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南京居民文明饲养宠物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南京居民文明饲养宠物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小组的课题是《关于南京居民文明饲养宠物的调查与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许多家庭都饲养了宠物以丰富平时生活。宠物的范畴广泛,最常见的是狗和猫,然而宠物的不文明饲养,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和安全隐患:近年来,南京屡屡发生狗咬伤人的事件,有的主人不给宠物狗注射狂犬疫苗,从而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有的主人不及时处理宠物粪便对城市的环境保护也构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宠物有时也会造成噪音问题,影响邻里间的关系等等。由此看来,文明饲养宠物对每一位南京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已出台了一些规定加以管理,例如《江苏省养犬条例》《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但以上问题在生活中依然存在,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我们小组决定着手研究文明饲养宠物的相关问题,并争取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情况作出一些改善。
我们的整体研究思路是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在南京的各个小区调查不同居民的宠物饲养文明程度以及不同地区居民对于宠物饲养情况的满意度,并加以数据统计与总结分析,归纳主要问题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同时通过文献研究以及采访相关法政界人士,深入了解其他城市值得借鉴的宠物饲养条例,以及文明饲养宠物的方式方法,并融会贯通,针对南京现有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结合实际情况和我们的看法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期望可以帮助南京居民更加文明的饲养宠物,并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同时,研究该具有环境和社会意义的决策类课题也可以使我们学会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课题中所必需的协作配合也可以培养小组成员间的默契,锻炼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关于我们的研究报告,将先展示实际调查数据,并对其作出归纳分析,然后将南京的宠物饲养条例与其他城市的条例作出一些对比,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我们的改进意见。我们将全程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从而使研究结论具有真正的社会意义。
我们认为,本组的课题研究与每一位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的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谢谢大家!
第二篇:关于小学生饲养宠物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小学生饲养宠物的调查分析报告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小学生中,逐渐兴起一股饲养宠物的热潮,笔者对某小学五(1)班,做了调查:全班25人,全部有过饲养宠物的经历,宠物大部分集中在昆虫、鱼、龟、鸡、狗,甚至还有貂等几类。那么现代小学生饲养宠物的成因是什么呢?笔者了解到,小学生热衷于饲养宠物,无非有以下几点直接的原因:
一、感情的寄托。
现代社会,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工作、学习都很忙,压力也大,加上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感情交流少,在生活当中感到相当的孤独,饲养宠物就好比有个可说话的对象,使情感得以宣泄,能够保持心理平衡。相比不养宠物的儿童,养伴侣动物的儿童更少感到孤独,有更强的分享倾向,更愿意照顾幼小的儿童。
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饲养宠物可以让孩子感到自身的重要,极大地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爱心,他们从小跟小动物生活在一起,知道该怎样互相照顾互相理解。这样的孩子心胸宽阔,热情开朗,人际关系和谐,无论是学业或事业都会一帆风顺,因为无论哪个机构哪个团体都会欢迎这样的人。
三,能促进纯真友情的产生。
喜欢宠物的人在一起,谈得最多的肯定就是自己家的小动物了。这样的话题一说起来就没有完,话题集中了,可以说,小动物的存在,会让人高尚起来,更会把心关注到其他的小动物身上,比如,救助流浪动物等等。心存高尚,志同道合,这样的友情才是纯真的友情呢。
四,能促进身心健康。
养宠物的人比一般的人长寿,因为人的感情是需要缓释的,而能够接受缓释的,最好的就是身边的宠物,它不会传话,不会把你的苦恼说给别人听;它只会默默地听,有的狗狗还会替你擦眼泪,陪你一起悲伤。而你高兴的时候,它更会陪你高兴。这样的相互沟通,当然可以促进身心的健康,不容易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英国一家机构研究发现,长期和猫、狗泡在一起的儿童反而比刚刚开始饲养宠物的儿童更不易患上过敏症。在对猫过敏的儿童中,80%从来没有在家里养过猫。
当然,小学生饲养宠物也有相当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一是增加了喂养和卫生打扫等方面的负担。调查显示,在有伴侣动物的家庭中,对于照顾伴侣动物,多数孩子(40.0%)所承担的责任是陪伴侣动物玩耍和散步,负责喂养伴侣动物(29.3%)和为伴侣动物洗澡(14.8%)的孩子只占少部分。二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孩子因为要照顾动物而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饲养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充当某些人类角色的功能,是儿童心灵成长的良好伴侣。对于那些正在喂养或即将喂养伴侣动物的家庭,学生家长们应有意识地利用伴侣动物作为教育孩子的媒介,在养育伴侣动物的过程中不一味地替代孩子承担责任,潜移默化地将责任感和独立性方面的教育贯穿其中,让孩子寓学于乐,快乐成长。
南京市龙江小学五(1)班
陈鸿韬
第三篇:大学生文明素质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文明素质调查与研究
前言:
如今,大学生文明素质已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状况,我们特意做了此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纸质问卷,网上问卷,以及现场访问等方式结合进行。为从不同角度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我们将调查活动的对象设定为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两方面。从最终结果看,此次调查基本上涵盖各阶层人士,在广泛度上达到了要求。纸质问卷发放对象为湖南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校学生,而网上问卷弥补了其地域和随机性上的不足,由网民随机参与,所以也符合随机性的要求。本次调查共发送纸质问卷60份,最后有效问卷55份,有效率达到91.67%,对大学生调查的网络问卷共回收到41份,对非大学生的网络调查问卷回收40份。因此在问卷发放和回收方面也基本上达到调研的要求。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此份调查报告。
正文:
