合事务,协助主席进行日常监督及总结。

4.主席团主持召开部门内各项会议,研究布置工作。负责组织安排学习。

二.监事会

1、监督协会日常活动及账目。

2、当主席团出现决议错误时及时纠正,提议召开高层管理会议。监事会拥有一票否决权,并独立成立,不受主席团管理,具有最大化自由权。三.人事接待部(秘书部)

1.负责协调社团联合会各部的工作,根据理事团形成的决议,对社团联合会工作做出整体布置,保证社团联合会工作有序的进行。

2.负责征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同学和协会的沟通。负责每次会议的组织,并作好会议记录及考勤工作。

3.负责协会的成员和各社团档案的管理。

4.负责协会规章制度的修改,各种文字材料的起草。对各种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五.宣传策划部

1.负责协会的宣传推广,策划活动,增加网络协会的知名度。广招会员,壮大网络创业协会的队伍。负责招新等事务。

六.对外联系部

1.主要的任务是为协会筹集资金。

2.负责和外部企业以及兄弟学校建立良好的联系网。稳固人脉,扩展市场,提升网络创业协会的知名度。七.信息资源部

1.建设、管理、维护网络创业协会门户网站; 2.协助人事部,将所有协会信息入库保存。八.财务部

1.负责日常账务的管理,申报。

第三部分 会员权利、义务,入会、退会条件、程序

第一条:会员的权利

1、参加本协会各项活动的权利。

2、对协会工作有讨论建议的权利。

3、有退出本协会的自由。

第二条:会员的义务:

1、有遵守本协会章程,履行本协会决议的义务。

2、有认真完成本协会交给任务的义务

3、有维护本协会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第三条:入会条件

1、申请入会者为本学院学生或其他学院学生。

2、能吃苦,有耐心,态度端正,承认协会章程。

第四条:入会程序

1、填写入会申请表。

2、审核合格后,注册发会员证。第五条:退会条件,程序。

1、会员若要退出本协会,可先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退会。

2、若会员作出有损学院、学校和协会的形象、荣誉和利益的事情,取消会员资格。

3、会员若三次无故缺席协会组织的活动,取消会员资格。第四部分 附则

第一条:协会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遵守校纪校规,不得损害江苏技术师范大学形象和荣誉,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

第二条:本章程解释权、修改权归本协会主席团;本章自协会正式成立后生效。

下载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娱乐至死》读书报告(五篇范例)

    《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我们每天习惯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信息,享受着先进的传播媒介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快乐。然而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却提......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网络传播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网络 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网络,发展网络,管理网络。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国策,只有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网络传播道德与法规最终版大全

    1、 社会的功能: (1)社会的生存功能,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环境; (2)社会的安全功能,这是社会的整体性责任,不是某个个体或组织能够承担的; (3)社会的导向功能,这是社会维系自身的存在和......

    《作为文化的传播》读书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 2013-2014 学年第 2 学期 传播效果研究 课程 题 目 《作为文化的传播》读书报告 学生姓名 彭继春 学 号 *** 班 级 新闻学院传播班所属学院......

    网络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

    网络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发展中国家。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55个少数民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

    微博信息传播与网络集合现象

    微博信息传播与网络集合现象 摘要: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浪潮,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格局。社会由此进入了“全民麦克风时代”,普通的民众也拥有了话语权,民意的表达转变为线......

    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影响的思考(5篇范文)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增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传播的新领域。在这一环境下,网络开始影响和改变以往的政治传播模式,同时也给政治力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与个人传播(★)

    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与个人传播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媒介,不仅是人类一种新的信息交流的方式,而且是人类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适应了受众的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从向受众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