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人文社会发展的调查[样例5]

时间:2019-05-14 04:2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山县人文社会发展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山县人文社会发展的调查》。

第一篇:马山县人文社会发展的调查

辉煌六十载,起点新篇章

——关于马山县人文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调 查 人:hbq24

调查背景:60年风雨砥砺,60年日夜兼程,60年开拓进取……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马山县迎来了建县60周年的喜庆日子。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马山县从建县伊始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了如今的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长足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站在新的起点,马山县正在向着“十二五”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进发。

调查目的: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进一步开展2011年度“创先争优”活动,结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活动要求,更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丰富我的暑假生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同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马山县建县60周年的大庆之年,为认真总结建县6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的经验,展示建县6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感受党的领导下的马山建设新貌,我利用暑假深入到马山县的实践生活中,践行党的宗旨和党员的信念,对马山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一番调查。

调查对象:马山县经济文化生活发展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2011年8月20日

调查方式:实地走访、资料查询、访谈

调查内容:

一、马山县历史;

二、马山县概况;

三、建县六十来的成就;

四、新起点,新跨越,新发展

一、马山县历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马山县历史悠久,其行政区域由原那马县和隆山县合并而成。古属南荒服地,秦属桂林郡地,汉属交州刺吏部郁林郡领方县和增食县,唐属岭南西道邕管羁縻思恩州,宋属广南西路邕州右江道羁縻思恩土州地,元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广西行中书省田州路思恩州地,明属广西布政使司右江道思恩军民府。清承明制,设置那马厅和定罗、兴隆、白山、古零土司。民国初期,那马厅和定罗土司合并为那马县,兴隆、白山、古零三个土司合并为隆山县。民国16年,两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民国19年隶属宾阳民团区。民国23年隶属武鸣行政监督区。

解放后,隆山、那马两县隶属武鸣专区。1951年2月撤销武鸣专区,改隶南宁专区。1951年6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政令,隆山与那马两县全并为马山县,县治设在原隆山县城厢镇(今白山镇),于7月1日正式办公。1952年7月宾阳与崇左两专区合并为邕宁专区,1958年元月设立邕宁专署,马山县属邕宁专署领导,同年11月改为南宁专员公署。1971年11月,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后,马山县隶属南宁地区。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调整南宁市行政区划,原南宁地区的马山县于2003年6月27日正式划归南宁市管辖。

二、马山县概况:山川秀丽,人杰地灵

马山,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河流纵横,交通便利,人杰地灵;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百里画廊,景致宜人。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独特的生态美食,被誉为“中国黑山羊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马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大明山北麓,红水河中段南岸。东与忻城县和上林县接壤,西靠大化瑶族自治县和平果县,南临武鸣县,北与都安瑶族自治县隔红水河相望。县城所在地跟自治区首府南宁约96公里,全县总面积2363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2个瑶族乡)145个行政村6个社区,全县总人口53万人,聚居有壮、汉、瑶等9个民族。

马山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10国道、大化至柳州直达公路在县城交汇;红水河水运可达到柳州、梧州等地;西南出海大通道水(任)南(宁)高等级公路贯穿马山县;来宾至马山,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金城江至南宁的高速铁路也将途经马

山县境内„„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成就了马山县便捷的交通环境,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加上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商客云集山城,为马山经济的迅猛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三、建县六十来的成就:辉煌成就,沧桑巨变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下,马山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红水河港口、西南出海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以及中国―东盟合作交流门户为平台,利用与桂西资源富集区的优越地缘关系,积极参与西部资源富集区建设开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大提高,民众的幸福感、自豪感、成就感不断增强。

马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次之。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木薯、花生为主。建县之初,马山县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90%以上的比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得全县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实施了“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工业,先后建立了百龙滩工业园区和苏博工业集中区,加快了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以食品、建材、电力、制糖、造纸、锰矿加工等具有本县特色的工业体系。到2005年,马山县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7.6:31:331.4,到2010年,马山县经济结构调整发生了质的变化,三次产业比重已经调整为31:33.2:35.8。