文明素质的概念就是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反映出该地区社会进步的一种状态和程度。现代文明是个人或群体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生活方面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我们的调查主要是围绕大学生活的各细节展开,涉及学校生活的各个地点,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街道等不同生活场所,对这些场所的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进行统计和调查。
通过问卷分析与个案访谈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心、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等方面表现比较好,但是在利他行为等方面则相对欠缺。主要体现在:
(一)公共道德意识较强,但行为上欠缺
如针对在学校墙上或课桌上乱涂画的行为,有78.12%的同学认为这是公物,不能乱涂,但17.71%的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这蛮不错的占4.17%。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们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年,但有79.17%的同学会偶尔抄近路,践踏草坪,2.08%的人时常从草坪穿过,只有18.75%的同学从不践踏草地,这种统计会使小草多伤心啊!
而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方面,多数同学是反感的,所以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避免不文明行为。如对食堂插队行为,77.08%的同学表示非常讨厌,17.71%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5.21%的同学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插队这种行为还是十分反感的。同样,自习室疯狂的占座现象也引起很多人不满。希望大学生对类似行为尽力换位思考,促进校园和谐,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二)对于文明的自律意识不强
自律行为,是指不做社会不提倡的事,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其实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差。
如迟到、早退、逃课的问题,只有20.83%的同学从不逃课,高达60.42%的人说偶尔逃课,还有18.75%的人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大家都逃课我也逃。大学环境相对松散,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三)大学生的节俭习惯、节约意识和现代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现在水资源紧缺,然而在我们调查中,有83.33%的同学会主动关水龙头,14.58%的人在忙的时候就对其放任不管了,更有2.08%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认为浪费的又不是我的,关我什么事啊!
大家都知道,诚实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但据调查只有34.38%的同学在考试中从来不会作弊,有5.21%的人会经常做弊,绝大多数有60.41%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四)大学生利他意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忽略他人的感受。
在自习室或图书馆同学们的手机状态里,关机、无声或震动的占70.83%,想起来的时候就调的占26.04%,只有3.13%的同学选择不去管它,这说明同学们其实还是很注意在公共场合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宿舍中同学休息时是否会保持安静,61.46%的同学表示很注意,8.33%的人要有人提醒,还有30.21%的人兴奋时会忘记。虽然大多数的同学会注意自己在公共场所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会忘记,所以同学们的利他意识仍有待加强。
(四)大学生基本礼仪欠缺
在尊重他人方面,我们调查了同学们听各类讲座时的情况。只有11.46%的人表示他们会坚持到底,认为这样体现对演讲者的尊重,因讲座无聊中途退场的人占到39.58%之多,还有的是因客观原因退场占48.96%。当问及看到老师时是否会主动打招呼,只有32.29%的同学选择会,还有9.37%的人看心情而定,还有人打招呼的前提是那个老师自己熟悉占56.25%,2.08%的同学从不主动打招呼。除了老师,大学生经常接触的还有学校工作人员,他们又得到大学生们多少尊重呢?调查显示有65.62%的同学会亲切的称呼他们并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感谢,28.13%的同学表示平时对他们没有太大的注意,既然还有6.25%非常的轻视这些工作人员。如此这些说明了大学生基本礼仪方面还有欠缺。
另外就是课堂礼仪,同学们的表现也有待提高。当问到“你如何看待课堂上出现吃零食和闲谈的现象”时,51.04%的人认为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竟然有20.83%的人觉得无所谓,这根本没什么,还有28.13%的人坦率的表示尽管知
道不礼貌,还是会去做。有此可以看出课堂礼仪缺乏在大学已经成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调查最后,我们也来深思一下自己的文明程度。调查显示69.79%的同学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注意过并努力改正,13.54%的人表示自己多次注意但是很难改正,认为自己相当文明的占12.50%,从没注意过这方面的问题的占4.17%。那些从没注意文明问题的同学是要注意一下了,“有则改过,无则嘉勉”。
他人视角看大学生文明素质
以上仅是大学生们自己的看法,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下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非大学人士对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看法。
很多大学生非常关注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要求,那么招聘单位在对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方面到底有多重视呢?65.00%的用人单位表示很重视大学生的文明素质,30.00%的用人单位对这方面的要求一般,只有5.00%的用人单位表示不关注应聘者的文明素质只看重其工作能力。由此看来,大多数用人单位还是非常重视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因此大学生必须时刻警惕自己,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应聘过程中脱颖而出。
在调查不同的职业人士在接触大学生时对其的文明素质印象,只有15.00%的人反映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相当好,72.50%的人反映他们大体还不错除了极个别的文明素质较差,还有12.50%的人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真不怎么样。
既然那么多的人对大学生的文明素质评价甚低,那么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据调查显示:反映最多的是认为大学生很冷漠、不关心他人的占67.50%;同样,反映大学生在工作场所旁若无人的大声聊天,煲电话粥的也占67.50%;认为大学生非常浪费的和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冷淡,连水龙头开着都不懂得去关,扫帚倒了也视而不见的占65.00%;认为大学生对工作没有责任心占55.00%;47.50%的人反映大学生基本礼仪方面有欠缺;有37.50%的人反映大学生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35.00%的人认为到学生不懂尊老爱幼,尊重长辈,丝毫不谦让;25.00%的人反映大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认为大学生经常破坏公物的占22.50%。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特点
