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四大措施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4:0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邹城市四大措施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邹城市四大措施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第一篇:邹城市四大措施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邹城市四大措施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近年来,邹城市把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工程来抓,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通过膨胀产业基地、做强龙头企业、健全经济组织、打响营销品牌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富农之路。

一是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发放专项贷款1亿多元,用于促进特色农业种植大户、产业基地以及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64处,规划建设了优质出口大花生基地10万亩、土豆种植基地5万亩、大樱桃基地3万亩、万只肉鸭养殖基地30处、绿色有机蔬菜基地5处。

二是健全完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带基地、经济协会建基地、科技大户领基地等方式,重点培植集盛食品、友和菌业、呱呱鸭、金鹏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培育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济宁市级龙头企业40家,年销售收入70亿元,利润4亿元,从业人员

1.5万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404个,联结农户10万户,带动种植面积46.3万亩、畜禽养殖792.4万头(只)、水产养殖

7600亩。

三是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坚持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质量安全提升工程,进一步规范程序、严格标准,从源头抓起,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认证和执法体系。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以技术、质量优势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制订出台相关政策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获得三品认证、名牌称号的产品,实施产业化、标准化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点扶持奖励。目前,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3个、绿色食品认证28个、有机食品认证5个,创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5个、国家农产品地理商标11个、山东省名牌农产品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个,3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

四是强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围绕扩张一产、做强二产、繁荣三产,不断延伸拉长食用菌产业链条,全面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体系,成为了全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基地市、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市。截止目前,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2万吨,产值11亿元,品种涉及双孢菇、杏孢菇、金针菇等20个名优品种,种植户年人均收入9600元。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及合作组织达到46家,其中工厂化、智能化食用菌种植及加工企业17家。山东集盛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目

前亚洲最大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年可带动农民增收9000余万元。

第二篇:邹城市第七中学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四大跨越”发展

邹城市第七中学转变工作作风 推进“四大跨越”发展

邹城市第七中学郝书明

邹城市第七中学提出的创山东省标准化学校、创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创山东省绿色学校、教育教学理论创新力争有重大突破等四大跨越,经过精心准备,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进行。

创山东省标准化学校。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依据标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精心准备,制订创建活动方案,逐一落实。进一步充实完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当前步入实质性活动阶段,年内力求实现山东省新制定的标准化学校。创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学校出台创建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专题研究。活动创建工作,明确责任,分头把关,不出纰漏,加强创建研讨,提升教师认识水平。目前已向教育局教研室递交了省级教学示范校方案。创建共工作以此为契机,提升教师意识,严格按照省级教学示范校标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创建工作小组,深入研究,借鉴学习,激励教师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争创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做好了充分准备。创山东省绿色学校。当前学校“创绿”工作组,在召开专题会、讨论制定“创绿”措施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落实措施,开展活动,群策群力为打造“绿色七中”品牌发挥其潜能。争创山东省绿色学校工作即将进入收关阶段。教育教学理论创新力争有重大突破,办学水平有重大提升。学校在制订科学教育创新改革实施计划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培训、启动动员、专题研讨、措施实施几个阶段,目前学校教育科研研讨成果已具雏形。教育教学理论科研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力争五月份出版一期具有七中特色的教育科研杂志刊物。

第三篇:重庆农垦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重庆农垦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大型国有农业集团,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抓住重庆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力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不断探索城乡统筹的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以重庆市“一圈两翼”为平台,建立以工促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重庆高效特色农业产业链,示范和推动重庆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子。2009年,集团资产总额达到50亿元,经营收入43.6亿元,利润总额2.2亿元,保持了集团成立以来连续10年盈利的好成绩。

一、重庆农垦高效特色农业基本做法

重庆垦区的高效特色农业以生猪、乳业、蔬菜、水产、花卉、苗木等为主。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长期存在着布局分散、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生产能力、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重庆农垦自成立集团以来,在坚持改革重组探索资本运作有效形式、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现代企业集团治理和管理方式、坚持农场综合开发推进农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同时,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解决了集团发展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了反哺农业、促进农村繁荣的机制,也极大地推动了自身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引领了区域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以来的短时间内,重庆农垦生猪、乳业、农产品流通等产业已形成了集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包装、品牌设计、农资供应一体化发展,完成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建设,已经初步打造成为重庆优势农业产

