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

时间:2019-05-14 03: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

第一篇: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

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

侯姗1张磊

2[摘要]: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关键词]:道德领导,学校文化管理,学校管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管理理论都在追求企业管理理论的步伐,表现在把企业管理理论拿到教育管理界,再根据教育组织的特点作一些修改。美国三一大学萨乔万尼教授《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提出“再造领导”,探寻一种原创的教育管理理论。自这一理论2002年由冯大鸣教授引入中国教育管理界后,引起国内一些学者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表达了对这一植根于学校的道德领导理论的欢欣支持,也有一些学者在冷静思考后得出道德领导尚不适宜在中国推广实施。我们看到,教育管理界逐步将道德领导应用于学校文化管理中,成为学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对道德领导内涵的分析,探寻道德领导理论在学校文化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概念

萨乔万尼在与传统领导理论的比较分析中提出了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再造领导:将过程和本质相联接,不仅解释领导之手,而且解释领导之脑和领导之心。萨乔万尼竭力主张的是将感性经验、直觉、神圣的权威以及情感等,必须像现时主宰着管理思想的世俗权威,科学,演绎逻辑三项价值一样被视为合法。进而总结出三种动机规则:所能获得的奖赏使人们去做;正在得到的奖赏使人们去做;美好的东西使人们去做。在《道德领导》这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把第三种动机规则推进到至少与其他两种激励规则同等的位置。萨乔万尼研究了忽视人类潜质完整范畴的后果,并提出了基于道德权威的激励观。他提出了五种领导权威理念,即科层的权威、心理的权威、技术———理性的权威、专业的权威和道德的权威。在此基础上他指出,每一种领导权威来源虽然都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是究竟采用哪种领导权威,则要视其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这也反映了该组织的不同的领导理念。萨乔万尼对“组织”与“共侯姗(198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张磊(198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同体”的区别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这两者在组织成员的关系、组织的控制来源以及组织中的授权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综合以上观点,萨乔万尼认为,因为学校是专业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学校道德领导就必须以道德权威为基础,甄别并确定学校这个学习共同体核心的价值观,建构学校共同愿景与理念,而教师基于责任和义务则对共享的共同价值观、理念和愿景作出回应,在团队精神下相互协作,进而发挥领导的效能。

二、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

王铁军教授在《学校文化管理的理性诠释与实践思考》中具体阐释了学校文化管理的内涵,其中价值、理念的管理,道德管理,团队管理,专业管理、学术管理、知识信息管理这几大内涵与道德领导的主要观点是基本吻合的。国内一些学者对道德领导引入中国教育实践之所以持质疑态度,无外乎从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无契合性,中国的道德困境使道德领导理论无法扎根立足,中西方的社会发展现状不同等等这些大的环境方面来阐述,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

(一)西方文化管理在中国学校的成功实践

中国的教育管理自从引进了西方教育管理界的“关注文化”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办校特色的名校长,关于文化管理方面的著作论文也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我们江苏省内耳熟能详的教育服务理念,精神家园理念,学校经营思想等,都是利用价值观、理念办学的产物。带动了一大批后来的校长积极进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校本化的办学思想,并具体推出了一系列基于本土的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在这样一种文化管理思想广泛传播的沃土上,2002年冯大鸣教授经过长年的研究,编译了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校长学:一种反思性的实践观》等著作,并发表了《再造学校领导》《道德领导及其文化意蕴》等文章,对萨乔万尼及其道德领导理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他对萨乔万尼所提出的道德领导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其道德领导理论及其文化意蕴反映在五个方面:第一,学校不是一般的组织,而是学习共同体;第二,鉴别出更为丰富的领导来源;第三,将道德领导置于首位;第四,把树立目的作为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第五,领导角色的重新定位。这样一种基于学校自身的组织特点而研究的领导理论无疑是对文化管理理论的完善和补充。自然受到广大致力于文化管理的校长的认同和欢迎。同时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的关注。足以说明,道德领导理论引入中国并不是毫无

