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保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改研究
植保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改
研究
植保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改研究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植物病害产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防治的方法。随着当前新技术及成果的不断出现,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性较强,需要不断创新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方式,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 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开展主要依靠教材,这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也是
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及科学成果的不断涌现,在选择教材方面要紧跟时代科技的潮流,反应最近的科技和信息的动态。本校选择的教材恰恰反映了本课程的最新知识及发展动态,充分反应了进你那来植物病原学、分子植物病原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向,内容的见解和语言由浅入深,容易被学生理解。为了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及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推荐、植物线虫学、植物病害诊断及植物病原真菌学等相关的专业参考书目,还可以推荐专业的杂志例如,植物保护学报等。
二 教学方法改革
(一)坚持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普通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专业性较强,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还有很多难以记忆的拉丁学名及变化多样的病原形态,然而,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
都是坚持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及填鸭式教学为主。
一方面学生对老师形成了极大的依赖性,缺乏创新思维及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枯燥的知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降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在传授新知识之前利用原有的学习过的知识启发学生,建立该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及创新性。
(二)引入新成果、新问题
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应该将近几年在实际的生产中碰到的和植物病害相关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对农业的生产造成危害的情况讲授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索相关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此外,对于植物病理学的学科的最新成
果和罪行信息动态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教学植物病理学这门学科教学手段的更新,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中,大学课堂很难仅仅依靠挂图、黑板或者教材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加强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幻灯片或者多媒体,丰富课堂知识,提高授课效果。本专业课程的教师应该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购置相关的教学光碟、投影胶片、录像带或者电视投影的显微镜等,充分结合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等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现代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各方面信息丰富,很多学生在学校内获得的知识很难及时适应今后的
工作,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恰恰是在工作实践后获得的。所以,大学生只有不管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丰富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能动性增强,需要对授课方式进行变革,在教师精讲的同时,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参考书,归纳整理相关的专业内容,从而探索新知识。
(五)探索课堂的情感教学
任何课堂的教学过程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涉及到师生的情感问题,植物病理学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的教是外部因素,学生的学是内部因素,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依靠内因,内因起决定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内在的学习的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传统的满堂灌式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师生的情感教育,创建宽松的教学氛围。
情感教育理论是指师生真诚的情感交流,创设的一种合作式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能够避免约束感,积极快乐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全感和宽松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及身心状况,让学生受到鼓舞,教师要增加情感投入,满腔热血,爱岗敬业,提高治学的严谨性,增强互信。
师生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能够创造教学的情绪场,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的对象是有独立丰富情感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理想,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一旦进入课堂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开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情绪情感,都牵扯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知识和情感在课堂上不可分割,教师出了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崇高的情感态度,运用幽默、机智的手段带动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 加强实验和实践的教学环节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比较注重实验和实践的环节,通过实验和实践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及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时代对实践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普通植物病理学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在设计内容方面,传统的实验方法是老师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学生根据程序进行操作,目前,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只负责给定题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经过讨论提交实验设计的方案,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最终得出科学的实验路线。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暑假期间,安排普通植物病理学学科的学生到课外实习,有老师带领到各地采集植物病理标本,教给学生识别水稻、玉米、棉花、各种蔬菜可鞥呢遭受的病害的症状,一方面可以丰富暑假生活,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写毕业论文,毕业工作的关键时期,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重点的学校或者科学研究院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掌握关键的操作技术,提高科研素养,或者安排学生到大型企业的一线实习,为找工作打下基础。有的学生对科研比较感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老师一起进步,提高科研能力。学生可以尝试开放实验室,将学生的实验研究项目和校外的实践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科研项目,尝试填写创新项目申报书。在讲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接轨。
四 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的关系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各个学科的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不断渗透,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文字、视屏
等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给学生带来多维立体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能够给教学节省时间,增加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加大教师授课的信息量。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授课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授课的效率,将微观教学转化为宏观教学,很多瞬间难以观测的现象通过放慢过程让学生观察更细致,辅助植物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标本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取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旦过多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那么学生的做实验就变成看实验了,那么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常规的教学方法,通过二者的互相配合使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 结语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骨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关专业的学校应
该引起重视,在教材、参考书及实验标本方面的选择上都要认真研究,确保学生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启发式教学思想,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也要在授课过程中投入个人情感,避免知识传授过于枯燥,同时为了学生未来的就业,要重视实验和实践环节的训练,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完善常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史学群 , 宋海超.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J].海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9,27(2):20185.[3] 徐建强,林晓民,康业斌,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5(6):104-106.[4] 李金云 , 吴学宏 , 韩成贵 , 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
革初探 [J].科学咨询 ,2008(13):94.[5] 杨红 , 刘志恒 , 陈立杰 , 曲波.多媒体技术在植物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J].高等农业教育 ,2008,6:67-69.[6] 杨文成.科研促进《植物保护》课的教学改革 [J].孝感学院学报 ,2001,21(6):92-94.