马山素有“中国黑山羊之乡”的美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山黑山羊就已经销往粤、港、澳和东南亚国家。2003年4月,马山县获得自治区工商局批准,正式注册使用“黑山羊”商标,并报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同年6月,又获得中国品牌保护活动组委会授予的“中国黑山羊之乡”称号,12月,“马山县黑山羊原产地标记”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马山同时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誉为壮族民歌的“活化石”、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有“广西民间舞蹈一枝花”美誉的扁担舞,以及名满八桂、誉载九洲的马山壮族会鼓,并称“马山文化三宝”。2008年6月,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同年11月,马山壮族会鼓也列入了广西第二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马山扁担舞又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山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折服了世人,也赢得了荣誉,2004年4月,马山被自治区命名为“广西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11月,马山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马山县自1951年7月1日建县起,至今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马山县各族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谱写了马山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壮美诗篇。经过60年来的建设,马山县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马山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工业化进入了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时期,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掀起了新高潮,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近年来,马山先后荣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全区科学发展进步奖、自治区平安县、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等荣誉。到201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1亿元,是1978年0.52亿元的59.62倍,是1951年的238倍;财政收入2.18亿元,是1978年312万元的69.8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亿元,是1978年2500万元的119.2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亿元,是1978年3.05亿元的5.60倍;全部工业总产值20.5亿元,是1978年1300万元的157.6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是1978年2558万元的41.0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810元,是1978年52元的73.27倍。如今的马山,正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升腾于苍穹;如今的马山,已如同一张靓丽的名片美誉在外。

四、新起点,新跨越,新发展

今年年初,县委书记李兵在我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五次年会上提出了加快建设“两基两城一中心”的目标要求,县委有信心有决心把马山建设成为南宁市新兴工业基地和广西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为文化旅游美食城和特色宜居山城,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努力实现在比较优势中率先发展,在区位优势中抢抓机遇,在特色优势中提高开放水平,这是县委为实现马山县跨越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同时也为马山的发展描绘了壮丽的蓝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53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马山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家园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绚丽多彩。

如今的马山,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仰望未来。崛起壮大的工业经济,特色生态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如今马山县的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旅游、物流、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提起马山,很多人对“黑山羊”是再熟悉不过了。至今,马山已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黑山羊之乡”―――广西南宁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打响了特色文化旅游美食品牌,提升了马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共同繁荣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而这,只是马山县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南宁后花园的马山县,更是坚持把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促增长、扩内需、发挥优势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弄拉生态旅游区、定乐江绿谷生态园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旅游环境不断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市场开拓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十一五”期间实现旅游总收入1.75亿元,累计接待区内外游客100.88万人次。

后 记

走进马山,到处凸显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画面。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金银花生产基地、无公害玉米综合技术推广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以甘蔗、蔬菜、旱藕、金银花、桑蚕、黑山羊、马山土鸡、速生丰产林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如今的马山县着力抓好第三产业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旅游美食品牌的引领作用,依托“中国黑山羊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宗教文化、民族风情旅游,加快推进弄拉生态旅游区等旅游项目开发。相信不久,一个开放的、全新的马山必将出现。

马山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成就,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所取得的,都是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惠民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民族团结政策等在马山的集中体现,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第二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马山经济社会发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马山经济社会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

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烈关注和广泛认同,得到了全社会的衷心拥护。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委、县县政府已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为了要在全县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为推进富裕马山、文化马山、生态马山、平安马山建设,构建和谐马山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下面,我结合马山实际,对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几点意见:

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荣辱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一个人如何看待荣与辱,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荣”即光荣或荣誉,“辱”即耻辱。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吸取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立意高远,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同时存在。如,县城一些居民的不文明行为,乱丢垃圾,打坏路灯,砍倒路树,前段我们摆在江滨路的开放创新大讨论宣传板报,有人竟然丢到河里,影响恶劣;见义勇为、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视之为不合时宜的“傻冒”行为,而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则被认为是出自“人的天然本性”,具有“合理性”;更有少数人以违法乱纪、挥霍浪费、骄奢淫逸来显示其拥有的特权与显赫地位,利用职权捞一把,谁捞得多,谁牛气。认为能包“二奶”才是真正男人;文化中流行着那种娱乐至上、玩世不恭的轻佻作风;那种讥讽主流价值、颠覆传统道德、戏谑民族英雄的论调常能博得掌声;那种油腔滑调的无厘头在众声喧哗中被高高地捧上了精英的地位。许多承载着正面道德教育的传统教材被改编得面目全非,卖火柴的小女孩成为促销女郎,雷锋变成傻大冒,种种粗痞化的改编与戏说严重混淆了青少年的荣辱观,等等。要改变这种情况,务必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旗帜鲜明地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划清大是大非的

