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统一战线在高校中的特点和作用0613-1(5篇)

时间:2019-05-14 04:5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统一战线在高校中的特点和作用0613-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统一战线在高校中的特点和作用0613-1》。

第一篇:新时期统一战线在高校中的特点和作用0613-1

新时期统一战线在高校中的特点和作用

摘要:本文针对新时期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了新时期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具有统战范围在扩大、成员数量在增加,信息化和国际化进一步提高,及需要处理新的人民内部矛盾等新特点;认为新时期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具有人才荟萃,民主监督,联系广泛,有助深化教育和经济改革,及构建和谐校园等优势作用;并提出党委重视支持,健全与完善机制,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工作,切实做好联系无党派知识分子工作,及加强统一战线信息化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统一战线;高校;特点;作用;对策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United Front

in the new period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merging new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in the United Front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had been considered.Some new features of the university United Front in the new period, such as the expanding scope,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members, the raising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o deal with the new people's internal contradiction had been summarized.Some new advantage fun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United Front in the new period, such as outstanding people gathering together, the democratic supervision, contacting widely, contributing to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economy and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had been hol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he party committee’ attention to support, the more robust and perfect mechanism, doing the democratic parties and nonpartisan intellectuals work better, and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Front had been put forward.Keywords: the United Front;university;feature;function;countermeasure

高校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阵地。江泽民同志曾提出:“统

[1]一战线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巩固

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臵,真正抓紧抓好[2]。”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统战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的统战工作既需要对传统的宽厚基础和已有优势加以发挥,又需要针对这些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以应对。换句话说,要充分了解新时期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特点和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在新时期更好地开展高校统一战线工作。

1新时期统一战线在高校中的特点

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从本质上说,是做团结人的工作,把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团结起来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时期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1统一战线范围在扩大,成员数量在增加

继1995年之后,2004 年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教育部再一次联合下发《关于加

强高等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3],规定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范围为: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人士、有宗教信仰的人士、港澳同胞及在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台湾同胞及其亲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这些规定使高校统一战线及其工作的范围扩大到11个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高校统战对象还将进一步增多。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高校教师队伍迅速壮大,教师队伍中党外知识分子数量猛增。其次,随着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及其成员日益增多。新时期绝大多数民主党派先后在高校建立了基层组织,新成员数量迅速增加。我国高校历来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汇集着党外各方面代表人物。另外,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国人员和归国人员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高校教师中增加了出国归来的成分,他们中不少人成为高校新的统战对象。

1.2 统一战线信息化和国际化进一步提高

新时期,国际互联网迅猛发展,一方面使大众关注时事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又为西方国家宣扬他们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提供了方便。高校是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前沿阵地。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化程度的加深,高校师生上网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目前在国际互联网上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互联网已成为他们大肆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工具,一些鼓吹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言论和思想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传播,一些境外宗教组织也通过网络在校园中宣传宗教教义,这些信息对党外知识分子以及青年学生的思想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对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也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高校的中外学生和中外学者接触广泛,交流普遍。国外先进的科技信息、管理经验进来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许多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观念。国内知识分子在到国外学习、工作或参加国际会议时,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新的观念、看法,其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更趋于多元化。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统战工作者政治立场坚定,还需要理论方面的说服力与工作方法的多样和适宜。

1.3需要处理新的人民内部矛盾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新旧体制的交替,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将导致一些新的人民内部矛盾产生。高校和社会一样,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必然导致校园原有利益关系格局的突破与调整,从而引发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有碍于高校的安定与和谐。例如利益分化趋于明显,同一高校不同院系、不同单位人员的经济收入产生了很大差距,收入差距最高达到十几倍、二十几倍。这种利益分化的趋势,使得部分统战成员心态失衡,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给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2新时期统一战线在高校中的作用

高校统战工作重点是专业领域成果显著、政治上有代表性、社会上有影响的党外人士。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第一线,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数量多、层次高、影响大,在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2.1人才荟萃的优势作用

2.1.1教书育人的优势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者”的素质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目标的实现,“接班人”的质量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兴衰成败。高校统战对象分布在高校各个领域,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育人的职责具有隐含性以及潜移默化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挖掘教材中思想性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有时比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正规性教育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和教育影响力。

