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搞好高校党群关系的路径思考
搞好高校党群关系的路径思考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搞好高校党群关系,努力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增强党在知识分子中的凝聚力,既是党的事业成功的宝贵经验,更是新时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
胡锦涛主席曾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胡主席的话饱含深情,即为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指明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广大高校的党员干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
一、高校党群关系的现状
目前党群关系的情况总体是好的。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党员思想稳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所作所为体现了党的宗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大多数党员干部工作勤奋,廉洁自律,有开拓意识和争创一流的意识,服务基层和群众,真正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存在这一些不足。
1、一些高校党员宗旨观念薄弱,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党员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宗旨观念淡薄,“追逐个人名利,注重个人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在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建立过程中,存在于经济、政治和 1
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矛盾,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党群关系的和谐。在经济领域中,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许多人迅速摆脱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但是,随着社会收入差距的迅速拉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日益突出,除了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矛盾外,尤其出现了一些权钱交易,损公肥私和靠钻政策空子非法牟利的暴富者,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那些低收入者,感到一种极不公平感。这些情况在高校也有所表现,一些党员干部感觉大公无私则囊中羞涩,损公肥私则有利可图,他们或多或少的借自己手中的权利为个人谋发展。宗旨观念的危机和个人主义的滋生,将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2、一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单调、形式化,缺乏创新和吸引力,给其他思想和思潮以可乘之机,侵蚀着党联系群众的思想阵地。
对外开放过程中,乘虚而入的西方错误经济思潮、政治思潮以及封建残余思想的沉渣泛起,中西文化冲突、激荡,使当今社会许多人不辨良莠,产生一种崇洋媚外的情绪和颓废落后的宿命论观点,这些现象在高校也有所表现,而一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单调、形式化,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所有这些都严重地侵蚀着党联系群众的思想阵地,影响了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从而也影响了党的事业和党的先进性的正常发挥。
3、一些高校的党员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不能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破坏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
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使一些党员和干部沾染上官僚主义的恶习,这一恶习在高校的政治生活中也有所表现。干部作风问题、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导致党群关系的不和谐。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神圣
殿堂,要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应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维护群众利益,率先建立起和谐的党群关系,才能推动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搞好高校党群关系的路径
1、要牢记党的宗旨, 树立群众观点,奠定构建高校和谐党群关系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曾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没有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就不可能有爱民、为民的行动。高校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师生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师生员工的多方面需求;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员工,集中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加强思想建设,抵制错误思潮,努力营造高校党群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环境。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党建基本经验时指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具体到高校来说,必须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强化公仆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在具体的工作中,高校党委应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准确了解广大群众的思想状况,对少数思想不够解放、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教职工要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和引导。高校一要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二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高校党群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环境,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党的工作,只有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才会得以顺利贯彻实施。高等教育事业是一项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工作是一份光荣的工作。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端正校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激发教职工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勤奋工作。
3、坚持党要管党,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构建高校和谐党群关系的工作机制。
我们党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在对世界上其他长期执政党失败教训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3](544)江泽民曾指出: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
[3](193-194)答应。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要加强党的民主管理机制,把群众的智慧激发出来、集中起来,保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我们可以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代表人士座谈会,设立校长信箱、校领导接待日,广开言路,倾听群众心声,广泛搜集群众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情况通报会、党政工联席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民主协商会等多种形式通报情况、研究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让每一位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中来。
我们在建立校级民主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可建立起院、系民主管
理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民主管理工作格局。教代会制度是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高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建立和完善教代会制度,依法保障教代会在高校内部充分行使职权。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院、系教代会制度,并健全相应的工作条例和程序,实行高等学校的二级民主管理,在高等学校内部形成以教代会为主体的民主管理网络。
综上所述,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胸中有大局,工作有
重点,努力创造和谐党群关系的新经验、新途径,团结协调,相互促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高教师生的积极性,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50。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3]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第二篇: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法宝,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从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好,党的事业就发展壮大,反之则受到挫折或失败。历史告诉我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当前党群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模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南平市直机关的作风情况,实事求是地讲,广大党员干部随着机关党建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自觉努力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但不能否认,一些地区的一些部门,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贪图虚名,不求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不去抓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个别领导“善于”出点子、善于“部署”新,“黑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这种作风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