(一)现代大学生对文明问题的看法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对文明行为的看法上也有强烈的个性的体现,认为个人感受强于一切。
例如,对穿着睡衣在校园里游走的行为,同学们怎么看呢?有7.29%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为图方便,自己也常这样。另有45.8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穿什么衣服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持反对态度的约46.88%的同学,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可理喻,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同样,我们对在公共场所情侣过分亲密的行为进行调查,如在宿舍楼前情侣难舍难分;食堂中情侣互相喂饭;自习室内行为过于亲密。对于以上几种情况有16.67%的人认为这是个人行为,与其他人无关,另有51.04%的同学表示认同理解的,但还是觉得没必要,只有31.25%的同学明确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影响了他人,是没有公共道德的。可见,现代大学生对于这样的个人问题还是有比较大的容忍度,他们更在乎自身的感受。
(二)大学生价值观趋向物质化,对文明素质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趋向实惠化、功利化。实用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热点,经济待遇优厚的职业岗位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文明素质欠缺。
(三)对文明素质的观念与行动不完全一致。
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较好,而整体素质并不理想。对“让座、垃圾入箱”等问题上,大学生有较好表现,但就总体而言,他们的文明素质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大学生对文明素质的观念与行动并不完全一致,观念优于实际行动。
对于在公交车上,是否会主动让座者这一问题,现代大学生是做得相当好的。没有人会假装没看见,1.04%的同学认为别人不让我也不让,75.00%的同学会主动让座,还有23.96%的同学选择要是具体情况而定。由此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爱护老弱病残孕。另外,垃圾入箱的问题也是现代大学生做得比较好的。在公共场合找不到垃圾箱时,3.12%的人会随手扔掉,77.08%的同学选择找到垃圾箱扔掉,19.79%的同学会找到隐蔽得的地方扔掉。看来多数大学生会做到爱护环境,只有3%左右的同学选择随手扔掉。
但是对说脏话的问题结果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了,1.38%的同学觉得说脏话很酷,4.83%的同学觉得无所谓,6.21%的同学会随大流,大家讲我也跟着讲,16.89%的同学对此表示非常厌恶,13.79%的同学认为这是自制力不强的表现,应加以克制,18.96%的同学觉得说脏话的人素质太差了,占比例最重的20.00%的同学觉得发泄的时候讲讲脏话不碍事,还有17.93%的同学是把脏话当成了口头禅。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应该在自身行为习惯方面更加注意。
影响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因素
在对非大学生的问卷中,我们调查了“你认为,造成当代大学生文明素质方面不足的原因”,当然,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值得我们的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不管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大学生自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高文明素质的优秀大学生。
(一)社会文明素质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
造成大学生文明素质方面的不足有很多的方面,75.00%的非大学人士认为是受大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文明素质风气有待提高。
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另一方面,唯利是图、功利主义等腐朽现象沉渣泛起,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二)现代大学生过于自我是重要因素
72.00%的人认为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现代大学生太过自我。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同学从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大学生从小没干过什么活,从而养成懒惰、浪费粮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这也是造成大学生文明素质不高的原因。
(三)家庭环境影响
55.00%的人觉得这个原因应该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不够。的确,家庭成长环境及家人的修养很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文明素质。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现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不全面的。另一方面,如今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体人群,他们已经习惯了个人为中心。
(四)学校在文明素质方面教育不足
认为是学校教育不够的占35.00%,这说明学校在文明素质教育的问题上还有不足。学校方面也应该更重视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素质培养。对此问题,我们也调查了大学生的看法。绝大部分的同学77.08%认为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很有必要,只有4.17%的同学和18.75%的同学认为文明礼仪教育没有必要或无所谓。
(五)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
另外,认为大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的占35.00%。
对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建议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增强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
(一)努力提高基础文明礼仪。多读些能提高自身素质的书籍,在生活、学习中有意识的让自己多替他人着想。
(二)用实际行动反对不文明现象,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身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让校园存在文明的火种。校园文明,事关我们的切身利益,影响长远。良好的校风,对我们的发展、学习都有立杆见影之效。
(三)增强团队精神。大学生应该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避免极端个人主义。
(四)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我们认真严肃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节约用水用电和粮食是对后代子孙的责任;不破坏环境是对自己更是对他人的责任。
结语
也许有人要问:文明到底有多远?其实并不远,只要你愿意给周围的人一个真诚的微笑;只要你愿意弯腰去拾起地上的一团纸屑;只要你时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别人带来不便……