第三篇:育林所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育林所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育林经营所始建于1983年,全所施业区面积13032公顷,辖区居民97户301人。在册职工195人,在岗职工173人。随着林区两危的到来,这个经营所可采资源最先走向枯竭,经济向谷底直线下滑,各种社会矛盾突显,历史包袱沉重,不稳定因素剧增,一度成为全区典型的小老穷经营所。为了摆脱困境,求

生存,经营所在发展多种经营项目上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他们办过蝉厂、种植过木耳、养殖过狗,前后一共发展过19个项目,但都没有形成规模,大多夭折。

地理偏僻,土地少、信息闭塞、缺少技能,首先导致职工群众发展新项目不敢迈步。这个经营所位于区置西部,没有毗邻的林场所,职工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中,与外界联系的少,思想认识落后,素质较低。这个所施业区内虽有土地20多公顷,但仅有50亩土地属于这个经营所,由于没建所前,金峰和丰北的一些农民已经在这里开垦经营土地延续至今。此外,这里属浅山区,无霜期80天,只能种一些普通大田,连经济效益较高的黄豆在这里都不能丰收。其次,缺乏资金,缺少能人困挠职工群众发展自营经济。由于体制问题,以前大部分的项目都是经营所搞的,许多项目始终没发展起来。

这个经营所施业区面积虽然相对其它林场所较大,但资源匮乏,所能生产的全部是小杆小料,已经两年没有主伐生产任务,营林生产也只是几个月,全年生产任务量只相当于其它林场所一个段队的生产任务量。职工长年没活,原来只是季节性采山有一点收入,职工家庭经济发展也是小打小闹,丰丽林场袋装木耳发展到400万袋时,这个经营所只有4万多袋。职工勉强维持温饱,林场所接续产业的发展、场容场貌、职工年平均收入等均排在全区11个林场所的倒数几位。

面对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全区各林场所竞相发展的紧迫形势,几届领导班子都做出不懈努力,特别是新一届党政领导一班人,新一届班子找出了困挠这个地方发展经济的症结,实事求是地确立了符合育林所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依托自身优势,以建设生态经营所为主攻方向,以做强百姓经济,提高职工群众收入为核心目标,以加强企业管理为重点,把工作的手段和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带领全所职工在困境中抉择,积极创造了自身发展的曙光,迈出了缓危解困的坚实一步,全所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所容所貌大为改观,经营所上下充满活力,初步形成了民富所兴的良好态势。

一、说破嘴皮不如做出样子

场所一班人改说功为做功。新一届党政班子认识到率先发展多种经营,他们知道老百姓这几年发展家庭经济赔了不少,大多数人对于发展多种经营已经有为难情绪,不敢轻意的把仅有的维持生活周转金再投入到项目上。林木资源已枯竭,靠什么振兴场所经济?他们在“摸石过河”的过程中走在了群众前面,首先是领着群众干。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班子成员率先发展多种经营,本着“喊千遍万遍,不如亲自干一件”的原则,用行动带动群众,用效果引导群众。为了寻找适合当地实际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广普及的项目,班子成员5人绞尽脑汁,每人都发展起了自己的项目,而且不重复。

原书记罗宇平(于2004年12月被区委任命为丰林林场书记)选准了种植五味子,他把原来班子集体培植的20万株五味子苗全部买下来继续培育,请来林科院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后,又从带岭引进株速生丰产杨树种,种植在10公顷林间空地上,准备五味子成苗后移植到杨树冠下,这样既有利于五味子生长,又能进行植树造林,虽然五味子要5年才见效益,但它的利润却十分可观,他的20万株五味子5年后预计产五味子10万公斤,收入可达60万元,除去5年的费用元,纯收入。

