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预测12: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问题

时间:2019-05-14 03:5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热点预测12: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热点预测12: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问题》。

第一篇:热点预测12: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问题

热点预测十二: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问题

问题奶粉、伪劣药品、恶性矿难„„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是近一段时间百姓的心头之痛,也成为陆续抵京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这使代表委员们感受到国家对治理安全问题的决心和信心。“该下狠招从根本上破解安全事故的症结所在!”代表委员们在接受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遏制令人寝食难安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事故,不仅要完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制定科学的监管防控体系,强化问责力度。

一、哪一起安全事故不是人命关天?

在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之前,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建农精心准备了一份发言稿,题目是《切实关注食品安全,赋予“民以食为天”以新的诠释》。

为什么说是“新的诠释”?“过去说‘民以食为天’是指有饭吃、饿不死,而现在说‘民以食为天’是指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叶建农委员说。

然而,让百姓担忧的还远不止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带来的隐忧也在不断叩击着人们的神经——

从“齐二药”到“欣弗”、“刺五加注射液”,再到江西博雅人免疫球蛋白等药品严重不良事件相继发生,百姓们抱怨:我们连医院里的药都不敢相信,还敢相信谁?

从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富华煤矿火灾事故,到河南省新丰二矿瓦斯突出事故,再到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屯兰矿特大瓦斯爆炸,31人遇难,37人遇难,78人遇难„„

“如果这其中有你的父母兄妹或者妻子儿女,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余敏辉代表的发问令人振聋发聩。

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曦看来,如果群众对自己的安全已经感到无可奈何,就说明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政府必须以百倍的注意力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地加以解决。

二、还有多少制度只是写在纸上?

到底是什么导致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生产安全无法得到切实保障?(以下为原因分析)

——追求暴利是直接动因。据一位医药界的业内人士透露,以制售假药为例,一箱假药的成本不过几百元,伪造成知名品牌后,其价格可能升至几万元。从造假开始,经几次批发,再通过医院、诊所、药房等环节到病人手上,每个环节都有巨额的利润。

作为来自食品行业的人士,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迎驾集团总裁倪永培对此也深有感触:一些小酒厂在生产条件和技术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制造出“毒酒”,而这些企业大多散在农村偏远地区,部分企业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较为淡薄,政府又很难监管,在利润的追逐之下,必然为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安徽省委常委余敏辉认为,按照法律规定,企业是安全生产主体。“但在一些地方,私营企业主根本没有安全生产观念,利欲熏心,对员工生命和安全生产不负责任;一些企业虽然也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但没有真正承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一旦发生事故,应急能力十分低下。”

让叶建农委员纳闷的是,一些企业都已经违规了,怎么还那么理直气壮?对于蒙牛“特仑苏”添加OMP事件,叶建农委员质疑:“OMP不在国家规定的添加剂名单里,只要是没有经过严格检验的添加剂,人们就应该抱着‘有害推定’的心态看待。”

——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安全监管出现盲区。“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层面。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责任不清,很容易出现监管和执法的空隙。”倪永培代表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说,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采用分段管理。在这个监管过程中,如果协调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有些地方交叉重合,有些地方措施缺位。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在食品药品、工矿企业、道路交通等事故易发领域,监管部门的职能重心必须从“亡羊补牢”转向“未雨绸缪”,从事后应急转为事前预防;针对多头监管、政出多门的现状,必须加强统一协调、无缝连接。

“刚刚通过的食品安全法解决了不少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譬如,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加强了源头监管。”王曦委员说,“有了法律法规,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当以敬畏之心警惕“问责之剑”(对策之一)

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中,李长江引咎辞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职务;在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特大事故中,孟学农引咎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去年以来,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之后,辞职或被免职的各级官员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大串。

“安全事故的背后往往是不作为和腐败。”全国政协委员王曦说,“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竟然在非法煤矿上持有股份,成为保护伞;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税收等地方利益,不惜牺牲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既然是责任事故,就一定要问责!”