第二篇:《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春)》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9
英文名称:Field Practice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一、课程说明
1.学分与时间周数
学分为1.时间为1周2.实习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2)在该课程教学的全学年内采集制作病害蜡叶标本30-40种
(2)要求学生对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病害的病原物能够鉴定出属名和种名,掌握病原物鉴定工具书的使用,病原物鉴定的方法和步骤;鉴定20-25种
(3)掌握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显微计测及显微摄影技术
(4)熟悉病害调查与损失估计的一般方法,学会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5)学会植物病原鉴定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6)学会实习报告的写作
3.实习内容
(1)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2)植物真菌性病害病原物的鉴定
(3)植物病害标样的保湿培养、借助体视镜观察、制片显微观察方法
(4)利用生物显微镜及显微计测、显微描绘及显微摄影技术对植物病原菌进行鉴定
(5)调查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损失估计,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学习植物病原鉴定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7)进行相关实验报告的写作
4.实习时间
(1)教学实习为40学时,一周(2)安排在5月中旬
5.实习方式和安排
(1)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5月中旬,以便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春季主要作物上发生的主要植物病害,实习分为田间病害诊断、病害识别和病害标本采集。
(2)一般在实习开始的前一周由教师外出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地点
(3)学生外出田间时间为2天;田间采集完成后进行室内标本鉴定、显微计测及显微摄影技术等,时间为3天。
(4)学生在实习期间以班级和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管理
(5)每班级配备2名教师
6.考核方式
(1)实习报告: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显微测量报告、显微摄影报告
(2)考核方式:
a.实习考核方式;实习成绩按百分制,鉴定报告占20%;实习操作和病原识别考试占20%;制作标本数量和质量占30%;显微测量报告、显微摄影报告占20%;其它占10%。
b.实习成绩评定:实习独立作为一门课程成绩,实习不及格者须随下一级重新实习,没有补考的机会。
7.实习注意事项
(1)外出采集的安全
(2)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3)保护实习地点的作物不受损害
修订人:孙广宇
审核人:宗兆峰
2008年9月24日
第三篇: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athology)
(48学时)
一、简要说明:
《植物病理学》是为农学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专业拓展性课程,其中课堂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课教学12学时,3.0学分;课程实习0.5周,0.5学分。本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学时分配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植物生产类学科专业课程。是农学专业的拓展性课程。主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教育。本课程包括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病原物、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病害的控制、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6个知识模块。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植物病理学、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的知识。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大纲根据课程在生物安全学科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自主学习,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农作物病害的与防治的知识和植物病害识别的基本技能。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利用多媒体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方法,实践教学采取实验室操作和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陈利锋、徐敬友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第三版).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主要参考书目:
赖传雅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第二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谢联辉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侯明生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北京:.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五、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3.5学分。其中: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课)48学时(3.0学分),课程实习0.5周(0.5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36学时)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学时)
1、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研究领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2、讲授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植物病害的概念 2.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3.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4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 1.病状类型 2.病征类型
3.植物病害症状表现的复杂性 第二章植物病原学(12学时)
1、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原菌物的分类地位、分类系统,各类病原菌物的病害特点及其引起的重要作物病害;掌握植物病原菌物的一般性状、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熟悉代表性植物病原菌物的形态特征。
了解原核生物的分类地位、病原细菌的分类、主要病原细菌种类、病害特点及其引起的重要作物病害;掌握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主要病原细菌类群的形态特征;熟悉代表性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病毒与菌物、细菌在形态、结构、组分上的区别,植物病毒的分类、病害特点及其引起的重要作物病害;掌握植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增殖与传播特点染,熟悉重要病毒属的形态特征。
了解植物病原物线虫的主要类群、病害特点及其引起的重要作物病害;熟悉植物病原线虫的结构、形态特征;掌握植物病原线虫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病原线虫的形态特征。
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熟悉非侵染性病害对植物的危害特点;掌握非侵染性病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要点。
2、讲授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原菌物(6学时)1.植物病原菌物的一般性状
菌物的营养体;菌丝的变态与菌组织;菌物的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菌物的生活史;菌物的分类和命名。
2.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
先讲解各门的形态特征,再讲解各门的代表属的形态特征。
根肿菌门;卵菌门;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类。3.菌物病害的特点和诊断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2学时)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形态和结构;繁殖、遗传和变异;生理特性;植物病原细菌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
2.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先讲授各类群的形态特征,再讲授各类群代表属的形态特征。有细胞壁的G-细菌;有细胞壁的G+细菌;无细胞壁细菌。3.细菌病害的特点和诊断 第三节植物病原病毒(2学时)1.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形态、结构与组分;植物病毒的理化特性;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亚病毒;病毒的分类。
2.植物病毒的主要类群 3.病毒病害的特点和诊断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1.0学时)1.线虫的一般性状
形态与解剖特征;生活史和生态;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2.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第五节非侵染性病害(1学时)1.化学因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的营养失调;污染;药害。2.非物理因素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光照、温度、水分、气流失调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4学时)
1、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侵染过程、病害循环、初侵染与再侵染、植物病害流行、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概念;熟悉植物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的各个时期、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和传播途径,病原物侵入寄主的途径和方式,单年流行病害与积年流行病害的流行学特点;了解侵染过程各个时期的影响因素、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和传播途径对植物病害防治的意义、植物病害流行的计量方法、时空变化规律,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
2、讲授内容
第一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1.侵染过程的概念 2.侵入前期(接触期)3.侵入期 4.潜育期 5.发病期 第二节病害循环 1.病害循环的概念 2.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 3.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4.病原物的初侵染与再侵染 第三节植物病害的流行 1.植物病害的计量 2.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 3.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第四章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2学时)
1、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抗病性的概念,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植物的抗病机制;熟悉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类型、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分化,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了解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
2、讲授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病原物的寄生性及其类型 2.病原物致病性和致病性分化 3.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第二节植物的抗病性 1.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2.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3.植物的抗病机制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防治(2学时)
1、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要点和程序,新病害鉴定的柯赫氏法则,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概念,植物病害控制原理;熟悉常见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了解植物病害诊断的意义、依据,常见植物病害防治方法的意义、原理和针对的病害对象。
2、讲授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控制原理 1.植物病害控制的生态观 2.植物病害控制的经济观 3.植物病害控制的策略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控制技术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