所长贾立军带头响应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鹿经济的号召,从事养鹿。决定养鹿后,他并没有盲目购进鹿,他觉得这是一个新项目,对技术、信息、市场都不了解,如果自己没起好这个带头作用,职工群众对这个新兴的项目更没有信心。于是他把自己内弟送到双阳一养鹿户无偿打工,学技术近一年,他承担了费用近3000元,然后在双阳购进品质优良梅花鹿28头,经过年的饲养繁殖到40头,今年卖出31头,收入30万元,除去人工和本钱净赚元。下一步他还将购入头马鹿,与梅花鹿进行杂交,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鹿群质量。

工会主席刘艳君“看中”的是养野猪。一次去双丰,他经朋友介绍,了解到饲养野猪是一个好项目,野猪肉口感细腻,市场畅销,1斤肉可达15元,利润可观,而且容易饲养,1年出栏,繁殖力强。于是多次到双丰养野猪大王高立平养殖场进行考察学习后,购进4头种猪,由于育林所山上野猪较多,常常下山祸害庄稼,因此他决定在育林所山上进行半家化驯养野猪,便于到繁育期时,种猪与山上散生的野猪繁殖2代,这样既能提高野猪的品质又能保护庄稼。今年只是试养阶段,明年他准备与双丰高立平联营,扩大规模,发展野猪100头。

班子其他两名成员负责多种经

营工作的副所长高安庆带头发展袋装木耳,今年种植2万袋,纯收入1万元。生产副所长王爱军带领一个段队集体种植滑子蘑2万袋,收入也比较可观。

班子成员在带头发展起家庭经济的同时每个人还带动起百姓发展家庭经济,贾所长把自己饲养品质优良的九头鹿以低价卖给自己帮扶的养鹿户。仅班子成员发展经济每年安置季节性劳动力近30人。通过班子的示

范引导,现已带动起全所职工发展家庭经济的热情。

其次,帮助群众办。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提供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为了帮助职工群众把家庭特色经济做大做强,所领导班子倾注了全部的力量,通过召开班子会、座谈会,与每个职工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沟通,介绍外地鲜活经验等,首先从职工思想大解放入手,并提出“你无项目我引导,你无资金我联系,你无技术我服务,你无市场我帮助”。一是在政策上扶持,帮助担保小额贷款,解决小材小料,提供厂房等。这个所发展黑木耳比其它单位慢,主要原因是职工群众积累少,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加之对贷款有顾虑,怕到期还不上,所里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与信用社联系,采取场方认定,职工5户联保方式发放了小额贷款,共计贷款17万元,职工有了资金,发展黑木耳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种植户比去年多了32户41.9万袋。又与资源等相关部门协调,每户解决袋装木耳搭架子用小杆50根,每根仅收5角钱。还将场所闲置的厂房免费或低价提供给职工群众,用于从事多种经营。二是在技术上指导,坚持科技为先,以质量为根本。班子成员带头学习技术,引导职工人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咨询。多次请来农科院专家入户指导,还专门长期聘请了一名懂种植、养殖技术的技术员,解决职工日常遇到的技术难题。三是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媒体、走出去考察学习,进一步丰富拓宽了职工群众的视野,了解了更多的致富信息,使其找到更适合发展的项目。为了寻找职工群众增收新出路,经过班子考察研究,从大连引进了滑子蘑栽培项目,由于滑子蘑栽培技术与袋装木耳相似,但它属于低温菌种,不用高温发酵,易储存,成本也比袋装木耳低,每吨售价要比袋装木耳高元,是一个林区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开始上滑子蘑项目是采取班子成员与职工合股的形式,但由于技术原因,滑子蘑的产量和品质始终上不去,致使赔了一些钱,但班子成员对此没有放弃,认准了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多次派副所长高安庆到大连学习滑子蘑栽培技术,掌握外地销售情况。经过近三年的摸索实践,育林所的滑子蘑栽培已初见成效。种植大户李培军现已每年发展达3万袋,年收入1万余元。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在育林所得到了验证,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这里的多种经营经济发展已是如火如荼。目前,育林所不仅每户都有经营项目,人人有事做,而且一家有2、3个经营项目已是普遍。袋装木耳发展到72户71.9万袋,滑子蘑8户6万袋。养牛95头,养羊110只,养鹿头,养鸡4000只。发展民有林14户。2004年全所各项生产总值达元,纯收入元,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2010元跃升到目前的元,富有特色的育林所经济已经成为金山屯场所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开源节流赋予新内涵