根基的“空降兵”,当前的学校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的解决亟待一种更本质的学校管理理论来引导。

(二)中国已不是教育弱国,亟待更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

2007年底,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8%,到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普及率基本达100%。2008年秋季我国实现了城乡全面免费义务教育。当今中国的教育已不是“弱国办大教育”,如果教育界仍坚持这种观点办教育,以经济落后为借口,固步自封,沿用落后的管理体制,不能够积极接受适合发展的先进管理思想,中国的教育不可能呈现当前的繁荣。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在建校的初始阶段,各项体制没有健全时,需要用法规制度来约束,但随着学校各项制度的完善,走上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就不能仅仅依靠制度来管理学校。这样沿用制度以及所谓的崇尚“法治”的管理只能给学校造成平庸松散的结局。而创造一种“有德行的学校”使学校变成为学习共同体,造就自我学习者和自我管理者,才是学校教育的本质所在。

(三)学校法治是手段,不是目标

马焕灵与孙晓莹在《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中曾明确指出,较于德治,中国的教育管理现实更需要法治。他们的依据是“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的第一性,要求参与其中的任何主体树立坚决的利益观。反映到学校层面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意识和功利意识已经占有了除了圣人和傻子的每个人的大脑。” 但现在得到公认的是,学校不是一般的组织,学校面向的对象也不同于社会其他组织,学校较其他的社会组织也有更为高尚的目的。笔者从大量的教师博客和对一所小学实地调研中的教师访谈得知,萨乔万尼所提倡的“尽管教师们在学校中遭遇种种困难,但召唤、使命感、对职业和社会或宗教理想的承诺已足以支撑教师”这一结论绝不是浪漫主义。从教师们真诚的诉说中感受到,他们可能不知道何谓道德领导,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以及自身在职业中获得的满足等等这些来自非自利方面的驱动使教师获得重新回到课堂的动力,我们有更多理由接受萨乔万尼的“人类不仅受自利驱动,而且受我们的情感、价值观以及我们在各种团体中的成员身份所带来的社会契约的驱动。在某些方面,我们愿意以一点自利来换取更为高尚的目的。”据此,根据社会大多数组织的动机规则来衡量教师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教师这一职业是赋予太多情感和责任的职业,这里绝不是说教师是“圣人”,抑或“傻子”。一味地坚持“所能获得的奖赏使人们去做”和“正在得到的奖赏使人们去做”两种动机规则,只能表明是低估了人类潜质,不相信责任、义务、正义感、承诺感以及其他带有道德

意味的缘由而作出回应的规则,而这一规则是由人性所致,不能就此成为中西方的差异,成为中国不适合道德领导的缘由。

因此,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当前的广泛关注并非是对专家权威的盲目推崇,而是源于在中国很多发达地区已经开展文化管理的基础上,道德领导之于文化管理的契合性与超越完善,使得道德领导的引入顺理成章。我们看到,在道德领导引入过程中,更多的专家学者给予的是来自本土的阐释和变迁,而在实践中,来自一线的学校管理者更是结合了自身学校的管理状况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切努力促进了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J·萨乔万尼著,冯大鸣译.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冯大鸣、托马斯·萨乔万尼.再造学校领导[J].全球教育展望,2002(5).

3、冯大鸣.道德领导及其文化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4(3).

4、马焕灵、孙晓莹.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6).

5、王铁军.学校文化管理的理想诠释与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

(3).