歌德曾说:“理论之树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才是长青的。”大学生不仅要学知识,还要懂得提高自身修养,做文明的大学生。愿这郁郁葱葱的生活之林开出更多的文明之花,点缀我们的校园,装饰我们的生活。
第四篇:南京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研究
南京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研究
作者:章熙军
[摘要] 通过界定工业遗产内涵,明确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从工业遗产的认定与登录、保护与重新利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在此框架下立足国情,梳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甄别潜在的工业遗产,便于进一步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工作,展示了未来工业遗产保护和重新利用的趋势与途径。
[关键词] 工业遗产;保护与重新利用;调查
[中图分类号]TU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270(2008)06—0014—03 1 背景
1.1 国际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
工业遗产保护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 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
与之类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3年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房和工厂,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背景、现状及范围
回顾我国20年来的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全面实施,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化而言,20世纪末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1%。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在21世纪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出于我国城市化的背景大大不同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状况,所以,我国的城市化历程将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即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化过程而尚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之前,我们便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因此,我国城市化将面临着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和第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全面现代化的艰巨任务。所有这一切又都基于如下的背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巨大冲击;脆弱的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巨大矛盾;„„无疑,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一宏大的背景下,我国的城镇体系、城市结构、科技形态、建筑风格等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及物质环境正悄然的发生着变化,这一切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持续下去。我们必须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去认真而理性的研究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理论及其技术,并以此来知道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工业遗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自18 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以来至今,但不排除前工业时期和工业萌芽期的活动。中国开埠之后国外资本工业兴建的近代工厂、洋务派官员以及民间资本家兴办的中华民族工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它们构成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
中国在整个农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发明,曾为起始于英国而蔓延到全世界的工业革命、或早期的工业活动产生起过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的作坊、资源开采、冶炼方式、包括运河在内的运输设施等都是工业遗产的构成部分。
早在60 多年前,梁思成先生对“西化”风潮中我国古旧历史建筑的颓萎凋零忧心忡忡,他曾叹道:研究和保护这些建筑,是一种“逆时代的工作” [3]。然而,历史的进程却证明,梁先生所代表的那一代文化精英却是走在20 世纪的时代前列的。时过境迁,历史建筑保护于今已成了我们这个时代莫大的“显学”,而且也成了一种很“酷”的时尚。怀着不同动机和欲望的社会各界纷纷卷了进来。在奔向富裕社会的进程中,撇开旅游开发及其利润追求不论,对古旧事物的态度和鉴赏力,往往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品位或者一个社会的文化品质,这一准则在国内外都是相类似的,至少从表象上看,历史建筑保护已经变成“顺时代”的大事业了。
一般所说的“历史建筑”是非常广义的,以至过于宽泛,可以用来涵盖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所有建筑及其历史环境,从而也就失去了它在学术上乃至应用中的世纪意义。因为一提“历史建筑”,就必然的与“保护”二字关联上了。然而只要对此稍作思考就会发问:是不是所有的“历史建筑”都需要去保护呢?实际上,就保护而言,“历史建筑”是一个需要限定的狭义概念。
国际上第一部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威尼斯宪章》[4],是由“国际历史纪念性建筑和遗址理事会”制定的,单单就这个组织的名称,已经把这个狭义的概念挑明了。所谓“历史纪念性建筑”,其实就是通常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文物建筑”,或已被立法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而“遗址”,既指建筑无存的原址,也可指其周边的历史环境。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完善,从典型历史街区(《华盛顿宪章》)到乡土建筑典范(《墨西哥宪章》),凡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历史纪念性意义的实存环境,都应被考虑纳入到保护的范畴之中。时下上海实行的建筑保护登录制度和优秀历史建筑及历史风貌区保护条例,就属于这一范畴。