2.1.2人才“源头”的优势作用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识分子人数多、层次高、参政意识强、影响大,智力结构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特点。他们中有的是教学名师,为培养既有学术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有的是科研专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潜心研究、破解难题,为高校的学术发展、科技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代表人物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政府参事、文史馆员,有的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级各类专业学会的负责人,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的是校务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还有的人担任了校院(系)的行政工作等等,他们关心学生的成长,对教育改革关注备至,对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充分重视和抓好高校党外代表人物的物色培养、举荐使用工作,建设一支能与共产党肝胆相照、亲密合作的,政治素质好、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的党外代表人物队伍。

2.2民主监督的优势作用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在高校,各民主党派组织比较健全,在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有许多人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工作中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立论,献计献策。通过“通报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其他各界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3联系广泛的优势作用

高校统一战线有一大批在社会上甚至国际上有影响、有声望的人士,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对外交往宣传、引进资金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广泛的社会联系有利于高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校企多赢的战略联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提供实习、见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平台,为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其次,统一战线成员与政府部门、学会、世界各国科教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高校获取科技信息、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为学校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出力。再者,发挥统一战线成员联系社会各界的作用,加大对学校自身宣传与推广,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搭建高校与地方沟通的广泛平台,促进产

学研紧密结合,不断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终为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4有助深化教育和经济改革的优势作用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高校,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团结统战对象,给他们以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心,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就能协助学校党委为深化教育改革献计献策,积极参与改革,创造新经验、新成果,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而且高校统一战线向来是人才、知识密集之地,其成员层次高、影响大、参政议政能力强,恰恰具备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的开放的头脑、广度和深度相统一的知识能力、广泛的社会资源。首先,高校统一战线汇集着不少造诣高深、颇孚众望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在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党外知识分子立足本职,发挥专长,围绕经济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考察论证,提出一些好建议和办法。然后,通过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可以对需要实现再就业的工人、农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再者,可以发挥广泛的校友资源优势,拓宽民间投资,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2.5构建和谐校园的优势作用

统战工作本身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统一战线是我们保持社会稳定的法宝。在高校,稳定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保证。通过与各界代表人士进行广泛交流,对他们各自所联系的群众做好思想工作,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这将为构建和谐校园起到良好的服务作用。

3新时期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对策

3.1党委的重视支持是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关键

2004年,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关心和支持统战工作,要明确一位党委副书记分管统战工作。党委要把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听统战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统战工作”。因此,学校党委应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统战工作,要将统战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加大关注和支持力度,加强对统战工作的政治领导、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学校党委要将党的统战理论与政策纳入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统战理论学习,提高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各级党政干部的统战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对新时期统一战线重要地位、作用和所担负重要任务的认识;高校党政领导和统战干部还要主动与党外代表人士交朋友,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日常联谊交友之中,认真落实党的统战政策,积极为高校统战成员多做好事、多办实事,进一步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

3.2健全的机构与完善的机制是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保证

统战工作要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高校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开

创新局面,健全的机构设臵与完善的工作机制是保证。本科院校,尤其是冠以大学的高校要尽可能单独设立统战部,并适当增加统战部门的人员编制和岗位职数。要关心统战干部的成长与进步,充分调动统战干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没有单独设立统战部高校也要在组织结构上保证统战工作能有效正常运转。要转变过去只靠统战部门做统战工作的单一思路,树立大统战观念,建立健全高校统战工作科学运行的长效机制。要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基层院系各负其责、共同配合,校内各群团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大统战格局。要健全各项制度,如学校重大决策与执行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学校各类职务的聘任制度;学校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及反馈制度;校领导班子与民主党派年度报告与会议制度;培养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后备干部及向校外推荐干部的制度;高校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培训制度;高校各级领导同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等等。统战部门不仅要对现有制度经常予以总结,逐步进行完善,而且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新情况、新变化,深入调研,着力进行制度创新。

