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8-04 08:25:00 ]作者:冯秀芹 叶小青编辑:studa11071
1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它的实施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现实需要。落实实践课的有效性。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途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弱化之势。原因很多,其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课的相对弱化和缺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索马克思主义实践课的原则与模式,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现实需要。
第一,实践课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党的教育方针不仅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的特征,也凸显了实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应深刻领会教育方针的丰富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又联合下文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和高校管理者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积极开拓实践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课中观察、理解、分析社会,消化课堂理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实践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趋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可谓“知”。但获“知”并不是人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特点。大学生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走出校门.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达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健身心、完善人格等教育目标,以及完成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满足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任务都极为重要。
第三,实践课是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现实需要当前,不少大学里,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普遍认为“上公共课难,上政治课更难”,学生则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政治课毫无用处”。因此,在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以屡见这样的场景:这边老师苦口婆心讲原著、析理论.那边学生们或入梦乡,或埋首于其他书籍、杂志。更有少数同学.只要是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干脆不来。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很多,其中对实践课的不重视是重要原因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政治纪律和本身水平的局限,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缺乏和学生的思想互动。所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反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实践课的设置则有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课的设置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特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参加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工具,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魅力,从而达到教学目
二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但重要的是,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科特点创造性地探索适合大学生实际的实践课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课应遵循的原则首先,针对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高校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其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特点非常鲜明。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改革中,要力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严肃、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彻底的理论批判精神,突出培养和造就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时代性原则。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正因如此,学生既会感觉到理论强大的生命力,也会感觉到理论变革带来的困惑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方式、内容,要更多体现时代性和多样性,不能因为实践课不好组织而搞统一形式、统一内容、活动单调的“一刀切”式的所谓“实践”。再次.双向互动原则。老师在实践课中也要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务实性原则。大学生对形式主义的东西很反感,不少高校课程表上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但不少是应付上面检查的,在现实教学中根本无法兑现,或者一些实践课名不副实,仅仅上讨论课或者找些视频资料一放了之。要让实践课落到实处,一定要务实,不做表面文章,不走过场,认真组织好每一次实践课,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重视,才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教学模式鉴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一般承担数百甚至上千学生的授课任务,在实践课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利用课堂、校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更大的教学空间中得到提高。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一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或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做工作报告;二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社会新变化、新进展、新观念的记录片或新闻影像资料;三走,走出教室进行社会调查,走进农村,社区,走向工厂、街头,了解社会,剖析社会,思考社会的发展;四谈,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探讨。五写.教师给学生提供参考性实践课题,让学生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科研论文等等。此外.虚拟实践.网上调查.兼职等等都是很好的实践课方式。总之,要根据学校、学生以及社会资源的具体情况采取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让学生从社调、实践、参观访问中理解国情、民情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课中的教师角色在许多高校。不少老师因为实践课不好组织以
及认识上的误区,对实践课基本上放任自流,而学生也不把实践课当回事,根本起不了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减少知识的传授.更多地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做学生意见的倾听者.困惑的解答者。教师还应具备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帮助学生沟通与各部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时空,使学生能有条件去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形成观点,以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困境。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方法的成功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关于整体优化,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笔者对上好包括实践课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这样几点认识: 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师不知道除了相关理论外应该讲些什么,只好照本宜科;有的教师知行不一,自己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的是一套,课下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屑一顾,怎么能谈得上教育引导学生呢?所以,教师要端正态度,用心去了解这门课,研究它,树立对这门课的热爱之情。老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德才兼备、知行同
一、正气盈怀的形象,这样才能凝聚学生的人心。对于学生不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错误态度.老师不要讥讽,不要态度冷漠,而是要走进学生,同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惑。“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在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的互动过程。
第二,高校的管理者要真正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同党中央和国家主管部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重视程度相比,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态度就非常微妙,虽然在口头上声称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上都让人感觉到同其他课程相比有差别。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都是大课堂上课;实践课只是表现在课程表中,而无具体时间让老师去操作;在职称评定、教师进修等方面也因是单纯的教学岗位而受限等等。在这样的氛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普遍感到受轻视,不少人寻找机会,以求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行动小,实效微弱。所以,从国家和民族的大业出发,从教书育人的根本之际出发,高校管理者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视落实到实处,真正调动在职师资的积极性。