面对经济危困和林木资源枯竭的双重压力,育林所党政一班人不等不靠、审时度势,以先进的经营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抓改革、强管理,经营资源借外力。

1、经营资源生财

1993年4月初,退休干部,原市营林局局长佟枝春看准育林所,在其施业区开始试办家庭林场,承包育林所施业区低价林、宜林荒山荒地4个林班,总面积2400公顷。11年来,在林业局和育林所的帮助下,建房、仓库、机库、井房、畜舍500平方米,累计造林161.7公顷。

这里民有林发展已初具规模的同时,原育林所职工赵宝峰的红松架接树苗也在大面积栽植,形成了以培植红松果为主的民有林示范基地。红松果架接树果是采用科技手段对小兴安岭红松果实的一种架接,果实成熟比正常红松早30—40年,是我们林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好项目,他的做法已被《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4台报道,民有林面积已达265.9公顷。另外他还将管护区内修建的旅游度假区,发展旅游业。

兴办家庭林场,发展民有林,是森林经营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增强经营所经济实力,促进家庭经济发展,拓宽就业门路的同时,加快了森林的保护和培育步伐。以制度的形式将责任人对林间林缘空地的使用权加以确定,使职工家庭经济从房前屋后的小天地向森林管护的大舞台,激发调动了责任人管护森林和发展责任区经济的内在动力,为绿起来和富起来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此外,育林所还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山梨资源优势,引来金润果酒有限公司在育林所建立起了30公顷的原料基地,经过一年人工管护和果树栽培,增加了山梨数量。在建立山梨基地的同时,还将建起以旅游为主的梨花观赏园,机关干部义务铺垫通往梨树沟沙石路200多延长米,并修建梨树沟停车场一处。下一步将在这里筹建起五味子、刺五加基地,并使之逐渐形成规模。

仅招商引资这一项,拓宽了就业门路,安置劳动力50人,每年给所里创造效益元。

2、强化管理“节”财。为了求得经营所发展振兴,所领导牢固树立了过紧日子的思想,从小处算,从细处省,坚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千方百计向管理要效益。

一是减人压费。为了节省开支,裁减了机关管理人员1名,段队管理人员1名,后勤服务人员2名,只留一名更夫,白天还兼职负责清理卫生,晚上由两名机关干部值班。食堂也只在春秋两季防火期间开伙,其他时间一律停伙,食堂没有厨师和服务员用机关四名女干部轮流做饭,每顿饭的标准总计不能超过20元。通过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支出,使非生产性支出每年减少7000多元。

二是收摊减费。今年进行了锅炉改造,换上了新式节能锅炉,提高了煤的转热量,取暖面积由原来的1600多平方米减少到现在的800平方米,每年节省原煤80吨,节约用电度,节支元。强化了招待费管理,所党政班子成员基本上不到饭店就餐,对于必须招待的去地区买菜到食堂自己做,每年节省招待费元。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支出,严格审核差旅费,对情况不符的坚决不予签字。严格控制办公费的使用,年初制定计划,由所长审核把关,确保了每一笔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三是封车节支。这个所仅有的一台旧吉普车,已经运行9年多,各部件已经破损,而且费油,为了节约,进行了封车,班子成员全部骑摩托车上下班,对原小车司机进行了分流转岗,每年可节约小车汽油费、养路费、机械维修费、小车司机工资约1万元。

三、把实事做在群众心坎上

这个所的党政领导班子之所以能够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以解决百姓困难为己任,以百姓满意为准则,以加快发展全所经济奔小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勤想百姓难,双腿勤走百姓门,手头勤办百姓事,是他们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一是改善环境,美化家园干在前。为了改善林场所环境,开展了一次“清卫生、搞绿化、净庭院、美家园”活动,首先对居民区街道进行了重新规划,所领导带头,全民义务劳动,共清出垃圾104车,新挖排水沟2000延长米,铺垫居民区街道用沙子131车,新修主道涵洞5个,巷道涵洞22个,拆除杖子800多延长米,清出拌子40多榴,新栽绿化树5900多棵。为了使职工群众有一个休闲娱乐场所,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他们把场里会一点手艺的人专门送到伊春水上公园进行学习后,只花了元,自行修建起了一处400平方米造型别致的灯光文化广场。