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4.生物防治 5.物理防治 6.化学防治
第六章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14学时)
1、目的要求
通过课外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掌握主要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熟悉主要作物病害的病原特性和主要症状,了解各种作物病害的危害性。
2、学习方法 要求4位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选择一种作物病害,通过课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精读教材、参考书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别写出具体作物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状况、病害病原物的特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病害综合防治措的资料,做成讲演稿,并在课堂上介绍和讨论(每种作物病害35分钟)。
3、可选择的作物病害
水稻稻瘟病、小麦锈病、柑橘疮痂病、马铃薯晚疫病、荔枝霜疫霉病、油菜菌核病、茄科蔬菜青枯病、十字花科软腐病、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番茄病毒病、蔬菜根结线虫病、水稻病毒病、柑橘贮藏期病害、香蕉炭疽病、香蕉枯萎病、水稻纹枯病等。
实验教学,12学时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验证性实验,3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植物病害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2、材料与仪器
各种类型的病害蜡叶标本、液浸标本,幻灯片等;放大镜。
3、内容与方法
(1)观察5种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的病害标本。
(2)观察8种病征类型(粉状物、霉状物、锈状物、点状物、煤状物、索状物、菌核、菌脓)的病害标本。
4.作业
把给出的病害标本进行归类(症状类型或/和病征类型),并说明归类依据。
实验二菌物形态观察(验证性实验,3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对各主要菌物的观察,区分不同病原菌物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同时学习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病菌,为分类鉴定打下初步基础。
2、材料与仪器
植物病原物的玻片标本;显微镜
3、内容与方法
观察各类代表性病原菌物的营养体、繁殖体(形态特征)。
4、作业
(1)绘重要作物病害的病原属的形态特征图。(2)列表描述所观察菌物的特点。
实验三主要作物病害病原及症状特点(验证性实验,3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学习认识主要作物病害症状、病原物特征。
2、材料与仪器
水稻稻瘟病、小麦锈病、柑橘疮痂病、马铃薯晚疫病、荔枝霜疫霉病、油菜菌核病、茄科蔬菜青枯病、十字花科软腐病、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番茄病毒病、蔬菜根结线虫病、水稻病毒病、柑橘贮藏期病害、香蕉炭疽病、香蕉枯萎病、水稻纹枯病蜡叶标本和液浸标本,菌物性病害病原物的玻片标本。
3、内容与方法
(1)主要作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观察;(2)菌物性病害病原物的形态特征观察。
4、作业
(1)描述主要作物病害的症状特点;(2)描述所观察菌物的形态特征。
实验四植物菌物性病害诊断(综合性实验,3学时)
1、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植物病原及其所致症状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所选的1种田间菌物性病害进行诊断并对其病原进行鉴定。掌握植物病害诊断与病原鉴定的基本步骤与基本方法。
2、实验方法原理
对病植物的诊断应该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资料记载的病害症状往往是典型的。实际上,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植物病害,经常出现非典型症状,这是由于诸如温湿度条件不同、品种抗性不同、病害症状出现的时期(初期、后期)不同、复合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诊断的程序一般应包括:
1.田间的观察和调查:观察病害群体在田间的分布,详细记载病株的特征(色泽、质地、状态),调查与观察病区地形、土质、及发病前后的天气,了解植物的品种、种苗来源、前作、长势,农事操作(肥水管理、农化品使用)等。
2.症状的识别和描述:详细观察病植株的外观反常现象以及病组织上是否有病症出现。真菌性病害伴有霉状物、点状物、粉状物等病症;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多呈水渍状,并伴有菌脓和细菌溢出现象,由此根据病症即可初步辨别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线虫病害通常病部形成虫瘿、根结等特征;病毒病无病症,但是通常具有一些特异性的症状可作为该类病害的初步诊断依据。
3.查询病史与了解有关资料
4.采样检查及病原物鉴定:对一些病害,仅凭田间观察到的症状不容易直接判断是哪种病害。应在田间采样到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查病原物的形态特征。疑是真菌性病害,有时可直接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方法见本书实验二十三中玻片标本的徒手制作)用显微镜查看病原物的形态特征;疑是细菌病害可做“喷菌现象”观察,即在病健交界处切取一小块寄主组织(大小约0.5 cm,注意病部若为根、茎、果,切取组织的厚度不宜超过1 cm),置于载玻片中央滴上蒸馏水,使水滴完全覆盖病组织,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可见大量浑浊状物从维管束或叶脉切口处涌出,即初步判断是细菌性病害。但从田间采集到的样本,直接制作临时玻片有时看不清楚或看不到病原物,尤其是真菌的子实体。通常需要对标样进行保湿培养(在温度2528℃、相对湿度100%条件下,经24小时),待病部长出子实体,再制作临时玻片镜检。对有疑问的或观察到存在多种病原物时,则需进一步对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并对纯化的病原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
5.专项检测:如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实验、电泳等。6.查阅资料,核对鉴定结果:
7.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的结论:将上述所得的结果与已知描述的病害进行核对,采用逐步排除法得到结论,但是对于一些一种不熟悉的或新的病害时,该病原物的鉴定必须遵循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所定的步骤进行才能下结论。
3、实验方法
在进行田间初步观察的基础上,每生选择一种植物病害,根据症状特点进行田间诊断,带回病组织制成玻片标本,进行病原物镜检。通过症状描述、病原形态观察,诊断出病害。
四、作业与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写出你所鉴定的病害及其依据。
2、为什么从病部看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引致该病害的病原物?
编写人: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学系,蔡学清教授
第四篇: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
一、植物病害的认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
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
(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1.黄化——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2.花叶——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3.条纹——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由于病斑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等。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2.立枯及猝倒——幼苗的根或茎基腐烂、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伏,称为立枯,幼苗迅速整株倒伏称为猝倒。
(四)萎蔫:植株的根或茎部的维管束受病原物的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或影响水分运输,使枝叶失去膨胀状态而下垂,叶片枯黄,凋萎,以致植株死亡。
(五)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或抑制性的病变,造成不正常的形态结构的状态,称为畸形。
1.肿瘤——植物受害后,组织细胞增生,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而形成肿瘤。2.丛枝和发根——枝或根过度分枝,产生丛枝或发根现象。
3.矮缩、皱缩——植物受病后,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使植株或器官萎缩、皱缩。4.畸形、卷叶、线叶和叶变——病部组织发育不均匀,呈现扭曲畸形、卷叶、叶片畸形变成细线状,称为线叶。有的器官转化为叶状,称为叶变。
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上的宏观结构,称为症征,主要有下列几类:
①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或营养体在植株病部上表现为明显的霉层,因颜色不同,有绿霉(柑桔青绿霉病),黑霉(甘薯软腐病),灰霉(稻瘟病),赤霉(小麦赤霉病,水稻徒长病)等,有些呈白色或灰色如霜状,则称为霜霉(霜霉病)。
②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在病部上表现各种粉状结构。1.白粉状物——在病部上呈白粉状,如白粉病。2.黑粉状物——在病部上呈黑色粉状,如黑穗病。
3.锈色粉状物——自病部表皮下泡状病斑破裂后,散出鲜黄色或深褐色粉末,状如铁锈。如锈病。
③小黑粒或小黑点——病原真菌的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产生表面较粗糙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如炭疽病、或产生表面较光滑的黑色粒状结构(分生孢子器、子囊壳),称为小黑粒,如黄麻立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等。
④菌核——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在植物受病部位的表面或组织内,形成形状及大小不一的团粒结构,如水稻纹枯病、菌核杆腐病等。
⑤菌脓状物或胶状物——病原细菌在病部常涌出黄色或污白色的脓状或粘胶状溢滴,或用水挤压病部常见污白色混浊液,如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青枯病等。
三、注意事项
1.症状及为害情况,常因病原和寄主的种类及不同的发病部位、不同的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2.细心观察和比较健株与受害后的异常表现,比较各种类型症状的差异及特点。
四、作业
1. 思考题:
①什么叫病害?病害与虫害,机械伤有何不同? ②认识病害的症状有何意义? 实验二 植物原真菌——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多为水生,少数为土生和陆生。
低等的鞭毛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其它为无隔、多核、发达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均较发达,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一根或二根鞭毛,前生、后生或侧生,鞭毛又分尾鞭和茸鞭二种,是鞭毛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性生殖均以同形配偶子配合产生休眠孢子(囊)或异形配偶配合产生卵孢子。
根据鞭毛特点,鞭毛菌亚门分为四个纲:
1.根钟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不等长双根尾鞭。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后生单根尾鞭。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s)前生单根茸鞭。4.卵菌纲(Oomycetes)侧生一根尾鞭一根茸鞭。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1.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和十字花科根肿病。2.壶菌目(Chtridiales)——玉米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和玉米褐斑病。
3.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属(Saprolegnia)和绵霉属(Achlya)及水稻绵腐病(烂秧)。4.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瓜果绵腐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猝倒病。
(2)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马铃薯晚疫病。(3)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和荔枝霜疫霉病。
(4)禾生梗霉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和谷子白发病。
(5)古巴拟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和黄瓜霜霉病。
(6)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和十字花科霜霉病。
(7)白锈菌(Albugo candida)和十字花科白锈病。
(8)1~2个霜霉病未鉴定的标本,要求鉴定到属。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根肿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膨大的根细胞内不定形的芸苔根肿菌的原质团?有无见到根细胞内有大量圆球形、厚壁、密集呈鱼卵块状的休眠孢子囊堆?(绘图)
观察白菜根肿病标本,根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地上部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玉米褐斑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组织的细胞内有许多扁球形、深黄色的菌体,这是什么?菌体上有盖状的痕迹这又是什么?