第二篇:学校管理文化[定稿]

探究真理,发现幸福,举止优雅,心灵高贵——让每个孩子都能于自己的成功

一、反思一下我们学校的管理模式:权力、制度,还是文化。

1、权力:校长的权威,也可以是魅力。民主与平等的社会行不通,不可长久。(珑达的例子)

2、制度:有效和无效制度。比如考勤制度,依然被钻空子。

3、文化管理:有共同核心价值和愿景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文化氛围。员工由被动的做事要我做,变成主动的工作我要做,克服教育倦怠。员工中没有落后份子,只有进步快慢的区别。

二、推动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构建学校文化体系

1、优化软件环境:在教育方针和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确定学校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育人目标,依靠三风一训实施。

1)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法律责任,国家希望,学校与教师的责任,假话作文的例子)教育方针的变迁: 1995年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3个字5个标点)

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公民意识),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尊重任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1个字7个标点)

2)学校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工作指导方针):三层含义。平等教育(人生而平等)、尊重差异(同学孩子)、多元评价。进步就是成功。

3)学校发展目标(愿景,让所有人有方向,有奔头)。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搬家前。是树立轻松、愉快、活泼、热情的形象,夯实硬件环境:有自己的校舍,孩子家长抢着来,同行买票参观,(隐形愿景:建家属楼。)

第二阶段搬家后。是提升学校品味,办精品教育:办以双语教育为基础,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特色的,民主开放的精品教育。(建家属楼)

4)学校的育人目标(三个方向:情商。四个导向:探究真理,发现幸福,举止优雅,心灵高贵)

5)实现方略(三风一训)——具体化措施:双语成功教育密码1346202850系列理念。(辉煌距成功31米,三风一训)校风、校训:学习是快乐的!

2、改善硬件环境:办学理念指导下的硬件资源,设备设施建设和购置。教师愉悦身心,学生发展需要。破窗理论。(洗车、洗衣、汗蒸、健身房、高尔夫、射箭馆,三八和二十四等)

3、处理好几个关键词——制度管理:让教师体验到被尊重和认可。领导(导愿景,领上课);管理(制度和人文。评优靠选举,评职靠积累,因为肯定会取消,所以不妨大锅饭一次);威信(言而有

信。不罚只奖,考勤);敬畏(提高个人素质,出书,说说。女老师暗恋,男老师佩服,孩子们崇拜,家长们认同)

4、改变教师传统形象(50条):春蚕(到死、吐丝)和红烛(自己评荣誉称号的例子,年级主任评师德楷模的例子)外表洁净,内心纯洁,传递爱和快乐。自信、阳光、健康、快乐。幽默、化淡妆,责任,走在孩子们前头。

5、协调好五种人关系:人渣、人员、人手、人才、人物,垃圾人定律。包容是真正的强大,比如对待人渣。永远不说别人的坏话,做为管理者更改如此。

6、构建家长义工文化: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学,参与建设

7、建设学习共同体,营造团队文化氛围:

1)同化、内化、物化和外化,共同的价值判断,共同的愿景是基础。2)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扁平化管理,淡化校长的权力形象(包容是真正在强大,不说别人坏话)。团队中每个位置都重要(门卫例子),每个位置都会整个团队在发展,每个人都是双语,让教师体验到被需要和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帮助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课程观。新课改理论是支撑。1)教育是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文化人的过程。自然人的生存(满足安全和生理需求)、社会人的生活(满足社交及被尊重的需求)、文化人的快乐生活(自我实现)。对教师在指导意义:培养能力,尊重,内心高贵、温暖。

双语四句半:养成教育——礼仪、法治、道德、实践,愿景。教师要想完成文化人的塑造,自己先做文化人。

2)学习的实质:爱的创造传递感知(人文素养),和良好习惯(科学素养)的养成。一切可以帮助孩子们知识技能获取,方法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形式,都是学习,不是只局限在课堂上。比如每天要求孩子在楼梯间靠右走,每次上操都是疏散演习惯。3)课程:学校为实现育人目的,选择的教育内容和进度安排。包括课程纲要(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国家级课程和学校课程,法律意义与特色发展。

误区:A课堂教学改革替代课程改革。B国家课程混淆校本。综合实践课。C说起教育教学质量就提考试,要提学生的发展,这说法不仅落伍,而且违法。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学业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考试不能完全替代质量。