3.3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是各民主党派组织比较齐全的地方,集中了一批党外优秀代表人物。一些年轻的党外代表人士走上了民主党派负责人的岗位,他们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在教职工中有较高的威信,对学校工作也很有影响力。但是他们政治经验不足,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历史了解不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有不成熟的表现。为此,高校统战部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加强引导。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多为学历层次高的知识分子,做好他们思想引导工作相对于其他群体更有难度。针对高校统战对象成员思想日趋复杂的特点,加强其思想建设一定要掌握分寸、方法得当,从根本上让广大党派成员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自觉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的路线方针保持一致,从而为实行多党合作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第二,加强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建设的关键。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民主党派的政治面貌、社会形象和参政党作用的发挥。加强组织建设,一要坚持选拔与培养相结合,要选好主委,配好班子,建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重点以政治交接为主线,确保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这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首要条件,也是做好民主党派工作的关键。

3.4切实做好联系无党派知识分子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基础

高校统战部要在全面掌握学校无党派中高级知识分子情况的基础上,有责任协助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做好新成员的发展工作,要有计划地主动推荐一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作民主党派发展的对象,逐渐改变民主党派成员老年人居多、代表性人物少的状况,从组织上保证他们后继有人;要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巩固、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成员和发展一般成员的关系,保持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并积极协调好各党派之间的平衡发展工作。

3.5加强统一战线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统战工作的全新课题

2006年1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呈现出新的重要特征,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要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探索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利用新媒介创新统战信息工作,已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信息工作新的切入点。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领域,像博客、论坛等新媒介所具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建设性等特质,迎合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可以使统战信息从单纯的“信息共享”向“思想共享”跨越,可以使统战信息工作从传统的点对面模式向点对点的模式跨越。创新统战信息工作载体,就是要充分发挥新媒介的多元性、包容性和丰富性开展好统战信息工作,既充分发挥信息的舆论宣传功能,又通过新媒介发挥其宣传目标的多元性,发挥参政议政的力量;既发挥新媒介带给信息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又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彰显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既宣传新时期的统战政策和相关理论,又凸显传媒资源的丰富性,构建“大统战、大宣传”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统战政策文件汇编: 第二十七册.2001: 191-198.[2].胡锦涛在全国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6-7-13.[3].中央统战部与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统发„2004‟62号, 2004.

第二篇:论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论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摘 要:基层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的发展方向,它具有政府主导性、普遍性、所探讨的内容具体细微、多样性等特点,是民主协商的必然发展趋势。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起主导作用,但统一战线在助力基层协商民主虽然存在难题。在统一战线助力基层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提出三点建议:在思想上坚持党的领导,在组织能动性上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在制度设计上搭建好平台。

关 键 词:统一战线 基层协商民主 制度设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这指明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方向。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它与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具有协商民主的诸多特质。在开展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所有社会代表都是以对话、沟通、协商的方式来达成协议,取得共识,充分体现包容、协商与合作的精神。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这个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基层协商民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础。基层协商民主,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公民通过基层(主要包括城市社区、企业、农村)平台,在遵循特定的程序下,自由平等公开地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采用对话、商讨等方式来表达诉求、参与公共决策和具体细微的基层管理的活动。

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扎根于普通公民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政府对基层协商具有主导性。我国社会传统十分认同政府优

势,不论是城市社区的民主协商、企业的民主协商,还是农村的民主协商,基层政府都是重要的组织者,而且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方案,也基本交由相关政府部门确认以获得合法性。第二,基层协商民主主体具有普遍性。基层协商民主的实施与运作主要是在基层平台进行,参与主体主要是城市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农村村民等,他们没有身份的要求,普遍参与,共同协商是基层民主协商有别于其他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基层协商民主所探讨的内容具体细微。基层协商民主所探讨的内容都源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些事情都十分琐碎,具体细微,正是这样“贴地气”民主协商渠道,使得老百姓各方面的诉求得到回应,困难得到解决,践行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四,基层协商民主参与的多样性。基层协商民主的出现就是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在基层这个层面人民群众不但在决策前可以直接参与,决策中可以直接参与,决策后还可以直接参与,采取直接参与的方式表达看法提出意见,这是基层协商民主的大众性的特点,同时也是它的一大优势。

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如火如荼的兴起与发展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精神文明日益丰富,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日渐增强,他们的民主诉求日渐强烈。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此外,党对民主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也都在一定程度呼唤和催生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更是对发展和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提出了明确需求。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它既是我党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民主诉求。