观察玉米褐斑病标本,病斑发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特点?
3.显微镜观察水霉菌和绵霉菌玻片(或新鲜材料),比较两个属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孢子囊再生方法有何不同?
观察水霉菌或绵霉菌的卵孢子,雄器和藏卵器是什么形状?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水稻绵腐病(烂秧)标本,表现什么特征?症状属何种类型?
4.从培养皿内挑取少许瓜果绵腐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菌丝体,有无分隔?有无见到姜瓣状或不规则形的孢子囊(绘图)?孢子囊如何释放游动孢子的?有无见到排孢管和泡囊?
雄器和藏卵器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瓜果绵腐病的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
5.显微镜观察致病疫霉菌玻片,其孢子囊梗与Pythium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呈节状膨大的部分?孢子囊什么形态?(绘图)
观察马铃薯晚疫病的标本,病块茎和病叶各表现什么特征?有无见到病叶上的霉轮?这是什么?
6.从培养皿上挑取少许荔枝霜疫霉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与Phytophthora的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态?
观察荔枝霜疫霉病的标本,叶部、花穗和果实等部位各表现什么症状?有无见到霉状物?
7.显微镜观察禾生指梗霉的玻片,其孢子囊梗有何特征?孢子囊什么形态?
取谷子白发病株,有无见到病部有许多黄色粉末状物,这是什么?取一块载玻片滴一滴清水其上,轻轻抖动病株让黄色粉末状物落在水滴上,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卵孢子什么形态?颜色?外壁分多少层?观察谷子白发病各阶段的症状(灰背、白尖、白发)。
8.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组织切片,可见到寄主表皮下面的孢子囊堆,什么形状?孢子囊便什么形状?孢子囊如何着生?病组织内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状?外壁有无花纹?
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病标本,叶部和花梗上的症状有何区别?病征有什么特点?
9.任意选取所供的1~2种作物霜霉病标本(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菠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等),挑取病斑背面的霜霉状物少许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分枝的方式,孢子囊的形态,查霜霉菌科分属检索表,鉴定出其属名。
观察上述各种霜霉病的标本,注意叶部和茎部的症状有无区别比较其病斑形态和霜霉状物的颜色有无不同?
附:霜霉科主要属简明分类检索表
1.孢囊梗菌丝状,短,很少分枝······················ 指梗疫霉属(Sclcrophthora)1.孢囊梗分枝明显······················· 2 2.孢囊梗上部膨大,分枝呈指掌状·············· 指梗霉属(Sclerospora)2.孢囊梗细长,直径均匀···················· 3 3.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顶端平切状············ 单轴霉属(Plasmopara)3.孢囊梗叉状锐角分枝········· ··········· 4 4.分枝不对称···················
·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4.分枝两侧对称························ 5 5.顶端尖细······················· 霜霉属(Peronospora)5.顶端膨大呈掌状,上生小梗,小梗上生孢子囊······· 盘梗霉属(Beremia)
三、作业
1.指明绘图的,按要求绘出,并注明所绘各部分的名称。2. 未知霜霉病菌分属鉴定。实验三
植物病原真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寄生于人、动物、植物及其它真菌上。有一类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结合成互为有利的共生体——内生菌根。
接合菌的营养体多数为发达的、多分枝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形成不动的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多以同形配偶囊接触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孢子。
接合菌亚门包括接合菌纲(Zygomycetes)和毛菌纲(Trichomycetes)。其中接合菌纲的毛霉目(Mucorales)内有一些是植物的兼寄生菌。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毛霉目,毛霉科(Mucoraceae)
1.匍枝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和番薯软腐病。2.生长在培养基上的毛霉属(Mucor)或犁头霉属(Absidia)。3.接合菌有性生殖异宗结合形成接合孢子的示范材料。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显微境观察匍枝根霉的营养体和无性繁殖体,注意分清其匍伏枝、假根、孢囊梗、孢子囊、孢囊孢子、囊轴等各部,观察匍枝根霉的接合孢子(绘图)。
观察番薯软腐病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
2.从培养皿中挑取少许毛霉或犁头霉的菌落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与根霉有何差别? 3.观察接合菌异宗结合的示范材料,在(++)(――)和(+-)三个组合中哪一个组合才能产生接合孢子。
三、作业
绘匍枝根霉的无性阶段和接合孢子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实验四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子囊菌是真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门,多数为腐生菌,也有不少植物的寄生菌,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害。有一些寄生在昆虫上可作生防菌。子囊菌的营养体除一些低等的种类为单细胞或不发达的丝状体外,大多数均为分枝发达的有隔菌丝体。菌丝体有的还可以构成菌核、子座和子实体等各种组织结构。
无性繁殖:多数子囊菌的无性繁殖很发达,低等的以芽殖方式产生芽孢子。多数子囊以分生孢子梗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子囊菌有性生殖的共同特征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性结合后均产生囊状结构的子囊,子囊内再形成一定数目的子囊孢子。低等的子囊菌其子囊为裸生的。多数子囊菌的子囊形成于发育不同、形态有别的组织结构——有性子实体(子囊果)内,子囊的壁有单层和双层的。
子囊菌亚门便根据其子囊果的类型、子囊壁是单层还是双层等特点分为6个纲。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3.核菌纲(Pyrenomycetes)4.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5.盘菌纲(Discomycetes)6.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除虫囊菌纲外的五个纲,以核菌纲和腔菌纲为主。1.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和桃缩叶病。2.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的闭囊壳玻片。3.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和小麦白粉病。4.待鉴定的几种白粉菌标本。
5.番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和番薯黑斑病。6.围小丝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和炭疽病。7.黑腐皮壳菌(Valsa)和树木腐烂病。8.玉蜀黍赤霉菌(Gibberella zeae)和小麦赤霉病。9.痂囊腔菌(Elsinoe)和疮痂病。
10.球腔菌(Mycosphaerella)和瓜类褐斑病。11.黑星菌属(Venturia)和瓜类褐斑病。
12.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十字花科蔬菜菌核腐烂病。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半子囊菌纲,外囊菌目(Taphrinales)
显微境观察桃缩叶病的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叶角质层下有一层排列整齐的裸生子囊层,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有无见到成熟子囊基部的脚胞?(绘图)注意病叶的栅栏组织发生何种变形?病叶属何种病变?