2、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1)教育理想(欲望):名师、职称、荣誉称号等。

2)业务发展水平:五个层次的教师:新手、高级新手、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教师。(补课费在标准都不一样)

3、坚持好双语教风学风: 1)教风:尊重差异(多元智能),多元评价(不唯成绩论,无差生,特长不同),教学相长(取水,情感分享。不能用教师的价值观取代

学生的价值取向)

2)学风:自主合作探究,反思质疑创新(假如我是一粒种子)

4、贯彻双语好课标准:以问题为纽带,以创新为导向,化结果为过程,研究性学习

课堂六有:头尾(奇数和偶数)、双边、分组(团队意识)、拓展(用教材教)、兴奋点、重难点。

5、落实开发好各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分别是完成国家层面的育人目标和学校特色育人目标的课程)

1)国家任务,法律责任;提高学生情商,为引起兴趣,确定兴趣和发展兴趣做准备——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2)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指定领域部分,研发非指定领域部分,集中在周三下午:

A 43个兴趣小组和8大学生社团(爱心、心路、绿树林、pia剧、动漫和英语情景剧、志愿者协会、学校文化研究),介绍(pia剧,先锋班,巧固球,交通安全小组);

B其它主题活动:分年级的主题活动一至四寻找系列,五至八(工厂、军营、博物馆、踏青节),以及三至九老年公寓、三年级以上的跳蚤市场、爱心商店和典当行——爱心社。

C献爱心得材料:校长理念随笔等文集共五卷,学校校刊《春风化雨》及2013年十年校庆特辑,双语成功教育精装理念集,双语特色工作安排台历及挂历,双语之花挂历样本,双语爱心币样版,双语书签样版,双语吉祥物倪倪毛绒玩具版,双语校报《双语风景》样报,双语班刊样刊,精装学校简介,双语爱心典当行学生逾期未赎回物品,双语游览导游及教学景点分布图和新生入学手册等18种校本资料…… 3)校本课程:

A体现学校特色,四门课:生命教育、美文诵读、国际象棋、智能机器人(3——5年级)

B完成学校特色育人目标:三方向——体心智和四导向——探究真理,发现幸福,举止优雅,心灵高贵。

三、形成学校特色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特色文化构成要素=学校硬件环境(内外)+学校软件(人文)环境(管理与制度)+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师生家长内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核心价值观)+外化行为

四、张会超教育观:

如果你是个有良心的教育者,我想对你说:

教育是对思想的温暖和滋润,应该让孩子内心变得更加温情和高贵,而不是用分数打碎童真,扼杀幻想,击跨一颗颗原本自信、透明和富有创造力的心灵。

教育的目的是为消除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告诉孩子们“人生而平等”,而不是用成绩把他们分成优生和差生,用考试剥夺他们快乐的权力和人生中本该拥有最美好回忆的校园时光。

教育要拓展孩子们自由成长的空间,长成有他们独特个性的模样,而不是束缚孩子们的发展,让他们按照师长的意愿去成长。

教育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歧视,正视孩子间的差异,帮助孩子们体验尊重、感恩和满足,而不是用一张考卷、一次考试确定他们的未来,剥夺他们的成就和归属感。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彼此唤醒潜能和发现特长,共同进步和分享,分享知识、方法、情感,也分享成功、挫折和失败。

教育是爱的创造、传递、感知,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们学会生存、生活,品味快乐生活的阶梯,是人世间美好和希望的源泉,而不是让孩子们成为冷漠的机器,只会考试,别无它能。

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散发出人性的光辉,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第三篇:基层干部队伍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如何进行适应性变革(本站推荐)

基层干部队伍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如何进行适应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组织体制、社会管理机制。