代表委员们认为,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就是一起十分典型的责任事故。三鹿集团从2007年年底发现问题,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未向政府报告,企图等待市场自然消化问题奶粉,把此事消弭于无形。这足以显现其只顾一己私利、视消费者健康如草芥的恶劣行径。而石家庄市政府在接到报告后的38天里,未向河北省政府报告,这也暴露了一些官员唯恐乌纱帽落地、不顾人命关天的心态。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不断伤害公众利益的情况下,“问责风暴”“处罚风暴”已经成为安全事故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问责制度应该更加制度化、透明化,贯穿到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的日常行政管理中。完善问责制度,不仅是惩戒渎职、失职行为,更要让所有官员和企业家们意识到,必须对社会负责、对民众负责,否则将为之付出百倍代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

四、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 两字之差折射出什么(综合分析和评价题)

1995年10月30日,修订后的食品卫生法开始实行,对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尽管目前食品卫生领域大约有100多个规章,还有500多个卫生标准。但是食品安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鱿鱼用氢氧化钠浸泡,“阜阳奶粉”、“红心鸭蛋”„„暴露出现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制度和监管体制不完善。“这次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可以说是由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催生出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李援介绍。

据了解,现在全国的食品企业大约有50万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有2.6万家,他们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2%,这个数字说明我国的食品工业化程度相当高,而工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控制有直接关系。

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直接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变迁。2008年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第109号总局令,决定废止《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10月底进行三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随即对此进行了确认,规定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进行了针对性修改。草案三审稿由

此建议增加了两条规定:一是卫生部门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时,要经过评估,证明食品添加剂是安全可靠的,才能列入食品添加剂目录;二是草案第四十五条,进一步规定在食品添加剂目录之外不得添加其他的物质,以避免非食品添加剂的有毒物质被加入。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三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所提出的八处新修改中,有六处都直接针对此事件。

据参与草案起草的专家介绍,这一轮修改重点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制度,力图改变长期以来卫生、质检、工商、药监、农业“五龙治水”的监管制度,确定由其中一个部门做“班长”,同时还要求负责部门必须做好食品安全的预警,并鼓励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舆论监督。

“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两个字的差别,表明了从观念到监管模式的转变。”李援说,“食品卫生,通俗讲就是‘干净’,而食品安全则涉及到无毒无害。这是由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外在为主,深入到食品安全的内在因素来进行监管,并且导致了监管方式的转变。”

据李援介绍,食品安全法监管方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重点:

食品安全法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职责,确立食品安全监管重点为食品的风险检测与风险评估机制。国家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依据,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企业必须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经营,监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许可、进出口管理等监管,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立即进行处置,如报告、评估、召回、查封、处罚等。相较于以前仅关注产品的外标签和说明书的监管方式,这种以加强检测、评估和检验的监管方式更注重产品的内在质量。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的全程监管要进入到生产的内部环节中进行,而不仅仅是事前许可和事后抽检。涵盖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和加工以及食品流通等各环节的监管机制得以建立,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此外,食品安全法还规定了企业自律、部门履职及社会监督等内容确保本法的贯彻执行。

五、新华社评论员文章(议论文)

贯彻落实法律制度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它的顺利实施,必将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声誉和政府形象。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食品安全。早在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食品卫生法(试行),将我国的食品卫生事业推入了法治轨道;在总结试行法实施经验的基

础上,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正式颁布施行,对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10多年来,随着社会快速转型,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食品行业迅速发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食品标准不统一等等。这些问题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了食品安全领域的诸多漏洞。为从制度上杜绝类似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亟须对现行食品卫生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制定一部完整、系统的食品安全法律。

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立法机关立足国情,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并将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1万余条群众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审议、全国人大对法律7次逐条审议,使法律制定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民主精神,体现了国家立法与人民意志的统一。

从保障人民健康权利出发,食品安全法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对监管制度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法律进一步明确了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召回等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的监管,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机制,强化监管责任,加大处罚力度等,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为我国食品从生产经营到使用奠定了法制基础。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彰显了国家对人民生命健康负责、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信心,是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但是,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以往大量的食品安全事故表明,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帮凶。因此,在完善法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以对人

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各级监管部门应将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作为一个新起点,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全面贯彻落实法律规定,努力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出击,把法律规定变成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食品生产经营者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以确保食品安全质量为前提抓好生产经营,绝不以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为代价获取利润。食品企业要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观念,切实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任何违反法律的生产经营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第二篇:食品安全问题热点的

食品安全问题热点的“九问”+“九答”

关键字:瘦肉精 染色馒头 假薯粉 食品安全

瘦肉精、染色馒头、假薯粉„„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究竟怎样?应该怎样全面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症结究竟何在?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