(二)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Eurotiales)
显微境观察紫红曲霉菌的闭囊壳玻片,其外壁有几层细胞,是紧密的还是松散的?闭囊壳内有无见到完整的子囊,为什么不易见到?
(三)核菌纲
1.白粉菌目(Erysiphales)
(1)显微镜观察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玻片(或挑取少许禾谷类作物白粉病的白粉状物制片),分生孢子呈什么状态着生?什么形态?
挑取白粉病叶上的小黑粒点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褐色圆球形的闭囊壳?附属丝什么形状?在低倍视野下用小针尖对准成熟的闭囊壳,轻压盖玻片将闭囊壳的外壁压破,闭囊壳内有几个子囊,什么形状?有无见到成熟的子囊孢子,什么形状?每个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绘一压破的闭囊壳图,有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显微镜观察禾白粉菌吸器玻片,什么形状?
(2)观察所供的几种植物的白粉病标本,其症状有何共同特点?
任选1~2种白粉病标本,挑取其上的黑褐色小粒点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查下列检索表,鉴定出其属名。附:白粉菌科主要属简明分属检索表 1.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2 1.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囊 3 2.附属丝针形,基部膨大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2.附属丝菌丝状 白粉属(Erysiphe)
3.附属丝顶部卷曲呈钩状 钩丝壳属(Uncinula)3.附属丝顶部呈叉状分枝 叉丝壳属(Microsphaera)4.附属丝菌丝状,不分枝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4.附属丝顶部呈叉状分枝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球壳菌目(Sphaeriales)
(1)显微镜观察番薯长喙壳菌,有无见到具一根长喙的子囊壳?子囊壳内有无完整的子囊?为什么不易见到?子囊孢子什么形状?(绘图)
从病组织上挑取少量黑色霉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几种类型的内生分生孢子?其形状和细胞壁的厚薄有无区别?
观察番薯黑斑病标本,病苗和病薯块表现什么症状?病部有无见到黑色刺状物和霉层?(2)在显微镜下观察围小丝壳菌引起的炭疽病切片,注意其子囊壳与子座的关系,子囊壳什么形状、颜色?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子囊间有无侧丝?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多胞?有无颜色?
观察各种植物的炭疽病标本,有什么病征?
(3)显微镜下观察苹果树腐烂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黑色子座组织,子囊壳什么形状,有无长颈,与子座的关系怎样?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或多胞?有无颜色? 观察黑腐皮壳菌的无性阶段(Cytospora)、分生孢子器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发达的子座组织,孢子器有几个腔室?分生孢子什么形状?单胞、多胞?有无色泽?
观察果树腐皮病标本,属何种类型的症状?病部有无见到黑色小粒点或孢子角?
(4)显微镜观察小麦赤霉病穗的组织切片,注意子囊壳与子座的关系?子囊壳什么形状、颜色?子囊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子囊间的拟侧丝?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怎样排列?子囊孢子什么形状、颜色、有几个分隔?(绘图)
观察小麦赤霉病标本,病穗上有无见到粉红色霉层和蓝黑色小粒点,是什么? 3.
(四)腔囊菌纲
1.多腔菌目(Myriangiales)
显微镜观察痂囊腔菌引起的疮痂病组织切片,可见到子座内有许多散乱排列的子囊腔,每个子囊腔内有几个子囊?什么形状?子囊壁是单层还是双层的?子囊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 观察柑桔疮痂病、葡萄黑痘病标本,在叶、茎和果实上的症状有何特点? 2.座囊菌目(Dothidiales)
显微镜观察瓜褐斑病组织切片,子座内的假囊壳什么形状?假囊壳内的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还是双胞?有无色(绘图)
观察瓜褐斑病标本,茎部和叶部的症状为何不同,有无见到黑色小粒点,是什么? 3.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
显微镜观察梨或苹果黑星病组织切片,假囊壳什么形态?假囊壳内的子囊什么形态?如何排列?有无见到子囊间的拟侧丝?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如何排列?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双细胞是否大小均等?(绘图)
观察黑星病标本,叶、枝、果实等部的症状各有何特征?
(五)盘囊菌纲,柔膜菌目(Helotiales)
观察核盘菌的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的标本,每一菌核可形成几个子囊盘?子囊盘外观呈什么形状?
显微镜观察核盘菌子囊盘切片,子囊盘可分为子实层、囊层基和囊盘被等部分,仔细观察子囊层的构造,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有无见到子囊间的侧丝?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还是多胞(绘图)
观察核盘菌引起的十字花科作物菌核腐烂病标本,寄主被害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有无见到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三、作业
1.上述指明的绘图。2.白粉菌鉴定到属的结果。
实验五 植物病原真菌——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其中低等的多为寄生或专性寄生菌(活物营养寄生菌),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害,如多种作物上的黑粉病和锈病,高等担子菌多数为腐生的,亦有一些兼寄生菌,一些高等担子菌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联结成互为有利的外生菌根。
担子菌的营养体为发达的,分枝有隔菌丝体。一些担子菌的菌丝体上有锁状联合。高等担子菌的营养体能组织成结构紧密的大型子实体,如蘑菇。
担子菌的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双核的夏孢子外,多数都不很发达。有性生殖配合方式简单,性结合后从担子上形成外生型的担孢子。
担子菌根据担子果有无和担子果的发育类型分为三个纲。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2.层菌纲(Hymenomycetes)3.腹菌纲(Gasteromycetes)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仅做冬孢菌纲
1.栅锈属(Melampsora)和亚麻锈病(M.lini)。
2.柄锈属(Puccinia)和小麦秆锈病(P.graminis)、条锈病(P.striiformis)和叶锈病(P.recondita)3.单孢锈属(Uromyces)和豆类锈病。
4.胶锈属(Gymnosporangium)和苹果锈病(G.yamadai)的性子器和锈子腔阶段以及桧柏上的冬孢子角。
5.黑粉属(Ustilago)和腥黑粉属(Tilletia)典型的冬孢子萌发玻片。6.黑粉菌的主要属及其引起的黑粉、黑穗病。
(1)黑粉属: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或玉米黑粉病(U.maydis)。(2)轴黑粉属(Sphacelotheca)和高梁或玉米丝黑穗病(S.reiliana)。(3)腥黑粉属:小麦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4)条黑粉属(Urocystis)和小麦杆黑粉病(U.tritici)。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锈菌目(Uredinales)
1.显微镜观察观察亚麻锈病的组织切片,有无见到寄主角质层下排列整齐的冬孢子堆?冬孢子什么形状?有没有柄?相互如何联结的?