业。

1、种源控制,增强高效特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种源农业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的必然要求,发展种源对于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层次和技术含量,调优品种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带动区域农业的整体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集团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自主培育等方式,实现了“PIC、CRP、泰国正大系洋三元”生猪种源的控制,集团各品系种猪资源超过10000头规模,成为西部最大生猪种源供应企业;完成了近千亩红心、黄心优质猕猴桃母本园建设;以品种引进、适应性驯化和良种繁育,与北京向中科技公司合作,引进美国荷斯坦奶牛胚胎繁育技术,建成天友乳业奶牛胚胎繁育工程技术中心,解决奶牛繁育周期、数量、质量根本难题,积极发展种源的基地化和商品化生产。

2、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驱动力。近年来重庆农垦乳业、生猪、水产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品牌与管理优势、独特经营优势及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努力推进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强化技改扩能,构建加工平台,壮大了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天友乳业乳制品加工能力由改制初的5万吨提升到25万吨,大正肉类食品,年生猪屠宰加工能力150万头,集团投资参股的今普食品,年生猪屠宰加工能力150万头,集团总屠宰加工能力达到了300万头。在提升加工能力的同时,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天友”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大正大”冷鲜猪肉在重庆地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天友市场网络已遍及重庆各区县和四川、贵州、湖南、陕西等地。

3、培育基地,增强高效特色农业的带动力。在认真做好基地建设规划的同时,积极探索基地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天友乳业以“得奶源者得天下”的发展思维,规划投资13亿元,产业联动14个“两翼”及“库区”区县,策划重庆市7万头安全奶牛业发展行动计划,启动3—5年奶源建设总体方案。截止2009年底,实现投资3亿元,正在全力推进15个企业化运作的千头奶牛养殖集群区建设,全年新增可控奶牛存栏数量近10000头。大正肉类按照“小规模、大集群、生态化、贴近经济作物区”原则,进行了生猪产业带布局,带动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发展生猪产业。重庆正大饲料形成了“公司+粮食流通企业+农户”的饲料玉米生产模式和业主制的肉鸡养殖模式,年本地玉米订单收购量25万吨,肉鸡订单100万只,直接带动5万农民生产致富。东江水产探索了“联合经营、风险共担、按股分红”的鱼养殖模式,已在涪陵基地、铜梁基地和长寿湖新渔村基地示范推广成功,直接带动1万农民生产致富。4个龙头企业在全市建成了8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良种繁育示范场和32个种养殖基地,有力地推进、示范和带动了重庆市新农村的产业发展。

4、生产过程绿色化,增强高效特色农业的抗风险力。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海南“毒豇豆”**,严重冲击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限定条件下,必须保证农业产业的全链条安全。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将农业标准、工业标准、技术规范整合导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让农民在生产之前知道最终农产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生产才能达到要求,在生产前需做好那些生产资料准备和技术才能达到经济有效的要求。根据农业生产的目标和要求,各企业分别编制印发了各类生产标准和生产操作规范30余个,如天友公司编制了原料奶质量标准、小区建设标准、饲料标准、兽药标准、挤收储奶标准、牧草种植标准等和牛奶收购操作规程、奶牛

饲养生产流程和关键点控制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生产的试验、示范和普及,现所有的基地全部按标准组织生产,农产品的成交率达到97%以上,价格在原有基础上提升10%以上。大正肉类和东江水产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订了企业的有关生产标准,指导农民做好原料的生产工作。垦区按照以畜牧业现代化带动种植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把循环经济作为种植与养殖“双链互动”的纽带,加快养殖业建园区、种植业建产业带的“内循环、零排放”生产模式,实现养殖生态型、种植绿色化、原料有机化,当前在重庆合川养殖园区开展了现代畜牧业循环经济探索,2009年5月份第一批生态蔬菜上市,售价高于普通产品25%,市场反响较好。

5、创新组织形式,增强高效特色农业的的联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最低成本的规模集成和示范带动的生产组织形式,通过专业合作计把同类生产者组织起来,形成战略联盟,可以提高种养殖生产率,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销售谈判能力,用批量产品去占领市场,达到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购销的效果,符合专业化、规模化、品种化发展方向。集团按照“完整产业链+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组织新方式,推进小农经济与高效特色农业的有效衔接,仅2009年,就发起设立生猪、奶牛、猕猴桃、水产等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发展各类社员2000多户,用高效特色农业理念,带动分散农民实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种养殖,搭建起小农经济联系高效特色农业的有效实施载体。

二、实施高效特色农业的体会

1.实施高效特色农业,是国有集团的社会责任担当。农业部要求农垦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国家提供重要农产品,在“走出去”发展发挥引领作用;重庆市政府要求重庆