食品安全工作难度大

问: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究竟怎样?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张勇: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可以概括为,“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仍然不少”。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2009年以来,从部署开展“两年整顿”到出台食品安全法,再到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成效明显。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消除了大量风险隐患,遏制住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高发的势头,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没有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和中央的要求相比,和群众的期待相比,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和水平还存在着差距。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风险监测、人才队伍、技术装备以及企业投入、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薄弱环节,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也是我们正在着力改进和加以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生产消费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都较低。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种植养殖环节也是小、散问题突出。仅以生猪养殖为例,美国养猪户数仅有7万,我国则有6700多万;美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96.6%,我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31.5%;美国4家大型肉类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我国排名在前10位的企业所占份额不到10%。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食品安全事件“燃点”低

问: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情况看,我国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的合格率都在96%以上,而老百姓却感叹“还有什么敢吃的”?实际的情况与大家的感觉为何会有这样的落差?

张勇:首先,食品安全领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新闻媒体、互联网也多有报道和反映。总体来看,这些报道可以分为两类,一些是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还有的则是夸大其辞或没有事实依据,如对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问题的报道,最后经核查属夸大或不实。这样的一些报道短时

期内集中出现,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群众看了以后往往都会信以为真、焦虑担忧,也自然会有“还有什么敢吃的”的想法。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人人关心,“燃点”很低。人们看到形形色色、或真或假的各种信息,对食品安全存在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这样讲绝不是掩盖矛盾、粉饰太平。全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如此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是很小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如果把一些点上的、个别的问题串起来,说成是整体性、普遍性的问题,是不准确、不客观的。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都对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我国国民人均期望寿命值越来越高,已超过73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地区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在相当程度上也要归功于我国食品保障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因为如果食品安全状况很差、大范围食源性疾病多发频发,是很难取得这一成就的。

96%的食品合格还不是全部合格,即使只有1%的问题,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检测出不合格食品的比例虽低,算下来绝对量也不小。因此,对于食品安全工作决不能有任何松懈。当前,我们在全力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社会识假辨假、防范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增强人们的信心,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

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个人、社会和国家

问:食品安全事件带来了哪些危害?

张勇:食品安全事件危害很多,这里列举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出了问题,其危害严重性不言而喻。

第二是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鹿事件后,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59.7万吨。国产奶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此后,某品牌进口奶粉一年之内三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至15%,广大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三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群众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食品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事件处于多发期

问:从食品安全立法到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我们对食品安全不可谓不重视,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多发,其症结究竟何在?

张勇: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去年成立了由三位国务院领导任正、副主任,21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并设立了办事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组织协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堵塞监管漏洞,促进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综合监管水平以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应该说,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正处于加快健全完善的阶段。下一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和治理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同时进一步严格督促落实各监管部门和地方的责任,统筹推进监管能力建设,构建全程监管格局,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但也要清醒看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主要原因有:一是食品产业发展很快,但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食品产业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走了别的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别人在相当长时期内依次遇到、逐步解决的诸多问题,在我们这里则是短时间内聚集并显现出来。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食品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企业特别是小作坊等安全投入不足、管理能力薄弱,少数从业人员道德缺失、不讲诚信,这些是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

三是相对于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安全监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食品消费总量和种类都迅速增长,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风险监测网络、监管队伍和技术装备等建设都亟待加强。

四是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惩戒威慑力度仍需加大。这一问题,在刚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得到了改进。对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过去主要是按照后果定罪,现在明确有行为即可定罪,从而加大了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以上表明,食品安全问题在现阶段较多出现,有其深层次原因,其中有的是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这些问题虽然复杂,但并非没有解决之道,是可以通过系统施策、多措并举逐步加以解决的。一百多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也经历了由乱到治,从安全事件频发到基本得到遏制的过程,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为我所用,以促使我们的食品安全水平能够更快提高。

加大监管力度 重视媒体监督

问:为什么很多问题都是媒体先发现的,而监管查处好像总是在媒体报道之后?我们监管采取抽检方式,为什么不逐一检测?