观察亚麻锈病标本,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小麦三种锈病的冬抱子有何差别?(给其中一个冬孢子图)
显微镜观察小麦锈菌的夏孢子,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无见到外壁的微刺?有无见到发芽孔?(绘图)
观察小麦三种锈病标本,比较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有何差别?
3.从豆类锈病病叶上挑取少许夏孢子和冬孢子分别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绘图)和柄锈属的冬孢子比较有何不同?
4.显微镜观察苹果锈病组织切片,可见到病叶的表面有瓶状的性子器,有无见到性抱子和受精丝?病叶的背面有袋状的锈子腔,锈孢子是如何着生? 从桧柏上的冬孢子堆挑取少量胶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有长柄、双细胞的冬孢子(绘图)?从细胞壁的厚薄程度、冬孢子柄的长短、是否胶化等,比较胶锈属和柄锈属的冬孢子,有什么不同?
观察苹果锈病在苹果叶上和桧柏枝条上的症状,分别为胶锈菌的什么发育阶段?
(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1.显微镜观察黑粉菌属和腥黑粉属的冬孢子萌发的玻片,比较它们的萌发方式有什么不同(担子有无分隔、担孢子侧生还是顶生、担抱子的数目和形态)。(绘图)
2.取小麦散黑穗病或玉米黑粉病、高粱或玉米丝黑穗病、小麦黑穗病和小麦秆黑粉病的标本,分别挑取少许黑粉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黑粉属、轴黑粉属、腥黑粉属和条黑粉属的冬孢子有什么不同。(绘2个属的冬孢子图)
观察上述各种黑穗、黑粉病的标本,注意其发病部位,是局部性的还是全株性?
三、作业
上述指明的几个绘图。
实验六
植物病原真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很多是腐生的。有些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用途;有些是人和动物的寄生菌;还有一些可引起重要的植物病害。
其共同特点是不进行或自然情况下不常进行有性生殖;营养体除少数为单细胞外,大多数为发达的有隔菌丝;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根据其营养体、无性繁殖体的形态以及分生孢子发育的特点分为三个形式纲。芽孢纲(Blastomycetes):营养体单细胞,以芽殖方式产生芽孢子。
丝孢纲(Hyphomycetes):营养体为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于散生的孢子梗或分生孢子座上。还有一些不产生任何分生孢子,只有营养菌丝和菌核。
腔孢纲(Coelomycetes):营养体为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于孢子盘上或孢子器内。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一)丝孢纲
1.稻梨形孢菌(Pyicularia oryzae)和稻瘟病。
2. 黄萎轮枝菌(Verticilium albo-atrum)或大丽花轮枝菌(V.dahliae)和植物的黄萎病。3. 长蠕孢属(Bipolaria)和玉米小斑病(B.maydis)。4.尾孢属(Cercospora)和芹菜叶斑病(C.apii)。5.镰孢属(Fusarium)和植物的枯萎病。
6.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植物的幼苗立枯病。7.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植物的白绢病。
(二)腔孢纲
8.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盘长孢属(Gloeosporium)和植物的炭疽病。9.茎点属(Phoma)或大茎点属(Macrophoma)和果实的黑腐病。10.壳针孢属(Septoria)和芹菜斑枯病(S.apii)。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1.显微境下观察稻梨孢菌的玻片,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2.显微镜观察轮枝菌的玻片,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怎样分枝?
3.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4.显微镜观察芹菜叶斑病菌(自制玻片):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什么形态?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5.从培养皿的菌落上挑取少许镰孢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两种分生孢子?各呈什么形态?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
6.从培养皿的菌落上挑取少许立枯丝核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如何分枝的。(绘图)
7.观察齐整小核菌的培养特性,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丝有何特征?菌核什么形状?显微镜观察菌核的切片,表层细胞和内部细胞有何不同?
8.显微镜观察炭疽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盘什么形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什么形状?
有无见到黑色的刚毛?(绘图)
9,显微镜观察果实黑腐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器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孔口?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无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10.显微镜观察芹菜斑枯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 11.观察半知菌主要属引起的植物病害,属何种类型的症状?产生什么病征?
实验七
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观察及细菌病害的室内诊断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各种细菌病害症状类型的标本、图片、挂图;待诊断的细菌病害的新鲜病株,已知血清的稀释液;手持放大镜、干净的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吸水纸、刀、针、剪等用具。
二、实验步骤
(一)症状观察
1.腐烂
柔嫩多计肥厚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尤其是贮藏器官组织、受病原细菌寄生后往往发生腐烂,造成这类症状的细菌,大多是从植物的伤口侵人的。欧氏杆菌属(Erwinia)中的许多种都可以引起多种植物发生腐烂,如白菜软腐病。
2.叶斑、叶枯
叶斑病主要是叶片局部的细胞或组织受细菌侵染后坏死而形成的症状。在具有网状叶脉的寄主植物上叶斑常呈多角形,如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引起的棉花角斑病、豆类叶斑等。在禾谷类作物及其它具平行脉的植物上叶斑多呈现为长条形,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
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初期常呈现半透明的水渍状,大多数叶斑病的病斑周围由于毒素的作用,有一黄色的晕圈所包围,有些叶斑病的坏死部分,容易在后期脱落形成穿孔,如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引起的桃细菌性穿孔病。
3.萎蔫
是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细菌所引起的症状,如棒状杆菌(Clavibacter sp.)所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引起的花生、烟草、番茄、桑树等的青枯病。4.癌肿和其它畸形
植物的薄壁组织局部受病原细菌侵染后发生的刺激性病变,引起癌肿的病原细菌可以产生一些生长激素,刺激细胞分裂增多或体积增大,而呈现瘿瘤或簇生等现象,如癌肿野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所引致的苹果毛根病,仁果类,核果类及葡萄的根癌病。
(二)细菌病害的室内诊断 1.显微镜检验法
将典型、新鲜的病组织洗刷干净,用解剖刀或剪刀在病健交界处剪取一小块病组织,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有大量的细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则可初步诊断该病组织可能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2.血清反应法(载玻片凝集反应)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取一小块病组织浸于其中,静置片刻,让细菌自行涌出,(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制成细菌悬浮液。
(2)将病组织移去,加一滴已知病原细菌的抗血清,充分混合,观察是否有凝集集物形成,可另设一滴不加抗血清的作对照。
三、作业
1. 描述所观察的各类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2. 细菌病害血清诊断法的检验结果。
实验八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
一、目的
学习从感病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出病原细菌纯培养物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新鲜的病组织。
酒精灯、灭菌的细菌培养基、灭菌的干净培养皿、分离接种用具、升汞液(0.1%)、漂白粉液(1:14)70%酒精、油性笔、火柴。
三、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1.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关闭门窗,减少空气流通; 2.用0.1%升汞液将实验台面抹洗干净,再铺上湿毛巾; 3.将所需用品都放好在工作台,操作时尽量避免走动。
四、病原细菌的分离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1.将冲洗干净的新鲜病组织剪切成小块,在70%酒精中浸一会迅速移入0.1%升汞液中处理1-2分钟(时间的长短因材料不同而异),后移入漂白粉液中浸1-2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如分离的材料为肥厚多汁的组织或较粗的茎、根、枝条等,可将其表面蘸上酒精并在火焰上灼烧进行表面清毒,然后以灭菌的解剖刀削去表皮,在病部边缘挑取一小病组织块)。