第三,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要符合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生动充实大学生普遍感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单调的”、“教条的”、“空洞的”,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社会实际严重脱节以及教学的僵化所致。为解决这个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为契机,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改革。特别是在教材编写上,要有创新,减少直接的政治说教,使教材能融思想教育于知识学习,融意识形态教育于公共价值教育之中.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接受度。
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面对挑战,我们要以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上有大的突破性进展,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实效性。
第二篇: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09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答辩委员会
主席:迟福林研究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委员:曹锡仁教授海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生导师
李德芳教授海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生导师 王志芳教授海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生导师宋增伟教授海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生导师
答辩人论 文 题 目
李丽丽《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性伦理问题研究》
刘华荣《中国古代女性伦理研究——以《女诫》为例》 李大明《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
郑欣《柬埔寨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研究》 王一凡《“俄罗斯社会主义”道路探析》
黄莉《基于日常生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文《论我国当前消费伦理失范现象》
张佳奇《大学生网络生存的道德困境及德性问题研究》 秦晓华《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初探》 谭继《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若干问题的思考》
储静丘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整合研究》
管金标《网络交往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影响研究》
时间:2009年6月1日上午8:20开始地点:海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会议室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部分组成。课程考核目标主要考察考生能否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求考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占30%,简单理解和应用占40%,综合分析和应用占30%。
三、参考教材:
《马克思主义原理》,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及其以后的版本,或相应的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四、考试范围及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部分组成。考生首先应认真通读教材,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其次,按照大纲要求,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熟练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再次,要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以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有关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各章内容按照不同层次要求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2.真理与价值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四篇:2019暨南大学考研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与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与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
卷与真题答案
《2019暨南大学考研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共三册)》由鸿知暨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与该专业课优秀研究生合作汇编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暨南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暨南大学考研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全书编排根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教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
2018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不指定参考书目 结合提供的往年暨大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通过暨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适用科目:
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教材课后习题与解答
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教2015年修订版)教材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暨大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暨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
汇编暨大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2011-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7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试卷 2016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试卷 2015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试卷 2014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试卷 2013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试卷 2012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试卷
2011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试卷 2011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9暨南大学考研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共三册)》
《2019暨南大学考研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共三册)》由鸿知暨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与该专业课优秀研究生合作汇编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暨南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暨南大学考研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全书编排根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教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
2018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试大纲不指定参考书目
结合提供的往年暨大考研真题内容与答案解析,帮助报考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通过暨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适用科目:
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教材课后习题与解答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高教第二版)教材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暨大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暨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
汇编暨大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2010-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7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卷 2016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卷 2015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卷 2014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卷 2013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卷
2012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卷 2011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卷 2010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试卷 2011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0年暨南大学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本资料由鸿知暨大考研网发布
第五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要真正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症下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模式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与过去学生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他们的需求。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教育措施、管理模式应该如何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011年10月-2012年3月,作者所在的T高校曾组织人员对全校两万余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调查数据所反应出的相关问题,作者拟对新的历史时期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世界观上表现出来虚无倾向