张勇: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我想说的情况是,2010年全国各级监管部门共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多万户次,还有大量针对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的检查次数无法准确统计,共查处13万起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由媒体先发现的还是极少数。很多案件是在监管部门查处并公布后,有关媒体再跟进报道的,像近期的假薯粉以及去年的问题乳粉等案件都是如此。在查处河南“瘦肉精”事件后,由于人们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很大,从最大程度防范风险着眼,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面深入检查。这种举一反

三、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做法,正是不断加强监管的实际举措。

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是在媒体先发现并报道后,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调查处理。这充分体现了媒体监督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以不断提高监管效能。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赞成在事件的性质、危害和影响范围尚未查明核实的情况下,个别人就将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冠以“致癌”、“致命”、“剧毒”等字眼标题加以报道,甚至编造没有事实依据的假新闻,造成公众恐慌,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不应该的。

抽检是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通行做法。由于食品的种类太多、数量巨大、业态十分复杂,针对每种食品全部逐一检测,没有哪个国家能承担得起、能做得到。事实上,抽样检测已被证明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其准确性、有效性、经济性是有保证的,关键是要认真去做、踏实去做、按要求去做。下阶段,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抽检制度和方法,加密重点品种、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抽检频次,建立重点行业驻厂检查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当然,也不排除在特定的时期、区域针对某种食品进行全部检测。

解决非法添加问题是“牛鼻子”

问:从目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最突出的是什么?今年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重要举措?

张勇: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都是典型的非法添加案件。本来,依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有利于丰富食品种类、改善食品营养、保障食品供应的。但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在食品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此有关。非法添加具有造成大范围、系统性危害的风险。因此,今年食品安全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快解决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的问题,这也是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国务院前不久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通知,强调要严字当头、重典治乱,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进行整治,切实解决这一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应该说,解决非法添加问题是下了大决心的,要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坚决遏制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多发的势头。对从事非法添加的人员和企业,将依法从严从重予以行政、刑事处罚。对不及时有效组织查处以及在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履职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除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外,今年还安排对乳制品、食用油、保健食品、鲜肉和肉制品、酒类等5个重点品种进行综合治理。这些食品,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费量大,一旦出现问题危害和影响也大。我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推进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制度,前移监管关口,就能更好地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稳步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企业诚信、行业自律是食品安全的基础

问:三鹿、双汇等知名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堂而皇之地进入知名连锁超市,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解决这类问题,应重点采取哪些措施?

张勇:这些事件进一步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说明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需改进完善。监管链条长、环节多,存在政出多门、职责不清、衔接不畅的问题,检测检验手段不强,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个别执法人员监管不严甚至徇私枉法,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这些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

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真正安全放心的食品,是生产加工出来的。因此,不仅要加强监管检测,更重要的是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做到企业讲诚信、行业要自律,这是食品安全的基石。在这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企业规模小而散、安全投入不足、管理能力薄弱、诚信意识不强等,少数企业甚至故意规避监管、违法犯罪。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在完善监管体制机制、落实监管部门责任、提高监测检验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的政策和机制,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严格市场准入,健全诚信道德体系,确保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持续达标;强化源头治理,促进食品产业优化升级,扶持优质企业,淘汰劣质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基地化生产、场区化养殖,夯实食品安全基础。同时,要切实抓好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大幅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成本。

总之,要从自律、监管、政策、法制、宣教等多方面着手,使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愿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从根本上扭转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局面。

严厉惩处监管队伍中的违法违纪者

问:现实中存在着一些能监管不监管的问题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您怎么看?

张勇:现实中确实存在个别监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的问题。此前河南调查“瘦肉精”事件,就发现有监管人员和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内外勾结,放弃监管、收钱放行。欲正人、先正己,对监管执法队伍中的这些违法违纪者,要严厉惩处。对此,各有关方面认识高度一致。刑法修正案(八)中单独列明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的刑事责任。最高检察院日前专门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行为的通知。纪检监察部门十分重视食品安全案件的行政问责工作。河南省在“瘦肉精”事件后已刑拘126人,其中公务人员37人。去年河北、山西等地发生“问题乳粉”系列案件后,纪检监察部门迅速对53名负有责任的公务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实事求是讲,害群之马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是好的,是恪尽职守、奉公执法的。有关方面将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特别是基层监管队伍的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执法能力,同时要适时组织对监管执法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以鼓励先进、弘扬正气,提高监管执法公信力。

监管责任重于泰山

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问:您刚才说食品安全领域处于事件多发期。我们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尽快度过这一时期,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张勇:问题的产生不是一天两天,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要千方百计尽量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早日改变食品安全基础薄弱、事件多发的状况。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央高度重视,群众十分关切,可以说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为此,要加快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及时解决突出