二是添砖加瓦,扶贫解困。党政班子经过亲自入户走访,分类排查,与困难户结成一帮一扶贫对子。职工孩子没钱上学,由班子带头捐款元。职工群众只要有事,班子必到。职工婚丧嫁娶,把食堂免费提供。育林所原来只有一口井在场部,冬季经常冻,要排队挑水,为此场子在水房安装了暖气,保证长年供水。同时,找来技术人员,发动3至5户居民合打一口井,并装上了水表,解决吃水难问题。由个人承包出资1.5万元,使有线电视频道由2个增加到了10个。

三是密切联系,凝聚人心。育林所党政班子无论做什么,心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群众,他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了高于一切的位置,开始进行街道规划时,有许多群众不理解,班子成员就先从钉子户做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职工群众看,规划清理街道是为了让群众有一个好的舒心的生活环境。在班子言行带动下,每户义务出工一人,共出工2600多人次,没有发生一分钱的工时费。劳动结束后,班子成员为了凝聚人心,鼓励职工群众,买了40本影集,开了一次表彰大会,对于在劳动中表现突出给予奖励。平日所里还组织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干部群众一同参与,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他们为职工群众做的每一件事同时也深深的印在了群众的心中。今年秋整地期间,育林所的任务是1600亩,此时正赶上收山,采山一天收入要比秋整地干活工钱多得多,很难组织上劳动力。当群众们知道了这件事后,他们说:“我们有困难的时候知道找场子,现在场子有难处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全力以赴。”于是很快他们就组织起了精干劳力30多人,中午自己带饭,只用了15天就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所长贾立军也深受感动,每天都和这些人一起去公里的作业点劳动。最后一天,让所有的机关人员都到山上去亲自体验生活,也看看这些职工群众是怎么干的,使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合力。

育林所在超常的压力下,敢于突破一切发展的阻碍,使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事实再次证明,困难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合作,敢打硬仗的领导班子;必须要有一套打破固有思维定势,创新经营的工作思路;必须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这些可贵的做法才能在困难面前所迸发出的巨大创造力,让我们领悟了许多破解发展难题的真谛。目前,育林所正加足马力,奔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相信,育林所的明天充满希望。

第四篇:江苏省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以开放打造中国百强之首 ——江苏省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昆山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转变,由依靠外资带动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推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和谐进步的转变,由城市规模扩张向城乡协调发展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转变。昆山是“苏南模式”的一个缩影,“昆山之路”雄辩地说明,只要转变发展方式,快速度也可以有好质量,工业化也可以有好生态,城市化同样可以实现城乡统筹。只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拓发展思路,就能逐步探索出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江苏省昆山市调研组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昆山由一个经济总量在苏州排最后的农业县,迅速成长为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首位的县(市),创造了辉煌成就。

一、昆山的经验表明:率先发展可以和科学发展相统一

统计表明,昆山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亿元增至2007年的11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18.6%;人 1 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66元增至171061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17.5%;财政收入从0.35亿元增至202亿元,年均递增24.6%。

1978—2007年,昆山三次产业比由51.4∶28.9∶19.7转变为1:66:33。所有制结构由公有制经济占100%转变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比为7:93。

昆山社会事业全面繁荣。1992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三大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813元增加到2007年的219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201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68元。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和低保标准。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0.5%提高到目前的68.7%。建成污水处理厂23家,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年均新增绿地1500万平方米左右。公路里程从73公里增加到1950公里。

昆山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以外向带动为特征的独特道路。昆山发展分为4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为奠基阶段,实现“农转工”历史性跨越。1983年开始发展乡镇工业,1984年自费创办开发区,借助上海产业转移和三线企业迁移,奠定了工业发展基础。90年代初为开创阶段,实现“内转外”格局性转变。充分利用浦东开发开放效应打时间差、空间差,外资开始成为昆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90年代末为拓展阶段,实现“散转聚”阶段性变化。在实施台资战略的同时,推 2 动外资、民资双轮驱动,步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等主导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为提升阶段,呈现“低转高”发展态势。实施民营赶超战略和服务业跨越战略。200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主要指标,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