二、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主导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不仅具有重要的结构化功能、凝聚共识促进团结的功能,而且具有政治过程功能。所谓结构化功能就是党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载体而形成独特的政治结构,而这个结构的构件与发展本身就释放出政治结构功能,凝聚共识促进团结就是在根本原则、总体目标与全局规划上的一致性或认同性的达成。政治过程功能则是在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特有的优势,而实现的意见整合与取向梳理。所有的这些功能在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势,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建立基

层协商民主,保证社会各方面意见、愿望及诉求集中及时的反映,通过深入的对话、沟通和谈论,平等协商,达成共识,最终做出符合实际、人民认可的科学决策,在保证机会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满足各个阶层,不同人权的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进而使党的工作不脱离人民群众,达成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宗旨。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主动促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建设,而且发展完善党派、基层政治生活平台的载体,同时也引导基层民众参与政治生活。

统一战线主动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作为党实现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略,统一战线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实践。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越来越得到我党的重视,人民民主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替代,选举式民主与参与式民主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战线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着主导的作用。统一战线以其强大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团队优势,不断的发展和丰富基层社会协商制度。

发展完善党派、基层政治生活平台载体,构件社会与政策问题议程形成体制。在基层层面,统一战线通过发挥单位部门、村居委会、小区及其他基层单位中党派、团体成员的专业化技术化的作用,建立组织化平台,从而使得基层协商民主拥有自己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上,社会问题、政策问题才能进入商讨的轨道,并且以此为契机,不断的扩大协商的领域范围和深度,让民众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统一战线发挥组织领导的功能,带领协商民主的群众建立起协商民主相应规则,并且在意见出现冲突时发挥统一战线权威性的功能,主导基层协商民主的有序开展。

三、统一战线主导基层协商民主存在的难题

随着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统一战线提出一系列新论断后,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充分认识到统战工作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基层党组织担心因基层协商民主的仓促发展而失控

基层协商民主的核心是自治,而基层协商民主的主体在意思自由表达的环境下,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这些基层协商民主的主体本身就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并且在社会各个阶层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基层的事务往往通过这些人直接处理,效果好,效率高,并且基层工作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但是由于

我国基层社会组织发育非常滞后,行政化严重,基层组织管理的行政化与服务的社会化还没有清晰的边界划分,基层协商民主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一旦让他们参与宽范围、深层次的协商民主,有可能导致重大民生项目、重大政治决策在民主协商中失控,这样对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很多统战工作对于基层协商民主的接纳是持怀疑态度的。

(二)基层统战部门担心因参与基层协商民主而增加负担

从广大统战成员自身来看,大多数是某个方面的代表人士,通过统一战线的长期培养,都担任了领导职务。在现实生活中,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加上还要参加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其工作量几乎是满负荷运转。如果在社区还要参加基层协商民主事务,仅工作强度就成为制约基层协商民主的第一制约要素,特别是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统战代表人士,经常是居住地与户口地不一致,即使有精力、有积极性,也很难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从人民群众中发现问题,也很难实质性的参与基层协商民主中来。

四、统一战线主导基层协商民主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基层协商民主是一个新的历史命题,需要每一个党的基层组织、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统战工作者去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困难总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而放弃。也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基层统战工作和基层协商民主才有突破口和着力点。只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把握好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的着力点,就能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广泛制度化发展。

(一)在思想上,坚持党的领导

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社区开展助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工作,就是要在基层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的意见,对助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认真研究、系统论证,取得理解,消除顾虑,达成共识,将统战工作助力基层协商民主与基层党委全面推行的社区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不失时机稳步推进。与此同时,要处理好统战部门职能与其他部门职能的关系。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是社区社会治理有机组成部分,组织部门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政法部门实施的网格化管理、民政部门推行的社会组织培育等工作,都是基层协商民主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统战工作助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主要是利用统战思维、统战资源、统战手段发现培养代表人士、支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指导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是对网格化管理、社区自治所需要的基本组织单元和人才储备的有效补充。只要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大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在合理的空间开展工作,利用自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就能真正做到助力不越位。