二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对官僚主义作风,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有着很深的影响,以至于一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有的机关干部摆衙门作风,高高在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具体多,负担重,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深入基层不够,与群众感情不够密切,因而,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处理不够积极,缺少了互相信任感。有的嫌贫爱富,只联系“大款”、“大腕”那样的富裕群众;有的也到群众中去,但主要是为了上报纸、出镜头,作“官秀”。
三是享乐主义。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所淡化。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少了,贪图享受的欲望多了。有的领导干部大吃大喝习以为常,公款旅游、娱乐、消费,公物私用已见怪不怪。极少数领导干部生活奢糜,吃穿住用行讲究高档名牌,住宅、办公室富丽堂皇,奢侈豪华。
四是实用主义。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拜权力、金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更有甚者,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与民争利,无情地盘剥、侵占、坑害群众利益,堕落成腐败分子。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极大地伤害了广大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充分认识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党群关系的现实基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真正使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创立者们之所以要创立共产党,80多年来千百万共产党员之所以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完全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绝无私利可图。如果脱离群众,就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所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集中民智,充分依靠民力,执政才能有力量,执政才有科学性。为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联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在市直机关的党员,八小时以内,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创业竞赛目标,建设服务型机关,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活动。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机关效能的提高上,达到思想提神、办事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素质提高、形象提升的目的。八小时以外,要深入社区,真正沉到群众中去,访贫问苦、访贤问能、访谈问计,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让群众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增进与群众的联系,融洽党群关系,赢得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3、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告诫全党,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昨天的辉煌不是今天的‘护身符’,打了天下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地永久坐天下,我们权力真正合法的基础仍然来自于人民的支持。”这表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权力异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始终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掌权、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之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力的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因此,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提高做好群众的能力。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只有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群众的意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协调;才能使我们党和政府取信于民,使党群关系不至于成为“油水关系”,而成为“鱼水关系”。
三、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对策和途径
群众的实质,说到底就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人民谋利益。要使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久化、制度化,关键是要做到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构建服务平台。
1、加强教育,增强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意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受住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考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建立通畅而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员只有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那么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有可能不复存在,甚至变成最大的危险。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要充分尊重群众表达意愿、反映意见、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应当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反映民声、尊重民意、维护民权的渠道,让群众随时都知道我们的决策、参与我们的决策、监督我们的决策,以便让我们在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2、创新载体,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平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有阶段性的,但党员保持先进性是终身的,永恒的。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对党员先进性要求不同,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扎实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活动,强化落实“党员示范点”、“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责任机制,把“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当前,市直机关就是要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爱心捐助”等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党心、民心,不断改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切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3、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结果要反馈给各级党组织和党政机关,而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赖于各级党政机关。因此,构建服务型机关,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有重要作用。党的群众路线和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把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变成党的组织和领导者的决策,再把这种决策变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团结和联系群众的关键在于做好服务群众的,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基层党组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站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我们应该结合市委发起开展“百千万党员帮扶困难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内涵,充实内容,把活动引向深入,务求实效。