改革开放30年来,昆山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成为“苏南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围绕率先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逐步探索形成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新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代表的苏南经济说明,只要转变发展方式,快速度可以有好质量,工业化可以有好生态,城市化可以实现城乡统筹,率先发展可以和科学发展相统一。

二、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特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 30年来,昆山市委和市政府带领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拓发展思路,逐步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

一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理念。创业之初抓住上海产业转移和军转民机遇,上世纪80年代中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机遇,90年代初抢抓浦东开发开放、沿江重点发展、昆山开发区获批三大机遇,90年代末果断抢抓“台资扩张”机遇,进入新世纪抓住转变发展方式新机遇。正是由于在每一个转折关头,不断解放思想,捕捉发展机遇,做到醒得 3 早、跑得快、干得实,推动经济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开拓创新,优化服务。坚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大力倡导“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理念,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投资创业环境,形成“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昆山有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服务优势,都是昆山人开拓创新形成的。

三是坚持开放,提升优势。坚持把外向带动作为发展主战略,尽管主要领导干部不断更替,这一主战略始终没变。引进外资时期提出“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理念,承接产业转移时期大力实施外向配套。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环节推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是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是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写照。从创办自费开发区到兴办出口加工区再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从外向带动到民营赶超再到服务业跨越,从“亲商安商富商”到“亲民安民富民”再到“新昆山人工程”,从招商选资到土地集约利用再到打造总部经济,都体现出艰苦创业、创新发展的精神。

五是以人为本,强市富民。建立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事业富民、保障富民等推进机制。从统一低保开始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后,积极开展“补短、补缺、补软”,努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群众增收、生态环保、城区交通、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

六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树立城乡统筹理念,以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做到城乡规划全覆盖。重大基础设施城 4 乡统一布局。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户户通有线电视。建立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经过长期积淀,昆山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和解放思想抓机遇、勇于创新敢为先的精神。

昆山永远保持争当第一的激情。争先创优是昆山精神的价值取向。上世纪80年代提出“学、赶、超”口号,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进入新世纪,提出超先进目标,一跃成为中国“百强县”第一。

昆山永远视挑战为机遇。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政策紧缩时期,善于扬长避短,困境为昆山经济的发展壮大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昆山东依上海,交通发达,可以看作是上海的“郊区”。由于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通过借助上海产业转移和人才技术优势打造和形成昆山城市品牌。

昆山在对外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利用外资,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制度、主体、市场等基础支撑,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

昆山30年实践的深刻启示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充分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充分落实在各项实践上。

三、昆山的美好远景

昆山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个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工商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格局,建设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和江南水乡特色的园林旅游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一个极具人文魅力的文明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人居环境,建设一个最适宜创业发展、工作生活的生态宜居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公共政府构架,建设一个开明开放、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法治城市;率先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昆山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12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2万元。第二步,到2015年,总体发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第三步,到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服务业比重达4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

为此,昆山将重点完成四大发展任务:一是不断优化发展结构,率先实现由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转型。二是改善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全方位推进扩大开放,努力建设国际化城市。四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努力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还要紧紧抓好6项重点工作: 6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加强自主创新,扶大扶强科技企业,做精做优创新载体,着力提升科技竞争力。三是推进城乡统筹,优化发展布局,完善公共服务,着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四是坚持环保优先,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绿化建设,着力提升生态竞争力。五是加强文化建设,构建思想文化建设载体,塑造文化特色品牌,着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六是改善民计民生,推进自主创业,保障基本生活,协调利益关系,着力提升社会和谐度。