问题,推进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关于当前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主要还有以下几点:

一是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根据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要求,以及职能清晰、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快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积极推动地方各级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区域间的协调配合,精简环节,堵塞漏洞,共享资源,形成合力,切实避免发现问题后责任不清、影响查处的现象。二是切实提高企业诚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开展诚信自律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快推进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推动食品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提高产业素质,为食品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监管执法队伍,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按照统一部署,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十二五”期间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规划,相信这一规划的实施将对监管体系的完善和监管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是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厉的惩处成为一把高悬头顶的利剑,包括生产经营者、执法者不管谁犯法,都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使犯罪分子付出高昂的甚至付不起的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五是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食品安全问题事涉敏感,要健全与媒体的联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支持和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公众科学消费意识和识假辨假、防范风险能力,使每个消费者同时也是一名监督者。积极鼓励举报,落实对举报人奖励和保护制度。

六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风险监测,完善预警网络,主动防范、及早介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把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及时核查处置有关事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疑虑。

我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不懈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是可以持续好转并将最终实现根本好转。

第三篇:2014军转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键入文字]

【资料】

【事件】央视记者在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大型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发现,三家店均超标,其中肯德基、真功夫的冰块菌落数量更是高于马桶水数倍甚至十几倍。节目播出后立刻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原因】

一、用自来水直接制冰,自制冰安全难保证。正规食用冰的出售价格大约在每公斤1元左右,成本不低,于是许多商家选择自制食用冰块,甚至直接用自来水制冰。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麦当劳的冰块主要就是餐厅自制的。而据食品检测专家介绍,肯德基、麦当劳供应的冰块并不像一般的冷冻饮品,在制成后有外包装,这些餐厅的冰块一般为集中存放,存放、使用等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污染。

二、企业卫生管理不到位。专家分析认为,冰块受污染或由“环境因素”所致,比如脏的制冰机。换句话说,快餐店工作人员打扫厕所的频率高过清洗制冰机的频率。冰块受污染还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比如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洗手。有在肯德基工作过的员工表示自己在肯德基工作的时候,餐厅取冰的塑料容器一般就放在墙角。

三、食品安全执法靠曝光,监管不力也是原因。监管部门对快餐店的日常监管不足、商家违法成本过低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常被曝光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制的食用冰块多是在本店自产自销,通常免费赠送,既无包装,也无保质期之类。无法界定有效期,工商部门就难以对其实施监督处罚。而这种冰块又不算是商品,质监局并不负责监管。监管缺位也是产生问题冰块的重要原因。

【措施】

一、行政执法要从源头抓起。面对问题频出的食品安全领域,政府应该认真执法,严格执法,不能每年花着纳税人的财政拨款,却不认真干事,任由商家生产和销售问题食品,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政府对制冰机一直不洗、炸鸡油几天不换、销售超过保存期食品等商家的违法乱纪行为不仅要出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更要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

二、消费者维权要注意留证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但在实践中,由于举证很困难,消费者维权并不顺利。对此,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徐静建议一定要注意保留证据。在她手上就曾经有消费者告赢肯德基的案例。在该案中,消费者发现肯德基汉堡有问题,于是马上与店员进行交涉,并拍下照片,随后还将该汉堡包冷冻在冰箱里完整保存下来。

三、公益诉讼可助解维权难题。由于我国未实施集团诉讼制度,使得消费者维权诉讼成本很高,以致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沉默。今年4月23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修正案草案赋予了消协公益诉讼资格。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一旦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公益诉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讼“接上地气”能够具体操作后,会让消费者更有力量,对解决目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会有很大帮助。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四篇:2016考研英语作文终极预测:食品安全问题

2016考研英语作文终极预测:食品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但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问题食品”多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经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考研英语一直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极有可能成为命题人眼中的话题。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1)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2)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then

3)give your comments.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the ANSWER SHEET.(20 points)