(二)在组织能动性上,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参与者的积极性很重要,建立基层群众、组织和社区等利益相关方表达意见、提出诉求、协商讨论、形成共识的制度化平台,自始至终建立有一条与群众有效协商沟通的便捷渠道。从各地的实践看,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中常用的形式主要有民情恳谈会、民主沟通会、民主理财会、社区议事会等,这些组织的建立所需要的骨干力量主要来自于社会组织也包括各类兴趣活动组织的代表人士。统一战线应该牵头建立社会组织、全程参与协商民主,充分听取民意、化解民忧、解决民难,只有落到实处解决人民困难,人民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同时基层协商民主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合理的参与渠道不但不会增加统战的工作负担,反而会提高参政议政效率。在富有统战资源的社区,根据各个社区、村社统战资源的分布情况,完全可以引导统战代表人士就地参与社会组织建设;在统战资源匮乏的社区,可以引导统战代表人士根据自身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的工作关联性,跨区域参与社会组织建设。让统战代表人士或者牵头建立,或者参与建立,或者只单纯从经费方面协助支持社团组织中的代表人士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带头参与社区自治。统战代表人士通过参与或者支持社会组织的建设,既可以为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社区群众受益、社会组织获利的方式实现多赢探索路径,还可以在资金、场地、人力等方面支持建立社会组织积累经验,对于整个社会组织的建设将会起到极强的主导作用。通过充分调动基层协商民主参与者的积极性,为发展基层协商民主营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在制度设计上,以搭建平台为主

统一战线在社会协商中能否发挥出主导作用,还取决于平台载体的开发与创建。从制度设计方面来考虑,统一战线对基层协商民主的着力点应该表现为制度化的平台搭建,特别是社会协商工作团的建设和会商年会制度的建立。

社会协商工作团是统一战线进入社会协商事务领域的制度化设计。组成跨层级、跨领域的社协商工作团队,是促进社会协商有序发展、显现民主效能、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组织基础。在地方统战部设立社会协商事务协调中心各级各类党委、党工委负责统战工作的领导均与协调中心建立起联系机制,在基层

社会如社区的党务管理中设专人承接统一战线事务,并与协调中心一体化联动。社会协商工作团的建立,将使得社会协商事务纳入整体的社会治理的框架,从而克服其自发性、无序性缺陷。这也将是加强党对基层协商活动领导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机制。

创设会商年会制度。会商即以会议形式开展商量、协商活动。会商年会为的重要协商大会。它是在日常各种分散的、不拘形式的、多种多样的协商互动基础上,汇聚重要意见、梳理重要问题、形成重要议题、酝酿政策议程、整合社会的重要平台。协商年会应在每年“两会”召开之前,以街道社区为单位举行。各个年会结束后,会议成果集中汇总,经由统战部社会协商事务协调中心对所有问题分类梳理,并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如报告、专报、通讯等,分别送达决策机关和社会传播网络。这样制度化的设计将形成意见收集的系统,它所传达的是基层人民群众真正的诉求,这样的诉求形成有效的大数据,有助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实际上,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要完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制度,加强议事协商,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务” 1。创设会商年会制度将是一项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制度创新,这个制度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它由基层群众来管理和运作,服务于基层群众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将成为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1).

第三篇: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

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

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也显得更为重要。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可概括为如下方面: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

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通过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够使广大师生全面、深刻理解和认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

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培养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助于高校师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

3、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还能够使人们认清国际国内的局势,了解世界的动向和发展趋势,拓宽视野,增强人们在复杂的形势下分辨是非的能力,认清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激发爱国热情,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4、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于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也有重大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通过不同形式、多种途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共产党员的使命、责任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正确地认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理想与实现、追求自我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等辩证关系,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确立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道德品质,培养独立思考的思想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自尊自强的人格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二、宣传思想工作在学校中心工作中的服务作用

高等学校要成为两个中心,既是教学的中心,又是科研的中心。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于学校中心工作具有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学校内营造一个重教学、重科研、重学习的环境氛围,形成一个长期影响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良好校风。

2、为师生员工提供服务指导

(1)学习、工作中的服务指导。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和教职工解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咨询服务。主要针对一些心理问题、业务问题、理想信念问题等提供服务指导。

(3)就业指导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要走向市场,实行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

(4)生活服务。

3、化解矛盾,增强凝聚力,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理顺情绪,疏导思想,化解矛盾的功能。

三、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作用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作用。认真地总结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经验,精心地加以设计和包装,及时地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传播,能够产生“广告”效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得到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通过对外宣传,还能够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与融合,准确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客观依据,使高校通过向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因此,二战后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把在社会上塑造学校良好形象作为一项重要工程而高度重视