第五篇: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了“农业基础、民营主体、商贸带动、城建突破”和“工贸兴镇”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了使省发改委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小城镇发展的情况,进而制定符合实际的《吉林省小城镇“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我们按照《调查提纲》的要求,将山城镇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期间*(*镇改革与建设的主要做法回顾“十五”期间山城镇改革与建设的实践,我们主要采取了实施综合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城镇建设,扩大招商引资等项措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综合改革促动了经济大发展一是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早在2000年以前,我们就进行了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助理员管理体制为办公室科员体制。镇政府下设8个办公室,各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实行目标管理;2001年,我们又根据国家级试点镇要求,实施了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与花园朝鲜族乡合并的实际,又恢复了助理员管理体制,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定编、定责。公务员竞争上岗。目前,我镇干部队伍编制合理,人员素质合格。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二是积极推进户藉制度改革。首先,按照有关规定,我们大力吸引符合条件的农民和外埠经商务工人员在山城镇落户。具体规定:凡在山城镇有合法固定居住场所,有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者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公安等有关部门不得收取城镇增容费或其它费用;其次,对进镇落户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第三,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由镇公安分局牵头,计生等有关部门参加,对流对人口实施分类登记,综合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治安隐患的发生。户藉制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人口城镇化。三是进行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这方面,我们动作比较大,收到的效果也比较明显。1996年,我们利用上级赋予的优惠政策,成立了镇本级金库,建立完整统一的预决算制度。在此基础上,2001年又进一步理顺了镇与市财政的关系,实行了“划分收支,内外统算,核定基数,限期脱补,超收分成,短收增支不补,一定四年”的财政体制。镇辖区内的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缴省财政(20)部分,其余全部留归镇级财政。我们还积极稳妥地开展了财税分离工作,加大了税收征缴工作力度。镇政府有了资金收缴权、管理权、使用权,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四是实施企业制度改革。梅河口市驻山城镇国营、集体企业达数十家,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企业曾有过辉煌。近年来,由于受机制、市场、资金等方面制约,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为救活这些企业,我们加大了企业改制力度,收到较好效果。原梅河口市第一制药厂,整体出售给方大药业,当年恢复生产。第二制药厂,先租赁后又出售给个人,不仅恢复了生产,还完成了GMP改造。梅河口市第二造纸厂,通过领导集团集体租赁,变成了股份制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拓宽了产品市场。梅河口市稻镰厂出售给山东一客商,投资200万元,启动生产,年可实现产值200万元,完成利税50万元。梅河口市轻工机械厂租赁给一位客商,投资150万元,成立了众鑫铸业有限公司,为长春一汽、辽源汽泵配套,生产红红火火。我们还将原市气缸盖厂、钢锹厂等企业分别出售给个人,建成了山城镇锅炉厂,钢锹雪糕厂,生产形势十分喜人。企业改制不仅救活了企业,同时安排职工再就业2,000余人,促进了社会稳定。五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和完善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合理流转制度。对于农村住户进城的,由村里负责对其所承包土地对外发包,秋后扣出统筹、提留及农业税外,收入归农户作为其进城启动资金;鼓励农户之间承包土地使用权以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有偿转让或者兴办农业企业,使土地集中形成规模效益,盘活土地资产。二是对于镇区在国有土地上开发建设者,镇里给予提供方便,适当减免土地出让金(一般在30-40之间),促进了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此外,我们还不失时机地开展了社会保障等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了小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落实保障措施,缩小了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产业结构调整牵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近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市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具体说,主要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加强产业之间调整。“两府合一”之后,我镇农业工作比重明显加大。鉴于这一实际,我们不失时机地组织全镇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重点引导他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镇、村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宣传,鼓励广大群众转变观念,走出土地,面向市场发展生产。使我镇一、二、三产业比重日趋合理

下载马山县人文社会发展的调查[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山县人文社会发展的调查[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省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立足农业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山东省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寿光市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由当初贫穷落后的小县城跃升为山东县......

    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了“农业基础、民营主体、商贸......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威海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坚持把开放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以对外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促各项......

    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了“农业基础、民营主体、商贸......

    嘉峪关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大全

    实践题目:嘉峪关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考察地点:甘肃省嘉峪关市 考察时间: 指导老师:任鹏 姓名:黄光慈 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2010年暑假期间(2010/7/20到2010/8/20)0802 2008......

    福建省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利用侨资带动经济起飞 ——福建省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把握机遇,着力打好“侨牌”,以“三来一补”起步,带动乡镇企业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众......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问卷

    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问卷 1、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怎么样?() A、非常满意B、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 2、你认为当今大学生的诚信程度如何?() A、非常好B、比较......

    人文田野调查方法介绍

    人文田野调查方法介绍 资料研究与搜集 1.史料的建立: 史料的种类包括了书籍,未编印成册的文字资料,口传资料,民间文书,关连物件,史迹遗址等,这些都可以提供重建历史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