【参考范文】

From the cartoonsgiven above, we can see thatthe cow is explaining to the little baby that it is not her fault for giving the poisoned power milk/the keeper is feeding the pig with Clenbuterol(瘦肉精).The cartoon wisely reflects the food safety issues which occur in recent years.Food safety related to people’s health and it concerns about people’s basic livelihood.Since the Sanlu Incident occurred in 2008, the entire society wa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food safety issue.It was in this context that the food safety issue has been referred to an unprecedented height.Problems leading to food safety are as follows: 1)using poor quality raw materials in the food manufacturing process;2)adding toxic substances;3)excessive use of food additives;4)abusing of chemical additives and so on.There are many reasonsthatcause this problem.It isregulators, producers, andeven consumerswhosharetheresponsibilities.As Confucius instructed:better late than never.Prompt and stric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turn back this evil trend.The government should launch a massive moral campaign to educate all citizens and draw up tougher laws to crack down on those irresponsible corporations and prohibit them from entering the food industry again.I am firmly convinced that through our combined efforts we are bound to enjoy more risk-free foods in the days ahead.【参考译文】

从上面的卡通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一只奶牛正在向这个小宝宝解释说生产有毒奶粉不是她的错/饲养员正在给猪喂瘦肉精。该卡通图片巧妙地反映了近年来我们社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自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以来,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食品安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生产食品过程使用劣质的原材料,添加有毒物质,过量使用防腐剂,滥用化学添加剂等。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监管者,生产者甚至是消费者都有责任。

正如孔子教导的:晚做总比不做好。我们应该采取及时严厉的措施来扭转这一不好的局面。政府应该发起大量的道德运动以教育所有的市民,并制定更严厉的法律打击那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并禁止他们再次进入食品行业。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中享受更多的无风险食品。

第五篇:诚信和食品安全问题一样重要

诚信和食品安全问题一样重要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我们树立起诚信的榜样。西汉时的季布,做人守信,答应他人的事总是尽自己的全力去做。故有人说:“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由此可见诚信的重要。然而,时代发展至今,我们却遭遇了严重的诚信危机!

诚信危机,最直接的体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之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最重要基础。然而,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河南省生猪产区大量养殖户使用禁药“瘦肉精”饲养“健美猪”的黑幕,再次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回想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不禁要质问: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诚信,究竟在哪里? 其实当前,食品安全最大的挑战在于诚信缺失。那些干坏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懂得食品应该是安全的、保证质量的吗?并不是,很多时候他们生产的假冒伪劣食品自己是不吃的;他们不知道这样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吗?也不是。那么,他们为什么知法犯法?因为他们不讲良心,他们缺乏诚信。治病要治根,而诚信缺失,正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所在。不解决诚信问题,道德问题,食品安全终究是一个问题!

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诚信和食品安全问题一样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增强各方的诚信意识呢?

为此,首先我们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实守信宣传教育,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大力表扬诚实守信的人和事,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为诚信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企业诚信制度。要让企业找回我国历史上三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的诚信。就是要培养企业的德。尤其是要让食品企业做到以诚信为本。这不仅有利于解决设计千家万户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利于食品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更能让社会更加诚信!最后,政府也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政府必须承担其食品安全保障责任。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表明政府的监管依然缺位或者低效。国人抢购境外奶粉的无奈,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消费者对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效力的不够信任。相反,如果各级监管部门都能履职尽责,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大有希望。

总之,只有政府,企业,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才不再成为一个问题,这也是民生的基础。让我们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将诚信看的同样重要,做到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我们的社会才会少出现问题,才会更有秩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下载热点预测12: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热点预测12: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背景资料】 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看,大凡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基本都有一个相......

    常德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常德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简章【背景链接】 2014年七月份,20余只麻雀的“非正常死亡”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先是有网民发微博称:6月29日,一艘货船在宜昌市夜明珠码头装......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食品安全问题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食品安全问题 导语:2013年两会前夕,香港出台奶粉“限带令”引发内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热烈讨论。近年来,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刺痛百......

    浅议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浅议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央视在今年的3.15晚会上曝光了双汇“瘦肉精”事件后,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国民舆论的焦点。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食......

    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思考和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思考和建议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而最近接二连三爆出的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双汇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

    关于食品与药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食品与药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学期一度的社会实践又开始了,我这次社会实践选择的题目是:“关于医疗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那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问题......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食品安全问题何时休[五篇范例]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食品安全问题何时休 【热点材料】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深深刺“痛”了社会:“瘦肉精”事件尘埃落定,“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毒豆芽......

    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xx镇食品、药品应急预案实施方案要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工作,严密、科学、高效的应急预案必不可少,为此我镇已经于2008年12月4日制定下发了《xx镇食品药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