当前,就全国整体形势而言,在基层管理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习惯于控制、管制,为公众服务意识淡薄;习惯于机械服从,对社会的要求不敏感、回应不积极;习惯于旧的方法手段,缺乏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逃避执行、被动执行、盲目执行、机械执行现象严重,错误理解改革创新,工作缺乏连续性,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等等问题。

因此,以公务员为基础,以科级干部为引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善于实践、执行力强,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是当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

夯实理论基础,使基层干部理论素质由单一向全面转变。缺乏现代社会发展的知识和理论,是一些基层干部的突出现象。在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部署后,一些地区试图把社会管理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议程中,但苦于理论和经验缺乏,不知从何处入手。为此,要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理论培训,用现代科学理念充实丰富基层干部队伍,使基层干部队伍理论素质由过去的单一思维,简单思维、旧时代思维向全面思维转变,既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透彻了解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等科学理念,更要适应新事物、了解新世界、紧跟时代节奏,乐于接受、及时接受新生事物,适应并善于运用现代社会的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新兴媒介,做到在突发事件中牢固把握主动权,在日常行政中面对复杂事态应变自如。

提升工作效率,使基层干部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传统的社会管理观念简单认为,把社会管住、不出乱子就可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社会管理增加社会活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因此,新形势下要求基层干部在工作理念上有根本的转变,从几千年来固定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社会的“服务”模式。具体说来,就是“用心”,充分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以服务群众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情”,真情与群众交流,真诚接受群众依法监督,主动融入群众当中;“用力”,融群众工作与民生工作于一炉,主动、全面、踏实服务群众,用高效率、高水准的服务赢得基层百姓的支持;“用智”,在积极听取采纳群众合理建议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卓有成效地解民忧、帮民富。

增强业务素质,使基层干部业务水平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各司其职、多方共进。过去,中国的社会管理基本上等同于行政管理,基本上是政府在唱独角戏,长期的管理优势使不少基层干部热衷于提高“威信”,只注重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忽视了综合业务学习,在新形势下面对新问题往往手足无措。为此,要加强基层干部综合业务培训,在坚定正确的执政理念的同时,着力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加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积极涉猎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领导科学、领导艺术、政治智慧、历史镜鉴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最重要的是,大力培育创新能力,敢于开拓,突破旧的管制式观念束缚,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实施基层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将现代科技设施和手段娴熟地运用于日常的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中。

发掘创新潜力,使基层干部创新热情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后的执行者是基层干部。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行政级别”概念,加之各级部门在评估基层工作时,把是否严格执行上级政策部署作为重要依据,基层干部被动接受上级指示较多,看上去好像“执行力强”,其实,由于主动创新的空间比较小,基层干部在社会管理中创新力往往比较弱,属于被动作为,执行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在社会激烈变革的新时期,社会形势社会关系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为此,要努力激发基层干部创新热情,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方式、新办法、新手段,尤其是各级基层政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项目,更应该以项目为抓手,千方百计解决各类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水平。

优化领导效能,使基层干部领导方法由简单向综合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善于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优化领导效能,在领导方法上由简单向综合转变。基层领导干部知识化、复合型程度越高,其社会管理熟练程度也越高,其团结队伍、带领队伍、指挥队伍的能力就越强,总体来说他的领导效能就越高,对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泰民安的积极作用也就越明显。为此,要注重学习力和执行力的提升,掌握更多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通过学习解决思想认识和工作策略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此外,要注重团体训练,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默契、形成互助,提质增效,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行政成本意识,从人、财、物方面科学调度,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第四篇:在课程改革中彰显学校文化

在课程改革中彰显学校文化

作者:程红兵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所在。未来学校的竞争重点体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普适性与个性。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校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学校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因为学校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最终沉淀的是人格。基于此,我们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逻辑关系分为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这里我要讲的是我校的课程文化建设。

从现实角度讲,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所在。未来学校的竞争重点体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普适性与个性。普适性重在质量,质量越高,越适合社会的需求;个性重在鲜明,越鲜明越受社会的青睐。这就需要学校办学有个性。每一所学校所接受的学生素质是不一样的,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层面不尽相同,学校的教师和教学条件不尽相同,学校文化也是不一样的。