第四篇:如何看待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

如何看待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对于处在中国教育第一线的各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可谓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致力于推进此项工作的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说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作为美誉重要载体的音乐教育,是完善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积极探索音乐教育对高校的整体素质教育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就要求高校毕业生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知识。例如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学士学位教育中开设必修课中有音乐类。其中包括“音乐概论”、“贝多芬”等九门课程。又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每学期应完成13个学习单位,共180个单位毕业。工科生除专业课外100个单位外,还必须选修历史、音乐、美术等各约12个单位及其他课程。如果学生完成工科必修100个单位、音乐70个单位、其他10个单位,可以获得工程和音乐双学位。这些例子可以让我们看到音乐教育在美国高校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宽阔的艺术视野及形象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中,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人数占绝大多数,如何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是目前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话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强调人才的创造性发挥。一直以来,音乐教育都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培养高校大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今天,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尤显突出。

近几年,国家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中,突出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必要性。作为普及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开设了大学音乐课,并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必要的音乐教育和高雅音乐的熏陶。在学习和熏陶中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从而具备更全面的文化修养。

大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1.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方面,是其他艺术无法代替的。德国音乐家瓦格纳说过:“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音乐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理想不懈的追求。

音乐本身对大学生就是一种最富现实性的审美教育。音乐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它的内容和形式是由同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与其有关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它表现的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最直接的心理感受。③同时,音乐高于现实生活,不是把实际的生活照原样记录。所以,音乐美是属于意识领域的东西,是对现实美经过艺术加工得来的,它比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音乐教育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和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通过教师的引导,大家共同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了解节奏、旋律、调式、调性、速度、力度、曲式、风格等在音乐形象中的表现,把握住音乐的情调,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的基本规律,还能领会音乐的精神并能利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就是音乐教育的任务。通过音乐教育、音乐育人,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及审美评价能力。

2.以情感人具有较强的辅德功能

《乐记》曰:“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苟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欣赏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高校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高校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和升华的作用。音乐教育,能使高校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可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其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和积极有效的。大学生不喜欢空洞说教,不太容易接受灌注式的教育:音乐教育中的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教育特点,就很容易实现一般教育形式中不易达到的效果或目标。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曾激发了多少先烈的抗日救亡热情;岳飞的《满江红》更令人对其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所震撼;而贝多芬的《命运》又曾使多少人从消沉中崛起,在迷惘中看到光明。在21世纪的今天,音乐教育更多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促进大学生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音乐教育的“以美求真”、“以美求善”,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气节的影响是深刻的。

3.引导大学生校园开展健康的音乐文化,提升大学生音乐辨别力

在高校开展音乐教育和有关的音乐活动,既是大学生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又可以有效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惯和不健康的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重,生活节奏快,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枯燥,而作为正处在青春萌动和身心发展突变时期的他们,对于各种知识文化十分渴求,尤其对音乐艺术会产生强烈的需要。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提倡的就是健康、积极、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文化,我们的大学音乐讲台可以引导、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辨别能力,也使得我国严肃音乐、民族音乐以及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拥有更多的后备听众,最终可以达到提升国民音乐素质的目标。

4.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业余爱好

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道德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健康成长,对整体育人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具体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其着力点和内容,仍值得教育界深入探讨和考量。近年来,虽然我国音乐普及水平在不断发展和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普及音乐教育的情况十分有限。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大力推广大学生音乐教育显得格外的有意义和有必要。

学生通过在音乐课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相应的组建各类音乐艺术团体,不仅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更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这些音乐艺术团体活动的开展,也是对大学生一种爱好的培养,不仅加强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活跃了生活气氛,调节了生活节奏。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同时学校也要尽全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高雅音乐,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对格调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音乐健康发展,也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我国高等院校中的音乐课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感觉力和审美力,而且对陶冶情操、培养美德、发展思维、提高智能、增强意志、消除疲劳、丰富生活等充分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同时也给大学生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让我们的大学生认同艺术,享受艺术,从艺术作品中放松身心,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在当今我国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中,音乐教育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和实践,应积极发挥统一战线自身的独特优势,最大限度地汇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农村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遵纪守法的新农民,是首要工作。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标识和归宿。没有新的现代农民,永远不会有全面发展的新农村。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及任务,团结本阶级内的各个阶层,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工作要反映时代主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二、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一)统一战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统一战线能够广泛团结、广聚人心、广聚众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凝聚和动员农村最基本的社会力量即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凝聚和动员农村新的社会阶层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凝聚和动员农村以外的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依靠全党的团结,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的团结,依靠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化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认识和行动。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期统一战线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以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为基础,把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莫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统一战线其有得天独厚的人才智力资源