4、立足实际,发挥党员先模作用。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党员的思想、学习、、生活、作风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最主要是体现在其岗位上。岗位是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阵地,广大群众观察党员形象也主要是看其在岗位的表现。这就要求在岗位上发挥先进性。具体来说,就是基层党组织能否通过有效的服务引导、支持和保障经济、行政和社会组织落实好公共政策,做好公共服务,诚心诚意地使基层群众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使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才能使基层党组织不论是在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当中,还是在平常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中都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5、明确责任,完善联系和服务制度。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都要亲历亲为,身体力行,但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确保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加强有关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确保有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指导、解决问题,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理解,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二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各窗口服务部门和街镇普遍建立“领导干部接待日”、“民情调查日”等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实行赶集日集中接待群众、日专人接待群众、节假日轮流接待群众,确保民情反映渠道畅通。三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扶助生活困难群众制度。可以是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户生活困难群众,结成长期帮带对子,也可以是单位党组织联系1户困难户。四是要建立定期向群众通报制度。凡是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决定,党的建设、党的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及时向群众通报。对通报的内容,要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采取个别访问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五是要建立联系群众、联系基层责任制。联系人要经常向联系对象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党委汇报联系情况。要坚决克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真正沉下心去,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科学判断形势、正确做出决策的依据
6、抓好落实,建立考评机制。把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落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一是建立健全群众评议机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让群众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状况做出评议。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联系群众各项的有效进行。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联系群众好、群众公认的干部,在提拔重用上给予优先考虑;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几年受到批评的人员,给予降职、免职处理。通过奖优罚劣,调动广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并不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单方面的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而是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和实际步骤。必须十分明白和时刻牢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战争年代,危险的客观形势和夺取政权的紧迫任务逼迫得我们不得不采取一切形式,最大限度地联系和服务群众,用自己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和平时期,由于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紧迫性不像战争年代那么强烈了,一些党的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逐渐凸显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党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除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外,需要6900万党员真心实意地去实践。如果说前者是“大惠”,那么后者就是“小惠”,而“大惠”是由无数“小惠”构成或累积成的,是通过无数“小惠”来实现的。没有千百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篇: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法宝,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从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好,党的事业就发展壮大,反之则受到挫折或失败。历史告诉我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当前党群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模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目前我们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南平市直机关的工作作风情况,实事求是地讲,广大党员干部随着机关党建工作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自觉努力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但不能否认,一些地区的一些部门,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贪图虚名,不求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工作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不去抓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个别领导“善于”出点子、善于“部署”新工作,“黑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这种工作作风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
二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对官僚主义作风,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有着很深的影响,以至于一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有的机关干部摆衙门作风,高高在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具体工作多,工作负担重,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深入基层不够,与群众感情不够密切,因而,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处理不够积极,缺少了互相信任感。有的嫌贫爱富,只联系“大款”、“大腕”那样的富裕群众;有的也到群众中去,但主要是为了上报纸、出镜头,作“官秀”。
三是享乐主义。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所淡化。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少了,贪图享受的欲望多了。有的领导干部大吃大喝习以为常,公款旅游、娱乐、消费,公物私用已见怪不怪。极少数领导干部生活奢糜,吃穿住用行讲究高档名牌,住宅、办公室富丽堂皇,奢侈豪华。
四是实用主义。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拜权力、金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更有甚者,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与民争利,无情地盘剥、侵占、坑害群众利益,堕落成腐败分子。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极大地伤害了广大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充分认识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党群关系的现实基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真正使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创立者们之所以要创立共产党,80多年来千百万共产党员之所以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完全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绝无私利可图。如果脱离群众,就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所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集中民智,充分依靠民力,执政才能有力量,执政才有科学性。为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第四篇:搞好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之我见
摘要: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越来越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文章结合实践,重点介绍了高校内部审计在新形势、就新任务下应如何做好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提出了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高校内审;基建审计;观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对基建工程的投资越来越大,相应基建工程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多,从而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存在的 问题 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更好地利用高校基建投资,节约建设资金,避免损失浪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 经济 效益,是摆在高校内审人员面前的一项艰巨又复杂的任务。本文就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提出观点。
一、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基建工程审计的源泉和动力
工程审计和其他审计工作一样,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领导重视就是要协调关系,解决问题,把工程审计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领导应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多方面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在人员配置、业务经费及办公设备配备等方面优先考虑,通过报纸、媒体、会议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各单位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审计的职责。只有认识提高了,得到各部门单位之间的配合,工作才有动力,才能更好地调动审计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基本建设服务。