比之“纪念性建筑和遗址”,我们更倾向于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建筑遗产”或“文化遗产”的提法,这一概念在定义上似乎更准确,更具概括力。因为“遗产”二字是有所指的,不是所有老旧的东西都需要保护,有无纪念性价值才是标准所在。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具有潜在纪念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建筑遗产及其所在的历史地段已经被破坏性建筑“更新”了,或者不如说是被覆盖掉了,而鉴别并保护这些遗产,已经时不我待了。2 南京工业遗产概况 2.1 概况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其中以清政府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工业企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民国之后,官僚买办和民族资本家逐渐成为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作为中国最早的商埠城市之一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也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动中,产生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南京民国时期最大的民族工业当属水厂、电厂,均属官办。自来水厂创办于 1929年,1933 年开始供水,水厂位于汉西门外北河口以北,汲取长江之水为其水源,主要设备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进口,水质达到可直接饮用的标准,最大日供水量6 万吨,但总用户数仅为2000 户(1935 年统计)[2]。民国南京电厂有两家,分别是首都电厂和浦口电厂。首都电厂的前身是创办于清宣统三年(1911 年)冬的南京电灯厂,其发电厂有两处,一处位于城内西华门,一处位于下关江边,是当时南京城内用电的主要供应商。浦口电厂主要提供铁路用电和浦口地区用电,现在这两家电厂、一家水厂仍在使用,但厂房设备均已更换。
同治四年(1865年),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金陵军械所。它包括位于中华门外的机器制造局,位于石头城外的存储火药局,位于古城隍庙旁的军械所等3个部门。今天位于中华门外的机器制造局是南京至今物质形态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工业遗产。
此外,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码头、铁路、机场及其配套设施的兴建,也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近代工业遗产。位于长江北岸浦口区南门镇的浦口车辆厂,清光绪34年(1908年)由英商创办,可组装火车车厢。该厂现存两栋英式建筑是当时英籍厂长的私邸,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位于下关龙江路的下关火车站,1947年由杨廷宝先生进行扩建设计,是南京著名的近代建筑之一。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南京开始了从消费城市向工业城市的转变,但由于半殖民地的城市性质以及南京在民国时期的特殊地位,其工业发展极不均衡,工厂在城市的布局混乱,民用工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之相对应的是军需工业得到特殊发展,兵器军械厂、飞机船舶修配厂等工厂较具规模,技术力量较强。2.2 南京保护工业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曾经影响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大的多。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同时,在工业遗产方面南京拥有众多老牌大型国企,金城、晨光、熊猫、南汽„„它们拥有占地广阔的工业厂房,其中不乏近现代建筑的优秀之作。比如下关肉联厂,其中的“和记洋行”建于上世纪初,为英国在华投资办厂的较早实例之一,已经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同样是建于上世纪初的下关火车站,具备了建筑大师杨廷宝的优秀作品以及“京沪铁路”的双重历史价值,正准备建成铁路博物馆。而在此之外,还有许多不知名、有特色、有价值的旧厂房,如果城市改造中将其一拆了之,将是非常可惜的事情。随着南京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众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大量工业停产搬迁,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不可逆的拆毁,大量珍贵档案在流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3 南京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重新利用 3.1 保护更新策略
历史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每个遗产都有其特殊性。每一块场地、每一组建筑、每一种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品质正是它今天在城市景观上的价值所在。因此,遗产保护策略的形成应基于每一遗产、每块场地独特的场所特征,并不拘泥于统一的模式。就南京近代工业遗产而言,其保护与更新策略的建立也因遗产性质与保存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1.3 重视多样化遗产地的保护更新
城市历史遗产不处于博物馆的环境之中,它需要经受每一天的使用和消耗,保护和维修需要大量经费,因此保护历史街区需要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作支持。当今许多工业遗产地段的衰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地段主要经济功能的衰落而工业遗产地所在地段又有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某一产业的衰落就容易导致整个地段的萧条。南京下关地区在近代城市发展中,有火车站、码头,是近代物资流动的重要关口,又是民国大企业和记洋行、首都电厂所在地,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80 年代之后,航运业逐渐衰落,政府又在中央门附近建设了南京火车站,这使得下关失去了其在交通上的优势,振兴这一地区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动力。
历史遗产的景观开发是下关区政府强化地区经济基础的重要举措之一,现已开发了狮子山阅江楼、静海寺—天妃宫、挹江门明城墙等与历史遗产有关的景点,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而作为近代产业遗产的货运码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1900 年英商所建怡和码头(今6 号码头)、1901 年太古洋行所建太古码头(今3 号码头)、1903 年日商大阪洋行所建日清码头(位于首都电厂附近)、1928 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改建的中山码头等许多近代码头设施今天仍在使用之中,而且它们又与近代工业遗址首都电厂(今下关电厂)相连,与新开发的静海寺天飞宫仅有一个街区之隔。若能通过标识遗址的方式,保护近代码头遗址,加上河道给与城市空间的独特品质,开发滨江景观带,发展滨水旅游业,将使该地区的经济基础更趋多元化。
历史地段性改造与再生常常综合采用用地调整、环境整治、增加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功能置换和重要地标建筑物和环境形态要素的保护,使之既有清晰可见的地段历史发展踪迹和见证物,又具有全新的、符合当代使用功能和景观生态要求的一流环境,但应掌握好改造利用的强度。这一方面,英国伯明翰中心滨水区改造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例。伯明翰是英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也是英国运河网络的中心枢纽所在,其中心滨水区大部分用地曾经被产业类建筑设施所占据。二战被炸、城市更新、产业调整、河水污染给该地段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周边房地产业因此一蹶不振。为使伯明翰中心区重新焕发活力,1984 年,伯明翰市政厅宣布将对中心滨水区进行整治改造和再开发。该计划实施首先是从滨水河岸边的拖船纤夫路径、船闸和水质清污整治开始的,连续三年的清污,清除了河里已经持续200 多年的污染物,并将水质等级从3 级提高到1b级(仅比最高水质低一级)。同时,当局决定在此兴建的会议中心等项目又进一步加快了该地区的复苏,一项总投资为2.5 亿英镑包括餐饮、咖啡、写字楼、住宅和水族馆在内的的私人综合土地利用案也随之而来。该地区原有的仓储建筑和河运设施得到了保护性再利用,一些铸铁结构、造型优美、历史上拖船纤夫所走的桥也得到了保护;节日码头、古玩中心则设在了一幢旧仓库和一些修船设施中。今天,富有独特风情的游船携游客在运河中游弋转悠,而步行游客则可漫步在细部造型精美的滨水步道上,重新领略伯明翰中心滨水区的优美景致和魅力。伯明翰案例的经验表明,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和改造,一定要落实到在城市大环境和背景(如河流疏浚清污、道路改造乃至经济结构调整等)的层面上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3.1.2 注重功能保护与形态保护