农垦要成为统筹城乡的先行者、高效特色农业的担纲者;市国资委要求农垦集团要成为百亿农业产业集团和现代农产品商贸流通百亿集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要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全面体现。

2、实施高效特色农业,必须借助各级政府搭建的发展平台。农业是弱势产业,仅靠自身发展很难实现美好的愿景。各级政府必须为农业集团、农业企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这个平台包括发展政策平台、鼓励产业平台、区域布局平台、投入倾向平台、融资平台。政府按照建设好这个平台的要求,精心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控目标,牵头与有关部门共同拟定了扶持产业发展的长效政策和发展基金,为农业企业、农户去除后顾之忧,为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实施高效特色农业,必须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高效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规划先行,规划的科学、合理决定了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在重庆垦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初,受多方面条件因素制约下存在布局分散、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生产能力、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集团成立以来,经过梳理,根据不同产业的区位、资源、自身优劣势和经济发展现状,编制出符合集团实际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科学有效的规划引导,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布局,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当前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规模大,资金密集,需要巨额资金支撑;二是资产负债率高,资本金比例低,融资能力双其他产业弱,快速发展推动资产负债率攀升;三是回报周期长,一般在5年以上,项目建设期长,正外部性强,往往收益偏低;四是经营风险大,受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的三重约

束。

四、重庆农垦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思路

农垦集团将继续实施跨越发展战略,利用建立城乡统筹直辖市的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库区农民万元增收实施计划,重点打造一批有示范作用的高效特色农业项目,带动和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打造百亿级农业产业集团。

1、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国有农业产业集团在推进城乡统筹,建设高效特色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农垦“姓农”、“立农”、“为农”原则,按照国务院3号文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对农垦集团基本定位和市国资委推进“五大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整合资源,精心打造重庆高效特色农业的“国家队。

2、发展目标。力争到2012年,集团农业产业链经营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

3、除了生猪、乳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外,切实做好以下高效特色农业重点项目的发展:

三峡生态鱼项目。为充分发挥三峡库区丰富的水面资源优势,带动农户增收,根据重庆市政府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的总体部署,重庆农垦承担了三峡库区生态渔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任务。拟分步进行标准化苗种场建设、生态示范养殖、水域牧场工程及湿地渔业工程建设,把发展“三峡有机渔”作为主攻方向,进行品牌化运作,高质量地生产社会需要的渔产品,带动库区农民万元增收。

鲜花港项目。为满足重庆市和周边省份居民的休闲文化生活需求,重庆农垦与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合作,打造集种源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典范的

重庆鲜花港。通过花卉科技研发中心、现代化温室种苗培育基地、花卉科普展示园区、花卉产业及其主题公园旅游观光配套服务设施等的建设,将鲜花港建成带动农户发展的示范基地和景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的示范点。

小汤山蔬菜项目。重庆城镇化推进带来巨大的高档蔬菜需求缺口,重庆农垦所属农经公司引进具有“小汤山”特供蔬菜、奥运会核心区专供品牌优势的北京天安公司,在重庆建设绿色、无公害的高端蔬菜项目——小汤山蔬菜项目,依靠生猪、奶牛养殖环节产生的有机肥,开展蔬菜种植,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100亩生态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通过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推进高档蔬菜产业化,到2013年,发展蔬菜5万亩,年产量25万吨,实现产值7.5亿。

土地流转项目。重庆农垦作为重庆市城乡统筹任务的承担者,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整村土地流转、农民新居建设、农民工人化转换”四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新村建设模式过程中,于今年上半年专门成立渝农乡村建设公司,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进程为契机,加速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拟在流转土地统一种植青贮玉米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山地鸡项目。作为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组成部分,重庆农垦瞄准市民日益旺盛的优质土鸡消费需求和巨大的市场缺口,携手重庆城口县政府打造了全新的城口山地鸡产业模式。通过建设大型现代化“城口山地鸡”保种场和种鸡繁育场,以及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只的城口山地鸡屠宰和分割生产线、4000吨冻库的建设,形成了种养加销一条龙的城口山地鸡产业模式。项目建成后,可持续带动5万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第四篇: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农村旅游经济

——关于城关镇西河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刘红星

城关镇西河村位于县城西边沟底,距离县城仅1.5公里,过去因交通不便,地理环境不好,农村经济发展困难。近年随着县城人群体到西河锻炼休闲的增多,加之西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初步完成,为西河村发展村级旅游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对该村的详细调研,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西河村应当围绕以乡野农村水利观光和休闲健身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城镇人群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以展特色农业为主,充实农家乐形式,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具体如下:

一、西河村基本情况

西河村现有三个村民小组,640人,总耕地面积748亩,由于位于狭窄沟川地带,全村河川水浇地仅42亩,其余706地均为沟坡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很差。全村农业生产以水地种植蔬菜为主,沟坡地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另在荒山荒坡上种植有400亩花椒和10亩核桃。2013年全村种菜收入25.3万元,第一产业收入仅75.8万元,可以说农业生产除因离城近蔬菜销售方便收益较高外其他农业包括经济林收益很差。

二、西河村发展乡村休闲娱乐的优势、现状与问题

西河村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洗肠泉”为古代高僧佛图澄开

肋洗肠之地,“搠枪泉”因武帝饮马而得名,“跪姑泉”被定为“宫泉”。1997年以前这里是通往县城西北的交通要道,但是随着新西河桥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曾经繁华的西河村渐渐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千年普济寺断续香火,军队营房破烂不堪,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近几年来,随着人们锻炼身体的需要和休闲娱乐需求的发展,离县城较近有沟有河的西河村成为县城人群健身娱乐的“后花园”,每天从县城到西河村健身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平均每天有2000多人的流量。2013年,澄城县委、县政府依托“十二五”规划,充分利用西河村有水、近城、便于休闲等特点,作出“实施西河风景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把西河村开发建设成集水上游乐、休闲避暑、农家餐饮等现代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绿水生态风景区”的重大决策,拉开西河走向生态田园的序幕。西河风景建设被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亮点走进政府工作报告,“投资2500万元,实施县西河生态风景区建设工程”成为县长向全县40万人民公开承诺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

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841.7万元,对县西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河道2.89Km,新建排水涵管2处,新修下河踏步23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务局投资120余万元,新增实施了8座拦水坝工程,使西河老桥上下游1km范围内形成了3.6万平方米水面景观;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总投资1212万元,对县西河风景区河段及沿河两岸山坡进行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这些项目的建设为西河

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基础,现在已经有农家乐、农家烧烤等出现,村民也自发形成了新鲜蔬菜销售群体。

通过调查,我认为,西河村具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突出优势,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引导。

1、发展能力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群众对乡村休闲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没有多少效益,发展路子不多。该村的村民多数外出打工,条件好的也多在外地或县城安家,不愿意回村创业,现有群体没有投资发展能力。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县城通往该村的道路差,有一条水泥路得是很窄,离县城处道路污水垃圾纵横,严重影响消费群体进村。风景区内没有娱乐设施,留不住来往人群,现有接待消费者的农家乐的硬件设施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目前,该村发展休闲娱乐等产业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作指导,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4、形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在发展中没有和农业发展结合,没有特色,难以吸引人。由于缺乏市场理念、定位不准、现有农家乐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没有规范化经营观念,村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三、西河村发展乡村休闲娱乐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我们认为应当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策略

(一)坚持四项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休闲娱乐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农”、“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从农业入手,可以依托该村蔬菜种植强项,迎合城区人员消费喜好,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等农业产业,结合自采自摘,净菜超市等项目,使之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也可以利用沟坡发展经济效益好的土鸡养殖,野鸡养殖等项目,并结合农家乐现场进行消费,以吸引群众喜好。

2、保护环境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只有山表示水秀才有吸引人,必须要保护好西河村的水、两边沟坡的林、植被等自然资源。特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把西河变成臭水沟,让群众丧失消费心情。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起居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都要

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环境。

4、突出特色效益的原则。发展乡村休闲娱乐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要尊重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观念,多考察,多调查,有针对性进行开发,同时又要做好基础设施改善,加快水面开发游乐设施,并发掘民间文化,建设有质量、有特色、有内涵的娱乐消费产业。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在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本村休闲游乐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适合本村的发展规划。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统一管理安排,对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产业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规范引领,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建设好乡村休闲娱乐项目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村政府要积极争取,在配合县上建设好后续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各种农村建设性项目资金,加快本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全力做好通村道路和文化广场建设,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第二,争取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给本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利用本村外出干事人

多,路子多,资金活的优势,以一些好的娱乐项目吸引外来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本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3、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西河村旅游发展应当借助县上的大力支持,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4、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做出几个精品项目,紧接着就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中介机构,以水利风景、农家美食、传说遗迹、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等为卖点对外营销。要在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的基础上,举办乡村旅游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加以宣传推介,并以各种节庆活动促销,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2014年6月4日