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改变审计力量不足现象
随着 教育 事业的 发展,很多高校的基建投资越来越大,而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数量少,与工程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而 目前 一些高校还没有工程审计人员,即使有工程审计人员,也不是学工程专业出身,严重 影响 了工程审计的效果。所以要搞好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至少应配备2-3名工程审计人员,并且分专业配备,只有审计力量达到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基建审计工作。
三、不断加强 学习,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 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审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因此内审人员应刻苦钻研业务,做到业务精通。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已适应高校内审工作的需要。内审人员作为完成内审任务的主体,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素质尤为重要。
(一)要有良好的 政治 素质
内审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方向和原则,能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中始终贯彻“实事求是、依法从审”的原则,努力保持和维护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
(二)要有敬业奉献精神
内审人员应热爱审计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愿意为审计事业奉献一生,全身心投入工作。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审计理念,具有将审计工作做好的职业素养,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无私奉献于审计事业。
(三)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工程审计人员所完成的审计任务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每一个数据、每一项费用都要经得起推敲,任何时候都不能出差错,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党的培养,因此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的内在动力,是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自我体现。
(四)要有过硬的工作作风
内审人员在工作中要敢于坚持真理,处理各种问题要公平、公正、合法。作为一名合格的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吃软怕硬、怕得罪人。吃软怕硬,审计工作就会过于草率、流于形式;怕得罪人,审计工作就无法开展。因此,内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品质,要有过硬的思想认识、业务技能、工作作风,这才是做好内审工作的保证。
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开展基建工程审计工作
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所以,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或地方的审计 法律 法规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并按照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依法开展审计工作,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曲阜师范大学为贯彻落实审计署及山东省教育厅审计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该校内部审计工作,结合该校实际,先后制定了《曲阜师范大学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和《曲阜师范大学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实施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该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克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使该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真正做到了不经审计不得办理工程结算,同时也对校内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制约作用。
五、深入施工现场,做好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基建工程的审计往往是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忽略工程事前、事中的审计监督。这种事后的决算审计无法对基建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致使工程在事前、事中由于监督不利导致事后结算时审计被动的局面。因此,转变审计 方法,做好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做好基建工程审计的重要保证。
第一,事前审计是指从项目论证起到建设准备完成正式开工时为止整个过程的审计。主要审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 研究 报告、设计文件、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合规合法。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资金来源前期工作进行审计,检查建设程序、建设资金筹集等前期工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审计,主要审查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手续是否完备、合法,所订立合同或协议条款是否全面、合规;对基建工程项目的概(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概(预)算审批、执行、调整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要在审计中发现问题,进而纠正问题。
第五篇: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法宝,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从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好,党的事业就发展壮大,反之则受到挫折或失败。历史告诉我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当前党群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模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目前我们工作的实际情
况,特别是南平市直机关的工作作风情况,实事求是地讲,广大党员干部随着机关党建工作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自觉努力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但不能否认,一些地区的一些部门,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贪图虚名,不求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工作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不去抓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个别领导“善于”出点子、善于“部署”新工作,“黑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这种工作作风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
二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对官僚主义作风,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官僚主
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有着很深的影响,以至于一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有的机关干部摆衙门作风,高高在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具体工作多,工作负担重,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深入基层不够,与群众感情不够密切,因而,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处理不够积极,缺少了互相信任感。有的嫌贫爱富,只联系“大款”、“大腕”那样的富裕群众;有的也到群众中去,但主要是为了上报纸、出镜头,作“官秀”。
三是享乐主义。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所淡化。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少了,贪图享受的欲望多了。有的领导干部大
吃大喝习以为常,公款旅游、娱乐、消费,公物私用已见怪不怪。极少数领导干部生活奢糜,吃穿住用行讲究高档名牌,住宅、办公室富丽堂皇,奢侈豪华。
四是实用主义。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拜权力、金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更有甚者,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与民争利,无情地盘剥、侵占、坑害群众利益,堕落成腐败分子。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极大地伤害了广大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充分认识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党群关系的现实基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
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真正使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创立者们之所以要创立共产党,80多年来千百万共产党员之所以流血牺牲、前
赴后继、艰苦奋斗,完全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绝无私利可图。如果脱离群众,就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所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集中民智,充分依靠民力,执政才能有力量,执政才有科学性。为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