场所精神是遗产地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它来自于遗产地的历史发展、建筑风貌和整体景观包含了物质和功能的双重范畴。因此保护一方面涉及到对遗产物质形态变化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涉及到维护产生这些特征和氛围的活动,即遗产地的功能。当今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建成环境物质形态的保护,而往往忽略了对遗产功能的保护。
南京近代工业遗产的优秀范例——金陵机器制造局,至今仍然保持了它作为国家重要军工企业的地位,受保护的历史建筑仍然处于使用状态,其中民国工业厂房、库房仍然保持了它的原始功能,具备功能保护和形态保护并举的条件。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南京市外秦淮河规划》中,提出复建位于金陵机器制造局遗址西北面的大报恩寺塔,并将其与制造局遗址连为一片,形成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游憩场地,把晚清时的工业厂房建筑将辟作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以便更真实的传承场地的历史文化。
经过改造赋予新功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工业遗产保护的主要发展方向,即保持原有建筑外貌特征和主要结构,内部改造后按新功能使用。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这些建筑本身生存的活力,而且还可获得一定的效益。如最近不少艺术家在上海泰康路和苏州河滨水地区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和仓库建筑作为自己的艺术家工作室,结果使这些地段迅速恢复活力。
再以法国马赛Docks仓储建筑群为例。19 世纪中叶,马赛港连接着欧洲与世界各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1869 年,这种联系因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而进一步得到加强。Docks仓储建筑群启用于1863 年,它是在马赛港辉煌鼎盛时期建造的。该建筑综合体长365 米,包含了13 栋七层高的建筑,总用地达8 公顷。作为整体,这组建筑形成了一个面对马赛港湾的巨大街区。二战后,随着产业结构和港口功能的改变,这些仓库建筑逐渐沦为废弃。1991 年,SARI公司买下了整组建筑,并启动了一项改造再生计划。其中,最早改造的是建筑东端毗邻马赛旧港的部分。设计师在项目中设计别具一格,在每栋建筑中央设置了一个由步行通道横贯的中庭,该中庭周边建筑从七层一直到第三层都享有自然采光,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与该建筑粗犷外观全然不同的优雅室内开放空间。同时,内院中还设计了一个反射墙面光线的倒影池,一汪清水给人以一种建筑飘浮于水上的感觉,唤起了人们对马赛港建设源于海上的回忆。这一改造充分表明,像马赛港这样重要的建筑及地段在未来城市发展岁月里,仍然具有继续保存和利用的价值。
3.1.3 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近代工业的发展与衰落和城市变化发展的过程息息相关,因此工业遗产的保护必须融入到城市发展之中,才会取得更积极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曾为主导产业的制造业在发达工业城市里出现从城市中心向郊外迁移、重组或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城市中的旧工业区都卷入到不同程度的衰退老化之中;另一方面高科技产业革命的到来正在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区位优势模式,各种新型中小企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业等纷纷向大都市集中,给面临废弃和拆除的工业建筑提供了再生契机。因此,遗产保护只有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真正的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南京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重新利用
中国的城市正在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而其主要内容就是大量的产业类建筑与地段。对产业类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再生问题的研究,具有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以及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4.1 资源和经济因素方面
通常建筑的物质寿命总是比其功能寿命长,尤其是工业类建筑,大都结构坚固。并且其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具有使用的灵活性,与其功能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建筑往往可在其物质寿命之内经历多次使用功能的变更。同时,改造比新建可省去主体结构及部分可利用的基础设施所花的资金,而且建设周期较短。4.2 环境因素方面
改造再利用的开发方式可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用水和耗电等)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4.3 社会文化方面
产业类历史建筑同样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这些遗留物是“城市博物馆”关于工业化时代的最好展品。如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911年设计的法古斯鞋楦厂就是在欧洲第一个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具有重要的建筑史学价值,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踪迹和线索,应该被认为是未来城市的一部分。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1].薛顺生,娄承浩.老上海工业旧址遗迹[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2].白青锋.锈迹――寻访中国工业遗产[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3].沈祖祥.生态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4].张月淳.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学院,2005.[5].王驰.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策略[ D].浙江大学建筑系,2003.[6].祝慈寿.中国现代工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7].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9].刘国良.中国工业史(近代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刘国良.中国工业史(现代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陈爽.张皓.国外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的绿色思考[J].规划师,2003.[12].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13].俞孔坚,庞伟等.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李小波,黄祁雄.