建平中学的哲学观念、教育理想,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而具体的依托途径则是课堂,即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一共有8大领域,各领域都有全面服务于各项目标的功能,但在我们主观立意上又各有侧重,各学习领域分别有相关科目及模块与之对应:心理健康和主体发展学习领域侧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心理、校会、班会——主题活动、学习心理等;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学习领域侧重于共生意识的培养——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环境保护、社区活动、长江行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学习领域侧重于科学态度的培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技、劳技——网络技术、电脑组装等;中华文化和民族思想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诸子百家选读、史记选读、西部行等;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莎士比亚选读、欧洲行、澳洲行等;艺术审美和休闲健身学习领域侧重于健康身心的培养——音乐、体育、美术——双周音乐会、健美操、电脑绘画等;活动评比和学科竞赛学习领域侧重于兴趣特长的培养——各学科——作文比赛、英特尔创新大赛、数学竞赛等。

我们在课程重构过程中努力培植并已经初步生成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的建平课程文化特性。所谓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开放。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较为全面的开放:思想开放,向书本开放,走向经典文化;教师开放,向大学开放,走向学科前沿;工具开放,向网络开放,走向信息海洋;区域开放,向生活开放,走向人间社会;地域开放,向国外开放,走向异域舞台。

所谓选择性是基于开放性形成的,我们已经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有课程进程的选择,教材的选择,教师的选择,基础型必修课不同层次的选择,拓展型选修课科目、模块的选择,研究型课程课题的选择,活动课程社团的选择,是否参与某次考试的选择,考试层次的选择,考试科目的选择。给学生自己以充分选择的自由,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给学生发展特长的自由。

所谓综合性是基于未来需要的复合性人才形成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我们实现了课程的每个模块都是德育与教学的综合,所有活动都是德智体美诸因素的综合,如南京行、国庆通宵都是如此。综合的另一个含义是改变学科互不相干的现状,学科之间加强沟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社团活动是最具综合性的,目前学校统计的社团数量已经达到51个,社团总人数达到1000人。

第五篇:学校文化管理中校长的角色定位

学校文化管理中校长的角色定位

周如俊(1967—),灌南县教育中心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工程制图学会会员,中国职高委教学研究会高级会员,连云港市单招高考优秀辅导教师,连云港市第一批“521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先进个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连云港市首届名师。

一位企业管理大师说过:“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争取到。”同样,在日趋人性化的社会里,学校教师是“经济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复合体,简单的金钱刺激和强制的行政命令已难持久地唤起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校长也要把管理的重点从行为层转向精神层,多与教师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着力营造出一种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文化氛围,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和工作的主人。因此说,好的学校文化能给教师带来愉悦以及极大的满足感,就像是心灵鸡汤一样。而教师其实是需要这样的鸡汤并且乐于“消费”这样的鸡汤的。那么一所学校,校长如何才能做好学校文化管理,增加自己的执行力呢?笔者认为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充当“五大”角色。

坚持文化“内化于心”,铸造学校之魂——“发动机”角色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先进的办学管理理念,没有被全体教师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教师团队战斗力的。不少学校用物质奖励、金钱刺激来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当然是重要的。然而物质刺激激励作用都是边际效率递减的。开始时也许有用,但在教师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就越来越小了。这个时候,校长不能只靠物质,也要靠学校文化建设来激励教师,为教师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化。教师的行为直接体现着学校文化。当年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亲题的四十字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就是南开中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在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方面的具体化。因此说,良好的校园精髓文化,能为教师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共同的文化氛围、共同的价值观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学校目标、学校精神、职业道德等,从而能激发一个团结合作的执行力主体——教师群体的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