统一战线具有智力密集、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能够推动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统一战线的构成对象范围广、层次高,聚集了大t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素有“人才库”、“智囊团”的美誉。

比如在67万民主党派成员中,就有80%是高中级知识分子,其中许多人的专业和研究领域与农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多年来,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主动深入边远地区和农村,开展决策咨询、人才开发、项目协调、投资活动等。近年来,大连市统战工作不断探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和途径,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探索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大连市的政协委员多次开展视察调研、积极议政建言,围绕“三农”间题提交提案,从多个层面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大连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年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基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速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19件实事。同时,还围绕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间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服务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三、统一战线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

消除贫困、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扶贫活动,成功地使

2.3亿人口摆脱了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应遵循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将产业投资与公益事业结合起来、企业经营与扶贫慈善事业结合起来,务求实效、实现双底。很多知名的非公有制企业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等各方面的优势,应充分调动这些优势,吸引周边农民广泛参与到这些企业的产、供、销链条中,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多年来,统一战线依托“光彩事业”这一重要载体,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贸易为主要内容,到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大

力开展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光彩事业”实施以来,共落实项目13544个,到位资金1069亿元,培训人员294万人,安排就业300多万人,帮助548万人摆脱了贫困,捐赠总额达130多亿元,对发展当地经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计划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村企合作,在5年内完成对10000个以上村的定点、定向帮扶。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的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了“争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倡议,号召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这一倡议得到与会人士的热烈响应,必将迅速转化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

(二)鼓励港澳同胞、台清同胞和海外侨胞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力量

为农村的发展引资、引智、引项目是统一战线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

一。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出国留学人员中,有些人具有资金、管理和智力等优势,他们身怀爱国之心,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统一战线应继续加强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的联系和沟通。首先,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海外联谊会这个对外联络窗口的作用,积极邀请海内外涉农企业和商会,与本地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进行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的对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侨办、台办的作用,加强和港、澳、台、侨胞的沟通和联系,鼓励和支持他们回故乡投资兴业,通过兴办企业和捐建各类公益性基础设施等方式回报故乡,全面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最后,要充分发挥对外联络办的作用,加强与域外乡友的联系,动员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反哺家乡,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通过各级统战部门和海外联谊会引进了700多亿美元的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投人到农村和农业建设方面。各级统战部门和海外联谊会还加强与海外留学人员的交流,协助“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团”多次赴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考察,签订了多项技术合作协议,为我国农业高科技园区引进了100多个优良品种。中华海外联谊会充分利用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的广泛联系,计划从2004年起5年内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捐建100所小学,2006年内已经全部落实。151这些都必将对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统一战线成员要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工作历来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职责。统战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

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聚居村的新农村建设,大力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我国有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其中76%以上生活在农村,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又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间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

近年来,各级统战部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为解决少数民族农民群众面临的各种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明显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社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包括统一战线成员在内的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下载新时期统一战线在高校中的特点和作用0613-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统一战线在高校中的特点和作用0613-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务谈判的特点和沟通在谈判中的作用

    商务谈判的特点和沟通在谈判中的作用 商务谈判除了具有一般的谈判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以获得经济利益为基本目的。不同的谈判者参加谈判的目的是不同的。外交谈判......

    谈新时期高校党建与统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谈新时期高校党建与统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作者:文丰安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 [摘要]新时期加大高校党建工作的力度,把党建......

    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

    浅析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 摘要:无形资产是高校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还存在观念淡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新时期远程教育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新时期远程教育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中的 作用中共宿迁市宿城区委组织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有利于增强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

    充分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科研中的作用

    张艳玲 (福建医科大学 统战部,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其所具有的优势及特点包括:人才资源优势、海外联系优势以及......

    浅谈高校就业社团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突出作用

    在与郑州鑫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李顺兴各位领导、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郑州鑫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郑州交通......

    微课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微课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比较研究引入微课教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