古盐业遗址与三峡旅游[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李林,魏卫.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评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谢红彬,高玲.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5(6).[17].钱静.工业之后的景观再生[D].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3.[18].蔡晴,王昕,刘先觉.南京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策略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4(7).[19].首都志[M].南京:中正书局,1935,1039-1050.[20].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年.[21].卢海鸣,杨新华.南京民国建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55-256.[22].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文化产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城市规划汇刊,2004(4).[23].赵涛.德国鲁尔区的改造——一个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典型[J].国际经济评论,2000(3-4).[24].吴唯佳.对旧工业地区进行社会、生态和经济更新的策略——德国鲁尔地区埃姆歇园国际建筑展[J].国外城市规划,1999(3).[25].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国园林,2001(2).[26].王向荣,林箐.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27].任晋锋.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中国园林,2003(11).[28].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9].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0].王晓俊,王建国.兰斯塔德与“绿心”——荷兰西部城市群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利用.规划师,2006,(3).[31].熊红.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32].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3].杨鸿勋.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34].刘会远.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商务印书馆,2007.[35].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6].金磊.印象——建筑师眼中的世界遗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7].刘易斯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38].阳建强.历史性城市中的自然景观保护.新建筑,2003.04.[39].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二、外文参考文献
[1].TICCIH,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S][出版者不详] 2003 [2].Stephen Hughes, The International COLLIERIES STUDY.Occasional Papers for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2002.ICOMOS, www.xiexiebang.comki.net 中国知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学生园林设计交流网 法规: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 以及图书馆馆藏中外期刊数据库等
第五篇:《红楼梦》阅读与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利用网络技术对高中学生进行《红楼梦》阅读与研究的探索
一、课题:利用网络技术对高中学生进行《红楼梦》阅读与研究的探索
二、问题分析与理论依据: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将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知识涵盖面大.但其深浅不好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认字,解句,找中心,应该要求美——学美文,上美课,提高学生欣赏美、分析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乐融融”的审美境界,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每一个语文教师无不憧憬自己的语文课能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如一首动听的乐曲,使学生如醉如痴,陶醉于语文的“美”中,学而“求美”。
叶圣陶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句话,揭示了“读”在追求语文教学美感境界中的作用。
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让学生去发现语文的美,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寻找美。首先要设法将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的情境中去,牢牢抓住人物的刻画、场面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等一切传送审美情感的载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因此, 有效地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则显其独特优越性,会让学生感受到视听,情感上的美学艺术效果.教师在指导中正可利用媒体信息对作品内容及审美情趣,情感教育的需求,组织有关的人物、风景、意象图片或照片来引导学生渐入意境.要么给人以忧愤甚广的悲剧美;要么让学生体会洋溢着浓郁的人情美,弥散着动人的自然美,千古传诵名篇的哲理美……《红楼梦》阅读与研究正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视听学习有所心得,增强学生美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到美感的升华。
高中语文新大纲,突出强调了“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所列30部古今名著,决定分阶段从中国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作品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研究。
三、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课程”已走进了基础教育的课堂,研究性学习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凭借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学习者全面的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有利于解决语文学科的实践操练;网络信息技术为学习提供了多种可能,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资料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可通过网络与各地的学习者进行交流,这对于解决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录象、仿真动画、网络信息资料等,有利于提高自然、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中的社会实践能力。