第五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我区是个农业大区, 全区现有农户10.64万户,农业人口 35.19万人,劳动力人口22.32万人,耕地面积26.94万亩。近年来,我区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引导,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至2008年底,全区耕地流转已达5.18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2.15%。

当前,我区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其中,出租占流转面积的59.1%;转包占流转面积的32.3%;互换等其他方式流转占流转面积的8.6%。流转的土地主要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共449106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6.7%。流转土地全部为农业用地,而且基本上用于种植业。据调查,99.6%的流转土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用于种植业的为44341亩,占流转量的85.6%,以种植水稻、西瓜、蔬菜、水果、花木为主;用于养殖业的有7459亩,占流转量的14.4%,主要以鱼、虾等水产养殖为主。

二、主要做法

1、宣传引导,顺势推进。面对农民自发流转土地的发展态势,我们及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利用科技下乡、农民培训、新闻媒体等,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宣讲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讲解效益农业的发展路径,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土地流转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土地流转工作的活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通过流转建设规范性生产基地的,优先安排项目补助。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区财政将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流转的补助与奖励。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责任考核,加大了推进力度。

2、建立机构,完善服务。首先在 镇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中心实行“服务组织网络化、交易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模式运转。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为规范土地流转流程提供必要保障。服务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记簿》和《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簿》,并通过农业信息网和农民信箱网站对外发布,搭建起土地流转的服务平台。

3、培育主体,强力带动。我区通过深化农技推广责任体系改革、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和农业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了一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已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8家(其中工商注册的196家),种养大户大量涌现,有20亩以上种粮大户1567户,10亩以上柑桔种植户176户;年饲养生猪50头以上养殖户8660户,年出栏5000羽以上养禽户126户。这些农业企业和大户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

4、创新模式,加大流量。在鼓励流转主体选择中长流转的同时,探索季节性流转方式,解决季节性抛荒问题。土地流入主体在冬闲季节,根据生产需要向农户租用土地,到来年开春将土地归还给承包户耕种。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横路乡下墅街村87户农户的425亩农田流转给本村大户种植萝卜,租金按土质和位置的不同每亩150元至200元支付,春夏季由农户自己种植水稻,平均每户年收入增加2210元。同时,该种植大户又雇用本村农民完成萝卜种植农事操作,年发放人工报酬11.8万元。每年可收获萝卜140万公斤,年纯收入18.6万多元。这种流转形式既化解了季节性抛荒问题,又给农闲期农业劳动力增加了就业途径,还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

5、规范管理,保障权益。区里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申请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样本,下发各地参照执行,到目前,签订书面合同的达43004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3.02%。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监管,普遍采用以稻谷计价方式确定租金,以每年支付一次承包款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2007年建立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机构及时化解土地承包纠纷和土地流转纠纷,运用法律手段,为农民提供可靠的权益保障。

三、初步成效

1、开辟了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承包土地流转后,农户在获得租金的同时,还可以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获得更多的收入。如浙江宝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 镇五坦、涧峰、董家三个村流入土地675.1亩,每年每亩按300公斤稻谷的价格(以粮食收购指导价)支付租金,常年雇用当地几十名农民务工,按月支付工资。莲花镇五坦村总人口1300多人,土地流转后有400余人放心在外打工,增加非农收入。镇大田畈村种粮大户高荣根,流入耕地近千亩,年雇工2600多人次,发放工资10万多元。

2、增加了农业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载邹城市四大措施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邹城市四大措施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一村一品 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发展一村一品 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发展“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县围绕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板块经济、做亮镇域特色,着力发展......

    推进土地流转 发展高效农业(推荐五篇)

    推进土地流转 发展高效农业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臵,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市委李刚书记在市委工作会议上要求,“......

    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 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 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 李尔林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从长宁县实际情况看,农业产业......

    特色高效农业调查研究方案

     特色高效农业调查研究方案20XX年是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第一年,为进一步拓展“科学发展求突破”的思想空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进一步加强理......

    茌平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茌平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茌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团结实干建设铝城枣乡,科学发展跨入全国百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某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08年8月13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扎实推进新......

    特色农业发展报告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边贸口子镇经济发展 ——胡家营镇落实“一区两带”农业规划论文报告 胡家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汤建明2010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两带”总体发展战......

    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优质服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居为了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的号召,立足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规格实施,全力打造长三角森林生态旅游第一站,发展现代高效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