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现实传播相对较晚,但其一走入大学校园,却被大学生们欣然接受,奉为经典。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客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然而,就在各个高校都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时代,我们发现后现代的解构思潮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却远远胜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不可否认,后现代的解构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怀疑一切批判一切重新衡量一切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们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所表露出来的主体死亡理想破灭传统丧失文化虚无游戏人生等观念和心态则是当代西方社会所存在的理想危机信仰危机和文化危机的折射,它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来说,极容易导致他们在世界观上的虚无性。
(二)人生观上表现出来颓废倾向
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大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网络,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网络过分沉溺,沉溺其中的他们,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他们往往将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认同感通过网络聊天、网恋和网络游戏获得精神解脱与慰藉,逃避社会、家庭、学业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一旦回归现实,他们就变得焦躁不安,内心不时感到空虚,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认为是被世界遗弃,造成网络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冲突。
(三)价值观上表现出来功利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呈现出由重精神、重荣誉向重物质、重务实转化的趋势。对T高校2008级新生的调查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当代学生认为“凡是对其找工作有用的活动就参加,没用的就不管不顾”。此外,像综合素质测评、评优以及入党等对学
生找工作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活动,学生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入党的问题上更加突出,许多学生刚入校就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但相当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就是为了将来便于找一份好工作。可以看出,一切以实用和功利作为行为出发点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悄然隐现。
(四)心理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现象、部分大学生抗压能力较差,思想存在极端。当代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不容乐观。据笔者对目前在校的大学生调查显示:有 75.2%的学生表示在遭遇类似失恋、多门挂科的挫折后自己无法自我调节;甚至有4.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 10.2%的学生表示愿意“反观自身,阳光生活”。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存在极端。试图通过发泄、伤害、自残甚至自杀的方式来面对挫折。
(五)行为取向方面表现出个人中心主义严重、团队合作意识欠缺的倾向。
新时期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强调独立思索,讲求亲身体验,重视培养自身能力。然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相互合作的意识淡薄。
从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新时期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与过去不一样的成分,不能够简单套用过去的模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一条新的路径来适应他们的需求。
二、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社会快速转型,多元文化影响,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从社会环境层面来看,一方面新时期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相对优越。他们多数从小没有经历饥寒之苦,没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是在社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物质生活方面的丰富,反而使他们不能在生活的经历中得到人格发展和社会认同所需要的体验,其结果造成了青少年物资生活“营养过剩”,心理需求“营养不良”的寂寞困境。[1]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在新时期部分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强烈的权利意识”、“彰显自我”、“浮躁”等社会的时代标签 ,在他们的身上很容易就会被发现 ,造成新时期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
(二)成长环境:独生子女特征更加明显,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立性特征强。
从家庭教育层面看,新时期大学生多数是出生于“四二一”家庭,既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3]这让他们习惯性地在家庭消费、家庭活动等事项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而这些意愿也往往会在长辈的迁就下成为了现实。家庭的“有求必应”,使他们形
成“成功是理所当然”的错觉,从而导致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很弱。另一方面,父母的权威逐渐弱化,父母不再扮演教育的权威角色,这在培养新时期部分独立、自信性格的同时,也为自私和专制提供了滋生土壤。
(三)学校教育环境: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完整性和大学传统模式的惯性思维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出现了脱钩现象。
从学校教育层面看,中学德育明显滞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残酷的升学竞争下,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仍不断向应试教育倾斜——重智育轻德育,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层”。进入大学校园后,高校的开放教学与管理,造成了新时期部分大学生的迷茫和反弹,这也是当今高校正在全力以赴为中学阶段滞后的德育给予“补课”的原因之一。
[4]
(四)个体原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
就大学生个体而言,新时期部分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由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步成熟过渡,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个人生活自理的能力都很差。再加上认知能力还不是很高,个性倾向还不稳定,导致他们在各个方面存在着矛盾。[5]
三、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选择
(一)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实践正确价值行为
新时期部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从而使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形成主流信仰和宏观规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90 后”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90 后”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
(二)开展自我教育,培养高尚情操
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管理的基础: 一是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二是心理发展走向成熟;三是社会化程度提高,社会角色渐显。[6]因此学生工作者必须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包括各种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制作活动等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寓教于乐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供高品位文化产品
网络教育的优势十分突出,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可以更快地实现资源共享。高校须
占领网络阵地,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加强高品位文化的传播。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形势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科技创新网、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努力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与此同时,要发挥校园广播、校刊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四)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必须采用新的手段,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加强对新时期部分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人格训练,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为此,除应开展心理学教学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普及,适时举办一些讲座外,还应普遍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这需要建立一支队伍、搭建一个平台。笔者所在学校除配备校级、院(系)级心理咨询教师,均在各班班委增设心理委员,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密切关注心理问题学生;针对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特点,搭建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邮件、Q Q、网上留言、博客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其接受咨询。
参考文献:
[1]李玲.试论“90后”大学生与高校德育途径[J].教育创新 2009(2)
[2]王晶.“90后”大学生心理特性分析及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3)
[3]孙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华章2008(9)
[4]王志强.从“90后”大学生特点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华章2009(10)
[5]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
[6]李科.自我管理在“90后”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 2008(6)
[7]高桂云.孙义兰.注重人文关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J].社会纵横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