如何把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语文学科教学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化,让学习者在《红楼梦》阅读中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料库、CAI教学课件、网络教室、网络信息等,根据学习者自身的需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工具、资料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切入口,而后利用所学的网络信息技术去查找资料、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达到学习者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突破固定时空的学习,独立、创新地学习的目的。
五、实验现有条件
1、学校方面:
(1)我校是福建省重点学校之一,刚刚度过八十华诞,近期正在朝国家级示范学校而努力。学校领导想方设法为学校实施现代化教育创设条件。近几年来,先后多次投入大量资金,为学校建成了网络教室、微机室、多媒体电化教室和校园教学网络,学校内部构成校园局域网,并以接入宽带。
(2)我校教师电脑使用率达100%,学校内部办公正朝无纸化方向发展。90%的教师能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日常教学,100%的教师能自己制作简单的课堂教学课件。同时,学校还在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的现代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网络信息技术在我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已得到应用,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立完全,各学科教学资料健全。
(4)学校每年的现代教育经费有保证,每年电教设备、软件有增加;现有电教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均达98%以上。
2、个人方面:
王灵妹,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二年,中学高级教师,近年尝试引导学生进行《红楼梦》阅读与研究探索,已有一定的实践积累。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实验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以语文学科自主阅读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科综合素质与能力。具体方法为: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红楼梦》,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料库、CAI教学课件、网络教室、网络信息等,根据学生自身实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工具、资料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切入口,并利用所学的网络信息技术去查找资料、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写成研究性论文。
1、文献研究法:利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或文献,关注国内外《红楼梦》研究的发展动态及成果,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写成研究性论文。
2、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动教学进程。
3、结合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如学习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学等,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七、基本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0月,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
本阶段在老师推荐下多数同学选定《红楼梦》进行研究性阅读。接着制订学习计划,确定时间、实施方案及步骤等。
本阶段向学生介绍《红楼梦》人物关系表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让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或图书馆藏书或其他渠道借阅《红楼梦》,有系统的阅读全书。
(二)实验阶段: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阅读与知识准备阶段
1、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红楼梦》,(进行专题讲座)。
①怎样看待《红楼梦》?②如何阅读《红楼梦》?③如何看待钗黛之争?④看完全书或部分后,你有什么感受或看法?
2、影视演播
利用多媒体的放映功能,收集与《红楼梦》相关的各种影视资料,在阅读欣赏课中进行播放,开阔学生的文学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进行观看指导,让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名著、理解名著,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作品的感悟,起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还可根据研究性学习拓展的需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结合《百家讲坛》有关红学研究的讲座内容,设计“影视文学鉴赏课”,“名著艺术形象的分析”等教学课件。
3、学习查找、阅读、摘录、积累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开拓性研究的基础。根据所定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阅读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及各类评论文章、赏析文章,并自始至终指导学生学习质疑、查找、归类整理。争取让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与研究的效率。
(三)总结阶段:2005年3月至2005年6月,研究应用与总结提高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对归类整理好的资料再作分析、提炼,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互相探讨对问题的看法、依据。最后,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红楼梦》人物的评价及人物语言的感悟和体验上。
小组成员或单独或集体确定论题,提出自己对本次研究的看法,写成小论文,教师以指导者身份参与此项工作:先向学生介绍写作研究性论文的有关知识,指导学生参考别人的相关文章;教师再作专题讲座,介绍《红楼梦》部分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等;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初稿;教师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学生讨论、修改,如此反复,最后定稿。
主要是对前二阶段的的实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结题、汇报阶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写成研究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