坚持文化“固化于制”,强化学校管理——“指南针”角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管子曰:“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学校制度是人定的,制度更是用来规范、激励人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换言之,学校要把每位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必须有一整套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矩可蹈。同时学校制度规范管理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只有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形成一种集体教育力量时,全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学校的制度文化包括四个重要方面:其一,教学管理制度。其二,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其三,生活行为管理制度。其四,社会实践制度。学校管理者要不断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体

系,以文化管理的方式推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并不(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才使学校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坚持文化“融化于水”,赏识管理——“胶水”角色

学校有时完全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这个时候,校长将被迫安装许多“防盗门”来预防可能的损失。防盗门虽然能起一些作用,但成本高昂且效率未必见佳。因此,校长用信任、赏识管理去影响教师,有时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建防盗门的成本,也许有时达到“胶水”的凝聚的效果。

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好校长应该多表扬教师,并且表达出对教师的期望。因为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积极的向上的原动力,产生激励效应。当前课改下校长应该是一位赏识教育者,其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枝花,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阳光、空气、水分的空间,让他们迎风展姿,百花争艳。这样关注教师的优势,让教师感到工作学习愉快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但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同时也将使教师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体现人的价值、体现对人的尊重。

坚持文化“融化于情”,打造激情团队——“消毒剂”角色

当前许多学校管理者都看到市场经济好的方面的作用,过分依靠教师上岗竞争、“末位淘汰制”等聘任制管理制度,但较少关注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其实,学校引入市场经济方式下的教师竞争管理并非完善,而是存在“市场失灵”。有时过度竞争也容易导致教师间不择手段的竞争。因此在目前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校长要创造出一个的让教师安心工作的合作环境。这个时候,一种强调博爱、公义、诚信、友好的学校文化就可能成为教师管理以及教师上岗竞争市场的消毒剂。它让教师超越唯利是图,让教师在利和义之间,个人追求与教师团队合作上寻找到平衡。

坚持文化“外化于形”,提升学校品牌——“推销员”角色

在日益优化的学校办学环境中,学校的良好形象不但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也是学校强大的竞争力。基于此,学校管理者要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我校全面导入企业CIS系统,规范了学校的视觉形象,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学校的公众知名度:一是注重学校品牌的内涵。品牌建设是学校向服务对象——家长、学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教育教学特点、利益和服务。它可以表达学校品牌所具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等信息,并使受服务对象由此受惠;二是注重学校品牌的创新。学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教材、师资和管理,提升专业品牌,借壳办学。第三,加强学校品牌的宣传促销。创建学校品牌的目的在于为服务对象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因此学校必须通过广告等媒体让社会公众了解和熟悉学校品牌,使服务对象加深印象、转变态度、引起注意、最终确定选择行为。第四,争取品牌的连锁效应。品牌只是学校一个亮点,学校要立足市场,应当争取整体透亮,要注重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使学在日趋激烈的办学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下载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摘要】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的作用非常重大。本文首先从班级文化的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内容、特点等方面认识班级文化,并阐述了班级文......

    在故事中感悟学校管理

    在故事中感悟学校管理 一、育人的管理应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 故事1:有一种鸟,能够飞越太平洋,需要的只是一小节树枝。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节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

    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纪之交,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作为一个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

    学校管理文化总结

    用文化管理学校用思想引领教师 创新校园管理文化 ——我校文化管理的认识和做法 文化管理是现代学校发展中的一个崭新的命题。它有着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

    青春在道德中闪光

    主题班会教案‘青春在道德中闪光’ 五(4)班一、主题: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班会目的: 1.通过展示同学们的活动记录帮助他们把道德具体化。 3.通过介绍同学身边的榜样及其他们的事......

    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专题

    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激励足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中。学校领导不但要知道优化......

    扁平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让扁平化为学校管理插上双翼管理是学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为学校目标服务的。要实现初中学校的办学目标,就必须加强管理。学校管理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采用灵活......

    浅析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人的管理第一,通过激励的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