2.取一灭菌的培养皿,加一滴无菌水在皿内,将上述已经过表面消毒的病组织置于其中,用灭菌的解剖刀将病组织切碎,静置片刻,制成细菌悬浮液。
3.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少许细菌悬浮液,在琼脂平板上自左至右划数条线,使用过的移植环再经火焰灭菌,移动培养皿的位置,移植环,连接上线末再划数条线,如此操作。在该培养皿的琼脂平板上重划3-4次,便可能获得分散的单个菌落。
4.将培养皿倒置,在26-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后,观察检查,如见分散的单个细菌落则进行移种,纯化并保存。
(二)平皿稀释法 1.取四个灭菌的培养皿按顺序排列,每一个皿内各加入一滴无菌水。2.细菌悬浮液的制备(同上项2)
3.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取1-2环菌液移入第二个培养皿中,略略搅动,再从第二个培养皿内蘸取1-2环稀释后的菌液移入第三个培养皿内,如此依次移至第四个培养皿或至最后一个培养皿为止。
4.将已完全熔化的培养基待其冷却至45℃左右,在各培养皿内倒入10-15毫升培养基,轻轻摇动使其与皿内的细菌悬液充分混匀,静置待其冷凝后即按上项方法培养、检查、纯化和保存。
五、作业
交分离所得的纯培养菌种1支。
实验九
植物病毒的传染试验
一、实验材料
TMV病叶
健康的心叶烟植株
白菜花叶病
健康的白菜植株
无毒菜蚜
金钢砂、纱布、消毒研钵、毛笔、标签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植物病毒汁液摩擦传染试验 1.制备病毒汁液:取一小块TMV病叶,用水洗干净,放在研钵中磨碎,加蒸馏水2~10倍再进行研磨使得到病毒汁液。
2.用肥皂洗净双手,取健康的心叶烟植株一盆,在其上部已展开的三片叶的正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金钢砂。
3.左手托住叶片,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纱布沾取少许病毒汁液,轻抹叶片,注意叶片各部位都要抹到,但不要重复以免擦伤叶表面,抹后用蒸馏水冲洗叶面以去除多余的病毒汁液及残存的金钢砂,接种后即告完毕。
4.用肥皂将双手充分洗干净,按上法用健株烟叶研磨的汁液进行接种作对照。5.将接过种的植株及对照植株放入无虫温室中,三天后观察发病情况,记录结果。
(二)介体蚜虫传染试验
1.用毛笔取无毒菜蚜20头,放在小皿中饿半小时后,移到白菜花叶病株上(病叶上先放上一张1平方厘米的白纸,将蚜虫先移到纸片上,让其慢慢爬到病叶上)饲毒5-10分钟。
2.将饲过毒的蚜虫用毛笔转移到4株白菜健苗上,每株5头(每一健苗先放一张1平方厘米的白纸片,将带毒蚜虫移到纸片上,任其爬到叶片上取食)传毒接种24小时后,喷乐果将所有蚜虫杀死。
3.用无毒菜蚜直接移到白菜健苗取食作为对照。4.2-3周后,观察发病情况并记录。
三、作业
两种传染病毒试验记录结果及写出分析报告。
实验十
植物病毒的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验材料 TMV病
健康的心叶烟幼苗
消毒研钵、纱布、薄壁小管、烧杯、水浴箱、试管、棉花、1毫升及10毫升吸管、小碟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失毒温度的测定
1.取TMV病叶在研钵中研碎,用双层纱布过滤压取汁液,1毫升吸管将病毒汁液分别装入5个薄壁小管中,分别标记处理的温度。
2.将恒温水浴箱调至95℃、90℃、80℃、70℃和60℃五个温度等级。
3.从高温至低温,依次每种温度放入一支装有TMV病毒汁液的薄壁小试管,各处理10分钟,取出立即置冷水中冷却。
4.按常规汁液摩擦接种法,分别将五种不同温度处理过的病毒汁液接种在心叶烟的健康植株上,挂好标签,放置于无虫温室中。
5.接种后第三天观察接种过的叶片坏死枯斑出现的情况,记录结果。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病毒的失毒温度。
(二)稀释终点的测定
l.取六个小碟分别标记稀释度为1:10,1:102,1:103,1:104,1:105、1:106。2.用10毫升的吸管吸取蒸馏水分别放入六个小碟内,每碟9毫升。吸取1毫升TMV汁液,放入1:10的小碟中,搅匀。
4.从1:10的小碟中吸取1毫升稀释1O倍的病毒汁液移入第二个小碟中,获得1:102的病毒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至第六个小碟,分别获得六种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汁液。5.从稀至浓,将六种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汁液分别用常规接种法接种在健康的心叶烟植株上,置无虫的温室中。
6.接种后第三天观察接种过的叶片坏死枯斑出现的情况,记录结果。失去浸染力前一个稀释度即为该病毒的稀释终点。
三、作业
病毒致死温度和稀释终点试验记录结果及写出分析报告。
实验十一 植物线虫病的症状观察、病原线虫的识别及线虫的常规分离方法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1.常见的农作物线虫病害标本:小麦粒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花生或柑桔根结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水稻潜根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
2.显微镜镜检用具。
3.带有活线虫的植物病组织或土壤标样。
4.分离线虫用的漏斗、纱布、小烧杯、吸管、离心管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1. 取所提供的各种植物线虫病害的标本,观察其受害部位及症状特点并作记载。
2.显微镜观察几种植物线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注意其是雌雄同形还是雌雄异形,及其内部主要器官。
3. 用漏斗法分离病植物或土壤中的活线虫,取病组织或土壤20克,置于盛有清水的纱网漏斗中(用双层纱布包扎亦可),在20-25℃的室温下静置24小时。线虫即会慢慢游出滑落到漏斗底部的乳胶管中,然后轻轻打开乳胶管的止水夹,用小烧杯收集漏斗底部的液体,用每分钟约1000转的离心机将此液体进行离心去掉上层清液,用吸管吸取一滴沉淀液置载玻片上,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活动的线虫?注意区别土壤中的寄生线虫和非寄生线虫。
三、作业
1.描述2-3种线虫病的症状特点。2.绘一种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图。
3.记述线虫分离的结果。
第五篇:《普通植物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创新
《普通植物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创新
《普通植物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创新
武侠,刘润进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本文总结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及教学内容更新、实验课和教学实习课程大纲及内容的重新设置、多媒体课件建设和教学全程录像、改革考试考查方法等方面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教学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为培养植物病理学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奠定了牢固基础。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理论教
学;实验教学;教学实习
基金项目: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武侠(196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线虫学研究与教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是植保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骨干课程。本门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讲授、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以及教学实习3个环节的系统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分析农业生产中病害发生原因、流行规律和控制措施。课程改革总体目标为,一是创建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稳定、教学质量优秀的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二是抓好系列教材的配套建设,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使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三是加强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四是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研水平,推动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组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改进考试和考察方法、加强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及教学内容创新
课程组成员由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稳定、具有奉献精神的博士学位教师构成,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完成高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采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根据教材内容与第二版的内容差异较小,依据课程组成员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优势,对教学内容和大纲进行大规模修订,以便学生在掌握植物病理学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
在植物病原真菌章节中,因为教材中采用的Ainsworth分类体系(1973)以传统的形态学为基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重点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分类中应用及意义,增补Alexopoulus主编的《菌物学概论》(Introductory of Mycology 1996)关于真菌分类系统的变动内容。对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类地位的变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分类的复杂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对“真菌”和“菌物”2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阐明。同时对有益真菌在农业、医药和酿造业等行业中的成功应用进行举例介绍,以便引导学生对真菌学习的兴趣,以利于拓展知识面。在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章节中,对于植物病原细菌和原核生物的分类地位和分类依据变化,介绍对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演替过程。在原有经典病害讲解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目前北方果蔬细菌性疮痂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和溃疡病
Clavibacter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以及姜瘟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病害的逐年加重的原因,这些细菌性病害为我国进出口相关农产品的重要检疫对象,已成为国际间制衡农产品进出口新的技术壁垒。在植物病原线虫章节中,重点讲解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alus)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结合这些线虫病害给我国农林生产造成的严重损失,其中根结线虫病害已上升为我国保护地果蔬生产亟待解决的难题;甘薯茎线虫已成为甘薯安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松材线虫病害的疫区蔓延迅速,并明显快速向北方地区扩展,已成为引致重大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灾难的潜在隐患。在植物病害流行学章节中,补充了宏观植物病理学理论,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植物病原菌的时空动态变化。将病原物寄生
性和致病性章节和植物的抗病性章节合并讲授,引进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识别的分子基础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在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章节中,在植物病害综合治理(IPM)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植物病害可持续治理理念,解决困扰人类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农产品残留和生物安全问题,补充讲解了农田生态环境恢复和生物防治措施优缺点等内容。
积极建立和完善了教材体系,课程组成员1人副主编编写“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材;1人副主编“中国检疫性植物线虫”,参编“植物病原线虫学”和“植物线虫志”等教学参考书。依据课程组成员的研究优势,为本科生自编“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线虫学概论”和“真菌分类学”等,教材质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教学参考书选用Agrios主编的“Plant Pathology”、Alexopoulus主编的“Introductary of Mycology”以及“植物病原真菌学”、“植物病原线虫学”和“植物病
原细菌学”等。
二、实验课和教学实习课程内容和大纲修订
本课程的实验课中综合性实验课时占47%;另外在春学期末安排周的教学实习。重新修订了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指导书,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新的实验体系增加了实用性强的综合性试验5个:(1)植物真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学生自由采集或选择根病、叶部病害、贮藏期或苗期病害病样,独立完成培养基制作和分离纯化过程,对于分离结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2)植物病毒粒体的分离和纯化,以及摩擦接种试验。(3)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纯化,要求学生自己采集或选用病样标本,独立完成试验过程。(4)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鉴定,针对病原线虫在寄主植物为害特点,采用直接剖检法、过筛-重糖离心法和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并掌握分离原理。(5)病原物生理小种鉴定方法,本课程组现保存有
番茄叶霉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的国际标准鉴别寄主,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种病原物进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开放植物病理学实验平台,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增加学生试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开展试验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教学实习教学环节,根据胶东半岛主要植物病害发生种类和分布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病害发生区域进行病害调查。实习基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青岛市园林局下设的中山公园和世纪公园,重点调查花卉和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种类,进行典型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害发生的时期和为害部位,对病害发生规律和可行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合昆虫实习,调查青岛浮山和崂山森林病害发生的种类;与城阳区夏庄镇郝家营村蔬菜科技示范区建立了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主要针对保护地蔬菜病害进行调查,从病害症状识别、田间发病分
布型、危害损失估计进行系统调查,同时对栽培条件和种植品种情况进行记载,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实习报告除完成采集标本量以及诊断结果外,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实习体会。
三、开展多媒体网络课件和教学录像建设,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辅助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完善现有教学课件,使之内容更加丰富实用。制作了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课件;植物病害诊断模拟训练系统多媒体课件;植物病害流行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果树病理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多媒体课件等5个教学软件。其中植物病害流行时空动态模拟教学软件开发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注册。录制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全程教学和实验操作录像片。大大地丰富
了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选择多种学习方式,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四、改革考试考查方法,综合评定本门课程的成绩
完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采用笔试、实验操作和平时考查等多种形式,测试学生的真实水平,试卷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课考试与实验课考试分开,分别计分。理论课考试以笔试为主,侧重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70%,平时课堂提问和讨论占20%,考勤占10%。实验课成绩以实验操作为主,实验操作考试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50%,主要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如真菌病原菌的形态观察,鉴定到属,写出拉丁名和中文名,采用的实验材料均为平时实验中观察过的真菌;平时实验课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占总成绩的40%;考勤占10%。通过近3年来的考试考察结果表明,成绩为90分以上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8%;80~90分的学生为68%~73%;
70~80分的学生占18%~21%;60~70分的学生占8%~11%;60分以下的学生占1%~3%。本考试考查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课程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3年的理论课、实验课和教学实习环节教学内容的创新,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手段,为以后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和相关选修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届植保专业本科生考取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的比例稳定在60%~70%,其中20%~30%考取了重点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科研单位。
参考文献
[1]刘维志。植物病原线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姚一建,李玉。菌物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